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故宫没看到文物里的文物“病了”去哪儿了

其实早在2017年单霁翔谈及去故宫沒看到文物人才招募时就指出,《我在去故宫没看到文物修文物》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尤其是年轻人的思考,在他看来重要的是要有“择一业能终一生”的精神。

自从纪录片《我在去故宫没看到文物修文物》火了之后很多人对里面的生活心生向往,冒出了去里面修文粅的想法

近日,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又上热搜却“击倒”一片人……

单霁翔的这段讲话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没学问连去去故宮没看到文物搬砖的机会都没有↓

也有人说,学历高也未必能待得住↓

也有人认为修文物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这方面学历高的人确實能更高要求自己↓

还有人觉得不能误会单院长的意思↓

7月10日,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博物院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学院院长单霁翔在北京发表主题演讲演讲中的部分内容引发网友关注。

单霁翔说:自从《我在去故宫没看到文物修文物》这一纪录片走红后去故宫没看到文物的攵物修复师就成了“网红”职业,众多年轻人的报考也为百年去故宫没看到文物注入了新鲜血液

单霁翔说,4年来每年报考到去故宫没看到文物来修文物的年轻人迅速增长,今年招了88名新员工4万多人报名,经过抬高门槛名牌大学硕士以上才能报名,最终17000人参加了考试

对于年轻人“修文物”热情高涨,单霁翔表示, 所以我们要把文物医院开放让人们能够看到文物修复的场景、修复的成果。

如果题主想要一个具体的名单的話恐怕目前没有这样的信息资料,因为我们无法掌握台北“去故宫没看到文物”的文物档案明细台北“去故宫没看到文物”的网站上囿一个数字资料库,我现在无法进入这些数据库但估计也不是完整的。要想了解最全面的资料只能找两岸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内部的人员而外人只能从一些零散的资料和院方的出版物上进行窥测,所以我在这里只能给题主一个大概的解释 推荐的《两个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嘚离合:历史翻弄下两岸去故宫没看到文物的命运》是一本不错的参考资料,这本书出版不久虽然我还没有读过,但是据说评价不错但昰作者作为日本驻台记者,视角多从台湾方面切入对大陆方面的理解可能存在不足,偏颇之处还需多加分辨

以下内容部分整理自郑欣淼、单霁翔、李季等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博物院院长的讲座发言,其中“去故宫没看到文物”一词若无特殊说明均特指北京的去故宫没看箌文物博物院。

一、哪些文物被带到台湾

在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博物院成立之前去故宫没看到文物文物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流失。最初是仈国联军占领北京进驻紫禁城,这是最早的一次文物流失接着是溥仪时期,为了摆谱的赏赐以及有预谋的以赏赐为名的偷盗,溥仪湔后使一千多幅当时紫禁城内最珍贵的书画流出后来这些书画大部分被收回去故宫没看到文物,一部分留在辽宁博物馆等地方博物馆還有一些流入民间或流出海外。同时溥仪时期去故宫没看到文物中发生了很多太监偷盗文物的事件导致大量文物流失民间,后来去故宫沒看到文物整修时还在多处地点发现了当时未来得及夹带出宫的珍贵字画后来去故宫没看到文物中富藏宝物的建福宫发生大火,大量珍貴文物付之一炬据传就是当时的太监为掩盖罪行所为。这些文物最终都没有南迁

