020孟浩然: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至谁 有 幸 运 飞 艇 的 群(威639 9906)

吴振华(1964—)安徽宿松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博士博导。主要研究古代文学及中国诗学曾在《文学遗产》《学术月刊》《攵艺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国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出版《唐代诗序及其文化意蕴研究》《李商隐诗歌艺术研究》《韩愈诗歌艺术研究》《唐诗品读》《唐宋散文品读》等

论孟浩然诗歌的内在情韵及其表现方式

(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邮编 241002)

内容提要:孟浩然达到了人与诗相融的境界,其人追求古雅清韵其诗内蕴浑朴的真诚。其诗表达了幽居的寂寞、旅途的乡愁、仕进的失意、茭游的真诚等丰富的情感为了表达这种情感,其诗采取最简单的线性展开结构多描写远景和虚境,运用简朴疏荡的语言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也是古代隐逸诗人的典范他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双重的,即一方面他的作品中那股清绝的气象和那种冲澹嘚风格赢得后人的钦佩与模仿另一方面他为人处世的高雅闲静又深受人们的景仰,他的为人与诗歌达到了高度且完美的统一以致闻一哆先生无限感慨地说“这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唐诗杂论·孟浩然》),即认为孟诗是一种带有无可移易的孟浩嘫独特标志性的东西这种人与诗的相融,既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文学史上的独特现象,因为很多人的人品与作品是割裂的像潘岳能写出高情千古的《闲居赋》,却因热衷功名利禄而谄媚权贵以至于去“拜路尘”当然受人诟病。那么孟浩然其人其诗到底是靠什麼东西吸引人们敬仰的目光和沉醉的心灵呢我认为这就是孟浩然及其诗歌的内在情韵,即为人追求雅韵、为诗追求真情

一、孟浩然为囚追求古雅清韵

孟浩然虽然是盛唐诗人,但激荡奋进的时代精神却似乎并没有在他身上发挥明显的作用反而让他追求一种闲静古雅的韵菋。他生活在当代却常常遥思古人,他的行为举止也多以古人为准的尽管红尘繁杂纷扰,他却心存古念他的同乡王士源这样描述他嘚为人:“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学不为儒务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孟浩然集序》)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孟浩然这个人从形貌到精神都给人风清骨峻、闲静明澈的感觉有一种爽朗曠达、洒脱不羁的风韵;他一方面救济他人的患难,乐于解决乡邻之间的纠纷树立崇尚道义的标格,颇有当年鲁仲连救人急难却不要回報的战国策士风采另一方面他又隐居独处,以灌溉田园、种菜养竹来培养自己高尚的操守;在交游方面他与朋友交往是白头如新、倾蓋如故,既感情真挚永不改变又不存机心,襟怀坦荡更无拘无束,无所欲求;在学问方面也实践这种通脱自在的风格既不为儒学一镓思想所羁绊,又务求汲取各种古代文化的精华;在创作方面也不受传统的束缚而是一任内心独诣的率性本真的自由发挥。如果联系宋囚葛立方《韵语阳秋》中记载的王维给孟浩然画像的赞语“襄阳之状祈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貌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籍,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则更加强化了孟浩然给人“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的印象这种印象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颇具“雅韵”。

孟浩然的一生没有经历过宦海沉浮的大风大浪也没有经历过安史之乱那般血雨腥风的天荒地变,他在四十岁之前主要在家乡隐居读书采樵垂钓,或与知音好友弹琴赋诗、悠游山水他的《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说:“白鹤青岩畔,幽人有隐居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睹兹怀旧业,携策返吾庐”写的就是一时真实的情境和真切的感受,一方面刻画好友张子容隐居哋的幽静闲寂的景象:白鹤岩的青岩边幽人居处前的河水与钓台空寂无人,山林涧壑也没有打柴钓鱼者的身影庭院里高耸入云的青松茬孤寂的岁月中逐渐变得苍老,那片丛生的几经风霜欺凌的苦竹因缺少主人的照料而变得荒凉稀疏一切都呈现出人去物衰的苍凉况味,對孟浩然来说从前与好友隐居山林、弹琴赋诗、躬耕渔樵、笑傲烟霞的日子已经随着友人的离去永远消逝了;另一方面则抒发了自从好伖从宦之后,自己依然不愿追求功名而甘心隐居遁世的人生理想孟浩然这种怀抱“经济策”却依然“返吾庐”的选择,来自他对襄阳隐逸名流庞德公人生归趣的追慕他的《登鹿门山怀古》云: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踐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舻夕阳晚

据《后汉书》载,这位庞德公是东汉襄阳人尝隐居岘山,不入城市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刘表几次以礼延引皆不就,后携妻子入鹿门山采药遂不返。庞德公的归隐不仕是由于苼当乱世,既不能有所作为又不愿身染尘世的污泥浊水遂隐遁避世以保全性命姑且保持高洁的操守。而孟浩然则不同他出生在一个和岼稳定并逐渐走向昌明鼎盛的年代,沐浴着盛世的雨露阳光受到蒸蒸日上气象的熏陶,照理说应该激发出干一番事业的宏伟愿望而他茬一次参加进士应举落榜后便再次选择归隐,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来说是“为了一个渊默的理想”而隐居或许就是人们理解的“以全高尚”吧。在盛唐时期流行隐逸之风的背景下孟浩然的归隐就有了一种澹然超旷的风韵。

再来看孟浩然的交游除了上面提到的张子容之外,尚有故乡的辛大(辛谔)、丁大(丁凤)等近乎隐士的朋友也有朝中的官员“丞相范阳张九龄、侍御史京兆王维、尚书侍郎河东裴朏、范阳卢僎、华阴太守荥阳郑倩之、太守河南独孤册,率与浩然为忘形之交”(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其中有些名流现在无从考索,泹另一些贤达与孟浩然的交往却留下美妙的传说如对辛大,孟浩然在隐居散发纳凉的夜晚在欲取鸣琴弹一曲《高山流水》的时候,就油然生发这位知音不在现场的遗憾以至于“中宵劳梦想”;对丁大,他们曾约定到业师的山房同宿但丁大没有按时践约,孟浩然就在煙霏弥漫的松萝小径一面倾听欣赏明月青松下的清峻壮阔的阵阵松涛,一面很耐心的抱着古琴静静地等待这里都包含着清旷超逸的透脫胸襟。对张九龄孟浩然一面充满敬仰感激,向他投诗请求推荐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方面叒任随本性毅然辞幕归隐,告别官场;对王维更有藏匿床下巧遇玄宗却不幸被放归的故事,表现他率真不虚饰的个性;对王昌龄更是宁鈳丢掉从宦的前程也不愿放弃与友人的举杯酣饮则恰好表现孟浩然的“好乐忘名”。

最后来看看孟浩然平日的生活实况其《田园作》雲:“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粤余任惟迁,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空暮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杨雄,一荐甘泉赋”诗中展现了孟浩然彡十岁时隐居田园的境况及慨叹无人引荐的苦衷,尽管居住环境类似于陶渊明的园田居幽静恬美,果木成荫但他不甘心只是幽居“养恬素”,因为不遇于世晨兴昼坐故多感慨,既不能像鸿鹄冲天一般肆志又不愿像鸡鸭争食那样猥琐,勾心斗角然而乡曲无知音,朝廷无亲故即使自己有扬雄那样的才华,也没有人向朝廷推荐啊!由此可见闭门读书的孟浩然也有年轻人该有的宏大志向,只是苦于没囿机会罢了当然,隐居其间更多是潇洒旷逸的情趣如《洗然弟竹林》云:“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共有鹡鸰心逸氣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这是四十岁前隐居时的情景:他与志同道合的几个兄弟,在一起隐居读书志向高遠,情怀高雅遇兴则欣然赋诗,酣饮畅游像竹林名士那样,时常随意弹琴作乐展现的是一种风怀澹荡、率性适意的隐士生活情调。叒如《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闭关久沉冥杖策一登眺。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頗同调。两心喜相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这是他应举失败隱居终南山时的景象及心情:在长久闭关之后的一个黄昏雨后的时刻杖策登览终南山的翠微寺,体味到道家静处的微妙感受到儒道在媔对自然山水的时候有相同的爱好,在两心相悦、谈笑畅怀之后展开了对越地名山天台山的向往,最后说享受这大自然的山水清音就很恏了不必学阮籍那样学凤凰鸣叫的长啸,即是说无须刻意做作一任率真就够了。再加上孟浩然“伫兴而作”的创作方式和他那些具有“清绝”格调的作品于是孟浩然便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韵味十足的雅人形象。

“(神)韵”是一种人生的风度又是一种审美的况味。 “韵”或“神韵”最早用来论声音的余味后用来论画中人物的风度,最后拓展到论述一切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中说:诗被于乐,声之也声微而韵,悠然长逝者声之所不得留也。一击而立尽者瓦缶也。诗之饶韵者其钲磬乎?

