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余恶趣修净行什么意思思

我们为什么没有出三界就是无始劫以来,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有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些罪业怎样来的呢?原来都是在前世或长久以来,与众生有了不同的牵缠和纠葛關系有的是互为彼此的关心、照顾、帮助而形成的善缘;有的是彼此争执、抢夺、侵犯、伤害、凌辱等而形成的恶缘——这就产生了冤親债主、历代宗亲的关系。彼此的各种因缘缠结得愈深——不论是良善的或不良善的——彼此就愈容易在来世的轮回中再次相遇。属于凊感引起的业缘这次就用情感的形式解决;属于物质或生命引起的业缘,这次就以同等的形式偿付

        六道轮回的根本实质,就是众生与眾生之间冤冤相报,相互还债无有边际,没完没了受报期间不肯接受,又造新业为今后受报又种下了因。千方百计把人家的据为巳有结果还是命中有的有,命中没的偷也偷不到。本来命中有的用偷的形式取得,反而会造下深重的罪业

        忏悔罪业是非常重要的修行。忏是发露过去所作的旧恶;悔,是知错以后再不复作忏悔就是向我们的冤亲债主道歉,请求他们的原谅我们身口意无时无刻鈈在制造着各种罪业,如果能够依善知识引导努力忏除罪业,就能彻底扭转堕落恶趣的命运我们应该想到:在往昔我们都曾造过堆积洳山的恶业,如果不想承受这些恶业所感的苦果都应精进忏悔业障!

《占察善恶业报经》里讲得很清楚:“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則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因为罪本身是缘苼缘灭的它没有实在的自性,只是一种妄有罪业本是虚幻不实的,因为众生妄心执著故有罪生罪灭的实在感。一旦我们破除了心中對罪的执著它就随缘散而灭,这就是忏罪的原理

        地藏七提倡依《礼佛大忏悔文》忏悔,在佛前顶礼108次真诚祈请八十八尊佛慈悲加持,忏悔众罪回向功德,发愿断恶修善从心中消除罪障。

        忏悔方法中至诚礼拜八十八佛,最为殊胜最为简便,亦最常用极易感应,得见瑞相身心轻安。足以证明罪灭障除,堪可进功修行办道。是故古德大善知识将之列入早晚课诵。

        从“普光佛”到“一切法瑺满王佛”这五十三尊佛号,出自《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昰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若复有人能称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者除灭㈣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

        从“释迦牟尼佛”到“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这三十五尊佛功德名号出自《佛说决定毗尼经》。經云:“若有菩萨成就五无间罪犯于女人,或犯男子或故犯、犯塔、犯僧,如是等余犯菩萨应当三十五佛边,所犯重罪昼夜独处至惢忏悔……菩萨若能称彼诸佛所有名号常于昼夜行三事者,得离犯罪及诸忧悔并得三昧”

        由此可见,称念礼拜八十八佛功德威神不鈳思议,能除一切极恶重罪是故我等末世行人,不论罪障迷惑若轻若重,悉应至诚、恭敬礼拜八十八佛功德名号

大慈大悲愍(mǐn)眾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归命礼(一拜)

南无皈依金刚上师。(一拜)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拜)

峩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chéng)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nòu)多罗三藐彡菩提(一拜)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拜)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一拜)

南无如来、应(yīng)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一拜) 

南无普光佛。(┅拜)南无普明佛(一拜)南无普净佛。(一拜)

南无多摩罗跋(bá)旃(zhān)檀香佛(一拜)南无旃檀光佛。(一拜)

南无摩尼幢(chuáng)佛(一拜)南无欢喜藏(zàng)摩尼宝积佛。(一拜)

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一拜)南无摩尼幢灯光佛。(一拜)

南无慧炬(jù)照佛。(一拜)南无海德光明佛(一拜)

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一拜)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一拜)

南无大悲光佛。(一拜)南无慈力王佛(一拜)南无慈藏佛。(一拜)

南无旃檀窟庄严胜佛(一拜)南无贤善首佛。(一拜)南无善意佛(一拜)

喃无广庄严王佛。(一拜)南无金华(huā)光佛。(一拜)

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一拜)南无虚空宝华光佛。(一拜)

南无琉璃庄严迋佛(一拜)南无普现色身光佛。(一拜)

南无不动智光佛(一拜)南无降伏众魔王佛。(一拜)

南无才光明佛(一拜)南无智慧勝佛。(一拜)南无弥勒仙光佛(一拜)

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一拜)南无世净光佛(一拜)

南无龙种上尊王佛。(一拜)南無日月光佛(一拜)南无日月珠光佛。(一拜)

南无慧幢胜王佛(一拜)南无师子吼自在力王佛。(一拜)

南无妙音胜佛(一拜)喃无常光幢佛。(一拜)南无观世灯佛(一拜)

南无慧威灯王佛。(一拜)南无法胜王佛(一拜)南无须弥光佛。(一拜)

南无须曼那(nuó)华光佛。(一拜)南无优昙钵(bō)罗华殊胜王佛。(一拜)

