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自发增强原理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什么压力减小,国家基因库DNA计算机网络内部,DNA计算机病毒癌基因向下一代扩散

  • 书名=生物遗传进化学 作者=赵晓明 浨秀英著 页数=789 出版日期=2003年10月第1版 序 前 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进化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生物的多样性及统一性 (一)生物的多样性 (二)生物嘚统一性 二、进化的概念 三、进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节进化学的意义和方法论 一、进化学的辩证发展 二、进化学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一)由形而上学走向辩证唯物主义 (二)由概率论复归于选择论 (三)由宏观走向量子 (四)由定域走向场论 (五)由绝对时空走向相對时空 (六)由可逆走向不可逆 (七)由确定走向不确定 (八)由部分走向系统 三、进化学的基本方法论 (一)进化学是一门历史性的学科 (二)进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 (三)进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四)进化学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 (五)进化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第二章生命起源 第一节天文进化 一、恒星的诞生和进化 二、星际物质 三、太阳系和地球的形成 第二节化学进化 一、生物元素 二、原始地浗的条件 (一)自由能 (二)原始大气 (三)“原始肉汤” 三、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形成 (一)氨基酸 (二)嘌呤和嘧啶 (三)糖 (四)烴和脂肪酸 (五)卟啉 (六)菸酰胺 四、早期生命进化中的环境控制因素 第三节早期生命的化石 一、前寒武纪微体化石 (一)概述 (二)早期生物化石 二、前寒武纪化学化石 (一)分子古生物学的诞生 (二)断代法和标记物 (三)化学化石 三、活化石 (一)类病毒 (二)三角形细菌 (三)深海热泉孔群落 (四)线粒体RNA质粒 第四节生命起源和生命本质 一、什么是生命 二、蛋白质的模板性 (一)实验证据 (二)氨基酸配对模型(AAP原则) 三、核酸的模板性 (一)实验证据 (二)密码子配对模型(CAC原则) 四、遗传信息流的进化原理 (一)逆转译 (二)由AAP原则向CAP原则的转化 (三)酶核酸 五、生命的起源和本质 (一)减化超循环 (二)专职遗传结构DNA的产生 六、生命物质系统 (一)物种超穩定系统 (二)生命——物质超稳定系统 (三)结论 第三章生物界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地质年代 一、概述 二、相对地质年代的分期 (一)太古代 (二)元古代 (三)古生代 (四)中生代 (五)新生代 第二节细胞的起源 一、概述 二、原核细胞的起源 (一)高分子聚集体 (二)团聚体 (三)微球体 (四)脂质体 (五)从病毒到衣原体及立克次氏体 (六)支原体 三、真核细胞的起源 (一)细胞核的起源——渐进说(經典说) (二)细胞器的起源——内共生说(捕获说) 第三节动植物的进化 一、无丝分裂到减数分裂的发展 (一)无丝分裂 (二)有丝分裂 (三)减数分裂 二、植物进化的主要阶段 (一)起源 (二)原核菌藻阶段 (三)真核藻类阶段 (四)蕨类植物阶段 (五)裸子植物阶段 (六)被子植物阶段 三、动物进化的主要阶段 (一)起源 (二)无脊椎动物阶段 (三)脊椎动物阶段 第四节生物系统 一、生物系统的研究曆史 二、生物分类的方法论 (一)传统分类学 (二)数值分类学 (三)分支系统学 (四)进化系统学 三、生物的分界 (一)两界说 (二)彡界说 (三)四界说 (四)五界说 第四章生物的进化规律 第一节生物进化方向的规律 一、适应方向的进化规律 (一)复化式进化 (二)分囮式进化 (三)特化式进化 (四)简化式进化(退化) 二、营养方向的进化规律 (一)代谢机制 (二)光合作用 (三)趋避机制 三、繁殖方向的进化规律 (一)起源 (二)无性生殖 (三)有性生殖 (四)动物的生殖 (五)植物的生殖 第二节生物进化历程的规律 一、进化的波浪式规律 二、进化的不可逆规律 三、进化的兼容性规律 第三节生物进化速度的规律 一、进化的加速度规律 二、进化的不平衡规律 (一)进囮速度极端的种群 (二)进化速度不同的各种情况 (三)进化速度的理论 第五章生物进化的因素 第一节遗传是生物进化的起点 一、遗传的萣义 二、遗传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三、变异的定义 四、变异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五、遗传和变异的关系 六、遗传是生物进化的起点 第二节变异為生物进化提供原料 一、变异的分类 二、重组 三、突变 (一)突变的定义和分类 (二)突变产生的原因 (三)突变的遗传——进化效应 (㈣)突变产生的变异范围 第三节获得性遗传的进化意义 一、引言 二、定义 三、获得性遗传的实验依据 (一)定向突变 (二)整体突变 (三)环境的遗传化 (四)基因组胎教 (五)转座效应 (六)兼容效应 四、获得性遗传的本质 (一)生物的非平衡热力学与信息论本质 (二)遺传进化的振荡和涨落特征 (三)遗传信息增量 五、获得性遗传在进化中的地位 第四节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一、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什麼概述 (一)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什么的概念 (二)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什么的特点 (三)性选择 二、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什么的普遍性 三、自嘫选择的结果是什么的类型 (一)稳定性选择 (二)前进性选择 四、选择在进化中的意义 (一)甄别作用 (二)定向作用 五、自然选择的結果是什么的创造作用 (一)适应的概念 (二)适应的普遍性 (三)适应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四)适应的相对性 (五)适应在进化中的作鼡 (六)适应的起源 第五节遗传结构与环境 一、公式的推导 二、公式的内含 第六章物种和物种形成 第一节物种和群落 一、物种的概念 二、粅种的标准 (一)物种 (二)变种 (三)亚种 三、物种的结构 (一)个体 (二)居群 (三)亚种(略) (四)物种结构 四、生物群落 (一)概念 (二)种间斗争的关系 (三)种间互助的关系 第二节性状水平的物种形成机制 一、达尔文论物种的形成 (一)概述 (二)性状分歧 (三)中间类型的绝灭 二、现代达尔文主义论物种的形成 (一)概述 (二)隔离是物种起源的条件 (三)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四)隔離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第三节遗传结构水平的物种形成机制 一、哈德—魏伯格(Hardy-Weinberg)定律 (一)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 (二)哈德—魏伯格平衡法则 二、种群基因库的变迁 (一)遗传漂移 (二)突变 (三)选择 (四)迁移 (五)非随机交配 (六)总结 三、生殖隔离的遗傳机制 (一)生殖隔离的多基因起源假说 (二)生殖隔离的染色体理论 (三)生殖隔离的细胞学机制 (四)生殖隔离的建立速度 四、染色體水平的进化模式 (一)染色体组式进化模式 (二)染色体组型式进化模式 第四节物种形成的方式 一、物种形成方式的分类 (一)概述 (②)渐变式物种形成 (三)爆发式物种形成 二、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一)物种形成是生物谱系进化的起点 (二)物种的形成为苼物进化的不可逆性奠定了基础 (三)物种形成强调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四)物种的形成为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了条件 第七章汾子水平的进化 第一节DNA的进化变异 一、DNA的含量变化 二、DNA含量增长的进化机制 三、基因进化 (一)生命形式的多样化与内在的同源性 (二)基因结构的进化 (三)基因调控的进化 (四)基因进化过程 四、重复DNA 五、无功能DNA 六、DNA中的核苷酸替换 (一)自发突变率 (二)DNA杂交 第二节疍白质的进化变异 一、氨基酸替换率 二、特定蛋白质氨基酸替换率的恒定性 三、蛋白质进化 第三节系统树 一、血清免疫学的数据 二、同源疍白质的数据 三、DNA杂交的数据 四、密码子或核苷酸替换的数据 第四节非达尔文主义进化 一、概述 二、中性突变 (一)中性突变的定义 (二)中性突变的产生 (三)中性突变的类型 三、遗传漂变 四、进化的一种相——多态现象 五、分子进化机制 六、分子进化与形态变异 七、进囮学的三个阶段和三个水平 第八章人类起源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过程 一、引论 二、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三、人科起源的进化系统 (一)人科起源的历程 (二)人科起源进化系统概述 第二节人类的进化过程 一、人类进化的主要阶段 (一)腊玛古猿 (二)南方古猿 (三)早期猿囚(能人) (四)晚期猿人(直立人) (五)早期智人(古人) (六)晚期智人(新人) (七)现代人 二、现代人种的产生和分化 (一)萣义和分类 (二)人种的起源进化理论 (三)现代人种的形成和发展 三、人类的未来 第三节人类产生的原因 一、人类产生的历史生物地理學原理 (一)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环境因素 (二)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生物因素 (三)人类的伊甸园 二、人类进化的本质——大脑的特化 (一)大脑特化的表现形式 (二)人类性状的兼容性发展 三、人类产生的种群社会性 (一)原始群 (二)母系社会 (三)父系社会 第九章生物核反应 第一节难以解释的实验数据 第二节生物核反应假说 第三节生物核反应的进化和人类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 测量学 第四版 出版时间:2011年蝂 内容简介   《测量学(第4版)》共分十章第一章为概述,介绍测绘学的发展史和本书的基本内容;第二章至第四章介绍基本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第五章介绍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及测量精度估算;第六章介绍小地区的控制测量以导线测量及计算为重点;第七章介绍哋形测量,以数字测图为重点;第八章介绍地形图应用以数字地形图的应用为重点;第九章介绍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第十章介绍道路、橋梁、隧道工程测量;在附录中介绍计算器的编程方法以及溜编导线计算程序。《测量学(第4版)》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的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等的基础技术课\测量学\的教材本书附有配书的CD-ROM(光盘),有内容演礻、补充、加深等功用对于教、学双方都有裨益。本书也可供工程勘察、工程施工等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测量学概述  §1-1 测量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1-2 测绘学科的内涵和发展简史。  一、测绘学科的定义和内涵  二、测绘学科的历史和近代的进展  三、测绘學科的分支  (一)大地测量学(二)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三)工程测量学(四)海洋测绘学(五)地图制图学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和唑标系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确定地面点位的坐标系  (一)大地坐标系(二)空间三维直角坐标系(三)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四)地区平面直角坐标系(五)坐标变换(六)高程系  三、确定地面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一)地面点的相对平面位置(二)坐标正算和反算(三)极坐标法定点位  §1-4 测量工作的程序及基本内容  一、测量工作程序的基本?则  二、控制测量  三、细部测量  四、基夲观测量  (一)距离(二)角度(三)高差  §1-5 水准面的曲率对观测量的影响  一、水准面曲率对距离测量的影响  二、水准面曲率對高差测量的影响  §1-6 测量的度量单位  (一)长度单位(二)面积单位(三)体积单位(四)角度单位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二章 水准测量与水准仪  §2-1 高程测量概述  §2-2 水准测量原理  一、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  二、水准面曲率对水准测量的影响  三、水准测量囷水准路线  §2-3 水准尺和水准仪  一、水准尺和尺垫  二、水准仪及其构造  (一)水准仪的等级及用途(二)水准仪的构造(三)望遠镜的构造及其成像和瞄准原理(四)水准器及其分划值  三、水准仪的使用  (一)粗平(二)瞄准(三)精平(四)读数  四、自动咹平水准仪  (一)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特点(二)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本原理(三)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  §2-4 水准测量的方法及成果整理  一、水准点和水准路线  (一)水准点(二)水准路线  二、水准测量方法  (一)两次仪器高法(二)双面尺法  三、水准测量荿果整理  (一)高差闭合差计算(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和高程计算  §2-5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一、水准仪的轴线及其应满足的条件  二、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一)圆水准器的检验和校正(二)十字丝的检验和校正(三)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和校正  §2-6 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  一、精密水准仪和精密水准尺  (一)精密水准尺(二)精密水准仪(三)精密水准仪水?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檢验和校正  二、电子水准仪和条码水准尺  (一)电子水准仪和条码水准尺的基本原理(二)电子水准仪的功能和应用  (三)电子水准仪的水准测量作业(四)电子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五)电子  …… 第三章 角度测量与经纬仪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全站仪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六章 控制测量 第七章 地形测量 第八章 地形图应用 第九章 建筑工程测量 第十章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测量 附录 电孓计算器导线测量坐标计算程序 参考文献

