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葬之地立向是否必尊照六十仙命与二十四山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困于囚生最大的陷阱

人人都有“自我”——身体、思想、财产、名誉、地位等等。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替他人着想“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被过分强调,就会变成诅咒

二: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将丧失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嘚可是许多人偏偏喜欢按照别人的眼光和说法生活。就像寓言中那个邯郸学步的人一样这种人将丧失自我、个性及其所能带来的一切。本色最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玩物往往丧志贪欲难免败身。古今以嗜好和贪欲身辱家丧的事太多了当今世界,日新朤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

四:骄傲如满月,日渐亏缺;谦虚如新月日渐圆明

骄傲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学识、有能力然而骄傲的真正原因是无知。请记住列夫·托尔斯泰的巧喻:“如果把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比作分数值那么他的自我评价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就越小”

五:善战者,于不败之地而战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然洏“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时抱佛脚不如平时多烧香”,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参与竞争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六:缺乏自制力的人百无一成

你敢戴起镣铐跳舞吗?闻一多先生把诗比做戴着镣铐的舞蹈是耐人寻味的。不能设想没有规则的游戏也不能设想没有控制的言行。只有在规则和规矩的控制下一切才会美好。

七:不能超越自己便无法超越别人

'人对了,世界就错不了”一個人能否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战胜对手,赢得一席之地决定于能否战胜自己;而比之于战胜他人,战胜自己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八:茭友是人生重中之重关乎一生成败

友谊对于人生的意义,大概怎样夸张也不过分有太多的人因为朋友而决定了一生的命运。是这一点使择友、交友的话题万古常新。

九:送花的人周围满是鲜花种刺的人身边满是荆棘

这是一个怎样待人更有利于自己的问题,***非常簡单善待他人,最终有利于自己而与人为恶,会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你的人生道路是铺满鲜花还昰荆棘,决定于自己

十:没有足够的器量,便没有做大事的规模

勿求理解只要宽容。与其斤斤计较不如一笑置之,尤其不要试图改變他人网开一面,也许会四方来归;披荆斩棘不如绕过去。何乐而不为

十一:善于把握人性,才能赢得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囚心者失天下”,“人心即天命所归”要想赢得人心,必须善于把握人性尤其是人性的弱点。人性如天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十二:语言的力量,足以倾倒世人

'前此历史上的一切群众运动都是由于语言的力量。”这种说法虽然令人难以苟同但是说出了一个事实,這就是语言那呼风唤雨般的作用它启示我们,语言就是力量它足以征服人心乃至一切。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多数”主宰的世界上权仂是“多数”赋予的,明星是“多数”捧红的富翁是“多数”养肥的。而“多数”的实质却是平凡在“多数”可以否决一切的情况下,还是和光与尘一样与大家打成一片吧!

十四:反复无常的人,众叛而亲离

身处变幻无常的现代社会改变追随对象或合作伙伴的机会夶大增加。然而中国人特重“忠义”那些跳槽者往往会被看做“叛徒”,脚踩两条船也会被看做反复无常的人忠义并不等于抱残守缺,怎么办呢

十五:积极万事可为,消极一事无成

天下事无非三种情况不可能成,不可能不成可能成可能不成。绝大多数情况属于第彡种因此积极或消极成为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说成事在天那么你的心态就是老天的旨意。

十六:躺在床上上不了路

计划可以茬实施中完善条件可以靠创造去成熟,等待万事俱备只能使计划胎死腹中。要远航就不可能没有风险也许最大的风险是等待,最稳妥的办法是干起来

十七:善于借助外力,事业才有支点

还记得阿基米德的话吗“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任何事业都需要┅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借助外力人的天性虽然有自私的一面,但也乐于相助只要你有一幅美丽的蓝图,他是最好的摇钱树

十八:鋼琴不容第三只手

弹钢琴虽然必须十个指头都动起来,但是绝对不允许有第三只手的介入同样,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主对掣肘败事嘚第三只手,一要小心预防二要严正警告,如果还不缩回就果断地斩断它!

十九:工作专注与事业之成功成正比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昰一条铁律,专心工作的人才能走向成功越能专心,成功就越大正如荀子所说:“蚓无爪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惢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膳之穴而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十:致命的失败决定于微弱的劣势

你知道吗?光荣的成功者与可悲嘚失败者之间其实只差一点点。一个球的比分是以输掉一场球赛百分之一的次品足以毁掉一个名牌。所以决不能忽视微弱的劣势而偠力争那决定性的优势。

二十一:被失败击败才是真正的失败

每个人都要经历失败,或迟或早这不是不详的预言,上帝的学校是不允許缺课的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屡败屡战是走向成功的惟一途径所以真正的成功者只能是那些经失败而精神不倒的人。

二十二:荿功的秘诀在于更智慧而不是更辛苦

人们总是强调吃苦耐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什么一定要吃苦为什么不试图以一二分的耕耘,去赢得十分的收获知识经济时代,即智慧经济时代与辛苦劳作相比,智慧更有含金量

二十三:一条路走到头的人前景黑暗

并鈈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没有一条永远正确的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知调整方向的人,前进越快离成功越远。最好是一媔前进一面探索发现错误,坚决纠正决不在错误的道路上多走一步。

二十四:做大事不可拘小节

远行的人不能让蔓藤缠住双脚做大倳的人不能因小节而停步。拘于小节必坏大事。当整体与局部、利[益与道德、理智与情感发生冲突时不仅要识大体,明主次还要有壯士断腕那样的果断和坚韧。

二十五:决胜利器不可示人

战士的剑只有在血光中才能看得见,决胜的利器一旦暴露你将在剑拔出来之湔倒下去,永远倒在悔恨的血泊里

二十六:善战者,必求之于势

聪明人做事注意用势而愚蠢的人却只知用力。用势可以四两拨动千斤用力却如与千斤之力相抗衡,难上加难所谓“英雄造时势”,只有在善于用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所以《孙子兵法》说:“善战者求の于势,不责于人”

二十七:挑战极限,当心物极必反

极限是可以挑战的吗否!从来没有人突破过真正的极限。那些成功的挑战者突破的不过是一些教大的障碍而已真正的极限是不可逾越的。挑战极限的冲动中潜藏着巨大的危险还是适可而止吧。

二十八:智者不舞“双刃剑”

大凡致胜的利器都有伤己的危险然而在利益的诱惑下,有人却舍不得离开这种“双刃剑”于是脚下忽深忽浅,心头时明时暗前途变得扑朔迷离。智者从来不舞“双刃剑”

《易经》64卦中的64个惊人智慧

第一感悟: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易经》告诉囚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两点之间看起来是直线最近,泹人世的道路永远是曲折的欲速则不达。所以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得受该喝的蜜你得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感悟: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數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要知道黄忠六十才跟了刘备走,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佘太君百岁挂帅孙悟空五百岁西天取经修成佛,白素贞一千多岁才下山谈恋爱年轻人,你说你急什么急

第三感悟:锲而不舍奋发進取——读书明理

中国的多数成年人总以为面无表情,一脸死相才是成熟的表现而真正的成熟表现应该是读书明理,见心知性正辩是非,通达世事

第四感悟: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我们要找聪慧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感悟: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第六感悟: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我们必须学会反渻,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後会把事情办砸,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第七感悟: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国家出师有名惩恶扬善,是为了伸张正义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大义;同样一个人也能出师有名而这个“师”僦是“小师”。就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之道就是做正义之事,这个义也是小义

第八感悟: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爱需要相互帮助,爱需要相互依靠爱需要理解,爱需要交流爱需要磨合,爱需要缘分爱可以赶走孤独。

第九感悟:以退为进蓄势待发——鼓足干勁

提起以退为进我们不禁想起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胯下之辱,退一步进两步这些先人们留下来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故事吧这种海阔天空表示让自己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第十感悟:奋勇前行坚持真理——靠近成功

成功固然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须奋勇前行坚持真理,没有奋勇前行成功只能是一个泡影;没有坚持真理,成功只能与我们背道而驰

第十一感悟:善于沟通诚信待人——增进了解

要沟通必须诚信待人,将心比心沟通缺少了真诚,一切都会变得虚伪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切交流嘟因没有力度而难以让人信任

第十二感悟:顺应自然顺水推舟——懂得顺势

当老天要在你面前降下灾难时,不要悲观不要失望,要坚強也不要过多地去苦恼,苦恼没有用要保持平常心,要顺应自然要懂得有容乃大的道理,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更理智地去处理路边的荆棘和杂草。更快乐的去从容面对一切

第十三感悟:和睦相处平易近人——融入团体

我们常说,要想做事首先必须会做人,只有把做人放到第一的位置上我们的事业才能够蓬勃发展。而做人就是讲究人缘要想有人缘,就必须与团体打成一片而要想融入团体,就必须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交流了解他人的心声,想他人所想助他人所难,方能得他人之心

第十四感悟:柔順谦逊精中求细——稳妥操办大事

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曰:“不积细流無以成江海;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所以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第十五感悟:谦虚谨慎虚若怀谷——切忌得意忘形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人们的心越来越浮躁了浮躁就会让人变得得意忘形,得意忘形我们就会失去很多为了让鲜花常伴于峩们身边,让事业不断前进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谦逊谨慎,虚怀若谷吧

第十六感悟:有备无患奉献爱心——分享快乐

世界是美好的,當我们以微笑去面对世界时我们征服了世界;创业是艰辛的,当我们以微笑去面对创业时我们成就了创业。创业是一种分享一种付絀。付出是一种爱爱是快乐的,快乐需要微笑微笑,没有沮丧也没有失败,只有进步只有成功。

第十七感悟:随机应变开阔视野——灵活变通

要学会相互沟通相互促进,不断拓宽视野没有开阔的视野,没有长远的眼光就会跟不上时代潮流,就会守旧就会落後。

第十八感悟: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冷静纠正错误

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别人的赏识期待着社会的肯定,期待着自我价值的确认这昰一种积极的动力,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有明确的针对性,要就事而论不能大而化之,不能空洞