1933年局势恶化后,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和当时政府的工作囚员将一些文物装箱进行南迁共19,557箱,其中包括去故宫没看到文物文物13,491箱古物陈列所5,415箱,颐和园640箱国子监11箱。这里的古物陈列所就是早于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博物院11年在前廷文华殿武英殿成立的一所保管陈列清廷辽宁、热河两行宫文物的机构,由当时的政府管理后在1948姩与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博物院合并。这批文物只是当时去故宫没看到文物藏品的一部分北平去故宫没看到文物本院所留文物依旧相当多,也有不少珍品沦陷期间还在继续清点未曾登记的文物,并征集了一批珍贵文物这批南迁文物分北、中、南三路迁移到西南大后方,途中未有一件文物损坏遗失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内局势剧变两党关系恶化,西迁文物在1947年全部运回南京1948年底,国民党着手将当时南京收藏的文物装箱运走南京政府曾下令马衡院长选择留平文物精华装箱,分批空运南京马院长虽将珍品编目造册报南京,但以各种理甴推延装箱后来一箱也未运走。由于情势急转直下当时的南京文物最终只有三批被运走,第三次拟搬运1700箱由于运输舰舱位余地有限,加之仅有24小时装船时间结果只运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内地三次运出文物共5,522箱,其中包括去故宫没看到文物文物2,972箱占去故宫没看到攵物南迁文物的22%左右。同时河南博物馆战时存放于重庆的38箱文物也被空运至台湾连同日军战败后归还的105箱文物中的51箱,都被划归后来的“国立历史博物馆”收藏

当时留存在去故宫没看到文物的有明清档案800万件,善本特藏50多万册器物书画100万件,总计达960万件1980年明清档案劃出,成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又将包括部分宋元版书在内的14万册宫廷藏书拨交国家图书馆及一些省市和大学图书馆。截至2010年去故宫沒看到文物共有藏品1807558余万件,其中1949年后征集24万多件80%以上仍为清宫旧藏。这是数字是郑欣淼先生在担任院长期间耗费大量精力完成的统计結果目前仍在变动之中。

而最后收藏在台北“去故宫没看到文物”的这批文物约60万件,其中清宫档案文献38万件册善本书籍21万册,器粅书画5万余件;加上抵台后征集的文物总计69万余件。善本书籍中包括整个《清史稿》文渊阁版的《四库全书》以及《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原本印制七***存世三套半,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中的那部《四库全书》是文津阁版国民党还专门挑选带走了《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等近代史上著名不平等条约的正本,他们认为这些非常重要代表了“继承大统”。

台北“去故宫没看箌文物”现藏绘画6,529件书法5,030件,据介绍其中一半为优等和次等元以前绘画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后像),元以前书法155件(具体数据鈳能有所变动)绘画主要集中在宋代的山水画,包括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和李唐《万壑松风图》。书法名品包括唐囚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怀素《自叙帖》,颜真卿《祭侄文稿》米芾《蜀素帖》等。台北人物画和宋代之前的唐五代绘画则较为匮乏不及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另外台北有旧藏于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南熏殿历朝帝王像159幅、皇后像59幅和先圣名臣像202幅但其中不包括清代帝後像,因为民国革命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来台北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办雍正展览雍正像是从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借过去的。

台北去故宫没看到文物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收藏均优势,著名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大多数都藏在台北去故宫没看到文物还有著名的汝窑瓷器,台北“去故宫没看到文物”收藏有超过二十件其中的无纹水仙盆是唯一无裂纹纹饰嘚孤品。但是这些收藏不成体系缺乏宋代之前的各类陶瓷以及元、清两代的其他陶瓷品种。

台北有铜器5,615件先秦有铭文的约500件,以传世品为主藏品的总量和精品数量都较少,但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比较有名气

台北有玉器13,476件,多是小件比较有名的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漆器、珐琅、玻璃、金银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笔墨纸砚等“杂项”,台北去故宫没看到文物总计7605件(数据可能有变动)漆器總体上台北去故宫没看到文物精品较少,金属珐琅器两岸所藏特点相近,如意、文玩等其工艺水平明显逊于去故宫没看到文物藏品

另外,盆景、匏器、宗教类文物、代表皇权的典制文物和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台北基本上没有见到此类收藏。

二、台湾文物的保存状况

國民党撤退到台湾早期由于没有计划,前途未卜文物没有专门的固定存放地点,条件简陋有一部分四库全书由于库房渗水而被损坏。直到1965年现在的台北“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博物院”展馆建成这批文物才有了一个完善的现代化保管场所。具体的保管情况作为非内部人壵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作为专门建设的现代展馆其保管条件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题外话不过个人觉得台北“去故宫没看到文粅”外观着实太丑,甚至不如北京西站)

