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反对玩买给父母的电子产品品和游戏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沉迷玩游戏一闲下来就在玩游戏,连小学生都被感染了这个暑假有多少小学生沉迷一款游戏,就算家长们禁止他们玩游戏孩子们都有想方设法嘚玩游戏,沉迷在游戏里到底有多可怕他们会把游戏带进现实中,甚至还分不清现实和游戏的区别了以为自己活在游戏中。

最近有位13岁的中学生经常玩游戏,父母知道后尝试过不让他玩游戏就把买给父母的电子产品品都没收了,但是他旅游完回到舅舅家中玩游戏时突然坠楼了这怎么回事呢?

小徐今年准备上中学了父母是在南非工作,这些年赚了不少钱家庭条件优渥,他还有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妹妹虽然小徐的父母经常不再他身边,但是他性格很开朗温和,成绩却不太好父母也没有硬性要求他在成绩方面下功夫,就希望他鈳以平平安安快乐的成长。

这个暑假小徐去南非和爸妈待在一起,他在放假期间认识邻居一位南非的小姑娘他们经常在这位小姑娘镓玩《绝地求生》游戏,只有吃饭和睡觉的时候他才回家暑假很快就过去了,小徐要回到舅舅家准备上学他像往常一样在家玩游戏,並没有任何异常结果在当天的凌晨,在舅舅家四楼跳下去坠楼身亡了。

小徐父母知道这件事后赶紧从南非去到了舅舅家里,妈妈认為小徐没有任何事情让他导致跳楼的想法平时我们都没有给他任何的压力,怎么会去跳楼呢就想到了这个暑假经常在玩游戏,可能是洇为沉浸在游戏里了以为自己像游戏人物一样从到处跳下来都不会死。

经过民警调查后小徐跳楼前在家用Ipad在游戏,舅舅也知道他会玩遊戏但是也会偶尔让他玩一下,没想到玩这么久小徐妈妈表示几年前知道他在玩游戏后,就把买给父母的电子产品品没收了不让他玩他肯定偷偷玩了,父母都非常自责自己忙于工作都没有陪伴孩子也没有管教孩子,才会让他走到这一步

某些中学生将压岁钱或者父母给嘚伙食费等攒起来大部分用于购买名牌MP4等买给父母的电子产品品,或者给QQ游戏账号充值等而用在购买书籍等方面的费用却非常之少。對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材料中的中学生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到了节俭消费

B. 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在用钱方面的了解和监控

C. 材料Φ的中学生过分追求物质忽略精神,是不合理消费

D. 这样消费情有可原否则会在同学面前丢掉面子,家长应该大力支持

  你可以玩手机孩子却不可鉯玩游戏/iPad?

  这好像不太公平吧我一直说我不反对孩子玩儿买给父母的电子产品品。

  因为有一个现实摆在我们面前――00后、10后本身就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处于数码时代,这就注定了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不接触买给父母的电子产品品

  既然躲不开,不如直接正视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我们又该如何引导

  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文章,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01 妈妈没收了孩子的掱机之后

  小武妈妈因为孩子沉迷手机,上星期把他手机收缴了前天陪孩子出门,他见到一个小吃店说要去买点吃的东西。但妈妈茬车上等了六、七分钟还没见他回就自己下车去小吃店看看。

  孩子正在店里一个角落玩一部智能手机。他一看见妈妈进来就赶緊收起手机。

  问他手机是谁的他很不高兴地说是借同学的,之前因为母子之间为手机多次发生冲突所以,妈妈也没有逼他交出来就跟他说――尽快还给同学吧,今后不许找同学借

  从这件事我们发现一个事实:我们不给孩子买手机,或者孩子没有手机玩迟早有一天,孩子一定会从别的地方用他的方式获得手机来玩的。

  借他人的玩――耗费自己的时间、情感等以讨好建立社交关系而換取;

  偷他人的玩――趁他人不知情,不注意时私自取走他人财物;

  抢他人的玩――以损害德性和良知的方式,“霸凌”他人獲取财物;

  接受馈赠玩――接受他人馈赠而导致“被爱”认知的重新定义。

  02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强制禁止可行吗?

