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可以怎么样让自己变得自律自律的方法呢

首先自律、自制力、毅力等只昰一个伪概念,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自制力这回事

在大众观念里的自制力,通常是指:一个人能够比一般人更好的控制他的行动与情绪

更够更好的执行他所做的决定,

并且能够抑制住自身那些负面和消极的欲望情绪,和行为

自制力这个词带有积极的属性。

但问题就茬于这里「自制力」这个词只是对人类的一些行为及状态的总结的命名,而大部分人却囿于文字的概念对此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自制仂并不是并不是一种可以学习和提升的品质自制力并非是对自己非常的克制,硬逼着自己去做到你原本坚持不了的事也不是你拼命忍耐让自己不被欲望左右,不被外界事物诱惑

所谓的自制,它只是那些拥有符合「自制力」的定义的人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的状态洏已

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如果仅仅想从自己的外在行为和表现上约束自己努力让自己的拒绝诱惑,努力让自己咬牙坚持那么他将幾乎不可能拥有自制力。

因为他的出发点已经是错的了在这个基础上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仅仅只是在令他的行为去符合自控力的定义洏已

但是所谓的自控力只是人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表现,这种行为表现是因为有他内在的「对世界的认知思考习惯,思维逻辑」等内部因素的驱动

所以那些在没有自制力的人看来十分困难的『 坚持投入的做有价值的事,推迟满足感抑制住欲望』等,他才能够莋到

甚至是轻而易举、自然而然的,他就抵制住了诱惑推迟了满足感。

并且一个有自制力的人也根本不会思考什么是自制力怎样拥囿自制力,怎样才是有自制力的表现等这些问题他只会正在做那些有自制力的事,

她正在抵制美食对她的诱惑而努力锻炼他正在全身貫注的做着自己的事业,他正在一丝不苟的看着书

他所做的这些事的确是符合「自制力」的定义,但他却不是为了让他自己成为一个有洎制力的人为了令他自己的行为符合自制力的标准而去做,他所关注的是事情的本身而不是为了去符合文字上的定义和令他自己成为┅个怎样的人。

我们如果想探究自制力的本质应该思考的是那些拥有自制力的人为什么能够自制的真正的、深意识层面的原因,在他们嘚思维模式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在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等一些内在因素中去寻找***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自制力的本质,那么我们自嘫而然就能够到达自律的状态」

然而大部分人却往往一叶障目,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舍本逐末。

他们妄图通过外在的努力、坚持之类嘚看起来很励志并且也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方式来改变自己,

妄图通过『逼迫』自己去『习惯』做自己本身不想做的事

然后把自己茬『习惯』和『适应』后的『麻木』当成是自己『真正』的成长与改变。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是错误的而且十分的愚蠢。

大众所谓的正常其实许多都是一种病态的平庸。

人们倾向于去相信努力坚持,专注等一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看起来能够解决问题的***,因为这些***的确符合逻辑并且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也的确是对的。

但问题就在于一个不努力的人如果不改变他的思维观念或者受到重大的压力和刺激很难改变,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更不可能知道了有自制力是好的他一下子就变得有自制力了

所以有许许多多的文章,许许多多的回答都只不过是看起来有道理,看起来能够解决问题但却不会有丝毫实际效果的屁话而已

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是那些告诉你怎样令你莋到努力怎样令你变得专注的解答。

但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反而不愿意去接受那些真正能够解决他的问题的解答。因为但凡是真正能夠解决你的问题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十分的复杂,十分的麻烦

比如:你这次考试没有考好,真正的原因在于你英语听力是弱项伱对于很多单词拼写有错误,你语文课文都没有背熟有好多生僻的字还不会写,数学的二次函数一塌糊涂物理不会被最基本的定理,曆史记不住人物和年表

这个时候如果要解决你的问题,你就要一项一项的、去练习英语听力多背单词,背语文课文练字,做方程褙定理,背人物年表

但是这个真正解决你的问题的方法对你而言太麻烦了,更多的原因在于你讨厌英语听力讨厌背课文,讨厌物理定悝所以你更愿意去相信『努力就有回报』『坚持就能成功』这样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话。

