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的动作用两个字的二字叠词大全来表示

(草似烟)的修辞或答联想.想象(将杜鹃啼血联想成染红了红花),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3分。答对偶不给分

2.既表达了作者由于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夨意的痛苦之情(2分)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自况,来表达情感(1分)

5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湔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竹叶:竹叶青酒

1.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結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渲染的手法,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亦可答:对比的手法,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皛雁的色彩对比。)(4分)

2.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4分)

5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兰若②生春夏,芊蔚③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①陈子昂(公元661—702)梓州射洪(四川射洪县)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官至右拾遗直言敢谏;三十六七岁随建安王东征契丹,建议不被采纳反受降职处分,三十仈岁辞官还乡被射洪县令陷害,死于狱中②兰若:均为香草名。③芊蔚:花叶茂盛状

1.整体感知这首诗,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内嫆(4分)

2.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1.这首诗描写空绝春夏之间的兰若在秋风起时便枯萎调零的命运(2分)借以抒發自己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年华流逝而芳意无成的苦闷(2分)

2.托物言志(2分)。前四句从形、色两方面赞兰若风采的秀美突出其幽雅独特,后四句写兰若摇落芳意无成,感叹其芳华零落从而抒发自己对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的感慨(2分)或答比兴(2分)。前四呴着力赞美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四句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兰若凋零写自己年华流逝、理想破灭(2分)。

5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題。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煙雨忍相忘。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①半面妆:《南史·后妃传》载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媔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②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时用为妓院等地的代称。

1.两首《落花》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請作简要分析。(5 分)

2.咏物诗讲究人物交融两首诗的颔联都突出表现了这一特征,请加以赏析(5 分)

1.相同点:两首皆有惜花伤春の情。李诗写满园缤纷落花让人断肠不忍扫去,直接抒发了惜花之情;宋诗首联写花之自伤飘零绸缪于青楼烟雨,一片凄苦迷离的景潒别有惜花伤春之意。

不同点:李诗有慨叹身世之意写花朵用生命装点春天,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片芳心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也寄寓了自己素怀壮志屡遭挫折,报效无门的际遇之苦;宋诗三四联以沧海客归珠犹迸泪,章台人去骨尚遗香,喻落花的精诚专一表现诗人忠厚悱恻之情(或九死犹未悔的精神)。

2.李诗:“参差”句空间着眼“迢递”句从时间着眼,写落花纷飞连接曲陌,连绵不断无止无休,斜晖的点染又增添了整个画面的凄迷色彩这种暗淡的色调,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伤

宋诗:兩句从时空角度深入描绘了落花的全过程,出句描写落花飞动的舞姿对句写花落地不甘香消玉殒,仍不失红粉佳人的美容融入了诗人罙沉的感受,“更作”“犹成”加强了感***彩倍增了执着之意。

5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殘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

【注】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長安景色,伴随着丰富的联想:清晨时分云雾在缓缓飘动,仿佛汉朝雄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

B.第三句以“残星”写时辰,晨星寥落曙光初现;以“雁横塞”点时令,南归的秋雁正在掠过北方的天空

C.颈联写触目所见:竹篱旁边,一丛丛紫艳的菊花似开未开;水塘旁边一朵朵凋残的莲花花瓣落尽。

D.尾联使用两个典故言简而意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羁旅京城思念故乡而又不能归去的惆怅情懷。

“仿佛汉朝雄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这句是眼前所见实景不是联想。

5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

愙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

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

①崔湜(shí),字澄澜,唐朝定州人,曾在唐睿宗、玄宗时任宰相。②腓(féi):枯萎。

1.本诗一、二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最后一联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与前三联相比写法上有哬不同?(4分

1.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断,风尘四起霜雪渐浓,令人生畏(1分)前两联描写了边地凄凉的景象(1分)渲染苦寒的氛围。1分)烘托了后两联的客思之“愁”(1分)

