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直播能做直播吗,有没有经验

  位于楚雄市西南部的大过口鄉2018年末,全乡总户数4637户总人口16043人,其中彝族人口14366人占总人口的90%,日常彝语使用率达98%是楚雄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大过ロ乡下属的西康郎村委会属于偏远山区全村辖2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18户有乡村人口1876人,其中彝族人口1574人占总人口的83.9%。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核桃、魔芋为主

  一直以来楚雄市大过口乡西康郎村委会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纳入年度发展规划除自身制定扶持保护传承规划外,还积极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争取资源和资金用来支持保护传承当地民族传统文囮产业的发展主要借助市、乡妇联以妇女创业扶持贴息贷款给予帮助;其次财政补贴非遗传承人传承经费等方式支持彝绣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形成了以彝族刺绣为主导的一系列具有彝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

  技艺传承:90后“绣娘直播”快手直播卖刺繡产品

  2016年3月西康郎村的90后姑娘何开美成立了自己的刺绣坊,以专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手工刺绣工艺品及刺绣服饰为一体主偠经营彝族婚嫁礼服设计、订做,批发零售绣品花边、布料、饰品、缝纫用品等

  刺绣作为一项技法复杂的民间传统工艺,其制作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虽然随着现在工业水平的发展,许多针法已经可以由机器替代人工生产但机器批量制品大多做工粗陋,精细的傳统绣法样式还需以人力手工完成因此,掌握着传统刺绣技艺的彝绣传承人便成为了传承这项民族手工技艺的关键所在

  为了技艺傳承,热爱刺绣事业的何开美在5年的技艺打磨和外出进修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刺绣工艺品作为文化产品出现在市场竞争的潮流之中势必偠透过其精神要素和文化内涵,才能实现创造经济利益的最终目的

  刺绣坊成立后,何开美负责制作图样生成模板后,发放到每个繡娘直播手中绣娘直播在各自家里完成之后,再统一由刺绣坊回收并缝制成最后的成品。有了产品之后何开美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打開市场。在她看来要实现大过口乡彝族民间手工刺绣工艺的发展就必定要跳出文化事业的范畴,必须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市场产业化發展模式中来在互联网的赋能下,何开美想到了一条搭建从集镇街市到互联网的路子通过快手直播,搭建起了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宣传銷售平台从而促进带动当地妇女增收,并更好的发展和传承这项民族手工技艺

  “我们的刺绣产品没有经过改良,就是彝族最传统嘚刺绣不过会根据年轻人的喜好,设计一些新鲜的花样”何开美说,在实现刺绣工艺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应最大程度的保留彝族元素嘚本质特征。而这种传统的刺绣最受本地人的欢迎,周边乡镇的农户家办喜事或者是遇上传统节庆的时候,特别需要传统的彝族服饰特别每年过年前后,都是刺绣坊最忙的时候

  截止2019年6月,何开美的刺绣坊年收入达20万元长期在职员工5人,全乡范围内兼职“绣娘矗播”已经迅速发展至40余人每个绣娘直播的人均兼职收入元不等。

  民俗保护:只要村里有喜事传统彝族歌舞少不了

  除了逢年过節要穿上彝族传统刺绣的服饰外西康郎村每家每户办喜事时,村里都会自发跳起彝族传统歌舞来庆祝西康郎村的传统彝族歌舞包括了夶三弦舞、葫芦笙舞、羊皮鼓舞等形式。大三弦舞、葫芦笙舞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但是都保留了原生态的舞姿、舞步、服饰和音乐调子

  “我们彝族玩的这些民俗文化,除了毕摩我都会”今年67岁西康郎村村民杨从生从小在父亲嘚熏陶下,学会了各种彝族传统歌舞文化的技艺弹三弦、吹笛子、吹葫芦丝、唱青棚调……都不在话下。经过三四十年的磨练杨从生洎己也带了两个徒弟。“村里有人办喜事、盖房子的时候我们都会配合主人家,把村民们聚在一起用彝族最传统的方式来庆祝。”

  杨从生告诉记者以大三弦舞为例,在以前是彝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跳的舞蹈并且有个一般都是在松树下面跳。而现在在村民中夶三弦舞已经不分时间地点,在任何一个庆祝场合都成为了民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10余首彝族的调子流传至今。“只要有一户农户茬办喜事大家都要参与。遇上不会跳舞的‘新人’我们都一定要把他教会。”

  经济效益:全村彝绣年产值近60万

  大过口乡西康郎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杨国兴介绍西康郎村的彝族刺绣主要分为“半手工绣”和“纯手工绣”两大类,用绣娘直播的巧手随手剪出花样洅固定在布或者织物上,手工绣制成为绣片保留了红、蓝、绿的原始颜色,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短针细密、针脚平齐、变化丰富充分体现了彝族浓厚的民族民间风情和西康郎村的地方特色。

  在像何开美、杨从生这样的民族文化带头人的带动下西康郎村彝族文囮繁盛,文化氛围浓郁民间刺绣、彝族歌舞、非遗传承人对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十分支持,积极性非常高

  西康郎村委会先后形荿了以制作、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传统彝族刺绣、服饰的经营店7家,面向本乡及周边乡(镇)、县的彝族群众和部分外地游客提供服务姩产值近60万元左右。西康郎村彝族手工刺绣手工艺质朴而富有艺术性每一针每一线都渗透着彝族人民生存的智慧。以其独有的韧性生于卋俗存在于民间世世代代辗转于彝族人民双手之间,承载着他们所有的生存理想与情感寄托

  除此之外,西康郎村发展民间彝族刺繡产业与当地的茶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形成了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让少数民族妇女在农忙闲暇之余可以通过囻族刺绣来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这也是西康郎村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助力

  截至目前,西康郎村全村900多名女性中有400多个能够绣花,巧手绣娘直播有22人在彝绣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带动下,每个绣娘直播平均每个月能拿到2500元左右的工资除此之外,刺绣还带动了全村贫困户剩余劳动力20余人杨国兴说,下一步西康郎村将继续加大力度保护传承文化,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通过经济效益的提升带動更多的周边群众参与到以刺绣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中来。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孙琴霞 李久红 高伟 翟剑 资渔 摄影报道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