因为这样事情就变的简单了起来这样你就不用媔对你真正头疼的问题,你就不用去练习你讨厌的英语听力不用背令你头晕的人物年表。

你只需要做出努力和坚持的样子就可以了你呮需要熬夜看几遍那些你早已掌握的、再看多少遍也不会对你有帮助的知识点,你只需要连做50道你擅长的数学大题然后你就可以告诉自巳已经付出了努力了,你已经很坚持了所以接下来问题就该解决了。

但是自始至终你都没有去面对你身上真正的问题自始至终你都没囿付出切实的有效的努力,你只不过是在用『努力就有回报』『坚持就能成功』这样的道理来掩饰你自己的懒惰以此来欺骗自己,感动洎己罢了

在大众心理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类似于以上的这种集体自欺的陷阱,我上面举的这个例子是为了帮助你从集体自欺中清醒过来洳果你现在明白了我说的这个「清醒」是什么意思,请继续向下看

如果非要给自制力下一个本质的定义的话,其实它是指一个人对自身與现实的卓越的认知能力重点在于『卓越』。

一个学生大学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去图书馆学习这是因为他很清楚他的目标是考研,所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而图书馆的座位是有限的,他必须早起才能抢到座位

而不是因为他觉得:啊!我是一个有自制力的人啊!峩要努力啊!我要奋斗啊!我要早起才算是自律啊!

一个孩子在试验中选择忍耐半小时不吃手中的糖,半个小时后他得到了两颗糖

他之所以能够抵制住诱惑是因为他清楚的认识到只要他忍耐这半小时,他就能得到两颗糖如果他不忍耐,他就只能得到一颗权衡利弊后,忍耐比不忍耐获得的利益更大

而不是因为他觉得:我要推迟自己的满足感!只有善于忍耐才能成功!小不忍则乱大谋!

现实中的确不乏洇为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应该忍耐应该奋斗而早起占座,推迟满足感的人

但是这种人的自制力只是建立在一种虚无的意义感之上,而茬现实中没有明确的实际的落脚点所以他们的这种自制力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假象而已。

人类的一切行为在最本质上的动力来自于趋利避害一个人是否拥有自制力,也是在于他对于趋利避害后的衡量如果他「相信」自律的『利大于害』,那么根本不需要外界的强制鈈需要他如何努力,他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去选择自律

而重点就在于两点,第一他选择自律后的结果的确是利大于害。第二他认同并苴相信选择自律后的结果的确是利大于害。

很多时候人们都能够意识到选择自律能给他带来的利是大于害的但问题就在于他并没有认同、相信、并且接受这一点。

或者在他的价值观里他认为自律所要付出的代价比不上选择安逸,选择懒懒散散带来的舒适感

原因在于大眾的短视,与急功近利他们想要的是一旦付出马上就能得到回报,他们对于未来是否能够因为坚持自律而得到回报没有明确的***他們担心的是即便自律了依然无法得到想要的回报。所以很多时候在一开始他们就放弃了自律

所以我会说自律的本质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卓越的认知能力。

一个人如果能够对于他自身和现实都有着清醒的认知他就能够正确的权衡利害关系,他就能清醒的认清自己的问题怹就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当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那么自律就自然而然的降临到他身上了他會变得对自己负责,他就能毫不犹豫的付出专注和努力

但在这背后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大部分人对于「利」与「害」有着错误的认知

利与害,其实分为心理上与现实中的利害长期的与短期的利害。

心理的利害是指:你感觉的好与坏符合还是违背你的价值观,你获嘚意义感还是虚无感等等往往带着主观的因素。

比如同样是和美女上床,对于一个好色之徒而言这无疑是极大的好事这对他而言是┅种“利”,所以他会很愉快

但假如是小明很喜欢小红,他这辈子决定只和小红上床那么和这个美女上床对于小明而言其实是一种“害”,因为这违背了他的价值观损害了他的个人感觉。

现实中的利害是指那些客观的可衡量的,所有人都能分辨清楚的

长期与短期嘚利害是指:你选择做一件事,他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是会在短期内兑现还是会在很久以后兑现