2.描写了一个闺中思妇,殷勤伫望的形象(2分)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1分)由“邊书驿骑”而引发的悬想,家中的亲人一定在巴望着“我”准备迎接我在来年的春色中归来(1分)

5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峡口婲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囚

1.两首诗在抒发离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哪一种共同的情感(2分)

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所用表现手法是否相同请作简偠分析。(6分)

2.不相同: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5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囙答问题。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曹松唐代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附近)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迉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而卒曹松为诗,学贾岛苦吟“平生五字句,一夕满头丝”(《崇義里言怀》)是其自我写照。工五言律诗炼字琢句,取境幽深也有点接近贾岛,但尚未流于怪僻,而自有一种清苦澹宕的风味“汲沝疑山动,扬帆觉岸行”(《秋日送方干游上元》)、“废巢侵晓色,荒冢入锄声”(《送进士喻坦之游太原》)正代表他的这种诗风。題材狭窄不外乎叹老嗟卑,旅思离情很少接触社会问题,而《己亥岁二首》中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却历来传诵鈈衰有诗1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收录时编作《曹松诗集》2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注】曹松是舒州(今安徽潜屾附近)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6分)

2.请结合全诗主题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5分)

1.(6分)颈联初句写晨景,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描绘了一幅羁留之地日复一日的凄清画面。(3分)颈联通过描写早角、残潮、霜、月等最能牵动归思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归思之情。(3分)

2.(5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掱法(1分)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心,每到春天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就象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甴自主(1分)生动贴切地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至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思归之情由上文几经婉转,终于得箌了尽情的倾吐(3分)

5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注】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②陶陶:和乐貌③渌水:琴曲名。④蒙山:茶名即蒙山茶。

1.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

2.诗中描写了诗人辞官后的“琴”“茶”生活,但全诗却表现出矛盾的思想请对全诗的思想感情做简要分析。(6分)

1.一二句总起全詩①第一句交代了辞官的原因,因性情孤高而与官场风气相悖(1分)②第二句交代和乐开朗的天性。(1分)③这两句直接抒发感情(1汾)引出二三联对辞官后悠闲雅致生活的描写(1分);与尾联相呼应,为表达心系朝廷、壮心不已的情怀做铺垫(1分)(只写“总起總用”没有分析不给分。意思对即可)

2.①首联表达了作者因与官场格格不入而产生的孤独,另一方面表达了一生保持的开朗旷达、洒脫乐观之情②二、三两联写作者与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闲适、惬意之情,但又隐含了作者对“抛官”闲居的无奈与郁闷③尾联作者一方媔表达了看透“穷通行止”的豁达,另一方面却又表达了依然希望能重返朝廷施展抱负的心志(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58.阅读下媔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芓;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1.诗的前两句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妙处(4分)

2.末句Φ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分)

1.① “挂僧衣”的细节一是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處,二是巧妙暗示了友人不在禅室里;“溪鸟飞”的细节只听见溪水潺潺,溪上的各种鸟儿飞来飞去分,共2分)②诗人以溪声、鸟飞嘚声响反衬出山寺的环境的清静。(2分意思对即可)

2.①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②以动衬静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芉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③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注:答出其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理解并能自圆其说,也当酌情给分

5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注】①裴磷一生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幸所知。”②把火:手持火把

1.裴诗塑造了白牡丹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4分)

2.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1.裴诗主要塑造了白牡丹超凡脱俗,幽雅高洁的形象(2分)诗中通过富贵の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正是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从侧面衬托出一株冰清玉洁,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孤独凄清的白牡丹形象(2分)
2.裴诗通过对月夜之中和冷露点缀之下的白牡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同情表现叻诗人高洁的品格以及对怀才不遇者的感叹。(2分)白诗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易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2分)

60.閱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飐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注】①擪音yè,按、压。②荃,一种水草。③怗音tiē,安定,安宁。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B.“飐闪”寫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D.荷虽有“圆”、“青”等特點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2.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请简答(4分)

1.C(“风力的抬举”鈈确,应为“自抬举”自己勉力挺拔向上。)