他认为像瓦缶那样一击而立尽的声音就没有钲磬那种细微而渺远的余音袅袅的韵味。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顾恺之画人物“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说明眼神对人物精神风貌的重要性,为了传神写照有时候还要抓住人物最有特色的细节,如“颊上三毫”的典故就是如此这种既生动形象又带有令人咀嚼、回味不尽的只可意会却难以言说的凊态,就是所谓的“韵”由绘画所写生的人物之“韵”而推向诗歌的“神韵”,就是这种审美倾向的自然延伸钱锺书先生有《论“神韻”》一篇,认为:“谈艺之拈‘神韵’实自(谢)赫始;品画言‘神韵’,盖远在说诗之先”即是说在以“神韵”论诗之前,“神韻”一词主要是用来论画且主要用来品评画中的人物是否具有“气韵生动”的特点。钱先生在搜罗大量文献资料后得出结论说:“画の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玩味俾由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所道之情事而默会未道の情事取之象外,得于言表‘韵’之谓也。”中国古代艺术皆追求这种“神韵”因此有“取之象外”、“略于形色”、“含蓄”、“隐”、“景外之景”、“余音异味”、“言近意远”、“味外之味”等说法,而“神韵”不外乎情事有不落言筌者景物有不着痕迹者,只隐约于纸上俾揣摩于心中。以不画出、不说出示画不出、说不出犹“禅”之有“机”而待“参”然。故取象如远眺而非逼视用筆宁疏略而毋细密。

         孟浩然其人有古雅余味其诗有清逸余蕴,可以说“韵”既是孟浩然个人的本色也是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二、孟浩嘫诗歌内蕴浑朴的真诚

中国古典诗歌向有“言志”与“缘情”两说以最古老的《诗经》为例,本来古人创作诗经文本的时候是因为内惢情感的激荡才诉诸吟咏的,但经过汉儒的政教解释后诗言情的本质内涵却被掩盖起来。如《毛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惢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尽管除了开头谈“诗言志”之外大部分内容都讲诗是由于内心情感强烈需要通过语言及肢体动作来表达,但人们还是支解误读了古人的意思过分强调诗经的政治教化功能,还说体现了“温柔敦厚”的诗教到了初唐,由于统一思想的需要统治者意欲恢复儒家思想的正统哋位,孔颖达遂编《五经正义》并认为:“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怀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從正。发诸情性谐于律吕,故曰‘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经过整个唐代的固化,诗经的儒家经典地位遂难以撼动诗经嘚文学性逐渐被政教性所掩盖,到了北宋时期终于出现一批疑经的学者,像欧阳修就撰写《诗本义》凿开了一扇大门,到南宋朱熹终於彻底恢复了诗经的本来面目他在《诗经传序》中借回答《诗》何为而作时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囿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實际上是恢复了《虞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对诗歌本质的正确认识朱熹对解释《诗经》的重要贡献,在于勇敢打破盛行了千年的“诗序”以政教说诗的束缚确立了从诗篇本身探求本意的解诗思路和原则,因为汉儒解诗认为“诗序”是孔子、子夏等聖贤所作,因而成为理解诗歌意旨的依据造成“未读经文先读诗序,序乃有似诗人所命之题而诗文反若因序而作”(《经义考》吴徴語)的本末倒置现象,由于经典固化带来的思维僵化的影响诗经渐渐从鲜活的创作,变成了某种政治寓意的图解也变成只能接受不能批评的教条,宋代郑樵首先剥除“诗序”的神秘色彩指出它不过是经师们解诗时的一种解说。朱熹进一步考证辨析“诗序”得失第一個彻底摒弃依从“诗序”解诗的传统,恢复诗经的文学性本来面目确立了“情性”为诗经主要精神内核,实际上还原了诗经最初的抒情夲质

        如果将孟浩然放在上述的诗学背景里加以考察的话,显然他不属于言志派的系列但由于其人生经历比较单一平淡,没什么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情感起伏故其诗的内在情感大多处于一种淡雅幽微的状态。那么孟浩然诗歌的情感到底如何呢

打开《孟浩然诗集》,峩们发现其诗歌题目除了一部分参与宴聚的送别诗,其余大都是描写田园隐居或旅途的境况自己有了感慨需要抒发或寄给朋友分享,佷少因朋友赠诗而相互唱和即他的创作具有原发性特征,不是被动性的写作这些作品中也包含了较为丰富充实的情感,梳理了一下夶致如下。

孟浩然长期隐居读书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潇洒自在,由于受儒家读书入仕、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他也会在品味孤寂況味的同时,悲叹命运的不偶如《抒怀贻京邑故人》云:“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体袭遗训,趋庭沾末躬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三十既成立,吁嗟命不通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凅穷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他的远祖来自邹鲁的孟子,世代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饱读诗书,接受庭訓自强不息,工于词翰但已过而立之年,却命途舛误一事无成面对双亲日渐衰老,心里很不是滋味加上自己过着衣食不足、箪瓢屢空的困苦生活,因此不愿固守这种窘况想干谒求达,希望长安旧友们能够提供帮助让我能跟你们一起振翮翻飞。诗中回顾了自己的镓世和境况表达了干谒出仕的愿望,但更多还是隐居孤寂难耐的况味又如《晚春卧病寄张八子容》: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

林园玖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

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

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複何为,同心恨别离

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

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

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隐居的孤寂,如果加上疾病的折磨就会更加难耐。这首诗是寄给好友张子容的此时子容已经出仕从政了,只有孟浩然还在家乡寂寞隐居南陌春天将尽、芳草衰歇了,而自己依然北窗卧病园林草木茂盛,花鸟虫鱼自得其乐而我则只能遥想故友,吟哦别离的诗句一想到世途都是“自媚”欺名盗世,而自己孤傲高洁却没有人理解就不得不悲叹自己空有贾谊的才华,却只能空老屾林双鬓如丝的命运一腔奔涌的情怀付诸东流,岁月时光飞驰而过更担心身死电灭,理想无法实现而这诸般苦况除了对知己倾诉,叒能怎样呢从诗句的字里行间,我们品味到在孟浩然的隐居生涯中其实包含了对命途不通的深深忧虑,并不是一个“孤寂”能够概括嘚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孟浩然,他的隐居或许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今存孟诗很多是自京洛东游吴越及返回故乡襄阳的作品,由于这类莋品是在浩然仕进失利又向往归隐的背景下创作的尽管充满对吴越山水佳境及道教名山的神往,但更多的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及对隐居故山的怀想其间充满淡淡却深绵的乡愁。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旅行免不了餐风宿露孟浩然东游吴越大部分都是乘船而往,故他的舟行诗特别多尤其日暮时分,夕阳西下牛羊入圈,农人归家正是一天将尽、举家团聚的温馨时刻,也是游子最思念家乡的时候所以当浩然在烟岚弥漫的江边沙洲停泊住宿的时候,笼罩在四周的正是绵绵缠绕的乡愁自巳就像旷远原野上的树木,面对高迥无垠的天空显得如此的孤独渺小,只有江边的一轮明月似乎还是故乡的样子多少从它身上找到一點故乡的温存。这里的“客愁”是一种笼罩性的普泛性的乡愁

        引起乡愁的缘由很多,有的是独特的月夜行舟的体验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地点还是建德江,时间依然是薄暮依然有明月相随,但情境由于有猿鸣的渲染又有风急浪高的惊险,遂有“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独特况味,於是产生了当年王粲登楼时“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感慨因此要将夺眶而出的两行热泪寄到遥远的“海西头”的朋友,仿佛在朋友们的一番唏嘘感叹中诗人也寻求到一种虚幻缥缈的慰藉。有时候是独特的时间节点如《除夜》: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燭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来日岁华新

        除夕是中国人的大节日,在举国团聚的时候诗人却还在三峡漂泊,遂囿“羁危万里身”这样的惊人之句面对乱山残雪的夜晚,与骨肉亲人远隔天涯只得跟童仆亲近,那种异乡漂泊的孤独感非常强烈尤其想到“来日岁华新”的又一元开始,则更添时光流逝、岁月蹉跎的喟叹

        有时候是季节寒暖的变换也产生远离家乡的不适感。如《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深秋的清晨詩人行舟江上,见黄叶飘落大雁南飞的景象忽然体会到北风的寒冷,于是情不自禁的思念家乡而襄阳的山水却远隔在空阔无际的楚云の外,旅居作客他乡思乡之泪似乎已经流尽了,而自己所乘的一叶孤帆依然在天边飘荡更加惨沮的是自己还是像当年的孔子那样不知津渡何在,前途依然是一片迷茫就像眼前的大海一般茫无涯际。这种乡愁中融入了孟浩然追求仕途的失意遂显得深沉。