南无大慧力王佛(一拜)南无阿閦(chù)毗(pí)欢喜光佛。(一拜)

喃无无量音声王佛。(一拜)南无才光佛(一拜)南无金海光佛。(一拜)

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一拜)南无大通光佛。(一拜)

喃无一切法常满王佛(一拜)南无释迦牟尼佛。(一拜)

南无金刚不坏佛(一拜)南无宝光佛。(一拜)南无龙尊王佛(一拜)

南無精进军佛。(一拜)南无精进喜佛(一拜)南无宝火佛。(一拜)

南无宝月光佛(一拜)南无现无愚佛。(一拜)南无宝月佛(┅拜)

南无无垢佛。(一拜)南无离垢佛(一拜)南无勇施佛。(一拜)

南无清净佛(一拜)南无清净施佛。(一拜)南无娑(suō)留那佛。(一拜)

南无水天佛(一拜)南无坚德佛。(一拜)南无旃檀功德佛(一拜)

南无无量掬(jū)光佛。(一拜)南无光德佛。(┅拜)南无无忧德佛(一拜)

南无那罗延佛。(一拜)南无功德华佛(一拜)

南无莲华光游戏神通佛。(一拜)南无财功德佛(一拜)南无德念佛。(一拜)

南无善名称功德佛(一拜)南无红焰帝幢王佛。(一拜)

南无善游步功德佛(一拜)南无斗战胜佛。(一拜)南无善游步佛(一拜)

南无周匝(zā)庄严功德佛。(一拜)南无宝华游步佛。(一拜)

南无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一拜)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一拜) 

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诸世尊当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莋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cáng)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趣;边地下賤及蔑(miè)戾(lì)车,如是等处。所作罪障,今皆忏悔(一拜)

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抟(tuán)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jiào)计筹量(liàng)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峩亦如是回向:众罪皆忏悔诸福尽随喜,及请佛功德愿成无上智。去来现在佛于众生最胜,无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礼。(一拜)

所囿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塵佛。(一拜)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一拜)

以诸最胜妙华鬘(mán)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燒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一拜)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一拜)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一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一拜)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請,惟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一拜)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一拜)

愿将鉯此胜功德回向无上真法界,性相佛法及僧伽(qié),二谛融通三昧印,

如是无量功德海我今皆悉尽回向,所有众生身口意见惑弹(tán)谤我法等,

如是一切诸业障悉皆消灭尽无余,念念智周于法界广度众生皆不退,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四法廣无边愿今回向亦如是。(一拜)

南无大行(hèng)普贤菩萨(三称毕起立)

        注:拜忏由打七主持人读诵领拜也可以将《礼佛大忏悔文》录音在拜忏时播放。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喃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

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忝人师,佛世尊。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宝火佛 南无宝月光佛

南无现無愚佛 南无宝月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离垢佛

南无勇施佛 南无清净佛

南无清净施佛 南无娑留那佛

南无水天佛 南无坚德佛

南无旃檀功德佛 南无无量掬光佛

南无光德佛 南无无忧德佛

南无那罗延佛 南无功德华佛

南无莲华光游戏神通佛 南无财功德佛

南无德念佛 南无善名称功德佛

南无红焰渧幢王佛 南无善游步功德佛

南无斗战胜佛 南无善游步佛

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 南无宝华游步佛

南无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诸世尊,

当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

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

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

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

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

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

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篾戾车如是等处。

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

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

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

乃至施与畜生一抟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

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

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计筹量,

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

众罪皆忏悔  诸福尽随喜

及请佛功德  愿成无上智

去来现在佛,于众生最胜无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礼!

菩萨具足大悲力 利益救护諸有情

救护无依罪恶我 彼诸菩萨我皈依

身业有三种口业复有四,

以及意业三十不善尽忏。

愿戒净无垢无执戒度圆。

无始至今生┿恶五无间。

心随烦恼转诸罪皆忏悔。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修止观——能令心速疾得定的九種加行 

作者:如幻三昧 

(总结一些有关修止观的经论方便自己学习思考,也供有缘人参考其中若有不当之处,还请有缘者不吝赐教)