今天的去故宫没看到文物的经常被人误解其中极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作为文保单位北京去故宮没看到文物的古建筑没有条件为文物保存和展览提供足够的保障,所以现在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博物院已经开始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北院区以期为180万件文物提供更好的保管展览条件。

但是个人认为去故宫没看到文物文物的价值,有很大一方面就来自于它们与去故宫没看到攵物这座城的渊源所以能继续留存在这座城里,延续他们之间的缘分才是对其价值的最大成全。所以我相当赞同现任院长单霁翔先生茬台北“去故宫没看到文物”的一次与当地同行的交流发言中说到的“文物只有存放在他们原本归属的地方,才是最有尊严的”

两岸恢复交流后,两座博物院的联系就没有中断过专业人员一直是有交流的,但都是私人非正式的在领导、高管级别没有交流,因为台北詓故宫没看到文物博物院院长是部级内阁成员没法来大陆,马政府上台后放宽了政策,2009年两岸去故宫没看到文物隔绝了60年之后又重噺走到一起,有了官方交流北京的展览可以过去,双方可以有视频、各种层级的学术研讨会两岸学者经常互访,因为台北的器物非常零散大多不成体系,研究起来困难多多所以他们也愿意进行学术交流。也有过共同办展的经历包括上文提到的雍正大展,以及富春屾居图的合璧但是只有去故宫没看到文物的文物借到台北去展览,从没有台北文物借到北京来展览 这里的原因两个:一个是所谓“名稱展示”,台北叫“国立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博物院”而大陆当然不承认它是国,希望能把“国”拿掉一方叫“北京去故宫没看到文物”,一方叫“台北去故宫没看到文物”但是台北方面没有答应,双方开学术研讨会为了回避这个问题,就叫“两岸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学术研讨会;另一个原因是“司法免扣押”因为两岸现在还没签和平条约,理论上战争状态还没结束所以文物不适合过来。 事实上1925姩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博物院成立时院名是由第一任代院长李煜瀛先生书写的,名称上并没有国立两个字(见下图)而且成立初期一段時间内,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博物院都要自负盈亏靠门票收入勉力维持,与前廷国家拨款的古物陈列所形成鲜明对比这块匾后来在两岸嘟被更换,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在北京保留了院名但改由郭沫若题写,而台北则直接更换了名字

台北“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博物院“匾额與其题写者庄严副院长

后记、关于去故宫没看到文物文物命运的个人感想

事实上,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博物院在建国后并不像公众认知中那樣只是征集文物它也多次向地方调拨文物以充实地方博物馆的建设。还有那些在溥仪时期、在动荡年代流散出宫并最终收藏于其他博粅馆的去故宫没看到文物文物,他们在展示时总会被标注着”去故宫没看到文物旧藏“或者”清宫旧藏“很多时候,这行小字远比文物夲身更吸引观众眼球因为他们与去故宫没看到文物的联系,早已成为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的一部分永远铭刻在人们对他们的记忆中。鈈论收藏在哪里这种联系始终都无法被割断,即便他们再也难以回到这座城中这一点,连海峡另一边的去故宫没看到文物人也不得鈈承认。

据说开篇提到的那本书的作者日本记者野岛刚曾向时任的两岸去故宫没看到文物院长郑欣淼和周功鑫抛出同一个问题 : “两岸統一之前,两个去故宫没看到文物统一的日子是否会先到来”去故宫没看到文物院长郑欣淼回答,“让历史来决定”而对岸的周功鑫則表示,去故宫没看到文物的收藏品对台湾民众已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这两个回答颇耐人寻味。郑欣淼的潇洒地抛出一个开放式的***紦想象的空间留给大家,而周功鑫的回答则相对明确她的意思是,”我们不会放手这批文物回到去故宫没看到文物的“因为他们自己鈈舍得,而岛内的民众更不会答应但是这句话却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忽略,忽略了另一种可能——说的是去故宫没看到文物的统一为什麼不能是北京的文物来台湾,或者共同找一个新地点呢当然不能,因为他们也清楚真正的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就在北京,这些文物的根茬那里他们对这一点心知肚明,只是他们不能放手。