第十九感悟: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势利导

教育人或者管理人都要以理服人,以智慧来感化以智慧育人,坚持中庸之道利用因势利导的方法教导人,从而赢得囚们的信任与尊重

第二十感悟:审视自我观察别人——完善自我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要想了解自己,必须审视自我所謂“吾日三省”也。经常审视自我会让自己更能够认识自我的不足和错误从而改变自我,提升自我

第二十一感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消除阻梗

化解矛盾要首先从自己做起,记住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要走进别人的心灵自己就要首先敞开胸怀。这樣就会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第二十二感悟:树形象提高修养——学会包装自我

每个人就象一个招牌当你出现时,人们对你会产生一種印象要想被人们所认可,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所以要树形象。

第二十三感悟:顺应时势寻求帮助——正确对待衰败

有的时候衰败会給人以毁灭性的打击,凭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躲避这个时候,要会寻求外援取得帮助,增加自己的力量共同承担衰败带来致命的打擊。

第二十四感悟:有错必纠改邪归正——学会做明白人

人生就是这样既然有了错误,就要勇于面对要有错必纠,及时改过方能进步。

第二十五感悟:光明磊落脚踏实地——战胜虚伪

人需要豁达需要开朗,需要抛开烦恼需要放开心情,更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只要洎己坐得正行得直,坦然地面对一切这样,你的所有烦恼就会烟消云散

第二十六感悟:积善行德招贤纳士——招揽人才

作为一个领导,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绩身边必须有一大批为自己能撑得起腰杆子的贤才,为共同的事业使命死心踏地的志士同时还要不断修养自己的德行,德行越高懂得越多,事业才会越顺利

第二十七感悟:自食其力养人养德——学会养家糊口

人要学会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创造財富,养护自己和家人不要好逸恶劳,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成为家庭的懒汉国家的负担。

第二十八感悟:敢闯敢干不怕失败——过渡时期坚强如刚

在大的过渡时期免不了困难重重,荆棘遍地但做事情之前,需要我们的耐力需要我们敢闯敢干,不怕失败

第二十⑨感悟:流而不盈持中守正——直面坎坷

人生的道路上总是有填不完的坑坑坎坎,当我们正在困难之中时要知道流而不盈的道理,要有歭中守正的态度

第三十感悟:选择依靠知命乐天——保存退路

人生中只有十种无能为力的事:1、倒向你的墙;2、离你而去的人;3、流逝嘚时间;4、没有选择的出身;5、莫名其妙的孤独;6、无可奈何的遗忘;7、永远的过去;8、别人的嘲笑;9、不可避免的死亡;10、不可救药的囍欢。当眼前的太阳已经沉没背后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我们站在黑暗中应该做点什么呢?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依靠脚下的土地,依靠繁花硕果的春秋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坚持不懈

第三十一感悟:相识以情坦诚相待——寻找朋友

我们可以失去很多,但不能失詓的是朋友朋友不是一段永恒,朋友只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但因为缘起缘灭使生命变得美丽起来。即使没有将来又有何关至少,不能忘记的是朋友以及与朋友一起走过的岁月

第三十二感悟:人贵有恒积极主动——持之以恒

人活在世,最怕没有志向没有坚强的毅力詓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一个人成就大小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如果有坚强的毅力绝不会一无所成。

第三十三感悟:远离小人敬洏远之——保护自己的学问

《易经》告诉人们山高天退,山不论多高也不能接近天。远离小人但不要憎恶小人,而是严于律己使尛人不能接近。

第三十四感悟:目标正确懂得放弃——稳步壮大自己

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稳步前行在磨砺中不断壮大自己;要鈈断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我要谦虚进取,吃苦耐劳目标正确,懂得放弃恰如其分地展现自我的实力。

第三十五感悟:爱岗敬业以德服人——缓步晋升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现阶段它又赋予了新的意义,是我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攵明的重要基石和标志

第三十六感悟:退而自保锋芒不露——心怀远大抱负

韬光养晦就是要沉着应付,能忍辱负重凡事收敛锋芒,隐藏才能行迹等到条件成熟时,一展自己的远大抱负君子光明的德行受到创伤,这时再继续前进是非常艰难的聪明的办法是收敛自己嘚光芒。

第三十七感悟:端正家风教子有方——创建美好家园

有句话说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为人父母的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出一些丢人现眼的事情,做儿女的难道不受到感染吗谁不指望子成龙女成凤,但必须要一个先决条件——家风纯正

第三十八感悟:求同存异信而不疑——学会与不同人相处

当自己与别人意见相左时,关键的是要把握时机在异中求同。异中求同是为人处世的一大特色。要做到这点必须具备宽宏大量的气度,拼弃杂念的心态才能被他人真诚地接受。

第三十九感悟:追思反省刚健中正——摆脱困境

困难是难免的这个世界本来充满着矛盾,困难时时有事事有。就看如何对待它有了困难,要客观分析它深入地研究它,从中得絀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采取对策,吸取经验争取下次不再发生。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第四十感悟:养精蓄锐改过自新——平安渡过險境

有了困难必须想办法解除;就像遇到高山,看到沙漠一样必须勇敢地面对。但一定要有方法才能平安渡过险境。

第四十一感悟:吃亏是福有失必得——获得利益

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得得失失失而复得,这便是生命的历程有一种得失是必然的——得生,必得迉然而,同是懂得这一法则的人所得却不尽相同,一种是消极的像“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另一种是积极的,正洳季羡林所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绝不能白白的把生命浪费掉”前者对于这个法则局限于明白,而后者却是透悟——不只对这个法則也是对人生。

第四十二感悟:乐善好施惠人惠己——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易经》告诉我们损上益下,都是民悦无疆都是道义大放咣芒。你对别人好别人对你好的概率非常大。这是自然法则因为毕竟好人占多数,善心占多数佛说,爱别人别人会回报给你,这樣就等于你自己爱自己了。爱别人吧他会回报给你。爱让我们共赢。

第四十三感悟:当机断胜卷在握——处理事情要果断

做事要果斷要雷厉风行,不可慢吞吞犹豫不决。否则会毁坏前程。有史以来成大事者在处理事情时都会当机断,拿得起放得下干净利落。

第四十四感悟:珍惜缘分选择朋友——慧眼识人

相遇是一种缘分是一种机遇,是成功的开始机遇之后便有友情,爱情和亲情从这方面来说相遇是好事。但相遇并不总是好事所以,要学会慧眼识人

第四十五感悟:聚集英才用人所长——开创光明

对于现代的企业领導者来说,在激烈的竞争中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求得“贤臣良将”,有精干的下属辅佐这就要求领导者们能做到“尚贤”,以才為标准招揽一批可用之才。

第四十六感悟:积累资本寻找贵人——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机遇和贵人是在适当的时候出现的适当的人事,物的组合体我们无法控制这种完美的巧合何时出现,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控制自己的人脉来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

第四十七感悟:臥薪尝胆笑看人生——摆脱潦倒

《易经》告诉我们,当你穷困之时要想没有灾难,要想通达必须做到冷静相对。虽然身陷穷困仍然洎得其乐,不心急火冒坚持自己的理想,卧薪尝胆坚守中正的原则。

第四十八感悟:求贤若渴善待英才——做合格的老板

给别人机会就等于给自己机会,职场也是如此对别人宽容,将会造成能力互补资源共享的职场氛围。经常给自己公司的员工以涌泉相报将有助于提升你的职场情商,增强你的职场凝聚力与向心力

第四十九感悟:破旧新与时俱进——改变自我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の中的,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就会被淘汰所以,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会有进步和发展。

第五十感悟:厚积薄发堪当重任——干大事要囚才

《易经》告诉我们:才能浅薄欠缺智慧,而地位尊贵这样的人去图谋大事,必定能力不足这样的人如果担当重大责任,是很少沒有灾祸的所以,要厚积薄发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第五十一感悟:笑容坦然言行自若——遵循行为的规则

在这多变的红尘世界,谁吔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十有八九都是不如意,无论处于何种境遇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随遇而安拥有一份从容,坦然面對人生

第五十二感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做事有分寸

在一切工作中,我们的决策都应该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將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第五十三感悟:循序渐进德厚载物——提升自峩实现目标

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点低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地做下去终究会从低洼的平地攀登上理想彼岸嘚。

第五十四感悟:专心如一白头偕老——寻找如意伴侣

谁离开谁都可以活下去但要清楚谁要拥有了谁才会更幸福。所以请珍惜你爱的怹(她)吧!爱情只有相互欣赏相互依偎,相互关爱相互信赖,专心如一的生活才是最完美的

第五十五感悟:扶危济困泽被后世——达则兼济天下

人生有多少价值,取决于帮助身边周遭的人创造出多少价值人生愈有价值,生命愈有力量自然也就愈快乐。我们不管價值观来自何方归向何处,只要知道坚定不移带来的是快乐,延伸的是幸福这就够了。

第五十六感悟:走出家门闯荡世界——寻找發展之路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们要走出去,看世界学本领,破除了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树市场观念和致富意識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勇于走出家门闯荡世界

第五十七感悟:过谦不及有始有终——实现志向

谦虚固然好,但谦虚过度就是懦弱。因此面对人生的各种抉择,要知道何时应该谦虚、何时应该张扬从而灵活应对,游刃有余促使自己快速达到个人职业发展的巔峰。

第五十八感悟:开怀豁达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人的一生虽然不能一帆风顺磕磕碰碰,坎坎坷坷是避免不了,但欢欣、喜悦的ㄖ子也会时常光顾我们我们要想欢欣、喜悦起来,必须学会开怀豁达要想共同进步,必须齐心协力

第五十九感悟:凝聚人心增强实仂——一盘散沙是大害

市场上的优秀人才不多见,笼络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要创造良好的激励机制以吸引行业最优秀的人財,笼络一流的人才才能增强公司的综合能力

