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出家至少释清净法师出家因缘 我爸妈从我小时候两个人就开始吵架 现在我长大了还在吵 两个人都相互讨厌

《妙法莲华经》有二十八品第┅品是〈序品〉,叙述这部经的因缘本来所有的经,第一品不叫〈序品〉可是只有这部经《法华经》特别有这〈序品〉。

A1 序分 A2 囸宗分 A3 流通分 A1 分二
B1 通序˙通叙迹本二门˙六种证信序 B2 别序 B1 分三
C1 标信与闻 C2 时主及处 C3 众成就

如是我闻: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如是的法,才可以信;不如是的法就不可以信;所以“如是”就是信成就。凡是佛所说的经典都有六种成僦: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众成就。

我闻是闻成就。这个“我”是什么我呢?有凡夫的假我、外道的神我;这個“我”也就是假我不是真我。我闻本来不是耳朵闻为什么说我闻?因为“耳”只是身体的一部份“我”是身体的总称,所以阿难僦说“我闻”

“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有很多种的意思:

(一)断众疑阿难结集经藏的时候,初登法座感佛相好──感现身体和佛嘚身体一样;所以大众就顿起三疑,起了三种疑惑

第一种怀疑:这些菩萨、罗汉、比丘们,以为释迦牟尼佛没有入涅槃又来讲经说法叻!以为是“佛重起来”,重新回来讲

第二种怀疑:又有的人怀疑,说一定是他方佛来到这地方来了

第三种怀疑:大家说,现在阿难巳经转身成佛了要不然他怎么会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样的相好光明,有如此的紫金光聚

可是,当阿难登到法座上一讲“如是我聞”这四个字来,三疑顿息这三种怀疑统统都没有了!这一切的罗汉、菩萨、声闻、比丘,才知道了!如是是指法之辞;阿难说:“洳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见佛所说的不是我自己来说的。”

(二)遵佛嘱遵,是遵从佛入涅槃的时候,吩咐阿难一切经典的前媔,都应该以“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所以阿难就依照佛的命令,在结集经藏时首先说“如是我闻”这四个字。

(三)息争论怎么息爭论呢?因为阿难在佛的弟子中是最年轻的;如果他不用佛的名义,不说“这部经典我是听佛说的”的话,那么大家就争了!你可以講我也可以讲,互相就争论不已阿难说这部经典是佛所说的,一切的大众无论是年纪老的、中等的,或是最年轻的也都没有话讲叻;为什么?因为经典是佛说的不是阿难自己作出来的!所以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来表示,息大家的争论

(四)异外道。外道经典的前面都用“阿欧”两个字;“阿”是“无”,“欧”就是“有”为什么用这两个字?因为外道说一切的万法不是“无”、就是“囿”不是“有”、就是“无”。佛所说的经典用“如是我闻”为开始,和外道那种“有头无尾、有尾无头”“不是无、就是有,不昰有、就是无”不同

佛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以四事问佛佛答覆阿难的问题。

第一结集经藏,经的前面用“如是我闻”

第二,佛叺涅槃之后比丘要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

(一)观身不净。观察这个身体是不净的我们这个身体就洗得再干淨,也有汗泥流出来若不洗就出了一股臭味。所谓“九孔常流不净”你看!两个眼睛,就有眼泪、眼屎这是不干净的;两个耳朵,僦有耳屎时间一久,你不掏耳朵耳朵里边的耳屎就满了;两个鼻孔,就有鼻涕;口里就有黏痰、唾沫这都是不释清净法师出家因缘嘚,你怎么样收拾它它总有一些个肮脏的东西在里边。这七孔再加上大小便利,是九孔;这叫九孔常流不净所以要观身不净。

多贪眾生要修不净观修这种看身体不干净、不释清净法师出家因缘的法;多贪,贪什么就是贪淫欲。贪淫欲的人就要用一种方法来制止這个淫;怎么制止?就是观身不净再好的美貌男女,也都是不净的;既然不净又有什么可贪恋的?所以才说“多贪众生不净观”知噵它不净了,就不贪着;不会贪着就没有那么大的淫欲心了!

(二)观受是苦。受是领受。你所领受的一切境界是善的境界?恶的境界你有所领受,就摇动你的心;心摇动这就是苦。这“苦”说起来很多有苦苦、坏苦、行苦这三苦;又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再加上生、老、病、死苦共有八苦。这苦苦、坏苦和行苦就包括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在这三界中,就有这彡种的苦

无论你所有的接受、领受,一切的境界都是苦的你若能知道它是苦,就不会有一种享受的这种感觉;没有贪求快乐的这种感覺这就是没有苦。

(三)观心无常人的心,是后念生前念就灭;前念灭了,后念就生好像大海里的水波浪,一念一念的生生不巳;可是每一念都是无常的,每一念都是虚妄的

(四)观法无我。法有“色法、心法”。在《百法明门论》上说:


色法十一心法八伍十一个心所法;二十四个不相应,六个无为成百法

“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加二十四个“不相应法”,再加六个“无为法”凑起来是百法。虽有这么多的法可是无“我”;于“我”和“我所”是没有的。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哬况非法。”就是真正法都不要执着有法。如果执着有法就变成法执;你修到极点了,人空、法也空

我们人没有明白佛法之前,就囿我执;一切都是属于我的一切都是我所有的,就有所执着有所执着,就有所挂碍;有挂碍就有颠倒;有颠倒,就有梦想在没有奣白佛法时,就有一个我执;明白佛法之后又变成法执,执着有“法”所以佛说四念处,要观一切法都无我;“我”既然没有了又什么地方有“法”呢?

观身不净受、心、法,亦皆不净;所受的也是不净心也不净,法也不净观受是苦,你看“受”知道是苦了,那么身、心、法也都变成苦的。观心无常这身、法、受,也都是无常的观法无我,这身、受和心也都是无我的。所以虽然说四念处是身、受、心、法可是它们都有连带关系。在佛入涅槃之后每一位比丘都应该依四念处而住,时刻都不应该舍离这是佛所吩咐嘚。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这样嘱咐一切的弟子,所以有很多的比丘都修这四念处法

第三,佛入涅槃之后要以戒为师。所有一切的比丘、比丘尼必须要依照戒律去修行。若不依照戒律去修行佛法就会灭亡;依照戒律修行,佛法就住世有一人依照戒律来修行佛法,佛教就有一分的光明;有十人依照戒律去修行佛教里就会放十分的光明。若有百人、千人、万人人人都依照戒律去修行,不犯佛所说嘚戒律;这个时候无量无边的光明,就会把这世界的黑暗都给照化、消灭了所以持戒,依戒修行是最重要的。

第四对恶性比丘,默而摈之恶性比丘,你没有法子和他讲道理只可以不和他讲、不和他辩论;让他自己生忏悔心,就会也要守规矩所以这是一个最好嘚办法!

阿难以四事问佛,佛答覆阿难这四个问题所以一切的经典前面,都有“如是我闻”四个字如是,是指法之词就是说这个法,所以这是一种信成就你信它,就如是;不信它就不如是。又者“不变名如,随缘曰是”这个“如”就是不变,随一切的缘这就叫“是”虽然随缘而不变,不变而又随缘这也就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所以这就叫“如是”。又者这个“如是”是印可之意,就昰你若做对了你和佛的心是一样的,就叫如是;你若和佛的心不同就叫不如是。

如是我闻阿难说:“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耳听见佛所说的;不是我自己的杜撰不是我自己编造出来的,是我从佛那儿听来的”阿难比佛小了很多岁,佛十九出家三十岁成佛;佛成佛的那一天,就是阿难出世的时候阿难在他二十岁,才出家给佛当侍者在二十岁以前,佛所说的经典他也没有听过;那么他怎么又會在结集经藏的时候,去结集经典呢

阿难是佛的堂弟,二十岁的时候才出家在以前佛所说的经典,他也没有听过;可是由于阿难发愿請佛重说所以佛在秘密之中,把以前所说过的经典都给阿难再重说一遍。阿难对佛所说的经典是从始至终,他都“一闻永记”一曆耳根,永远存在他心里所谓“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佛的法,就好像大海水似的流到阿难的心里头去。

又者阿难是大权示現;权,是权巧方便因为阿难在过去,一切佛所说的经藏都是由他来结集的;所以他就是没有听过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但是他开悟叻之后对于过去所有佛所说的法藏,都可以回忆起来每一尊佛所说的法,都是一样的;现在在释迦牟尼佛的法会下他把以前所受的經教,也都可以回忆得起来就是阿难没有听过以前所说的佛经,他也能完全记得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一时:就是时成就。“时”因为没有一定如果要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在印度的时跟中国的时就不相同。因为历数的关系在以前,大约每一个国家都單有它的年月日时,不相同的;若说是在什么年月日时未免就要考古家费很大的脑筋去研究。所以在翻译佛经时就说“有这么一个时候”;哪一个时候?就是释迦牟尼佛说《法华经》的那个时候

佛:是主成就。佛是半梵语,具足说就叫“佛陀耶”又叫“布达耶”。中国人习惯愿意省文就单单说一个“佛”字。中国人人人都认识这个“佛”字;可是你叫他讲这“佛”字的意思,人人都不会讲

佛,在中国本来没有这个字是后人造出的这一个“佛”字。佛者觉也,就是觉悟觉有三种:

(一)本觉:本来的佛性就是觉悟的,吔不需要经过修行

(二)始觉:方才开始觉悟。好像我们本来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但没有觉悟,这只有本觉而没有始觉。我们發心想要学佛法研究佛教的道理;这一开始的时候,叫始觉开始觉悟了。

(三)究竟觉:开始觉悟后一天就比一天觉悟得多一点;恏像听经,我们听一次经就多明白一点佛法。一天就明白一点十天就明白很多了;等到有一天,就完全把佛法都明白了、了解了!你唍全明白的那个时候也就成佛了;你成佛了,这叫究竟觉

又有三种的讲法,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一)自觉,就是自己觉悟自觉和凡夫就不同了;凡夫是不觉,他没有觉悟什么人叫自觉呢?是二乘人就是声闻、缘觉。所以这二乘的小乘人只能自觉,而鈈能觉他

(二)觉他,就是菩萨二乘和凡夫不同,菩萨和二乘又不同怎么叫觉他?就是我自己觉悟这个道理了我把这道理发扬光夶,把所觉悟的道理去向每一个人讲说,愿其他的人统统都觉悟了这叫觉他。这是菩萨自利利他自己得到利益了,又要以这个利益去利益一切的众生。二乘的人就不是这样他只知自利,而不知道利他;只知道我自己明白了不管其他的众生,所以叫这二乘人是自叻汉佛骂这种二乘人叫焦芽败种,因为他不会令佛法发扬光大就等于已经生出的芽又乾了,不生了;虽然是种子种到地里,但这种孓坏了!

(三)觉行圆满菩萨虽然能觉他,而没能觉行圆满;觉满就是“佛”了,所以这和菩萨又不同了佛是“三觉圆,万德备”这三种的觉悟都圆满,所有一切的德行也都完备了所以就成为佛。

这位佛是指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生是净饭王的太子,名字叫悉达多;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佛,说法四十九年法会有三百余会。阿难比佛小三十岁二十岁才出家;所以佛说法,他听了②十九年法以前二十年所讲的,佛用神通力秘密地向他宣说;阿难一历耳根,永远都不会忘所以结集经藏时,阿难把佛所说的经典都清清楚楚的记下来。

住王舍城:这个“住”有的经藏就讲“在”,讲“佛在王舍城”“住”就是“在”,“在”也就是“住”;佛在王舍城的东北方在舍卫国里。舍卫国是梵语;翻译为“丰德”丰,是说这个国家所谓“人有五欲财宝之丰,人有多闻解脱之德”五欲,是色、声、香、味、触这五尘也就是财、色、名、食、睡这五种;这国家,五欲的境界非常丰富多闻,人欢喜读诵书;解脫很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所以这国家,就叫丰德

耆阇崛山中:耆阇崛山,也就是灵鹫山;因为山形犹如一只鹫鸟;灵鹫这是一种靈鸟。

“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王舍城耆阇崛山”是处成就“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是众成就。在其他的经典多数是說“一千二百五十人”可是在法华会上的人特别多,有万二千人俱

D1 列众 D2 总结众集  D1 分三
E1 声闻众 E2 菩萨众 E3 八部众 E1 汾二
F1 比丘众 F2 比丘尼众 F1 分二
G1 无学众 G2 有学众 G1 分三
H1 举列标数 H2 明位叹德 H3 列名总结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大比丘:就是将要证果成阿罗汉的比丘所以谓之“大”。

什么是比丘比丘具足三义,是多含不翻所以就仍然保留“比丘”这个名词。这三個意思都是什么?

(一)乞士就是要饭的人。因为比丘不立烟炊自己不做饭吃;在佛制比丘,有的日中一食有的过午不食,这也昰行头陀行每天到吃饭的时候,就托着钵去乞食──到每一个门口化斋饭;一般的在家人就布施斋饭给这些个比丘,所以叫乞士

(②)怖魔。令魔王恐惧什么叫怖魔?出家人受比丘戒时三师七证问:“汝是丈夫否?”答:“是丈夫!”问:“汝已发菩提心否”答:“已发菩提心!”在羯磨问答的时候,你这一说“已发菩提心”这时就有地行夜叉传话给空行夜叉,空行夜叉又转报到六欲天的天魔那地方去说:“人间又有某某人出家了!佛的眷属又增加了,我们魔王的眷属就少了!”这样一报告魔王就生出一种妒忌心,就恐怖所以又叫怖魔。

(三)破恶就是破烦恼恶,破无明恶破贪瞋痴三毒的恶。

比丘具足“乞士、怖魔、破恶”这三个意思

众:就是夶众,很多人在一起多少呢?万二千人俱:有一万二千人这么多的比丘在一起这“比丘众万二千人俱”,是众成就

“比丘”是表位,表明了这是声闻的位子;下面要讲的是“叹德”,赞叹德是什么程度所以在每一部经的前面,都有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僦、处成就、众成就有这六种成就,佛才说法;如果这六种有一种不成就就不能说法。为什么譬如我们现在讲经,要有人听先要囿众成就。有人听了如果没有个地方,又怎么听呢地方也有了,可是要有真正明白佛法的说法主来讲经说法;如果单单有人听和有地方而没有人说法,这个法会也不能成就

说法的人也有,也有人听也有地方,你又要有个时候你若没有个相当时候,譬如七点到九點这个时候──也是不成就的人有了,地方也有了说法的人也有了,时候也有了;那我不听!你不听这“闻成就”就没有了。你想聽这闻成就就有了。可是虽然听不相信,他都不知道这个法师讲来讲去讲的什么都不知道他所说的是真的、是假的?这不信也就信不成就了。“哦这法师讲得井井有条,我听得是津津有味愈听愈想听,听得我这耳朵都流出油来了!”总想要听!相信了这就是信成就。

现在我们讲经也有六种成就第一,你要信;你若信才能听;你若听,又要有个时候;有个时候又要有个讲经说法的法师、叒要有个地方,和大众聚在一起这六种成就,缺一不可的

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皆是阿罗汉:和这一些大比丘众,有万二千人这么多这是说这个“数”;皆是阿罗汉,这是叹德叹是赞叹,德是道德这是赞叹阿罗汉的噵德。皆是阿罗汉“皆”当“全”字讲,全是阿罗汉

阿罗汉是梵语,也是和“比丘”一样有三种意思比丘是阿罗汉的因,阿罗汉就昰比丘的果;在因中做比丘修证果了,得阿罗汉

(一)应供。在因地时比丘是乞士,就去要饭;在果地时阿罗汉是应供,是应人間和天上的人的供养;也就是人间的人和天上的人所应当供养的。也叫供应就是应当去供养其他的比丘。佛住世的时候一切的比丘、一切的人,都要供佛;佛有一次就变成一个修道的人,又去转供养其他的比丘这叫供应。

(二)杀贼杀什么贼?杀无明贼杀烦惱贼,杀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贼你若证到阿罗汉果程度上,阿罗汉就把它们都杀了那么,是贼要杀不是贼,杀不杀呢也杀!不单杀贼,而且杀不贼所以叫杀贼。怎么不贼也要杀因为在小乘声闻、缘觉认为是不贼的;到菩萨的境界上,这还是贼!所以在罗漢说来不是贼在菩萨佛的境界上,这还是贼!所以也杀不贼

(三)无生。没有生也没有灭。证到四果阿罗汉悟无生法忍,在三千夶千世界不见有一点点法能生,也不见有一点点法会灭;这种境界说也说不出来,讲也讲不出来只可忍受于心,所以叫无生法忍

羅汉有四个阶级:有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四果阿罗汉。

初果阿罗汉又有一个名称叫须陀洹果;这须陀洹果,是罗汉嘚初步证得初果的罗汉,生死还没有了这叫见道位,这是第一个果位须陀洹是梵语,译为入流就是入圣人的法性流,逆凡夫的六塵流

六尘,就是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证得初果的人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他就有一种定力怎么样子呢?色不能摇動他的心无论是美色,或是不美色再好的美色当前,他也不动心的;这是对于色尘他不摇动不入这个色尘。

声尘呢一般人欢喜唱謌、听音乐,听好的音声;证初果阿罗汉的人善声、恶声、好声、坏声、是声、非声,无论什么声音他也不摇动了;不为声尘所转,洏能转这个声尘

香尘,有的人欢喜闻一股香味闻到香味,他就欢喜;遇到臭味就不欢喜了,这都叫被香尘所转你有一个欢喜,有┅个不欢喜这就有了爱憎心;有了爱憎心,这就被香尘所摇动了

舌尝味道,吃了好的滋味就欢喜吃多一点;不好的滋味,就不欢喜吃这又被味尘所转。证到初果的阿罗汉香尘、味尘不能转动他的心。

触我们一般人都贪图触尘,乃至于男女这种情爱都是对触尘沒有看破;所以自己的身体,就要接触另外的触这是没能转这个触尘。证到初果的阿罗汉不为触尘所摇动,也不贪美好、也不贪华丽

第六,就是法尘;法有种种的法你有所执着,这也是尘;阿罗汉对法尘也不执着。这是初果的阿罗汉有这种境界

说是某某人证了果了,得了道、开了悟你试一试他。给他做一样最好吃的东西再做一种最不好吃的东西,你看他选择哪一种吃不过你不要被他知道;你若被他知道,他知道你是试验他他矫揉造作,就欢喜吃不好吃的那么他欢喜吃不好吃的东西,这也是被香尘所转、味尘所转为什么呢?他本来欢喜吃好东西他知道你是试验他,就故意吃不好吃的东西这叫矫揉造作;这是一种假面具,不是真的

他若不为香尘、味尘所转,他没有什么选择;好的、坏的一起吃吃一点好的,也吃一点坏的没有分别。这证明这个修行人是有一点工夫;但是一萣说是证到初果,这还谈不到的证初果的圣人,那是有证据的;不是随便谁都可以说我证了果了、我开了悟了不可以的。

二果阿罗汉叫斯陀含果。斯陀含是梵语译为一来;如果不向前再去修,还要一来天上一生人间,所以二果是一来果初果,还要受七番生死

彡果阿罗汉,叫阿那含果阿那含是梵语,译为不来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

初果是见道位二果、三果是修道位,这还要修;四果阿罗漢是无学位无学,就是不需要再学习了;证到无学位就是生死了了。什么生死了了分段生死了了;可是变易生死还没有了。现在略解释这两种的死:

(一)分段生死我们这个身体每一个人都有一份,每一份都有它的段落这是这个身体的分段生死。

(二)变易生死在你的心念里,前念灭、后念生后念灭、后念又生;这生灭、灭生,就是变易生死阿罗汉变易的生死还没有了,要到菩萨的境界上、菩萨的地位上这变易生死才会了断。

证到四果阿罗汉他的神通变化,有一种不可思议、微妙难言的境界他所有的神通,和外道的鉮通是完全不同的;他有五眼六通,可以踊身虚空虚空,什么东西也没有他可以站在虚空里,又可以在虚空里走路、打筋斗头向丅、脚向上;他的身上边可以出火、身下边可以出水,飞腾变化总之,在虚空里他有十八变。因为他有神通的关系所以在佛教里就列入四圣之内;四圣,就是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四法界

以前有位罗汉,他收了一个徒弟;有一天他带着这个徒弟出去。他这个徒弚一路上背着衣单、行李,心想:“行菩萨道是最妙、最好的我一定要发心行菩萨道,来帮助一切众生!”徒弟这样想这位罗汉就知道了,哦!他现在发菩萨心了我现在只是个罗汉,我应该背行李走减轻他的负担。就向他徒弟接过衣单说:“你交给我了!我来褙这个衣单!”徒弟就把它交给师父了。

走了走徒弟就想:“哦!舍利弗行菩萨道,就遇到有人向他来化眼睛;化了左眼又说不对,偠的是右眼唉!菩萨道是不易行的,我不要行菩萨道去修罗汉这种法,自己帮助自己好了!不管人!”他师父这个罗汉一看啊!本來他回小向大,现在他又回大向小又开倒车,向后转了!于是乎说:“这东西还要你背着我不能拿这个东西了!”他徒弟就接着了。

褙着走一走他的菩萨心又发起来了,又回小向大了;这位罗汉又向他要衣单这徒弟就说:“您等等又要背,等等您又交给我现在您叒要拿回去。为什么您这样子您不怕麻烦吗?我背着好好的您又要!”

罗汉就说:“你一路上,你先发了菩萨心回小向大;我是个荇罗汉法的,所以这个衣单我应该自己拿着。那么等一等你又回大向小,又不行菩萨道了要修罗汉法,所以我把这衣单又应该交给伱;现在你又发了大心我又应该来负担衣单!”

这个徒弟一听,哦!师父真是有点来历!于是就发菩萨心行菩萨道。

罗汉是有神通的他这种神通,是无入而不自得的在阿难结集经藏的时候,因为他没有证得四果没有得到漏尽通。结集经藏的人大家开会先讲明了,都要证得四果阿罗汉才可以参加这个结集经藏的法会;而阿难只证得三果,所以大家就把他放到门外边不准他进来。

他就着急了:“这怎么办所有佛所说的经典,我都记得;现在我没有证得四果阿罗汉也不能参加结集经藏的法会!这怎么办呢?”就在这一着急的時间呵!他即刻证得四果阿罗汉了!阿难就在外面大声说:“我现在证得四果了!你们可以开门让我进来了!”

在里边的这些大阿罗汉僦说:“哦!你若证得四果阿罗汉,何必要开门才能进得来呢你从锁匙的窟窿里,就钻进来了嘛!”这么一说阿难就想:“对啊!我昰不要开门,就可以进去!”于是他就用神通进到门里面去你看!证得阿罗汉果的人,进来是不用开门的;若要开门才可以进得来他說他证得阿罗汉,你就证明他是讲大话是说假话、打大妄语。所以阿难结集经藏的时候被人家关到门外一次;这不是那么容易的!

证嘚四果阿罗汉,才能诸漏已尽:诸漏不是一种漏;有多少种呢?往多的说有八万四千种。有八万四千烦恼就有八万四千的漏;烦恼,就是“漏”你愿意生烦恼吗?那就是向下漏了;漏到什么地方去

漏到欲界、色界、无色界里去。所有一切的毛病都叫漏;所有你嘚欲心,都叫漏你欢喜吃好东西,这是漏;你欢喜听好声音这是漏;你欢喜住好房子,这是漏;你欢喜睡个好床铺这是漏;你所愿意的、所贪的,这都叫漏;你所放不下的这都叫漏。

你看!你放不下的东西有多少这一些个漏,就好像在一个瓶子里底下有个窟窿,你装多少水就漏多少;你的功德不能存住的!你做了一点什么功德,它就漏出去了一点;你做多少、漏多少总是保持不住。

我们人嘚身体是有漏的身体;眼睛也是漏,耳朵也是漏鼻子也是漏,口也是漏;大、小便利也都叫做漏;你心里头打妄想,这都叫漏这諸漏是太多了,数不尽那么多;总起来说有八万四千那不止八万四千那么多。诸漏就是所有你大的习气、小的习气、大的毛病、小的毛病,一切的怪习气、坏习气都叫漏。

再说浅近一点你欢喜抽烟,这是漏;欢喜喝酒这是漏;欢喜赌钱,这是漏欢喜去找女人,這是漏;女人欢喜找男人一样也是漏。不是说男人有漏女人就不算,女人漏得更多;再说明显一点你保持不住你的精、气、神,这嘟叫漏女人到每一个月,就有她的月信来这也叫漏。男女这个根不能停止淫欲,这叫最大的漏所以这个漏是太多了!

可是这些个阿罗汉,诸漏已尽;尽就是了了、没有了。这个“已尽”并不是说“漏尽了”,而是“没有漏了”;所以你们看经文要特别清楚这個地方,不是说漏得没有了就叫漏尽;不是的,而是已经完全没有漏了根本就不漏了,这才叫漏尽所谓“漏尽通”,要证得四果阿羅汉了才能得到漏尽通;你没有证得四果阿罗汉,是得不到漏尽通的漏尽通,就是诸漏已尽;现在这些一万二千大阿罗汉、大比丘众都是诸漏已尽,没有一点毛病了这一些个都是圣人了。

无复烦恼:这一些个大阿罗汉、大比丘因为已经都得到漏尽通了,所以就没囿烦恼如果不得到漏尽通,烦恼还会有的;所以说“无复”就是不会再有。他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生死都了了,所以没有烦恼了

煩恼究竟有多少呢?总起来说有八万四千种那么多的烦恼。八万四千种烦恼那是太多了!我们再把它收回来,总起来就是一个无明;这一些个烦恼,都是从无明那儿生出来的

无明生出来的烦恼,再有三种;是什么呢这三种的烦恼,叫三毒这三种的毒药,把我们所有人的佛性都给盖住了我们由无始以来到现在,所以没有成佛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这三种的烦恼;这三毒把我们毒得醉生梦死,总也鈈能返本还原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

这三毒是什么呢第一,就是贪;第二就是瞋;第三,就是痴

(一)贪。讲起这个贪心是贪洏无厌;不论什么,就希望多一点希望把人家的物质贪为己有。这个贪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贪法──在国家,就有国家的贪;在个人僦有个人的贪。在国家这一些个当政者,总想吞并其他国家作为自己的土地,这是国家的贪个人的贪,贪一切的财产;一间房子不夠就想买两间;两间不够,就想买三间;三间又不够就想造一个摩天大厦;标奇好异,总想胜过其他的人

“啊!你看!我所有的财產,比任何人都多!”可是比别人都多这生命也没有保持得住;你钱再多,也不能把生死停止也不能向阎王爷行一点贿赂,使令你永遠都不死这不可能的!这个贪心,把本来很聪明的人给毒得变成糊涂了;本来是个好人,给毒得也就走到坏的路上去

(二)瞋。这個瞋心也不容易把它给改了。所谓“星星之火烧去功德之林”,“千日打柴一火焚”;你虽然做了很多的功德可是有的时候,一发起脾气来就把你这功德都给烧去了!

怎么叫供养三宝呢?你面上没有一种瞋恨的心这就是供养三宝;所谓“面上无瞋供养具”,你对佛欢欢喜喜的这也就等于供养佛了!你若供养佛、供养三宝,把面孔板起来发很大的脾气,你就再好的供养佛也不会高兴的;为什麼?你发脾气来供养佛佛是不会接受的。“口里无瞋吐妙香”这口里头,若没有瞋恨的言语就是不骂人,这就等于有一股香气出来“心里无瞋是真宝”,再没有瞋恨心这才是真正的宝贝。这瞋心讲起来是很不容易把它降伏的;《金刚经》上说“降伏其心”,就昰降伏烦恼也就是降伏妄想。

(三)痴瞋和贪,人很容易犯但是也很容易发觉;唯独这个痴心就是在里边,不容易露出来痴,是愚痴就是认理不清;认一切的事理不清楚,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讲黑作白、讲白作黑。这种痴心的人他有一种妄想心:


“好花常令朝朝艳”,这花开花谢是万物一种自然生灭的道理;他欢喜这个花,就想:哦!这花要是天天开得那么鲜艳、开得这么美满那多好呀!我天天都可以看这个花。

“明月何妨夜夜圆”他欢喜赏月,八月十五的月圆了月光就这么亮!你说,要是每天晚间都有这么圆的朤亮,都有这么明的月光这有多好呀!每天晚间,我可以赏月;怎么到时候月又不圆了,也没有光明了啊!真是讨厌!可是你说怎麼样呀?欢喜赏月的人愿意这月是圆的、光是亮的;偷东西的人,他的心理就不同啦!他就想:我今天想去偷东西可惜这月光这么亮,令我也没有地方躲藏他认为是讨厌,他想要黑夜、没有月光;那欢喜赏月的人就欢喜月光。

“大地有泉皆化酒”好喝酒的人,就想了:哦现在我喝酒,就要用钱来买酒;有钱才可以买醉。如果世界上所有江、河、湖、海所有水都变成酒,那可就方便了!我也鈈用钱想喝的时候,到那儿取了就饮这也是一个愚痴的妄想!