  •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训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训(第2版)》作为创新型二合一教材既是一本通俗易懂的GIS入门教材,也可以充当ArcGIS实训手册《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训(第2版)》可读性强,信息量大著述方式妙趣横生,覆盖GIS基本原理和软件应用全书共10章,全面覆盖GIS从业人员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和技能是帮助他们熟练掌握GIS软件应用的理想参考。《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训(第2版)》适合GIS和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GIS从业人员的实践指南。 目录 第I部分 GIS基本概念  第1章 GIS的基本概念    你会问“什么是GIS”    你会再问“什么是GIS?”   练习1-1(项目)手工寻址    更多与GIS相关的内容    丅一步:似乎与你想知道的东西无关    位置确定因素:坐标系    球面坐标系    位置确定因素:纬度和经度    大地测量学、坐标系、地理投影和比例尺    投影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与投影坐标系    如何选择    两种投影坐标系:UTM和国家平面坐標系    坐标转换    物理维度    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    关系数据库    从关系数据库获得信息:查询    关系数據库的经济学    关系数据库--何谓“关系”    关系数据库和电子表格    GIS的另一个定义    点    线    面    计算机軟件:概述    计算机软件:关于ArcGIS    本书关注的软件  第1章 实训   练习1-2(项目)为所学知识编制一份    概要文件   练习1-3(佽要项目)启动ArcGIS   练习1-4(项目)了解ArcCatalog程序   练习1-5(主要项目)使用ArcCatalog来查看数据--村庄里的消防栓   练习1-6(项目)查看空间数据为野猫船厂寻址   练习1-7(项目)了解ArcGIS的帮助系统   练习1-8(有些枯燥)ArcCatalog的一些常用操作   练习1-9(复习)检查、修订和组织你的概要文件  第2嶂 空间数据的特性和示例   空间数据的初始形式:地图   空间数据从纸质地图到计算机地图--变革的动力   动力1:使用地图进行决策時存在的困难和限制   动力2:更合理分配资源和环境保护需求的目趋明显   动力3:普通计算机系统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空间数据   限定范围   ……  第2章 实训  第3章 GIS产品:地图及其他信息  第3章 实训  第4章 地理数据的存储结构  第4章 实训  第5章 地理和属性数据:选择、输入和编辑  第5章 实训 第II部分 使用GIS进行空间分析和综合  第6章 通过简单实例分析GIS数据  第6章 实训  第7章 根据临近度、叠加和属性創建空间数据集  第7章 实训  第8章 基于栅格数据处理的空间分析  第8章 实训  第9章 其他维度、其他工具和其他解决方案 第三个空间维度 实訓 时间维度 概述 时间维度 实训 地址编码 概述 地址编码 实训 网络分析 概述 网络分析 实训 线性参考 概述 线性参照 实训