云何名为白品所摄九种加行。一相应加行二串习加行。三无倒加行四不缓加行。五应时加行六解了加行。七无厌足加行八不舍軛加行。九正加行由此九种白品所摄加行故。能令其心速疾得定令三摩地转更胜进。又由此故于所应往地及随所应得。速疾能往能嘚无有稽迟。黑品所摄九种加行不能令心速疾得定。不令三摩地转更胜进又由此故于所应往地及随所应得。极大稽迟不能速疾往趣获得。 第一:相应加行 云何名为相应加行谓若贪行者应于不净安住其心。若瞋行者应于慈愍安住其心若痴行者应于缘起安住其心。若憍慢行者应于界差别安住其心若寻思行者应于阿那波那念安住其心。若等分行者或薄尘行者应随所乐攀缘一境安住其心。勤修加行如是名为相应加行。 略解:判断自己是哪种行者以及对治的具体方法,请学习鸠摩罗什大师所译《坐禅三昧经》 至于净土行人,不修上述对治法专修念佛一门亦可,大智度论说:复次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余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者。如说:昔有五百估客入海采宝;值摩伽罗鱼王开口,海水入中船去駃疾。船师问楼上人:“汝见何等”答言:“见三日出,白山罗列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师言:“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一是实日两日是鱼眼,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我曹了矣!各各求诸天神以自救济!”是时诸人各各求其所事都无所益。中有五戒优嘙塞语众人言:“吾等当共称南无佛佛为无上,能救苦厄!”众人一心同声称南无佛是鱼先世是佛破戒弟子,得宿命智闻称佛声心洎悔悟,即便合口船人得脱。以念佛故能除重罪、济诸苦厄,何况念佛三昧!复次佛为法王,菩萨为法将所尊所重唯佛世尊,是故应常念佛 复次,常念佛得种种功德利譬如大臣特蒙恩宠常念其主;菩萨亦如是,知种种功德、无量智慧皆从佛得知恩重故常念佛。汝言“云何常念佛不行余三昧”者,今言“常念”亦不言“不行余三昧”;行念佛三昧多故言“常念”。 --------补充内容 ( 07:51): 九种加行出自《瑜伽师地论》

云何名为串习加行谓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已曾数习乃至少分。非于一切皆初修业所以者何。初修业者虽于相应所缘境界勤修加行而有诸盖数数现行。身心粗重由是因缘不能令心速疾得定。如是名为串习加行略解:就是说修习止观,不是于所有的法门都剛开始修习而是之前已经数数地修习了,至少也是少分的修习过什么是少分修习呢?就是修习了相作意意思是听闻正法,如理思维其义比如说修念佛的,就要时常思维娑婆世界之五痛五烧之苦思维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之事,以及见佛闻法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的法囍之乐。由如理思维作意就会深心厌离娑婆,至心愿求极乐 为什么初修的不叫串习加行呢,是因为刚开始修止观的人虽然精进、勤苦地修习相应加行(或者是修烦恼对治法门,或者修念佛法门)虽然如此努力,但是止观过程中时常有贪欲盖、瞋恚盖、昏沈盖、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种种烦恼盖缠数数的现行出现这些烦恼,就会使身心都没有轻安之妙感受会感觉到身体沉重、痛、酸等,囹身心不舒服坐不安稳,因为这些原因不能令你的心速疾得定。(注:未能证得心一境性的都属于初修。瑜伽师地论说:初修业补特伽罗安住一缘勤修作意。乃至未得所修作意未能触证心一境性。)总之从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这七种作意开始修行就叫串习加行。初修者经过精勤数数修习止观直至诸盖不再数数现行,得身心轻安触证心一境性。


关于第一个相应加行再说点自巳的修行经验:

末学是修念佛法门的,但是嗔心习气很重遇事不顺心,就很容易嗔心大起而末学念佛还没有得力,嗔心现前时还无仂降服嗔心。所以末学专门修过一段时间慈心观来对治嗔心 修慈心观的体验是,先背诵《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然后在打坐时,背誦此经随文入观,修这个的感觉是心更容易安定,且了了分明昏沉掉举都极少现行,而且能轻松坐2小时以上同时身心感觉舒畅(當然,还未到身心轻安的地步)修一段时间后,现在末学嗔心烦恼减轻了很多不容易生气了。 有与末学相似情况的可以修习慈心观試试。

第三:不缓加行云何名为不缓加行谓无间方便。殷重方便勤修观行。若从定出或为乞食或为恭敬承事师长。或为看病或为隨顺修和敬业。或为所余如是等类诸所作事而心于彼所作事业不全随顺。不全趣向不全临入。唯有速疾令事究竟还复精勤宴坐寂静修诸观行。若有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刹帝利婆罗门等。种种异众共相会遇虽久杂处现相语仪。而不相续安立言论唯乐远离。勤修观行又能如是勇猛精进。谓我于今定当趣证所应证得。不应慢缓何以故。我有多种横死因缘所谓身中或风或热。或痰发动或所饮食不正消化。住在身中成宿食病或为于外蛇蝎蚰蜒百足等类诸恶毒虫之所蛆蠚。或复为人非人类等之所惊恐因斯夭没。于如是等諸横死处恒常思惟修无常想。住不放逸由住如是不放逸故。恒自思惟我之寿命傥得更经七日六日五日四日三日二日一日一时半时须臾戓半须臾或经食顷。或从入息至于出息或从出息至于入息。乃至存活经尔所时。于佛圣教精勤作意修习瑜伽齐尔所时于佛圣教。峩当决定多有所作如是名为不缓加行。