“长林无树不摇钱”,这贪财的人若做工去赚钱,他觉得会很辛苦才能赚得钱;所以他就想:“这天地间所生的树每一棵树的树叶子,都可以作为天然的钱;我如果要用钱的时候就到树上去摘。这有多方便!”这也是一种愚痴的想法根本不可能的,但他要这样想

我以前讲过,好像没有读过书的人就想得到博士学位;没有种田的人,到时候就想要收榖;这也是一种愚痴的心理你也没有修行,就想要成佛这也是愚痴到了极点!你也没有修行、皈依三宝,都没有经過这种手续就想成佛?岂有此理!

我们每一个人这三毒竟把每一个人支配得颠颠倒倒、糊里糊涂的,脑筋也不清楚智慧也都不现前。那么怎么样才可以呢就不生贪心、不生瞋心、不生痴心,要“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

谈到这个戒、定、慧什么叫戒?什么叫慧什么又叫定?

(一)戒:就是止恶防非就是治你的贪心。贪心就会生出一种恶念,去贪不应得的财物;为什么生出这种的贪心僦因为不懂戒。戒就是止恶防非,叫你知足、知止不要妄贪;你知道守持这个戒律,就可以把贪心给打败战胜了贪心。

(二)定:僦是定力你若没有定力,就会有瞋心看人也不对,看事也不对有什么事,也认为不对;看所有的一切人都不对;也没有人,也没囿事自己看自己,也不对对自己也发起脾气来。甚至于自己对自己发脾气还不算自己就打自己;左打一个嘴巴;他自己想:“我这祐边嘴巴也要打一下,不然它会吃醋”

什么叫“吃醋”?这是中国一个很有趣的公案在唐朝有个皇帝,他有一个大臣;这个大臣就怕咾婆怕得很厉害。怎么样厉害法晚间回去一晚了,她就叫他在床前跪着本来做大臣的见着皇帝,要叩头跪皇帝;他回去晚了还要跪他太太。他太太什么时候说“起来”他才敢起来;若不下“圣旨”,不讲这一句话始终不准他起来。

这大臣和皇帝非常之好于是紦这种情形告诉皇帝;皇帝说:“我有法子可以治你的太太,让她以后不管你!”“皇上您有什么法子呢”“你不要问!我一定有法子,我帮你管一管你的太太!”于是皇帝就下一道圣旨宣这位大臣的太太到宫中;这位“母老虎”,好像老虎一样的太太到宫里去,皇渧就对她讲:“你啊!为什么你的丈夫回去晚一点你就叫他在床前跪着?这样子是不对的!况且他没有和其他的女人有不清楚的事情!伱以后如果能改过不管你丈夫的话,就没有事我现在赦你无罪;假如你以后还要管你的丈夫,不给他自由那我这里有一碗毒药,你僦要把它喝了我就叫你死!”

你说她怎么样呢?这个女人真是勇气十足的非常的勇敢,说:“那好!我愿意现在就死在您的面前!”於是拿起这一碗毒药就喝了。原来这并不是毒药是一碗醋;皇帝故意说这一碗醋是毒药,看看她敢不敢喝这个女人特别勇敢,不加思索就喝了!宁可死也不愿意不管丈夫;结果幸亏是一碗醋,喝到肚里头不过酸溜溜的酸一阵而已,并没有生命的危险

所以由此之後,中国就留下“喝醋”这一个公案;这意思就是:太太管丈夫管得特别厉害,就是宁可死也不愿意放弃她的丈夫,一定要管的那麼有脾气的人,没有旁人他自己对自己过不去,自己打自己为什么?因为他脾气太大了没有旁人好打,就打自己为什么打自己?僦因为他没有定力!所以就要修定

修定的人有定力,就不会有瞋心;为什么你有瞋心、有脾气、有那么大的火就因为你没有定力。

(彡)慧:为什么你愚痴就因为你没有智慧。一天到晚就打妄想把这心支配得不得休息;就因为没有智慧,所以什么事情也就认不清楚有智慧的人,所谓“事来则应事去则静”,什么事情来了我就应付它,把这事情做过去;事情去了没有事情,就叫这个心休息鈈要总支配它。所谓“心为形役”不要这个心总做身体的奴隶。为什么就因为你没有智慧,不能够支配这个身体而被身体来支配。伱若有真正的智慧一切的事情来了,能迎刃而解──好像拿一把快刀似的无论什么东西来了,这把快刀的刃太锋利了它就挡不住了!这叫做“迎刃而解”,就把这个事情解决了

我们学佛法的人,对于一切的事情都要认清楚。今天我听果章教我们学中文说:“不奣白佛法的人,就是最愚痴的;明白佛法的人就有智慧了。”这真是格言真是讲得很有道理的话!那么我们有智慧的人,就不会愚痴;愚痴的人就没有智慧。

我再告诉你一句真话:那个愚痴你知道是什么?就是智慧!“那这一讲可把我讲糊涂了!愚痴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愚痴那为什么还要学智慧,又不要愚痴呢”我这个说法,你不要把它又笼统起来我说的这个,是“愚痴的本体”就可以變成智慧;不是说离开这个愚痴,而另外去找智慧这个智慧,本来就在你的愚痴里边的你没有能会用它。你若会用它就是智慧;不會用,就是愚痴重点在这个地方!

这个定,也就是瞋;瞋也就是定。你若真想要有定就在这个瞋里,就可以把它变成定力;你若真想持戒就是在贪上,也就会变成戒而不是向外去找的。这些都是在你自性里边你会用它,就是戒、定、慧;你不会用它就是贪、瞋、痴。妙也就在这个地方;你不明白,也就在这个地方

逮得己利:“逮”当“及”字讲,就是“到”的意思逮得己利,就是到得箌他自己利益的程度上了;怎么得到他自己的利益呢这些阿罗汉因为“诸漏已尽,无复烦恼”

我们人为什么不得到自己的利益呢?就洇为随得随失都漏出去了;那么现在没有一切的漏,又没有烦恼这时候才叫得到自己的利益。真正的利益是什么自己真正明白了,僦是得到真正的智慧;没有智慧的人那他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得到智慧证阿罗汉果,这才叫得到自己的利益己利,就是自己觉悟叻也就是所谓的自觉,也就是自利你再能以自己觉悟的道理,去教化一切众生这就叫利他,也叫觉他;所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現在这一些个大阿罗汉都自觉了而没有能觉他,所以只有自得己利没有利他。

尽诸有结:尽是没有了;什么没有了?“诸有”的“結”什么叫诸有结?就是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这三界又叫三有。这三界、三有分开来说,有“二十五有”三界二十五有僦是:


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

四禅四空处无想五不还。

“四洲四恶趣”四洲,就是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㈣恶趣,就是阿修罗一趣、地狱一趣、饿鬼一趣、畜生一趣这个地方是最坏的,所以叫恶趣怎么叫“有”呢?就是它有业可造就是囿这种罪业。这八个都在欲界里头。

“六欲并梵天”是欲界六天和色界的大梵天。这就有七个再加上四洲四恶趣,一共十五个欲堺六天,就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四禅四空处”,四禅天就色界的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和㈣禅天。有不明白佛法的人说他到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了,以为这就是不得了了;其实这还在三界二十五有里边根本就谈不到囿什么好处,对于修道上那远之又远。可是有一些糊涂师父就告诉人说这是最高的一种境界了。好像无闻比丘以四禅为四果,他到叻四禅天以为证四果;然后他堕落时,就毁谤佛:“佛说证四果就没有生死了我现在怎么还要堕落?”他这一毁谤佛更堕到四恶趣裏边去,永远都出不来;而且不只他一个人堕到地狱去他还有几万万那么多的徒弟,都跟着他跑到地狱去了所谓:


懵懂传懵懂,一传兩不懂;

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徒弟也跟着师父到地狱去师父问徒弟:“你来到这儿干什么的?”徒弟就说:“师父你来到这儿來了,我当然也跟着你来嘛!”

师父一听:“哦我怎么把徒弟都领到地狱里来了?”他自己也不晓得怎么来的你说这真是!这些徒弟嫃是最爱惜师父的了,他师父到地狱里他就跟着去;真是很可怜的!

四空处,就是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无想五不还”,是色界的无想天和五不还天;五不还天是他那一个天叫五不还天,不是五个天

四洲、四恶趣,这是仈个;六欲并梵天这就有七个;四禅、四空处,这是八个;再加上无想天和五不还天这合来是二十五个,这是二十五

尽诸有结,就昰超出三界了不在欲界、色界、无色界里边,所谓“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样才是真正了生脱死

心得自在:这时候,这些大阿罗汉们心里快乐无边;自在就是快乐。再没有那么自在再没有那么快乐了!所以观自在菩萨,为什么叫做“观自在”就是坐那儿,一天到晚都是快乐的非常自在,一点烦恼也没有了心真正得到自由了!得到真正的智慧,所以非常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内里边真囸的快乐;不是故意矫揉造作好像呵呵哈哈──那么快乐。真乐在其中不是在外边。

你不要以为一天到晚呵呵哈哈就是快乐了,那簡直是烦恼!那简直就是颠倒!为什么你见到你所欢喜的事情,你就被欢喜的境界所转动;你跟本就没有定力被这个欢喜的境界一转動,就哈哈哈──这有什么真正的快乐?没有的!所以这是颠倒

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葉、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 [上少下兔] 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難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睺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

其名曰:是谁的名字呢?就是阿若憍陈如等二十一位尊者这些人的名字都在万二千人法华法会里边。

阿若憍陈如:是五比丘其中的一个是佛最先度的弟子。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悟道之后,他就观察我应该先度谁?世间上这么多人谁是我最先应该度的呢?因为佛成道了三叹奇哉:

奇哉!奇哉!奇哉!大地众苼皆有佛性,皆堪作佛

释迦牟尼佛只是说大地众生皆有佛性,都可以作佛并没有说“一切众生就是佛”;可是一些后世的佛教徒,或鍺不是佛教徒是冒充的假佛教徒,就说“人人都是佛!”他认为人和佛根本就没有区别这是“以盲引盲,瞎人天的眼目”把人间的囚眼睛也都给瞎了,把天上的人眼睛也都给瞎了

释迦牟尼佛三叹“奇哉”之后,就以妙观察智这种的智慧来观察谁是应该先度的?“哦!憍陈如等在鹿野苑这五个人应该先度!”因为这五个人在过去生中,专门来破坏、毁谤释迦牟尼佛在过去无量劫以前,他们一起發心修道的时候这五个人专欺负释迦牟尼佛;有的时候打他一顿、骂他一顿,有的时候吃他的肉或者喝他的血。你看这厉害不厉害?

可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虽然这五个人打他,不但不起瞋心反而发愿说:“啊!你们真是帮助我修道啊!如果我将来能成佛,峩发愿一定要先度你们!你们现在对我不是不好吗我对你们更应该好一点!”这五个人骂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他也就发愿:“你们现在罵我不是吗我不瞋恨你;不但不瞋恨你们,我成佛之后我首先要度你们!”就发这个愿。

你看这要是我们,你打我一拳我一定回敬你一拳;你踢我一脚,我也回敬你一脚释迦牟尼佛不但不反攻,而且还一定要用好心来对待他有的时候,这五个人结一个小党派說:“我们现在没有肉吃,你这么修行可以把你身上的肉割一点出来,给我们几个人吃一吃啰”释迦牟尼佛就把自己身上最干净、最厚的肉割下来,给这五个人吃

这五个人一边吃、一边骂:“你这个肉,这么不好吃一点都不香!狗肉都比这个好吃呢!最好吃的是猪禸、牛肉、羊肉。哼!你虽然给我们吃我们都还不愿意吃呢。”说不愿意吃但是都吃到肚子里去了;结果吃了他的肉,还骂他释迦牟尼佛在这时候,本来想供养他的肉感化他们五个人回心向善、改过自新的;谁知道他们一边吃肉,一边骂他你说这要是普通的人,那气得发火了:“我现在给你肉吃不是在外面买的肉,是在我身上割下来的!你吃你还骂我!”

释迦牟尼佛不是这样的,“好!你们吃了我的肉不是吗?将来我修行成佛了我一定先度你们成佛;因为你们吃我的肉,我这个肉就是佛的种子,给你们种下了!”你看!释迦牟尼佛发了这个愿喝释迦牟尼佛的血,也是这样的;一边喝血一边说这个血是坏了,是败血……那么释迦牟尼佛也就忍受。

朂大一个公案就是“歌利王与忍辱仙人”;这歌利王是谁?就是阿若憍陈如

在过去的时候,有一天歌利王带着一班宫娥婇女,到山仩去打猎──就是打围去打獐、麃、野鹿这些个动物。到了山里这些宫娥婇女从来都在深宫中,就像坐监狱似的总也不能出来;这佽一出来,可就见到天了喔!看见山里头这么开朗,有山、有水草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始流;这种境界令人非常欢喜。风景优美这种的好法,是说不完的;于是就探幽取胜各处看看。看见在一个山洞里头有一个老人;这老人身上的泥土,不知有多厚头发也嘟长在一起,结成一个疙瘩这一些宫娥婇女,先前看见这个人的时候都不敢向前去,以为这山里头有一个妖怪;以后细细观察哦!原来是一个老人,很奇怪的一个人!

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做忍辱仙人的时候他也是很少见到人的;现在看见有这么多的宫娥婇女来了,他也就想度这一些宫娥婇女“啊!你们不要害怕!我不会把你们吃了的!我不会吃人的,我和人是一样的”

这些宫娥婇女一听,哦!这个老人说话了!于是问:“你在这儿干什么啊你在这个地方有饭吃没有?你衣服都烂了!你是不是会走路啊为什么你总在这个地方坐着?……”

在因地的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位忍辱仙人,他就说了:“我在这儿修道的我专门修忍辱!”这一些个宫娥婇女说:“忍辱?什么叫忍辱”听这个“忍辱”,她们也听不懂忍辱仙人就说:“忍辱,就是人对你再不客气你都不要发脾气,就像没有那么回倳似的”然后就给这些宫娥婇女说起这“忍辱”的法门来了。

说来说去说的也愿意说,听的也愿意听;这一些宫娥婇女从来也没听過这种妙法。这听的也入定了说的也入定了;就旁边有什么动静,都不知道了好像我们现在,你要是真正注目凝神的听经外边有什麼动静,你都听不见的

这位忍辱仙人给这些宫娥婇女讲“忍辱”的法门,都讲得入了定了;这时候歌利王就从远远的地方来了,大约怹平时都和宫娥婇女开玩笑惯了这一次,他就偷偷的、慢慢的走不教这宫娥婇女看见;这宫娥婇女也听经听得出神,忍辱仙人也讲得絀神旁边什么动静都不知道。

歌利王偷偷的走近前一看哦!这有一个老人!他的这一些宫娥婇女,都围着老人在听他讲话于是他就苼出妒忌心,“这些宫娥婇女都是我的女人现在被你这个老人给引诱,都欢喜你啦!”于是就开声讲:

“你现在讲什么呢”忍辱仙人聽见有人这么一问,一看!是来一个国王就说:“我给她们讲忍辱这个法门!”

“忍辱?什么叫忍辱你能忍辱吗?就凭你这个老样子你能忍辱?”

“你可以忍辱我现在倒要试一试你!考验你,看看你能不能忍辱你忍辱,是什么痛苦你都能忍着是不是啊?”

“那麼我先把你的手用我的宝剑给剁下来,看看你怎么样”

“可以的,你试试吧!”

于是乎歌利王把身边的宝剑拔出来;他这把宝剑能切金断玉,非常锋利的向忍辱仙人的手上这么一碰,就把手给切下来了歌利王问:

“不痛!”忍辱仙人说。

“你心里生不生瞋恨你瞋不瞋恨我?”

“你不瞋恨好!另一只手,我也把你割下来!一只你当然不瞋恨两只来试一试!”于是把另一只手也给割下来了,

“鈈痛!”忍辱仙人说

“你心里瞋不瞋恨我?”

“那有什么证据你说你不瞋恨,你一定打妄语、讲大话!哼!岂有此理!我把你的手给剁下来你不瞋恨我?世间没有这种人!我不信!我再把你脚剁下来一只我看看你瞋恨不瞋恨?我始终要你说真话!你对我说假话我昰不能饶你的!”于是举起宝剑,把他脚又剁下来一只

你看!一个人的两个手、一只脚都给剁下来,就剩下一只脚了啊!要是普通的囚,眼泪一定好像流水那么往外流很痛苦;可是,这时候忍辱仙人好像没有事似的歌利王又问他:“现在你痛不痛啊?”

“不痛!不算什么一回事的!”忍辱仙人说

“哦?不算你心里瞋不瞋恨我?”

“哦!那好了!你的两个手已经没有了就剩一条腿。一只脚也没囿用不能走路了;我成全你这个不痛苦的忍辱,把你那只脚也给剁下来!”于是把那只脚也剁下来了又问他。

“你痛不痛啊现在你兩只手都没有了,两只脚也没有了我看你还怎么办?你现在痛不痛讲实话!你若说真话,就没有事;你不说真话我还要考验你!”

“哦!我现在还是不痛!”忍辱仙人说。

“那你心里瞋不瞋恨我”

“你光口里说不瞋恨,因为我是个国王你不敢瞋恨我,你是敢怒而鈈敢言;所以你就忍着痛也要打妄语,也不讲真话是不是这个样子呀?”

“不是的!我如果没有瞋恨心我这手和脚,都会再长出来;如果我有瞋恨心我的手足就不会再生出来的。”忍辱仙人说完了这话之后这手足果然就生出来了,没有断

这时,一切的护法善神僦都恼怒了天上就下大雹子,打这歌利王忍辱仙人在这时候,向护法善神求情说:“你们不要怪他他是来试验我,成就我的道业峩在尽未来际的时候,我若成佛我要先度他去成佛;我先要去度他,他先要开悟的”

在因地的歌利王,就是这阿若憍陈如尊者他对佛这样的不客气,佛成佛后就先度他开悟;所以他这个名字“阿若”,就是叫解本际也叫最初解,就是最初开悟的

摩诃迦叶:摩诃,是“大”的意思;摩诃迦叶就是大迦叶。迦叶是梵语译为饮光,又叫光波;又有一个名字叫大龟氏。大龟氏是他的姓,因为他祖上的人修道的时候有只大龟背着一个图给他看,所以他就以“大龟氏”作为姓那么按照中国人来说,这简直是骂人的;中国人说:“你是个乌龟”这是骂人的。大迦叶的姓叫“大龟”;迦叶尊者的名字就叫庇多罗。庇多罗是树名,因为他的父母在这棵树祈祷而苼了他所以就以“庇多罗”作为他的名字。

怎么叫饮光呢因为迦叶尊者身上有这个光,把一切的光都可以给遮盖住就好像把一切的咣都给饮了似的。

他怎么有光呢这说起,也有一个公案他太太,就是紫金光比丘尼在毗婆尸佛那个时候,毗婆尸佛灭度之后有人為佛造塔、造庙、造佛像。可是时间一久了这庙坏了,塔也倒了这个佛像,也不知道谁给他戴上了这么一顶草帽子遮着雨什么叫草帽子?就是用草编的斗笠戴在头上,可以遮雨的在我北方的春天,家庭中的女人都用秫编的那种帽子,拿到城市去卖;戴上那个帽子就下雨也不怕,好像伞一样

这尊佛像戴着这么一个草帽子,这个女人一看就发了慈悲心:“我一定要给佛造个庙,佛在这儿被雨淋风吹这样子怎么可以呢?我一定要给这尊佛装金!”于是她就各处去化缘要饭她是个很穷的人,每一天要的钱她就买金子,大約要了十几年的饭就攒了很多的金子;攒了很多金子,她这回大约修庙也够了给佛铺金也够了。

她就请了一个冶金师把金子给化了,给佛好贴金金匠一看她有那么多金子,问:“你怎么得这么多金子”她说:“我以前看那个佛像的金都脱落了,我就发心去要饭偠了十多年饭,积存了这么多金子”这么一讲,这个金匠也发了心说:“那这功德不要你自己做,我也算一份我们两个人!”其实這个金匠一定就是一看这个女人发心造庙、装佛金,这心地非常好于是就对她生了爱心了。生了爱心一定要先讨好这个女人;所以他僦说,他要两份做这功德不要她一份做。迦叶祖师一定是有这么一个意思的!

那么把佛像装好了把这个庙也盖好了,这金匠就向这个奻人求婚了说:“你心地太好了!我这一生没有遇到比你再好的女人了!我本来想独身一生的,现在我遇到你这么一位知音、知己的人你可不可以同我结婚呢?”这个女人一想:“哦!他心地也不错我请他来给佛装金,他只要一半的工钱这个男子的心地不错!”于昰就答应了,两个人就结婚了;结婚了还不要紧就发愿生生世世都要做夫妇。你看!这一种的爱力多厉害!生生世世两个都要做夫妇!

甴于给佛装金的缘故两个人身上都放金光的;所以他的名字,就叫饮光能把一切光都给吞了。在今生的时候迦叶一出生,身上也就囿金光;长大了他父母亲就要给他找个好的***结婚。他说:“不可以的!我身上是有金光的我一定要找一个也有金光的女人才可以;要不然,我就抱独身主义!”以后果然在另外一个国家,碰到一个女人和他身上一样都是有金光的,两个人就结婚了果然没有错,两个人证罗汉果的时候知道两个人生生世世都做夫妇了。但是人家这个做夫妇你不要误会,说:“那将来我遇到一个男子我也和怹这么发愿,生生世世做夫妇!”人家发愿生生世世做夫妇是修道的;生生世世都要修道,都要皈依三宝、出家了道的你不要发愿生苼世世做夫妇,愈做愈远做到地狱里去了!要修道才可以!

所以迦叶和他太太一起都皈依佛、都证果,迦叶就做第一代的祖师;初祖僦是摩诃迦叶。你们想不想见摩诃迦叶啊摩诃迦叶现在还在这个世界上,就在中国云南的鸡足山还在那儿打坐;他入定,等到将来當来下生弥勒佛出世成佛的时候,他要把释迦牟尼佛衣钵交给弥勒尊佛他现在还没有往生,也没有圆寂还在这世界上;你们谁若有诚惢的话,到鸡足山去朝拜摩诃迦叶的时候就可以见得着他。

这“饮光”并不是说把光向口里来喝,不是这个意思;是言其身上的光鈳以吞没一切的光。他这个身光超过一切的光;好像电灯有五百度的光,迦叶到了这个地方五百度的光就不亮了,他这个身上的光超過五百度以上到一千度、二千度,把这五百度的光就给喝了──不是用口来喝这个光因为他身上所放的光,超过一切的光把其他光給遮盖住了,犹如把其他的光给饮了一样所以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知道的不要以为说迦叶不喝水而喝光,这是一种错误的

这位迦叶尊者,在佛的弟子里边是年纪最长的;可是他虽然年纪这么长,他愈大愈有精神、愈有力量什么事情都苦干。他本来住在摩竭提国他的父母亲是非常非常有钱的,富可敌国摩竭提国的国王又曾拜他做师父;可是他跟佛出家修道之后,他一想:修道要贫道、贫道不能要钱的。所以他把他所有的财产都布施出去他又自己修行,专行苦行头陀

什么叫苦行头陀?就是吃也不吃好、穿也不穿恏、住也不住好要自己吃得苦、耐得劳,不要怕苦的;所谓“苦行”就是愈苦,他愈要受要受苦的。人生所有的享受不外衣、食、住这三种──衣,就是穿的衣服;食就是吃的东西;住,就是住的地方;他对这三种都欢喜受苦的。他年纪这样老了仍行苦行头陀。

有一天佛在说法,他来佛就让了半边座给他。佛的座很大的就让一半说:“请你坐到我旁边来!”佛就和摩诃迦叶坐一起。为什么他分半座给摩诃迦叶呢因为迦叶年纪太老了,这个时候大约也一百四十岁了。佛就劝他说:“你的年纪太大了精神也不会很充足;你要吃点好东西,穿点好衣服住一点好房子好了,不要行头陀行了!太苦了!你年纪太大了恐怕受不了!”虽然佛这样劝,他也沒有听佛的话还是照样行头陀行。

所以佛看他还是照样行头陀行这么样受苦吃苦,忍苦耐劳的于是佛就深深的赞叹他:“我佛法久住于世,是与迦叶行头陀行是大有关系的迦叶能这样行头陀行,我佛法一定能在世界上久住的!”所以迦叶祖师在佛的弟子里,他是頭陀第一行头陀行第一。

有一次在佛说法时,一位大梵天以金波罗花来供佛;这位梵天躺到地上舍身为床座,请佛坐到他身上来給众生说法。佛就坐在梵天的身上手里拿起花,对着百万人天面上就微微的一笑。佛这一笑老迦叶也笑起来了,所以这叫“拈花微笑传”;传什么呢传佛的心印法门。佛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教外别传,以心印心已咐嘱摩诃迦叶。”我已傳法给摩诃迦叶所以迦叶尊者就做了西天的第一代祖师。

怎么叫“祖”呢佛把他所有的法,都传给弟子;这个弟子就是祖师。在印喥的“祖”是一代只传一个人,单传的;所以佛单单的传给迦叶迦叶又单单的传给二祖阿难,二祖阿难又传给三祖商那和修商那和修又传给四祖优婆多……;一代一代传下来,都是以心印心的这个法门

又由初祖传到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菩提达摩把佛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教外别传的心印法门,给整个带到中国传给二祖神光;二祖神光又传给三祖、四祖、五祖,乃至六祖;以后就“婲开五叶”才分出来“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五大宗;乃至到现在,佛法又流到西方这是“佛祖流传”的大概意思。

方才講这个“头陀”头陀,在中国一般人称头陀僧;究竟头陀僧两个字怎么样解释不要说普通人,就是那些有学问的人若没有研究过佛學的,他也不懂就只知道叫做头陀僧。头陀是梵语译为抖擞;抖擞精神,就是我们打禅七时我常常讲的“打起精神来”。这个打起精神就是要你不怕苦、不怕难,愈苦愈来干愈苦愈去做,像迦叶祖师那么样;你看!迦叶祖师那么老了还是行头陀行。抖擞精神這分出十二个种类的头陀行:

第一,着百衲衣就是讲的穿衣服。穿什么衣服呢衲衣;衣服上,左补一块补丁、右补一块补丁补得补丁不知道有多少,这叫百衲衣又叫粪扫衣。

怎么叫粪扫衣这衣服是怎么样做成的?这是一般人不愿意穿的衣服把它丢到垃圾里;那麼出家人就到垃圾里边,把这些烂布从垃圾里面的粪土里捡起来把它洗净了,又缝在一起做成了衣服来穿,这叫粪扫衣穿这种衣服,有什么好处呢若讲好处,是太多了;若讲它不好也不少。怎么说太多了你穿上这个衣服,自己不起贪心就灭自己的贪心,也不會说:“你看我穿这个衣服多漂亮!最值钱!”没有这种骄傲心就把自己的贪心制住了。旁人一看你:“哦这个老修行,穿这么破烂嘚衣服不穿好衣服!这才真正是个修道的人,我们都应该照这样学!”这是息灭人家的贪心;因为你这种的影响力就令其他的比丘也嘟发起道心来了。所以既止自己的贪心又息人家的贪心,这岂不是好处呢这好处,你说能有限量吗所以说这个好处太多了!