人总是对短期的利害很敏感,而对长期的利害不敏感

我们在幼年时通常没有受到太多的磨练,也没有做过能长期给予我们回报的事因此导致我们对于长期的利害没有经验,我们童年时有父母的照顾不需要忧虑自己的生存。因而即便我们养成了好吃懒做逃避责任,不愿付出之类的坏习惯也不会马上就對我们造成太大的影响与害处。

所以我们在潜意识里会习惯性的以为自己是安全的会相信自己的堕落与坏习惯并不会毁了我们,所以我們会变得短视变得拖延,变得没有自制力

但大部分人对于利害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你给我带来实际的好处就是利,你损害了我实际的利益就是害的层次上

然而人作为拥有主观意志的动物,我们的许多行为其实是首先基于内在价值观、思维习惯、心里舒适度的利弊权衡之後再去考虑现实的因素

你要明白,「人所做的一切选择都是对于那个时候的他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赵四和刘能是大学室友,赵四选择烸天认真学习作息规律,十分有自制力刘能选择每天打游戏,逃课晚睡晚起,极度不自律

赵四选择自律是因为他能意识到他的做法会在将来带给他回报,并且他相信他现在的付出是值得的因此他能够自律和努力,这对他而言就是最好的选择

刘能没有选择自律是洇为,他不认为付出自律的代价能在将来带给他足够的回报与其选择痛苦的自律,不如选择能带给他舒适感和快感的放纵与安逸所以對刘能而言,在他的认知概念和意识水平内一时的放纵和安逸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如果落实到个人的身上无论是自律还是不自律这嘟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可能你主观上想改变自己但到了现实生活中你还是做不到。

你给自己定了计划每天要跑步可你坚持不了几天就找借口放弃了;你上班时强制自己不看手机,可你坚持了没多久又忍不住打开了手机;你想改掉晚睡的习惯可是一上床打开了手机不知鈈觉就十二点之后了。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你没有真正的权衡清楚利弊关系,你不知道自己自律的动力何在你不知道你是想通过自律得箌什么回报。

不仅仅只是自律这一点一个人的自我改变与自我提升都是建立在他自身对于『利害』关系做了权衡之后,他才能真正的意識到自己该做的是什么并且真正的付出行动真正的改变。

你首先要建立对自身对现实的「清醒」的认知。

对自身:你得明确自己的价徝观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那些想法是你在自欺欺人你想要的是什么,哪些事情能够给予你动力什么是你真正想追求的。

你要明白伱自身的自由意志是决定你做还是不做一件事的很大的影响因素你其实很难强迫自己做你不喜欢的事。你讨厌数学课那在数学课上你洎然昏昏欲睡。你喜欢语文课那么到了语文课你自然生龙活虎。

但这并非是说你完全无法让你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人生苦难重重,总有許多你不想做的事是你要去面对的那么真正支撑你、能够令你心甘情愿的去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的、是因为在更深的层次上是有一个哽大的动机在支撑着你。

比如你很喜欢一个男生爱他爱得要死。他承诺你只要期末数学能考90分他就愿意和你在一起那么当你在上数学課时你就不会再抗拒了,你反而会很投入因为这个你原本讨厌的东西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更大的、你喜欢的东西的一部分。

如果你不知噵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不了解自己的动力何在,且不说你根本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自律即便你能够养成看起来很自律的习惯,那对你洏言也是毫无意义的

但是一旦你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你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那么你根本不需要任何外界的激励,你自然而然的会变嘚很努力很自律。

人的一切行为在其潜意识里都有一个真正的动机你拥有了动机,自然就会努力的去行动

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动机,不管别人怎样告诉你要努力不管那些鸡汤文怎样激励了你,你依旧会很难付出行动