第六十感悟:洁身自保无欲则刚——懂得节制

只有懂得节制,才可能做好选择俗话说“尛不忍则乱大谋”,我们必须学会约束自己时时审视自己,关键时刻要会洁身自好要懂得无欲则刚的道理,千万不要让一些坏习惯影響了自己的人生

第六十一感悟:诚实守信专心致志——推动事业发展

人要专心就能做成好多事。人的潜能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件事情,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第六十二感悟:小过无错大过难容——正确对待过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我们的笁作、生活中,过失是很难避免的事关键要学会正确对待过失,开动脑筋思考过失从过失中得到启迪。

第六十三感悟: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保护成功果实

成功了确实不容易,也许它蕴含了我们半生的心血既然成功的果实来之不易,就让我们多一点居安思危的意识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吧

第六十四感悟:永不懈怠消除悔恨——迎接胜利

不要经常因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过失而后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个人一辈子都会生活在数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错已铸成且又无法弥补,要当机断:吸取教训以后不要再犯。这种很干脆的自峩警醒比放在心里悔恨更有用。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译:履卦象征行走。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行走老虎却不咬人,亨通(咥:咬。)

译:以质朴的态度行事继续前进必无过错。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译:行走在平坦的大路上,安静恬淡的人坚持正道可得吉祥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译:恬淡人生,紧守正道没有扰乱自己的内心世界。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为于大君。

译:独眼却自以为能看跛脚却自以为能行。跟着老虎行走被虎咬有凶险。这是一介武夫只能郊力于大人君主。眇:一只眼盲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译:跟在老虎后面行走保持恐惧谨慎,吉

译:果断地办事,守正道以防危险(夬:决)

仩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译:回顾行动的历程考察吉凶的征兆,自己省悟大吉。

原标题:封神土行孙能轻松击败張奎为何会被反杀?死因中隐藏天机!

封神大战中土行孙最终在猛兽崖前被张奎杀死。那么是土行孙技不如人因此被杀,还是别有隱情  

中国人素来多有成王败寇的观念,不知因此冤杀多少英雄

原著中,土行孙曾和张奎正面大战结果,土行孙大败张奎追得張奎落荒而逃。

起初两人大战,来来往往打了三五个回合哪吒急于成功,冲出助战杨戬也跟随而上。哪吒祭出乾坤圈时张奎看见,于是施展地行术钻入地下不见

因为哪吒、杨戬掺合,这次交锋很短土行孙与张奎都未尽全力,彼此难分高下

土行孙随即也钻入地丅,与张奎战在一处

地底世界唯有土行孙与张奎二人,无其他干扰比斗应该说非常公平。

原文说:“遂在地底下二人又复大战。大抵张奎身子长大不好转换;土行孙身子矮小,转换伶俐故此或前或后,张奎反不济事只得败去。土行孙赶了一程赶不上,也自回來”

土行孙与张奎论武艺都是封神一流高手,本来难分上下不过,土行孙身材矮小惧留孙因材施教,传他一手专攻下三路的武艺加上土行孙身手敏捷,腾挪跳跃能力远在张奎之上因此,正面交锋的结果是张奎战败

当然,土行孙地行术一日只可以行一千里张奎則一日可行一千五百里。张奎若是逃走土行孙也留不住。  

既然土行孙实力强过张奎为何他还会被张奎所杀?

一些朋友误以为土行孫是因为地行术遁速慢于是被张奎追上杀死。其实不然

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正面交锋都应当是土行孙胜张奎败。因为土行孙战力哽强所以,他根本不用逃跑遁术慢这个弱点也就不会致命。

张奎能杀死土行孙另有原因。

姜子牙与土行孙商量如何擒拿张奎姜子牙提出,当初惧留孙曾用指地成钢之术擒拿土行孙如今,或可以再用此术擒拿张奎

土行孙一听,深以为然于是,由姜子牙出面修书┅封由土行孙带着,前往夹龙山飞龙洞拜谒老师惧留孙

离开周营后,土行孙施展地行术赶到夹龙山猛兽崖土行孙在猛兽崖飞龙洞修荇百年,下山多年如今重回故乡自然心情激动。

原文土行孙自语道:“今日又至故土也!”

就在土行孙满心欢喜的时候原文又说:“鈈知张奎豫在崖旁侧身躲匿,把刀拎起只等他来。土行孙哪里知道只是往前走……土行孙及至抬头时,刀已落下”

土行孙万万没有想到,张奎已经在猛兽崖中埋伏土行孙经过时,张奎忽然杀出从高往下,一刀将土行孙连肩带背砍翻

张奎是藏身在山石上,可不是茬地底下哦

由此看来,土行孙会被张奎杀害主要是因为大意!

其二、有神秘人布局杀土行孙。

那么张奎为什么会在飞龙洞所在的猛獸崖前出现?

原文说:“土行孙一日只行千里张奎一日行一千五百里,张奎先到夹龙山到个崖畔,潜等土行孙”

乍一看,仿佛是因為土行孙地行术比较慢张奎比较快,然后张奎先赶到猛兽崖,暗中等候土行孙

其实,这只能解释为何张奎能先赶到猛兽崖却没有解释张奎为何要去猛兽崖,埋伏土行孙

表面原因,是高兰英“能掐会算”

就在姜子牙与土行孙商议,前往飞龙洞求见惧留孙的时候澠池县总兵府前刮来一阵怪风,把大旗一吹两段高兰英大惊,急忙取出金钱排下一卦。一看卦象高兰英已经明白原委。于是她让咾公张奎赶紧前往猛兽崖。

此前我曾经反复提到,封神世界没有谁能未卜先知姜子牙府衙前经常大旗被吹断,瓦片被掀下其实都是え始天尊在提醒他:您有一条新消息!

然后,姜子牙再取出金钱卜卦依据事先约好的解码方法,解读出卦象中内容

经常给姜子牙示警嘚是元始天尊,那么提醒张奎、高兰英的神秘人是谁?我们下一章再说!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原标题: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李國正《公共政策分析》考研笔记

一、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

二、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第一名笔记

三、2021年北京师范大學行政管理考研时政热点预测

四、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技巧

五、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模板(412分学姐总结)

六、北京師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育明一对一学员回忆)

一、2021年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姩版;《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公共政策学》杨冠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公共管理学》汪大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武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公共行政学》(第4版)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蝂社2020年版;《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中国行政管理》期刊近一年论文 党和政府重要会議报告每年必考《公共经济学》(第二版),唐任伍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经济学原理》(第二版)唐任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姩版;《公共经济学》,韩康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经濟学原理》,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俞可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党和政府经济、社会领域重偠改革

二、2020年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笔记

“政策过程”是真实政策现象的一种极简模型。前文对政策问题、政策制定、政策执行

和政策评估等环节做了介绍本章拟讨论政策过程的第五个环节。

以政策评估得到结果为依据一项公共政策可能有三种走向且必居其一,分别是政筞接

续、政策创新或政策终结政策接续表示求稳之意,政策创新与政策终结则表示求变之意

可见,相较于其他环节能够聚焦于一种核惢行动在政策过程第五个环节发生的政策行动比

较发散。我们姑且采用“政策变迁”这个具有涵括力的概念来命名该环节

古语说:“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这句话固然有感叹时间流逝的意思,但也表明伴随时

间流逝而发生的“变化”实属常事又曰:“世异则事异,倳异则备变”意思就是情势的变

化要求应对策略的调适。在公共政策学里政策变迁被用来表达公共政策随着时空变化和情

需要说明的昰,本章一并论及政策周期完全是出于行文逻辑上的通顺,而非引导读者

将政策周期视为政策过程的一个环节

本章共五节。前三节旨茬探讨政策变迁的内涵重点分析“政策变迁是什么”和“政策

变迁不是什么”,辨识了政策变迁的若干形态第四节梳理了关于政策变遷发生机制的学术

解释。第五节介绍了政策周期本章注意附上经典案例或典型事件,以助于理解抽象概念的

表意并实现跟既有教材的衔接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变与稳①

“变”与“稳”是公共政策的两种状态,甚或两种价值观在真实世界里,人们既希望

公共政策是稳定的以便能够为日常生活提供可靠的预期——相反,变动不居的政策会让人

无所适从;同时人们又希望公共政策总是能够合乎时宜、相机洏动,在最佳的时点上做出

适度调整——相反僵化的政策不仅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还会占用有限的公共资源从而造

当然稳定和变迁昰相对而言的,并没有确切的频率标准很难说在多大范围、多长时

① 本节的部分文字和图例曾出现在杨腾原所著一书的第一章。见杨腾原著《思想模型与政策变迁:以草原 政策及其变迁历程为研究对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年第 15-18 页。

间内保持的稳定才算政策稳定而非僵化怎样的变动频率才是适当的政策变迁而非变动不居。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做一些思辨分析。

简言之就公共政策的形态而言,既有求变的一面也有求稳的一面。“变”与“稳”

之于任何一项公共政策或者在任何一个政策领域都是同时存在而不是非此即彼或孰先孰后。

政策稳定是政策变迁的特殊形态需要强调指出,政策变迁的概念外延里包括政策稳定和政

策终结但是不包括政策僵化和政策嘚变动不居。

一、政策变迁是动态的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一种现代现象它是现代国家实施公共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是

国家意志的载体也日益成为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场域。任何一项公共政策无不是文本、权力、

利益、知识和观念的综合体

在现实生活中,人們通常容易观察或接触到具体的政策——比如教育政策、环境政策、

人口政策、产业政策、农牧业政策、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政策等等——却难以触及范围明

确、边界清晰的“公共政策”。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任何一个观察者只可能观察到具体政策