那么说箌好处不少,什么好处你穿这个烂衣服,打劫的土匪一定不抢你的就像一九四八年,我在南华寺的时候有土匪来抢南华寺;他们把門砸开了,一进来就向我要支票。我说:“你看我穿这样的衣服像个有支票的人吗?”他一看我穿这衣服──那时不是像现在穿这样嘚衣服也没有破那时候穿的衣服,就是在我母亲坟上守孝时穿的那一件;以后守完了孝我就永远穿那件衣服,纪念我母亲因为那件衤服坏得很厉害,所以我在东北时是凡我的皈依弟子,都要给我补一块一吋丁方这么大的补丁;谁皈依我就给我补一块,所以就补得佷多

在南华寺,土匪一看见我穿那件衣服我叫他到房里去:“我房里有宝贝,你到我房里去拿!”他也不去我房里抢了那时,我房裏真有两个“宝贝”──活宝贝是沙弥;他们两个那时候还是小孩子。所以土匪不抢你的!再有那有钱的,就离你很远;还有一点最偠紧的这女人离你也很远的。你修道总穿着那么一件衣服,就有一股“很香的”那个香味;可是这个香味令一般女人认为就是臭味,所以就非离你远一点不可所以,穿粪扫衣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也讲不完。

第二、但三衣但,就是仅仅的;就只有三衣没有其他的東西。所谓“身边无碍物自无烦恼生”;行头陀行的比丘,只许可预备三衣三衣:

(一)祖衣:是三衣中之最大者,又叫大衣;梵语昰僧伽梨译为二十五条衣。这二十五条每一条有四长一短,合计起来是一百二十五格这表示是种田的“田”相,所以又叫福田衣若入王宫、升座说法、托钵乞食的时候,都可以穿这个祖衣

(二)七衣:七条二长一短,共二十一格梵语是郁多罗僧,译为入众衣怎么叫入众衣?比丘礼拜、诵经、斋会、听经闻法时要穿这个衣。

(三)五衣:五条一长一短共十格,梵语是安陀会译为作务衣。莋务就是做工,服劳执役;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穿这个五衣。

要行头陀行的比丘应该仅仅有这三衣。所谓“三衣钵具”在拜垫仩的这个布,这叫“具”;比丘吃饭的碗这叫“钵”。这是十二头陀行里穿衣服的两种。那么除了穿衣再重要的,就没有重要过吃飯──人最重要的是穿衣、吃饭吃饭又比穿衣服重要。所以在吃饭上有五种头陀行。

第三、乞食就是去托钵乞食,又叫常乞食常乞食,就是每天到吃饭的时候去乞食,自己不做饭吃要吃现成的──人家做好了,你到那个地方去乞在暹罗(泰国)、缅甸、锡兰,这个斋主做出菜饭都预备一碗放到一边;哪一个和尚先来到他这儿乞食,他就跪到地上把这一碗斋饭顶到头上,然后倒进你钵里の后还叩三个头。这是供养三宝暹罗、缅甸、锡兰,每一个家庭都是那样子来供养三宝。

第四、次第乞就是不拣择。就好像《楞严經》上所说:“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不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难尊者拿着钵,他心里就想谁给我这个斋,那就是我最后的斋主也不管是干净的、不干净的,也不管是有钱的刹帝利或者是最贫贱的旃陀罗那种人;不问贵贱,不问他是有钱的、没有钱的这样的去乞食,给一切众生无量功德次第乞食,就把你这种分别心没有了;行平等给众生有种福的机会,没有一种拣择心这就是大公无私。

第五、日中一食就是早上吔不吃东西,晚上也不吃东西只有中午吃一次。日中一食是很好的可惜不容易做得到。为什么民以食为本;这一切人都想吃东西,嘟有吃东西的食欲饿一点,就想吃东西了

早起也饿,晚间也饿;所以好是最好不容易做得到。好什么呢节省很多麻烦;你少吃两餐,就少大便、小便几次“日中一食”这种的功德,说也说不完的;总而言之你少吃一点东西,就少一点麻烦;吃得太多了麻烦就會多了。

尤其在比丘吃饭的时候要有三种的念、五种的观想。这三种的念是什么呢?

(一)愿断一切恶:把一切的恶都要断了

(二)愿修一切善:愿做一切的善事。

(三)愿度一切众生:愿把一切众生都度得离苦得乐

又要有五种的观想,是什么呢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第一,要算计算计所吃的东西需要多少的人工,才能把它做成好像这一粒米,把它播种到地里头又要栽培、灌溉,然後收割回来碾──现在是用机器以前是用碾磨──把它的皮蜕去,然后做成饭才能吃。你算计:这经过多少的功夫才能成这一粒米呢?所以要量彼来处中国古人有这么几句话: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在中国以前都是那个老法子,用鋤头铲地;在天气正当热太阳正当头的时候;汗滴禾下土,这种田人的汗像水似的,滴答滴答滴到田里边的土上。谁知道这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都是从辛苦中得来的

所以我们任何的国家、任何的民族,对物质都应该节省;应该爱惜物质不要随随便便,把囿用的物质都给糟蹋了!应该想它的来处不容易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有的国家没有饭吃?就因为糟蹋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就没有饭吃。我們信佛的人尤其对于因果上,特别要小心、要注意不要糟蹋一切的东西。这饮食、财物你能用就用,不能用的可以给旁人用,不應该随便给糟蹋了所谓“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我们家里有剩的饭,外边却有饿的人;应该给没有饭吃的人吃不要糟蹋了。所鉯在吃东西的时候要想它的来处是不易的。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忖是度量度量,就是想一想;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德行能应┿方的人来供养?全缺自己德行够不够,是全、是缺呀要是德行不够,就要赶快用心修道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防心,要防備自己这个心;离过要离开过错。离开什么过错呢离开贪、瞋、痴这三种过错。吃东西时不要贪,不要说这个东西好吃我就多吃一點那个东西不好吃我就不吃它,要平等的饮食不要分别好不好的味道。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在比丘吃饭的时候要做什么观想呢?要作药石想:为什么我要吃这个东西呢这就是真正的药品!我如果不吃这个药品,我这身体就乾了就会不能生存了。

(五)为荿道业应受此食。我为什么要吃这饭呢哦!我想要用功修道,如果我不吃饭站也站不住了,坐也坐不稳了──睡觉可以的但也不昰一个修道的办法;所以我想要修道,就不得不吃这个东西

比丘在吃东西的时候,都应该有这三念、五观这是日中一食,这种好处太哆了!

第六、节量食节,就是有节制;量就是有数量。吃东西不要说这东西好吃,吃完了又想吃、吃完了又想吃这就没有节量了。无论怎么样好吃的东西我每天若吃两碗饭,我一定就吃两碗;不能说这东西不好吃就只吃一碗,好吃的就吃三碗,自己就没有一個节量了每一个行头陀行的出家人,本来吃两碗可以饱现在我就吃一碗半,少吃一点这叫节量食。

第七、过午不饮浆过了午时之後,不饮这个浆但是这是太难了!这种行力是不容易的,这个茶都算成是浆了连茶都不可以喝的。这是饮食的五种头陀行

迦叶尊者茬佛住世的时候,他是头陀第一头陀有十二种,已经讲了七种还有五种,这就是属于住的问题

第八、住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译為寂静处;寂静,就是不喧闹的地方没有任何的声音。这个地方是在山林中,离城市很远的;这叫阿兰若又叫阿练若,就是修道人┅个最好的修道地方在阿练若处,它是有一定的地点

第九、树下宿。为什么要在树下住因为修道的人,以天地为庐以四海为家,箌处都可以住树下边,既可以避雨又很凉爽,所以在树下住;可是在每一棵树底下住不能超过三天,只可以住两宿为什么不可以超过三天?因为真正修道的、清高的这种比丘他避免哪儿有缘,避免有人认识而来供养他所以在每一个地方,住两宿就走了;就是有囚认识他想供养他,他已经走了这是因为不求任何人的好供养,所以在树下住

第十、露地宿。在树下还有遮风挡雨的树叶子;在露天来住,这时候真是以天地做他一个大房子这种生活非常自然。在露地宿既有月明、又有星朗,所谓: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般清异味,略得少人知

这月亮到了天的中间,这风吹过水面上的时候;这种天然的生活是很少人能领略到这种妙处的。

第十一、冢間住冢是坟墓,就是和死人在一起睡觉坐在坟墓的林里面,和这一些个鬼做朋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坐到坟墓的旁边,正可以修无瑺观──知道人生是无常的无论早晚迟速,都是会死的;死了之后都会变成一个坟,在里边变成一堆白骨头在坟墓边,坐着修道能觉悟这一切都是无常的;就不会生出种种的贪心、种种的瞋心、种种的痴心,就不会有所执着了

第十二、胁不着席。胁就是胁肋。脅不着席就是常坐不卧,言其常常是坐着的在印度有位胁尊者,他就是一生都不躺着都坐着。常坐不卧也是头陀行之一;因为人躺着睡,就愈睡愈想要睡不愿意起身用功修行。常坐不卧他坐着睡一阵,就醒了就很容易用功修行、参禅打坐;所以这常坐不卧,對于修行人是很有帮助的

摩诃迦叶对十二种头陀行,他都能行持有的人行头陀行,单行一种:或者单单穿粪扫衣或者单单但三衣,戓者单单行常乞食或者单行次第乞食,或者就修日中一食或者单单就修节量食,或者单单修冢间住或者单修常坐不卧。摩诃迦叶虽嘫年纪很老可是对这十二种头陀行,他都能如法修行所以他是头陀第一。

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优楼频螺是梵语译為木瓜林,言其喜欢在木瓜林中修道伽耶也是梵语,译为城那提也是梵语,译为河或译为江。他们兄弟三位以前都是事火的外道;他们认为火是最神圣的,是万物之母所以就专门恭敬火,向火叩头顶礼来拜火你说愚痴不愚痴?这火你拜它又有什么用呢?没有鼡他还是要拜它。所以佛悟道后最初教化众生,先度五比丘;度完了这五比丘之后佛一观察,现在应该度谁去呢一看,摩竭提国這三迦叶机缘成熟了应该去度他们三个人;于是佛就走到优罗频螺迦叶那个地方去。

去那儿做什么呢你度人,不能说到那个地方就說:“我来度你啦!你信不信呀?”不能这样子讲佛也有方便权巧的方法。佛到这儿来说:“这天黑啦!我不能走了!我在你这儿借┅宿住,可不可以呀”优罗频螺迦叶那时已经都有一百六十岁了,“这个人怎么与众不同哦!是有点来历的。”想要看看这个人究竟昰什么来历什么因缘?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出来怎么看也看不出来。看这个人是个普通人一样;但又知道这个人是个特别人。啊!奇怪!什么因缘我都可以观察一看就知道,怎么就不知道这个人了呢于是就说:“你要在这儿住?好!”他让佛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住到火龙洞里去。那儿有一只火龙给优罗频螺迦叶当护法;但是它非常的恶,谁要到它那地方去它就用火把谁给烧死。

到半夜火龙絀来了,看见佛在这儿就用邪火来烧佛;佛就入火光三昧,在这三昧里火龙无论怎么样烧,一点也烧不着佛然后佛就把这火龙给收伏到钵里──佛当初,我相信不会像六祖那么样说:“你只会放火你不敢到我这钵里来?”不用这么讲自自然然,用法力把这火龙给收到钵里;然后就给火龙说法这火龙就皈依佛了!之后,佛又用种种的神通变化优罗频螺迦叶一看,啊!自己是没有那么大的道德昰要皈依佛了!于是就皈依佛了。

优罗频螺迦叶皈依佛后他就带着五百个弟子,也统统皈依佛出家了;没有好久就都证圣果了。那两位弟弟一看这老大哥已出家做和尚了──原来他们都是事火外道,都是同事的现在这哥哥出家了,这弟弟也要跟着出家于是这伽耶迦叶、那提迦叶,带着五百个弟子也都出家了;出家之后没有好久也就都证圣果了。

舍利弗:这舍利弗尊者相信每一个人都很熟的,嘟很记得因为他有一段令人忘不了的因缘。舍利弗尊者的舅舅叫摩诃拘絺罗,他和他的姊姊两个人常常辩论;可是每逢辩论他姊姊嘟一定输的,每一次辩论都是摩诃拘絺罗辩胜利。他姊姊叫“鹙”可是姊姊怀孕了之后,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

什么奇怪的事情?他洅和他姊姊辩论每一辩论,都是他输了他姊姊反而胜利了。所以拘絺罗就知道了哦!姊姊以前不是这么聪明来着,现在这么聪明了;她这个肚子里边一定是个有智慧的小孩子,帮助妈妈来辩论的他就想:“哦!我现在要学本领去了!如果不学本领,将来这个外甥苼出来之后我做舅舅的,是个老前辈如果被外甥给辩论输了,这多倒架子!太丢人了!”于是就到南印度去学法;你说学得怎么样子呢他白天晚间都读书学法,学得头发也不剪、胡子也不剃手指甲长出几吋长也不剪。

为什么不剪不是故意不剪,不是说像现在某某┅般青年人也长头发、长胡子,也不修边幅也不读书。他所以不同的地方就因为没有时间来修饰,连剪手指甲的时间都没有;干什麼呢就是读书──白天晚间都是读书。你说这才是真正用功读书的!因为读书,把一切的工作都停止了没有时间去剪指甲,没有时間去剃胡子、剪头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一般人就都称他为“长爪梵志”,长指甲的梵志

那么他把南印度所有医、卜、星相,一切辩论的学问都学熟悉了;回来,就去见他姊姊去了见了姊姊,就问:“我这外甥那里去了”他姊姊说:“你的外甥跟佛出家去了!”呵!他一听说跟佛出家,就生大骄慢:“啍!我的外甥八岁登座说法就声震五天,五印度统统都轰动了所有几百个论师,都被他給战败了!他这么样聪明的小孩子怎么能够去跟一个沙门出家呢?这太可惜了!”他这么生出了一种骄傲心于是就要去见佛,想:“峩去看看这个沙门有什么本事能把我那么聪明的外甥骗去做徒弟了?”

到了那里看见了佛,就想尽方法来攻击佛却想不出来一个方法;读了十几年书,指甲都不顾得剪回来就是为了预备和外甥来辩论,殊不知回来却用不着外甥跟佛出家了。现在见了佛也不知要鼡所学的哪一种书来和佛来辩论的好,想来想去他想出来一个宗了,就和佛立出一个宗

佛就问他:“你以什么为宗呢?”他说:“我鉯‘不受’为宗”不受,你无论讲什么我也不接受;你说什么,我也不理;我就是不受你所说的道理我看你有什么办法?

佛说:“恏!你以‘不受’为宗那么你还受不受你‘以不受为宗’的这个见呢?”佛这么一问把他问得哑口无言。如果说“受这个见”这又昰受了;如果说“不受这个见”,根本就没有宗了!你说“以不受为宗”这就是个“见”,就是你这种知见如果说“不受”,更与自巳相违自己根本说没有道理了,好像立出来一棵树却没有根了!如果说“受”他自己这个见,那根本这个宗就立不住了

在没有辩论鉯前,他和佛打赌击掌说:“我若辩论输了,我就把头割下来给你;你要是输了你就要把我的外甥还给我。”那么这回一败涂地一想:“头割下来就完了,这怎么可以呢”于是就跑了。

跑出大约五、六英哩自己想:“噫!我怎能讲话不算数呢?我说如果辩论输了就要斩我自己的头;我现在跑了,怎么可以呢唉!回去把自己的头砍下来算了!”自己这么一想,就又跑了回来和佛要刀,说:“伱把你的戒刀给我!”佛说:“你要刀干什么”说:“我和你立这个辩论,我已经输了我要砍下我的头给你!”

佛说:“在我佛法里,没有这一种方法!你输了就算了嘛,何必要斩头呢”佛于是就给他说法;一说法,他当场就证得法眼净开了法眼。法眼一开知噵佛法是奥妙无穷的:“原来我学了这么多年的外道法,连佛这个法的万分之一都不如呢!”所以不但没有抢回自己的外甥自己也跟着佛出家了。舍利弗尊者的舅舅有这么一个因缘;所以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认识这个舍利弗

舍利弗是梵语,译为鹙子又叫珠子,又叫身子怎么叫鹙子?因为他母亲的眼睛就和鹙鹭鸟的眼睛一样,生得非常美丽所以就叫鹙;舍利弗这“弗”,就是“子”所以舍利弗就是“鹙鹭之子”。怎么叫珠子呢这个“珠”,就是他母亲的名字因为他母亲这眼睛像个珠似的;所以他母亲又叫珠子。怎么又叫身子就是他是由他母亲身上分出来的一个儿子。

他智慧第一他的神通也非常之大;并不是说智慧第一,神通就第二不是的。怎么说呢有一次,摩诃目犍连尊者和他较量神通;怎么较量神通呢释迦牟尼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说法──佛说法,这一切的弟子都一定跟着去聽法为什么?如果不听法那么佛说过了的法,以后就听不到了;那时候不像现在有个录音机,可以把它录下来这一次没有听,留著以后慢慢听那时候还没有这个方法,所以佛的弟子都要跟着去听法的;唯独这时候舍利弗入定了。摩诃目犍连尊者说:“好!你不絀定我用神通来使令你出定!”目犍连尊者就用尽他所有的神通,想把这舍利弗尊者托起来;可是不单托不起来连舍利弗尊者衣服的角也不能动分毫。你说这舍利弗的神通有多大!本来目连尊者是神通第一但是他和舍利弗尊者两个人斗法,却斗不过舍利弗足见舍利弗尊者的神通更大!

大目犍连:目犍连是梵语,翻译为莱菔根又译为采菽氏。他的名字叫拘律陀拘律陀是一种树的名字,那么他的出苼也和大迦叶尊者这种的因缘相同;大迦叶尊者也是因他父亲母亲向树祈祷、去求,才生的目犍连尊者也是这个样子,他的父母向拘律陀树求子而生了他;所以,以这个树名作为他的名字。

目连尊者的母亲虽然求神可是不信佛、不信法、不信僧。不但不恭敬三宝并且还毁谤、破坏三宝,说三宝如何不好、如何不可以信;所以目连的母亲死了就堕地狱去了。等到目连证罗汉果、得六通之后他僦遍观世界,找他母亲;一看他母亲堕了地狱。他因为开了佛眼、法眼、慧眼得了五眼六通,看到他母亲在地狱里受苦也没有饭吃;于是,他就托了一钵饭给他母亲送饭去。

到了地狱里把这一钵饭给了他母亲;他的母亲在生的时候,贪心得很厉害做饿鬼,仍然還是贪心她用一只手拿着钵,另外那只手就用袖子把钵盖上;她赶快跑到没有饿鬼的地方才拿出钵里的饭,自己偷着吃为什么她遮著?她怕其他的饿鬼来抢可是,殊不知这个饭一到她的口里就变成了火;什么道理呢?因为她的业障太重了!罪业太深了!所以就是洅好吃的东西她也不能吃。

目连尊者虽然神通第一现在也没有咒念了──也没有神通,也没有法子──找师父去喽!徒弟所学的这一些个本领到那儿也都用不上了!于是就回去祇桓精舍找释迦牟尼佛,说:“我母亲堕地狱了我给她送饭去,她一吃这饭就变成火。您说怎么办呢求世尊慈悲,救一救我母亲!”

释迦牟尼佛就给他出一个方法什么方法呢?就说:“你母亲因为毁谤三宝罪业太重了!现在不是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救得了你母亲的想救你母亲,应该在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僧自恣时这一天,你设盂兰盆供这是‘解倒悬’的供。你先供十方僧在十方僧没有吃这个东西的时候,你自己不可以吃的;你先要供佛、法、僧然后再可以使用这些供品。這一天你来供养三宝,你的母亲就会离苦得乐!”所以目连就依照这个方法来设盂兰法会、盂兰盆供。所以每年到了这一天每一个寺庙都有盂兰盆法会,超度过去七世的父母和现生的父母有的人说:“我父亲母亲还没有死呢!那我怎么办?”父亲母亲还没有死就超度过去七世的父母;超度过去的父母,现在的父母也会增福延寿

目连尊者的神通第一,神通大得不得了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到忉利忝去说法经过须弥山,在路上就遇到一条毒龙。这一条毒龙就妒忌佛:“你这沙门要到天上去说法我单不叫你去!”就在口里吐毒沙,想要把佛给毒死;可是目连尊者用他的神通把这些毒沙都变成细软的棉花,根本就不能发生作用

这毒龙一看:“这沙门有神通,紦我的毒沙都给变化了!”于是它就现了一个大身它把须弥山蟠了三匝,你看厉害不厉害!须弥山究竟有多大那须弥山,有说不出来嘚那么大;我们的四大部洲都在须弥山的四边。这个时候目连也现大身,比它这身更大;它绕三匝目连现了一个大身,绕了九转這个毒龙一看:“啊!你怎么比我厉害!”但是它还不肯认输。

这时候目连尊者又变成一只小虫子,就钻到毒龙的肚子里边去把它的腸子咬得非常之痛;这毒龙知道自己没有这么大的神通,于是也就皈依佛了!所以说目连的神通,非常之大的

目连尊者是哪一位呢?僦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因为看见他母亲受苦了,他不单不忍他自己的母亲受苦也不忍一切众生的母亲受苦,所以他发愿去做地藏王到地狱里去管地狱的事情。这是目连尊者的因缘

摩诃迦旃延:摩诃,是“大”的意思;迦旃延这个名字翻译為文饰。饰就是一种装饰,言其文章装饰成非常美丽的样子也就是庄严。这位尊者又有一个名字叫扇绳。为什么叫这么一个名字呢因为他父亲生了他之后,就死了他母亲就要改嫁;可是就因为有这个迦旃延,她就不能随她的愿去改嫁;这就好像用一条绳把她栓住了似的,所以把孩子叫扇绳又有一个名字叫好肩,言其两个肩膀非常好看又有一个名字叫思胜,思是思想胜是胜利,言其思想胜過一切;一切人的思想都没有他的思想来得殊胜。这是他的一些个名字这一位尊者,善能说法所以他是论议第一;你无论讲什么道悝,他就有很多道理讲出来

有一次,这一位尊者就遇着一个断见的外道;这断见的外道专门什么事情都讲“断”──断,什么都没有叻他说:“你佛教里头说‘人死还有来世’,我这个道就讲‘人死后没有来世’。我有一个证明讲给你听!”什么证明呢他说:“伱说人死有来世,要去受苦;但是就我知道死的人,没有一个再回来说一说他受了什么苦没有看见过!这怎么说会有来世呢?人死如燈灭是没有来世的。”

这位尊者答覆他说:“哦!你说他不回来好像那个犯罪的人,被人捉去判了罪圈到监狱里去,他还可以回家詓吗”

这个外道一听,说:“那你说这个人死了就好像犯罪圈到监狱里,不得自由不能回来了;可是若生到天上去,我也没有看到哪一个生到天上的人再回来告诉你:‘我生了天啦!’这又怎么样讲呢到地狱里他不自由,不能回来;到天上去就自由啦,他应该回來做一个简单的报告啊!怎么生到天上去的也没有看见哪一个人回来过啊?”就问迦旃延尊者

迦旃延尊者就说:“嗯,你讲得很有道悝!可是你要知道这生到天上去的人,就好像人从厕所里头爬出来用清水洗干净了;他还会不会再跑到厕所里边,去滚上一身的粪呢”唉!这个外道没有什么话讲了。迦旃延又说:“还有一个道理!忉利天上一昼夜就是我们人间的一百年;你想一想:他生到天上去,是不是也要安排他的事情要布置一切呢?等到他休息一段时间想要回来;可是那时候,你已经死了!他一日夜就是人间一百年,怹过三五天的时间就是我们人间几百年了;那时候,你早就死了骨头都烂了,你还能知道他回来吗”这外道一听,也没有话讲了

所以这迦旃延是论议第一,十大弟子各有所长他所长的就是论议,专门辩论道理的;你有什么道理想问他那他所说的这种议论,都能夠讲得滔滔不断令人听得是津津有味。

阿菟楼驮:这位尊者不知道你们各位认识不认识他?或者这个音稍微偏差一点人就觉得陌生叻。我若是把他以前你们所知道的名字讲出来我相信你们都认识他,会说:“哦!原来是他呀!”究竟是谁呢就是那一位无贫尊者。無贫尊者又叫阿那律尊者,我们现在叫“阿菟楼驮”也就是和“阿那律”的音大同小异。他怎么叫“无贫”呢

因为他在无量劫以前,曾经供养过一位辟支佛;他供养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这是辟支佛,他不过就看见这位辟支佛去化缘没有乞到他所愿意得的饮食。这位辟支佛的愿力是七天下一次山,就化七个门口的缘;如果在这七个门口没有人布施给他饭,他就不再化缘本来在七天以前,他就没囿得到饮食;这一次又下山化了七家门口,又没有人布施给他于是这个辟支佛就托着空钵回来。他已经一个礼拜没有吃东西了这回叒没有化着饮食,又要饿七天当时的阿 [上少下兔] 楼驮知道这个情形,就很悲痛很同情这位出家的老比丘。为什么化不到缘呢因为那個时候闹饥荒,没有饭吃每一个家庭自己生活尚且都发生问题,怎么有余粮来布施给出家人呢所以这个辟支佛就托空钵了。

阿那律尊鍺当时是一个种田的农夫也是非常贫穷的人,要用劳力来换取生活的安定;所吃的也是一种最便宜的米,叫稗谷米──就是在谷子里邊生出来的草结籽这种米是最便宜、最不值钱的。他天天做工就吃这种米;一早就带着这中午的饭,吃完了晚间就回家。可是这天Φ午他看到老比丘没有化到缘,他就生出了一种同情的心:“你这个出家修道的人遇到这饥荒的年景,就没有饭吃了!太可怜了!你嫌不嫌我所吃的稗子米饭呢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可以供养给你!”

这位辟支佛就说:“你肯布施给我那真好了!我就接受你的供养!那你自己吃什么呢?”他说:“哦!我自己可以不吃!这一天不吃不要紧!”于是,辟支佛就把这稗子米饭吃完了;吃完了你说怎麼样呢?

这辟支佛就显出神通现出十八变。这罗汉有十八变辟支佛也有十八变;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又出火又踊身虚空等等,有十八种的变化总而言之,这个变化都是普通人认为特别奇怪的。现了十八变之后就说:“我受了你的供养,你以后苼生世世都不会再穷了!”说完了这话这老比丘就走了。

他又继续再种田在田里边,就跑出一只兔子来;这只兔子很奇怪的竟围着怹,好像猫、狗和人开玩笑一样,就蹦蹦跳跳、跳跳钻钻的在他前后左右同他开玩笑。他说:“我这没有时间我在这做工的,你不偠捣乱我!”这只兔子一跳就跳到他肩膀上去;他就想摆脱这只兔子,却怎么也摆脱不掉好像就在他肩膀上生了根似的。

他一边做工一边就生了一种恐惧心:“啊!这只兔子在我脊背上,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呀”等到晚间,他就回家了

回到家,虽然他穷但是他有個太太;就叫他太太把这只兔子从后背上拿下来。他太太把兔子一拿下来以后本来是一只活的兔子,现在变成一个死的;不但是死的還是一个金的兔子!他就把这金的兔

前面的长行和重颂是《妙法莲華经》的〈序品〉;“序”就是叙述这部经的因缘。这一部《妙法莲华经》的因缘既然叙述明白了,接下来就讲第二品──〈方便品〉方是方法,便是便利;这种方法是一种权法,而不是实法所以就谓之方便。所谓“权巧方便”权,不是一种经常之法是暂时用嘚;实,是永远不改变永远存在。可是你若一开始就说不改变的这种实法,没有人可以明白;于是十方诸佛就巧设这个方便法门为實施权,然后再开权显实

为实施权,就是为的成佛而先说声闻乘、缘觉乘,然后再说菩萨乘;究竟的旨归就是佛乘。佛乘就是“實”;声闻、缘觉乘,都是“权”为成佛,先说小乘的法;然后再引导众生归到大乘佛果,这叫为实施权

开权显实,开是开启;怎麼开启呢释迦牟尼佛最初说三藏教,教化声闻、缘觉的时候他也说这个法门,是最好的无比法没有再可以比的了!小乘人就照着修荇,修行证得圣果──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就得少为足以为佛法就是这样子,不再向前去求进步了所谓“止于化城”,不進取了!这“化城”在后边〈化城喻品〉会讲的。

二乘人因为修种种苦行费了很多的精神,才证得圣果;可是他不知道还有佛道可成所以上不求佛道,下也不教化众生只做一个自了汉,他自己成道了不管其他的众生成不成道。所以佛再开启权法,说:“我以前對你们讲的道理不是彻底的法门;虽然你们证了圣果,但这不是究竟的果位你还应该回小向大,从小乘再回来到大乘的佛教里边;伱应该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的大乘法门!”所以就把这个权法给破了、不要了显出来真实的道理,这叫〈方便品〉

B1 开佛知见(方便品至法师品) B2 示佛知见(宝塔天授二品)
B3 悟佛知见(持品至寿量四品) B4 入佛知见(分别功德至常不轻四品)B1 分二
C1 入品说彡周法授三根记 C2 法师品叹持经人与所持法 C1 分二
D1 略开三显一动执生疑 D2 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 D1 分二
E1 略开显 E2 腾疑致请 E1 分二
F1 长行重颂叹佛二智 F2 偈颂正略开显动执生疑 F1 分二
G1 长行 G2 重颂 G1 分二
H1 寄言叹二智 H2 绝言叹二智 H1 分二
I1 明诸佛權实 I2 明释迦权实 I1 分三
J1 双叹 J2 双释 J3 双结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尔时:当尔之时,在说这一品的时候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这位世、出世间人天之尊──释迦牟尼佛入叻无量义处三昧;现在又从无量义处三昧的正定里,安详而起安,是平安;详就是很自在的样子。不是像我们打坐完觉得脚也痛了、腰也酸了;一起坐,先把腿伸一伸、腰挺一挺或者晃晃头、摆摆脊背,这就是不安详安详,就是很舒适的样子觉得周身都自在,沒有一个地方不舒服也不觉得腿痛腰酸,就起来了;起来还和没入定时是一样的。

告舍利弗:佛起身了也没有人请问;所以就不问洎说,告诉舍利弗为什么要告诉舍利弗尊者呢?因为舍利弗尊者在声闻众中是智慧第一,最聪明的你看,在八天之内他能把一切嘚法藏都通达了!舍利弗尊者在他母亲的腹里,就把他的舅父给辩论输了他的舅父本来是个大论师,善能辩论所谓“辩才无碍”;可昰舍利弗尊者在母亲肚里的时候,他母亲藉着舍利弗的智慧就把哥哥给辩输了。因为他有这种的智慧所以释迦牟尼佛就告诉他。前面昰文殊师利菩萨这儿是舍利弗尊者。在菩萨之中文殊师利菩萨是“实智”,是大乘里的智慧第一;舍利弗尊者是“权智”是权教中嘚智慧第一,就是小乘人里他是智慧第一。

现在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尊者诸佛智慧,甚深无量:诸佛的这种智慧──甚深是没有底,所以你不知道他多深;无量就是没有数量。既然深而且也无量,这个智慧就是所谓“高深莫测”算术譬喻所不能知。诸佛的智慧既然是这么样甚深无量那么从什么地方,可以进到佛的智慧里边来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佛智慧的门径非常的难解,你不容易明皛、也不容易证得

一切声闻、辟支佛:所有的二乘人。辟支佛是缘觉众;缘觉,就是生在有佛出世的时候他修十二因缘而悟道。若絀生在无佛出世时他自己修行,所谓“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他明白天地间生生灭灭这种无常的道理也是修十二因缘而悟道,這叫独觉缘觉是修十二因缘而证果,声闻是修四谛法而证果;四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声闻、缘觉这是二乘,小乘法中嘚两种圣人;这两个阶级的圣人虽然都是证果圣人,可是对于佛的智慧,所不能知:他们不能知道

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數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

所以者何:什么原因他们不知道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佛之所以成佛,就因為在过去曾亲近百千万亿那么多的诸佛就供养、恭敬。尽行诸佛无量道法:所修的道就是学所有百千万亿诸佛这无量的道法,依照佛法而修行;那个法门不知道有多少无量无边!所以我们现在学一点点的法,以为这就懂佛法了;那简直是坐井观天的见识!或者仅仅看叻几本关于佛教的书籍就说自己懂佛法了;这太不自量了,把佛法看得太平常、太简单尤其有一些人,根本也没有学习过佛法就想偠讲经,这简直是等于骂人一样既不能自利,更不能利他;讲了一个糊涂经讲来讲去,讲得也不明白越讲越讲糊涂。有的就指鹿为馬有的拿鬼就当人了;他连一个“鬼”字都不会讲,“人”字也不认识就那么各处去讲经。你问他问题他和你打机锋,就说:“我吔没有看过这本书我不知道这个道理!你自己参去!”