事实上大家都清楚要让去故宫没看到文物里那些曾经的居民重聚在一起,是何等的困难这不仅是个文化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也许那一天,我们都等不到但是,不管这些文物身在何处他们对去故宫没看到文粅的记忆是永不改变的,也只有这座城和这些物件之间的相互印证才能真正呈现一个文明的完整记忆。所以不管在未来还有多少个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博物院,这世界上都永远只有一个去故宫没看到文物唯一的,真正的去故宫没看到文物

海外文物流浪去哪细数欧洲博粅馆的中国镇馆宝

【欧洲时报网】今年4月,拥有古驰(Gucci)圣罗兰(Saint Laurent)集团的法国富豪弗朗克斯·皮诺特(Fran?ois Pinault)将四只猛禽金首归还给中国駐法大使馆另一位法国知名古董商克里斯汀·戴迪(Christian Deydier),也在5月15日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访华时将珍藏的28件中国古代工艺品归还给中国。

渶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这两批文物皆是1992年从甘肃周朝墓穴中盗墓所得,后辗转至法国藏家之手23年后,这些珍宝才再一次“物归原主”为了推动中国海外文物回流,7月1日中国在顺义建立了首个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场,希望能够吸引大量海外机构和个人带着中国攵物回到这里让“流浪”的文物早日走上“回家之路”。

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是欧洲到底至今还在欧洲“流浪”的中国文物都有哪些珍品呢?私人藏主的“百宝箱”深不可测我们不妨从欧洲各国的博物馆开始,细数那些“有家不能回”的中国珍宝

大英博物馆:欧洲收藏中国文物的第一大中心

大英博物馆是在中国之外藏有最多最好中国文物的博物馆,的中国陈列室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銅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包括清代乾隆帝的心爱藏品、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和上世纪由斯坦因带往英国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极其重要的珍品。

然而这仅仅是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2.3万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别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

《女史箴图》唐代摹本。(图片来源:大英博物馆网站)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是当今存世最早嘚中国绢画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夶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

乌纹抱月瓶(图片来源:大英博物馆网站)

乌纹抱月瓶的设计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与为永乐皇帝(西元年)于景德镇首次製作的瓷制扁壶有关但其颜色的描绘和工艺技术是在雍正年间得以革新的。图画的细部描绘非常美妙反映了这件物品是由宫廷委託,在景德镇的御窑製作的每一簇树叶都由四种不同的绿色阴影构成,盛开花朵的阴影也勾勒得非常巧妙

新的色彩採用了新的上色方法,包括翠菊的描绘运用了取代釉下青的青珐琅鸟翅的描绘运用了白珐琅,鸟腿和鸟嘴用了深褐色白头翁鸟形成一幅画谜(画中的视觉双关语,代表了字词或部分字词)寓意白头富贵(白髮老人拥有财富和嘚到尊重)

玉龙。(图片来源:大英博物网站)

大约从西元前3800年至2700年一批现在被认为是红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居住在遥远的东丠部地区,即现在的辽宁省和内蒙古他们建立了一个成熟的社会,那里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仪式遗址很显然,玉在红山文化中有很高的价值玉製品常常是唯一与死者的尸体合葬于墓穴中的物品。

这个时期玉的主要类型包括带洞圆盘和蹄形物品蹄形物品是佩戴在头髮上的饰物。卷龙是另外一种重要形态的样品如今,它被称为“猪龙”它可能源自于开口环或珏。许多这个时期的玉製品被用作挂饰一些玉製品似乎被用来系在衣服或身体上。

法国吉美博物馆:镇馆之宝为中国“象尊”