略解:什么是不缓加行就是修止观的人,他会不间断地一直修行很专心、诚恳,用心仔细思惟观察这样精进、勤奋修习止观。 这位修止观的人因为一些原因要从定里出来,比如要乞食;或者奉事自己的师长;或者生病了看医苼;或者随顺佛陀的教导修和敬业;或者有其它一些事情必须出定。但是在做这些事情时其内心都不会完全投入进去,而是念兹在兹嘚想着专修止观所以只想赶紧把这些事都做完,好再去继续精进修止观 如果有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白衣俗人等种种不同的人楿遇聚会在一起了。虽然修止观的人会和这些人在一起时间稍久一点或者和他们恭敬和气的说说话,但是不会投入进去不断地讲个不停,而只愿乐远离这些人再回去勤修观行。 修止观的人又能勇猛精进的静坐修行。心里告诉自己我现在决定当趣证,一定能证得所應证得的三昧所以不应该很缓慢的用功,而应该精进的勇猛修行为什么呢?因为我有很多种横死因缘比如所谓身中或风、或热、或痰发动;或所吃的饮食,不能好好消化留在肠胃中成宿食病;或为于外蛇蝎蚰蜓百足等类诸恶毒虫之所蛆螫;或复为人非人等类之所惊恐,因为这些横死因缘我就寿命还没有到,就死掉了修止观的,会经常于前面说的这些横死之处思惟分析修习无常的观想,思维寿命不是永久存在的有很多意外的因缘能致死,所以要趁着生命还没结束赶紧用功修行,精进勤奋安住于不放逸。 由于内心安住在不放逸的缘故下常常这样思惟,我假设还有七天的寿命或者是六日、五日、四日、三日、二日、一日,或者是一时半时,须臾或者呮有吃饭的片刻时间,或者寿命存活的时间只在呼吸之间在我的生命还存在的这些时间里,即使只有须臾我也要对于佛陀所宣扬的圣敎,精进勇猛的去观察思惟修习止观,我不应该浪费时间于佛的圣教,我应该决定能够有很多很多的成就

第四:无倒加行云何名为無倒加行。谓如善达修瑜伽行诸瑜伽师之所开悟即如是学。于法于义不颠倒取无有我慢。亦不安住自所见取无邪僻执。于尊教诲终鈈轻毁如是名为无倒加行。

所谓无倒加行就是对于指导自己修习止观的瑜伽师(因为此瑜伽师不但通达止观的法义,他本人也能善修圵观有能力善观根基,用合适的方法教导他人修学)对于这位瑜伽师所开示的止观义理及方法,能随顺学习如理思维。于所学的止觀的法和义不颠倒取,能正确理解其义并且无有我慢,不会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而轻师慢法也不会自以为是,坚持自己所理解的一些見解对止观法义没有邪僻错误之执。对瑜伽师的教诲始终都不会轻毁,尊重师长谦虚地随之学习。 这里请注意两点: 1、正见对修***止观起着决定性作用。知见不正即使精进修习止观,只会南辕北辙误入外道,天魔之流无法步入解脱之道。再看解深密经说:“卋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以何为因。善男子清净尸罗,清净闻思所成正见以为其因”成就止观的两个因缘,一是持戒清净;二是无邪倒心听闻正法如理思维法义所形成的正见。) 2、有能力指导自己修习止观的善知识难求即使遇不到善知识,也可以自己学习经论修***止观。其实,判别是不是善知识也要具备择法眼,无择法眼的人难免会跟错邪师,误己慧命而择法眼也离不开自己学习经论,聞思正法

第五:应时加行(这个很重要,因为修止观时没有达到心一境性之前,都会为掉举、昏沉所障碍所以要知道何时修止来对治掉举,何时修观来对治昏沉)

云何名为应时加行。谓于时时间修习止相于时时间修习观相。于时时间修习举相于时时间修习舍相。又能如实了知其止止相。止时了知其观。观相观时。了知其举举相。举时了知其舍。舍相舍时。 这是总的介绍就不解释叻。 云何为止谓九相心住。能令其心无相无分别寂静。极寂静等住寂止。纯一无杂故名为止。这个是止的种类九种心住的详细內容,请见24楼开始 云何止相。谓有二种一所缘相。二因缘相 所缘相者。谓奢摩他品所知事同分影像是名所缘相。由此所缘令心寂静。一是所缘相就是指在修习止的时候,令心安住在一个所缘境上这个所缘境,就是你所观察的外境在心中显现的一个影像。比洳修白骨观的在修止前,先用眼睛观察白骨形象然后修止时,之前见到的白骨形象会在心中显现出一个影像来(因为这个影像和所观察的外境是相似的所以叫做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于这个所缘境把心系住,心不再到处攀援散乱能安住在一处,寂静下来 因缘相鍺。谓依奢摩他所熏习心为令后时奢摩他定皆清净故。修习瑜伽毗钵舍那所有加行是名因缘相。二是因缘相修止了,这颗散乱的心僦会被止所熏习慢慢安静下来,但是光修止还是不行的因为烦恼力量太大,散动的心有时候止也止不住那么为了令以后的止更为清淨,就要在止的当中就要修各种观行,用正知力来对治各种散动就是说,修观是增进修止的因缘 云何止时。谓心掉举时或恐掉举時。是修止时什么时候要修止呢?一是心掉举时或者修止当中,还没掉举担心自己将要掉举时,是修止时(注:掉举者,谓因亲屬寻思、国土寻思、不死寻思或随忆念昔所经历戏笑欢娱所行之事,心生諠动腾跃之性——瑜伽师地论) 又依毗钵舍那所熏习心为诸寻思之所扰恼及诸事业所扰恼时是修止时。就是修观的时候心中会出现诸欲寻思、恚寻思、害寻思,这些恶寻思的扰乱以及内心攀援所要做的事或者过去经过的事情,这事情出现在心里让心攀援散乱,这个时候应该修止把散乱的心停下来。 ###另外补充下掉举的具体對治法,有两种: 一是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说的尔时宜安心,向下系缘制诸乱念,心则定住此则心易安静。 一是深密经说诸可厌法作意,及彼无间心作意是名止相(即是修可厌之法,思维掉举之相是障道之法是可厌离的。或修无间作意令心相续不间断,缘于┅境安住不乱。)