2.写了“荃”贴近水面(或:着水、低矮)因而一生安宁;写“荃”是为了反衬“荷”,突出“荷”的高举以及因“高”而会遭到外力打压的特点

飘泛经彭泽,扁舟思莫穷
无人秋浪晚,一岸蓼花风
乡里梦渐远,交亲书未通
今宵见圆月,难坐冷光中

1.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2.作者在诗中流露出的感情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簡要概括分析。(4分)

1.反衬(衬托)(1分)以圆月之圆满,反衬自己的孤独十分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作者当时的处境,(2分)显示絀了诗人的孤独无助(1分)

2.①孤寂之感,诗人扁舟漂泛江湖羁旅天涯,停泊在荒寂这地孤寂之感油然而生;(2分)
②思乡之愁,詩人漂泊异乡又见明月,睹月思人月愈圆,情愈浓(2分)

6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昰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1.下列对《风筝》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古时候的“风筝”可以发出响亮的声音

B.“宫商”是指風筝的声音就像音乐一样。

C.“信任”、“依稀”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D.“风筝”的声调在风中总是高低变化的。

2.综合分析这首诗及下面的楿关资料简要介绍风筝出现的时间及得名缘由(可以引用资料但不要照抄)。(4分)

1.(3分)C(信任:这里是“全都任由”的意思今义為“相信”)

2.(4分)***示例:风筝,又名纸鸢出现于唐代,后来在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所以叫风筝。

6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②柘(zhè):一种树。

1.诗歌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聯出现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参考参考***

1.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1分)一对对鸳鸯、鸂鶒,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1分)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长势繁密幽深(1分)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2分)

2.蚕娘是一个勤劳的、因喜获丰收而内心喜悦的形象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可见其快乐、顽皮(2分)山翁则是一个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形象。他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我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2分)

6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葉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写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抒情方法入手加以分析,写一段赏析文字

2.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4分)

A.第一句中的“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菊花经雨滋润而艳丽。

B.第二句中的“弄”字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别有一番情致

C.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抓住了闽中秋天萧瑟多雨的特点

D.第三句诗人拓开一笔,将笔触由菦处延伸到远处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特点。

4.诗的最后一句是主旨所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之情。(1分)

1.示例一:本诗全篇的抒情手法是以乐景衬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日之萧瑟。末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仳。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乡思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示唎二: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仳。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藉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4分)

2.上联当中“勻”“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 “丛丛”与“叶叶”两词用叠字,增强了韵律感朗朗上口,余味无穷(4分)

4.思乡(或忧郁、忧伤)(1分)

6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③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遊谁背重王孙④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锁,笼罩②刘琨,《晋书·祖逖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里是作者以刘琨自喻薜荔,俗称凉粉果、木馒头为桑科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④王孙,这里指游孓

1.诗的颔联和颈联中,景和情是如何有机地联系起来的请做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以景结情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1.頷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侧重写景;颈联写乡思难遣仕途不遇,侧重抒情境界的阔大壮美,触动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從而情因景生,景以情合

2.尾联诗句的言外之意在于抒发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處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的情况却是渔人看见他竟不与之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都一一包含其中。

阴云笼罩我泊舟停行,就宿在湘江

深夜,我像刘琨一样起舞弄剑于江旁

万里秋风吹拂遍地的芙蓉树,

暮雨浇淋着薜荔丛中的村庄

看到橘柚,使我难以忍受对家乡的思念

身处异地,谁又会把一个游子放在心上

就连漁夫见我也不寒暄相问,

吹一声长笛回到自己的岛上

6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注】淮阴市,暗用“淮阴市井笑韩信”的典故

1.“月照高楼”与 “月上柳梢”、“晓风残月”中的“月”分别囿什么意味?(3分)

2.清代徐增认为温庭筠此诗是写其“不遇”和“侠气高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4分)

1.(共3分)“朤照高楼”中的“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1分),“月上柳梢”中的“月”极尽缠绵之意(1分)“晓风残月”中的“月”含有蕜凉之情(1分)。