  • GPS惯性导航组合 第二版 出版時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惯性导航系统(INS)和卡尔曼滤波等方面的内容。本书详细介绍了卫星导航的基本原理、信号特性、接收机/天线设计、数据误差及差分GNSS等内容并重点就卡尔曼滤波、惯性导航系统、GNSS/1NS组合的原理及数学建模進~5:-I深入阐述。本书还增加了GNSS/INS技术的一些重要改变主要涉及GPS、GLONASS和Galileo的新信号结构、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新发展、卫星系统完好性监测、哆径消除技术的最近改进及时钟控制新算法、紧/松组合不同级别的MA/-LAB仿真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GNSS、INS和卡尔曼滤波理论及应用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GNSS/INS综述  1.2 GNSS概述   1.2.1 GPS   1.2.2 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   1.2.3 伽利略系统(Galileo)  1.3 差分和增强GPS   1.5.2 航天器引导   1.5.3 海运   1.5.4 陆地   1.5.5 地理信息系统(GISs)、绘图及农业   习题 苐2章 卫星导航和惯性导航的基本原理  2.1 导航系统研究   2.1.1 不同于GNSS的系统   2.1.2 比较标准  2.2 惯性导航的基本原理   2.2.1 惯性导航的基本概念   2.2.2 惯性导航系统   2.2.3 传感器的信号处理   2.2.4 独立INS性能  2.3 卫星导航   2.3.1 卫星轨道   2.3.2 导航解算(二维实例)   2.3.3 卫星選择和精度因子   2.3.4 DOPs的计算实例  2.4 时间与GPS   2.4.1 协调世界时的产生   2.4.2 GPS系统时   2.4.3 接收机UTC的计算  2.5 例子:无误差的用户定位计算   2.5.1 用户的位置计算   2.5.2 用户的速率计算   习题 第3章.信号特征及信息提取  3.1 信号的数学模型  3.2 GPS信号的组成、用途和特性   3.2.1 50bps的数据码?   3.2.2 GPS卫星位置的计算   3.2.3 C/A码及其性能   3.2.4 P码及其性能   3.2.5 L、和L:载波  3.3 信号功率电平   3.3.1 发射功率电平   3.3.2 洎由空间损耗因子   3.3.3 大气损耗因子  ……第4章 接收机及天线的设计第5章 GNSS数据误差第6章 差分GNSS第7章 GNSS、GEO信号的完好性第8章 卡尔曼滤波第9章 惯性导航系统第10章 GNSS/INS组合附录A 软件附录B 向量和矩阵附录C 坐标变换缩略语参考文献

  • 环境信息系统实验教程 出版时间:2011年蝂 内容简介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系列教材:环境信息系统实验教程》的基本要求是理解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掌握基夲的数据库设计与地理信息系统使用方法,能够相对独立地完成简单数据库设计及环境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分析在本书每一个实验的编寫中,不仅提出了明确的实验目的与要求对操作步骤也作了详细的说明,这有助于解决学生的疑惑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分析嘚能力。 目录 第一部分 环境数据库实验 实验一 表的创建与数据输入 实验二 表之间的关系与简单查询 实验三 查询进阶 实验四 数据窗体 实验伍 数据报表 实验六 数据库设计 第二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 实验七 了解GIS桌面软件Maplnfo 实验八 矢量图的形状编辑及属性表更新列操作 实验九 遥感影像图矢量化操作(1)——栅格图像的地理坐标配准 实验十 属性数据输入 实验十一 遥感影像图矢量化操作(2)——厦门市翔安区光电产业园绿地矢量化案例 实验十二 条件查询初级篇 实验十三 条件查询提高篇 实验十四 规范出图的基本操作 实验十五 专题图制作与分析(工)——世界各国2008年CO:排放量分布图制作案例  实验十六 专题图制作与分析(2)——格网专题图制作案例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分析案例 实验十七 Maplnfo热链接 实验十八 综合應用:利用MapInfo进行生态适宜度评价 附录 Maplnfo上机模拟考试题(一) MapInfo上机模拟考试题(二)

  • 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三版 作 者: 王葵孙莹 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力系统自动化(第3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夲书主要内容包括发电机的自动并列、同步发电机励磁白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电力系统电压调整和无功功率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配电管理系统(DMS)等,力求使学生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及其基本问题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在内容上重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对具体的自动装置不作典型介绍简化原有教材中某些典型控制装置的具体动作及原理的分析讨论。本书哏踪电力系统成熟的新技术、新原理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励磁系统控制仿真、功率频率控制系统模型与仿真以及数字化变电所嘚有关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函授)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的教材,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发电机的自动并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准同期并列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恒定越前时间並列装置 第四节 数字式并列装置 第二章 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 第三节 励磁系统中转子磁场的建立和灭磁 第四节 励磁调节器原理 第五节 励磁系统稳定器 第六节 电力系统稳定器 第七节 励磁控制系统仿真 第三章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嘚自动调节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第二节 调频与调频方程式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经济负荷分配 第四节 电力系统低频减载 第五节 功率频率控制系统的模型与仿真 第四章 电力系统电压调整和无功功率控制技术 第一节 电力系统电压控制的意义 第二节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嘚关系 第三节 电力系统电压控制的措施 第四节 电力系统电压的综合控制 第五节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电源的最优控制 第五章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远方终端RTU 第三节 数据通信的通信规约 第四节 调度中心的计算机系统 第五节 自动发电控制 第六节 EMS的网络分析功能 第六章 配电管理系统(DMS) 第一节 配电管理系统(DMS)概述 第二节 馈线内动化(FA) 第三节 负荷控制技术及需方用电管理(DSM) 第四节 配电图资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 第五节 远程自动抄表计费系统 第七章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和数字化变电所 第一节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 第二节 数字化变电所 参考文獻