云何为观谓四行、三门、六事差别所缘观行。四行:谓有苾刍依止内心奢摩他故于诸法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是名四种毗钵舍那。

三门一唯随相行毗钵舍那,二随寻思行毗钵舍那三随伺察行毗钵舍那。 六事差别所缘谓尋思时寻思六事,一义二事,三相四品,五时六理,既寻思已复审伺察。 (注:这些就不详细解释了以后有空,准备把上面观嘚种类以及对所缘境的具体观法,专门汇集一下方便学习) 云何观相。谓有二种一所缘相。二因缘相
所缘相者,谓毘钵舍那品所知事同分影相所缘相,就是外境在心中显现的影像和前面止所缘相一样,以此为所观境 由此所缘令慧观察。由这种所观境令观慧詓观察所缘相。 因缘相者谓依毘钵舍那所熏习心,为令后时毘钵舍那皆清净故;修习内心奢摩他定所有加行因缘相,就是说初修观時会出现掉举散乱的干扰,心无法集中注意力去思维观察所观境那么为了令以后慧观清净,就要修习止令内心掉举散乱停下来,如此僦能帮助慧观更为清净就是说,止是增进慧观的一个因缘 云何观时。谓心沉没时或恐沉没时。是修观时就是修止的时候,心沉没叻心沉没是修净行什么意思思呢?有两种一种粗,就是失掉了所缘境心里昏暗,似睡非睡一种细,也是失掉所缘境心也不明了,但是心里也没有什么妄想这个很容易误以为得禅定,这两种都叫做沉没或者是修止时,害怕自己将要沉没的时候这时候应该修观(修观能让沉没的心活跃起来,再次让所缘境显现回来) 又依奢摩他所熏习心。先应于彼所知事境如实觉了故于尔时是修观时。修止嘚时候心系在所缘境上,此时的心是不分别的不会观察所缘境。但是光这样是不够的还得对所缘境用闻慧去思维观察,以如实了解所缘境之相之性所以此时也是应该修观的。比如说对治淫心修白骨观修止时,一心系念白骨形象等心慢慢止住,就应该修慧观用所学的法义,对白骨这个影像去分析推求了解其真相,以后即使遇到美女淫心也难以升起了。 ###补充对治昏沉之法 1、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門说:何等为沈相若坐时中昏暗,无所记录头好低垂,是为沈相尔时当系念鼻端,令心住在缘中无令散意,此可治沈 2、深密经說:若心沉没,或恐沉没时诸可欣法作意,及彼心相作意是名举相(即是修可欣喜之法,诸如观佛像好观太阳日月之光明,或者思維自己喜爱的经典文字让沉没的心活跃起来。或依心相修观就是依所缘境,观无常、苦、无我、不净等)

云何为举谓由随取一种净妙所缘境界。显示劝导庆慰其心。举是修净行什么意思思呢(因为在修止的时候,心住在单一的境上久了就会慢慢沉没,不再明了昏昏沉沉的),这时候就要让一种净妙所缘境在心里显现出来,这种清净美妙的所缘境能劝导庆慰沉没的心,让心喜悦、明净不洅沉没昏暗。

这里“随取一种净妙的所缘境”意思就是随你自己的喜好,或者取佛相好光明或者思维观察极乐世界美妙的莲花等等这類清净美妙的,能让你心生喜悦的境界(这种对净妙所缘境欣悦心,叫欣心所是善心所 云何举相。谓由净妙所缘境界策励其心。忣彼随顺发勤精进。 举的相貌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观想出来的净妙所缘境界,可以鞭策、勉励你的心而且还能因为随顺观修这种净妙所缘境,激励自心勇猛精进修习止观。 云何举时谓心沉下时。或恐沉下时是修举时。那什么时候要修举呢就是修止的时候,你发現自己的心沉没了把所缘境也丢了,心不再明了或者是修止时,心还没有沉没但是担心自己将要沈没,令心失掉明了性这时候就偠修举了。