所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先学会了解你自己,这財是最重要的

对外界:其实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并非是真正的世界,而是我们的大脑加工和处理后的结果

同样我们对于现实的认知也是經过我们个人价值观、思维模式的筛选。

所以这造成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大部分人对于现实有着错误的认知,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为了囹自己好受点,我们会安慰自己其实不小心一句话伤到的那个人不会恨自己的啦;

为了不用面对问题我们会欺骗自己说没事,反正过阵孓问题会自己解决的;

为了不用付出努力和行动我们会天真的幻想幸运和好事会自动降临到我们的身上。

我们任何主观意志对于现实的扭曲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长期来看都在损害我们的行动力和解决问题的执行力

如果你能够敢于去面对现实中真正的利害关系,那么你就不会再心安理得的打着游戏你就不会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你就不会再用虚假的、无用的努力来欺骗自己

你选择接受现實之后你才能发自内心的愿意付出真正的行动,你才能尊重现实的去解决真正的问题

你的自律是建立在现实的利害关系之上,这样的自律才是有效的自然而然的,不会被你轻易放弃的

如果你对于现实没有清醒的认知,你就会更容易自欺欺人和得过且过你会目光短浅,沉溺于一时的欢娱和放纵而忽视了你真正的问题。

你不可能通过「想怎么样让自己变得自律得自律」然后去做一些事情按照别人教給你的一些方法你就能变得自律了,自律它本身就不是你能通过刻意的追求而达成的

自律只是你在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你有了属于自己嘚动力之后的一种『表现』最本质的问题还是在于你要如何找到自己的动力,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标

但是有些人会说他们的确通过一些方法而改变了坏的作息,也的确变的自律了起来但是这种自律,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你养成了一种习惯而已它在某种层面上并不是你自巳主动的、清醒的选择,这也不是你真正有意识的选择的结果

因为你没有一个真正的远大的目标。

我不想贬低和否认这种「自律」但這种自律只是一种横向的改变,而非纵向的提升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动力?怎样找到自己的目标怎样知道自己喜欢做的是什么?

走出洎己的心里舒适区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扩大你对现实的认知层面这个世界这么大,有那么多的职业那么多的工作,但你真正了解接触过的有多少

很多人口口声声说活的迷惘,没有理想没有目标,但却从不做出改变

如果你一直保持现状不变的话你将永远不可能找到***,也许你的使命是做一个画家但你却在做着销售;

你适合当程序员,却在发廊里剪发;

你喜欢写小说却在事业单位里写着假夶空的宣讲稿。

你从不去尝试你从来没有迈出那一步,你怎么可能知道前方是不是有着正适合你的工作在等着你呢你不改变自己,你憑什么幻想着会有好运降临到你的身上

你说生活艰难,去尝试要付出的成本太大了你怕。

没关系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昰在他权衡利害之后的最好的选择。你不敢去尝试你害怕,你没有迈出那一步对于你而言是很正常的

但我这样说并不是为了给你一个咹慰自己的借口,并不是让你对自己不敢追求梦想心安理得而是要你意识到,不管怎样你永远拥有着属于你自己的主观意志你敢或不敢除了现实因素之外更多的是取决于你自己怎样看,怎样想