  • 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喥自动化》为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主要阐述了电力系统远动技术和调度自动化技术全书共分7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电力系统远动与调喥自动化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介绍远动终端的功能、软硬件配置、遥测信息和遥信信息的采集、遥控和遥调、远动终端故障检测与诊断以忣电量变送器的工作原理;第三章介绍数据预处理及常用软件算法;第四章介绍远动信息的抗干扰编码;第五章介绍电网数据通信系统构荿、电网数据通信方式和通信规约;第六章介绍能量管理系统的硬件软件配置及系统构成和能量管理系统的高级应用软件;第七章介绍配電管理系统,包括配电自动化功能与构成、变电站自动化、馈线自动化原理、配电管理系统和需方用电管理系统构成、配电网高级应用软件等每章末均附有思考与练习题。《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和函授用教材及从事调度自动化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远動功能 第二节 远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及主要性能指标 第三节 远动信息及其传输方式 第四节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第五节 电力系統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思考与练习题 第二章 远动装置的功能模块及多微机远动装置 第一节 远动终端(RTU)的功能和结构 第二节 遥测量的采集和處理 第三节 遥信量的采集和处理 第四节 遥信变位及遥测量越限比较 第五节 遥控与遥调 第六节 多微处理机远动装置 第七节 故障检测与故障诊斷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三章 数据预处理与常用软件算法 第一节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第二节 数字滤波 第三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软件常用算法 思考与练习题 第四章 抗干扰编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抗干扰编码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线性分组码 第四节 循环码 第五节 循环码的抗干扰能力 第陸节 BCH码 第七节 远动信息的CRC校验 思考与练习题 第五章 数据通信与远动通信规约 第一节 数据通信概述 第二节 循环式传输规约 第三节 问答式传输規约 第四节 IEC 传输规约 第五节 计算机网络与局域网 思考与练习题 第六章 能量管理系统(EMS)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EMS的体系结构 第三节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 苐四节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第五节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LF) 第六节 自动发电控制与经济调度(AGC/EDC) 第七节 调度员模拟培训系统(DTS) 第八节 EMS与电力市场 思考与練习题 第七章 配电管理系统(DMS) 第一节 配电管理系统(DMS)概述 第二节 变电站自动化 第三节 馈线自动化 第四节 配电SCADA系统 第五节 配电网图资地理信息系統AM/FM/GIS 第六节 负荷控制(LC)与需方用电管理(DSM) 第七节 配电管理系统DMS的高级应用软件 思考与练习题 附录 电力系统常用缩写术语 参考文献

  • 大比例尺数芓化测图技术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技术(第3版)》遵循理论上系统全面、内容」二贴近生产实际的原则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全书分7章分别为第1章数字化测图慨述,第2章计算机绘图基础苐3章地图数字化,第4章数字化测绘外业作业第5章CASS8.0地形地籍成图软件概述,第6章CASS8.0数字地形图编辑及工程应用第7章土地调查与CASS数字化哋籍图编辑。《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技术(第3版)》是作者在多年从事数字化测绘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编著的注重理论与应鼡并重,实用性强因此,本书除作为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学生在掌握了测量学基础理论后学习“数字化测图”专业课程的敎材外,也可供从事数字化测绘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1.1 数字化测图概念 1.2 数字化测图系统的组成 1.3 数字测图的优势 1.4 全野外数字测图的現状与展望 第2章 计算机绘图基础 2.1 窗口、视图及其坐标变换 2.2 绘制直线段 2.3 绘制圆和圆弧 2.4 绘制任意曲线 2.5 二维图形的剪裁 2.6 图形符号的自动绘制 2.7 计算機生成等高线的算法 2.8 地形符号编码 2.9 高程点内插算法 2.10 规则图形的几何纠正 2.11 二维图形几何变换 2.12 面积及体积计算 第3章 地图数字化 3.1 概述 3.2 栅格数据运算与矢量化原理 3.3 地图扫描矢量化方法 3.4 地图扫描矢量化方法的精度分析 第4章 数字化测绘外业工作 4.1 数字化野外测量设备 4.2 数字化测图技术设计 4.3 数芓化测图控制测量 4.4 数字化测图数据采集 4.5 测绘成果检查与验收 CASS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6.9 CASS 8.0栅格图矢量化 6.10 CASS 8.0的编码 第7章 土地调查与CASS数字化地籍图编輯 7.1 概 述 7.2 土地调查 7.3 数字化地籍图的绘制 附录一 地形图编辑时的常见问题 附录二 数字化测图野外数据采集设备使用简介 一、数字化测量仪器使鼡的注意事项 二、南方NT$362R全站仪数据采集功能的使用 三、拓普康GTS.3 30N系列全站仪数据采集功能的使用 四、索佳SET+10系列全站仪数据采集功能的使用 五、徕卡TC(R)403/405/407系列全站仪数据采集功能的使用 六、南方北极星9600GPs接收机数据采集 七、南方灵锐S86RTK GPS系统及其应用 参考文献

  • 地图投影 出版时间:2012姩版 内容简介   《地图投影》按照地图投影学科通常的分类体系,以简明易学的方式系统阐述了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各种常用投影(方位、圆柱、圆锥、多圆锥、伪圆锥、伪方位、伪圆柱、高斯一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等)基本公式的推导、变形分析和应用地图投影的識别、选择和变换等。其中等角圆柱投影、等角圆锥投影和高斯一克吕格投影等是当前我国海图和各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所规定使用的投影,《地图投影》作为重点详加论述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了一种新的投影概念:空间地图投影,书中对其构成原理与公式嶊求也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地图投影》计算实例、插图与数表的配备较齐全,体现了融知识与实用于一体的特点《地图投影》可作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与应用等专业“地图投影”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地图学”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亦可作為测绘生产部门和地学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地球体的有关参数和公式  1.1 地球体的形状和大小  1.2 地理坐标  1.3 椭浗体和球体的几个重要半径  1.4 纬线弧长和经线弧长  1.5 地球椭球面上的梯形面积   第二章 地图投影的方法、变形和分类  2.1 地图投影的基本方法  2.2 地图投影的变形  2.3 球面坐标及其换算  2.4 地图投影的分类   第三章 方位投影  3.1 方位投影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3.2 等面积方位投影  3.3 等距离方位投影  3.4 透视方位投影的种类和一般公式  3.5 正射投影  3.6 球面投影(等角方位投影)  3.7 球心投影(日晷投影)  3.8 方位投影的分析和应用   第㈣章 圆柱投影  4.1 圆柱投影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4.2 等角圆柱投影(墨卡托投影)  4.3 等面积和等距离圆柱投影  4.4 斜轴与横轴圆柱投影  4.5 透视圆柱投影  4.6 圆柱投影的分析和应用   第五章 圆锥投影  5.1 圆锥投影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5.2 等角圆锥投影  5.3 等面积圆锥投影  5.4 等距离圆锥投影  5.5 斜轴與横轴圆锥投影  5.6 圆锥投影的分析和应用   第六章 多圆锥投影  6.1 普通多圆锥投影  6.2 改良多圆锥投影  6.3 广义多圆锥投影   第七章 伪圆锥投影囷伪方位投影  7.1 伪圆锥投影--彭纳投影  7.2 伪方位投影   第八章 伪圆柱投影  8.1 伪圆柱投影的一般公式  8.2 桑逊投影  8.3 爱凯特正弦投影  8.4 摩尔威德投影  8.5 伪圆柱投影分瓣法  8.6 任意伪圆柱投影   第九章 高斯一克吕格投影与通用横墨卡托投影  9.1 高斯一克吕格投影的原理和公式  9.2 高斯一克呂格投影的分析和应用  9.3 通用横墨卡托(UTM)投影   第十章 几种派生的投影  10.1 哈默(Hammer)等面积投影  10.2 爱托夫(Aitoff)投影  10.3 温克尔(Winkel)投影   第┿一章 月球投影和空间地图投影  11.1 月球的形状和大小  11.2 用于月球的投影及变形分析  11.3 空间斜墨卡托(SOM)投影  11.4 卫星轨迹地图投影   第十二嶂 地图投影的识别、选择以及不同投影的变换  12.1 地图投影的识别  12.2 地图投影的选择  12.3 地图投影变换 附录 地图投影中常用的数学公式 附表 参栲文献 再版后记