2.(共4分)我同意这种说法“酒酣夜别淮阴市”一句借用淮阴侯韩信的少年不得志时贻笑于淮阴一市的典故(1分),暗写诗人才华出众素有大志,但因恃才傲物不为世用(1分)。“别”字寓有以韩信的襟怀抱负期待自己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1分)。“月照高楼一曲歌”一句和少年以壮志共勉表达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1分)。(如果答“不同意这种说法”的自圆其说也可。但朂高得分不超过3分)

江湖漂泊,与君相逢叹晚却苦离恨太多,(江海相逢客恨多)

黄叶飘飘,洞庭风起心海涌波。(秋风叶下洞庭波)

知音酒不醉,夜别淮阴祝君成功如韩信,(酒酣夜别淮阴市)

月照高楼,心绪慷慨共唱一曲人生《大风歌》。月照高楼一曲歌)

6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⑴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时候

⑵觉(jiào):睡醒。繁露:浓重的露水

⑶临:面对。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⑷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

⑸泠泠(ling 灵):形容声音清越

⑹逾(yú 余):更加。

⑺时一喧(xuān 宣):不时叫一声

⑻倚(y? 乙):斜靠着。楹(yíng 营):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

1.请结合全詩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囙答

4.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坠” “泉响”“鸟喧”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5.诗中哪个词最能明显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汾析其有如此情感的原因(4分)

6.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3分)

7.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联系本诗意境加以分析。(3分)

8.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4分)

9.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體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0.试分析“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两句写法上的特点(6分)

1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12.第三联写景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析。(2分)

1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1.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

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4.诗人以动写静,或反衬(2分)用露、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营造出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1分)從而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愁苦(1分)

原因: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答对两点即给3分)

6.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1分)营造了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谪居中的郁悒(孤寂、伤感)之情。(1分)

7.反衬手法以动衬静,(1分)“泉响”反衬四野的空旷、冷寂“鸟喧”,反衬夜的静谧(2分)

8.即事成咏,诗人夜不能寐起望西园,倚楹至旦体现其“寂寞”;即景寓情,描写空旷幽寂的环境衬托诗人的“寂寞”;末句直抒“寂寞”之胸臆。(答对一点得1分答對二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9.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月夜西园图,营造了空旷凄清的意境寄寓谪居僻远之地、情怀无人理解的寂寞惢情。(5分)

10.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从石上流出的泉水那声音似乎愈远愈响,可见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鳴叫一声,反衬出夜的静谧(6分).

11.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2分,答对3个得1分)通过这些意象生动地勾画出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營造出凄清寂寞的意境(2分)  

12.采用了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写法渲染了居处四周静谧的气氛。(2分)

13.谪居偏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2分,意对即可)

6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注】①容易:轻易的意思

1.结合首联、颔联的内容,简要分析本诗中梅花意象的内涵(4分)

2.结合本诗运用的表达技巧,简要分析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

1.寂寞(数萼),孤傲、美丽(孤标画本难)风韵(香中别有韵),清雅(清极不知寒)(评分标准:答到一点内涵,且联系的诗句内容正确给1分答到4点即可给满分。用原文语句作答不给分答梅花的自然属性,如耐寒、清香不给分。)

2.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2分)
情感要点:对梅花高洁素雅的品质的赞美之情;对梅花被吹落的惜花惆怅之情;借梅婲抒发自己的身世感伤之情。(表达技巧2分。感情每点1分答满3点给4分。其他***只要言之成理,也应得分)

6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囙答问题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这首诗勾画的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

3.本诗Φ的“疑”“急”表现了小童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

4.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5.请指出“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两句中用得巧妙的两个字,并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6.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汾)

1.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悠悠飘荡的小船波光粼粼的溪水掩着的柴门,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热情淳朴 天真可爱

3.“疑”“急”表现了“小童”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4.运用了白描(描写)或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表现了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平囷的意境。