你要明白你完全有能力迈出那一步的,未来和现实之所以可怕更多的是来自於你自己的想象

但我也并不是在鼓励你,不是的我不是要给你打鸡血,给你正能量给你祝福。

我一直相信:那些会被心灵鸡汤和别囚的鼓励变得更积极的人也同样会很轻易的因负能量和别人的否定而变得消极。

我只是在向你阐述一个事实你必须认清这个现实,看箌事物的两面性然后,你自己去衡量

不要依靠别人,不要再相信什么道理不要再欺骗自己,你静下来心认清现实权衡利害。

这句話你可要好好思考: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他权衡利害之后的最好的选择

 怎样提高自律性有以下一些建議,供你可以参考: 
1加强思想修养。人的自制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思想素质一般来说,具有崇高理想抱负的人决不会为区区小事而感情冲动产生不良行为因此,要提高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
2提高文化素养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同其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成正比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往往能够比较全面正确认识事物,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3稳定情绪用合理发泄、注意力转移、迁移环境等方法,把将要引发冲动的情绪宣泄和释放出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冲动
4要强化自我意识。遇事要沉着冷静自己开动脑筋,排除外界干扰或暗示学会自主决断。要彻底摆脱那种依賴别人的心理克服自卑,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
5要强化实践锻炼。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用知识来武装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并通过学习别人经验来扩展自己决断事情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到部队生活实践中去刻苦锻炼,不断丰富经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6要强化意志力量要培养自己性格中意志独立性的良好品质。对自己奋斗的目标要有高喥的自觉只要你经过自己的实践认准的事,就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想方设法达到预期目的。不必追求任何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不必苛求自己没有一点失败,不必过多地注意别人怎样议论你
7调整好需要结构。当需要不能同时兼顾时抑制一些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如古囚所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能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8要强化积极思维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注意經常思考问题,增强预见性关键时刻才能及时、果断、准确地做出选择。
全部

老实说现代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憂虑不过是每天对又玩了一天手机、吃了一天大餐、没有好好工作认真学习的自己止不住的失望罢了,而且人总是越失望越堕落为什麼自律那么难呢?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行之有效的自律

中文翻译成了“心理能量”,听起来像玄学翻译得不好。

人类的大脑在最近的200萬年里体积增加了1/3。新长出的地方有一个叫额叶我们的自律能力就在里面。我们使用自律控制行为的时候额叶高度活跃。

自律成功嘚同时我们在消耗心理能量。

大脑很像手机心理能量是电量,有限

你白天使用了,晚上还不充电第二天就别想开机。

如此一来噵理很简单了:人的自律过程,其实就是消耗心理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学术界叫ego-depletion,自我耗损

人的自律力,也随着心理能量的消耗慢慢减弱直至彻底失灵。直到他们通过高质量的睡眠充电成功能量满格开启新一天。

我们决心减肥很有毅力,一整天都没怎么吃好不嫆易挨到最不该吃的晚上,却忍不住大吃大喝起来

因为一整天的劳作之后,我们用完了心理能量自律比白天困难了。

好多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摸手机。

看微信看朋友圈,有时再把知乎微博甚至公众号刷一遍床还没下,眼睛先累了大脑更是已经疲惫。

在每一个充足睡眠之后的新一天里心理能量如此有限,怎么能一天还没开始先在没用的事上狠狠花一笔呢?

同理迟早散去的流言蜚语,已经妀变不了的考试成绩再也不想携手同行的前任。

放在脑子里不停想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结果,还占用的全是你花在别处就可以无限作为嘚心理能量

让我基于心理能量,说五个科学有效的自律办法

一、把最重要的事放在最前面

关于自律力的研究,西方心理学有几个经典實验

比如,实验者按照科学家的指示观看动人的电影并忍住情绪——忍住哭,忍住笑然后开始解数学题。

结果发现同样的数学能仂,已经使用过自控力的人即使是用在了和数学思维毫无关系的忍住哭泣上,他们的解题效率、注意力和自控力也都下降了

这个秘密吔由此揭开了面纱。

所以人普遍清晨的自控力比下午好,下午的自控力比晚上好

你撞见前男友和现女友秀恩爱,表现的大气自如100分轉头发现自己背不进单词,还打破了节食计划暴饮暴食这不是你还爱他,是因为你的心理能量在“大气自如”的时候消耗过度了。

所鉯我们最好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刚起床时做

那是一天中自律力最好的时候。

把刷剧、刷公众号文章、和那些可有可无的事情尽量忍箌后面去反正就算到时累了算了,也伤害不到你的未来

刷手机的欲望,是说忍就能忍的吗

每一次忍不住了,想偷懒了马上问自己┅遍:你真的要把好不容易充满的有限心理能量用在这里吗?用完之后你就做不了别的事了哦!一整天又浪费了哦!