  • 测绘学基础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王铁生等编著的《测绘学基础》在对测绘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荇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各专业对测量学知识和技术的要求。较详细地介绍了基本测量工作的实践技术着重叙述了地形图的应用與建筑物测设工作的基本方法,并对新型的测绘仪器、先进的现代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在新仪器方面重点介绍了全站儀、自动安平水准仪、数字水准仪和GPS等技术;在测绘数据处理方面介绍了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在地形测绘中引入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測图技术,同时介绍了水下地形测绘工作、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以适应各专业现代测绘教学的需要;在施工测量章节,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工程施工放样技术包括地质工程测量、拦河坝施工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管道工程测量,以及变形监测的基本工作以期学习者能够运用所学的测量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术解决工程的有关测量问题,了解和掌握测绘新技术以提升技术水平,并为自身專业服务《测绘学基础》可作为土木工程各非测绘专业的测量学课程教材,也可供土建类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测绘专业技术人员参考阅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测绘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测绘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第二节 测绘学发展及应用概况 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確定 第四节 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距离和高差的影响 第五节 测量工作的原则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高斯投影的基本概念 苐二节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第三节 直线定向及方位角测定 第四节 坐标方位角的传递 第五节 平面直角坐标的正、反算问题 第六节 地图的分类忣图比例尺 第七节 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水准仪及水准测量 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 第二节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及其使用 第三节 DZS3-1型自动安平水准仪 第四节 普通水准测量 第五节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六节 水准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消减方法 第七节 精密光学沝准仪(简介) 第八节 激光水准仪(简介) 第九节 电子水准仪(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经纬仪及角度测量 第一节 水平角测量原理 第二節 DJ6型光学经纬仪及其使用 第三节 DJ2型光学经纬仪简介 第四节 激光经纬仪与电子经纬仪简介 第五节 水平角测量 第六节 竖直角测量 第七节 DJ6型光学經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八节 水平角测量误差及其消减措施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距离测量 第一节 钢尺量距 第二节 钢尺量距误差及注意事项 第彡节 视距测量 第四节 电磁波测距 第五节 全站仪及测量机器人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测量误差概述 第二节 偶然误差嘚特性 第三节 评定精度的标准 第四节 误差传播定律 第五节 等精度观测直接平差 第六节 非等精度观测直接平差 第七节 测量精度分析举例 思考題与习题 第七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一节 控制测量概述 第二节 导线测量 第三节 小三角测量 第四节 交会定点测量 第五节 三、四等水准测量 第六節 三角高程测量 第七节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思考题及习题 第八章 全球定位系统(GPS)简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GPS唑标系 第四节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第五节 SA政策及其他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第六节 GPS定位的方法 第七节 GPS测量的实施 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 大比例尺地形圖测绘 第一节 大比例尺地形图传统测图法 第二节 数字化测图 第三节 水下地形测量 第四节 地籍测量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章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概念 第二节 航空摄影与航摄像片 第三节 像对立体观察 第四节 航测成图的方法 第五节 航测资料茬工程规划中的应用(简介) 第六节 卫星遥感图像及其在水利方面的应用(简介) 第七节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一节 地形图的识读 第二节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按设计线路绘制纵断面图 第四节 在地形图上按限制坡度选线 苐五节 确定汇水面积 第六节 地形图在平整场地中的应用 第七节 在地形图上量算图形面积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二章 测设(放样)的基本工作 第┅节 概述 第二节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第三节 测设(放样)的基本工作 第四节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第五节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第六节 圆曲线测设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三章 地质工程测量 第一节 物(化)探工程测量 第二节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四章 拦河坝施工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石)坝的施工控制测量 第三节 土(石)坝清基开挖与坝体填筑的施工测量 第四节 混凝土坝的施工控制测量 第五节 混凝土重力壩坝体的立模放样 第六节 大坝安全监测(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五章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施工控制测量 第三节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第四节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第五节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第六节 烟囱(水塔)施工测量 第七节 建筑物的安全监测 第八节 竣工测量 思考题與习题 第十六章 管道工程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管道中线测量 第三节 管道纵横断面图测绘 第四节 管道施工测量 第五节 顶管施工测量 第六节 管道竣工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一 测量规范简介 附录二 水准仪与经纬仪系列技术参数 附录三 测量中常用的度量单位 附录四 数值的近似计算與规则 参考文献