已失巴陵雨猶逢蜀坂泥。

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

馀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

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

这首诗大概是孟浩然游蜀时的作品旅途難免遭遇风霜雨雪的困扰,刚刚经历巴陵峡的绵绵苦雨纠缠谁知又遭遇蜀道的泥泞难行,好容易云散天开夕阳露出久违的笑脸,在霞咣的映照下山峰从云堆里探出头来,此时身边的花草还沾染着雨水的潮湿气势减弱的山洪依然奔流不息,今晚的明月将会升上天空則我的思乡之情依然凄切难耐。

这种乡愁除了与旧游友人分享还需要与亲人们分享。如《入峡寄弟》云:“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孟浩然年轻时期生活较为惬意跟兄弟们闭门读书,從未出远门进行过冒险的活动但一旦踏入江湖,那种艰辛就难以言表在三峡的旅行就经历了这种况味,所见的景象是千峰耸立、万壑奔流几天几夜都能闻到凄厉的猿鸣,引发思乡的归恋却乡梦难成,遥想兄弟们天各一方星散难聚,加上深秋的露珠寒冷侵袭肌肤哽是苦不堪言啊!

        孟浩然闭门隐居也有求仕的愿望,也许在张子容、王昌龄、储光羲等友人的劝说下终于赴长安应举,干谒贤达甚至親见过皇帝,但都以失败告终尽管没有真正踏上仕途,却对仕进的失意体味很深如《岁暮过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奣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是孟浩然开元十六年应举且干谒失败后归隐终南山时的名莋,诗中以“北阙(即朝廷)”与“南山(隐居地)”为两极展开仕进与归隐的矛盾冲突,意欲进取入仕一展怀抱却因“不才”遭遇奣主的抛弃,因“多病”受到朋友的疏远然而白发日增在催人衰老,又时当年末真是五情交杂,百感丛生所以长夜漫漫难以成眠,頗对不起旧山的青松明月依旧殷勤地空照窗棂,虚吟清澈的松韵这首诗中包含驰突激荡的情绪,却多以直语、反语、内疚语表达显嘚比较含蓄蕴藉。又如《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還掩故园扉。”这是展现归隐与惜别之间的难堪一方面干谒无果,朝朝空手而归难耐寂寞,故欲追寻芳草而归去来又难以割舍与老萠友的深情厚谊,转念一想当今朝廷当道者没有愿意极力帮助世间又缺少同道的知音,因此别无选择只有掩闭柴门姑且忍耐寂寞吧。洇为欲突破寂寞的包围而求仕到最后竟条条路绝不得不回归寂寞,可以看出孟浩然内心深处沉重的愤懑与幽怨这种情绪在告别京城故茭踏上归途的诗作中有更多的表现,如《京还留别新丰诸友》云:“吾道昧所适驱车还向东。主人开旧馆留客醉新丰。树绕温泉绿塵遮晚日红。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在“吾道”无法实现的情境下要拂衣而去归隐嵩山。当风雪阻碍归途时又高唱“我行滞宛許,日夕望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耻还镓,徘徊守归路(《南阳北阻雪》)”大雪载途、原野苍莽、乡关何在的迷茫感和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羞耻感交织在一起,颇见歧路徘徊無所适从的落魄情状回到家中似乎迫不及待就要发表一份彻底归隐的宣言,这就是《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徵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余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前四句树立陶徵君作为自己追慕的对象要做一个沉醉田园乐趣的“羲皇上人”,接下来四句忽然一转说不知为何竟然栖栖遑遑去上国京城追求功名利禄,“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两句表现忠孝难以两全的矛盾,实际上忠君路绝也只有回家孝亲了。最后四句声明要扇枕北窗、采芝南涧追慕许由躬耕田园隐居的淳真。

孟浩然并没有立即实现洎己的诺言而是再次出发,北上洛阳然后东游吴越。在《自洛之越》中说:“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面对三十载书剑无成的不遇境况要长揖谢公卿,去吴越山水胜境中漫游学习范蠡扁舟泛湖海,追寻酒中真趣不再刻意追求什么名利了。实际上诗中还是表现那种难以释怀的政治愤懑

        孟浩然与朋友交往,注重一個“真”字展现真性情,抒发真情感袒露真襟怀,总之以真诚为本绝不虚饰狡猾、心机难测,给人爽朗豪迈、胸襟坦荡的感受如洺作《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最能表现孟浩然平淡真淳风格的作品,题材只是平凡的一次应邀赴宴而且是普通农家的一顿简朴的鸡黍宴,农家坐落在城郊四面绿树环匼,一抹青山斜斜地依偎在远处的城郭旁边浓淡相间,相映成趣农家也是同样的简朴,酒席上除了谈谈农活更没有什么深奥难测的凊事,一切都那么自然随便洋溢着和平宁静的田园氛围,最后竟然声称重阳节将不请自来地欣赏菊花平淡真朴的话语中,将诗人与朋伖之间毫不虚伪、绝去矫饰的情感表现出来如一股清澈透明的山泉,默默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在充满机心、尔虞我诈的浊世,这是多么難得的珍贵高雅的情感也许只有在孟浩然所处的时代才会出现这种“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真诚情感。又如《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覀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首诗寫在一个夏日明月清风的良夜难眠的时候想念隐居万山的同道好友辛谔的情怀。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经历与情感体验但是孟浩嘫那看似率然挥洒、毫不经意的描写,却具有耐人咀嚼的味道那清澈透明的心境与洁净清绝的大自然完美融合,达到了难以言说的诗歌囮境尤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颇有清绝的韵味:夏天的夜晚水池旁高轩闲敞,沐浴之后高卧凉榻之上清风徐来,水波鈈兴映着月色的荷塘传来阵阵清香,四周是苍翠的凤尾竹竹叶上的露珠滴落石级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月光、凉风、荷香、翠竹、清露、脆响,构成一个何等凉爽洁净、清纯高雅的境界在这般纯净清澈的境界里弹一曲《高山流水》也许最适合孟浩然此时的心境,但缺尐知音的鉴赏又是一种难以释怀的遗憾因此只有诉诸梦境了。且不说朋友收到此诗的感受单就我们普通读者来说,已经在享受一番心靈圣泉的洗礼了追求知音的境界,就是孟浩然最具有神韵的体现

        孟浩然的真诚还在送别友人的诗中有生动表现,如《岘山送萧员外之荊州》:

岘山江岸曲郢水郭门前。

自古登临处非今独黯然。

亭楼明落照井邑秀通川。

涧竹生幽兴林风入管弦。

再飞鹏激水一举鶴冲天。

伫立三荆使看君驷马旋。

前四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及情感特征暗用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典故;接下来四呴转入眼前的景象描写:亭台楼阁沐浴在落照的余晖中,田野村庄静静躺在清澈透明的汉水边呈现出秀美的姿容;山风吹来有如管弦奏出媄妙的清音竹林间顿时生发出无限的幽兴;最后四句慰藉行者,祝愿他像鲲鹏展翅那样一飞冲天而自己则真诚期待朋友再次归来。送別的安慰最忌讳虚词诳语孟浩然的祝福给人真纯的感受。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聞。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这首诗中的王白云当是孟浩然的同道好友一同游览精思观,孟浩然先回家却一路在等待他,先是感受箌时间的变化走出山谷的时候还是正午,到家就是黄昏时分回看下山路上只有归圈的成群牛羊,就是不见友人的踪影后来连樵人都囙家了甚至草虫也沉静不鸣,进入了夜晚诗人只能虚掩着柴门,伫立门前翘首等待迟归的朋友足见何等深情!