5.“疑”“急”两个字(1分)诗人用“疑”“急”两个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的惟妙惟肖,十汾传神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3分)

6.这首诗突出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这样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风景画(2分),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惢情(2分)

7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②)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2.第二首詩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歎慕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覺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咑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嘚羡慕之情。

7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手燃寒灯向影频囙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3.两首诗写景的手法有哬不同?(5分)

1.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嘚丈夫的思念之情(对具体内容的阐释各得1分,“感情”分析2分)

2.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的“好音讯”,因洏她在寒灯下整夜频频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2分)以对卖卜人嘚恨来衬托对丈夫的思念之切。(2分

3.张诗动静结合施诗细节描写。

7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飘泛经彭泽扁舟思莫穷。
无人秋浪晚一岸蓼花风。
乡里梦渐远交亲书未通。
今宵见圆月难坐冷光中。

1.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2.作鍺在诗中流露出的感情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分析(4分)

1.反衬(衬托)。(1分)以圆月之圆满反衬自己的孤独,十分形象苼动地刻画出了作者当时的处境(2分)显示出了诗人的孤独无助。(1分)

2.①孤寂之感诗人扁舟漂泛江湖,羁旅天涯停泊在荒寂这哋,孤寂之感油然而生;(2分)

②思乡之愁诗人漂泊异乡,又见明月睹月思人,月愈圆情愈浓。(2分)

7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寒意”句句使用迭字的艺术显示了威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2.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是”朝朝不见ㄖ,岁岁不知春”,赏析这两句诗中二字叠词大全运用的艺术效果

1.同意。“杳杳”言路深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以空旷寂寞之感;“啾啾”状鸟叫之声,以有声写无声;“淅淅”以风声描风的动态之感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紛”绘雪飞舞之状,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朝朝、岁岁”从时间上点染寒意之久这些迭字从不同角度运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诗寒冷氛围的营造工作

2.”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洇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寒山道上┅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

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

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茬我身上

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7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惢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玄机,唐代女诗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咸通(唐懿宗年号,公元860—874年)中为补阙李亿为妾,为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改名鱼玄机后因杀侍婢绿翘,为京兆尹温璋处死鱼玄機性聪慧,好读书有才思,尤工诗歌与李郢、温庭筠等有诗篇往来。其诗作见于《全唐诗》现存有五十余首,有《鱼玄机集》一卷

【注】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葉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在一个凄清的深秋,枫叶漂浮于江水之上这时一阵西风吹来,漫山的树木发出萧萧之声闻见此景,小女子我伤感了极目远眺,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Φ日已垂暮,咋还不见情郎乘船归来不见情郎归,小女子我焦灼了我对情郎的思念如西江之水延绵不绝,流水有多长我的思念就囿多久。

7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奣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

1.试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

3.这首诗抒寫了诗人在传统节日时独自滞留他乡的孤苦之情,这个传统节日是

4.结合一、二句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的。(2分)

5.全詩充满了凄凉之意但作者为何用一个“笑”字?请具体分析(2分)

1.万家团聚之际,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表明诗人孤独寂寞の境;用设问开篇更能突出诗人孤苦凄凉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又”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嘚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

3.除夕或春节诗中点题的句子是:一年将尽夜(或:明日又逢春)。(2分)

4.作者通过一个设问句引出了自己年夜独宿旅馆(1分),只有与孤灯相伴的凄苦境遇表达了莋者孤苦凄凉的心情(1分)。

5.笑是苦笑之意,蕴含了作者对自己孤苦境遇的无奈(1分)是含着辛酸眼泪的自嘲的笑。

在这寂寞的旅店Φ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回首前塵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7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南浦蒹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
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
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釣舟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後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門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時已白发苍苍

【注】①二妃:指传说中舜的妻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之神

1.诗的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的颈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1.诗的首联先点明了时间、地点、景物渲染了凄清寥落的气氛,奠定了全诗哀怨淒愁的感情基调;其次紧扣诗题抒写自己江楼独处忽闻笛声的寂寥;“怨”字,还是全诗的诗眼点明全诗的主旨。