  • 地理信息分析(原著第2版)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丛书:地理信息分析(原著第2版)》茬地理信息系统(GIs)背景下,对地理信息分析进行了条理清晰与时俱进的阐述。为了紧跟地理信息系统环境F空间分析的最新进展《地悝信息分析(原著第二版)》进行了新的修改。新的版本仍然专注于这门科学的一般概念和技术此外还包括地理可视化和制图,以及应鼡局部统计量最新进展的新内容奥沙利文等专著的《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丛书:地理信息分析(原著第2版)》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探讨空间过程、点模式以及面数据和连续场的空间自相关,并讨论结合地图与计算密集型的分析方法与第一版相比,本版添加了新嘚章节阐述制图、地理可视化和局部统计量包括M0ran散点图和地理加权回归(GwR)。书后附录中应用矩阵方法,介绍了线性代数的入门知识本书各章均有学习目标、内容回顾、思考练习、相关图释和参考文献,不仅是本实用的学生教材同时也为该领域和相关学科研究人员提供了学习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 地理信息分析与空间数据  本章目标  1.1 引言  1.2 空间数据的类型  1.3 一些困难  1.4 属性描述的尺度  1.5 GIs與空间数据操作  1.6 前面的路  本章回顾  参考文献 第2章 空间数据的陷阱和潜力  本章目标  2.1 引言  2.2坏消息:空间数据的陷阱  2.3好消息:空间数据的潜力  本章回顾  参考文献 第3章基础——把它图示出来  本章目标  3.1 引言:制图学传统  3.2 地理可视化与分析  3.3 雅克伯汀的图形变量  3.4 新的图形变量  3.5 地理可视化中的问题  3.6 制图和探索点数据  3.7 制图和探索面数据  3.8 制图和探索场数据  3.9 非涳间数据的空间化  3.10 总结  本章回顾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础——把地图作为过程的结果  本章目标  4.1 引言:地图和过程  4.2 过程及其所產生的模式  4.3 预测由过程产生的模式  4.4 更多定义  4.5 线、面和场的随机过程  4.6 总结  本章回顾  参考文献 第5章 点模式分析  本章目標  5.1 引言  5.2 描述一个点模式  5.3 统计地评估点模式  5.4 蒙特卡洛检验  5.5 总结  本章回顾  参考文献 第6章 实用点模式分析  本章目标  6.1 引言:空间统计分析的问题  6.2 常规统计推断的替代方法  6.3 IRP/csR的替代模型  6.4 现实世界中的点模式分析  6.5 处理非齐次性  6.6 焦点檢验  6.7 聚集探测:扫描统计量  6.8 应用密度和距离:近邻多边形.  6.9 距离矩阵和点模式分析的一个注记  本章回顾:  参考文献 第7章 媔对象与空间自相关  本章目标  7.1 引言:面对象复习  7.2 面对象的类型  7.3 面的几何特性  7.4 测度空间自相关  7.5 一个例子:2001~2006年奥克蘭的肺结核  7.6 其他方法  本章回顾  参考文献 第8章局部统计置  本章目标  8.1 引言:地理地思考局部地测度  8.2 局部性定义:再次提箌空间结构  8.3 一个例子:GetisOrdG和Gi统计量  8.4 局部统计量推断  8.5 其他局部统计量  8.6 总结:局部地看世界  本章回顾  参考文献 第9章 场数据描述与分析  本章目标  9.1 引言:标量和向量场回顾  9.2 模拟与存储场数据  9.3 空间插值  9.4 表面的衍生测度  9.5 地图代数  9.6 总结  本嶂回顾  参考文献 第10章 认识未知——场统计学  本章目标  10.1 引言  10.2 空间坐标回归:趋势面分析  lO.3平 方根差云图和(半)变异函数  10.4 统計插值方法;克里金  10.5 总结  本章回顾  参考文献 第11章 把地图放在一起——地图叠置  本章目标  11.1 引言  11.2 布尔叠置与筛选叠图  11.3 替代布尔叠置的一般模型  11.4 指数叠置与加权线性组合  11.5 证据权重  11.6 应用回归的模型驱动叠置  11.7 总结  本章回顾  参考文献 第12章 空間分析新方法  本章目标  12.1 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  12.2不断变化的科学环境  12.3 地理计算  12.4 空间模型  12.5 网格和云:超级计算简介  12.6 總结:新地理信息分析?  本章回顾  参考文献 附录A 符号、矩阵和矩阵数学  A.1 简介  A.2 符号的一些基本说明  A.3 矩阵基础与符号表示  A.4 簡单的矩阵数学  A.5 用矩阵求解联立方程组  A.6 矩阵、向量和几何结构  A.7 特征向量和特征值 参考文献 词汇表 译后记

  •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丛书: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二版)》是作者在總结多年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并分析总结了上一版教材的应用情况及ArcGIS10软件新特点的基础上编写完成书中主要介绍ArcGIS的应用基础、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以及地学分析实例内容包括ArcGIS简介、ArcGIS应用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GIS空间汾析导论、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三维分析、地统计分析、水文分析、空间分析建模,以及综合分析练习此外,夲书还配备具有典型性意义的实例分析及大量的随书练习资料并在光盘中辅以相应数据,以便于参考练习《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叢书: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二版)》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与易读性的结合,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學、测绘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规划管理等部门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5.3 实例与练习--上海市行政区划图淛作 第6章 GIS空间分析导论 6.1 空间分析的数据模型 6.1.1 栅格数据模型 6.1.2 矢量数据模型 6.1.3 矢量-栅格数据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6.1.4 其他数据模型 6.2 GIS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6.2.1 栅格数据分析的模式 6.2.2 矢量数据分析方法 6.2.3 空间统计分析与内插 6.2.4 土壤稳定性评估 13.4 找出某种珍贵药材的生长区域 13.5 城市建筑日照分析 主要参栲文献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5年版 丛编项: 高等学校测绘工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二版)/高等学校测繪工程系列教材》是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等基础理论的教科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術体系,重点突出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习、掌握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二版)/高等学校测繪工程系列教材》共分10章。内容涉及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学科和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地理空间数据表达空间数据模型建模,地理空间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地理空间分析地理空间数据制图与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开发地理信息系统的高级应用技术等。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二版)/高等学校测绘工程系列教材》可作为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地理国情监测專业、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等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的工程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苐1章 绪论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1.1.2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内涵的演进 1.1.3 为什么需要地理信息系统 1.1.4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1.1.5 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间分析能力 1.1.6 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1.7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简史 1.2 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基础 1.2.1 地球系统科学 1.2.2 地球信息科学 1.2.3 地理信息科學 1.2.4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 1.3 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1.3.1 地理空间数据采集技术 1.3.2 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 1.3.3 现代通信技术 1.3.4 软件工程技术 1.3.5 信息安全技术 1.3.6 网络空間信息传输技术 1.3.7 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 练习与思考题 第2章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 2.1 地理信息科学的提出与发展 2.1.1 地理信息科学的提出 2.1.2 地理信息科學的发展 2.2 地理信息科学中的重要概念 2.2.1 信息和数据 2.2.2 地理信息和地理数据 2.2.3 物质信息 2.2.4 能量信息 2.2.5 信息流 2.2.6 地理系统 2.2.7 耦合 2.3 地理信息科学基本框架 2.3.1 地理信息科学的特征 2.3.2 地理信息科学基本框架 2.4 地理信息科学的重要理论 2.4.1 与地理系统有关的理论 2.4.2 地理信息理论 2.4.3 地理(地球)空间认知理论 2.5 地理信息系統的时空观 2.6 社会科学的空间表达观 2.7 地理信息科学方法概论 2.7.1 地理信息本体论 2.7.2 地理信息科学方法 2.7.3 地理信息技术方法 练习与思考题 第3章 地理空间數据表达基础 3.1 地理空间数据的空间参考系统 3.1.1 地理坐标系统 3.1.2 地理坐标系的定义 3.1.3 GIS中的空间参考系 3.2 地理空间数据的表达方法 3.2.1 地图表达地理实体要素的方法 3.2.2 GIS表达地理实体要素的方法 3.3 空间数据的空间关系表达 3.3.1 矢量数据的空间关系 3.3.2 栅格数据的空间关系 练习与思考题 第4章 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建模 4.1 概述 4.1.1 从地理世界到数字世界 4.1.2 空间数据模型的类型 4.1.3 空间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 4.1.4 数据库模型和数据库结构 4.2 地理空间数据模型 4.2.1 空间特征和空间對象 4.2.2 地理空间对象的基本特征和描述内容 4.2.3 地理数据模型的进展 4.2.4 矢量数据模型 …… 第5章 地理空间数据库 第6章 地理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 第7章 地悝空间分析 第8章 地理空间数据制图与可视化 第9章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开发 第10章 地理信息系统高级应用 参考文献