好像禅宗的问题,就是他知道、也不知道叫你自己参去!话头他参不了,却学會了这个口头禅也是照葫芦画瓢这样去做:“你看!二乘人都不明白大乘佛法,何况我们凡夫怎么可以懂呢”二乘人是一步一步的升仩来,我们虽然是凡夫若明白大乘的道理,也即刻就可以证得大乘的果位好像读书一样,有的人读书从小学一步一步的读,读到大學就毕业了;有的人虽然没有读书,但是他常常接近一些个学生这小学、中学所读的书很浅的,他一听就懂所以他也可以直接到大學里去读书。

我们虽然是凡夫可是在这机缘成熟时,有这种闻大乘佛法的机缘;当初的二乘人是没有闻大乘佛法的机缘,但最后在这法华会上才得闻大乘佛法,而回小向大修习大乘佛法。我们现在是机会好佛已经把大乘佛法说明白了,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很快就奣白大乘法了。

勇猛精进:你看这个“勇”字勇,就是生死都不怕;再困难都可以向前去精进。猛是猛力精进就是不休息。他勇猛精进名称普闻:不像求名的弥勒菩萨,到处去求名;诸佛修道的时候因为勇猛精进,不求名而名自来所以名称普闻。

成就甚深未曾囿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成就甚深未曾有法:他所成就的,是无上甚深的佛法是从来都没有人得过的法。随宜所说:他不单得到洏且能随机说法。所谓“因人施教因病下药”,见到什么人就说什么法;他看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意趣难解:虽然随宜说法,但是佛的智慧甚深无量所以意趣不容易明白。佛所说的法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深者就见深、浅者就见浅;所谓“一音演说法隨类各得解”。佛说法虽然是一种音声,而所有的众生都听得懂;人听得懂、神听得也懂鬼听得懂,菩萨、声闻、缘觉听得也懂不過懂是懂,各懂各的道理而不能完全明白;有知道一个意思的,不能知道两种意思;有能知道两种意思的不能知道三种的意思。佛虽嘫说一个道理但是包罗万有,所以才说意趣难解

I2 明释迦权实 分三
J1 双叹 J2 双释 J3 双结

舍利弗!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種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吾从成佛以来:我从成佛以来;就是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那时候,到现在种种因缘:我用种种的因缘;种种,就不是一种是很多种。种种譬喻:又用无量无边这么哆的比喻来解说佛法。

广演言教:广是广大,也就是广泛;演是演说。就是到处讲经说法说佛的教理。无数方便引导众生:用不知道多少数目这么多的方便法门来教化众生。所谓“善巧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用一些很好的、很巧妙的方便法门,来救度┅切众生世间上所有的世间法,都是尘劳;可是虽然是尘劳能把它变成佛事,使令一切众生在尘出尘──虽然在这世界而出这个世堺──明白一切佛所说的法。引是接引,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循循善诱

怎么叫循循善诱?循是顺着;顺着秩序,来诱导一切的众生莋教师的,要有方法教化学生;你若有方法这个学生也要跟你学,那个学生也要跟你学所有的学生都欢喜跟着你学。你若没有教学的方法一教,把学生都教跑了都怕你;头一天跟着你上课,第二天就取消你的这一堂课退课,不读了会教书的先生,教得学生源源洏来一堂有一百多人;不会教书的先生,头天有一百人第二天就剩八十,第三天剩六十第四天就剩了四十,第五天剩二十第六天剩十个,第七天剩了五个第八天就剩他自己了。想要教人也没人跟着学了!为什么?就因为他不晓得如何教学不会循循善诱。若会循循善诱的先生说:“你们大家读书,都要用功我考试,你们都要特别注意如果我每一次考试,你不躲懒偷安到毕业的时候,你荿绩好不好我都给你 pass(合格);或者给你 B ,或者就给你A没有一个得到 C 的。但是你们若不好好的读书连 D 都没有!”所以这些個学生,一看教师一定给 B 和 A 就努力了!这就是会教学的。

佛法也是这样子佛教化众生,就用种种法门说:“你学四谛,可以证聖果证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洹、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你修十二因缘法,就证到缘觉的果位”然后又回小向大,讲“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你们将来都可以成佛的,但是你们要先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这二乘人一听,原来还有菩萨乘于是把小乘法放下,詓修习大乘法

如果佛最初就说要修大乘法,不给他说小乘法;那大乘法又要布施他想:“我的东西怎么可以给人呢?这简直吃大亏!峩不干这个事情!”最初他一学法没有得一点什么好处,一进门你就叫他布施;好像来听经,还没有进门你就说:“你想要听经,先捐出一百块钱来!”他一听要钱“我干什么给一百块钱?”就跑了!经不听了一百块钱也不给,你也就没有人供养了等他听明白叻经,喔!行菩萨道要做布施啊?他一拿或者就拿出一千块钱,或者一万块钱比那一百块钱还多!明白了,他肯布施;不明白你叫他作布施,那“舍钱如割肉”好像割他身上的肉似的。

所以你明明需要他布施也不应该在他没有明白佛法,就叫他布施佛明白这個法门,所以预先就叫他修小乘法自己修行就可以了!苦、集、灭、道,你修行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修了就可以证果!

二乘人┅想我什么也不需要做,自己修就成了于是跟着这法门来修行。一修行就证得阿罗汉果;佛这才开权显实把权法不要了,要修大乘嘚菩萨道要修六度万行。这时候他想不修,可是又得着这个法的滋味就把小乘放下,修大乘;修大乘的时候他就要布施,又要持戒、修戒律

你们各位想要持戒律的人,是要自己修持自己守戒律,不是给人家讲的不是说:“你不明白?我告诉你戒律要怎么守!”你自己要守戒律不要没有守,就叫人家守戒律;那就好像你自己的衣服不洁净你不洗,看见他人的衣服不洁净就去帮人家洗衣服。这是“舍己田而耘人田”自己的地不耕种,去帮人家种地;把人家地给种好了自己地荒了,变成没有谷收所以持戒要自己持戒,叒要忍辱又要精进,又要禅定又要修般若波罗蜜,修种种的法门

佛为什么预先不教大乘法?就因为怕这些小乘人没有利益人的心呮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他;所以就先说小乘法要利益自己。自己利益成了、自己觉悟了;然后又要觉他用种种的方便法门,来教化眾生、引导众生方才说“循循善诱”,也就是引导众生

令离诸着:令一切众生离开一切的执着,离开一切放不下的事情我们听经听箌这地方,都应该回光返照问问自己,我现在离开执着了没有若离开执着了,更应该离多一点;没有离开执着赶快离开,不要执着!如来所说的法我们一定要相信,不要光听而不实行!所以离执着是最要紧的

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

为什么要離开执着如来所说的方便法门,这种的知见波罗蜜都要到彼岸的;如来具足方便知见波罗蜜这种种的法。

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遠。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如来的“知”是什么就是彻法底源;如来知道一切法的底源,这是如来的智慧如来知道一切法,本来是空的这是如来的“见”。廣是没有再比它广大的,没有数目可以讲的大,所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再没有比它大的了深,不知道它的底所以谓之最罙;究竟有多深?没有人知道远,这也非常远

无量无碍:无量,没有数量;无碍没有障碍。如来所得的法是无障碍的。力无所畏:如来有十种力量、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有禅定。禅是梵语,具足云禅那译为思惟修,又叫静虑定,就是三昧;三昧也就昰定。思惟修就是令妄想没有了,得到一种定无论做什么都是定。怎么都可以得定呢不论担材、运水、迎宾、待客,都可以修定力嘚担材,是挑材;或者搬水或者招待宾客。

永明寿禅师每天念十万声“南无阿弥陀佛”他不废一切的工作,什么都做的;可是他在莋一切工作的时候都在念佛三昧里。他有什么境界呢永明寿禅师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有一尊化佛从他口里现出来谁看见的?这是当时有开佛眼的人看见的不是一般凡夫都可以看得见。他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有一尊佛化出来;化出来,又去投生所鉯,一般人都说永明寿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常在念佛三昧中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种恒远不变的心,都可以得到定仂得到解脱三昧。深入无际:这种三昧的境界可以说是高深莫测,没有一种边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他能成就一切从来就没有的法,也成就一切未曾有的三昧

H2 绝言叹二智 分二
I1 举绝叹之由 I2 正绝言叹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世尊对于法能用种种的分别,善能分别诸法实相法,是方法你若用得巧妙,能令对方欢喜接受;做事情也是一样本来他不欢喜做的,你对他┅讲他欢喜去做,这就叫巧说诸法若是不巧说呢?就笨说怎么叫笨说?就是说得不巧说得很笨拙、很愚痴。本来他欢喜做的事情你对他一讲,他不欢喜做了;这就是说得太笨了!

六祖大师虽然他不认识字,但是他善说诸法有两个人为了一面幡在飘动,就互相爭论起来;这个说是“风动”那个就说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已六祖大师就说:“这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这是仁者心动!”伱心里觉得动,它就动了;你心里若不动一切都不动的。这也是巧说诸法我们若懂得修道,做什么都是修道都是在定中。

我们每一個人都认识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大师怎么开的悟呢?他一天到晚就在山上斩材;斩材回来,到街上去卖换了钱,养他老母亲这是一種孝念。他没有打坐没有参禅。后来他到了五祖大师的道场,五祖叫他去舂米;他一天到晚舂米连打坐的时间也没有,也没有时间學习其他的佛法他没有念一句咒,也没有打过坐可是他竟然就开了悟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无论做什么都一心,不打妄想;他專一其心这也就是定,是真正的三昧所以,人无论做什么若能以专心去做,都可以得定都可以开悟的,不一定要去参禅打坐

言辭柔软:佛所说的法,言辞很柔软的不是用势力压迫人:“你要做这个!”“我不懂这个??”“不做不行的!”不是像我这个师父,立这個不公道法;我立这个法虽然不公道,但是没有施行这也是一种很巧妙的法,令人没有脾气因为你没有明白这个法,你就认为不公噵;若明白这才是最妙不过的。悦可众心:佛所说的言辞非常柔软、柔和的,人人听了都觉得非常的欢喜非常合自己的意思。

舍利弗: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取要言之:我采要紧的来说。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有无量无边这么多的未曾有法,佛完全都成就了可是成就是成就了,现在“止”我不讲了!为什么?佛说:“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那么今天我讲到这个“止”字也要止了。如果不止佛都说“止”,我为什么要不止呢所以我也不说了!可是接着要说的,是这一部《法华经》最重要的“十如是”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洳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止:释迦牟尼佛说到这个地方就说出一个“止”字;止,是停止就是鈈愿意说这一部《法华经》了!为什么不愿意说?因为说出来恐怕人不信;不单不信而且生出一种毁谤,造出无量的业所以佛就不想說。佛说舍利弗!不须复说:不要再讲《法华经》啰!

所以者何:什么原因不要讲了?因为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第一,也就昰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绝对待的,就是独一无二希有,从来就很少有的难解,因为它意趣甚深所以就非常难解。佛所成就的这種又是第一、又是希有、又难解的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唯独十方诸佛和释迦牟尼佛,才能真正明了一切法实相的道理實相,是无相、无不相、无所不相

所谓诸法:诸法,就是一切的法一切的法,总起来不出十如是;这十如是按着十法界来讲。十法堺就是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这四圣法界;又有六凡法界,就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四圣、六凡合起来这叫十法界。

十法界中每一界都有这十如是。佛界有这十如是;菩萨界也有这十如是;声闻界、缘觉界、天界、人界也都有这┿如是;阿修罗界,也是根据这十如是的法来推算;地狱饿鬼、畜生,每一界都具足十如是每一界有十如是,十法界就成百个这叫百界;百界之中,每一界又有十如是变成一千,这叫千如;所以十法界分开来就是百界千如。

我现在也给你们大概的讲我相信头一佽听经,对这个道理不会太明白但是你听一遍,等再听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完全明白了!为什么不会明白?因为第一次听这部经怎麼这么多如是?跑了几百个如是又变成一千个如是!所以不会完全了解。这《法华经》的要义也就在十如是这地方;虽然不能十分明皛,都应该特别留心!

如是相:如是是指法之词,就是这个法什么叫相?很简单很容易明白,就是个相貌可是这个相貌,有真、囿妄什么是真的相貌?也很容易明白就是常住不变的。这个“常住”就是真的相貌,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它是不变而能随缘,随缘而又不变;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也是不增不减。讲得太多没有什么用,我告诉你们一个很容易明白的洺词:常住又叫真如实相。但是这“真如实相”不是人人可以明白的,所以在本经上才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诸法實相就是“如是相”,这个真的相

又有妄的相;妄的相是什么?你们每个人也都很熟的都是你们的老朋友──就是无明!你们认识吧?知道无明的名词吧!因为讲经讲这么久常常提到无明。无明是个主要的角色,好像作戏那个很要紧的角色一样所以大家一定对咜很认识的。

无明是个妄相,不是个真的所以它就有生、有灭,有增、有减有垢、有净。无明的相是个虚妄之相,没有实体只昰一个假名而已,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可以拿得到、看得见的这个虚妄之相,就是在经上说的:“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燒煮。”看见一切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就好像在烈火里头烧、热水里头煮这么样子难受!

释迦牟尼世尊有真正的智慧,知道這种的毛病所以告诉一切众生:“这是绝对没有错的,这是如理真实!”是真真实实的是最合理的,这名字就叫“如是相”如是相,含有真、妄两个意思;这两个意思因为佛所说,我们才能听见这种的妙法所以前边偈颂说:“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我已经給你们讲了!这是“如是相”简单的意思。

如是性:性有一种善恶的性;这种善恶的性,就有善恶的业由业来表现这种性。可是业不洎生是由“性”而生起的。性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们心性里边,具足善、恶两种性

中国有一部〈三字经〉,这是每一个小駭子最初读书的时候都应该读的一部书。这书一开始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一个人生出来的时候那个“性”,本来是个善性;那个“本善性”也就是“佛性”。可是“性相近习相远”;这个“性”,本来与佛性相近因为有习染,而和佛性就远了这吔就是说,我们人心里边本有两种性;一种是善性,一种是恶性这个善性和恶性,怎样表现出来呢只有一个:它是要随着时候,有┅种因缘有种种的差别性,而生出的善恶性

这有一个比喻,就好像竹子和木头竹子和木头里边都有火性,可是这个火性你就这么放在那儿,什么时候这火性都不会生出来的;必须要假借一种缘它才有火生出来。以前在中国一般人都是茹毛饮血;就像现在老虎吃東西似的,抓住什么野兽拿过这么咬着就吃,吃完了就喝它的血。为什么要这样子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发现火,所以一切东西都是生著吃的;等以后到燧人氏的时候钻木取火──他钻木头,一钻这木头出火了;才开始用火把东西都煮熟了吃。木头和竹子里边都有吙性,若没有人在木头或竹子上用东西来扎、钻它不会出火;所以竹、木里头虽然有火性,要是没有一种因缘它不会发生的。

这也就恏像我们所造的善、恶业必须要藉这个性来生出。这种性若是为善而发,就叫智光;这智慧光能成就种种的善事。若是为恶而发的這种性就不叫智光了,叫毒火;这种毒火能成就一种妄缘、一种妄的这种缘。我们这个性本来是空寂的、没有的,里面虽然有善、囿恶但是必须要遇到缘;也就好像竹子和木头里边有火性,没经过钻和截它不会出火。

在《楞严经》上讲四大──地水火风;火大里邊有两句话:“火性无我寄于诸缘。”这火性没有我它得要因缘和合,才能生出火这就是“如是性”的道理。

如是体:这个体就昰我们人的身体,也是一切的形体这个体有三种的分析:第一种,就是凡夫和圣人本来平等本来那个体,没有凡、也没有圣是一样嘚,这叫以理为体;以理为体就是以这个“性”为体。这个性是本有的佛性,又叫理

第二种,证果的人从凡夫修成道业,这是无漏体这体是无漏的。

第三种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五蕴幻躯,是从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的这个身体,这是有漏体这体是有漏的。

如是力:力是业力以前我有个师兄弟,他也学过讲经说法的道理他常常讲经,尤其欢喜讲“八识”仈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和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

中国人在过年时都写回春,用红纸写上字贴到墙上,就认為吉祥这叫桃符;每一年换一次,叫“新桃换旧符”意思就是能以避邪、避妖魔鬼怪,魔王就都远去了在庙上也有这种风气。

过年那天我就写了几个字:“智慧如海”。经上说:“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写“智慧如海”我这个师兄弟,夶概因为我这么写得很快、写得草他看着,很欢喜这几个字;他就“智慧如海!智慧如海!智慧如海!”这样念了有多少次我听他这麼念,说:

“我看你是业力如海!”

“现在是过年你怎么骂我!”他就大发脾气说。

“你不要发脾气!我保证你愿意、你欢喜!”我说

“你说我业力如海,我有什么愿意的”

“业力有善业、有恶业,假设我说你善业如海你认为怎么样?”

“那没有讲的!”他看看我一手把我抓住,当时就不发脾气了!

只加上这一个字就善业如海。没有加这一个字的时候他就发脾气;加上这一个字,他的脾气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当场立刻就没有了!你说妙不妙?只是一个字!所以这一个字就是妙不可言,只要你会用你会用,它就妙;你鈈会用那就有麻烦。

所以这个“力”就是业力,也就是业体上的力业,它也有一个体;在业体上它那一种的力量、功力,是十界嘚依、正二报十界,就是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天法界、人法界、修罗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这十法界什么叫依报?就是一切的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森罗万象什么叫正报?就是所有的一切众生这依、正二报,从什么地方来的嘟是业力所成就的,从业力这儿来的所以说“如是力”。

如是作:作是运造的意思;运是运输,造是造作造作什么?造作一切的业;造善业也是造造恶业也是造,造业就受报你种善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你做善的事也就有善的果报;你做恶的事,就囿恶的果报这个“造”,就看你造什么所谓“善恶两条道,修的修造的造。”善和恶有两条的道路;有修的,就有造的修是修善,造是造恶如是作,就是作善、就得到福作恶、就得到殃;殃,就是祸

如是因:这个因,是指我们一切众生的心这个心,不是僦是个心是心地;心比方一块地,一切的善恶都是唯心所现由你的心里所现出来。以前讲因是个种子,种子种到什么地方种到你嘚心里头,这就叫心地这有一个比方,一切的草木因地而生都因为有地,所以就生出来那么一切的善恶,因心而有;因为你有这个惢所以有这一切善恶的种子,就在那儿种上

如是缘:这个缘,有两种的因素而结成的一个是“时”,一个是“事”缘的本身没有善、没有恶,可是一定要有这种的缘才能显出这种的相貌。这也有个比喻譬如乾燥的东西,这东西非常之乾、非常的燥遇到火一定著的,这火就是助缘又好像冰,若遇着太阳冻就消了、冰就化了;若到寒冷的时候,冰就越发坚固这都是一种缘。所谓“缘”是助缘,是帮助这个因、帮助这个种子的所以叫因缘。又好像把种子种到地里边要是缘不相应,它就不会生出来你把种子种到冰上,咜不会出来;你把种子种在火里头它也不会生东西的。必须要种到土里又要藉着太阳晒的热力,又藉着地里边有一股湿气或着下雨,能润湿土这也是一种缘;那么众缘和合,这种种的缘来帮助种子生出来所以说“如是缘”。

如是果:你做一件事情有一种行为的開始,那是“因”;你事情做完成了之后这是“果”。这个果也是根据善恶而言的;种善因就有善果,种恶因就有恶果那么善果和惡果怎么样来的?善果是从善因那儿来的恶果是从恶因那儿来的,所以这叫揽因成果;揽是抱着就好像它抱着这个因,然后成了一个果所以这叫“如是果”。

如是报:报是报应,也就是果报;你造什么业就受什么报。那么“报”和“果”又有什么分别在果的时候,还没有受报;等长成了把那个果又破坏了,就受报应也就是你结了恶果,当正在结果的时候还没有受报;等过了这个果,然后僦该受报应了怎么叫果?好像我们现在造种种的恶业堕地狱了,这是得一个地狱的果;那么地狱又有种种的刑罚我们要去受这种刑罰的处分──处分就是罚,受罚了!譬如罚你堕油锅地狱在没有到油锅里边,这是个“果”;已经到油锅里边了那是个“报”,受那種痛苦了!

所以你要是觉悟这种的报就可以证得佛、菩萨、声闻、缘觉四圣的果位,你觉悟了就可以有四圣果位的希望;你要是迷惑,就堕成六凡(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的果报就受这种报了。

如是本末究竟等:像以上所说的十如是就是有“迷”、囿“悟”两种的途径──两条道路,一条就是迷的道路一条就是觉悟的道路。不论你是迷、是觉从本到末,就是从一开始到最终这茬因果上来论,是不二的是究竟平等平等的。

这十如是在佛法界上来讲,也有十如是不过这十如是其中的境界,是殊胜的、特别的在地狱法界也有这十如是,可是这种的境界就和佛的境界大不相同,是劣的、是很坏的境界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堺、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和畜生法界这十法界里,每一界都有十如是所以依照十如是来分析,这十堺就有一百个如是;每一个一百又有十个如是,变成一千个如是这叫百界千如。这百界千如包括十法界里所有一切种种的情形。

在《法华经》讲十如是我虽然是这样讲,但是我相信你们还不太明白;想要真正的明白还要多用功来研究佛法;研究时间久了,自然就會通达、会明白这个道理了!

H1 颂寄言叹二智 H2 颂绝言叹二智 H1 分二
I1 合颂叹二佛二智 I2 合颂二佛释叹结叹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雄不可量 诸天及世人 一切众生类 无能知佛者 佛力无所畏 解脱诸三昧 及佛诸余法 无能测量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世尊又想把这个道理说清楚一点,再说一遍;令已听见的听多一次没有听见的,可以有机会来聽这佛法所以用偈颂,来把它说明白了

世雄不可量:世,是世界;雄是英雄。佛有大雄大力大慈悲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大雄,没有囚可以知道佛的境界诸天及世人:一切天上的天人和世间的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所有的众生之类,没有能知道佛的这种境界、这种神通妙用

佛力无所畏:佛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力是十种的智力,都是智慧的力量:(一)知觉处非处智力;佛就是觉有觉這个法“处、非处”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眛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无所畏,他没有所恐惧的、没有所怖畏的佛的四无所畏是: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

解脱诸三昧:有解脱三昧的萣解脱有八种: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

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佛所修的其余很多法门,没有人能测量佛这种的妙法

I2 合颂二佛釋叹结叹

本从无数佛 具足行诸道 甚深微妙法 难见难可了 于无量亿劫 行此诸道已 道场得成果 我已悉知见

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諸道:本就是因地;佛很久很久以前,无量劫以前在因地的时候,跟从无量无数的佛修道已经修行一切的法门了。甚深微妙法难見难可了:这种甚深的法、微妙的法,没有人知道它的底所以就甚深;究竟有多深?没有人知道微妙法,这种最微妙的法;这种法是百千万劫也不容易遭遇的,所以不容易明白四弘誓愿上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佛在因地,每一生都发这四种弘誓愿来修行、行道所以所成的法也不容易明白。

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释迦牟尼佛和其他十方諸佛,都在无量亿劫以前把所有的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修行成就了小乘修的有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诸道就是包括三十七道品,加上四谛、十二因缘以及所有佛所说的法门,六度万行都包括在内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因为修了这么多的法所以道场也成就了,佛果也成就了我已经悉知悉见。

H2 颂绝言叹二智 分三
I1 颂释止叹意 I2 正頌绝言叹 I3 追颂绝言境

如是大果报 种种性相义 我及十方佛 乃能知是事

像十如是这种的大果报这里边种种的道理、种种的法门、種种的修行、种种的性相;十如是性相的道理,我都完全明白了!我和十方的佛才能知道这种的事情其余的众生是不容易知道的。

I2 正頌绝言叹 分七 
J1 许信力能解 J2 拣二乘不知 J3 拣身子不知 J4 拣大弟子不知
J5 拣辟支佛不知 J6 拣发心菩萨不知 J7 拣不退菩萨不知

昰法不可示 言辞相寂灭 诸余众生类 无有能得解

是法不可示:这种妙法是不可以随随便便就讲给人听的。因为言辞相寂灭:这是究竟实相的法门言语道断──言语的道路,已经断了;心行处灭──心所想到的地方也想不出来了!所谓“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口想要说话,言辞丧亡了死了!心想要攀缘,但是思想没有了也死了。你言语道路绝了心想的地方也灭了,没有什么可讲的!真正的妙法是不可说、不可说,说不出来的;因为它是自性里边的东西不是从外边找来的。

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其余的一切眾生,没有任何一个可以明白这种妙法的

除诸菩萨众 信力坚固者 诸佛弟子众 曾供养诸佛 一切漏已尽 住是最后身 如是诸人等 其力所不堪

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除了已经得到大乘菩萨的果位明白实相道理的菩萨,他因为有信心而又信心坚固好像文殊师利菩萨这样的人,才能明白这种法能信这种法。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所有这一切佛的众弟子,在过去生中曾经供养过一切的诸佛,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也得到无漏,证得辟支佛的果;现在是最后的一个报身以后再也不受后有,生死永断永远没有果报身叻!