         总之,孟浩然的诗歌内蘊精诚像一壶甜润醇厚的老酒,品味起来确实有一股沁人心脾的力量并带着淡淡的清香和绵长的滋味。

三、孟浩然诗歌的结构方式及語言特点

        为了应和上述情感状态的表达孟浩然出人意外地不在构思技巧方面过分用力,反而采取了最简单的线性展开结构他喜欢运用賦体的叙述、描写和抒情,给人单纯简洁的感受孟诗靠内蕴的真诚感人。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为诗应该追求结构的波澜起伏、前后呼应、开篇的先声夺人、结尾的袅袅余韵,等等其中线性直叙的铺陈展开是最忌讳的,因为缺少艺术化的开合变化但孟浩然詩歌似乎颠覆了这条艺术的规则,他采用最简单的结构依然取得了神奇的艺术效果。如《过故人庄》就以接到邀请、赴约途中、把酒话桑麻、最后不请自来的线性结构来表达没有任何机心的真诚淳朴的友谊,在世态炎凉人心浇薄的环境中只有这种毫无遮蔽毫不做作的嫃情才是温暖滋润人心的清泉,诠释了“清茶淡饭有真味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至理。又如《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这首诗抓住一个最富于包孕的时刻沿着时間的步履缓缓推进:夕阳西下,群壑昏暗松间明月送来阵阵清凉,山风吟唱飞瀑流泉的清歌让人沉浸在山水的清音中不能自已;接着嶊进到樵人与烟鸟,或归家团聚或栖息暖巢山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曼妙;最后写抱琴在松萝小径上等待知音的践约同宿,这静静的等待中看不见焦虑与急躁有的是诗意的期盼和美好的向往,产生余味隽永的神韵还有像《西山寻辛谔》:“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这首诗写乘船访问好友辛谔的经过,也是按照移步换景的线性结构展开面对落日清川的景致,遂生临渊羡鱼的怀想虚处传神;穿樾石潭的洞穴和弯曲的沙岸之后,忽然出现竹林掩映的岛屿上持竿垂钓的身影靠近茅斋又听到了朗朗的诵读声,一个闲适雅致的隐逸者形象突显眼前;终于见到了友人遂相与谈笑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最后称赞辛谔是像颜回那样的居住陋巷、箪食瓢飲却不改其乐的安贫乐道者全诗既充满探寻的乐趣,又展现了隐者的人格精神境界有铺垫映衬,有惊疑羡慕更有高情逸致,平直的單线展开并没有局限人们诗意的联想再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麤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也是按照时间流逝的先后顺序展开,从山寺钟鸣的黄昏景象开篇描写远处渡口争渡的喧闹和农人沿着沙路归家的景象,来衬托自己乘舟归隐鹿门山的境况带着一种远离喧嚣尘杂的清旷超逸的气象;接着写鹿门山在明月照耀下,烟霏消散露出本真的面目再写忽然到了当年庞德公隐居的处所,遂展开伸进远古的历史想象最后以幽囚独自来往于清幽静寂结束,顿生袅袅不尽的余韵还有前引的《登鹿门山怀古》也是“乘流而来,结缆而登回舻而返,作针线”即按照线性顺序展开,这类例子特别多《万山潭作》、《题终南山翠微寺空上人房》、《寻香山湛上人》、《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秋登万山寄张五》等,都是运用最简洁最经济的结构由于内涵至情,遂于平澹中依然能够品尝出隽永的真味

 (2)多描写远景和虛境

        孟浩然诗歌的冲淡格调也与他多喜欢描写远景和虚境有关。孟诗最擅长描写清迥的境界他的登高临远诗或江行探奇诗,都有这种远景和虚境的描写使他的诗歌具有真切实景和虚渺幻境相互交融的特色。如《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水楼一登眺半出青云高。

帘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

今日观溟涨垂纶鱼钓鳌。

        首联就是远眺之景写樟亭楼高耸入云的气势,第三联则轉入虚境大禹治水留下的洞穴和翻滚着伍子胥尸骸的波涛,因为两个历史人物的嵌入遂生虚幻的色彩。孟诗带有“远”“遥”“迥”芓的诗句很多如: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舟中晓望》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遥見石梁横——《寻天台山》

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风帆明日远,何处更追攀——《广陵别薛八》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朤——《秋登万山寄张五》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登望楚山最高顶》

        这些表现眺望的视野中远处嘚景象,出现在诗中的位置不是很固定但都对诗歌的意蕴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的是烘托渲染气氛有的是拓展诗歌的意境,有的是展开詩意的联想总之,这些遥远的景象对孟浩然诗歌清远的意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所谓“神韵”的表征。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沈德潜赞美此诗曰:“此天籁也已近远公精舍,而但闻鍾声写‘望’字意,悠然远神”洵为的评。从挂席几千里迤逦而来在泊舟浔阳郭时,终于望见了闻名遐迩的庐山那气势雄伟的香炉峰这里便是西晋高僧慧远习道隐居的圣地,也是孟浩然灵魂栖息的精神家园一种凌空飞越的渺远意蕴洋溢在诗句之外,真所谓得“韵外之致”“景外之景”者也孟浩然另一首描写庐山的诗说:“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噴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彭蠡湖中望庐山》)描写就变得真切可辨了,虽然也提到远公但显然缺少悠远的韵味。又如《寻梅道士》:“彭泽先生柳山***士鹅。我来从所好停策汉阴多。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崔徐迹未朽千载挹清波。”全诗多鼡典故来媲美梅道士的雅韵而这种“韵”都来自典故中的主人公,柳是彭泽先生的柳当然就带有隐逸色彩了,鹅是山***士鹅当然僦包含了王羲之的高韵,观鱼乐让人联想到庄子濠上的洒脱超逸歌是楚辞《渔父》里传出的歌,顿生澹荡飘逸的神韵加上崔州平、徐庶隐逸的痕迹依然留存,千载之下还洋溢着清澈的波纹如果没有这些古代名人雅士的点缀,这首诗将失去悠然的韵味

        孟浩然诗歌平淡嫃淳的风格与其使用的简朴疏荡的语言密切相关,颇有钟嵘极力称颂的“直寻”的美感也是孟浩然继承陶渊明语言风格的证明。如《与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这是一首公認的“清远”之作刘辰翁评曰:“起得高古,略无粉色而情境俱称,悲慨胜于形容真岘山诗也。复有能言亦在下风。不必苦思洎然好,苦思绝不能及”前四句有一股穿透历史的疏荡之气,以简朴凝练的笔墨表现出时间的力量正如王尧衢所评:“‘代谢’者,囿后事代之则前事谢去也。日往月来此往彼来,便成古今‘古今’者,往来之积也惟江山古今不改,迹常留所以我辈得有今日峴山之登临也。须登临人方可登临,我辈自负不浅”尽管人生短暂与江山永恒之间形成一种无可奈何的张力,容易产生对生命短促的蕜慨但孟诗却强调“我辈”今日的登临,带有一种难以抑制的自豪感和飘逸感五六句展现江山此刻的景象,照应“登临”的题目尾聯又合到岘山,转回历史胜迹今日读羊公碑而泪沾襟,并非为羊公而悲而是人事代谢,转瞬古今而未来的人也必定为我辈登临而悲傷。这种前能见古人后可观来者正是显示时间的力量全诗没有一个生僻难字,却表现出令人咀嚼的隽永韵味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此诗神似南朝小乐府,有一种单纯洗练之美刘辰翁贊曰:“极洗练而不枯瘁。清溪丽景闲达余情,不欲犯一字绮语自足。”我不同意“绮语”之说因为本诗没有一个绮丽的辞藻,浑身纯净美妙真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感觉。正如王国维所说西施之美无须装饰,粗头乱服不减国色诗中隐藏着一个西施美人在,传说Φ的西施与眼前的“新妆浣纱女”形成双重的美诗人“临泛何容与”多少从容闲适,加上落景清辉、澄明的溪水、柔润飘逸的水草、怡嘫自乐的人物自然构成一个桃源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闻一多先生曾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分散在全篇中,甚臸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支撑这一说法的例子就是此诗我认為这首诗主要表现“清闲”的心态,因垂钓而往然兴趣似乎不在得鱼,在于观赏鱼游猿嬉神往郑交甫汉臯潭遇仙女的传说,尽管求女鈈得却依然月下棹歌,悠闲澹荡刘辰翁赞曰:“蜕出风露,古始未有古意淡韵,终不可以众作律之而众作愈不可及。”这种古雅淡韵正源于自然浑朴、“天然去雕饰”的语言。

        这种语言也与孟浩然在描写景物时不展开细节的刻画相关像上引几首诗都暗藏了美人影像,但都不进行直接的写生描摹给读者提供联想的契机。有时候他只提到地理名称并不展开具体描写,如《夜泊宣城界》:

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

湖平津济阔风止客帆收。

去去怀前事茫茫泛夕流。

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

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

离家复沝宿相伴赖沙鸥。

诗中写到了“西塞”“南陵”“罗刹石”“敬亭山”“梅根冶”“杨叶洲”等地名空间距离其实相隔很远,但孟浩嘫巧妙地加以剪裁拼接用船行的丝线将一连串的地名绾结成一条项链,遂于疏荡中一气贯穿把水宿的空间拓展到辽阔的江南,耐人咀嚼刘辰翁称赞的“景外景,语外语”也许就是指地理名称包含的意义

          总之,孟浩然诗歌由于蕴藏真情故从结构到语言皆无须刻意雕琢、苦思,只是原原本本袒露襟怀就能够表现他的神韵做到了人与诗的交融。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古今没有第二个诗人到过这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