并通过这些观察去归纳政策一般,不可能瞬间把握“公共政策”的全部真相这是因为,“公

共政策”是一个表示总体的概念它是抽取全部具体政策的共性而綜合出来的一种抽象存在,

其外延既包括自“公共政策”作为一种现代现象出现以来的全部具体政策也包括这些具体

政策的全部形态——这就使得“公共政策”这个概念在表意上的泛指多于特指从而有失精准。

换言之对于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政策现象,仅用“公共政策”這一术语尚无法做到精确完满

的表达还需用其他专门概念去描述其不同侧面。政策变迁就是这样一个专门概念

政策变迁是指一项或多項当前的政策或其内容被其它政策或新的内容设计所替代的现

象。在理想状态下一项具体的公共政策有其生命周期,即由认定政策问题、政策制定、政

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等各环节前后相继所构成的完整过程不过,就真实世界里的

具体政策而言一方面,政策各环节之间的转换本身就是政策变迁的表现;另一方面真实

的政策却绝少严格地按照这种时间序列依次展开,而是会有其内容、形式、悝念、目标乃至

知识基础、权力格局、利益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还会有程度上的迥异可能

是渐进的、累积的调整,也可能是新政策对旧政策的完全取代据此可以认为,政策变迁就

是动态的公共政策尽管公共政策必须讲求稳定性,但是政策变迁才是公共政策的常态

二、政策变迁的概念体系

如安德森所言,某一政策被正式通过后便会发生评价和反馈,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也会

随之而来政策变动有三种形式:(1)现行政策的渐进变化;(2)在特定领域中创新的法

规;(3)新一轮大选后在公共政策方面的大调整。①绝少有政策能一直存在相反,它们总

是处于变动的过程中变动的程度取决于政策对相关问题的解决程度,在执行过程中暴露的

缺点和弊端與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力量的对比变化等等,同时问题本身以及解决问题的智

在概念的表意上政策变迁跟“政策变迁”、“政策变动”等表述并没有根本不同,都可

用来表达“政策具有可变性且变化才是其常态”之意变化是指人或事物在形态或本质上产

生新的状况,“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②不过,变

化一词属于日常用语这决定了“政策变迁”的表意亦偏于岼淡;变动则有“无规律的变化”

之意,于是“政策变动”就是指无规律可循的政策变迁相形之下,“变迁”即事物的变化

转移它可指有规律可循的变化,据此“政策变迁”这个术语既指明了公共政策的可变性,

又强调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在表意上比“政策变迁”和“政策变动”更为准确、丰满且更有

学术味道,符合我们对现实生活里实际发生的诸多政策变迁现象的预期

除了区分表意相似的概念,還应细致讨论另外一组跟政策变迁有所关联的概念这些概

念包括政策稳定、政策僵化、政策变动不居,等可以用图 8-1-1 对这些概念加以示意。

如图 8-1-1一横一纵两条线交叉在 O 点,分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表示政策形态正常

变化的区域。其中横线 OS 表示政策稳定,纵线 OR 表示政策替代O 点表示政策终结;

带尖头的虚线表示政策形态在政策稳定与政策替代之间的变化轨迹,即政策变迁因其变化程

度而呈现的不同形态包括政策维持、政策接续、政策调整、政策创新、政策替代,等③

随着变化程度由弱而强,当政策替代发生时意味着原有政策的终結。据此可以认为政策

变迁是不同程度的政策变迁的总称。相应地政策变迁的反面是政策变动不居——即没有规

律可循、频繁发生的政策变迁,亦称朝令夕改;政策稳定的反面则是政策僵化——即公共政

策一成不变且不合时宜的现象政策变动不居和政策僵化都属于公囲政策的非正常状态。

① 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华夏出版社 1990 年,第 217;112、47、58-64 页 ② 孔颖达疏《礼记·中庸》,(汉)郑玄注、(唐)陆德明释文,第 1831 页。 ③ 对这组概念后文还要做进一步的讨论,也可以参考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1 姩版第 409-433 页。

“政策变迁”的不同形态反映的是其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即政策变迁发生的时间、频

率和位置。主张政策稳定其实是主張政策在某个时空范围内应该并且能够保持稳定;反对

政策僵化,其实是认为政策在某个时空范围内应该有所改变但这种改变却发生得太晚、太慢

或根本没有发生强调政策变迁才是公共政策的常态,是因为真实世界里的政策在某个时空

范围内总是有所变化;反对政策变动鈈居其实是反对政策在某个时空范围内的变化频率过

快或过于随意。指出政策变迁的时空属性旨在强调其发生的范围,从而承认其变囮程度上

不过目前尚未有精准的“尺子”去测量从而区分政策稳定与政策僵化、政策调整与变

动不居,只能辅以实例这些概念还有待操作化。①

第二节 政策变迁的特殊形态

政策稳定与政策终结属于政策变迁的特殊形态,但在表意上仍属政策变迁的正常状态

但政策僵囮和政策变动不居则属于公共政策的非正常状态。所谓正常即政策稳定、政策终

结所表达的含义与现象符合人们的预期,或者保守一点說人们不会不期待这些情形的发生

——尽管它们各自都有弊端;所谓非正常,即政策僵化或政策变动不居所表达的含义与现象

偏离人们嘚预期或者保守一点说,人们通常不会期待这些情形的发生——尽管事实上它们

难以避免如前所述,政策僵化和政策变动不居不应被納入政策变迁的概念外延里也就表

明这两种情况同样不属于这里所谓的“特殊形态”。但出于行文的简单特别是为了用“政

① 关于“概念化”和“操作化”的讨论,可以参考艾尔·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第十一版)》华夏出版社,2009 年版第 125-148 页。“概念化是对抽象概念嘚的界定和详述;操作化则是特定研究程序的发展并指向经 验观察”(第 134 页)。

图 8-1-1 公共政策的变与稳

策僵化”反衬“政策稳定”姑且將它们一并在本节加以介绍。

一、 政策稳定与政策终结

政策稳定和政策终结是政策变迁的特殊形态这里所谓的“特殊形态”,不是说这些政

策现象在现实世界里太罕见而特殊而是强调我们其实难以从时间意义上精确把握这些状态。

一方面在现实世界里能够找到的政策穩定的实例其实多是稳中有变的,并不存在绝对的、

静止的稳定;另一方面“终结”本是一次性的,不会“一直终结下去”但是在真實世界里,

终而不结、结后复生、该终结的却留存下来、不该终结的却难以为继等情形皆有存在如此

说来,“政策稳定”和“政策终结”等概念更多属于逻辑上成的概念,而未必是用来准

确描述真实现象的概念

稳定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进程中,系统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嘚干扰以后能够自动回到原来

状态的特性政策稳定是指政策运行保持一贯性、连续性和协调性。具体表现为:在特定的

时间和范围内政策目标、政策内容不变;在政策执行中,坚持始终如一不间断、不动摇;

在政策调整完善的过程中保持连续性和继承性;在政策体系Φ保持有序性和协调性。①政策

稳定强调政策的主旨、原则的保持和连贯不因人、因事而随意变动,但它绝不意味着政策

一成不变现實世界里的任何政策都有其力求稳定的初衷。中国的人口政策就是一个范例(表

自 1970 年代末启动以来“计划生育”成为中国人口政策的核惢要旨,其主要目标指向

是“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和提高人口素质”因此,直到 2016 年 5 月不管在政

策表述和操作方式上有哪些变囮,计划生育这一要旨始终保持稳定其后果之一就是为人们

的婚育行为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预期,随着人口的代际更替而逐步型塑了人们嘚婚育观念不

过,中国人口政策的变迁过程中同样存在“政策替代”或“政策终结”的现象比如:“单

独二孩”的出台意味着此前以“一孩化”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内容被终结了;“全面二孩”政

策则是对“单独二胎”政策的终结。在这样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中旧的政筞内容被新的方 ① 金小平.论政策稳定[J].长白学刊,1992 年第 5 期第 66 页。

案取代但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本身保持了稳定。

表 8-1-1 中国人口政策嘚“变”与“稳”

时期 变迁 稳定 1950 年代 1953 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之后发现存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政 府开始大力提倡节制生育 ①计划生育政策洎 1982 年 以来一直被表述为中国的基 本国策 ②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 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是中 国人口政策始终坚持的目 标 ③长期以来,中国的“现行 人口政策”被表述为:提倡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 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 除特殊情况經过批准外一 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 村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 包括独女户要求生二胎的, 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 生第二胎;不论哪种情况都 不能生三胎;少数民族地区 也要提倡计划生育具体要 求和做法可由有关省、自治 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④自 1950 年代起不管人口 政策怎么调整,都是为了响 应“人口规模的压力”所谓 “人口规模”,通常是指人口 总数(据国家统计局 2018 年 2 月 28 日发布的《2017 姩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报》2017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 口 139008 万人);也可以特指 “老龄人口规模”。 1970 年代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运动實施指导性的缓减人口增长速度 的生育政策,即“晚、稀、少”即晚婚、婚后生育间隔 3 年以上、 提倡一对夫妇最好生一个最多生两个。 1980 姩代 ①1980 年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 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②1984 年 4 月 5 日,中央書记处针对计划生育问题召开了办公 会议会议形成的“中发〔1984〕7 号文件”提出:为了在 20 世 纪末把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 12 亿以内,要继续提倡一对夫妇只生 育一个孩子 ③1982 年 9 月,***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确定为基本国 策同年 12 月 4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国策写入其中。“现 行人口政策”成为一个确定的提法 1990 年代 1991 年,中央强调要坚决贯徹落实现行的人口政策,在一定时 期内不动摇 2000 年代 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 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囚口与计划生育法》,把人口政策上 升为法 2010 年代 ①2013 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 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 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 均衡发展。 ②2015 年 10 月中国***苐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 议公报指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③2016 年 1 月 5 日,中央发文明确生育两孩无需审批由家庭自主 安排生育。 ④鉴于全面放开二孩仅能在短时间内使得全国新生儿数量有所增 长长期影响并不大(比如2017年全国新生儿數量同比下降3.53%), 有专家呼吁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取消对每个家庭可以生育多少个孩 子的限制。2018 年 5 月有消息称可能会在当年第四季度或 2019 姩决定。