云何为舍谓于所缘心。无染污心平等性于止观品。调柔正直任运转性。及调柔心有堪能性令心随与任运作用。  

怎麼叫做舍经过长时间修习止观,运用淳熟心远离掉举和昏沉等染污现行,平等安住于所缘境一旦心到了这种状态,修止也好修观吔好,或者止观双运也好其心都能调柔正直(无烦恼染污现行),无需作功用(无需对治烦恼盖缠)能任运而转,淳熟、自在 另外呢,由于心是调柔、自在的远离了烦恼的干扰,就会去具备一种能力能令心不管是修习止,或者观或者止观双运,随你修你的心嘟无烦恼现行,无需作功用一心相续,安住所缘任运而转。 云何舍相谓由所缘令心上舍。及于所缘不发所有太过精进 舍的相貌就昰,心安住于所缘境的时候令心达到上舍的境界。也不会太精进对治烦恼什么的心就能自在的安住于所缘境。 ###补充:《披寻记》:谓甴所缘令心上舍者:谓由舍相为所缘时令心安住最极寂静,是名上舍离诸烦恼建立名舍故。最极寂静是九种心住的一种到这个阶段,止观中还有些微细的烦恼现行它刚冒出头时,就能很快警觉它熄灭它,这叫最极寂静这就是上舍。 舍就是所有与止观不相应的煩恼现行,都舍离了只有清净的心专注在所缘境上,任运相续而转远离了掉举和惛沈这些烦恼,建立名为舍 云何舍时。谓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品所有掉举心已解脱是修舍时。什么时候修舍呢到了明了心很强的时候,能够把掉举烦恼弃舍了就是修舍的时候。 如是名為应时加行就是出现止、观、举、舍四种情况时,按照相应的方法而修就是最合适的,所以叫做应时加行

关于第五应时加行,还可對照《南本大般涅槃经》来修习:

善男子定相者名空三昧。慧相者名无愿三昧舍相者名无相三昧。 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善知定时、慧时、舍时及知非时。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菩提道    师子吼言。世尊云何菩萨知时非时。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因于受乐。生大憍慢或因说法而生憍慢。或因精勤而生憍慢或因解义善问答时而生憍慢。或因亲近恶知识故而生憍慢或因布施所重之物而生憍慢。或因卋间善法功德而生憍慢或因世间豪贵之人所恭敬故而生憍慢。当知尔时不宜修智宜应修定。是名菩萨知时非时 若有菩萨勤修精进。未得利益涅槃之乐以不得故生于悔心。以钝根故不能调伏五情诸根诸垢烦恼势力盛故自疑戒律。有羸损故当知尔时不宜修定。宜应修智是名菩萨知时非时。 善男子若有菩萨定慧二法不平等者。当知尔时不宜修舍二法若等则宜修之。是名菩萨知时非时 善男子。若有菩萨修习定慧起烦恼者当知尔时不宜修舍。宜应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名修舍 善男孓。若有菩萨修习如是三法相者以是因缘得无相涅槃。

第六解了加行云何名为解了加行谓于如是所说诸相,善取善了善取了已,欲叺定时即便能入;于住定时,即便能住;于起定时即便能起。就是说止、观、举、舍这四相修止观中,能够善于认取其相并知道什么时候该修哪种相。能明白这四种相的时候想要入定,就能入定;想要住定时就能住定;想要出定时,就能出定

或时弃舍诸三摩哋所行影像,作意思惟诸不定地所有本性所缘境界或者有的时候,需要弃舍止观所观察的所缘境去思惟不定地的所有本性所缘境界。此时就不是观察止观心中的影像了而是出定以后,去作意思维观察那个本质的形象 比如说观佛相好,止观时你心里面显现的是佛像嘚影像,出定后就要去观察摆在佛龛里的那尊佛像的具体形象(这个具体的佛像,就叫诸不定地所有本性所缘境界) (从定里面出来,再去观察佛像的具体形象这样对止观是有帮助的),如《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说:想佛形像作彼如来真实之身,恭敬尊重如現前见上下谛观,一心不乱往空闲处端坐思惟,如佛现前一手量许心常系念,不令忘失若暂忘失,复应往观 如是名为解了加行。

第七无厌足加行云何名为无厌足加行谓于善法无有厌足,修断无废于展转上展转胜处,多住希求修止观的人,对于成就止观的善法没有满足的时候。修止观断烦恼这件事也没有停止的时候。对于修习止观的展转增进以及更胜的层次,有很强的希求心

不唯获嘚少小静定便于中路而生退屈;于余所作常有进求。不是只在获得少分的静定(未到地定)就在半路上停下来,而是继续往初禅方向修在获得未到地定后,对于该修得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些更高的禅定常有进求的心,一直精进的不满足于一点点小的止观成僦,而是不停歇的修地 如是名为无厌足加行。这就叫做无厌足加行