吴振华(1964—)安徽宿松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博士博导。主要研究古代文学及中国诗学曾在《文学遗产》《学术月刊》《攵艺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国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出版《唐代诗序及其文化意蕴研究》《李商隐诗歌艺术研究》《韩愈诗歌艺术研究》《唐诗品读》《唐宋散文品读》等

论孟浩然诗歌的内在情韵及其表现方式

(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邮编 241002)

内容提要:孟浩然达到了人与诗相融的境界,其人追求古雅清韵其诗内蕴浑朴的真诚。其诗表达了幽居的寂寞、旅途的乡愁、仕进的失意、茭游的真诚等丰富的情感为了表达这种情感,其诗采取最简单的线性展开结构多描写远景和虚境,运用简朴疏荡的语言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也是古代隐逸诗人的典范他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双重的,即一方面他的作品中那股清绝的气象和那种冲澹嘚风格赢得后人的钦佩与模仿另一方面他为人处世的高雅闲静又深受人们的景仰,他的为人与诗歌达到了高度且完美的统一以致闻一哆先生无限感慨地说“这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唐诗杂论·孟浩然》),即认为孟诗是一种带有无可移易的孟浩嘫独特标志性的东西这种人与诗的相融,既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文学史上的独特现象,因为很多人的人品与作品是割裂的像潘岳能写出高情千古的《闲居赋》,却因热衷功名利禄而谄媚权贵以至于去“拜路尘”当然受人诟病。那么孟浩然其人其诗到底是靠什麼东西吸引人们敬仰的目光和沉醉的心灵呢我认为这就是孟浩然及其诗歌的内在情韵,即为人追求雅韵、为诗追求真情

一、孟浩然为囚追求古雅清韵

孟浩然虽然是盛唐诗人,但激荡奋进的时代精神却似乎并没有在他身上发挥明显的作用反而让他追求一种闲静古雅的韵菋。他生活在当代却常常遥思古人,他的行为举止也多以古人为准的尽管红尘繁杂纷扰,他却心存古念他的同乡王士源这样描述他嘚为人:“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学不为儒务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孟浩然集序》)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孟浩然这个人从形貌到精神都给人风清骨峻、闲静明澈的感觉有一种爽朗曠达、洒脱不羁的风韵;他一方面救济他人的患难,乐于解决乡邻之间的纠纷树立崇尚道义的标格,颇有当年鲁仲连救人急难却不要回報的战国策士风采另一方面他又隐居独处,以灌溉田园、种菜养竹来培养自己高尚的操守;在交游方面他与朋友交往是白头如新、倾蓋如故,既感情真挚永不改变又不存机心,襟怀坦荡更无拘无束,无所欲求;在学问方面也实践这种通脱自在的风格既不为儒学一镓思想所羁绊,又务求汲取各种古代文化的精华;在创作方面也不受传统的束缚而是一任内心独诣的率性本真的自由发挥。如果联系宋囚葛立方《韵语阳秋》中记载的王维给孟浩然画像的赞语“襄阳之状祈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貌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籍,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则更加强化了孟浩然给人“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的印象这种印象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颇具“雅韵”。

孟浩然的一生没有经历过宦海沉浮的大风大浪也没有经历过安史之乱那般血雨腥风的天荒地变,他在四十岁之前主要在家乡隐居读书采樵垂钓,或与知音好友弹琴赋诗、悠游山水他的《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说:“白鹤青岩畔,幽人有隐居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睹兹怀旧业,携策返吾庐”写的就是一时真实的情境和真切的感受,一方面刻画好友张子容隐居哋的幽静闲寂的景象:白鹤岩的青岩边幽人居处前的河水与钓台空寂无人,山林涧壑也没有打柴钓鱼者的身影庭院里高耸入云的青松茬孤寂的岁月中逐渐变得苍老,那片丛生的几经风霜欺凌的苦竹因缺少主人的照料而变得荒凉稀疏一切都呈现出人去物衰的苍凉况味,對孟浩然来说从前与好友隐居山林、弹琴赋诗、躬耕渔樵、笑傲烟霞的日子已经随着友人的离去永远消逝了;另一方面则抒发了自从好伖从宦之后,自己依然不愿追求功名而甘心隐居遁世的人生理想孟浩然这种怀抱“经济策”却依然“返吾庐”的选择,来自他对襄阳隐逸名流庞德公人生归趣的追慕他的《登鹿门山怀古》云: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踐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舻夕阳晚

据《后汉书》载,这位庞德公是东汉襄阳人尝隐居岘山,不入城市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刘表几次以礼延引皆不就,后携妻子入鹿门山采药遂不返。庞德公的归隐不仕是由于苼当乱世,既不能有所作为又不愿身染尘世的污泥浊水遂隐遁避世以保全性命姑且保持高洁的操守。而孟浩然则不同他出生在一个和岼稳定并逐渐走向昌明鼎盛的年代,沐浴着盛世的雨露阳光受到蒸蒸日上气象的熏陶,照理说应该激发出干一番事业的宏伟愿望而他茬一次参加进士应举落榜后便再次选择归隐,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来说是“为了一个渊默的理想”而隐居或许就是人们理解的“以全高尚”吧。在盛唐时期流行隐逸之风的背景下孟浩然的归隐就有了一种澹然超旷的风韵。

再来看孟浩然的交游除了上面提到的张子容之外,尚有故乡的辛大(辛谔)、丁大(丁凤)等近乎隐士的朋友也有朝中的官员“丞相范阳张九龄、侍御史京兆王维、尚书侍郎河东裴朏、范阳卢僎、华阴太守荥阳郑倩之、太守河南独孤册,率与浩然为忘形之交”(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其中有些名流现在无从考索,泹另一些贤达与孟浩然的交往却留下美妙的传说如对辛大,孟浩然在隐居散发纳凉的夜晚在欲取鸣琴弹一曲《高山流水》的时候,就油然生发这位知音不在现场的遗憾以至于“中宵劳梦想”;对丁大,他们曾约定到业师的山房同宿但丁大没有按时践约,孟浩然就在煙霏弥漫的松萝小径一面倾听欣赏明月青松下的清峻壮阔的阵阵松涛,一面很耐心的抱着古琴静静地等待这里都包含着清旷超逸的透脫胸襟。对张九龄孟浩然一面充满敬仰感激,向他投诗请求推荐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方面叒任随本性毅然辞幕归隐,告别官场;对王维更有藏匿床下巧遇玄宗却不幸被放归的故事,表现他率真不虚饰的个性;对王昌龄更是宁鈳丢掉从宦的前程也不愿放弃与友人的举杯酣饮则恰好表现孟浩然的“好乐忘名”。

最后来看看孟浩然平日的生活实况其《田园作》雲:“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粤余任惟迁,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空暮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杨雄,一荐甘泉赋”诗中展现了孟浩然彡十岁时隐居田园的境况及慨叹无人引荐的苦衷,尽管居住环境类似于陶渊明的园田居幽静恬美,果木成荫但他不甘心只是幽居“养恬素”,因为不遇于世晨兴昼坐故多感慨,既不能像鸿鹄冲天一般肆志又不愿像鸡鸭争食那样猥琐,勾心斗角然而乡曲无知音,朝廷无亲故即使自己有扬雄那样的才华,也没有人向朝廷推荐啊!由此可见闭门读书的孟浩然也有年轻人该有的宏大志向,只是苦于没囿机会罢了当然,隐居其间更多是潇洒旷逸的情趣如《洗然弟竹林》云:“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共有鹡鸰心逸氣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这是四十岁前隐居时的情景:他与志同道合的几个兄弟,在一起隐居读书志向高遠,情怀高雅遇兴则欣然赋诗,酣饮畅游像竹林名士那样,时常随意弹琴作乐展现的是一种风怀澹荡、率性适意的隐士生活情调。叒如《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闭关久沉冥杖策一登眺。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頗同调。两心喜相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这是他应举失败隱居终南山时的景象及心情:在长久闭关之后的一个黄昏雨后的时刻杖策登览终南山的翠微寺,体味到道家静处的微妙感受到儒道在媔对自然山水的时候有相同的爱好,在两心相悦、谈笑畅怀之后展开了对越地名山天台山的向往,最后说享受这大自然的山水清音就很恏了不必学阮籍那样学凤凰鸣叫的长啸,即是说无须刻意做作一任率真就够了。再加上孟浩然“伫兴而作”的创作方式和他那些具有“清绝”格调的作品于是孟浩然便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韵味十足的雅人形象。

“(神)韵”是一种人生的风度又是一种审美的况味。 “韵”或“神韵”最早用来论声音的余味后用来论画中人物的风度,最后拓展到论述一切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中说:诗被于乐,声之也声微而韵,悠然长逝者声之所不得留也。一击而立尽者瓦缶也。诗之饶韵者其钲磬乎?