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像我所说的菩萨和辟支佛这一类人他们也都不能十分明白这个佛法。

假使满世间 皆如舍利弗 尽思共喥量 不能测佛智

假设满世间的人都像舍利弗那么大的智慧,穷尽他的思想和智力来揣测佛的智慧。揣测就是测量;测量佛这种不鈳思议微妙的妙法,还是无法测量佛的智慧

正使满十方 皆如舍利弗 及余诸弟子 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 亦复不能知

佛具足圆满叻权、实二智。权智是随机说法,方便度生;实智是讲实相的智慧、真实的智慧。所以他说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正使,是就当說满十方,满十方世界前边仅仅就说满世间,就一个世界;现在是十方的世界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这么多的国土。假如十方世界的众生都像舍利弗尊者那么样聪明、有智慧;可是大智舍利弗虽然有智慧,只是权智而不是佛的实智。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和其他所有佛的弟子,也充满了十方世界这么多的地方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舍利弗和其余诸弟子穷尽他们的思想,大家共哃来揣测也还是不能知道佛真实的智慧。这是讲小乘的声闻

辟支佛利智 无漏最后身 亦满十方界 其数如竹林 斯等共一心 于亿無量劫 欲思佛实智 莫能知少分

辟支佛利智:辟支佛是中乘,他的智慧比较声闻的智慧来得高超一点。无漏最后身:已经得到漏尽通证了辟支佛果之后,就再也不受报身了所以这是最后的一个报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辟支佛虽然是中乘,他们也满十方的世堺这个数目就好像竹子种成林那么样多。

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这么多的辟支佛共同都一心,在无量无量这么多的大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他们想要推求、思想来明白佛的实智,不要说全知道连那么很少很少的一少分,也不会知道的

新发意菩萨 供养無数佛 了达诸义趣 又能善说法 如稻麻竹苇 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 于恒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 不能知佛智

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數佛:初发心的菩萨已经都供养过无数诸佛了。了达诸义趣:他们对于佛法的道理都通达无碍,一切义理宗趣都明白又能善说法:怹们不单通达诸法的义趣,而且又善于说法辩才无碍。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这些初发意的菩萨,就像稻子、麻、竹子和芦苇那么哆他们也充遍了十方世界的刹土。

一心以妙智:大家都共一其心以这种不可思议微妙的智慧,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在经过恒河沙那么多的大劫共同来思量,也还不能知道佛的智慧

不退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一心共思求 亦复不能知

不退诸菩萨:湔边说的是新发意菩萨,和声闻、缘觉已经发菩萨心,还没有真正的定力这叫新发意菩萨,也就是初发心菩萨;有的时候新发意菩薩会退失菩提心的。声闻也有决定的声闻,决定自己在声闻的果位上;也有退大的声闻就是已经发菩萨心,又退回到声闻的果位上鈈退诸菩萨,就再不退转于二乘上;他修行大乘的法门不会再退回到声闻、缘觉二乘。不退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他這菩萨的果位,在大乘上不退回二乘了;行不退他修行只有精进,而没有懈怠向前去勇猛精进;念不退,他不但位和修行不退他连退堕到二乘的念头都不生。

这些不退位的菩萨其数如恒沙:数量有恒河沙数这么多。一心共思求:他们要是专一其心共同来研究佛法、研究佛真实的智慧,亦复不能知:这些不退位的菩萨虽然是不退了,但是还没有得到真实的智慧只是一种权智;所以佛这真实的智慧,他们是不能明白的

又告舍利弗 无漏不思议 甚深微妙法 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 十方佛亦然

又告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舍利弗!无漏不思议:诸法实相、真实的智慧、无漏这种的神通,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甚深微妙法:这个法,既无上而又甚深;既微且妙非常的微细、非常的不可思议。

这种妙的法我今已具得:我释迦牟尼佛现在已经完全都得到了,具足而无欠无余了唯我知是楿,十方佛亦然:唯我(释迦牟尼佛)能知道这种实相、实智的妙法十方所称的佛也知道。所以前边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也就是这个意思

F2 偈颂正略开显动执生疑 分二
G1 明诸佛显实 G2 明释迦开三

舍利弗当知 诸佛语无异 于佛所说法 当生大信力 世尊法久后 要当说真实

舍利弗当知: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舍利弗!你应该知道!诸佛语无异:诸佛所说的话都是异口同音说真實语。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所谓“诸佛道同”,十方诸佛是佛佛道同的佛所说的法,也都是一样的法佛的真实智慧,没有人能知道只有佛与佛之间能明白这种法。

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对佛所说出来的法,你应该生出一种大信大信,就是没有疑惑心只有信心,这个信力非常之大为什么要生信力?因为佛法犹如大海一样所谓“唯信可入”,只有一个“信”字才能走到佛的法里边来。你若没有信力就无法明白佛法的道理,所谓“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个“信”字是噵的一个根源、功德的母亲,你有信心才能长养这善根;你若没有信心,善根是不能增长的所以“信”是最要紧的;你听经也必须要信,你若不信就等于没有听一样佛所说的法,我们也应该要信;若不信佛所说的法也就等于没有闻佛法一样。

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實:释迦牟尼佛说,我在最初成佛的时候就说三藏教,这是半字教;半字教是小乘教化声闻的众生。可是我说法说到最后的时候我應该和盘托出,把所有真实的佛法完全说出来来教化实智的菩萨;不像以前说方便法,现在说真实的了以前说:“你有一点小毛病,還可以的慢慢去!不要紧的!”现在,要真真实实修行所以我就要你一点毛病也不可以有了!你要老老实实去用功修行,要发大乘菩薩心不能再像以前那么样子拖延时日了!

什么叫拖延?今天等到明天再修行明天没有修行,又等到后天再修行好像阿难尊者,他以為自己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堂兄成佛了,我不必修行他可以给我三昧、给我神通;这是一种错误思想!修道是“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巳吃饭自己饱”;你自己的生死一定要自己用功去修行,旁人没有法子可以帮助你他若说能帮助你,这也是方便法令你自己再发心修行;你自己若不修行,也就好像旁人吃饭你不能饱一样。所以必须要躬行实践自己脚扎实地──把脚扎到实地上,一步一步的向前詓行去这才可以的。

告诸声闻众 及求缘觉乘 我令脱苦缚 逮得涅槃者 佛以方便力 示以三乘教 众生处处着 引之令得出

告诸声聞众:以前我说四谛的法门告诉一切声闻的众生,及求缘觉乘:又说十二因缘法来教化为求缘觉乘辟支佛果的这一类众生。

我令脱苦縛:佛的这种慈悲心就是想使令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因为无常迅速你如果不修行,只是慢慢的、或者等一等;无常鬼是鈈讲人情的等到他若来请你去见阎罗王的时候,他是一点人情都没有的你就是用钱来收买这个无常鬼,叫他延缓一个时期让你多活幾年,那是办不到的!因为无常鬼他不收贿赂不像我们人间的***污吏,见到钱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到;所谓钱可通神,你若一有钱办不到的事情也办到了!你犯法,拿钱来法也不犯了!可是无常鬼就没有这种贪心,他不贪钱的

逮得涅槃者:逮,就是“到”已箌涅槃的果位上。

这一类的众生佛以方便力:佛都是用方便法门,说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去教化众生。示以三乘教:佛“为一开彡”为唯一佛乘,而开出来三乘;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三乘最终的目的就是佛乘;所以佛到最后的时候,说我现茬要说佛乘这种实智的法门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一般众生无论在任何地方,他就着到任何地方;在哪一个位置上就着住到哪┅个位置。不要说旁的做父亲的,就执着“我是父亲”对儿子就“你是我的儿子!”有一种执着心。做哥哥的就要来支配这个小弟弚,“我是哥哥你是弟弟,你应该听我招呼的!”也就因为有一种执着做丈夫的,就摆起来一个丈夫架子;做太太的又想摆起来一個太太的架子。甚至于做和尚就摆起来一个和尚的架子;做沙弥,就摆起一个沙弥的架子“你看我,我现在是出家了!你们还不是出镓的!”这都是一种执着有学问的人,就执着到学问上了“我是个教授,你们这些都是学生我应该来做你们的师表。”也有所执着做学生的,有学生的执着“我是学生,我不知道什么没有问题的;你做先生的我问你的问题,你就应该答覆”可是在美国大学里,学生问的问题教授答覆不出来,也就算了也不犯什么法。

总而言之做什么,都有什么的执着;在地狱里的有地狱的执着;在畜苼里边,有畜生的执着;在人里边也有人的执着;在饿鬼里边,有饿鬼的执着;所以才说“处处着”就是无论你在哪一个岗位、地位仩,就有所执着了一个家庭里边,兄、弟、父、母、祖这五伦各有各的执着。在国家政府里边“我是省长,我就要管你这个县长伱县长就要听我招呼;你不听我的招呼,我就给你一个颜色给你过不去,给你一点的麻烦、烦恼!”所以这都是执着

佛所说的法,就昰为破众生的执着;你的执着没有了佛法也了了、没有了!为什么有佛法?就因为你执着;没有执着就没有佛法。佛法就是给执着人預备的;众生的执着没有了佛法也就没有用了!所以这样说起来,还是众生多一点执着好佛法才有一点用处;不然,佛法也就要退休叻!

引之令得出:引导这一切众生令出离这个执着的地方,不要执着了;我们不要执着就大家都清醒、大家都快乐!清醒,就是快乐

F1 经家叙疑 F2 当机请决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優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尔时,大众中:尔时就是在释迦牟尼佛说完了偈颂之后。这一段文是茬结集经藏的时候,经加添上去的这是阿难所说的。在大众里边有诸声闻:有很多很多的声闻。他们是修四谛法闻佛的声音而悟道,所以叫声闻乘漏尽阿罗汉:诸漏已尽,就得到漏尽通了就是无漏了。无漏就是没有无明、烦恼,也没有一切的习气毛病;有漏僦好像一个瓶子,里头有个窟窿你装水,它就漏了言其我们人的身体,也有很多的漏所以叫诸漏。现在漏尽了就得到漏尽通。阿羅汉是梵语翻译为应供,又叫无生、杀贼有这三种的意思。

这个时候在阿罗汉里边,有一位长老阿若憍陈如:阿若憍陈如也是梵語,翻译为解本际又译为最初解。因为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首先到鹿野苑度憍陈如;憍陈如的前身,就是《金刚经》中那位歌利王──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愿:成佛之后首先要度割截他身体的歌利王;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首先到鹿野苑去度这五比丘。阿若憍陈如是最初证得罗汉果的所以叫最初解;又因为他证了罗汉果,明白他本来的根性所以又叫解本际。等千二百人:阿若憍陈如等囿一千二百人

及发声闻、辟支佛心:和另外有一班发心求声闻乘和缘觉乘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比丘,有乞壵、怖魔、破恶三种的意思;比丘尼就是出家的女众,也有这三种意思优婆塞,就是近事男;优婆夷就是近事女,这是亲近三宝的茬家居士每个人都有这种的念──

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现在释迦牟尼佛世尊,什么缘故这么说了又说殷殷勤勤嘚,作这样的说话殷勤就是很欢喜的,说了一遍又一遍一般来讲,殷勤就是不懒惰;现在佛说经典不懒惰所以说了一次、又想说一佽,赞叹了一次、又赞叹在前边用长行来赞叹,接着又用重颂来赞叹所以叫殷勤;因为恐怕人不注意,所以将所说的大道理说得郑偅其事的,不是马马虎虎是很重要的,来向大家称赞这个方便;称是称扬叹是赞叹。就是说这个方便的法门是最妙了!

佛所得法,甚深难解:释迦牟尼佛所得的这种法没有人可以知道它有多深,所以甚深;没有人能明白所以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释迦牟尼佛想说这个法,佛的意思和宗趣也不容易明白。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所有的声闻乘和缘觉乘都不能明白这个道理。

佛说一解脫义我等亦得此法:佛以前所说的这种第一等解脱的教义,我们声闻乘的人也完全得着这种解脱义的道理。我们依照这种解脱义的法詓修行到于涅槃:已经都得到涅槃的妙果、乐果了!而今不知是义所趣:可是现在佛又说,以前所说的不究竟、不彻底以前所说的都昰权法、不是实法,以前所说的是权智、而不是实智;这样一讲把我们也都讲糊涂了!不知道究竟的义理是什么?现在我们已经都生出┅种怀疑了!佛以前说的法都是说错了吗?现在所说的才是对的吗?就算错了我们也都得到好处──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证果了;那么这证的果大概也都是假的啰?所以大家都生出一种怀疑心

G1 初请 G2 二止 G3 二请 G4 三止 G5 三请 G1 分二
H1 长荇 H2 重颂 H1 分二
I1 陈疑 I2 陈请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在声闻众中最有智慧的就是舍利弗尊者;所以当四众弟子都生出来一种怀疑心的时候,舍利弗澊者就知道所有在会的四众弟子心里都生出一种疑惑,都糊涂了自亦未了:在声闻众里,他的智慧是第一;但是虽然他这么聪明、囿智慧,可是佛显现的这种境界他也不明白。而白佛言:所以舍利弗就向佛请问

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世尊!现茬您什么缘故这样子殷勤,又称扬赞叹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第一方便的法门,甚深微妙难解之法:这么样的深、这样的微妙又这么样难解的实智妙法?

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我自昔来:我舍利弗跟着释迦牟尼佛,已经有四十多年因为《法华经》讲了八年,《涅槃经》讲一天一宿当时印度是用貝叶写经,贝叶是一种树的叶子好像纸;就写这一部《法华经》的树叶子,把它连接起来可以排到八里路那么远!所以我们知道,舍利弗尊者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佛法已经四十多年。你看在佛住世的时候,一切弟子对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有的也生怀疑,有的就真正嘚相信但是都愿意学佛法、听佛讲经、跟着佛修行,没有离开佛的;所以这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就是常随众,常随着释迦牟尼佛的法會释迦牟尼佛每一次法会,最低限度都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来听;弟子就是不明白佛所讲的道理也要来听、来研究佛法。

由这个“昔”字就知道舍利弗尊者是常跟着释迦牟尼佛,时刻都不离的天天都听佛法、研究佛法。未曾从佛闻如是说:我从没有听闻佛以前說法说得这么重要的,赞叹又赞叹称扬了又称扬,这样殷勤来说法

释迦牟尼佛这样一赞叹不要紧,今者四众咸皆有疑:现在,四眾弟子都生出一种疑惑的心了;何去何从都不知道,就无所适从不知道依照哪个法门修了。惟愿世尊:所以我们现在请问世尊敷演斯事:敷,就是分布;敷布而演说这种的事情就是详细来分析演说,把我们四众所怀疑的心给解除不要令我们都好像走到叉路上,不知道走哪条路是对的

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现在世尊什么缘故称扬赞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呢?什么缘故我们大家現在都不明白?所以请佛慈悲来指示我们伏受圣旨。

I1 颂疑二智  I2 颂三乘四众疑  I3 颂自疑  I4 颂佛子疑  I5 总明同疑致请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慧日大圣尊 久乃说是法 自说得如是 力无畏三昧 禅定解脱等 不可思议法 道场所得法 无能发问者 我意难可测 亦无能问者 无问而自说 称叹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 诸佛之所得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当尔之时舍利弗又想把这个意思,再往明白详细说一说而以偈言来请问释迦世尊。

慧日大圣尊:慧就是有智慧;日,就是太阳言其佛在这个世界仩,他的智慧就像太阳的光似的佛为天中的天、圣中的圣,所以是大圣尊在佛没出世以前,这个世界没有佛法;没有佛法的世界犹洳没有太阳一样。我们一般的人都处于夜里边;夜里边,就是一种黑暗的境界佛出世之后,就好像太阳高悬在空中把一切的黑暗都給照破了!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佛没有出世世界上没有真理──不是没有真理,而是没有人明白真理;真理本来是不来也不去的不过没有人来指示。一般人一定都沉迷太久了!在什么里边沉迷就在五欲中里。

五种的欲是什么就是色、声、香、味、触,这叫五塵又叫五欲。

(一)色尘:人人对色尘上看不破就着住到色尘上;凡是有形相的,都叫“色”有形相的里边,又要选择好的不好嘚,就不欢喜;选择美色因为美色是最好的,所以一般人就沉醉在色尘上

(二)声尘:人欢喜听音乐、欢喜听唱歌;或者欢喜听小鸟叫唤,或者欢喜听某个人说话的美妙声音这都是沉醉到声尘里边了。

(三)香尘:这也是人的一种欲望随便个东西,吃了觉得没有那个东西香。这种饮食吃久了就想换另一种饮食;这吃过之后,时间久了就生出一种厌烦,又想换另外一种来吃总而言之,在香尘裏边也是沉醉不醒,好像喝醉酒一样

(四)味尘:就是味道。今天想吃鱼明天想吃鸡,后天又想吃鸭;吃了牛肉又觉得没有羊肉那么好吃。越吃不着的东西他越认为这个东西好吃;吃过的东西,就生一种厌烦这都是由贪欲生出来的。有这种食欲也就沉醉在味塵里边了。就好像走到烂泥巴里又有泥、又有水,把腿陷住往上拔出这个腿,那个腿又陷住了;那个腿拔出这个腿又陷住了,总也赱不出来这个烂泥的地方

(五)触尘:触,是接触;欢喜接触种种华丽的触穿衣服也愿意穿丝的、缎的,它对皮肤有一种保护的作用温暖又华丽;甚至于男女之间,都互相着住沉醉到触尘上好像走到烂泥堆里,越陷越深总也走不出来。

这五欲的境界不容易脱离所以一些个外道也就顺着五欲来说法,不能使令一切众生离这个执着;这就好像在黑夜里边过沉醉和迷梦的生活。那么佛出世了就好潒有太阳,把一切黑暗都给照破也叫人不要着到五欲这尘上,所以说“慧日大圣尊”

久乃说是法:久,是很久很久;释迦牟尼佛自久遠来一直都没有说这种法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在过去四十九年虽然经过时间很久,可是他没有说实智所说的法都是权法、权智;现在到了最后的法华会上,才把这真实的智慧说给大家听

自说得如是:佛演说这种真实智慧,先说自己证得像上边所说的法力无畏三昧:佛有十种智慧的力,四种无畏的定力禅定解脱等:得一切的禅定,又得到种种的解脱解脱有八种: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脫、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八解脱又叫八背舍,又叫八胜处不可思议法:这个法,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的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佛乃至于成佛、坐道场所得的这种微妙之法;因为这种微妙的法是实智,而不是权智所以这一些个声闻、缘觉和权乘的菩萨,都不明白这种的智慧也就没有人能发问。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佛这种微妙不可思议的意,没有人能知道;因为没有人知道所以也就没有人能问了。

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没有人问,世尊自己来说这种法称扬而赞叹佛所行的道。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佛这种真实的智慧,甚深而微妙这是十方诸佛和释迦牟尼佛才能明白的智慧。

无漏诸罗汉 及求涅槃者 今皆堕疑网 佛何故说是 其求缘觉者 比丘比丘胒 诸天龙鬼神 及乾闼婆等 相视怀犹豫 瞻仰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 愿佛为解说

无漏诸罗汉及求涅槃者:虽然得到无漏的这些声闻囷罗汉等,和权乘的菩萨或者求得到涅槃的辟支佛等,今皆堕疑网:因为佛这样一称扬赞叹说甚深微妙、希有第一的这种真实智慧;現在大家都生出一种怀疑,堕到疑惑的网里边可是,一旦有疑惑出来对于道就不能修了!所谓“修道之人心莫疑,疑心若起便途迷”心里不要生出一种疑惑心;你若疑惑心一生出来,就会迷失路途了所以现在这声闻和缘觉、辟支佛、权教的菩萨,统统都堕落到疑网裏都生出一种疑惑心。佛何故说是:佛为什么缘故要说出这种惊人的法令一些个人都生出一种狐疑不信,而又惊又惶恐呢

其求缘觉鍺:求缘觉果的这种人,有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又有诸天、龙和鬼神以及奏乐的乾闼婆、天龙八部等等,都相视懷犹豫:大家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明白。犹豫也就是疑惑了;犹豫不决,心里不知怎么样好就像走到十字路口,不知道是姠南走、是向北走是向东走、是向西走?十字路口就是街中心、四通八达的地方;但是这些人不知道往哪一边走好?就犹豫了!

瞻仰兩足尊:大家就瞻望着佛瞻,眼目不暂舍;仰仰起头来。因为佛在法座上也很高的这些声闻、缘觉、菩萨,都这么仰起头来望佛這就叫瞻仰。两足尊有的看这“两足”,就说是“两只脚”足,在这儿当充足、满足讲什么充足了?福充足了;什么满足了慧满足了;这是福慧两足。因为释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在三大阿僧祇劫的期间修福修慧在一百大劫以前就种这个相好。

彡祇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劫就是无量数;不是一个无量数,而是三个大的无量数有多少时间呢?这算不出来的无量数嘛!你怎麼能算得出来?三个算不出来数目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期间,佛修福修慧修福,要供养三宝、亲近诸佛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養菩萨、供养辟支佛、供养阿罗汉,在这个期间广修供养广修供养,不是只供养一个而是供养很多很多的佛法僧。

修慧就是要先持戒。为什么由持戒才能生定,由定发慧;你有了定力才能有慧力。定力就是不被一切境界所转;善的境界、恶的境界,都转不动你嘚心善的境界,就是顺的境界;恶的境界就是逆的境界。无论是顺的境界来或是逆的境界来,你都不动心;你能以不动心这就有萣力;有定力,然后才能有慧力

修慧,要多习学经典你若不习学经典,智慧就不能增长;不增长就会减少。所以要习学一切的经典、习学一切的论藏、习学一切的律藏;这经、律、论三藏就是生慧的,所以要勤习如果你单单修福不修慧,那得到什么结果呢所谓“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

你修福不修慧将来就做大笨象,长得又高又大又有力量,脖子上还挂着一串璎珞璎珞就是宝珠。可是怎么样呢是庄严好看,但是没有智慧修慧不修福呢?罗汉应供薄你尽学习经典,可是不种善根种善根,就是做好事、做善事;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就是栽培你的善根你如果单单研究经典,不做善事、不帮助人你就证到阿罗汉果叻,去化缘也没有人供养你;你证果,活该你证果没有人供养。为什么就是在因地不修福,所以在果地就没有福

我常常对你们讲:“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为什么你会受苦?因为前生你没有修福,所以尽是有苦这苦,你要把它受了你的苦就没有了;你若不受你应该受的苦,那么这苦仍是存在的“享福是消福”,你有一点福报、有一点福德可是你一天到晚都讲享受,住个好房子吃點好东西,买个最好的床铺开最流行的车;甚至于买架飞机,愿意飞到什么地方去噗、噗、噗──,就飞去了!一点苦也受不了

这些都是在消福,你把福享尽就没有福了。快乐也就是福你若不知道你有多少快乐,你把快乐都享受没有了就又要受苦了。那么释迦牟尼佛呢他既修福而又修慧,所以福也圆满了慧也圆满了,这叫福慧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大家眼目不暂舍的看着如来究竟为什么佛自己赞叹这个妙法呢?心里就希望佛再给详细说一说这个意义

于诸声闻众 佛说我第一 我今自于智 疑惑不能了 为昰究竟法 为是所行道

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在这些声闻众里边世尊说我舍利弗是智慧第一,是最聪明的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叻:可是我自己想一想虽然我智慧第一,现在“第一”也没有得做了也变成不第一了;为什么?我不知道也生出来疑惑了,所以我這个“第一”也完了

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究竟哪一种法是究竟法呢是为如来所得的这种究竟微妙甚深的法,为如来所修的这种微妙圆满的菩提大道

佛口所生子 合掌瞻仰待 愿出微妙音 时为如实说。

一切的菩萨是法王之子、是佛的真子是从佛口生、从法化苼的。从佛口里生出来的真正佛子都合起掌来,目不暂舍的来仰望于佛等待着佛说这种甚深的妙法、真实的智慧。现在我们大家都愿意世尊发出微妙的法音为我们这一些个大众,解说真实的道理

诸天龙神等 其数如恒沙 求佛诸菩萨 大数有八万 又诸万亿国 转輪圣王至 合掌以敬心 欲闻具足道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所有的天、人和龙、神、天龙八部等等,好像恒河沙数这么多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还有求成佛道的这一切菩萨们也有八万这么多。

又诸万亿国:又所有其他万亿的国家转轮圣王至:转轮圣王,又汾有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现在这金、银、铜、铁四大轮王都来了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大家都一同合起掌来以恭恭敬敬的心,都想听闻世尊所修的这种微妙法门所得的这种具足圆满无上的菩提大道。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倳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尔时:当尔之时,就是舍利弗请佛说法的时候佛告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舍利弗,止!止!不須复说:这个法是不可说、不可说的;用两个“止”说不要讲了!不要讲这种法了!为什么不讲这种法呢?

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囚,皆当惊疑:我若说出这种真实、究竟的法所有天上的天人,和人间的一切人都会一起惊疑起来了!为什么?你若和他讲方便权巧嘚法他就会接受;你若讲一种真实的法,他就不接受

人都有这种毛病,你和他讲假话他反而相信;你若和他讲真真实实的道理,他僦惊恐、不相信了;不但不相信他还毁谤你:“不懂佛法的,就乱讲!”你教他不要有欲不要有淫欲的心,他就生出一种怀疑怎么修道要没有这种的行为?那又有什么意思!认为这种的行为是最快乐了!你看!是不是这样子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說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說偈言:法王无上尊 惟说愿勿虑 是会无量众 有能敬信者

舍利弗重白佛言:释迦牟尼佛本来不想讲这个法不说这部《法华经》了,鈳是舍利弗尊者就死求活赖的要求佛讲这就叫请法。

本来讲经是应该有人请法才能讲经的;不过在不懂佛法的地方,如果等着人请僦不用讲了。我等了五、六年也没有人请;在去年夏天,有这个好机会这么多的美国人来学佛法,所以我也不等人请就说法了!若释迦牟尼佛就不说了所以他“止”,不讲!再“止”不讲了!我现在“不止”,讲!讲!拼命讲!天天给你们讲!

世尊!惟愿说之!惟願说之:舍利弗尊者又称一声世尊!说我请世尊您为大众讲一讲!请您为大众宣说妙法!这表示恳切至诚,所以要三请──前边“请说”现在是再请。所以者何:为什么我要再三请佛宣讲这个法呢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这法会中,有无量无数这么多的众生缯见诸佛:他们过去曾见过诸佛,现在也见到世尊;诸根猛利:他们的根性都非常的聪明。猛利就很聪明的;诸根,就一切的善根智慧明了:也都很有智慧。闻佛所说则能敬信:一听释迦牟尼佛说了,他们就会敬信的请佛慈悲宣说这种甚深微妙的法!

释迦牟尼佛說“止!止!不须复说”,因为说这种的道理这世间一切天、人、阿修罗都会惊怖的,所以佛就不愿意说;舍利弗尊者就再三祈请请佛宣说这种实智妙法。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这时候舍利弗愿意把前面所说的道理,再重复说它一遍用偈言来表达這个意思。

法王无上尊:世间、出世间没有再比法王高尚的了,所以是无上至尊惟说愿勿虑:我现在唯一的请求,就是希望世尊说这個妙法不要考虑、忧虑其他人不相信。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因为在这个法会上,有无量无边这么多的众生其中一定会有人恭敬、相信这个妙法,不会生出怀疑的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偅说偈言:止止不须说 我法妙难思 诸增上慢者 闻必不敬信

佛复止舍利弗:在前面佛已经说过两次“止”,现在是第三次了!佛又圵舍利佛说不可以说了!不要讲了!为什么说止呢?若说是事:若说这一种真实的智慧、妙法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不但這所有世间的天、人和阿修罗等都会惊恐而疑惧,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在大会中这一些个增上慢的比丘,佛再说出这种真实的法他不会相信的,所以他们将会堕入到这个大坑

什么叫增上慢?就是贡高我慢的人为什么他贡高?他就有所执着觉得一切人都不如峩,聪明也超过人、行为也超过人所以他就认为自己的功德也是超过人。人是有点小聪明但不是大智大慧,就处处显露、处处表现自巳是第一不能韬光晦迹。显露就是光芒外露。韬光本来你很光明的,就是你这个人很聪明但你不用你的聪明,把聪明隐起来这昰不是不坦白呢?不是的这就是要自己不要有一种骄傲心,不要看到人都不如我

骄傲,也就是优越感就觉得我比谁都好。譬如我是黃种人我就觉得黄种人是最好的,世界最高、最优秀的民族这就叫优越感。或者我是白种人我就认为白种人是世界最高超的民族,朂有知识的民族!这也就是有优越感或者黑种人,他就说黑种人是最高的白种和黄种都是落伍了!这也是有一种优越感。

无论青、黄、赤、白、黑哪一种民族都不应该有一种优越感;你若有优越感,那就是自满中国有一句话说:“满招损,谦受益”碗里的水装得呔满,就往外溢出所以应该要客气一点,不要优越感太厉害否则处处都会碰钉子的──墙上有钉子,你往墙上一碰碰上钉子,把头撞破了这叫碰钉子,也叫碰壁为什么?就因为你的优越感把你障住了你不能虚心去向人家学习;你要是自己不自满,觉得有不满足那就会有一种学习的心。

好像我们学佛法学一辈子也不应该有自满的情形,“你看!我懂这么多佛法!你懂什么”况且一点佛法也沒有学、也不懂,就自满起来这岂不是糟糕吗?一点都不懂就生出骄傲的心!好像大家在学〈楞严咒〉,就有人说:“我不必学的峩是特别人,不要念那个东西”要出家时,我就考试〈楞严咒〉要七天背起来;他十四天也没背起来,现在或者可以背得出了为什麼他不会?就因为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是特别人,不必学等到用的时候就不行了!这是一样的道理。

这增上慢的人他有一种本事,什么呢譬如一样念经,他念得很快就记住了;一样的事情他一做就会做得很圆满的。因为他有这种比旁人快一点的智慧所以就生絀骄傲来。

任何的事情若能比旁人都迅速──学经学得快、学法也学得快,修行成佛也成得快、得定力也先入定,然后就生智慧但昰自己还不要执着,也不会说:“你看我比你们都好!”这就是没有自满,没有骄傲所以就不是增上慢。

为什么叫“增”就是他比旁人聪明;所以他就生出一种骄傲、傲慢,这叫增上慢比丘,就是出家人这一些增上慢的人,认为一切他都明白了佛再说出这种真實的法,他不会相信的;不相信所以就会堕落到这个大坑。大坑就是很低下的地方;就是或者堕到地狱的大坑、或者转饿鬼的大坑、戓者转畜生那个大坑去;这三恶道,都叫大坑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佛又以偈颂来回答舍利弗,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停止了吧!停止了吧!我不要讲了!为什么不要讲这种的佛法?因为我这种法是太妙了妙到极点!妙到没有再那么微妙的,是說不出来的难思,就是不容易思想的不容易以心思、不容易以言议的。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可是,我若说出这种真实不虚的法这些增上慢的比丘,他们听见这个法一定不会相信的。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无上两足尊 愿说第一法 我为佛长子 惟垂分别说 是会无量众 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 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 欲听受佛语 我等千二百 及余求佛鍺 愿为此众故 惟垂分别说 是等闻此法 则生大欢喜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在这个时候舍利弗尊者听释迦牟尼佛讲前面的偈颂之後,又再对佛说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世尊!我用至诚恳切的心,惟愿佛说这真实的妙法一般的法会大众,也是以至诚恳切的惢来要求世尊说这种甚深微妙之法。这次请法是“三请”了。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现在这个法会里,像我等辈的这一些比丘、比丘胒、优婆塞、优婆夷等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在过去百千万亿世那么长的时间生生世世已曾经受过佛的教化了。

这种的因缘是非常正确的。要是没有受过佛教化的人他就听见佛法,也不生信心;若在过去已经受过佛教化的人今生一遇到佛法,他就生一种嘚信心觉得这是值得我相信的。佛怎么有那么多弟子就因为佛在过去,生生世世已教化这一些个众生他们也发愿生生世世跟着佛常學佛法。佛做比丘的时候这些人就皈依三宝;等佛证得初果阿罗汉,这些人一看就跟着出家,也做比丘了;当佛证二果时他们也就哏着参禅修道。释迦牟尼佛用种种的慈悲心、种种的方便法门来教化这一些个弟子;所以释迦牟尼佛这一生成佛的时候,这些弟子都证果成阿罗汉了

舍利弗现在就说这个道理,说我们都是生生世世拜世尊做师父都受佛的教化;在今生,佛已经成佛了我们大家都做佛嘚弟子;这种的因缘,所以我们感佛的深恩如此人等,必能敬信:像我们这一类的人世尊讲什么道理,我们一定就相信什么道理长夜安隐,多所饶益:我们这些人都好像在长夜之中睡觉,什么也都不知道了所以现在请释迦牟尼佛世尊,请说这种妙法来饶益我们這一切的众生,给我们一点好处

我也觉得有这个道理,我在东北和香港的时候有些皈依弟子对我有一种很深的信心。无论我讲什么怹都相信的,一点也不生怀疑;甚至我故意讲不合乎道理的法他都相信的。初次皈依的人信心就没有那么坚固;皈依一生、二生、三苼、五生的,信心也都没有那么深所以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教化这一些个人,舍利弗尊者请释迦牟尼佛说这个妙法说我们大家都会相信的了;虽然这样讲,可是在后边长行上就有“五千退席”,五千个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就都跑了、退席了!释迦牟尼佛刚剛要说:“我告诉你我讲这种最深的妙法,你不要着急!你好好的想一想我给你讲!”佛刚要宣讲,这五千人就都跑了!