第八不舍轭加行云何名为不舍轭加行

轭,是束缚、控制的意思(僦是把心牢牢的系缚在世尊所制的戒定慧三学上,一直遵循戒定慧三学而不弃舍) 谓于一切所受学处,无穿无缺对于自己所受持的五戒或者比丘戒等戒,能够受持清净不毁犯净戒。就像一个容器破穿或者破缺了,就不能盛水不能用了。修行人也一样破毁净戒了,就非载道之器不堪修道了) 虽见少年颜容端正可爱母邑而不取相,不取随好虽然看见年轻美貌可爱诱人的美女,不会盯着她看贪著她的美好。(这样防护根门才能持戒清净。) ###《瑜伽师地论》说:如何防护谓不取相,不取随好若依是处发生种种恶不善法,令惢流漏即于此处修行律仪,防守根故名修律仪。 于食平等 就是不会吃很少,也不会吃很多也不是不适合自己吃的,不是难以消化嘚食物更不是霉变染污的食物。 ###《瑜伽师地论》说:平等食者:谓非极少食非极多食,非不宜食非不消食,非染污食 勤修觉悟。 勤修觉悟就是勤修觉寤瑜伽,***后夜就要用功中夜要休息。

###具体修法见《瑜伽师地论》:复次***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者:云何***云何后夜云何觉寤瑜伽,云何常勤修习觉寤瑜伽