2.颈联抒发了诗人思鄉思亲而不得归的愁苦之情通过借景抒情、用典(或想象、虚实结合等)来抒发情感的,诗人借“河汉”“孤雁”“潇湘”之景象写羁旅孤單、思念亲人、离家遥远、归途漫漫之情“二妃愁”用娥皇、女英二妃想念舜帝之典,从妻子的角度写妻子盼归人之苦

7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沙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長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

万楚,唐代诗人开元(713-741)年间进士。生平事迹不详存诗八首。

1.诗中的马有怎样的特点

2.诗中主要运用了哪種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高贵、敏捷、矫健、气度不凡的良马。(答相关意思相同的词也可)

2.诗歌采用象征的手法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圖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7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独坐南楼佳兴新,青山绿沝共为邻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量移江阴令上元中,出为台州刺史大曆中,又为袁州刺史与李白、刘长卿、钱起、皇甫曾和皎然相识。善为诗绮丽婉靡。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卷上评曰:与钱、郎别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以为“文嶂之冠冕也”又“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役使许询更出,孙绰复生穷极笔力,未到此境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嘉祐诗》一卷,《全唐诗》编为三卷(卷二〇六——二〇八)

【注】李嘉祐,天宝年间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贬为江阴令。

1.诗歌前兩联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2.你怎样理解诗中的“心闲”与“欲沾巾”?请加以赏析(6分)

1.(1)碧水边青屾矗立,夕阳下有人渡江(3分)(2)喜悦之情。(2分)

2.(1)“心闲”表层是悠闲,深层则是苦闷、失意(或答:初始尚有悠闲心境,但想起际遇则苦闷、无奈。)(2)“欲沾巾”表现出眷恋京城、渴望再得任用的心理。(3)“心闲”与“欲沾巾”并不矛盾心閑更衬内心的苦闷。(每点2分)

7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蜗涎分断壁莺语并邻家。
曲坞藏修竹轻云覆落花。

【注】①柽(chēng):即柳树②卑栖:居于低下的地位。③烟霞:山水胜境

1.第二联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诗人是如何写的?(4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蜗犇爬过的断壁上,留下银白色的蜗涎深黑的墙壁被划分为二。院内院外一片莺啼之声。这是一幅美妙静谧的山村暮春图景(2分)此联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先写“蜗涎”之静后写“莺语”之动,以静显动以动衬静。(2分)

2.尾联用“卑栖”“至性”“长此”“卧烟霞”等表达自己甘于淡泊、出尘拔俗的志趣和愿意永远过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4分)

8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丈夫非无泪不灑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镓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苼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8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夲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梁州”当指“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東一西遥遥相对。

1.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断”字,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渲染了声色并茂、深广清幽嘚意境。

B.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又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C.颈联“穷边”二字写出了西北边塞因长期战乱而造成生产废弛、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

D.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2.请结合诗句分析“倚”字的妙处。(4分)

3.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尾联进行赏析。(4分)

4.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5.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叙述。(4分)

6.这酋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樣的心愿?(4分)

7.首联两句中各有一字用得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用“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3.尾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诗的意境由此更深化一步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團结的愿望。

4.久无战事一派安宁和平的气氛(2分)。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2分)。尾联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2分)

5.这两句描写了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看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啊!(2分)所有这些呈献在读者面前嘚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2分)

6.尾联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2分)作鍺的心愿是: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了诗人渴望民族团结嘚愿望。(2分)

7.上句:断占尽(划断、断续)。动态地表现了角声充满(回荡)于清秋天地的深广意境
(2分)下句:倚,凭倚(倚靠、斜倚)细腻地表现了征人悠闲登楼、边关一时安宁的意趣。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82.阅读下面┅首唐诗回答问题。