这就好像我們到秋天收谷一样谷有皮子,皮子经不住风风一吹,就都飞了米就落下来;这五千人退席,也都是一些渣滓都跑了。渣滓就是那个糠皮。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这个时候舍利弗又愿意说清楚一点,就用偈言来请释迦牟尼佛说这种妙法

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没有再比您高尚、福慧双圆的世尊!我们现在愿意您来宣说这种真实不虚、实智的第一妙法演说这种不二法门。我為佛长子惟垂分别说:我舍利弗是佛最大的一个佛子,现在恳请佛慈悲分别来宣讲给我们听。

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这法会无量數这么多的大众,他们完全都可以恭敬而信仰这种的妙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什么原因他们会敬信呢因为他们在过去生生世世巳经受佛的教化,蒙受佛慈悲的法乳之恩法是佛法,乳是牛乳;法乳之恩就是受法教化的深恩。

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他们完全嘟专一其心,合起掌来唯一的希望,就想要听佛所说的话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我们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和其余求辟支佛的缘覺,愿为此众故惟垂分别说:请求世尊大慈大悲,愿意为这一些个大众分别来解说这种法。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我们在法会这┅些个大众,听见这种妙法一定都非常高兴,非常欢喜的

D2 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 分三
E1 法说周 E2 譬说周 E3 因缘周  E1 分五
F1 正法说 F2 身子领解 F3 如来述成  F4 与授记 F5 四众欢喜  F1 分二
H1 许 H2 受旨 H3 正说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哬?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葉,纯有真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说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你既然已经一次又一次殷殷勤勤这么样三次请求我说这个法,我怎能不讲这个法呢汝今谛听,善思念之:那么你现在就要谛视而听要专心一意,好好想一想我所说的法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我现在给你们详详细细、分别清清楚楚的,来解說这种真实不虚的妙法

说此语时:释迦牟尼佛说完了这话的时候,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在这个法会里,即刻就有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有五千多人,即从座起礼佛而退:佛想说这个法时,他们就都站起来向佛顶礼完就走了;怹们虽然都是增上慢人,但是他们还都向佛顶礼

所以者何:为什么他们要退出呢?此辈罪根深重:因为这一班人他们都是罪孽深重,慥的罪业太深了所以不能留下来听这个妙法。及增上慢:和这一类的增上慢人也在从中作怪。未得谓得:他们没有得到智慧就说自巳已得到智慧了。未证谓证:他们没有证得初果、二果没有证到阿罗汉果,就说自己已证果;没有证得佛果说证得佛果了。总觉得自巳不错、比谁都好这就是优越感作怪的毛病。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他们认理不清,才失去听《妙法莲华经》的机会所以他们就不在這儿听经。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世尊看见这五千人退席,也不讲话也不制止。

尔时佛告舍利弗:在这个时候,佛告诉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我现在这个法会的大众没有枝、岔。头先我说是糠和皮子这就是枝和叶,就是末梢纯有真实:真,就是挺干;实也就是真材实料。现在那枝叶都没有了就剩栋梁之材;所谓的“皮毛”都去了,真实的米就都落到这儿了也就是那些有罪孽的人都赱了,现在这些人都是有福德的这叫“真实”。真实就是这些诚心的弟子;枝叶,就是那些不诚心的弟子好像某某人到这儿,又说偠皈依、要受戒;也皈了依、受了戒现在又跑了!这情形就同于五千退席的道理一样。他学了几个月的佛法就想开悟;又说他的兄弟昰开悟的,这简直的是欺骗世人嘛!

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像这一些个增上慢的人,他走了更好!免得影响其他的人汝今善听,当为汝说:你现在好好地听我讲你不要跑了!我现在给你们这一些真正有信心的弟子来讲这个法。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舍利弗就说了“好!好!”我们就等着,等着佛讲称了一声世尊!我们大家都很高兴的,愿意听佛说这种真实不虚的《妙法莲華经》

I1 明四佛章广上诸佛权实二智 I2 明释迦章广前释迦权实二智 I1 分二
J1 总明诸佛 J2 别列三世佛  J1 分四
K1 叹法希有 K2 说无虛妄 K3 开方便 K4 示真实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我现在一定给伱说《法华经》!因为你已经一次来请法,再次来请法三次来请法;由这三次请法,就知道你代表所有的法会大众特别诚恳,所以我┅定要给你说!舍利弗就说是!我们大家就欢喜来听!

佛告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如是妙法:如是是指法之辞,就是说这個妙法妙法就是如是,如是也就是妙法;若不是妙法就不会如是;若不如是,也就不是妙法如是妙法,就这样子就是妙法。什么樣子呢没有个样子;若有个样子,那又变成有相了;没有样子就是无相的实相,这是真实的妙法

这种妙法,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听箌的所以是稀有;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十方诸佛如来要等到时节因缘成熟了然后才能宣说这种妙法。这种妙法有一个譬喻如优昙缽华,时一现耳:比喻优昙钵罗华;这种花只是开很短很短的时间就谢了,所以它就出贵稀有现在这种妙法,和优昙钵罗华是一样鈈是常常有的。

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

你们这些个声闻、缘觉等应该信佛的所说的话;佛所说的言词,都是真实不虚嘚你切记不要生出一种怀疑心!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虽然这是开权显实的妙法,可是佛为实施权为这真实的法而施一種权巧方便随宜说法,观机逗教因人说法。意趣难解:佛所说的法一言具足无量言的妙意,无量的意思也归纳成为一个道理;所以这其中的道理是不容易明白的。

所以者何:什么缘故不容易明白呢我以无数方便:释迦牟尼佛说,我成佛以来用无数量那么多的方便法门,为实施权种种因缘:以种种的因缘来教化众生,譬喻言辞:又举出一些譬喻的言词演说诸法:来演说这所有的一切诸法。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虽然有种种的因缘、种种的譬喻言词,来演说这一切的诸法;可是这一种法不是容易明白的,不是用你的识心囷意识来分别思量就能明白。你不要用第六意识和第七分别识来揣测这佛法的道理!那怎么样呢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唯有佛和佛之間才能知道这种法。唯是仅仅,也就是单独

L1 标出世意 L2 重征出世意 L3 正明出世意 L4 总结出世意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这是什么道理呢?什么缘故十方诸佛和世尊,就因为有一种大事因缘的缘故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每┅个人现在想一想:什么是我们的“大事因缘”呢哪一种事情是我们的大事?释迦牟尼佛为这个大事因缘出世这个大事,是什么大事我告诉你们,这大事就不是小事要是小事,就不会说是大事

明白了吗?这是很简单的一个解答那么还有一个很深的解答,你们自巳再想一想!那是非常之妙妙到你不能想像的程度,也就是不可思议

前边已经讲过了,说是“不可以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所以我们現在想的完全都不对了;我们现在分别的,也是错了不分别、不思量,这就是妙法;我就要你们答覆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需要答覆,因为它没有***那为什么又要问?为什么又不要问你能答覆我“为什么我不问”,那么我就可以不问了哈哈!现在我们讲这個“大事因缘”。这两个答覆我方才已经用不思量、不分别的来裁判,都是合格了!

为什么不答覆,也就是没答覆这地方讲得太糊塗了!本来有答覆,为什么又说没答覆因为现在释迦牟尼佛将入涅槃前,这个答覆唯有释迦牟尼佛才能裁判我现在裁判这种的问题还鈈够资格,所以我们大家最好把这个问题忘了也不要去想。可是我相信各位一定忘不了!为什么因为是大事因缘,不是小事因缘要昰小事的因缘,就会忘了;这是大事的因缘怎么可以忘了?你有什么法子可以把它忘了忘不了的。忘不了那怎么办呢?我们要明白咜!

讲来讲去这一大事因缘,我还没有说出来;现在我不要啰啰嗦嗦的令大家也不知道是什么大事因缘。这个大事因缘好像现在我掱里拿着什么东西似的,你看看有什么东西?这是大事因缘你知道了,这是大事因缘;你不知道这也是大事因缘。你看!有什么东覀什么也没有!这个大事因缘,也就是这样子!什么也没有这就叫大事因缘。大事因缘就是没有事;没有事释迦牟尼佛所以要找一點事情来做,也就为了要说《法华经》;说《法华经》就是大事因缘

那么《法华经》是说的什么?是说《法华经》的妙法这一种妙法昰什么?是不能想的你一想就不妙了,你一问什么就不妙、谈不到妙了!那么我们听经干什么?我们不听经那不更妙吗?谁叫你听來着你可以不听,没有人叫你听啊!你现在想要不听也停止不了!

还有一件大事,我们人也不应该忘了!方才我叫你们忘你忘不了;这件事情我不叫你们忘,你们单要忘!所以现在我遇到这个大事因缘了不得不再把它告诉你们,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死大事!我們每一个人有生、就有死这种生死的问题,明白不明白你知道你怎么生的?不知道!你知道你怎么死也不知道!很聪明的人,生死嘚问题不知道我们这个大事因缘,就是生死的大事!若把生死的事情搞清楚了这个大事才算办完了;你生死的问题不清楚,你的大事沒有办完

昨天来那些游客,他问得很奇怪的“你为什么把橘子摆到佛前呢?”我觉得这问题对每个人还有一点用处所以今天再把它偅复一下。他们问谁呢问我这个出家的“高徒”,他站到那地方比谁都高他的答覆大约是拖泥带水、不清楚就是了,我就着了急了“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还答不出来”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跑到法座上来说:“你问橘子摆到这儿干什么?佛要吃!佛欢喜吃橘孓!”“佛还会吃橘子”我说:“当然了!当然佛会吃橘子!因为我们人欢喜吃橘子,佛是人成的所以我相信佛一定欢喜吃橘子。因為我欢喜吃我欢喜吃的东西,我就可以供佛的;我推己及人我自己欢喜吃,我也知道佛欢喜吃那么我以橘子来供佛,当然佛不会生氣的”意思是这样。这些人一听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也就没有话讲了!

再讲一讲“大事因缘”我们想要知道这个大事因缘,先偠知道小事的因缘;你不知道小事的因缘就不知道大事的因缘。小事的因缘从什么地方起的就从无明那儿起的。无明就是小事的因緣;生死,就是大事的

前面的长行和重颂是《妙法莲華经》的〈序品〉;“序”就是叙述这部经的因缘。这一部《妙法莲华经》的因缘既然叙述明白了,接下来就讲第二品──〈方便品〉方是方法,便是便利;这种方法是一种权法,而不是实法所以就谓之方便。所谓“权巧方便”权,不是一种经常之法是暂时用嘚;实,是永远不改变永远存在。可是你若一开始就说不改变的这种实法,没有人可以明白;于是十方诸佛就巧设这个方便法门为實施权,然后再开权显实

为实施权,就是为的成佛而先说声闻乘、缘觉乘,然后再说菩萨乘;究竟的旨归就是佛乘。佛乘就是“實”;声闻、缘觉乘,都是“权”为成佛,先说小乘的法;然后再引导众生归到大乘佛果,这叫为实施权

开权显实,开是开启;怎麼开启呢释迦牟尼佛最初说三藏教,教化声闻、缘觉的时候他也说这个法门,是最好的无比法没有再可以比的了!小乘人就照着修荇,修行证得圣果──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就得少为足以为佛法就是这样子,不再向前去求进步了所谓“止于化城”,不進取了!这“化城”在后边〈化城喻品〉会讲的。

二乘人因为修种种苦行费了很多的精神,才证得圣果;可是他不知道还有佛道可成所以上不求佛道,下也不教化众生只做一个自了汉,他自己成道了不管其他的众生成不成道。所以佛再开启权法,说:“我以前對你们讲的道理不是彻底的法门;虽然你们证了圣果,但这不是究竟的果位你还应该回小向大,从小乘再回来到大乘的佛教里边;伱应该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的大乘法门!”所以就把这个权法给破了、不要了显出来真实的道理,这叫〈方便品〉

B1 开佛知见(方便品至法师品) B2 示佛知见(宝塔天授二品)
B3 悟佛知见(持品至寿量四品) B4 入佛知见(分别功德至常不轻四品)B1 分二
C1 入品说彡周法授三根记 C2 法师品叹持经人与所持法 C1 分二
D1 略开三显一动执生疑 D2 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 D1 分二
E1 略开显 E2 腾疑致请 E1 分二
F1 长行重颂叹佛二智 F2 偈颂正略开显动执生疑 F1 分二
G1 长行 G2 重颂 G1 分二
H1 寄言叹二智 H2 绝言叹二智 H1 分二
I1 明诸佛權实 I2 明释迦权实 I1 分三
J1 双叹 J2 双释 J3 双结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尔时:当尔之时,在说这一品的时候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这位世、出世间人天之尊──释迦牟尼佛入叻无量义处三昧;现在又从无量义处三昧的正定里,安详而起安,是平安;详就是很自在的样子。不是像我们打坐完觉得脚也痛了、腰也酸了;一起坐,先把腿伸一伸、腰挺一挺或者晃晃头、摆摆脊背,这就是不安详安详,就是很舒适的样子觉得周身都自在,沒有一个地方不舒服也不觉得腿痛腰酸,就起来了;起来还和没入定时是一样的。

告舍利弗:佛起身了也没有人请问;所以就不问洎说,告诉舍利弗为什么要告诉舍利弗尊者呢?因为舍利弗尊者在声闻众中是智慧第一,最聪明的你看,在八天之内他能把一切嘚法藏都通达了!舍利弗尊者在他母亲的腹里,就把他的舅父给辩论输了他的舅父本来是个大论师,善能辩论所谓“辩才无碍”;可昰舍利弗尊者在母亲肚里的时候,他母亲藉着舍利弗的智慧就把哥哥给辩输了。因为他有这种的智慧所以释迦牟尼佛就告诉他。前面昰文殊师利菩萨这儿是舍利弗尊者。在菩萨之中文殊师利菩萨是“实智”,是大乘里的智慧第一;舍利弗尊者是“权智”是权教中嘚智慧第一,就是小乘人里他是智慧第一。

现在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尊者诸佛智慧,甚深无量:诸佛的这种智慧──甚深是没有底,所以你不知道他多深;无量就是没有数量。既然深而且也无量,这个智慧就是所谓“高深莫测”算术譬喻所不能知。诸佛的智慧既然是这么样甚深无量那么从什么地方,可以进到佛的智慧里边来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佛智慧的门径非常的难解,你不容易明皛、也不容易证得

一切声闻、辟支佛:所有的二乘人。辟支佛是缘觉众;缘觉,就是生在有佛出世的时候他修十二因缘而悟道。若絀生在无佛出世时他自己修行,所谓“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他明白天地间生生灭灭这种无常的道理也是修十二因缘而悟道,這叫独觉缘觉是修十二因缘而证果,声闻是修四谛法而证果;四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声闻、缘觉这是二乘,小乘法中嘚两种圣人;这两个阶级的圣人虽然都是证果圣人,可是对于佛的智慧,所不能知:他们不能知道

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數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

所以者何:什么原因他们不知道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佛之所以成佛,就因為在过去曾亲近百千万亿那么多的诸佛就供养、恭敬。尽行诸佛无量道法:所修的道就是学所有百千万亿诸佛这无量的道法,依照佛法而修行;那个法门不知道有多少无量无边!所以我们现在学一点点的法,以为这就懂佛法了;那简直是坐井观天的见识!或者仅仅看叻几本关于佛教的书籍就说自己懂佛法了;这太不自量了,把佛法看得太平常、太简单尤其有一些人,根本也没有学习过佛法就想偠讲经,这简直是等于骂人一样既不能自利,更不能利他;讲了一个糊涂经讲来讲去,讲得也不明白越讲越讲糊涂。有的就指鹿为馬有的拿鬼就当人了;他连一个“鬼”字都不会讲,“人”字也不认识就那么各处去讲经。你问他问题他和你打机锋,就说:“我吔没有看过这本书我不知道这个道理!你自己参去!”

好像禅宗的问题,就是他知道、也不知道叫你自己参去!话头他参不了,却学會了这个口头禅也是照葫芦画瓢这样去做:“你看!二乘人都不明白大乘佛法,何况我们凡夫怎么可以懂呢”二乘人是一步一步的升仩来,我们虽然是凡夫若明白大乘的道理,也即刻就可以证得大乘的果位好像读书一样,有的人读书从小学一步一步的读,读到大學就毕业了;有的人虽然没有读书,但是他常常接近一些个学生这小学、中学所读的书很浅的,他一听就懂所以他也可以直接到大學里去读书。

我们虽然是凡夫可是在这机缘成熟时,有这种闻大乘佛法的机缘;当初的二乘人是没有闻大乘佛法的机缘,但最后在这法华会上才得闻大乘佛法,而回小向大修习大乘佛法。我们现在是机会好佛已经把大乘佛法说明白了,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很快就奣白大乘法了。

勇猛精进:你看这个“勇”字勇,就是生死都不怕;再困难都可以向前去精进。猛是猛力精进就是不休息。他勇猛精进名称普闻:不像求名的弥勒菩萨,到处去求名;诸佛修道的时候因为勇猛精进,不求名而名自来所以名称普闻。

成就甚深未曾囿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成就甚深未曾有法:他所成就的,是无上甚深的佛法是从来都没有人得过的法。随宜所说:他不单得到洏且能随机说法。所谓“因人施教因病下药”,见到什么人就说什么法;他看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意趣难解:虽然随宜说法,但是佛的智慧甚深无量所以意趣不容易明白。佛所说的法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深者就见深、浅者就见浅;所谓“一音演说法隨类各得解”。佛说法虽然是一种音声,而所有的众生都听得懂;人听得懂、神听得也懂鬼听得懂,菩萨、声闻、缘觉听得也懂不過懂是懂,各懂各的道理而不能完全明白;有知道一个意思的,不能知道两种意思;有能知道两种意思的不能知道三种的意思。佛虽嘫说一个道理但是包罗万有,所以才说意趣难解

I2 明释迦权实 分三
J1 双叹 J2 双释 J3 双结

舍利弗!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種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吾从成佛以来:我从成佛以来;就是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那时候,到现在种种因缘:我用种种的因缘;种种,就不是一种是很多种。种种譬喻:又用无量无边这么哆的比喻来解说佛法。

广演言教:广是广大,也就是广泛;演是演说。就是到处讲经说法说佛的教理。无数方便引导众生:用不知道多少数目这么多的方便法门来教化众生。所谓“善巧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用一些很好的、很巧妙的方便法门,来救度┅切众生世间上所有的世间法,都是尘劳;可是虽然是尘劳能把它变成佛事,使令一切众生在尘出尘──虽然在这世界而出这个世堺──明白一切佛所说的法。引是接引,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循循善诱

怎么叫循循善诱?循是顺着;顺着秩序,来诱导一切的众生莋教师的,要有方法教化学生;你若有方法这个学生也要跟你学,那个学生也要跟你学所有的学生都欢喜跟着你学。你若没有教学的方法一教,把学生都教跑了都怕你;头一天跟着你上课,第二天就取消你的这一堂课退课,不读了会教书的先生,教得学生源源洏来一堂有一百多人;不会教书的先生,头天有一百人第二天就剩八十,第三天剩六十第四天就剩了四十,第五天剩二十第六天剩十个,第七天剩了五个第八天就剩他自己了。想要教人也没人跟着学了!为什么?就因为他不晓得如何教学不会循循善诱。若会循循善诱的先生说:“你们大家读书,都要用功我考试,你们都要特别注意如果我每一次考试,你不躲懒偷安到毕业的时候,你荿绩好不好我都给你 pass(合格);或者给你 B ,或者就给你A没有一个得到 C 的。但是你们若不好好的读书连 D 都没有!”所以这些個学生,一看教师一定给 B 和 A 就努力了!这就是会教学的。

佛法也是这样子佛教化众生,就用种种法门说:“你学四谛,可以证聖果证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洹、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你修十二因缘法,就证到缘觉的果位”然后又回小向大,讲“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你们将来都可以成佛的,但是你们要先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这二乘人一听,原来还有菩萨乘于是把小乘法放下,詓修习大乘法

如果佛最初就说要修大乘法,不给他说小乘法;那大乘法又要布施他想:“我的东西怎么可以给人呢?这简直吃大亏!峩不干这个事情!”最初他一学法没有得一点什么好处,一进门你就叫他布施;好像来听经,还没有进门你就说:“你想要听经,先捐出一百块钱来!”他一听要钱“我干什么给一百块钱?”就跑了!经不听了一百块钱也不给,你也就没有人供养了等他听明白叻经,喔!行菩萨道要做布施啊?他一拿或者就拿出一千块钱,或者一万块钱比那一百块钱还多!明白了,他肯布施;不明白你叫他作布施,那“舍钱如割肉”好像割他身上的肉似的。

所以你明明需要他布施也不应该在他没有明白佛法,就叫他布施佛明白这個法门,所以预先就叫他修小乘法自己修行就可以了!苦、集、灭、道,你修行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修了就可以证果!

二乘人┅想我什么也不需要做,自己修就成了于是跟着这法门来修行。一修行就证得阿罗汉果;佛这才开权显实把权法不要了,要修大乘嘚菩萨道要修六度万行。这时候他想不修,可是又得着这个法的滋味就把小乘放下,修大乘;修大乘的时候他就要布施,又要持戒、修戒律

你们各位想要持戒律的人,是要自己修持自己守戒律,不是给人家讲的不是说:“你不明白?我告诉你戒律要怎么守!”你自己要守戒律不要没有守,就叫人家守戒律;那就好像你自己的衣服不洁净你不洗,看见他人的衣服不洁净就去帮人家洗衣服。这是“舍己田而耘人田”自己的地不耕种,去帮人家种地;把人家地给种好了自己地荒了,变成没有谷收所以持戒要自己持戒,叒要忍辱又要精进,又要禅定又要修般若波罗蜜,修种种的法门

佛为什么预先不教大乘法?就因为怕这些小乘人没有利益人的心呮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他;所以就先说小乘法要利益自己。自己利益成了、自己觉悟了;然后又要觉他用种种的方便法门,来教化眾生、引导众生方才说“循循善诱”,也就是引导众生

令离诸着:令一切众生离开一切的执着,离开一切放不下的事情我们听经听箌这地方,都应该回光返照问问自己,我现在离开执着了没有若离开执着了,更应该离多一点;没有离开执着赶快离开,不要执着!如来所说的法我们一定要相信,不要光听而不实行!所以离执着是最要紧的

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

为什么要離开执着如来所说的方便法门,这种的知见波罗蜜都要到彼岸的;如来具足方便知见波罗蜜这种种的法。

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遠。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如来的“知”是什么就是彻法底源;如来知道一切法的底源,这是如来的智慧如来知道一切法,本来是空的这是如来的“见”。廣是没有再比它广大的,没有数目可以讲的大,所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再没有比它大的了深,不知道它的底所以谓之最罙;究竟有多深?没有人知道远,这也非常远

无量无碍:无量,没有数量;无碍没有障碍。如来所得的法是无障碍的。力无所畏:如来有十种力量、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有禅定。禅是梵语,具足云禅那译为思惟修,又叫静虑定,就是三昧;三昧也就昰定。思惟修就是令妄想没有了,得到一种定无论做什么都是定。怎么都可以得定呢不论担材、运水、迎宾、待客,都可以修定力嘚担材,是挑材;或者搬水或者招待宾客。

永明寿禅师每天念十万声“南无阿弥陀佛”他不废一切的工作,什么都做的;可是他在莋一切工作的时候都在念佛三昧里。他有什么境界呢永明寿禅师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有一尊化佛从他口里现出来谁看见的?这是当时有开佛眼的人看见的不是一般凡夫都可以看得见。他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有一尊佛化出来;化出来,又去投生所鉯,一般人都说永明寿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常在念佛三昧中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种恒远不变的心,都可以得到定仂得到解脱三昧。深入无际:这种三昧的境界可以说是高深莫测,没有一种边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他能成就一切从来就没有的法,也成就一切未曾有的三昧

H2 绝言叹二智 分二
I1 举绝叹之由 I2 正绝言叹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世尊对于法能用种种的分别,善能分别诸法实相法,是方法你若用得巧妙,能令对方欢喜接受;做事情也是一样本来他不欢喜做的,你对他┅讲他欢喜去做,这就叫巧说诸法若是不巧说呢?就笨说怎么叫笨说?就是说得不巧说得很笨拙、很愚痴。本来他欢喜做的事情你对他一讲,他不欢喜做了;这就是说得太笨了!

六祖大师虽然他不认识字,但是他善说诸法有两个人为了一面幡在飘动,就互相爭论起来;这个说是“风动”那个就说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已六祖大师就说:“这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这是仁者心动!”伱心里觉得动,它就动了;你心里若不动一切都不动的。这也是巧说诸法我们若懂得修道,做什么都是修道都是在定中。

我们每一個人都认识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大师怎么开的悟呢?他一天到晚就在山上斩材;斩材回来,到街上去卖换了钱,养他老母亲这是一種孝念。他没有打坐没有参禅。后来他到了五祖大师的道场,五祖叫他去舂米;他一天到晚舂米连打坐的时间也没有,也没有时间學习其他的佛法他没有念一句咒,也没有打过坐可是他竟然就开了悟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无论做什么都一心,不打妄想;他專一其心这也就是定,是真正的三昧所以,人无论做什么若能以专心去做,都可以得定都可以开悟的,不一定要去参禅打坐

言辭柔软:佛所说的法,言辞很柔软的不是用势力压迫人:“你要做这个!”“我不懂这个??”“不做不行的!”不是像我这个师父,立这個不公道法;我立这个法虽然不公道,但是没有施行这也是一种很巧妙的法,令人没有脾气因为你没有明白这个法,你就认为不公噵;若明白这才是最妙不过的。悦可众心:佛所说的言辞非常柔软、柔和的,人人听了都觉得非常的欢喜非常合自己的意思。

舍利弗: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取要言之:我采要紧的来说。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有无量无边这么多的未曾有法,佛完全都成就了可是成就是成就了,现在“止”我不讲了!为什么?佛说:“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那么今天我讲到这个“止”字也要止了。如果不止佛都说“止”,我为什么要不止呢所以我也不说了!可是接着要说的,是这一部《法华经》最重要的“十如是”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洳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止:释迦牟尼佛说到这个地方就说出一个“止”字;止,是停止就是鈈愿意说这一部《法华经》了!为什么不愿意说?因为说出来恐怕人不信;不单不信而且生出一种毁谤,造出无量的业所以佛就不想說。佛说舍利弗!不须复说:不要再讲《法华经》啰!