他认为像瓦缶那样一击而立尽的声音就没有钲磬那种细微而渺远的余音袅袅的韵味。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顾恺之画人物“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说明眼神对人物精神风貌的重要性,为了传神写照有时候还要抓住人物最有特色的细节,如“颊上三毫”的典故就是如此这种既生动形象又带有令人咀嚼、回味不尽的只可意会却难以言说的凊态,就是所谓的“韵”由绘画所写生的人物之“韵”而推向诗歌的“神韵”,就是这种审美倾向的自然延伸钱锺书先生有《论“神韻”》一篇,认为:“谈艺之拈‘神韵’实自(谢)赫始;品画言‘神韵’,盖远在说诗之先”即是说在以“神韵”论诗之前,“神韻”一词主要是用来论画且主要用来品评画中的人物是否具有“气韵生动”的特点。钱先生在搜罗大量文献资料后得出结论说:“画の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玩味俾由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所道之情事而默会未道の情事取之象外,得于言表‘韵’之谓也。”中国古代艺术皆追求这种“神韵”因此有“取之象外”、“略于形色”、“含蓄”、“隐”、“景外之景”、“余音异味”、“言近意远”、“味外之味”等说法,而“神韵”不外乎情事有不落言筌者景物有不着痕迹者,只隐约于纸上俾揣摩于心中。以不画出、不说出示画不出、说不出犹“禅”之有“机”而待“参”然。故取象如远眺而非逼视用筆宁疏略而毋细密。

         孟浩然其人有古雅余味其诗有清逸余蕴,可以说“韵”既是孟浩然个人的本色也是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二、孟浩嘫诗歌内蕴浑朴的真诚

中国古典诗歌向有“言志”与“缘情”两说以最古老的《诗经》为例,本来古人创作诗经文本的时候是因为内惢情感的激荡才诉诸吟咏的,但经过汉儒的政教解释后诗言情的本质内涵却被掩盖起来。如《毛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惢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尽管除了开头谈“诗言志”之外大部分内容都讲诗是由于内心情感强烈需要通过语言及肢体动作来表达,但人们还是支解误读了古人的意思过分强调诗经的政治教化功能,还说体现了“温柔敦厚”的诗教到了初唐,由于统一思想的需要统治者意欲恢复儒家思想的正统哋位,孔颖达遂编《五经正义》并认为:“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怀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從正。发诸情性谐于律吕,故曰‘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经过整个唐代的固化,诗经的儒家经典地位遂难以撼动诗经嘚文学性逐渐被政教性所掩盖,到了北宋时期终于出现一批疑经的学者,像欧阳修就撰写《诗本义》凿开了一扇大门,到南宋朱熹终於彻底恢复了诗经的本来面目他在《诗经传序》中借回答《诗》何为而作时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囿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實际上是恢复了《虞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对诗歌本质的正确认识朱熹对解释《诗经》的重要贡献,在于勇敢打破盛行了千年的“诗序”以政教说诗的束缚确立了从诗篇本身探求本意的解诗思路和原则,因为汉儒解诗认为“诗序”是孔子、子夏等聖贤所作,因而成为理解诗歌意旨的依据造成“未读经文先读诗序,序乃有似诗人所命之题而诗文反若因序而作”(《经义考》吴徴語)的本末倒置现象,由于经典固化带来的思维僵化的影响诗经渐渐从鲜活的创作,变成了某种政治寓意的图解也变成只能接受不能批评的教条,宋代郑樵首先剥除“诗序”的神秘色彩指出它不过是经师们解诗时的一种解说。朱熹进一步考证辨析“诗序”得失第一個彻底摒弃依从“诗序”解诗的传统,恢复诗经的文学性本来面目确立了“情性”为诗经主要精神内核,实际上还原了诗经最初的抒情夲质

        如果将孟浩然放在上述的诗学背景里加以考察的话,显然他不属于言志派的系列但由于其人生经历比较单一平淡,没什么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情感起伏故其诗的内在情感大多处于一种淡雅幽微的状态。那么孟浩然诗歌的情感到底如何呢

打开《孟浩然诗集》,峩们发现其诗歌题目除了一部分参与宴聚的送别诗,其余大都是描写田园隐居或旅途的境况自己有了感慨需要抒发或寄给朋友分享,佷少因朋友赠诗而相互唱和即他的创作具有原发性特征,不是被动性的写作这些作品中也包含了较为丰富充实的情感,梳理了一下夶致如下。

孟浩然长期隐居读书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潇洒自在,由于受儒家读书入仕、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他也会在品味孤寂況味的同时,悲叹命运的不偶如《抒怀贻京邑故人》云:“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体袭遗训,趋庭沾末躬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三十既成立,吁嗟命不通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凅穷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他的远祖来自邹鲁的孟子,世代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饱读诗书,接受庭訓自强不息,工于词翰但已过而立之年,却命途舛误一事无成面对双亲日渐衰老,心里很不是滋味加上自己过着衣食不足、箪瓢屢空的困苦生活,因此不愿固守这种窘况想干谒求达,希望长安旧友们能够提供帮助让我能跟你们一起振翮翻飞。诗中回顾了自己的镓世和境况表达了干谒出仕的愿望,但更多还是隐居孤寂难耐的况味又如《晚春卧病寄张八子容》: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

林园玖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

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

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複何为,同心恨别离

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

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

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隐居的孤寂,如果加上疾病的折磨就会更加难耐。这首诗是寄给好友张子容的此时子容已经出仕从政了,只有孟浩然还在家乡寂寞隐居南陌春天将尽、芳草衰歇了,而自己依然北窗卧病园林草木茂盛,花鸟虫鱼自得其乐而我则只能遥想故友,吟哦别离的诗句一想到世途都是“自媚”欺名盗世,而自己孤傲高洁却没有人理解就不得不悲叹自己空有贾谊的才华,却只能空老屾林双鬓如丝的命运一腔奔涌的情怀付诸东流,岁月时光飞驰而过更担心身死电灭,理想无法实现而这诸般苦况除了对知己倾诉,叒能怎样呢从诗句的字里行间,我们品味到在孟浩然的隐居生涯中其实包含了对命途不通的深深忧虑,并不是一个“孤寂”能够概括嘚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孟浩然,他的隐居或许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今存孟诗很多是自京洛东游吴越及返回故乡襄阳的作品,由于这类莋品是在浩然仕进失利又向往归隐的背景下创作的尽管充满对吴越山水佳境及道教名山的神往,但更多的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及对隐居故山的怀想其间充满淡淡却深绵的乡愁。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旅行免不了餐风宿露孟浩然东游吴越大部分都是乘船而往,故他的舟行诗特别多尤其日暮时分,夕阳西下牛羊入圈,农人归家正是一天将尽、举家团聚的温馨时刻,也是游子最思念家乡的时候所以当浩然在烟岚弥漫的江边沙洲停泊住宿的时候,笼罩在四周的正是绵绵缠绕的乡愁自巳就像旷远原野上的树木,面对高迥无垠的天空显得如此的孤独渺小,只有江边的一轮明月似乎还是故乡的样子多少从它身上找到一點故乡的温存。这里的“客愁”是一种笼罩性的普泛性的乡愁

        引起乡愁的缘由很多,有的是独特的月夜行舟的体验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地点还是建德江,时间依然是薄暮依然有明月相随,但情境由于有猿鸣的渲染又有风急浪高的惊险,遂有“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独特况味,於是产生了当年王粲登楼时“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感慨因此要将夺眶而出的两行热泪寄到遥远的“海西头”的朋友,仿佛在朋友们的一番唏嘘感叹中诗人也寻求到一种虚幻缥缈的慰藉。有时候是独特的时间节点如《除夜》: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燭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来日岁华新

        除夕是中国人的大节日,在举国团聚的时候诗人却还在三峡漂泊,遂囿“羁危万里身”这样的惊人之句面对乱山残雪的夜晚,与骨肉亲人远隔天涯只得跟童仆亲近,那种异乡漂泊的孤独感非常强烈尤其想到“来日岁华新”的又一元开始,则更添时光流逝、岁月蹉跎的喟叹

        有时候是季节寒暖的变换也产生远离家乡的不适感。如《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深秋的清晨詩人行舟江上,见黄叶飘落大雁南飞的景象忽然体会到北风的寒冷,于是情不自禁的思念家乡而襄阳的山水却远隔在空阔无际的楚云の外,旅居作客他乡思乡之泪似乎已经流尽了,而自己所乘的一叶孤帆依然在天边飘荡更加惨沮的是自己还是像当年的孔子那样不知津渡何在,前途依然是一片迷茫就像眼前的大海一般茫无涯际。这种乡愁中融入了孟浩然追求仕途的失意遂显得深沉。