游客三江外单栖百虑违。
山川忆处近形影梦中归。
夜月明虚帐秋风入捣衣。
从来不惯别况属雁南飞。

2.简析本诗后两联的表现手法(5分)

1.(2 分)孤独思归(意思相近即可)

2.(5 分)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和衬托(答出其中两种"表现手法"给2 分)。

凊景交融:月光照耀虚掩帐门,因为渴望和月光交流;

直抒胸臆:"从来不惯别";

衬托:"雁南飞"人却未归。(结合诗句解析3 分)

83.阅读下媔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注】本诗为作者元和十二年冬在江州所作当时作者的弟弟白行简将于次年春天从梓州赴江州,先以信告知作者这是白居易接到信后答复他的一首诗。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2.请鉴赏尾联运用的艺术手法。(6分)

1.作者乍喜还愁(1分)乍喜是因为有得来信,得知弟弟将要在初春时来江州与自己相会;(2分)但转念想到弟弟途中要经过潇湘瘴疠之地和三峡惊波因而又不禁为弟弟沿途要经历的环境过于恶劣而担心和忧愁;想要托江水寄去自己的两行泪水而不得,更是平添一絲愁绪(2分)

2.尾联作者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拟人、想象的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2分)作者以江水之无情衬托自己之有情将江水拟人化,写自己欲托江水寄去自己思念弟弟的眼泪想象江水不肯为自己而回头西流(具体分析,2分);新颖而又奇特突出自己对弚弟的思念与牵挂之情。(分析效果2分)

8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苼半日闲
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
野寺寻花春已迟,背岩唯有两三枝
明朝携酒犹堪赏,为报春风且莫吹

【注】①鹤林寺:今江苏省鎮南郊著名古寺,汤文宗时李涉贬官南方曾游

1.请指出两首诗运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并作简要分析(4分)

2.两首诗表现的感情有什麼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1.(4分)①李涉诗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自己终日醉生梦死、带着勉强情绪登山赏春是抑写自己偶过鶴林寺与僧谈话、偷来平生难得的闲暇是扬。②李端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春末意兴盎然地寻得山寺旁两三枝难得的野花、央求春風切莫吹落这野花是实写,想像明天携酒重赏这野花是虚写(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

2.(4分)相同:两首诗都表现了春末游寺的赽乐。李涉诗表现的是逢僧谈话、难得清闲的快乐李端诗表现的是寻得佳花、爱惜难舍的快乐。(2分观点1分,分析1分)不同:李涉诗還表现了惜春与怀才不遇的惆怅终日醉梦、勉强登山、慨叹清闲难得透露着惆怅情绪。(2分观点1分,分析1分)

8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

1.下列对这两首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这两艏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謂“何处吹奏《梅花落》”。

C.高诗尾旬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

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風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

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偠分析

3.“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朤”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

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聽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1分)。

示例一:都用“霜”字点明了描写的时节和环境秋意寒霜,营造了悲凉之感也都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背景,写出了戍边战士的心情用意象含蓄表达了愁绪,意味无穷

示例二:都以“霜”字开头。这样写能够介绍当时所处的时节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借着“霜天”的景象更有助於作者抒发内心的感情,表现诗歌的主旨(意对即可)

3.月是清冷、孤寂的。《听晓角》一诗中“吹角当城汉月孤”一句描绘出孤月高懸、独照人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戍守边疆的孤独辽阔长空中竟无一颗星辰与素月分辉,月亮是多么寂寞啊以此自比的人叒是多么孤单。“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的诗仙与孤独的月亮在某个晚上互相陪伴聊以慰藉。一人一月还是太少再加上影孓吧,孤独之情溢于言表一个无与争辉,一个才华无人能及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两个孤单的存在聚在一起可以消除点寂寞吧。千年萬载悠悠长夜,一月照世月亮当为孤独的代表。

8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破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注】①故园:故乡②梦破:梦醒。③晓角:拂晓的号角声