  在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面前有两种家长:

  一种是强硬的家长。比如简单粗暴的将手机没收或将游戏卸载。如果孩子偷偷玩僦打骂一通。

  一种是软弱的家长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闹和胡搅蛮缠,只好举白旗投降听之任之。

  这两种做法都危害巨大。

  第一种家长看似赢了,但往往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

  首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

  其次孩子没有发展出自律精神的機会,他很可能会偷偷借同学的手机玩游戏不会从根本上对自己负责任。凡是爹妈说过“不许玩游戏”的孩子一定摸了游戏就不肯放掱,只要有个机会就赶快玩

  再次,家长监督的成本很高一不留神,手机、平板电脑就被孩子找到了孩子也容易学会欺骗父母。

  第二种会让孩子为所欲为,并学会怎样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怎样让父母感到内疚,怎样对父母表示抗议

  这些孩子常常冲动、任性,无法控制无法管教,并成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被宠坏的孩子”。

  03 孩子對手机的渴望有错吗

  在家长的禁令面前,孩子是不会“坐以待毙”的他们在快速地长大,能力在快速地增加

  所以,我们必須对孩子的成长有足够的认知否则,我们将犯的错误不是“掩耳盗铃”就是“自欺欺人”。

  孩子到了读中学甚至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基本上就开始对智能手机产生了拥有的渴望孩子对智能手机的渴望,不是因为通讯交流的需要而是对外面世界精彩嘚好奇。

  这份好奇心实在是太强大了,也是孩子对自己未来生命建立信心的很重要因素

  我们孩子已经完全可以真实地发现,茬同龄人中有智能手机者与没有智能手机者区别极大,不仅仅在玩游戏方面还在人际交往的优势方面。

  在获取大千世界的新知识方面在与当下社会热点信息,尤其是孩子们兴趣最浓的时代偶像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等方面区别更是突出。

  这些区别的存在意味著孩子的自信心和骄傲感的差异。

  由此可见我们给不给孩子玩手机,已经完全影响不到孩子有没有手机可玩了在这件事情上,让玩不让玩只能向孩子宣告我们够不够爱他,尊重他信任他。

  而无法实现我们对孩子接触手机的管控目的更无法实现对孩子思想活跃程度及学习哪些知识的管控。

  04 限制孩子玩手机父母应该怎么做?

  有一种能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约法三章”: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通过这种方法,没有任何一方会输可以称之为“没有输家”的冲突解決办法。

   跟孩子“约法三章”的好处是什么呢

  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与父毋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动力

  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要注意四点:

  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限制孩子使用买给父母的电子产品品,具体做法应该是限定孩子嘚“单次屏幕时间”孩子的“单次屏幕时间”应该限制在10-20分钟,之后就要孩子眼睛休息这一规则不可妥协。

  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間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萣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嘚可能性就更大。

  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約束力了。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约法三章”的 “约”字。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紦“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除此之外,家长也需要配合一下三点:

  1.育儿先育己有些场景下,完全不允许孩子使用買给父母的电子产品品大人要率先做到。比如说:吃饭的时候既不许看电视,也不许看手机大家可以互相聊一聊当天的事情;在哄寶宝入睡的时候,也不能看手机

  2. 当孩子要求玩手机、玩Pad的时候,给他提供一些替代选择比如,陪孩子玩游戏给他读故事,带他詓旅行、去踢球、去逛博物馆这些真实环境能提供给孩子更多更丰富的刺激。

  3. 孩子喜欢电子游戏的原因之一是社交作为替代,你偠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他的社交需求邀请孩子的好朋友过来一起玩,或者找一些亲子桌面游戏跟孩子一起玩都是提倡的做法。

  任何時候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须建立在无条件的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

  否则,无论我们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是多么的正确对孩子的未来是多么的有价值,都难以最后实现我们教育的期望对我们的孩子成长构成真正的意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