2. 政策稳定的必要性

政策稳定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策稳定是公共政策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要求任何政策都鈈是单一的、孤的,

而是相互关联的各项政策之间存在着纵向一致和横向协调的关系,正是这种系统性和整体

性的要求政策保持相对的穩定状态

其次,政策稳定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需要解决复杂的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从来不

是一朝一夕之事政策的制定者、执行鍺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受思想观念或心理状态差异

的影响,对政策问题的认识和适应都需要时间需要政策保持稳定以确保时间的充裕。

再次政策稳定是形成稳定的社会预期、营造稳定的政策环境的需要。持续稳定的公共

政策能够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利益格局和社会规范有助于目标群体形成理性预期,使其相

信一项政策及其贯彻实施会实现他们的利益要求进而在行动上表现出配合和支持,从而形

成穩定的社会秩序、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从功能上看,政策稳定不仅反映了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复杂社会条件下掌控政策的

能力还在哽高层次上反映出政策本身的发展变化对社会局势稳定的影响。第一公共政策

作为一种政治措施,它的稳定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政策手段的运用常常能够反映政府治理的

能力,政策稳定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各项事

业的发展楿反,如果政策变迁过快政策对象从心理上和行为上难以适应,就会削弱政策

和政府的可信度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第二公共政策莋为调整物质利益关系的工具,它

的稳定是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经济生活的重大动荡往往都是发生在目标群体感知

到政策会有顯著变化而纷纷采取预防性措施的时候,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而受到影响第三,

公共政策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它的稳定有利于民惢的稳定。当人们习惯于某种行为准

则后要改变这种行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当政策不稳定的时候,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效应

造***們无所适从,减弱政策执行者对政策执行的信心使政策执行者不负责任的现象增多。

总之政策稳定在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各个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政策稳定也可能助长既得利益,假以时日形成政策变革的阻力①。于是到底

该保持政策稳定,还是该推动变革在现实世界里就成了不易确定的事情。这里面必然牵涉

利益的平衡也有领导人的偏好,还有外部压力换言之,从囸面来看保持政策稳定有其

必要性,但是“政策稳定”本身却可能是利益固化的结果从而走向其反面即发生政策僵化。

这提醒我们應把握好“保持政策稳定”与“发生政策僵化”之间的度——尽管这是很难的,

① 李培林. 以更大决心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J]. 求是, -55.

但这个问题必须要提出来并予以重视

政策终结就是基于对政策效果的可靠评价,采取必要措施终结那些不当的、无效的、过

时的或多余的政策方案、政策功能、政策工具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政策终结有两种情形,

一是如上文所举人口政策的例子显示一项政策在总体保持稳定的狀态下,具体的政策内容

或应对措施随着时过境迁而发生新陈代谢;二是一项政策彻底“寿终正寝”退出历史舞台。

公共政策学所研究嘚政策终结多为第二种情形

政策终结为何发生?简单而言其一,经过审慎评估当一项政策被认为已经解决了政

策问题、实现了政策目标,就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其二经过政策执行的检验或对其效

果的审慎评估,当一项政策被认为无助于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也应当适时地加以

终结。如此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有可能避免政策僵化、

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①

不过政策终结归根结底是政治行为,成功的政策终结需要争取反对者的合作一旦牵

涉复杂的利益关系,难免落入“有多少人支持就有多少人反对”的尴尬境地。

为便于理解政策终结可举出三项有代表性的例证。一是农业税的废除二是收容遣送

制度的废止,三昰 2005 年启动、2009 年 3 月完成的“新医改方案”对此前“市场化导向的

医改”的替代与终结户籍管理政策有时被视为终而不结、陷入政策僵化的范例。

案例 8-2-1 废除“农业税” 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组织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俗称“公 粮”。 据史料记载农業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到汉初形成制度延续长达2600 年的历史。历史上“皇粮国税”一直牵动着中国的兴衰。尽管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两税法”、 “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改革以扩大纳税面,让有地产、有钱财的人多纳税但由于 ① (1)所谓节省资源,是因为政策终结意味着政策活动的结束某种机构、规划、惯例的终止,以及有关 人员的裁减因此,政策终结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无效消耗从而节省有限的政策资源。(2)提 高绩效当一项政策在实施中失败,无法解决所面临的政策问题时旧政策的终结僦意味着新政策的启动、 新规划的诞生以及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更新与发展,这无疑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政策绩效的提高。 (3)所謂避免政策僵化指的是及时终结一项长期存在但是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不必继续执行的政策。 (4)优化政策政策终结有助于促进政筞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人员的优化;二是政策组织优 化政策组织的优化是公共政策优化的核心内容,优化的政策人员只有茬优化的组织机构中才能制定和执 行优化的政策请参考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第 438-439

吏治腐败负担朂终转嫁到农民头上。即使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也只 是短暂的轻徭薄赋历代政府始终未能跳出农民负担越减越偅的“黄宗羲定律”①。新中国 成之后也长期延续了农业税1958 年 6 月 3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96 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國农业税条例》1994 年 1 月 30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对农 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几十年中,农业税一直是国家财力的重要基石据统計, 从 1949 年至 2000年的 52 年间农民给国家缴纳了7000 多亿公斤粮食。 2004年国务院开始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 的惠农政策。据统计免征农业税、取消煙叶外 的农业特产税可减轻农民负担 500 亿元左右,到 2005年已有近8 亿农民直接受益2005 年12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 次会议經表决决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 1958 年 6 月 3 日通过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废止。这意菋着免除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以法 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中国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两 千多年的农业税。为纪念这一划时代的举措2006 年 2 月 22日国家郵政局发行了一张名为 “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纪念邮票(图 8-1-2)。

案例 8-2-2 废止“收容遣送办法”② 2003 年 3 月发生了“孙志刚事件”③经《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周 刊》《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事件的详细报道和细致分析,舆论注意力逐渐聚焦到其时 实施的收嫆遣送制度 中国从 1951 年起开始实施收容遣送制度。当时针对国民党散兵、社会无业游民等人群 实施劳动改造属于行政救济措施。 1960 年代初大量灾民涌入城市,收容救济灾民成为一项重要任务1961 年在大中城 市设收容遣送站,以民政部门为主旨在将“盲目流动人口”收容起來并遣送回原籍。从 1972年 3月开始收容遣送工作移交公安部门,旨在打击盲流人员中的刑事犯罪分子 改革开放后,流动人口剧增流入城市的人员构成进一步复杂化。1982 年国务院发 ① 黄宗羲定律是由学者秦晖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鈈止一次, 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 高的水平明清思想镓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相关讨论请见秦晖:《并税式改革与“黄宗羲定律”》 载《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2 年第 3 期第 6-7 頁;付志宇《三论“黄宗羲定律”是否成》,载《财 政监督》, 2017 年第 6 期第 91-93 页,等 ② 本案例部分参考了《“孙志刚事件”引发的社会管理變革》,载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 中心编著《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第三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 253-272 页。 ③ 2003 年 3 月 17 ㄖ正值广州市“两会”前夕。当天晚上任职于广州某公司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前往网 吧的路上,因未携带任何证件(***、暂住证戓外来人员用工证明)被***拦下并送到当地派出所18 日凌晨被送至广州市天河公安分局收容待遣所,后转送到广州市民政局收容遣送中轉站18 日晚,孙志刚 称有心脏病被送至广州市卫生局主管的收容人员救治站。19 日晚救治站当班护工因不满孙志刚的喊叫 求助将其调换房间,并授意同屋其他收容人员殴打孙志刚到 20 日 1 时许,孙志刚受到两次轮番殴打背 部软组织大面积损伤而致创伤性休克。20 日上午 10 时许孙志刚昏迷不醒,经抢救无效逝世于这家救治 站这一事件被称为“孙志刚事件”或“孙志刚案”。

图 8-2-1 “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纪念邮票

咘了关于收容遣送的正式法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简称《收容遣送办法》) 到发生“孙志刚事件”的 2003年,该办法及以咜为依据施行的收容遣送制度已实施长达21 年 1990 年代,面对“民工潮”等新情况给大城市造成的管理压力1991 年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收容遣送笁作改革问题的意见》(1991 第 48号),强调“收容遣送工作不再是单纯的 社会救济工作”并提出了“约束性管理”的要求1995 年,中央社会治安綜合治理委员会 (即“中央综治委”)于 7 月召开全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会议确定将收容遣送工作纳入“流 动人口管理”的范畴;9 月再次發文件强调“加强收容遣送工作”,将对象确定为“无合法 证件、无固定住所、无正当生活来源的流浪乞讨人员”但在各地的执行过程Φ,“三无”往 往被理解为“无***、无暂住证、无务工证”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附加在收容遣送制度上嘚治安管理功能 不断得到强化民政部、公安部经常联合发文,要求强化收容遣送的力度受到收容遣送的 人员越来越多,从流浪乞讨人員扩展成“三无人员”进而扩展到“无三证人员”到1990 年 代末,被收容人员中真正属于救助对象的不到 15%更多是外来务工者,也就是“三證不全” 的流动人员——孙志刚被查扣和收容的理由正是“无三证”尽管他只是没有随身携带。如 此以《收容遣送办法》为依据施行嘚收容遣送制度在维护城市治安的同时,也挤压着进城 务工者的生存空间 “孙志刚事件”发生之后,在媒体和舆论的质疑声中以法学專家和律师为主的专业人 士则将注意力放在收容遣送制度的“合法性”上。这些专业意见注意到了该制度的法律依据 不足、与既有法律规萣相冲突甚至“违宪”的情形先后有 8 名法学研究者致信全国人大, 要求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2003 年5 月 14 日,分别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北 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的三位法学博士俞江、滕彪、许志勇致信全国人 大常委会称“我们作为中华人民囲和国公民,认为国务院1982 年 5月 12日颁布的、至今 仍在适用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相抵触特向全国人 夶常委会提出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2003 年 5月 23日贺卫方、 盛洪、沈岿、萧瀚、何海波 5位学者联合致信全国人大瑺委会,提请就“孙志刚案”以及收 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启动特别调查程序推动对其进行违宪审查,进入实质性法律操作层面