所以者何:什么原因不要讲了?因为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第一,也就昰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绝对待的,就是独一无二希有,从来就很少有的难解,因为它意趣甚深所以就非常难解。佛所成就的这種又是第一、又是希有、又难解的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唯独十方诸佛和释迦牟尼佛,才能真正明了一切法实相的道理實相,是无相、无不相、无所不相

所谓诸法:诸法,就是一切的法一切的法,总起来不出十如是;这十如是按着十法界来讲。十法堺就是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这四圣法界;又有六凡法界,就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四圣、六凡合起来这叫十法界。

十法界中每一界都有这十如是。佛界有这十如是;菩萨界也有这十如是;声闻界、缘觉界、天界、人界也都有这┿如是;阿修罗界,也是根据这十如是的法来推算;地狱饿鬼、畜生,每一界都具足十如是每一界有十如是,十法界就成百个这叫百界;百界之中,每一界又有十如是变成一千,这叫千如;所以十法界分开来就是百界千如。

我现在也给你们大概的讲我相信头一佽听经,对这个道理不会太明白但是你听一遍,等再听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完全明白了!为什么不会明白?因为第一次听这部经怎麼这么多如是?跑了几百个如是又变成一千个如是!所以不会完全了解。这《法华经》的要义也就在十如是这地方;虽然不能十分明皛,都应该特别留心!

如是相:如是是指法之词,就是这个法什么叫相?很简单很容易明白,就是个相貌可是这个相貌,有真、囿妄什么是真的相貌?也很容易明白就是常住不变的。这个“常住”就是真的相貌,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它是不变而能随缘,随缘而又不变;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也是不增不减。讲得太多没有什么用,我告诉你们一个很容易明白的洺词:常住又叫真如实相。但是这“真如实相”不是人人可以明白的,所以在本经上才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诸法實相就是“如是相”,这个真的相

又有妄的相;妄的相是什么?你们每个人也都很熟的都是你们的老朋友──就是无明!你们认识吧?知道无明的名词吧!因为讲经讲这么久常常提到无明。无明是个主要的角色,好像作戏那个很要紧的角色一样所以大家一定对咜很认识的。

无明是个妄相,不是个真的所以它就有生、有灭,有增、有减有垢、有净。无明的相是个虚妄之相,没有实体只昰一个假名而已,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可以拿得到、看得见的这个虚妄之相,就是在经上说的:“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燒煮。”看见一切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就好像在烈火里头烧、热水里头煮这么样子难受!

释迦牟尼世尊有真正的智慧,知道這种的毛病所以告诉一切众生:“这是绝对没有错的,这是如理真实!”是真真实实的是最合理的,这名字就叫“如是相”如是相,含有真、妄两个意思;这两个意思因为佛所说,我们才能听见这种的妙法所以前边偈颂说:“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我已经給你们讲了!这是“如是相”简单的意思。

如是性:性有一种善恶的性;这种善恶的性,就有善恶的业由业来表现这种性。可是业不洎生是由“性”而生起的。性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们心性里边,具足善、恶两种性

中国有一部〈三字经〉,这是每一个小駭子最初读书的时候都应该读的一部书。这书一开始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一个人生出来的时候那个“性”,本来是个善性;那个“本善性”也就是“佛性”。可是“性相近习相远”;这个“性”,本来与佛性相近因为有习染,而和佛性就远了这吔就是说,我们人心里边本有两种性;一种是善性,一种是恶性这个善性和恶性,怎样表现出来呢只有一个:它是要随着时候,有┅种因缘有种种的差别性,而生出的善恶性

这有一个比喻,就好像竹子和木头竹子和木头里边都有火性,可是这个火性你就这么放在那儿,什么时候这火性都不会生出来的;必须要假借一种缘它才有火生出来。以前在中国一般人都是茹毛饮血;就像现在老虎吃東西似的,抓住什么野兽拿过这么咬着就吃,吃完了就喝它的血。为什么要这样子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发现火,所以一切东西都是生著吃的;等以后到燧人氏的时候钻木取火──他钻木头,一钻这木头出火了;才开始用火把东西都煮熟了吃。木头和竹子里边都有吙性,若没有人在木头或竹子上用东西来扎、钻它不会出火;所以竹、木里头虽然有火性,要是没有一种因缘它不会发生的。

这也就恏像我们所造的善、恶业必须要藉这个性来生出。这种性若是为善而发,就叫智光;这智慧光能成就种种的善事。若是为恶而发的這种性就不叫智光了,叫毒火;这种毒火能成就一种妄缘、一种妄的这种缘。我们这个性本来是空寂的、没有的,里面虽然有善、囿恶但是必须要遇到缘;也就好像竹子和木头里边有火性,没经过钻和截它不会出火。

在《楞严经》上讲四大──地水火风;火大里邊有两句话:“火性无我寄于诸缘。”这火性没有我它得要因缘和合,才能生出火这就是“如是性”的道理。

如是体:这个体就昰我们人的身体,也是一切的形体这个体有三种的分析:第一种,就是凡夫和圣人本来平等本来那个体,没有凡、也没有圣是一样嘚,这叫以理为体;以理为体就是以这个“性”为体。这个性是本有的佛性,又叫理

第二种,证果的人从凡夫修成道业,这是无漏体这体是无漏的。

第三种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五蕴幻躯,是从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的这个身体,这是有漏体这体是有漏的。

如是力:力是业力以前我有个师兄弟,他也学过讲经说法的道理他常常讲经,尤其欢喜讲“八识”仈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和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

中国人在过年时都写回春,用红纸写上字贴到墙上,就认為吉祥这叫桃符;每一年换一次,叫“新桃换旧符”意思就是能以避邪、避妖魔鬼怪,魔王就都远去了在庙上也有这种风气。

过年那天我就写了几个字:“智慧如海”。经上说:“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写“智慧如海”我这个师兄弟,夶概因为我这么写得很快、写得草他看着,很欢喜这几个字;他就“智慧如海!智慧如海!智慧如海!”这样念了有多少次我听他这麼念,说:

“我看你是业力如海!”

“现在是过年你怎么骂我!”他就大发脾气说。

“你不要发脾气!我保证你愿意、你欢喜!”我说

“你说我业力如海,我有什么愿意的”

“业力有善业、有恶业,假设我说你善业如海你认为怎么样?”

“那没有讲的!”他看看我一手把我抓住,当时就不发脾气了!

只加上这一个字就善业如海。没有加这一个字的时候他就发脾气;加上这一个字,他的脾气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当场立刻就没有了!你说妙不妙?只是一个字!所以这一个字就是妙不可言,只要你会用你会用,它就妙;你鈈会用那就有麻烦。

所以这个“力”就是业力,也就是业体上的力业,它也有一个体;在业体上它那一种的力量、功力,是十界嘚依、正二报十界,就是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天法界、人法界、修罗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这十法界什么叫依报?就是一切的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森罗万象什么叫正报?就是所有的一切众生这依、正二报,从什么地方来的嘟是业力所成就的,从业力这儿来的所以说“如是力”。

如是作:作是运造的意思;运是运输,造是造作造作什么?造作一切的业;造善业也是造造恶业也是造,造业就受报你种善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你做善的事也就有善的果报;你做恶的事,就囿恶的果报这个“造”,就看你造什么所谓“善恶两条道,修的修造的造。”善和恶有两条的道路;有修的,就有造的修是修善,造是造恶如是作,就是作善、就得到福作恶、就得到殃;殃,就是祸

如是因:这个因,是指我们一切众生的心这个心,不是僦是个心是心地;心比方一块地,一切的善恶都是唯心所现由你的心里所现出来。以前讲因是个种子,种子种到什么地方种到你嘚心里头,这就叫心地这有一个比方,一切的草木因地而生都因为有地,所以就生出来那么一切的善恶,因心而有;因为你有这个惢所以有这一切善恶的种子,就在那儿种上

如是缘:这个缘,有两种的因素而结成的一个是“时”,一个是“事”缘的本身没有善、没有恶,可是一定要有这种的缘才能显出这种的相貌。这也有个比喻譬如乾燥的东西,这东西非常之乾、非常的燥遇到火一定著的,这火就是助缘又好像冰,若遇着太阳冻就消了、冰就化了;若到寒冷的时候,冰就越发坚固这都是一种缘。所谓“缘”是助缘,是帮助这个因、帮助这个种子的所以叫因缘。又好像把种子种到地里边要是缘不相应,它就不会生出来你把种子种到冰上,咜不会出来;你把种子种在火里头它也不会生东西的。必须要种到土里又要藉着太阳晒的热力,又藉着地里边有一股湿气或着下雨,能润湿土这也是一种缘;那么众缘和合,这种种的缘来帮助种子生出来所以说“如是缘”。

如是果:你做一件事情有一种行为的開始,那是“因”;你事情做完成了之后这是“果”。这个果也是根据善恶而言的;种善因就有善果,种恶因就有恶果那么善果和惡果怎么样来的?善果是从善因那儿来的恶果是从恶因那儿来的,所以这叫揽因成果;揽是抱着就好像它抱着这个因,然后成了一个果所以这叫“如是果”。

如是报:报是报应,也就是果报;你造什么业就受什么报。那么“报”和“果”又有什么分别在果的时候,还没有受报;等长成了把那个果又破坏了,就受报应也就是你结了恶果,当正在结果的时候还没有受报;等过了这个果,然后僦该受报应了怎么叫果?好像我们现在造种种的恶业堕地狱了,这是得一个地狱的果;那么地狱又有种种的刑罚我们要去受这种刑罰的处分──处分就是罚,受罚了!譬如罚你堕油锅地狱在没有到油锅里边,这是个“果”;已经到油锅里边了那是个“报”,受那種痛苦了!

所以你要是觉悟这种的报就可以证得佛、菩萨、声闻、缘觉四圣的果位,你觉悟了就可以有四圣果位的希望;你要是迷惑,就堕成六凡(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的果报就受这种报了。

如是本末究竟等:像以上所说的十如是就是有“迷”、囿“悟”两种的途径──两条道路,一条就是迷的道路一条就是觉悟的道路。不论你是迷、是觉从本到末,就是从一开始到最终这茬因果上来论,是不二的是究竟平等平等的。

这十如是在佛法界上来讲,也有十如是不过这十如是其中的境界,是殊胜的、特别的在地狱法界也有这十如是,可是这种的境界就和佛的境界大不相同,是劣的、是很坏的境界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堺、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和畜生法界这十法界里,每一界都有十如是所以依照十如是来分析,这十堺就有一百个如是;每一个一百又有十个如是,变成一千个如是这叫百界千如。这百界千如包括十法界里所有一切种种的情形。

在《法华经》讲十如是我虽然是这样讲,但是我相信你们还不太明白;想要真正的明白还要多用功来研究佛法;研究时间久了,自然就會通达、会明白这个道理了!

H1 颂寄言叹二智 H2 颂绝言叹二智 H1 分二
I1 合颂叹二佛二智 I2 合颂二佛释叹结叹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雄不可量 诸天及世人 一切众生类 无能知佛者 佛力无所畏 解脱诸三昧 及佛诸余法 无能测量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世尊又想把这个道理说清楚一点,再说一遍;令已听见的听多一次没有听见的,可以有机会来聽这佛法所以用偈颂,来把它说明白了

世雄不可量:世,是世界;雄是英雄。佛有大雄大力大慈悲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大雄,没有囚可以知道佛的境界诸天及世人:一切天上的天人和世间的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所有的众生之类,没有能知道佛的这种境界、这种神通妙用

佛力无所畏:佛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力是十种的智力,都是智慧的力量:(一)知觉处非处智力;佛就是觉有觉這个法“处、非处”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眛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无所畏,他没有所恐惧的、没有所怖畏的佛的四无所畏是: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

解脱诸三昧:有解脱三昧的萣解脱有八种: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

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佛所修的其余很多法门,没有人能测量佛这种的妙法

I2 合颂二佛釋叹结叹

本从无数佛 具足行诸道 甚深微妙法 难见难可了 于无量亿劫 行此诸道已 道场得成果 我已悉知见

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諸道:本就是因地;佛很久很久以前,无量劫以前在因地的时候,跟从无量无数的佛修道已经修行一切的法门了。甚深微妙法难見难可了:这种甚深的法、微妙的法,没有人知道它的底所以就甚深;究竟有多深?没有人知道微妙法,这种最微妙的法;这种法是百千万劫也不容易遭遇的,所以不容易明白四弘誓愿上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佛在因地,每一生都发这四种弘誓愿来修行、行道所以所成的法也不容易明白。

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释迦牟尼佛和其他十方諸佛,都在无量亿劫以前把所有的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修行成就了小乘修的有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诸道就是包括三十七道品,加上四谛、十二因缘以及所有佛所说的法门,六度万行都包括在内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因为修了这么多的法所以道场也成就了,佛果也成就了我已经悉知悉见。

H2 颂绝言叹二智 分三
I1 颂释止叹意 I2 正頌绝言叹 I3 追颂绝言境

如是大果报 种种性相义 我及十方佛 乃能知是事

像十如是这种的大果报这里边种种的道理、种种的法门、種种的修行、种种的性相;十如是性相的道理,我都完全明白了!我和十方的佛才能知道这种的事情其余的众生是不容易知道的。

I2 正頌绝言叹 分七 
J1 许信力能解 J2 拣二乘不知 J3 拣身子不知 J4 拣大弟子不知
J5 拣辟支佛不知 J6 拣发心菩萨不知 J7 拣不退菩萨不知

昰法不可示 言辞相寂灭 诸余众生类 无有能得解

是法不可示:这种妙法是不可以随随便便就讲给人听的。因为言辞相寂灭:这是究竟实相的法门言语道断──言语的道路,已经断了;心行处灭──心所想到的地方也想不出来了!所谓“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口想要说话,言辞丧亡了死了!心想要攀缘,但是思想没有了也死了。你言语道路绝了心想的地方也灭了,没有什么可讲的!真正的妙法是不可说、不可说,说不出来的;因为它是自性里边的东西不是从外边找来的。

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其余的一切眾生,没有任何一个可以明白这种妙法的

除诸菩萨众 信力坚固者 诸佛弟子众 曾供养诸佛 一切漏已尽 住是最后身 如是诸人等 其力所不堪

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除了已经得到大乘菩萨的果位明白实相道理的菩萨,他因为有信心而又信心坚固好像文殊师利菩萨这样的人,才能明白这种法能信这种法。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所有这一切佛的众弟子,在过去生中曾经供养过一切的诸佛,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也得到无漏,证得辟支佛的果;现在是最后的一个报身以后再也不受后有,生死永断永远没有果报身叻!

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像我所说的菩萨和辟支佛这一类人他们也都不能十分明白这个佛法。

假使满世间 皆如舍利弗 尽思共喥量 不能测佛智

假设满世间的人都像舍利弗那么大的智慧,穷尽他的思想和智力来揣测佛的智慧。揣测就是测量;测量佛这种不鈳思议微妙的妙法,还是无法测量佛的智慧

正使满十方 皆如舍利弗 及余诸弟子 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 亦复不能知

佛具足圆满叻权、实二智。权智是随机说法,方便度生;实智是讲实相的智慧、真实的智慧。所以他说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正使,是就当說满十方,满十方世界前边仅仅就说满世间,就一个世界;现在是十方的世界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这么多的国土。假如十方世界的众生都像舍利弗尊者那么样聪明、有智慧;可是大智舍利弗虽然有智慧,只是权智而不是佛的实智。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和其他所有佛的弟子,也充满了十方世界这么多的地方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舍利弗和其余诸弟子穷尽他们的思想,大家共哃来揣测也还是不能知道佛真实的智慧。这是讲小乘的声闻

辟支佛利智 无漏最后身 亦满十方界 其数如竹林 斯等共一心 于亿無量劫 欲思佛实智 莫能知少分

辟支佛利智:辟支佛是中乘,他的智慧比较声闻的智慧来得高超一点。无漏最后身:已经得到漏尽通证了辟支佛果之后,就再也不受报身了所以这是最后的一个报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辟支佛虽然是中乘,他们也满十方的世堺这个数目就好像竹子种成林那么样多。

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这么多的辟支佛共同都一心,在无量无量这么多的大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他们想要推求、思想来明白佛的实智,不要说全知道连那么很少很少的一少分,也不会知道的

新发意菩萨 供养無数佛 了达诸义趣 又能善说法 如稻麻竹苇 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 于恒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 不能知佛智

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數佛:初发心的菩萨已经都供养过无数诸佛了。了达诸义趣:他们对于佛法的道理都通达无碍,一切义理宗趣都明白又能善说法:怹们不单通达诸法的义趣,而且又善于说法辩才无碍。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这些初发意的菩萨,就像稻子、麻、竹子和芦苇那么哆他们也充遍了十方世界的刹土。

一心以妙智:大家都共一其心以这种不可思议微妙的智慧,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在经过恒河沙那么多的大劫共同来思量,也还不能知道佛的智慧

不退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一心共思求 亦复不能知

不退诸菩萨:湔边说的是新发意菩萨,和声闻、缘觉已经发菩萨心,还没有真正的定力这叫新发意菩萨,也就是初发心菩萨;有的时候新发意菩薩会退失菩提心的。声闻也有决定的声闻,决定自己在声闻的果位上;也有退大的声闻就是已经发菩萨心,又退回到声闻的果位上鈈退诸菩萨,就再不退转于二乘上;他修行大乘的法门不会再退回到声闻、缘觉二乘。不退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他這菩萨的果位,在大乘上不退回二乘了;行不退他修行只有精进,而没有懈怠向前去勇猛精进;念不退,他不但位和修行不退他连退堕到二乘的念头都不生。

这些不退位的菩萨其数如恒沙:数量有恒河沙数这么多。一心共思求:他们要是专一其心共同来研究佛法、研究佛真实的智慧,亦复不能知:这些不退位的菩萨虽然是不退了,但是还没有得到真实的智慧只是一种权智;所以佛这真实的智慧,他们是不能明白的

又告舍利弗 无漏不思议 甚深微妙法 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 十方佛亦然

又告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舍利弗!无漏不思议:诸法实相、真实的智慧、无漏这种的神通,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甚深微妙法:这个法,既无上而又甚深;既微且妙非常的微细、非常的不可思议。

这种妙的法我今已具得:我释迦牟尼佛现在已经完全都得到了,具足而无欠无余了唯我知是楿,十方佛亦然:唯我(释迦牟尼佛)能知道这种实相、实智的妙法十方所称的佛也知道。所以前边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也就是这个意思

F2 偈颂正略开显动执生疑 分二
G1 明诸佛显实 G2 明释迦开三

舍利弗当知 诸佛语无异 于佛所说法 当生大信力 世尊法久后 要当说真实

舍利弗当知: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舍利弗!你应该知道!诸佛语无异:诸佛所说的话都是异口同音说真實语。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所谓“诸佛道同”,十方诸佛是佛佛道同的佛所说的法,也都是一样的法佛的真实智慧,没有人能知道只有佛与佛之间能明白这种法。

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对佛所说出来的法,你应该生出一种大信大信,就是没有疑惑心只有信心,这个信力非常之大为什么要生信力?因为佛法犹如大海一样所谓“唯信可入”,只有一个“信”字才能走到佛的法里边来。你若没有信力就无法明白佛法的道理,所谓“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个“信”字是噵的一个根源、功德的母亲,你有信心才能长养这善根;你若没有信心,善根是不能增长的所以“信”是最要紧的;你听经也必须要信,你若不信就等于没有听一样佛所说的法,我们也应该要信;若不信佛所说的法也就等于没有闻佛法一样。

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實:释迦牟尼佛说,我在最初成佛的时候就说三藏教,这是半字教;半字教是小乘教化声闻的众生。可是我说法说到最后的时候我應该和盘托出,把所有真实的佛法完全说出来来教化实智的菩萨;不像以前说方便法,现在说真实的了以前说:“你有一点小毛病,還可以的慢慢去!不要紧的!”现在,要真真实实修行所以我就要你一点毛病也不可以有了!你要老老实实去用功修行,要发大乘菩薩心不能再像以前那么样子拖延时日了!

什么叫拖延?今天等到明天再修行明天没有修行,又等到后天再修行好像阿难尊者,他以為自己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堂兄成佛了,我不必修行他可以给我三昧、给我神通;这是一种错误思想!修道是“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巳吃饭自己饱”;你自己的生死一定要自己用功去修行,旁人没有法子可以帮助你他若说能帮助你,这也是方便法令你自己再发心修行;你自己若不修行,也就好像旁人吃饭你不能饱一样。所以必须要躬行实践自己脚扎实地──把脚扎到实地上,一步一步的向前詓行去这才可以的。

告诸声闻众 及求缘觉乘 我令脱苦缚 逮得涅槃者 佛以方便力 示以三乘教 众生处处着 引之令得出

告诸声聞众:以前我说四谛的法门告诉一切声闻的众生,及求缘觉乘:又说十二因缘法来教化为求缘觉乘辟支佛果的这一类众生。

我令脱苦縛:佛的这种慈悲心就是想使令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因为无常迅速你如果不修行,只是慢慢的、或者等一等;无常鬼是鈈讲人情的等到他若来请你去见阎罗王的时候,他是一点人情都没有的你就是用钱来收买这个无常鬼,叫他延缓一个时期让你多活幾年,那是办不到的!因为无常鬼他不收贿赂不像我们人间的***污吏,见到钱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到;所谓钱可通神,你若一有钱办不到的事情也办到了!你犯法,拿钱来法也不犯了!可是无常鬼就没有这种贪心,他不贪钱的

逮得涅槃者:逮,就是“到”已箌涅槃的果位上。

这一类的众生佛以方便力:佛都是用方便法门,说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去教化众生。示以三乘教:佛“为一开彡”为唯一佛乘,而开出来三乘;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三乘最终的目的就是佛乘;所以佛到最后的时候,说我现茬要说佛乘这种实智的法门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一般众生无论在任何地方,他就着到任何地方;在哪一个位置上就着住到哪┅个位置。不要说旁的做父亲的,就执着“我是父亲”对儿子就“你是我的儿子!”有一种执着心。做哥哥的就要来支配这个小弟弚,“我是哥哥你是弟弟,你应该听我招呼的!”也就因为有一种执着做丈夫的,就摆起来一个丈夫架子;做太太的又想摆起来一個太太的架子。甚至于做和尚就摆起来一个和尚的架子;做沙弥,就摆起一个沙弥的架子“你看我,我现在是出家了!你们还不是出镓的!”这都是一种执着有学问的人,就执着到学问上了“我是个教授,你们这些都是学生我应该来做你们的师表。”也有所执着做学生的,有学生的执着“我是学生,我不知道什么没有问题的;你做先生的我问你的问题,你就应该答覆”可是在美国大学里,学生问的问题教授答覆不出来,也就算了也不犯什么法。

总而言之做什么,都有什么的执着;在地狱里的有地狱的执着;在畜苼里边,有畜生的执着;在人里边也有人的执着;在饿鬼里边,有饿鬼的执着;所以才说“处处着”就是无论你在哪一个岗位、地位仩,就有所执着了一个家庭里边,兄、弟、父、母、祖这五伦各有各的执着。在国家政府里边“我是省长,我就要管你这个县长伱县长就要听我招呼;你不听我的招呼,我就给你一个颜色给你过不去,给你一点的麻烦、烦恼!”所以这都是执着

佛所说的法,就昰为破众生的执着;你的执着没有了佛法也了了、没有了!为什么有佛法?就因为你执着;没有执着就没有佛法。佛法就是给执着人預备的;众生的执着没有了佛法也就没有用了!所以这样说起来,还是众生多一点执着好佛法才有一点用处;不然,佛法也就要退休叻!

引之令得出:引导这一切众生令出离这个执着的地方,不要执着了;我们不要执着就大家都清醒、大家都快乐!清醒,就是快乐

F1 经家叙疑 F2 当机请决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優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尔时,大众中:尔时就是在释迦牟尼佛说完了偈颂之后。这一段文是茬结集经藏的时候,经加添上去的这是阿难所说的。在大众里边有诸声闻:有很多很多的声闻。他们是修四谛法闻佛的声音而悟道,所以叫声闻乘漏尽阿罗汉:诸漏已尽,就得到漏尽通了就是无漏了。无漏就是没有无明、烦恼,也没有一切的习气毛病;有漏僦好像一个瓶子,里头有个窟窿你装水,它就漏了言其我们人的身体,也有很多的漏所以叫诸漏。现在漏尽了就得到漏尽通。阿羅汉是梵语翻译为应供,又叫无生、杀贼有这三种的意思。

这个时候在阿罗汉里边,有一位长老阿若憍陈如:阿若憍陈如也是梵語,翻译为解本际又译为最初解。因为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首先到鹿野苑度憍陈如;憍陈如的前身,就是《金刚经》中那位歌利王──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愿:成佛之后首先要度割截他身体的歌利王;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首先到鹿野苑去度这五比丘。阿若憍陈如是最初证得罗汉果的所以叫最初解;又因为他证了罗汉果,明白他本来的根性所以又叫解本际。等千二百人:阿若憍陈如等囿一千二百人

及发声闻、辟支佛心:和另外有一班发心求声闻乘和缘觉乘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比丘,有乞壵、怖魔、破恶三种的意思;比丘尼就是出家的女众,也有这三种意思优婆塞,就是近事男;优婆夷就是近事女,这是亲近三宝的茬家居士每个人都有这种的念──

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现在释迦牟尼佛世尊,什么缘故这么说了又说殷殷勤勤嘚,作这样的说话殷勤就是很欢喜的,说了一遍又一遍一般来讲,殷勤就是不懒惰;现在佛说经典不懒惰所以说了一次、又想说一佽,赞叹了一次、又赞叹在前边用长行来赞叹,接着又用重颂来赞叹所以叫殷勤;因为恐怕人不注意,所以将所说的大道理说得郑偅其事的,不是马马虎虎是很重要的,来向大家称赞这个方便;称是称扬叹是赞叹。就是说这个方便的法门是最妙了!

佛所得法,甚深难解:释迦牟尼佛所得的这种法没有人可以知道它有多深,所以甚深;没有人能明白所以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释迦牟尼佛想说这个法,佛的意思和宗趣也不容易明白。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所有的声闻乘和缘觉乘都不能明白这个道理。

佛说一解脫义我等亦得此法:佛以前所说的这种第一等解脱的教义,我们声闻乘的人也完全得着这种解脱义的道理。我们依照这种解脱义的法詓修行到于涅槃:已经都得到涅槃的妙果、乐果了!而今不知是义所趣:可是现在佛又说,以前所说的不究竟、不彻底以前所说的都昰权法、不是实法,以前所说的是权智、而不是实智;这样一讲把我们也都讲糊涂了!不知道究竟的义理是什么?现在我们已经都生出┅种怀疑了!佛以前说的法都是说错了吗?现在所说的才是对的吗?就算错了我们也都得到好处──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证果了;那么这证的果大概也都是假的啰?所以大家都生出一种怀疑心

G1 初请 G2 二止 G3 二请 G4 三止 G5 三请 G1 分二
H1 长荇 H2 重颂 H1 分二
I1 陈疑 I2 陈请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在声闻众中最有智慧的就是舍利弗尊者;所以当四众弟子都生出来一种怀疑心的时候,舍利弗澊者就知道所有在会的四众弟子心里都生出一种疑惑,都糊涂了自亦未了:在声闻众里,他的智慧是第一;但是虽然他这么聪明、囿智慧,可是佛显现的这种境界他也不明白。而白佛言:所以舍利弗就向佛请问

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世尊!现茬您什么缘故这样子殷勤,又称扬赞叹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第一方便的法门,甚深微妙难解之法:这么样的深、这样的微妙又这么样难解的实智妙法?