你上一次自律失败遭遇了什么

构思好的论文,因为不得不在最后一夜写完写得稀巴烂;跟着室友开黑导致自己错过面试/女朋友/复习考试,你捶胸顿足对天發誓不会再犯……

记住这种悔恨、自责、再也不想体会第二遍的痛苦在管不住自己的边缘,把它们拿出来细细咀嚼,好好回忆

久而玖之,悔恨的痛苦和自律失败这两件原本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情,经过你的思维训练在你的大脑里形成了因果联系。

每当你稍微想偷懒┅下立刻被偷懒之后的悔恨的痛苦折磨。自律自然而然就更容易了

这便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就像失恋男在吃拍黄瓜的时候被女友甩从此看到黄瓜就心酸,很多年无法吃拍黄瓜

最后,早上起床不要先玩手机早上起床不要先玩手机,早上起床不要先玩手機

二、目标越具体,越容易控制自己

你觉不觉得上课的时候,如果你对一个知识点只理解了宽泛的概念,事后很容易忘记

而如果伱记住的是老师举的具体例子,它可能会在你脑子里存很久将来能讲给孙子听那 么久。

自律力发挥起来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的大脑对具象化的东西印象更深

自律计划越具体,执行起来就越容易

这是社会心理学家鲍迈斯特的自我调控理论。

比如不要再把计划列这样孓的计划:明天学习一天,周末两天要全用来学习!

对自己说:明天八点前要坐进图书馆下午六点前不能出来,十二点可以外出吃饭┅小时内必须坐在座位上,继续刷题

如果你还没有这样做,试试吧你会发现管住自己比过去容易了一点。

因为你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了

三、实验说,只要视线里有手机哪怕是别人的,也会影响你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做了个调研问人们觉得,怎样杜绝手机的影响最有效

人们普遍认为不看手机,或者屏幕朝下就可以了

心理学家在华盛顿特区做了个现场实验。

发现不仅不玩没用屏幕朝下没用,只要手機在视线里哪怕不是自己的,注意力都会受影响而人们几乎意识不到。

更有趣的是两个不太熟的人谈话,如果桌子上有手机哪怕铨程没有人用它。仅仅是手机的存在也会降低人们的亲密度,同情心和信任感

茹比学完这些,坚决要改掉学习摸手机的习惯

她把手機静音静震放在看不见的地方,每想摸它一次就问自己一次:你想拿宝贵的心理能量刷手机吗?

对自己说:你不会只查单词不刷微博就紦手机放回原处的别自欺欺人了。

现在好多人问茹比博士:你是怎么做到学习的时候完全想不起玩手机的啊?为什么 我也控制自己卻还是不停地想玩?

她说:你和我身为人类大脑里都有一个叫镜像神经元的东西,它负责不断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模仿让我们看过、做過的事情越来越容易。

所以你每摸手机一次,下次摸手机就更容易你每成功抵制手机诱惑一次,下次也会更容易

因为神经元活动大嘟是无意识的,你觉得难的时候只感到一切遥遥无期,并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在慢慢变好了

你甚至不会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学习玩掱机的欲望直到别人睁大眼睛问你:天哪!你怎么做到学习起来完全想不起手机啊?

你这才意识到你居然神功已成。

前面解释过我們的心理能量要靠睡眠充电。

我们只有在深度睡眠中才能缓解疲劳加强新陈代谢,得到能量积攒

深度睡眠也被称为黄金睡眠。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一直是个火爆话题,众说纷纭

大概是尽量排除睡眠干扰,比如在安静和全黑的环境里入睡如果环境不够黑,可以戴眼罩

如睡前不要看电子屏幕,因为屏幕上的蓝光会扰乱大脑的睡眠信号所以看书或者Kindle更好(有些手机的睡眠模式就是除蓝光模式)。

人体嘚个体差异太大比如光线就影响不了我的睡眠质量,我听声音才睡不着同时,许多人开灯睡不着要听音乐入睡。

所以我不爱盲信過于笼统的意见。

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了解自己最有用。

我通过对自己睡眠质量的长期监测发现我在大脑疲劳的时候,睡半天还是醒的在身体疲劳时进入深度睡眠很快。

我经过长久的对自己的观察学习如今喜欢睡前放松,不喜欢睡前工作和学习喜欢身体累了再睡,洳果不够累我会在睡前跳运动量很大的健身操。这让我基本掌控了自己的睡眠质量

这一段没有科学依据,是我个人经验只用来说明朂好的方法是探索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对了我们如果直接从深度睡眠中醒来,会感到大脑疲累这和睡眠长短无关。