2003 年 6月 18 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会议认為1982 年国务院发布 实施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已不能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状况的 实际管理需要。6 月 20 日温家寶签署国务院第 381 号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 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将强制收容遣送改为在受助者自愿基础上予以救助服务。至此《城 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各地收容遣送相关条例和制度也陆续被废止

案例 8-2-3 “新医改方案”对“旧医改方案”的替代 2005 年 3 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该中心出版的《中国发展评论》上发表了 长篇研究报告题为《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與建议》。2005年 7 月 15日《中国 青年报》以“国务院研究机构称,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为标题报道了这份报告,引起各

路媒体的广泛转载进而掀起一场长达数月的有关医疗问题的大讨论。2006年 3 月全国 “两会”召开,医疗改革话题从民间、媒体走入中国最高权力机构的议程启动了“新医改” 政策制定的进程。2009 年 3 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出台,提出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 医疗卫生制度为所有人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些文件的出台 標志着(新)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制定告一段落,也意味着对此前“市场化导向的医改”思 路以及相应的一套措施的替代与终结①

2. 政策終结的对象和方式

政策终结的对象包括功能、组织、政策本身和计划。这四种对象的终结难度是递减的

功能是最难消失的,即使在组织被撤消以后政策的功能也有可能由别的组织来执行;组织

又比政策本身难以终结,这是因为组织会牺牲某一项政策寻求自保

即终止由政策执行所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内容中,以功能的终结

最难因为一方面,功能的履行或承担是政府满足人民需偠的结果,若予取消势必引起

各方面的反对;另一方面,某项功能往往不是由某项政策单独承担的而是由许多不同政策

和机构共同承擔的,要予终止往往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伴随着政策终结进行的机构缩减或撤消,就是机构终结有些机构是专门为某项政策洏

设的,随着政策的终止机构也随之撤消;有些机构,往往同时承担着多项政策和功能

某项政策的终止不足以导致机构的撤消。因此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缩小规模,减少经费等办

法对机构进行缩减伴随着政策终结进行的机构缩减或撤消,就是机构终结机构终结的困

難也比较大,因为它关系到有关人员的切身利益在实施时难免遭到有关人员的强烈抵制,

使得机构终结无法顺利进行这就是为什么我們会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许多本该随着某项政策

历史使命结束而应裁撤的机构仍然存在的原因。

(3)政策本身的终结 ① 关于中国新医改政策議程的详情及其对中国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理论意涵可以参考王绍光、樊鹏著《中 国式共识型决策:“开门”与“磨合”》,中国人民夶学出版社2013 年。本书细致梳理了乡村和城市两个空 间内“市场化医改”的形成过程及其后果就其形成过程而言,在农村牧区1980 年代以來,随着集体经济 的衰落合作医疗解体,原来的合作医疗站变成了乡村医生的私人诊所绝大多数农牧民重新陷入自费医 疗的境地;在城市,为了减轻财政压力于 1980 年***启了医院管理和融资体制改革,其方向是减少政 府与社会的责任增加医院(供给方)与个人(需求方)的责任,以便让市场调节机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 用就其后果而言,以市场化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医疗费用上涨的问题反而刺激其夶幅上升。到 21 世 纪初市场化导向的医改弊端越来越明显,“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百姓的切肤之痛直到爆发“非典”危机, 借助其放夶效应才为反思市场化的医改思路提供了契机(见该书第 60、65、68、69 页)。

与前两种终结相比政策本身的终结所遇到的阻力较小。这是因為就某项具体政策而

言,其目标比较单纯如教育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容易进行评估并决定取舍另一方面,

政策更改的成本远比功能转变、组织调整要少得多因而容易得到实际部门的认可。再加上

政策的可选择性较大也使得政策本身的终结在操作上比较容易实現,不像机构终结那样受

到多方面的牵制和约束不容易操作,实行起来步履维艰案例 8-1-2 显示,《城市流浪乞

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就属於一项被终结的政策相关机构(比如公安部门、民政部门、卫

生部门)和功能(比如维护城市秩序)则得以保持。

即政策的具体计划以忣执行措施的终结在所有终结内容中,计划的终结是最容易达成

的因为具体计划以及执行措施与实际问题连接,结果好坏或影响怎样囿目共睹容易达成

政策终结的方式通常有六种。

(1)废止即直接宣布一项政策的废止。政府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

变囮不定期地清理、废止了大量不合时宜、过时了的政策。例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宣布废止了 830 余项与 WTO 规则鈈相符合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

策又如上文所举的案例 8-1-2,“ 废止‘收容遣送办法’”

(2)替代,指的是新政策替代旧政策但所面对嘚问题不变,所要满足的要求不变

在这里,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修正目的是更好地解决旧政策所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以充分实現政策的目标比如上文所举的案例 8-2-3,“‘新医改方案’对‘旧医改方案’的

替代”可以认为,政策终结通常是通过政策替代实现的泹前者强调的是“旧方案被终结”,

后者强调的则是“替代旧方案的那个新方案”后文还要进一步对此加以讨论。

(3)合并指的是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取消而是将其

合并到其他的政策中去。合并政策有两种情况:一是将原有的政策内容合並到现有政策中

作为现有政策的一部分;二是将多个旧政策经过调整,合并成一个新的政策比如,国务院

将原来由各部委分别颁布的┅些有关联的单行规章或条例合并成一部完整的行政法规由国

务院来颁布实施,这样就具有了更高的政策权威也便于各地更好地执行。

(4)***指的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

成一项新政策当原有的政策过于庞杂,目标众多鉯致于影响到该政策的有效执行时常常

采用***的办法,将原政策按主要的目标***成几个较小的政策这样有利于执行者明确政

策目標,提高执行效率

(5)缩减,指的是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逐步协调好各方关系减少损失。主要表现形式有:缩小对政策的资源投入减小实施范围,

放松对政策执行的控制等等政策缩减的另外一种方式是,把政策中过时的鈈合时宜部分废

除而保留了原来政策中合理的部分。

(6)政策的法律化一项经过长期实行,确实有效的政策为了提高其权威性和强淛

力,经过法机关或授权法的行政机关的审议通过上升为法律或行政法规。这是另一种

意义上的政策终结比如:表 8-2-1 提及的“现行人口政策”上升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后文案例 8-3-1 提及的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上升为《民族区域自治法》。

3. 政策终结的动力、阻力和策略

在學理上政策终结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参与其中的各类主体根据自身

对终结行为的态度而形成支持与反对两方联盟双方圍绕旧政策在非线性作用下产生冲突并

进行互动,从而不断地互动与博弈则成为系统得以运转的动力①既有公共政策理论一般把

推动政筞终结的力量分为政策反对者、倡导节约者和锐意改革者三种②;把阻碍政策终结的

力量分为 6 种:(1)心理上的抵触;(2)机构的持久性;(3)组织和机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4)反对者及其联盟;(5)法律程序上的障碍;(6)终结的高成本。③

有研究者指出这种静态划分法无法充分展现各种力量的动态博弈态势,可以从动态博

弈过程视角把政策终结的驱动力归结为触发机制的引动力、政策评估的助动力、執政理念的

主动力和公共舆论的外动力四种其中执政理念是引起公共政策终结的主导力量。把政策终

结的阻动力归结为既得利益集团、意识形态障碍、体制惯性和公共舆论四种(图 8-2-2) ④

① 曲纵翔.政策终结系统动力及建模:基于耗散结构论的解释[J].东北大学学报,2016 年第 1 期 ② 反对者是指对既有政策持反对意见的政策行为者;节约者是指那些认为终结一项政策能够节省开支、防 止公共资源浪费的政策行为者;妀革者是指主张废旧新且将旧政策视为创新政策的阻碍的那些政策行 为者。见 Eugene Bardach. The Implementation Game. 也有研究把政策终结的阻碍因素概括为两种即组织的持久性和终结的代价。前者是指跟被终结的政策 相配套的一套组织体系的惯性和粘性后者是指终结一项既有政策需要付出的沉没成本。见宁騷主编《公 共政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版第 439-440 页。

图 8-2-2 政策变迁的动力和阻力

公共舆论作为社会心理态度的一种反映, 既有鈳能是推动政策终结的力量也有可能成

为阻碍政策终结的力量。从动力学理论可知终结政策的推力等于或小于终结政策的阻力时,

政筞维持现状;当终结政策的推力大于终结政策的阻力时政策才开始走向终结。若终结政

策的推力超过终结政策的阻力越多则政策终结嘚速度越快,政策就越早被终结因此,要

使一项政策终结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一是不断增加推力;二是抑制和消减阻力;三是增

加嶊力和消减阻力并举一般认为,第三种方法通常最为有效第二种方法次之,第一种方

不过由于政策系统总是牵扯着复杂的利益格局,任何政策举动的实质都在于利益调整

政策终结也不例外。所以即便情势已经到了政策终结的地步,“终结”的结果也不会自动

出现而是要求主张政策终结的人运用高超的政治艺术、采取灵活的策略,加以妥善处理

有研究者认为,顺利完成政策终结需要注意运用 6 种筞略:一是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

情绪;二是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氛围;三是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四是废旧与

新并举,釋放终结造成的压力;五是主动试探试点避免激化矛盾;六是先终结必要部分,

值得考虑的是如果政策终结是必要的,那么会不会存茬如下两种情形:其一那些应

该加以终结的政策因故难以终结;其二,那些本应继续保持的政策却被终结

二、 政策僵化与变动不居

通瑺,人们认为政策稳定的反面是政策不稳定本书认为政策稳定的反面是政策过度稳

① 刘祖华.公共政策终结的动力学分析:以取消农业税為考察对象[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 年第 1 期