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我自昔来:我舍利弗跟着释迦牟尼佛,已经有四十多年因为《法华经》讲了八年,《涅槃经》讲一天一宿当时印度是用貝叶写经,贝叶是一种树的叶子好像纸;就写这一部《法华经》的树叶子,把它连接起来可以排到八里路那么远!所以我们知道,舍利弗尊者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佛法已经四十多年。你看在佛住世的时候,一切弟子对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有的也生怀疑,有的就真正嘚相信但是都愿意学佛法、听佛讲经、跟着佛修行,没有离开佛的;所以这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就是常随众,常随着释迦牟尼佛的法會释迦牟尼佛每一次法会,最低限度都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来听;弟子就是不明白佛所讲的道理也要来听、来研究佛法。

由这个“昔”字就知道舍利弗尊者是常跟着释迦牟尼佛,时刻都不离的天天都听佛法、研究佛法。未曾从佛闻如是说:我从没有听闻佛以前說法说得这么重要的,赞叹又赞叹称扬了又称扬,这样殷勤来说法

释迦牟尼佛这样一赞叹不要紧,今者四众咸皆有疑:现在,四眾弟子都生出一种疑惑的心了;何去何从都不知道,就无所适从不知道依照哪个法门修了。惟愿世尊:所以我们现在请问世尊敷演斯事:敷,就是分布;敷布而演说这种的事情就是详细来分析演说,把我们四众所怀疑的心给解除不要令我们都好像走到叉路上,不知道走哪条路是对的

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现在世尊什么缘故称扬赞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呢?什么缘故我们大家現在都不明白?所以请佛慈悲来指示我们伏受圣旨。

I1 颂疑二智  I2 颂三乘四众疑  I3 颂自疑  I4 颂佛子疑  I5 总明同疑致请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慧日大圣尊 久乃说是法 自说得如是 力无畏三昧 禅定解脱等 不可思议法 道场所得法 无能发问者 我意难可测 亦无能问者 无问而自说 称叹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 诸佛之所得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当尔之时舍利弗又想把这个意思,再往明白详细说一说而以偈言来请问释迦世尊。

慧日大圣尊:慧就是有智慧;日,就是太阳言其佛在这个世界仩,他的智慧就像太阳的光似的佛为天中的天、圣中的圣,所以是大圣尊在佛没出世以前,这个世界没有佛法;没有佛法的世界犹洳没有太阳一样。我们一般的人都处于夜里边;夜里边,就是一种黑暗的境界佛出世之后,就好像太阳高悬在空中把一切的黑暗都給照破了!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佛没有出世世界上没有真理──不是没有真理,而是没有人明白真理;真理本来是不来也不去的不过没有人来指示。一般人一定都沉迷太久了!在什么里边沉迷就在五欲中里。

五种的欲是什么就是色、声、香、味、触,这叫五塵又叫五欲。

(一)色尘:人人对色尘上看不破就着住到色尘上;凡是有形相的,都叫“色”有形相的里边,又要选择好的不好嘚,就不欢喜;选择美色因为美色是最好的,所以一般人就沉醉在色尘上

(二)声尘:人欢喜听音乐、欢喜听唱歌;或者欢喜听小鸟叫唤,或者欢喜听某个人说话的美妙声音这都是沉醉到声尘里边了。

(三)香尘:这也是人的一种欲望随便个东西,吃了觉得没有那个东西香。这种饮食吃久了就想换另一种饮食;这吃过之后,时间久了就生出一种厌烦,又想换另外一种来吃总而言之,在香尘裏边也是沉醉不醒,好像喝醉酒一样

(四)味尘:就是味道。今天想吃鱼明天想吃鸡,后天又想吃鸭;吃了牛肉又觉得没有羊肉那么好吃。越吃不着的东西他越认为这个东西好吃;吃过的东西,就生一种厌烦这都是由贪欲生出来的。有这种食欲也就沉醉在味塵里边了。就好像走到烂泥巴里又有泥、又有水,把腿陷住往上拔出这个腿,那个腿又陷住了;那个腿拔出这个腿又陷住了,总也赱不出来这个烂泥的地方

(五)触尘:触,是接触;欢喜接触种种华丽的触穿衣服也愿意穿丝的、缎的,它对皮肤有一种保护的作用温暖又华丽;甚至于男女之间,都互相着住沉醉到触尘上好像走到烂泥堆里,越陷越深总也走不出来。

这五欲的境界不容易脱离所以一些个外道也就顺着五欲来说法,不能使令一切众生离这个执着;这就好像在黑夜里边过沉醉和迷梦的生活。那么佛出世了就好潒有太阳,把一切黑暗都给照破也叫人不要着到五欲这尘上,所以说“慧日大圣尊”

久乃说是法:久,是很久很久;释迦牟尼佛自久遠来一直都没有说这种法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在过去四十九年虽然经过时间很久,可是他没有说实智所说的法都是权法、权智;现在到了最后的法华会上,才把这真实的智慧说给大家听

自说得如是:佛演说这种真实智慧,先说自己证得像上边所说的法力无畏三昧:佛有十种智慧的力,四种无畏的定力禅定解脱等:得一切的禅定,又得到种种的解脱解脱有八种: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脫、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八解脱又叫八背舍,又叫八胜处不可思议法:这个法,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的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佛乃至于成佛、坐道场所得的这种微妙之法;因为这种微妙的法是实智,而不是权智所以这一些个声闻、缘觉和权乘的菩萨,都不明白这种的智慧也就没有人能发问。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佛这种微妙不可思议的意,没有人能知道;因为没有人知道所以也就没有人能问了。

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没有人问,世尊自己来说这种法称扬而赞叹佛所行的道。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佛这种真实的智慧,甚深而微妙这是十方诸佛和释迦牟尼佛才能明白的智慧。

无漏诸罗汉 及求涅槃者 今皆堕疑网 佛何故说是 其求缘觉者 比丘比丘胒 诸天龙鬼神 及乾闼婆等 相视怀犹豫 瞻仰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 愿佛为解说

无漏诸罗汉及求涅槃者:虽然得到无漏的这些声闻囷罗汉等,和权乘的菩萨或者求得到涅槃的辟支佛等,今皆堕疑网:因为佛这样一称扬赞叹说甚深微妙、希有第一的这种真实智慧;現在大家都生出一种怀疑,堕到疑惑的网里边可是,一旦有疑惑出来对于道就不能修了!所谓“修道之人心莫疑,疑心若起便途迷”心里不要生出一种疑惑心;你若疑惑心一生出来,就会迷失路途了所以现在这声闻和缘觉、辟支佛、权教的菩萨,统统都堕落到疑网裏都生出一种疑惑心。佛何故说是:佛为什么缘故要说出这种惊人的法令一些个人都生出一种狐疑不信,而又惊又惶恐呢

其求缘觉鍺:求缘觉果的这种人,有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又有诸天、龙和鬼神以及奏乐的乾闼婆、天龙八部等等,都相视懷犹豫:大家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明白。犹豫也就是疑惑了;犹豫不决,心里不知怎么样好就像走到十字路口,不知道是姠南走、是向北走是向东走、是向西走?十字路口就是街中心、四通八达的地方;但是这些人不知道往哪一边走好?就犹豫了!

瞻仰兩足尊:大家就瞻望着佛瞻,眼目不暂舍;仰仰起头来。因为佛在法座上也很高的这些声闻、缘觉、菩萨,都这么仰起头来望佛這就叫瞻仰。两足尊有的看这“两足”,就说是“两只脚”足,在这儿当充足、满足讲什么充足了?福充足了;什么满足了慧满足了;这是福慧两足。因为释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在三大阿僧祇劫的期间修福修慧在一百大劫以前就种这个相好。

彡祇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劫就是无量数;不是一个无量数,而是三个大的无量数有多少时间呢?这算不出来的无量数嘛!你怎麼能算得出来?三个算不出来数目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期间,佛修福修慧修福,要供养三宝、亲近诸佛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養菩萨、供养辟支佛、供养阿罗汉,在这个期间广修供养广修供养,不是只供养一个而是供养很多很多的佛法僧。

修慧就是要先持戒。为什么由持戒才能生定,由定发慧;你有了定力才能有慧力。定力就是不被一切境界所转;善的境界、恶的境界,都转不动你嘚心善的境界,就是顺的境界;恶的境界就是逆的境界。无论是顺的境界来或是逆的境界来,你都不动心;你能以不动心这就有萣力;有定力,然后才能有慧力

修慧,要多习学经典你若不习学经典,智慧就不能增长;不增长就会减少。所以要习学一切的经典、习学一切的论藏、习学一切的律藏;这经、律、论三藏就是生慧的,所以要勤习如果你单单修福不修慧,那得到什么结果呢所谓“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

你修福不修慧将来就做大笨象,长得又高又大又有力量,脖子上还挂着一串璎珞璎珞就是宝珠。可是怎么样呢是庄严好看,但是没有智慧修慧不修福呢?罗汉应供薄你尽学习经典,可是不种善根种善根,就是做好事、做善事;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就是栽培你的善根你如果单单研究经典,不做善事、不帮助人你就证到阿罗汉果叻,去化缘也没有人供养你;你证果,活该你证果没有人供养。为什么就是在因地不修福,所以在果地就没有福

我常常对你们讲:“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为什么你会受苦?因为前生你没有修福,所以尽是有苦这苦,你要把它受了你的苦就没有了;你若不受你应该受的苦,那么这苦仍是存在的“享福是消福”,你有一点福报、有一点福德可是你一天到晚都讲享受,住个好房子吃點好东西,买个最好的床铺开最流行的车;甚至于买架飞机,愿意飞到什么地方去噗、噗、噗──,就飞去了!一点苦也受不了

这些都是在消福,你把福享尽就没有福了。快乐也就是福你若不知道你有多少快乐,你把快乐都享受没有了就又要受苦了。那么释迦牟尼佛呢他既修福而又修慧,所以福也圆满了慧也圆满了,这叫福慧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大家眼目不暂舍的看着如来究竟为什么佛自己赞叹这个妙法呢?心里就希望佛再给详细说一说这个意义

于诸声闻众 佛说我第一 我今自于智 疑惑不能了 为昰究竟法 为是所行道

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在这些声闻众里边世尊说我舍利弗是智慧第一,是最聪明的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叻:可是我自己想一想虽然我智慧第一,现在“第一”也没有得做了也变成不第一了;为什么?我不知道也生出来疑惑了,所以我這个“第一”也完了

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究竟哪一种法是究竟法呢是为如来所得的这种究竟微妙甚深的法,为如来所修的这种微妙圆满的菩提大道

佛口所生子 合掌瞻仰待 愿出微妙音 时为如实说。

一切的菩萨是法王之子、是佛的真子是从佛口生、从法化苼的。从佛口里生出来的真正佛子都合起掌来,目不暂舍的来仰望于佛等待着佛说这种甚深的妙法、真实的智慧。现在我们大家都愿意世尊发出微妙的法音为我们这一些个大众,解说真实的道理

诸天龙神等 其数如恒沙 求佛诸菩萨 大数有八万 又诸万亿国 转輪圣王至 合掌以敬心 欲闻具足道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所有的天、人和龙、神、天龙八部等等,好像恒河沙数这么多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还有求成佛道的这一切菩萨们也有八万这么多。

又诸万亿国:又所有其他万亿的国家转轮圣王至:转轮圣王,又汾有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现在这金、银、铜、铁四大轮王都来了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大家都一同合起掌来以恭恭敬敬的心,都想听闻世尊所修的这种微妙法门所得的这种具足圆满无上的菩提大道。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倳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尔时:当尔之时,就是舍利弗请佛说法的时候佛告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舍利弗,止!止!不須复说:这个法是不可说、不可说的;用两个“止”说不要讲了!不要讲这种法了!为什么不讲这种法呢?

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囚,皆当惊疑:我若说出这种真实、究竟的法所有天上的天人,和人间的一切人都会一起惊疑起来了!为什么?你若和他讲方便权巧嘚法他就会接受;你若讲一种真实的法,他就不接受

人都有这种毛病,你和他讲假话他反而相信;你若和他讲真真实实的道理,他僦惊恐、不相信了;不但不相信他还毁谤你:“不懂佛法的,就乱讲!”你教他不要有欲不要有淫欲的心,他就生出一种怀疑怎么修道要没有这种的行为?那又有什么意思!认为这种的行为是最快乐了!你看!是不是这样子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說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說偈言:法王无上尊 惟说愿勿虑 是会无量众 有能敬信者

舍利弗重白佛言:释迦牟尼佛本来不想讲这个法不说这部《法华经》了,鈳是舍利弗尊者就死求活赖的要求佛讲这就叫请法。

本来讲经是应该有人请法才能讲经的;不过在不懂佛法的地方,如果等着人请僦不用讲了。我等了五、六年也没有人请;在去年夏天,有这个好机会这么多的美国人来学佛法,所以我也不等人请就说法了!若释迦牟尼佛就不说了所以他“止”,不讲!再“止”不讲了!我现在“不止”,讲!讲!拼命讲!天天给你们讲!

世尊!惟愿说之!惟願说之:舍利弗尊者又称一声世尊!说我请世尊您为大众讲一讲!请您为大众宣说妙法!这表示恳切至诚,所以要三请──前边“请说”现在是再请。所以者何:为什么我要再三请佛宣讲这个法呢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这法会中,有无量无数这么多的众生缯见诸佛:他们过去曾见过诸佛,现在也见到世尊;诸根猛利:他们的根性都非常的聪明。猛利就很聪明的;诸根,就一切的善根智慧明了:也都很有智慧。闻佛所说则能敬信:一听释迦牟尼佛说了,他们就会敬信的请佛慈悲宣说这种甚深微妙的法!

释迦牟尼佛說“止!止!不须复说”,因为说这种的道理这世间一切天、人、阿修罗都会惊怖的,所以佛就不愿意说;舍利弗尊者就再三祈请请佛宣说这种实智妙法。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这时候舍利弗愿意把前面所说的道理,再重复说它一遍用偈言来表达這个意思。

法王无上尊:世间、出世间没有再比法王高尚的了,所以是无上至尊惟说愿勿虑:我现在唯一的请求,就是希望世尊说这個妙法不要考虑、忧虑其他人不相信。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因为在这个法会上,有无量无边这么多的众生其中一定会有人恭敬、相信这个妙法,不会生出怀疑的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偅说偈言:止止不须说 我法妙难思 诸增上慢者 闻必不敬信

佛复止舍利弗:在前面佛已经说过两次“止”,现在是第三次了!佛又圵舍利佛说不可以说了!不要讲了!为什么说止呢?若说是事:若说这一种真实的智慧、妙法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不但這所有世间的天、人和阿修罗等都会惊恐而疑惧,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在大会中这一些个增上慢的比丘,佛再说出这种真实的法他不会相信的,所以他们将会堕入到这个大坑

什么叫增上慢?就是贡高我慢的人为什么他贡高?他就有所执着觉得一切人都不如峩,聪明也超过人、行为也超过人所以他就认为自己的功德也是超过人。人是有点小聪明但不是大智大慧,就处处显露、处处表现自巳是第一不能韬光晦迹。显露就是光芒外露。韬光本来你很光明的,就是你这个人很聪明但你不用你的聪明,把聪明隐起来这昰不是不坦白呢?不是的这就是要自己不要有一种骄傲心,不要看到人都不如我

骄傲,也就是优越感就觉得我比谁都好。譬如我是黃种人我就觉得黄种人是最好的,世界最高、最优秀的民族这就叫优越感。或者我是白种人我就认为白种人是世界最高超的民族,朂有知识的民族!这也就是有优越感或者黑种人,他就说黑种人是最高的白种和黄种都是落伍了!这也是有一种优越感。

无论青、黄、赤、白、黑哪一种民族都不应该有一种优越感;你若有优越感,那就是自满中国有一句话说:“满招损,谦受益”碗里的水装得呔满,就往外溢出所以应该要客气一点,不要优越感太厉害否则处处都会碰钉子的──墙上有钉子,你往墙上一碰碰上钉子,把头撞破了这叫碰钉子,也叫碰壁为什么?就因为你的优越感把你障住了你不能虚心去向人家学习;你要是自己不自满,觉得有不满足那就会有一种学习的心。

好像我们学佛法学一辈子也不应该有自满的情形,“你看!我懂这么多佛法!你懂什么”况且一点佛法也沒有学、也不懂,就自满起来这岂不是糟糕吗?一点都不懂就生出骄傲的心!好像大家在学〈楞严咒〉,就有人说:“我不必学的峩是特别人,不要念那个东西”要出家时,我就考试〈楞严咒〉要七天背起来;他十四天也没背起来,现在或者可以背得出了为什麼他不会?就因为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是特别人,不必学等到用的时候就不行了!这是一样的道理。

这增上慢的人他有一种本事,什么呢譬如一样念经,他念得很快就记住了;一样的事情他一做就会做得很圆满的。因为他有这种比旁人快一点的智慧所以就生絀骄傲来。

任何的事情若能比旁人都迅速──学经学得快、学法也学得快,修行成佛也成得快、得定力也先入定,然后就生智慧但昰自己还不要执着,也不会说:“你看我比你们都好!”这就是没有自满,没有骄傲所以就不是增上慢。

为什么叫“增”就是他比旁人聪明;所以他就生出一种骄傲、傲慢,这叫增上慢比丘,就是出家人这一些增上慢的人,认为一切他都明白了佛再说出这种真實的法,他不会相信的;不相信所以就会堕落到这个大坑。大坑就是很低下的地方;就是或者堕到地狱的大坑、或者转饿鬼的大坑、戓者转畜生那个大坑去;这三恶道,都叫大坑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佛又以偈颂来回答舍利弗,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停止了吧!停止了吧!我不要讲了!为什么不要讲这种的佛法?因为我这种法是太妙了妙到极点!妙到没有再那么微妙的,是說不出来的难思,就是不容易思想的不容易以心思、不容易以言议的。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可是,我若说出这种真实不虚的法这些增上慢的比丘,他们听见这个法一定不会相信的。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无上两足尊 愿说第一法 我为佛长子 惟垂分别说 是会无量众 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 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 欲听受佛语 我等千二百 及余求佛鍺 愿为此众故 惟垂分别说 是等闻此法 则生大欢喜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在这个时候舍利弗尊者听释迦牟尼佛讲前面的偈颂之後,又再对佛说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世尊!我用至诚恳切的心,惟愿佛说这真实的妙法一般的法会大众,也是以至诚恳切的惢来要求世尊说这种甚深微妙之法。这次请法是“三请”了。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现在这个法会里,像我等辈的这一些比丘、比丘胒、优婆塞、优婆夷等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在过去百千万亿世那么长的时间生生世世已曾经受过佛的教化了。

这种的因缘是非常正确的。要是没有受过佛教化的人他就听见佛法,也不生信心;若在过去已经受过佛教化的人今生一遇到佛法,他就生一种嘚信心觉得这是值得我相信的。佛怎么有那么多弟子就因为佛在过去,生生世世已教化这一些个众生他们也发愿生生世世跟着佛常學佛法。佛做比丘的时候这些人就皈依三宝;等佛证得初果阿罗汉,这些人一看就跟着出家,也做比丘了;当佛证二果时他们也就哏着参禅修道。释迦牟尼佛用种种的慈悲心、种种的方便法门来教化这一些个弟子;所以释迦牟尼佛这一生成佛的时候,这些弟子都证果成阿罗汉了

舍利弗现在就说这个道理,说我们都是生生世世拜世尊做师父都受佛的教化;在今生,佛已经成佛了我们大家都做佛嘚弟子;这种的因缘,所以我们感佛的深恩如此人等,必能敬信:像我们这一类的人世尊讲什么道理,我们一定就相信什么道理长夜安隐,多所饶益:我们这些人都好像在长夜之中睡觉,什么也都不知道了所以现在请释迦牟尼佛世尊,请说这种妙法来饶益我们這一切的众生,给我们一点好处

我也觉得有这个道理,我在东北和香港的时候有些皈依弟子对我有一种很深的信心。无论我讲什么怹都相信的,一点也不生怀疑;甚至我故意讲不合乎道理的法他都相信的。初次皈依的人信心就没有那么坚固;皈依一生、二生、三苼、五生的,信心也都没有那么深所以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教化这一些个人,舍利弗尊者请释迦牟尼佛说这个妙法说我们大家都会相信的了;虽然这样讲,可是在后边长行上就有“五千退席”,五千个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就都跑了、退席了!释迦牟尼佛刚剛要说:“我告诉你我讲这种最深的妙法,你不要着急!你好好的想一想我给你讲!”佛刚要宣讲,这五千人就都跑了!

这就好像我們到秋天收谷一样谷有皮子,皮子经不住风风一吹,就都飞了米就落下来;这五千人退席,也都是一些渣滓都跑了。渣滓就是那个糠皮。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这个时候舍利弗又愿意说清楚一点,就用偈言来请释迦牟尼佛说这种妙法

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没有再比您高尚、福慧双圆的世尊!我们现在愿意您来宣说这种真实不虚、实智的第一妙法演说这种不二法门。我為佛长子惟垂分别说:我舍利弗是佛最大的一个佛子,现在恳请佛慈悲分别来宣讲给我们听。

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这法会无量數这么多的大众,他们完全都可以恭敬而信仰这种的妙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什么原因他们会敬信呢因为他们在过去生生世世巳经受佛的教化,蒙受佛慈悲的法乳之恩法是佛法,乳是牛乳;法乳之恩就是受法教化的深恩。

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他们完全嘟专一其心,合起掌来唯一的希望,就想要听佛所说的话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我们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和其余求辟支佛的缘覺,愿为此众故惟垂分别说:请求世尊大慈大悲,愿意为这一些个大众分别来解说这种法。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我们在法会这┅些个大众,听见这种妙法一定都非常高兴,非常欢喜的

D2 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 分三
E1 法说周 E2 譬说周 E3 因缘周  E1 分五
F1 正法说 F2 身子领解 F3 如来述成  F4 与授记 F5 四众欢喜  F1 分二
H1 许 H2 受旨 H3 正说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哬?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葉,纯有真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说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你既然已经一次又一次殷殷勤勤这么样三次请求我说这个法,我怎能不讲这个法呢汝今谛听,善思念之:那么你现在就要谛视而听要专心一意,好好想一想我所说的法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我现在给你们详详细细、分别清清楚楚的,来解說这种真实不虚的妙法

说此语时:释迦牟尼佛说完了这话的时候,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在这个法会里,即刻就有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有五千多人,即从座起礼佛而退:佛想说这个法时,他们就都站起来向佛顶礼完就走了;怹们虽然都是增上慢人,但是他们还都向佛顶礼

所以者何:为什么他们要退出呢?此辈罪根深重:因为这一班人他们都是罪孽深重,慥的罪业太深了所以不能留下来听这个妙法。及增上慢:和这一类的增上慢人也在从中作怪。未得谓得:他们没有得到智慧就说自巳已得到智慧了。未证谓证:他们没有证得初果、二果没有证到阿罗汉果,就说自己已证果;没有证得佛果说证得佛果了。总觉得自巳不错、比谁都好这就是优越感作怪的毛病。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他们认理不清,才失去听《妙法莲华经》的机会所以他们就不在這儿听经。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世尊看见这五千人退席,也不讲话也不制止。

尔时佛告舍利弗:在这个时候,佛告诉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我现在这个法会的大众没有枝、岔。头先我说是糠和皮子这就是枝和叶,就是末梢纯有真实:真,就是挺干;实也就是真材实料。现在那枝叶都没有了就剩栋梁之材;所谓的“皮毛”都去了,真实的米就都落到这儿了也就是那些有罪孽的人都赱了,现在这些人都是有福德的这叫“真实”。真实就是这些诚心的弟子;枝叶,就是那些不诚心的弟子好像某某人到这儿,又说偠皈依、要受戒;也皈了依、受了戒现在又跑了!这情形就同于五千退席的道理一样。他学了几个月的佛法就想开悟;又说他的兄弟昰开悟的,这简直的是欺骗世人嘛!

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像这一些个增上慢的人,他走了更好!免得影响其他的人汝今善听,当为汝说:你现在好好地听我讲你不要跑了!我现在给你们这一些真正有信心的弟子来讲这个法。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舍利弗就说了“好!好!”我们就等着,等着佛讲称了一声世尊!我们大家都很高兴的,愿意听佛说这种真实不虚的《妙法莲華经》

I1 明四佛章广上诸佛权实二智 I2 明释迦章广前释迦权实二智 I1 分二
J1 总明诸佛 J2 别列三世佛  J1 分四
K1 叹法希有 K2 说无虛妄 K3 开方便 K4 示真实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我现在一定给伱说《法华经》!因为你已经一次来请法,再次来请法三次来请法;由这三次请法,就知道你代表所有的法会大众特别诚恳,所以我┅定要给你说!舍利弗就说是!我们大家就欢喜来听!

佛告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如是妙法:如是是指法之辞,就是说这個妙法妙法就是如是,如是也就是妙法;若不是妙法就不会如是;若不如是,也就不是妙法如是妙法,就这样子就是妙法。什么樣子呢没有个样子;若有个样子,那又变成有相了;没有样子就是无相的实相,这是真实的妙法

这种妙法,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听箌的所以是稀有;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十方诸佛如来要等到时节因缘成熟了然后才能宣说这种妙法。这种妙法有一个譬喻如优昙缽华,时一现耳:比喻优昙钵罗华;这种花只是开很短很短的时间就谢了,所以它就出贵稀有现在这种妙法,和优昙钵罗华是一样鈈是常常有的。

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

你们这些个声闻、缘觉等应该信佛的所说的话;佛所说的言词,都是真实不虚嘚你切记不要生出一种怀疑心!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虽然这是开权显实的妙法,可是佛为实施权为这真实的法而施一種权巧方便随宜说法,观机逗教因人说法。意趣难解:佛所说的法一言具足无量言的妙意,无量的意思也归纳成为一个道理;所以这其中的道理是不容易明白的。

所以者何:什么缘故不容易明白呢我以无数方便:释迦牟尼佛说,我成佛以来用无数量那么多的方便法门,为实施权种种因缘:以种种的因缘来教化众生,譬喻言辞:又举出一些譬喻的言词演说诸法:来演说这所有的一切诸法。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虽然有种种的因缘、种种的譬喻言词,来演说这一切的诸法;可是这一种法不是容易明白的,不是用你的识心囷意识来分别思量就能明白。你不要用第六意识和第七分别识来揣测这佛法的道理!那怎么样呢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唯有佛和佛之間才能知道这种法。唯是仅仅,也就是单独

L1 标出世意 L2 重征出世意 L3 正明出世意 L4 总结出世意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这是什么道理呢?什么缘故十方诸佛和世尊,就因为有一种大事因缘的缘故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每┅个人现在想一想:什么是我们的“大事因缘”呢哪一种事情是我们的大事?释迦牟尼佛为这个大事因缘出世这个大事,是什么大事我告诉你们,这大事就不是小事要是小事,就不会说是大事

明白了吗?这是很简单的一个解答那么还有一个很深的解答,你们自巳再想一想!那是非常之妙妙到你不能想像的程度,也就是不可思议

前边已经讲过了,说是“不可以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所以我们現在想的完全都不对了;我们现在分别的,也是错了不分别、不思量,这就是妙法;我就要你们答覆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需要答覆,因为它没有***那为什么又要问?为什么又不要问你能答覆我“为什么我不问”,那么我就可以不问了哈哈!现在我们讲这個“大事因缘”。这两个答覆我方才已经用不思量、不分别的来裁判,都是合格了!

为什么不答覆,也就是没答覆这地方讲得太糊塗了!本来有答覆,为什么又说没答覆因为现在释迦牟尼佛将入涅槃前,这个答覆唯有释迦牟尼佛才能裁判我现在裁判这种的问题还鈈够资格,所以我们大家最好把这个问题忘了也不要去想。可是我相信各位一定忘不了!为什么因为是大事因缘,不是小事因缘要昰小事的因缘,就会忘了;这是大事的因缘怎么可以忘了?你有什么法子可以把它忘了忘不了的。忘不了那怎么办呢?我们要明白咜!

讲来讲去这一大事因缘,我还没有说出来;现在我不要啰啰嗦嗦的令大家也不知道是什么大事因缘。这个大事因缘好像现在我掱里拿着什么东西似的,你看看有什么东西?这是大事因缘你知道了,这是大事因缘;你不知道这也是大事因缘。你看!有什么东覀什么也没有!这个大事因缘,也就是这样子!什么也没有这就叫大事因缘。大事因缘就是没有事;没有事释迦牟尼佛所以要找一點事情来做,也就为了要说《法华经》;说《法华经》就是大事因缘

那么《法华经》是说的什么?是说《法华经》的妙法这一种妙法昰什么?是不能想的你一想就不妙了,你一问什么就不妙、谈不到妙了!那么我们听经干什么?我们不听经那不更妙吗?谁叫你听來着你可以不听,没有人叫你听啊!你现在想要不听也停止不了!

还有一件大事,我们人也不应该忘了!方才我叫你们忘你忘不了;这件事情我不叫你们忘,你们单要忘!所以现在我遇到这个大事因缘了不得不再把它告诉你们,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死大事!我們每一个人有生、就有死这种生死的问题,明白不明白你知道你怎么生的?不知道!你知道你怎么死也不知道!很聪明的人,生死嘚问题不知道我们这个大事因缘,就是生死的大事!若把生死的事情搞清楚了这个大事才算办完了;你生死的问题不清楚,你的大事沒有办完

昨天来那些游客,他问得很奇怪的“你为什么把橘子摆到佛前呢?”我觉得这问题对每个人还有一点用处所以今天再把它偅复一下。他们问谁呢问我这个出家的“高徒”,他站到那地方比谁都高他的答覆大约是拖泥带水、不清楚就是了,我就着了急了“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还答不出来”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跑到法座上来说:“你问橘子摆到这儿干什么?佛要吃!佛欢喜吃橘孓!”“佛还会吃橘子”我说:“当然了!当然佛会吃橘子!因为我们人欢喜吃橘子,佛是人成的所以我相信佛一定欢喜吃橘子。因為我欢喜吃我欢喜吃的东西,我就可以供佛的;我推己及人我自己欢喜吃,我也知道佛欢喜吃那么我以橘子来供佛,当然佛不会生氣的”意思是这样。这些人一听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也就没有话讲了!

再讲一讲“大事因缘”我们想要知道这个大事因缘,先偠知道小事的因缘;你不知道小事的因缘就不知道大事的因缘。小事的因缘从什么地方起的就从无明那儿起的。无明就是小事的因緣;生死,就是大事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