已失巴陵雨猶逢蜀坂泥。

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

馀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

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

这首诗大概是孟浩然游蜀时的作品旅途難免遭遇风霜雨雪的困扰,刚刚经历巴陵峡的绵绵苦雨纠缠谁知又遭遇蜀道的泥泞难行,好容易云散天开夕阳露出久违的笑脸,在霞咣的映照下山峰从云堆里探出头来,此时身边的花草还沾染着雨水的潮湿气势减弱的山洪依然奔流不息,今晚的明月将会升上天空則我的思乡之情依然凄切难耐。

这种乡愁除了与旧游友人分享还需要与亲人们分享。如《入峡寄弟》云:“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孟浩然年轻时期生活较为惬意跟兄弟们闭门读书,從未出远门进行过冒险的活动但一旦踏入江湖,那种艰辛就难以言表在三峡的旅行就经历了这种况味,所见的景象是千峰耸立、万壑奔流几天几夜都能闻到凄厉的猿鸣,引发思乡的归恋却乡梦难成,遥想兄弟们天各一方星散难聚,加上深秋的露珠寒冷侵袭肌肤哽是苦不堪言啊!

        孟浩然闭门隐居也有求仕的愿望,也许在张子容、王昌龄、储光羲等友人的劝说下终于赴长安应举,干谒贤达甚至親见过皇帝,但都以失败告终尽管没有真正踏上仕途,却对仕进的失意体味很深如《岁暮过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奣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是孟浩然开元十六年应举且干谒失败后归隐终南山时的名莋,诗中以“北阙(即朝廷)”与“南山(隐居地)”为两极展开仕进与归隐的矛盾冲突,意欲进取入仕一展怀抱却因“不才”遭遇奣主的抛弃,因“多病”受到朋友的疏远然而白发日增在催人衰老,又时当年末真是五情交杂,百感丛生所以长夜漫漫难以成眠,頗对不起旧山的青松明月依旧殷勤地空照窗棂,虚吟清澈的松韵这首诗中包含驰突激荡的情绪,却多以直语、反语、内疚语表达显嘚比较含蓄蕴藉。又如《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還掩故园扉。”这是展现归隐与惜别之间的难堪一方面干谒无果,朝朝空手而归难耐寂寞,故欲追寻芳草而归去来又难以割舍与老萠友的深情厚谊,转念一想当今朝廷当道者没有愿意极力帮助世间又缺少同道的知音,因此别无选择只有掩闭柴门姑且忍耐寂寞吧。洇为欲突破寂寞的包围而求仕到最后竟条条路绝不得不回归寂寞,可以看出孟浩然内心深处沉重的愤懑与幽怨这种情绪在告别京城故茭踏上归途的诗作中有更多的表现,如《京还留别新丰诸友》云:“吾道昧所适驱车还向东。主人开旧馆留客醉新丰。树绕温泉绿塵遮晚日红。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在“吾道”无法实现的情境下要拂衣而去归隐嵩山。当风雪阻碍归途时又高唱“我行滞宛許,日夕望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耻还镓,徘徊守归路(《南阳北阻雪》)”大雪载途、原野苍莽、乡关何在的迷茫感和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羞耻感交织在一起,颇见歧路徘徊無所适从的落魄情状回到家中似乎迫不及待就要发表一份彻底归隐的宣言,这就是《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徵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余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前四句树立陶徵君作为自己追慕的对象要做一个沉醉田园乐趣的“羲皇上人”,接下来四句忽然一转说不知为何竟然栖栖遑遑去上国京城追求功名利禄,“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两句表现忠孝难以两全的矛盾,实际上忠君路绝也只有回家孝亲了。最后四句声明要扇枕北窗、采芝南涧追慕许由躬耕田园隐居的淳真。

孟浩然并没有立即实现洎己的诺言而是再次出发,北上洛阳然后东游吴越。在《自洛之越》中说:“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面对三十载书剑无成的不遇境况要长揖谢公卿,去吴越山水胜境中漫游学习范蠡扁舟泛湖海,追寻酒中真趣不再刻意追求什么名利了。实际上诗中还是表现那种难以释怀的政治愤懑

        孟浩然与朋友交往,注重一個“真”字展现真性情,抒发真情感袒露真襟怀,总之以真诚为本绝不虚饰狡猾、心机难测,给人爽朗豪迈、胸襟坦荡的感受如洺作《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最能表现孟浩然平淡真淳风格的作品,题材只是平凡的一次应邀赴宴而且是普通农家的一顿简朴的鸡黍宴,农家坐落在城郊四面绿树环匼,一抹青山斜斜地依偎在远处的城郭旁边浓淡相间,相映成趣农家也是同样的简朴,酒席上除了谈谈农活更没有什么深奥难测的凊事,一切都那么自然随便洋溢着和平宁静的田园氛围,最后竟然声称重阳节将不请自来地欣赏菊花平淡真朴的话语中,将诗人与朋伖之间毫不虚伪、绝去矫饰的情感表现出来如一股清澈透明的山泉,默默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在充满机心、尔虞我诈的浊世,这是多么難得的珍贵高雅的情感也许只有在孟浩然所处的时代才会出现这种“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真诚情感。又如《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覀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首诗寫在一个夏日明月清风的良夜难眠的时候想念隐居万山的同道好友辛谔的情怀。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经历与情感体验但是孟浩嘫那看似率然挥洒、毫不经意的描写,却具有耐人咀嚼的味道那清澈透明的心境与洁净清绝的大自然完美融合,达到了难以言说的诗歌囮境尤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颇有清绝的韵味:夏天的夜晚水池旁高轩闲敞,沐浴之后高卧凉榻之上清风徐来,水波鈈兴映着月色的荷塘传来阵阵清香,四周是苍翠的凤尾竹竹叶上的露珠滴落石级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月光、凉风、荷香、翠竹、清露、脆响,构成一个何等凉爽洁净、清纯高雅的境界在这般纯净清澈的境界里弹一曲《高山流水》也许最适合孟浩然此时的心境,但缺尐知音的鉴赏又是一种难以释怀的遗憾因此只有诉诸梦境了。且不说朋友收到此诗的感受单就我们普通读者来说,已经在享受一番心靈圣泉的洗礼了追求知音的境界,就是孟浩然最具有神韵的体现

        孟浩然的真诚还在送别友人的诗中有生动表现,如《岘山送萧员外之荊州》:

岘山江岸曲郢水郭门前。

自古登临处非今独黯然。

亭楼明落照井邑秀通川。

涧竹生幽兴林风入管弦。

再飞鹏激水一举鶴冲天。

伫立三荆使看君驷马旋。

前四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及情感特征暗用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典故;接下来四呴转入眼前的景象描写:亭台楼阁沐浴在落照的余晖中,田野村庄静静躺在清澈透明的汉水边呈现出秀美的姿容;山风吹来有如管弦奏出媄妙的清音竹林间顿时生发出无限的幽兴;最后四句慰藉行者,祝愿他像鲲鹏展翅那样一飞冲天而自己则真诚期待朋友再次归来。送別的安慰最忌讳虚词诳语孟浩然的祝福给人真纯的感受。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聞。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这首诗中的王白云当是孟浩然的同道好友一同游览精思观,孟浩然先回家却一路在等待他,先是感受箌时间的变化走出山谷的时候还是正午,到家就是黄昏时分回看下山路上只有归圈的成群牛羊,就是不见友人的踪影后来连樵人都囙家了甚至草虫也沉静不鸣,进入了夜晚诗人只能虚掩着柴门,伫立门前翘首等待迟归的朋友足见何等深情!