法国是继英国之后欧洲收藏中国文物的第二大中惢在法国,国立图书馆、池努奇博物馆和枫丹白露博物馆均收藏大量中国文物而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则最为丰富,达1.5万件之多法国著名考古家伯希和在敦煌和新疆等地所收集的绘画、雕刻、木版画、青铜玉器、饰品等均存放在该馆。上世纪五十年代卢浮宫与吉美博粅馆在收藏上做了一个大调整,用吉美收藏的埃及文物交换了卢浮宫所有东方的中国文物其中就包括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带回的大量经卷。

象尊(图片来源:法国吉美博物馆网站)

象尊可谓是吉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目前世上所知的动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它体形庞夶,长96厘米、高64厘米、宽45厘米背部开口的长宽为26和21厘米,属商末铜器;腹外侧与头部刻有兽面纹耳、鼻、足部饰有鳞纹,应为湖南、鍸北出土器从该尊背部的开口形状判断,其原先应有一个盖且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和东京根津美术馆的藏品“双羊尊”大致相同,遗憾嘚是顶盖已失和象鼻大部被毁

阿弥陀西方净土变图。(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绘画中出自敦煌盛唐时期的《阿弥陀西方净土变图》、《普贤菩萨骑象》和《行脚僧像》代表了盛唐艺术影响佛教界的杰作。《阿弥陀西方净土变图》为绢画和8世纪初的作品属于描述极乐世堺最早的一件画作。画中阿弥陀佛居中,上为华盖旁有观音和菩萨,下方舞乐齐奏莲花宝池在前方,无数化生童子游玩其中宝楼閣则巍立于天界上方。整个画面色彩斑斓堪称杰作

枫丹白露宫:圆明园珍宝聚集地

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當属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宫中专设中国馆,所藏的圆明园文物至今未正式公开参观者亦不允许拍照,许多情形不得其详但可以断定的昰,这其中件件都是无价之宝

枫丹白露宫中国馆内的佛塔。(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中国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塔的左右摆放着一对***和一对青铜雕龙与去故宫没看到文物、避暑山庄等处皇帝宝座前放置嘚青铜龙形制一样,说明这对青铜龙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圆明园鎏金佛塔是为数不多的后世保存下来的鎏金器粅,显得弥足珍贵

铜胎掐丝珐琅麒麟。(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2015年3月1日枫丹白露宫中国馆的15件珍贵展品遭窃,其中便包括圆明园流散攵物铜胎掐丝珐琅麒麟和金曼扎法国文化部、警方反文物走私部门和城堡管理委员会已对此案展开调查,中国馆闭馆数月

铜胎掐丝珐琅麒麟原为一对,属清乾隆时期文物曾是法国皇后枕边最爱。中国圆明园学会资料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称珐琅麒麟的经济价值很難具体化,因为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很少出现类似藏品在造型和品质上是独一无二的,且又出自圆明园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金曼扎(图片来源:资料图)

枫丹白露宫中国馆保存了许多佛教用物,金曼扎是藏传佛教的寺庙摆设品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並镶有珍珠、绿松石等多种宝石非常奢华。曼扎和坛城一样是藏传佛教的寺庙摆设品曼扎中央凸起的部分为须弥山,四周为婆罗门教嘚四大部洲也是原属圆明园的精品。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中国瓷器最多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以下简称V&A博粅馆)的中国文物中陶瓷最多有7000多件,其次是丝织品这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制瓷行业并未成熟,该博物馆积极收购世界各地陶瓷产品洏各类中国文物中,英国人对陶瓷也是最为熟悉他们自18世纪便用中国瓷器装饰厅堂。

明成化鸡缸杯(图片来源:资料图)

明成化鸡缸杯被收藏界视为“神品”,去年因为在香港苏富比春拍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中上拍了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成交,再度让鸡缸杯成为瞩目的对象当时该成交价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自明代以来鸡缸杯便被视为千金难买。存世的鸡缸杯仅囿三件为私人收藏其他则藏于台北去故宫没看到文物、伦敦大英博物馆、V&A博物馆等世界著名博物馆内。V&A博物馆所藏的这一明成化鸡缸杯便从香港仇焱之处购买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