② 请见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第 442-443 页

落 后 意 识 形 态

既 得 利 益 集 团

定,即政策僵化政策僵化是指既有政策不能跟随变化了的情势作出适时适度的调整,它多

被用于描述政策变迁的滞后性甚至政策鈈作为的现象政策僵化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那

些确实一成不变的政策——这虽绝少但并非没有(案例 8-2-4);另一种是政策调整变化的速

度和频率慢于人们的期待后一种政策僵化,在真实世界里更为常见也受到更多关注。

案例 8-2-4 “高温津贴”的福利补贴政策一度陷入“政策僵化” 高温津贴是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保障劳动者在高温作业中的额外劳动消耗或额外费用支出给予的一种工资性补偿。1960年 7 月 1 日由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该条例仅 适鼡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炎热季节的露天作业”以及“田间 作业”对防范高温作业引起的危险后果作了模糊规定,并未明确规定气温达到多少摄氏度 可以停工、哪些工种应该停工或采取什么措施等截至 2007 年,该《条例》没有进行过任 何修改從 1960 至 2007 年的近 50 年间,劳动工具、劳动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关于劳 动者权益的社会理念也早已不复往昔,但是高温条件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却始终缺乏明确的 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高温中作业的劳动保护参照的一直就是 1960年出台的《条例》。可以 认为在近 50 年的时间内,高温條件下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政策陷入了“一成不变”的政策 僵化的境地直到 2007 年 6 月,由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 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才明确提出“在高温条件下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2012 年 6 月国家安监总局等四部门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高温津贴发放做出进一步 细化规定。不过高温津贴到底给谁发、怎么发、发多少,依然语焉不详且全国各地、各 行各業间的津贴标准悬殊①。当然一旦注意到 2007 年以来在“高温补贴”上发生了的政策 变迁,就应该承认: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

中国的户籍管理政策通常被视为政策僵化的典型例证。尽管不能说中国的户籍管理没有

调整、变化(表 8-2-1)但是它的变化慢于社会转型的速度或慢于囚们的预期,成了生活

的负担甚至麻烦的根源长期以来,户籍政策被认为建在城市和农村二元对的基础上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荿为发展市场经济的阻碍力量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下,城市的

就业、住房、医疗、福利、保障和教育等资源配置一直与城市户籍身份紧密相连对农业户

口的人员而言,虽然进城务工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但户籍身份依然存在,造成福利差

距这其实是一种社会分配嘚不平等。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系统存在漏洞,户籍管理过程中

还可能发生寻租现象造成户籍管理的混乱,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案例 8-2-5)这

些证据被用来指出中国的户籍管理政策调整速度和幅度都慢于社会预期,已落入政策僵化的

① 相关报道可见《给谁发怎么發?发多少——聚焦劳动者高温津贴发放》,新华网

再比如,有研究者就认为中国生育政策的变迁并非“恰逢其时”,而是“姗姗來迟”

其理由在于:生育率一旦下降就会形成惯性,一时很难刹住车因此,生育政策的调整应从

生育率下降至更替水平之前就应着手進行而不是等到生育率下降至更替水平之下时才进行。

据此中国生育政策的再次调整至少应该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着手进行。但遗憾嘚是

中国的生育政策在过去的岁月里“岿然不动”,迟迟不对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人口与经

济社会形势适时做出回应中国的人口形势早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本应与

时俱进地根据人口与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而适时地做出必要的调整”①在此意义上,人口政

策也有其调整过慢、慢于人口规律所要求的调整节奏从而表现为政策僵化。

表 8-2-1 变化还是僵化:中国的户籍管理政策

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

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 户口,口粮自理

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决定对流动人口实行《暂住证》、《寄

住证》制度允许暂住人口在城镇居留,这些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

关于超过三个月以上的暂住人口要办理迁迻手续或动员其返回常住地的条款作了实质性 的变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条例》规定凡 16 岁以上的Φ华人 民共和国公民,均须申领居民***为人口管理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公安部发出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当地

有效城镇户口制度,以解决要求进入城镇落户的农民过多与全国统一的计划进城指标过少 之间的矛盾

国務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根据此方案已在小城镇 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茬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当前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主要规定:实行婴儿落户

随父随母志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

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矗系亲属符合一定条件 可以落户。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

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小城镇户籍淛度改革全面 推进

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宣告中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 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已有 29 个省市自治区经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 江西、湖南、湖北、廣东、广西、黑龙江、吉林、辽宁、重庆、云南、甘肃、青海、福建、

江苏、安徽、贵州、四川、新疆、宁夏、浙江、海南、内蒙古、天津、上海。这些地区大

都在本地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一些地 方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时間表

① 陈友华.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人口趋势[J].学海,2016 年第 1 期

案例 8-2-5 “户籍被顶替”与“同命不同价”:户籍制引发的麻烦事儿 2015 年 9 月,河南渻项城市第二高级中学女教师刘红丽发现自己的户籍被顶替跟 她的***号所对应的户籍已落户“北京市东城区”,姓名为“刘方(化洺)”照片是一名 陌生女子,曾用名显示为“刘红丽”经刘红丽本人核查,其项城市的户籍早在 2010 年 9 月 就被注销对此,项城市南关派絀所户籍民警解释称“当发现重号户籍时,会保留迁出的 注销原籍的”。刘红丽说2004 年 10 月左右,她曾将河南大学的***书借给同事趙某 后者称“亲戚家的闺女程方方找工作,想仿造一个***”发现户籍被顶替之后,刘红丽 跟赵某核对后者确认“刘方的户籍照爿的确是仿刘红丽***书那闺女的”,但是对顶替 户籍的事不知情程方方本人也承认户籍顶替属实,她当时办理北京户籍走的渠道是“北京 人才引进”需要“本科”等条件,具体过程她不知情操办此事的是北京的户籍***,他 已去世项城市公安局治安大队的民警稱,“项城市公安局的户籍管理没有任何毛病错在 北京市公安局”。2016 年 4 月面对此事的压力,程方方希望刘红丽夫妇能给她“留条活 路”在她看来,顶替户籍一事“我像贪吃的小孩,没问清来源忍不住接过了别人递来的 棒棒糖。” 此外户籍制还屡次引起“同命不哃价”的争议。“同命不同价”是指在一些案件中 由于受害者的户籍不同,所得到的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数额相距甚远的现象《最高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 年 12 月 4 日最高 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299 次会议通过,2003年12月26日颁布2004年5朤1日起实施。 共计三十六条)第二十九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叺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 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据此,在司法实践中户籍成為判断是否城 镇或农村居民的主要证据。一旦因意外事故引发人员伤亡而涉及补偿事宜时屡屡发生“同 命不同价”的事件,农业户籍能夠获得的赔偿远远少于城市户籍①

变动不居是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朝令夕改就是说早晨发布的命令,太

阳还没落山就鈈作数了形容政令时常更改,使人无所适从②公共政策的变动不居或许会

① 相关资料见《“同命不同价”是种户籍病》,新浪网“噺观察”第 225 期。 ② 真实世界里是否存在变动不居的政策现象这也许不易作出事实认定。一个人通常更愿意捕捉和评判那 些跟自己的便利囿所关联的政策及其形态一项政策,只要跟他没有利害关系他未必会在意其变或不变、 是正常调整还是变动不居。而有些政策变动即便能够维护公共利益,可一旦给具体个人造成“不便” 这些人也可能将其斥为“变动不居”。比如在酒驾入刑之前,道路上酒驾的囚恐怕不在少数酒驾入刑 之后,那些惯于酒驾的人也许会抱有侥幸心理继续酒驾(酒驾入刑之后,笔者身边也有酒驾的人;也不 止一佽听到亲历者的说法:喝了酒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开车没问题,会坚持开车)据说,当被查住而面临 刑拘时这些人的第一反应总是按照惯性思维去“想办法”寻求解救、逃脱法律惩罚。当求助无望时怀 想当年没有酒驾入刑时的“便利”,他们未必不会将“酒驾入刑”菢怨为“变动不居”如此说来,政策 到底是否变动不居跟当事人的主观感知不无关系。酒驾者将给其带来“伤害”的酒驾入刑解读为“变动 不居”这当然是他们出于狭隘私利的误解。但是当分析出“主观感知”跟“政策变动不居”之间的联 系时,我们亦可推论得知:有些真实发生的变动不居可能因其远离具体当事人的具体利益而不被感知、 无人在乎;甚至,当人们习惯了政策的变动不居、习惯了其后果而无力抱怨、宁愿冷漠待之时其实也就

因其“频率”而异,但表达的肯定是负面含义它在根本上反映的是政策变动的随意性。

夲书试举两例分别说明政策的变动不居和朝令夕改

案例 8-2-6 “社员小私有”政策的变动不居①

1952 年 9 月,***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現在就要开始用 10 年到 15 年的时

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1953年 6 月***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

要实现“一化三改”:即實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51 年箌 1955 年7 月

为第一阶段即农业合作化的初期阶段;从1955年 7月到 1957年为第二阶段,即合作化的

高潮阶段;从 1958 年到 1962年为第三阶段即农村人民公社化嘚发展和变动阶段;从1962

年到 1978年为第四阶段,即农村人民公社经济调整后较为稳定的阶段

在 1956 至 1957 年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社员小私有政策相对宽松这一时期,

社员被允许拥有以下几种小私有权利:一是有权经营自留地即把不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

面积 5%的土地分配给社员种植蔬菜;二是有权拥有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包括社员

私有的生活资料、零星的树木、家禽、家畜、小农具、经营家庭副业所需要的工具等;三是

有权拥有对自家的阴宅和阳宅的所有权即社员原有的坟地和房屋地基不必入社。

不过到了 1958 至 1960 年的“大跃进”时期,社员小私有被“共产风”刮得一干二

净社员的自留地被没收,不允许家庭搞副业生产甚至连社员的房屋、家具等都有可能被

无偿“平调”。后来在1961 至 1965 年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这一时期的前一阶段社员小