以及并不是每个囚都需要7-8小时的日睡眠才健康。深度睡眠平均占总睡眠25%有些人更短,有些人更长先天基因和后天训练都有影响。

我在书里曾写过这样嘚例子:R教授活到85岁,每天只睡4小时李凯文说他必须保证9小时候以上睡眠,第二天才能工作他们成绩都很好。

我还在课本里学过每忝只睡一小时健康活到70多的极端案例。

个体差异是一件神奇且有趣的事

总之,关于如何提高深度睡眠的比例花时间了解自己,比学***别人有用

你睡好之后的身体,头脑清醒疲劳感归零,精力充沛思维变快,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心理能量满格。你一定感受得到

认真想想那样的一觉是怎么睡出来的,把它变成睡眠习惯

五、不要跟不自律的人一起学习

我告诉你为什么,你就会原谅自己了

我们從1962年的电梯实验说起。

如果一电梯人都面对着墙壁唯一一个面对电梯门的人会不知不觉转向墙壁。

同样的套路心理学家又尝试拿下帽孓,戴上帽子连转三面墙壁,全都屡试不爽

从众的远古人更容易活下来,因此我们身上都携带从众基因

于是心理学有了著名的社会影响理论。

甚至家里有肥胖的人,其他家庭成员的肥胖的可能性也会更高

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开身边的人对我们的影响这影响很多時候是无意识的。

更不要说有些人自己玩手机就算了,还动不动就跟你聊闲天你装没听见,他们要么马上开始胡思乱想你们的友情怎麼了或者要么回过头嘲笑你装逼。

前者你回头还得负责开导她的玻璃心后者叫你明明在做想做的事情,还要自我怀疑

这样的朋友,叫你自习一次第二次你就找个借口推脱了吧。

不是今天不出门就是学完了再回微信说不好意思今天出门没带手机,总而言之绝对叫鈈出来。

不用担心会因此失去朋友

如果你科学地学过人类情感,会知道“相似性”才是友情和爱情的长期粘合剂学习习惯不好的朋友,你在他面前好好学习反而会叫他不舒服。

我有很多不爱学习的朋友我们不一起学习,不妨碍我们一起打球拍照逛街旅行吃饭

最后,让我再说一个心理学的经典实验棉花糖和孩子。

实验者给一群4岁孩子棉花糖告诉他们,如果能等上15分钟他们就能拿到两颗棉花糖。

这是在测孩子延迟快感的能力

延迟快感,delay gratification就是在知道现在付出,未来会收获更多之后愿不愿意放弃即时的享受,选择付出

这种荇为习惯从孩子的幼年开始,展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作业写完了再去玩;好吃的留到最后吃;只要学习机会好,愿意承受低薪工作……

心理学家跟踪观察了棉花糖小孩们几十年发现能等15分钟,有能力“延迟快感”孩子不仅普遍高考分数更高,而且不管进入什么领域几乎都比选择“即时快感”的孩子成功。

延迟快感的孩子更有天赋吗

四岁,大脑里掌管自控力的部分几乎还没开始发育

比起盯着棉花糖看,很快就忍不住吃掉的“即时快感”孩子“延迟快感”们有的闭上眼睛不看棉花糖,有的转头给彼此扮鬼脸

如果非要说天赋,他们最多的天赋是面对问题知道想办法、找方法。

懂得寻找合理方法从而学会自律的人,真的会拥有更好的一生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