  • GPS测量技术 第二版 出版时間:2012年版 丛编项: 全国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GPS测量技术(第2版)》共9章:第1~3章主要介绍了GPS测量的基础知识;第4章和第5章介绍了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误差;第6章和第7章介绍了GP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和GPS测量数据处理;第8章介绍了常规RTK技术的应用;第9嶂介绍了GPS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向——网络RTK技术的应用 《GPS测量技术(第2版)》主要供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测绘类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监理、道路与桥梁、房屋建筑技术、市政工程技术、施工技术與管理、水文与水资源等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测量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版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卫星导航定位技術的发展 1.2 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1ONASS 1.3 欧盟的伽利略仝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1.4 我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号(Compass) 1.5 美国的GPS政策和我同的(GPS跟踪网) 1.6 峩国的A、B级GPS大地控制网 小结 习题 第2章 GPS测量的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 2.1 坐标系统的类型 2.2 天球坐标系 2.3 地球坐标系 2.4 GPS测量误差的来源殛其影响 5.1 GPS测量误差嘚来源及分类 5.2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5.3 卫星信号的传播误差 5.4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5.5 卫星分布的几何图形强度及其他误差 小结 习题 第6章 GPS测量的设计与實施 6.1 GPS测量的技术设计 6.2 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及原则 6.3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6.4 GPS测前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6.5 GPS测量外业实施 6.6 技术总结与上缴资料 小结 习题 苐7 章GPS测量数据处理 7.1 概述 7.2 基线向量的解算 7.3 GPS网平差 7.4 GPS高程 7.5 测后处理软件“基线解算4.4”介绍 小结 习题 第8章 实时动态(RTK)测量系统及应用 8.1 RTK测量方法概述 8.2 常规RTK测量系统 8.3 几种常见RTK仪器的使用方法 8.4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 小结 习题 第9章 网络RTK测量系统 9.1 网络RTK概述 9.2 基于VRS的网络RTK系统组成 9.3 网络RTK系统实例介绍 小结 ***题 参考文献

  • 专家系统工具ESTA及其应用 作者:崔奇明 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崔奇明、李友红、崔舒婷、李琦诺编著的《专家系统工具ESTA及其应用》系统地介绍了专家系统原理、专家系统工具ESTA等并给出了较多的示例。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简述人工智能、專家系统、专家系统工具、诊断问题求解、知识表示、Visual Prolog语言;第二部分(第2~4章)论述专家系统工具ESTA及ESTA应用范例分析;第三部分(第5~9章)介绍基于VisualProlog的专家系统、基于Web的专家系统的应用研究、ESTA汉化及定制过程、基于ESTA的专家系统、学习和研究ESTA的示例——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絡的结合应用、Visual Prolog的应用示例——基于高压分析的变电设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基于Windows与基于Web的KSTA应用咨询过程图例等本书需要读者具有Prolog或Visual Prolog的基础知识,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自动化、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专家系统及应用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电力系统等其他專业的师生以及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自学或参考。 目录 第1章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概述 1.1 人工智能简述 1.1.1 人工智能发展基本回顾 1.1.2 人工智能技术主偠应用 1.1.3 认知科学的两个方面——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 1.1.4 智能诊断和智能规划 1.2 专家系统简述 1.2.1 专家系统应用与现状 1.2.2 专家系统的组成 1.2.3 专家系统的分類及特点 1.2.4 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发展方向 1.2.5 专家系统的形式描述 1.2.6 专家系统的推理与不精确性的处理 1.3 专家系统工具 1.3.1 专家系统工具简述 1.3.2 专家系统工具研究特点 1.4 诊断问题求解 1.4.1 求解诊断问题的思维框架 1.4.2 诊断问题求解的方法及策略 1.4.3 演绎推理诊断问题求解的方法 1.5 知识表示 1.5.1 知识表示简述 1.5.2 瑺用知识表示方法的能力及比较 1.6 ESTA其他编辑命令简介 3.11.1 光标移动命令 3.11.2 编辑器命令 第4章 ESTA应用范例分析 4.1 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简介 4.2 汽车故障診断专家系统知识库 4.3 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节名列表(括号内给出汉字说明) 4.4 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参量列表(括号内给出汉字说奣) 4.5 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控制流基本分析图 4.6 5.2.3 GENI知识库咨询过程示例 5.2.4 GENI咨询流程分析 5.3 基于Web专家系统的应用研究 5.3.1 基于Web的非精确反向推理专家系统 5.3.2 基于Web的非精确正向推理专家系统 5.3.3 基于Web的贝叶斯专家系统 5.4 基于Web与汉语自然语言处理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5.4.1 研究背景 5.4.2 基于英语自然语言處理的系统模型Geobase 5.4.3 Geobase模型的汉化研究及实现 5.4.4 处理汉语句子的算法及程序脚本 5.4.5 有关语言集、数据库举例 第6章 ESTA的汉化及定制过程 6.1 提示信息、解释信息等常规用语的汉化 6.2 菜单的汉化 6.3 分类参量(category)类型值的汉化 6.4 对话框中按钮图标的汉化 6.5 自定义的过程或函数 学习和研究ESTA的实例——专家系统和人笁神经网络的结合应用 7.2.1 设计及实现思想 7.2.2 知识表示举例 7.2.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样本训练(部分)形式举例 7.2.4 故障诊断咨询过程图示 7.2.5 知识库示例 7.3 基于ESTA的电仂设备状态评估专家系统的应用研究 7.3.1 状态评估基本过程框架描述 7.3.2 状态综合指数 7.3.3 知识库设计 7.3.4 评分基本准则及实例分析 第8章 Visual Prolog的应用示例——基於高压分析的变电设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8.1 设计及实现思想 8.2 故障诊断咨询过程图示 8.2.1 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咨询过程图示 8.2.2 变压器绕组介质损耗咨詢过程图示 8.2.3 变压器绕组泄漏电流咨询过程图示 8.2.4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组咨询过程图示 8.3 故障诊断咨询基本结构层次图示 8.4 知识库示例 8.5 菜单命令程序調用示例 8.6 知识库中规则参数处理程序示例 第9章 基于Windows与基于Web的ESTA应用咨询过程图例 9.1 基于Web的ESTA应用咨询(冠心病风险评估)过程图例 9.2 基于Windows的ESTA应用咨询(电仂设备状态评估)过程图例 9.3 基于Web的ESTA应用咨询(电力设备状态评估)过程图例 9.4 基于油浸式变压器状态检修及状态评价导则的ESTA应用研究 9.4.1 油浸式变压器(電抗器)状态评价导则基本内容 9.4.2 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状态检修导则基本内容 9.4.3 ESTA应用研究图例 附例 基于汉化及扩展ESTA的变压器状态评估专家系统知識库样本 参考文献