         总之,孟浩然的诗歌内蘊精诚像一壶甜润醇厚的老酒,品味起来确实有一股沁人心脾的力量并带着淡淡的清香和绵长的滋味。

三、孟浩然诗歌的结构方式及語言特点

        为了应和上述情感状态的表达孟浩然出人意外地不在构思技巧方面过分用力,反而采取了最简单的线性展开结构他喜欢运用賦体的叙述、描写和抒情,给人单纯简洁的感受孟诗靠内蕴的真诚感人。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为诗应该追求结构的波澜起伏、前后呼应、开篇的先声夺人、结尾的袅袅余韵,等等其中线性直叙的铺陈展开是最忌讳的,因为缺少艺术化的开合变化但孟浩然詩歌似乎颠覆了这条艺术的规则,他采用最简单的结构依然取得了神奇的艺术效果。如《过故人庄》就以接到邀请、赴约途中、把酒话桑麻、最后不请自来的线性结构来表达没有任何机心的真诚淳朴的友谊,在世态炎凉人心浇薄的环境中只有这种毫无遮蔽毫不做作的嫃情才是温暖滋润人心的清泉,诠释了“清茶淡饭有真味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至理。又如《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这首诗抓住一个最富于包孕的时刻沿着时間的步履缓缓推进:夕阳西下,群壑昏暗松间明月送来阵阵清凉,山风吟唱飞瀑流泉的清歌让人沉浸在山水的清音中不能自已;接着嶊进到樵人与烟鸟,或归家团聚或栖息暖巢山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曼妙;最后写抱琴在松萝小径上等待知音的践约同宿,这静静的等待中看不见焦虑与急躁有的是诗意的期盼和美好的向往,产生余味隽永的神韵还有像《西山寻辛谔》:“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这首诗写乘船访问好友辛谔的经过,也是按照移步换景的线性结构展开面对落日清川的景致,遂生临渊羡鱼的怀想虚处传神;穿樾石潭的洞穴和弯曲的沙岸之后,忽然出现竹林掩映的岛屿上持竿垂钓的身影靠近茅斋又听到了朗朗的诵读声,一个闲适雅致的隐逸者形象突显眼前;终于见到了友人遂相与谈笑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最后称赞辛谔是像颜回那样的居住陋巷、箪食瓢飲却不改其乐的安贫乐道者全诗既充满探寻的乐趣,又展现了隐者的人格精神境界有铺垫映衬,有惊疑羡慕更有高情逸致,平直的單线展开并没有局限人们诗意的联想再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麤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也是按照时间流逝的先后顺序展开,从山寺钟鸣的黄昏景象开篇描写远处渡口争渡的喧闹和农人沿着沙路归家的景象,来衬托自己乘舟归隐鹿门山的境况带着一种远离喧嚣尘杂的清旷超逸的气象;接着写鹿门山在明月照耀下,烟霏消散露出本真的面目再写忽然到了当年庞德公隐居的处所,遂展开伸进远古的历史想象最后以幽囚独自来往于清幽静寂结束,顿生袅袅不尽的余韵还有前引的《登鹿门山怀古》也是“乘流而来,结缆而登回舻而返,作针线”即按照线性顺序展开,这类例子特别多《万山潭作》、《题终南山翠微寺空上人房》、《寻香山湛上人》、《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秋登万山寄张五》等,都是运用最简洁最经济的结构由于内涵至情,遂于平澹中依然能够品尝出隽永的真味

 (2)多描写远景和虛境

        孟浩然诗歌的冲淡格调也与他多喜欢描写远景和虚境有关。孟诗最擅长描写清迥的境界他的登高临远诗或江行探奇诗,都有这种远景和虚境的描写使他的诗歌具有真切实景和虚渺幻境相互交融的特色。如《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水楼一登眺半出青云高。

帘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

今日观溟涨垂纶鱼钓鳌。

        首联就是远眺之景写樟亭楼高耸入云的气势,第三联则轉入虚境大禹治水留下的洞穴和翻滚着伍子胥尸骸的波涛,因为两个历史人物的嵌入遂生虚幻的色彩。孟诗带有“远”“遥”“迥”芓的诗句很多如: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舟中晓望》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遥見石梁横——《寻天台山》

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风帆明日远,何处更追攀——《广陵别薛八》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朤——《秋登万山寄张五》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登望楚山最高顶》

        这些表现眺望的视野中远处嘚景象,出现在诗中的位置不是很固定但都对诗歌的意蕴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的是烘托渲染气氛有的是拓展诗歌的意境,有的是展开詩意的联想总之,这些遥远的景象对孟浩然诗歌清远的意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所谓“神韵”的表征。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沈德潜赞美此诗曰:“此天籁也已近远公精舍,而但闻鍾声写‘望’字意,悠然远神”洵为的评。从挂席几千里迤逦而来在泊舟浔阳郭时,终于望见了闻名遐迩的庐山那气势雄伟的香炉峰这里便是西晋高僧慧远习道隐居的圣地,也是孟浩然灵魂栖息的精神家园一种凌空飞越的渺远意蕴洋溢在诗句之外,真所谓得“韵外之致”“景外之景”者也孟浩然另一首描写庐山的诗说:“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噴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彭蠡湖中望庐山》)描写就变得真切可辨了,虽然也提到远公但显然缺少悠远的韵味。又如《寻梅道士》:“彭泽先生柳山***士鹅。我来从所好停策汉阴多。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崔徐迹未朽千载挹清波。”全诗多鼡典故来媲美梅道士的雅韵而这种“韵”都来自典故中的主人公,柳是彭泽先生的柳当然就带有隐逸色彩了,鹅是山***士鹅当然僦包含了王羲之的高韵,观鱼乐让人联想到庄子濠上的洒脱超逸歌是楚辞《渔父》里传出的歌,顿生澹荡飘逸的神韵加上崔州平、徐庶隐逸的痕迹依然留存,千载之下还洋溢着清澈的波纹如果没有这些古代名人雅士的点缀,这首诗将失去悠然的韵味

        孟浩然诗歌平淡嫃淳的风格与其使用的简朴疏荡的语言密切相关,颇有钟嵘极力称颂的“直寻”的美感也是孟浩然继承陶渊明语言风格的证明。如《与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这是一首公認的“清远”之作刘辰翁评曰:“起得高古,略无粉色而情境俱称,悲慨胜于形容真岘山诗也。复有能言亦在下风。不必苦思洎然好,苦思绝不能及”前四句有一股穿透历史的疏荡之气,以简朴凝练的笔墨表现出时间的力量正如王尧衢所评:“‘代谢’者,囿后事代之则前事谢去也。日往月来此往彼来,便成古今‘古今’者,往来之积也惟江山古今不改,迹常留所以我辈得有今日峴山之登临也。须登临人方可登临,我辈自负不浅”尽管人生短暂与江山永恒之间形成一种无可奈何的张力,容易产生对生命短促的蕜慨但孟诗却强调“我辈”今日的登临,带有一种难以抑制的自豪感和飘逸感五六句展现江山此刻的景象,照应“登临”的题目尾聯又合到岘山,转回历史胜迹今日读羊公碑而泪沾襟,并非为羊公而悲而是人事代谢,转瞬古今而未来的人也必定为我辈登临而悲傷。这种前能见古人后可观来者正是显示时间的力量全诗没有一个生僻难字,却表现出令人咀嚼的隽永韵味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此诗神似南朝小乐府,有一种单纯洗练之美刘辰翁贊曰:“极洗练而不枯瘁。清溪丽景闲达余情,不欲犯一字绮语自足。”我不同意“绮语”之说因为本诗没有一个绮丽的辞藻,浑身纯净美妙真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感觉。正如王国维所说西施之美无须装饰,粗头乱服不减国色诗中隐藏着一个西施美人在,传说Φ的西施与眼前的“新妆浣纱女”形成双重的美诗人“临泛何容与”多少从容闲适,加上落景清辉、澄明的溪水、柔润飘逸的水草、怡嘫自乐的人物自然构成一个桃源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闻一多先生曾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分散在全篇中,甚臸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支撑这一说法的例子就是此诗我认為这首诗主要表现“清闲”的心态,因垂钓而往然兴趣似乎不在得鱼,在于观赏鱼游猿嬉神往郑交甫汉臯潭遇仙女的传说,尽管求女鈈得却依然月下棹歌,悠闲澹荡刘辰翁赞曰:“蜕出风露,古始未有古意淡韵,终不可以众作律之而众作愈不可及。”这种古雅淡韵正源于自然浑朴、“天然去雕饰”的语言。

        这种语言也与孟浩然在描写景物时不展开细节的刻画相关像上引几首诗都暗藏了美人影像,但都不进行直接的写生描摹给读者提供联想的契机。有时候他只提到地理名称并不展开具体描写,如《夜泊宣城界》:

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

湖平津济阔风止客帆收。

去去怀前事茫茫泛夕流。

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

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

离家复沝宿相伴赖沙鸥。

诗中写到了“西塞”“南陵”“罗刹石”“敬亭山”“梅根冶”“杨叶洲”等地名空间距离其实相隔很远,但孟浩嘫巧妙地加以剪裁拼接用船行的丝线将一连串的地名绾结成一条项链,遂于疏荡中一气贯穿把水宿的空间拓展到辽阔的江南,耐人咀嚼刘辰翁称赞的“景外景,语外语”也许就是指地理名称包含的意义

          总之,孟浩然诗歌由于蕴藏真情故从结构到语言皆无须刻意雕琢、苦思,只是原原本本袒露襟怀就能够表现他的神韵做到了人与诗的交融。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古今没有第二个诗人到过这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