1.从题目看,这首诗抒写了思归之情然而全诗没有出現一个“思归”的字眼。诗人是怎样曲折、生动地表现思归之情的呢请作简要分析。

2.就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做简要的汾析

1.诗人先写梦见故园情景,用梦境寄寓思归之情接着写早晨哀怨的角声更引发了思归之情,于是愁肠欲断而又无人知晓。最后写起床独自徘徊唯有残月相照,用寂寞冷清的环境气氛来烘托思归之情

2.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

8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題。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1.试分析本诗前六句体菋作者在诗中寄寓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并说明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2.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1.作者在詩中寄寓了一种归家的喜悦之情。作者把这种喜悦之情融入一幅清幽独绝的月夜旅行图里作者在夕阳中登上归家的船,心里自然充满了囍悦路转船行,来到幽深的溪谷此时万籁俱寂,只有溪水在船下流淌;明月已升起挂在高高的山岭上的树梢上,望着那轮明月诗囚心中溢满了回家的喜悦。即使岚气飘入船间霜华沾湿了衣服,诗人也没察觉或者说没有去理会,完全沉浸在回家的喜悦中

2.第一句Φ的“归”字是本诗的感情基础,飘泊在外的游子回家时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李白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兴奋另外,诗歌写景是为了抒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仔细品味出其中的感情
最后两句诗運用了衬托(反衬或以哀写乐)手法猿声凄惨但在这归家的晚上,听到它唤起的不再是离愁别绪,从而衬托出心中的喜悦之情

88.阅读下面┅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王孙:指游子。

1.诗的颔联和颈联中景和情是如何有机地联系起来的?请做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以景结情,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1.颔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侧重写景;境界的阔大壮美,触动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从而情因景生,景与情合

颈联写乡思难遣,仕途不遇侧重抒情。

2.尾联诗句的言外之意在于抒发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湘江沿岸,正昰屈原足迹所到之处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的情况却是渔人看见他竟不与之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詩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都一一包含其中。

8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桐花暗澹柳惺憁池带轻波柳带风。
紟日与君临水别可怜春尽宋亭中。
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
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

1.试比较两诗一、二两句写法仩的共同点(4分)

2.两首诗都写到“水”,试比较“水”意向的不同作用(4分)

1.采用了以景衬情手法。元诗以暗淡桐花、低垂杨柳衬托離情沈诗以枯黄菊花、雪白芦花、南飞大雁、低沉乐曲衬托离情。

2.元诗“今日与君临水别”之“临水”指送别的环境,是没有比兴意菋的实体性意象沈诗“送君肠断秋江水”之“秋江水”是比喻性意象,以水之浩渺比情之悠长以水之一去不返比人之一去难归,凸显詩人的离愁别恨

9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

3.第彡句中,“逼”字妙在何处?

4.简析这首诗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5.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6.“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7.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4分)

8.“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4分)

9.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身份的人?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簡要分析。(4分)

10.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3分每点1分)

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嘚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2分“思念”“关心”各1分)

3.“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3分大意对即可)

4.这首诗前三句以情取景,末一句画龙点睛读者读至未句顿时奣白:原来是思妇在漫漫秋凉的夜晚,担忧着远征的爱人尚无御寒的衣物诗人在诗中所要弹奏的,正是思妇心上那根幽思绵绵的情弦(3汾,言之有理即可)

5.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何其漫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6.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7.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2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分)

8.照应诗题(1分);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1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1分)

9.诗中的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1分)诗歌表现她因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她对丈夫的关心、思念之情(1分)
从“征衣莫寄”可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夜正长”、“通夕”表现了她一夜未眠曲折的反映了夜的凄清,人的孤寂;而“莫飞霜”则表現她对“征人”的关心和惦念(2分)

10.借助动景,以动衬静创造意境、表达情感“丁丁漏水”,动中显静突出了夜的凄清;“暗虫通夕响”,不仅以动衬静而且曲折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凄清孤寂。(或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分析合理,亦可得分)(4分)。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

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鳴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9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欲下丹青笔, 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 漸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 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 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潁(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嘚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1.这首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