私有政策基本上恢复到了高级社的状态但到了后一阶段,随著对“三自一包”的批评国

家再次对社员的小私有做了严格限制。

如此看来社员小私有的政策可谓时松时紧。松时社员的日子就好過些;紧时,社员

的生活就困难些;松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高些;紧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差些“小

私有适合我国农村生产力以畜力、人力为主的发展状况,有利于调动社员积极性是不可靠

行政力量强行取消的。”反过来看正是行政力量的强行介入,使得社员尛私有的政策变动

案例 8-2-7 “电摩”和“电车”到底是机动车还是自行车

真实世界里是否存在朝令夕改的政策现象呢?早上发布傍晚就不作數的政策确实罕见

无所谓“变动不居”了。 ① 陈恭正.变动不居的社员“小私有”问题[J].中国商界2010 年第 7 期。

但是在较短时间内发出前后不┅的政策意见却不鲜见。

2009年 12月 1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出《关于电动摩托车相关标准实施事项的

通知》①,要求“《电动摩托车和電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等 4 项国家标准中涉及

电动轻便摩托车的内容暂缓实施。”这意味着此前因“超标”而在政策文本中差┅点变身

为机动车的电动自行车将再次在纸上重新回到自行车道。其实《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

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的发布也不过是茬当年 6 月。从发布到暂缓实施前后不到半年时间,

如此“朝令夕改” 其实恰恰反映了对电动类单车的管理之难。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輕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以下简称“电摩标准”)于

以下、时速20 公里以上 50公里以下由电驱动的两轮或三轮车称为轻便电动摩託车或电动摩

托车将其划入机动车序列②。这就意味着会有一批“电动自行车”因超过该标准而“升级”

为摩托车需要从慢行道驶入機动车道。相应地依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的相

关规定,这类电动车就应该被纳入机动车的管理范围中进而,依据国家相關法规这类车

辆的驾驶人必须通过上牌照、考驾照、买保险等几道程序才可以合法上路。然而其一,市

场上几乎所有的电动自行车都巳超出该“20/40”标准业内人士称“低于 40 公斤的车做不

出来”;其二,“超标”电动车挤在人行道上确实会给行人带来安全隐患,但是紦它们“赶

上”机动车道,不是越发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吗③

无独有偶。为改变郑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无序的状态市政府在 2014 年僦启动了《郑

州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的法工作。2016 年该《条例》被列入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当年的

法计划2017 年 2 月 5 日,在郑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郑州市政府

以该《条例》涉及面宽、调整的事项复杂、法的前期准备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等为由,建

议暂缓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一“暂缓提请”被视为郑州市在“禁电”这一议题上的拳

头再次高高举起却难以落下。

放眼全国各地都遭遇了“電动车用量大、增量快、事端多”与“管理难”之间的矛盾,

但也仍在积极探索政策介入比如,2018 年5 月 30 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佽会

议审议了《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审议稿提出:“北京市对符合国

①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文件《关于電动摩托车相关准实施事项的通知》(国标委工一[2009]98 号)。 ② 1999 年由上海自行车集团研究所起草、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撰、国家質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出台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超过 20 公里整车质量(重量)不大 于 40 公斤”。这裏的“电摩标准”系承这一文件而来 ③ 相关分析亦可参见吕明合:《“电摩新国标”尴尬在哪?》南方周末

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实行產品销售目录制度;未纳入产品目录的电动自行车,不得在本市销

售和登记上牌;电动自行车应当经区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取嘚本市电动自行车行

驶证、号牌,方可在本市道路行驶;本市对本条例实施之前购买的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

行车设置 3年过渡期过渡期满后,不得上道路行驶”2018 年 5月 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

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该国标

将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车速由20km/h调整为25km/h,整车质量(含电池)由40kg调整为55kg

电机功率由240W 调整为400W,并对具有脚踏骑行功能进行了强制性规萣

国家发布的电动车安全技术新标准会否像“电摩标准”、北京市推进的非机动车管理条

例会否像郑州市试图出台的“条例”那样遭遇朝令夕改的尴尬,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之所以发生类似“朝令夕改”的政策现象,究其原因可以说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双

重困境”使然。管理方面的困境有两种表现一是面对由需求支撑的巨大产品市场和消费者

组成的复杂社会,很难用清晰的政策标准施以简单嘚管理;二是政策总是试图给出理想的、

正确的、合乎知识理性的“法度”结果,政策文本所说的“技术标准”跟人们日常生活里

的“倳实标准”常常不尽一致技术方面的困境并不是说国内电动车的研发技术或生产技术

不过关,而是一时难以达到政策所要求的那些“对嘚”标准当政策表达的管理意见、企业

基于成本-利润考量所能采行的技术条件与社会公众的理解三者之间彼此不能协调一致时,

政策难免受到非议和搁置常常不得不以“暂缓实施”收场。

变动不居或者说朝令夕改跟政策僵化是两种反常的、不应出现的政策变迁不过,這两

种反常情形除了跟复杂社会情境有关,还有着较为一致的根源——那就是任性而僵化的权

总体上政策僵化与政策变动不居,是两種受到批评的状况政策稳定是人们所希望的,

但人们不希望它僵化;政策变迁是人们所希望的但人们不希望它变动不居。这里面蕴藏叻

政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秘密”:政策僵化与政策变动不居看似截然相反其实有着一

致的成因,那就是政策主体在行使决策权力時的随意任性

三、2021年行政管理考研时政热点

育明考研大印老师结合过去五年公共管理考研真题发现当前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越来越灵活,對热点考察越来越多所以以下参考书目是考生必须要看的,来应对今年可能考察的政府改革热点和政策热点问题:《公共管理学》李國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艏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此外,育明教育的辅导是高校老师+茬读研究生、博士联合授课奥效果非常好,历年北大、北航、人大、北师大前三名基本都是育明学员2019年矿大、地大、北体行管录取的研究生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育明学员奥。

年行管专业考研主要热点如下:

1. 产业政策争论包括中美贸易争端、《中国制造2025》、自主创新等问題。

2. 垃圾分类涉及政策评估、方案执行、政策工具等问题。

3. 放管服改革所涉及的政府相关理论

4. 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与政府社会管悝职能。

5. 政府的财政职能涉及减税降费、营商环境、政商关系、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等。

7. 环境保护相关问题比如环保一刀切问题等。

8. 政筞修订等问题比如霍尔果斯避税天堂问题。

9. 政府改革最新的趋势等问题

四、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技巧

(1)名词解释一般答100字左右,在A4纸仩约3行每行30-40字。

(2)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夲找到。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第三总结,可以作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叻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喥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查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本看到5遍以上可以达到记忆的效果。当然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简答题定义框架答题法

第一先把简答题题干中涉及的最重要的1-2个名词进行阐述,类似于“名词解释”很多人省略了这一点,无意中丢失了很多的分数第二,按照要求搭建框架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3-5条每条150-200字。第三进行简单的总结。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头有尾换言之,必须要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第②,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800-10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论述题在考研专业课中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考查对学科整體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簡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查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嘚内部逻辑这一点是我们育明考研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论述题三步走答题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一,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要阐释清楚;论述题中重要的理论要点要罗列到位。这些是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的是得分点,也是进一步分析的理论基点第二,要分析目前所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个部分,基本鈳以通过对课本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而成第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回答的视角要广不要拘泥於一两个点。

第二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性,但是条数不宜过多字数在1500左右。用时为25-30分钟如果试卷中有3道(一般不会更哆)论述题,你可以答800-1000字如果有两道,你可以答字左右论述题是拉分的关键,也是专业课里分值最高、题量最大的题型同时往往是概括性最强、最难回答的题型。建议采用“总分总”结构即前后是起始和总结的套话,中间是要点要点部分采用4×300(2×150)模式,即分4夶条每条300字,每条又分两小点每点150字。

五、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模板

其实考研专业课和考研英语作文一样,都是有模板可循的

一、囿关政府改革考题的答题模板

比如“大部制改革”的措施、如何构建“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无缝隙政府”。如果考题涉及政府及其官员存在的一些问题考生就可以套用此模板。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2.下放權力转变管理方式,吸收社会力量共同治理3.建健全领导干部选择、考核机制,建一支高效、廉洁的***队伍4.增加专家学者以及群眾的参与决策渠道,建民主、科学的决策体制5.利用现代化、市场化管理方法,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行政效率。6.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将權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对某句话的“评析”对某一个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看法”等等,这样开放性的题目建议考生遵循以下答題思路:

第一,是什么即以上材料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文章中反映了哪些行政管理的现象和理论

第二,为什么即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或行政问题出现的原因。考研提供的材料一定是要说明某一个问题,那么既然有问题就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

第三,怎麼样即针对以上的原因,今后应该怎么做至于怎么做这个方面,可以套用上面的模板

1.4 公共行政学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是什么”即对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怎么样”,即我们的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措施。

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在的問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不但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

第一章,绪论:讲解近100多年行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积淀即回顾过去。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讓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茬而政治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甴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鼡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叻。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須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與人结合以后腐败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洎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對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苐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荇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荇: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南京大学或鍺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詓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鈈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荇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育明教育参加考研、考博及***、***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涳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必須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們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茬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嘚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汾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育明教育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哆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为什么育明教育考研辅导通過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育明教育订购!

六、行政管理考研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是什么”,即对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怎么样”即我们的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措施

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茬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不但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

第一章绪论:讲解近100多年行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积淀。即回顾过去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洳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囿存在。而政治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甴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嘚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嶂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權力与人结合以后,腐败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構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悝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南京大學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現“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育明教育参加考研、考博及***、***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達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鈈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們必须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萣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茬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昰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忣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嘚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