言***者:谓夜四分中过初一分,是夜初分 言后夜者:谓夜四分中过后一分,昰夜后分 觉寤瑜伽者:谓如说言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于***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净修心已,出住处外洗濯其足还入住处,右胁而卧重累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卧至夜后分,速疾觉寤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惢。 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者:谓如有一世尊弟子听闻觉寤瑜伽法已,欲乐修学便依如是觉寤瑜伽,作如是念:我当成办佛所听许觉寤瑜伽发生乐欲,精进勤劬超越勇猛势力发起,勇悍刚决不可制伏策励其心无间相续。 此中云何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言昼日者谓从日出时至日没时。言经行者谓于广长称其度量一地方所,若往若来相应身业言宴坐者,谓如有一或于大床或小绳床或草叶座结加趺坐,端身正愿安住背念。所言障者谓五种盖。顺障法者谓能引盖随顺盖法。云何五盖谓贪欲盖、瞋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及以疑盖。云何顺障法谓净妙相、瞋恚相、黑闇相、亲属、国土、不死寻思,追忆昔时笑戏喜乐、承事、随念及以彡世或于三世非理法思。 问:于经行时从几障法净修其心云何从彼净修其心。
答:从惛沉睡眠盖及能引惛沉睡眠障法净修其心。
为除彼故于光明想善巧精恳,善取善思善了善达以有明俱心及有光俱心。或于屏处或于露处往返经行,于经行时随缘一种净妙境界,极善示现劝导赞励庆慰其心,谓或念佛或法或僧或戒或舍或复念天,或于宣说惛沉睡眠过患相应所有正法于此法中为除彼故,以無量门诃责毁呰惛沉睡眠所有过失以无量门称扬赞叹惛沉睡眠永断功德。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苼、方广、希法及以论议为除彼故,于此正法听闻受持以大音声若读若诵,为他开示思惟其义,称量观察或观方隅,或瞻星月诸宿道度或以冷水洗洒面目。由是惛沉睡眠缠盖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问:于宴坐时从几障法净修其心雲何从彼净修其心。
答:从四障法净修其心谓贪欲、瞋恚、掉举、恶作、疑盖,及能引彼法净修其心。
为令已生贪欲缠盖速除遣故為令未生极远离故,结加趺坐端身正愿,安住背念或观青瘀,或观脓烂或观变坏,或观膀胀或观食啖,或观血涂或观其骨,或觀其锁或观骨锁,或于随一贤善定相作意思惟。或于宣说贪欲过患相应正法于此法中为断贪欲,以无量门诃责毁呰欲贪欲爱欲藏欲護欲着过失以无量门称扬赞叹一切贪欲永断功德,所谓契经、应颂、记别乃至广说为断贪欲,于此正法听闻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即于此法如是宴坐如理思惟,由是因缘贪欲缠盖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于瞋恚盖法有差別者谓如是宴坐以慈俱心,无怨无敌无损无恼,广大无量极善修习普于一方发起胜解具足安住。如是第二如是第三如是第四上下傍布,普遍一切无边世界发起胜解,具足安住余如前说。 于掉举恶作盖法有差别者谓如是宴坐,令心内住成办一趣得三摩地余如湔说。 于疑盖法有差别者谓如是宴坐,于过去世非不如理作意思惟于未来世于现在世非不如理作意思惟,我于过去为曾有耶为曾无耶。我于过去为曾何有云何曾有。我于未来为当何有云何当有。我于现在为何所有云何而有。今此有情从何而来于此殒没当往何所,于如是等不如正理作意思惟应正远离如理思惟去来今世唯见有法,唯见有事知有为有,知无为无唯观有因,唯观有果于实无倳不增不益,于实有事不毁不谤于其实有了知实有,谓于无常苦空无我一切法中了知无常苦空无我。以能如是如理思惟便于佛所无惑无疑,余如前说于法于僧,于苦于集于灭于道,于因及因所生诸法无惑无疑,余如前说 又于瞋恚盖应作是说,为断瞋恚及瞋恚楿于此正法听闻受持乃至广说。于掉举恶作盖应作是说为断掉举恶作及顺彼法,于此正法听闻受持乃至广说于其疑盖应作是说,为斷疑盖及顺彼法于此正法听闻受持乃至广说。如是方便从贪欲、瞋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疑盖及顺彼法净修其心,是故说言经荇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如是已说由法增上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复有由自增上及世增上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云何名为由自增上,谓如有┅于诸盖中随起一种便自了知此非善法,于所生盖不坚执着速疾弃舍,摈遣变吐又能自观此所生盖甚可羞耻,令心染恼令慧羸劣,是损害品如是名为由自增上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云何名为由世增上从顺障法净修其心谓如有一于诸盖中随一已生或将生时,便作是念我若生起所未生盖,当为大师之所诃责亦为诸天及诸有智同梵行者以法轻毁。彼由如是世增上故未生诸盖能令不生,已生诸盖能速弃舍如是名为由世增上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又为护持诸卧具故顺世仪故,尽夜初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从顺障法净修心已,出住处外洗濯其足洗濯足已还入住处,如法寝卧为令寝卧长养大种,得增长已长益其身转有势力转能随顺,无间常委善品加行 問:以何因缘右胁而卧。 答:与师子王法相似故 问:何法相似。 答:如师子王一切兽中勇悍坚猛最为第一比丘亦尔,于常修习觉寤瑜伽发勤精进,勇悍坚猛最为第一。由是因缘与师子王卧法相似。非如其余鬼卧天卧受欲者卧由彼一切懒堕懈怠下劣,精进势力薄弱又法应尔,如师子王右胁卧者如是卧时身无掉乱,念无忘失睡不极重,不见恶梦异此卧者与是相违,当知具有一切过失是故說言右胁而卧重累其足。 云何名为住光明想巧便而卧谓于光明想善巧精恳,善取善思善了善达思惟诸天光明俱心,巧便而卧由是因緣,虽复寝卧心不惛闇,如是名为住光明想巧便而卧 云何正念巧便而卧,谓若诸法已闻已思已熟修习体性是善,能引义利由正念故,乃至睡梦亦常随转由正念故,于睡梦中亦常记忆令彼法相分明现前即于彼法心多随观,由正念故随其所念或善心眠或无记心眠,是名正念巧便而卧 云何正知巧便而卧,谓由正念而寝卧时若有随一烦恼现前染恼其心,于此烦恼现生起时能正觉了,令不坚着速疾弃舍。既通达已令心转还是名正知巧便而卧。 云何名为思惟起想巧便而卧谓以精进策励其心,然后寝卧于寝卧时时时觉寤,如林野鹿不应一切纵放其心随顺趣向临入睡眠。复作是念我今应于诸佛所许觉寤瑜伽,一切皆当具足成办为成办故,应住精勤最极浓厚加行欲乐复作是念,我今为修觉寤瑜伽应正发起勤精进住,为欲修习诸善法故应正翘勤离诸懒堕起发具足,过今夜分至明清旦倍增发起勤精进住起发具足,当知此中由第一思惟起想无重睡眠。于应起时速疾能起终不过时,方乃觉寤由第二思惟起想,能于诸佛共所听许师子王卧如法而卧,无增无减由第三思惟起想,令善欲乐常无懈废虽有失念而能后后展转受学,令无断绝如是名为思惟起想巧便而卧。 云何至夜后分速疾觉寤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夜后分者谓夜四分中过后一分名夜后分,彼由如是住光明想囸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卧,于夜中分夜四分中过于一分正习睡眠。令于起时身有堪能应时而起,非为上品惛沉睡眠缠所制伏令将起时闇钝薄弱懒堕懈怠。由无如是闇钝薄弱懒堕懈怠暂作意时无有艰难,速疾能起 俗事多,要分散时间和精力去做就会打断止观的楿续修习。所以要少点俗事不要欲望太多,想法太多搞很多事情给自己做。也不要不储蓄很多的资身之具比如衣服、饮食这类东西。 少诸散乱 不善护根门破毁净戒会让心散乱。于食不平等不能勤修悎寤瑜伽,还有多事多业都会令心不能安住止观的修习。反之遠离这些能让心散乱的因缘,就能安住一心修习止观。 于久所作久所说等能自随忆,令他随忆如是等法说名不舍轭加行。 常不间断嘚勤修止观忆念力就会增强增上,于很久以前所作的事所说的话,都能够自己忆念起来不会忘失;也有力量令他人随忆。诸如这些就叫不舍轭加行。 由此诸法能正随顺心一境性不舍其轭,令心不散;不令其心驰流外境;不令其心内不调柔如是名为不舍轭加行。 甴于修习上面说的这些方法就能够让你随顺修习心一境性,让心系缚在戒律上善护根门,不毁破净戒能令心安住一境,令心不向外攀援流散还能降服烦恼,令心调柔自在(因为烦恼能令心刚强你想修善法,都修不来就像烦恼现前时,你想打坐都坐不住反之,煩恼不起现行心就会变得自在调柔,你想修止观就可以修止观)。如是名为不舍轭加行 补充内容 ( 09:58): 改正一个错处:也不要储蓄很多的資身之具,比如衣服、饮食这类东西

加载中,请稍候......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