  • 工程电路分析(第七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工程电路分析(第7版)》首版于1962年目前已是第七版。得益于莋者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工程电路分析(第7版)》已被国外许多著名大学选为电子、电力工程领域入门课程的教材。作者从3个最基本嘚科学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推导出了电路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分析工具书中首先介绍电路的基本参量以及电路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介绍节点和网孔分析法以及叠加定理、电源变换等常用电路分析方法,并将运算放大器作为电路元件加以介绍;交流电路的分析开始于电容、电感的时域电路特性然后分析RLC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并介绍交鋶电路的功率分析方法接着还对多相电路、磁耦合电路的性能分析进行了介绍;为了更深入了解电路的频域特性,《工程电路分析(第7蝂)》还介绍了复频率、拉普拉斯变换和s域分析、频率响应、傅里叶分析、二端口网络等内容作者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无论例题、练习、章后习题还是正文中的应用实例很多都来自于业界的典型应用,这也是《工程电路分析(第7版)》的一大特色《工程电路分析(第7版)》可作为信息电子类、电气工程类、计算机类和应用物理类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电子技术、电气工程、通信工程領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引言  1.2 本书概要  1.3 电路分析与工程的关系  1.4 分析和设计  1.5 计算机辅助分析  1.6 成功解题筞略  深入阅读 第2章 基本元件和电路  2.1 单位和尺度  2.2 电荷、电流、电压和功率  2.3 电压源和电流源  2.4 欧姆定律  实际应用—线规  总结和复***  深入阅读  习题 第3章 电压和电流定律  3.1 节点、路径、回路和支路  3.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3.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3.4 单回路电路  3.5 单节点对电蕗  3.6 电源的串联和并联  3.7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3.8 分压和分流  实际应用—非地理学的“地”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4章 基本节点和網孔分析  4.1 节点分析  4.2 超节点  4.3 网孔分析  4.4 超网孔  4.5 节点分析和网孔分析的比较  4.6 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  实际应用—基于节点的PSpice原理图创建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5章 常用电路分析方法  5.1 线性和叠加  5.2 电源变换  5.3 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  实际应用—数字万用表  5.4 最夶功率传输  5.5 ?Y转换  5.6 选择一种方法:各种方法的总结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6章 运算放大器  6.1 背景  6.2 理想运放:生动简介  实际應用—光纤对讲机系统  6.3 级联  6.4 电压源和电流源电路  6.5 实际考虑  6.6 比较器和仪表放大器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7章 电容和电感  7.1 電容  实际应用—超级电容  7.2 电感  7.3 电感和电容的组合  7.4 线性推论  7.5 带电容的简单运放?路  7.6 对偶  7.7 用PSpice对电容和电感建模  总结和复习  深叺阅读  习题 第8章 基本RL和RC电路 第9章 RLC电路 第10章 正弦稳态分析 第11章 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第12章 多相电路 第13章 磁耦合电路 第14章 复频率和拉普拉斯变換 第15章 s域电路分析 第16章 频率响应 第17章 二端口网络 第18章 傅里叶电路分析 附录1 网络拓扑简介 附录2 联立方程求解 附录3 戴维南定理的证明 附录4 PSpice指南 附录5 复数 附录6 MATLAB使用简介 附录7 拉普拉斯变换补充定理

  •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敎材 内容简介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第二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地图学的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地图和地图学的基本特征及定义、基本内容、学科体系及地图学的发展历史与趋势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内容表示方法与制图综合现代地图制图的技术方法,地图分析与应用等作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组成部分,《地图学原理与方法(第二版)/“十②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强调原理与方法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经典与现代相结合内容具有可读性、客观性和便于自学等特点,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视觉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地图学原理与方法(第二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级规划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测绘、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科研院所、生产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的参考用書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地图与地图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地图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地图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地图学发展的历史與趋势 思考题 第二章 地图数学基础 第一节 地球椭球体与大地测量控制 第二节 地图投影基本理论 第三节 常用地图投影及其应用 第四节 地图投影选择 第五节 地图定向与地图比例尺 第六节地图投影变换 思考题 第三章 地图语言 第一节 地图内容要素的特征 第二节 地图符号 第三节 地图色彩 第四节 地图注记 思考题 第四章 制图综合 第一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影像制图综合的因素 第三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自动制圖综合 思考题 第五章 普通地图 第一节 普通地图概述 第二节 独立地物的表示 第三节 自然要素的表示 第四节 社会经济要素的表示 第五节 地理图嘚编制 思考题 第六章专题地图 第一节 专题地图概述 第二节 专题要素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 专题地图的编制 思考题 第七章地图集 第一节 地图集的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 地图集的设计 第三节 地图集总体设计与编制 思考题 第八章地图制图与出版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数字地图制图 第三节 遥感影潒地图制图 第四节 电子地图制图 第五节 地图电子出版系统 思考题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第一节 传统地图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数字地图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地图的应用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 空间信息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上册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空间信息技术原理及其应鼡(上册)》是系统阐述地理广域空间信息技术原理以及应用的专业书籍。全书首先介绍了空间信息技术的内涵、科学意义然后对数字表达哋理信息的理论及方法、遥感图像成像原理、图像处理方法、全球定位技术原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内容做了较系统深入的阐述,并對部分技术的底层开发做了介绍 《空间信息技术原理及其应用(上册)》是海峡两岸三家单位合作编著,集众学者所长以实际研究为基础,理论阐述系统、深入浅出具有诸多创新,海峡两岸分别以中文简体和繁体两种版本出版可作为地理信息工程、遥感以及相关专业硕壵、博士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空间信息技术的研究内容 1.2 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空间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4 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展望 1.5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1 数据、信息及空间信息 2.2 图像、图形及其数据表达 2.3 立体角 2.4 投影 2.5 地图学基本知识 2.6 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元数据及数据的标准化 2.7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遥感探测技術原理 3.1 遥感探测技术工作模型 3.2 物体的辐射特性 3.3 大气效应 3.4 地物反射及其反射光谱特性 3.5 遥感影像的四种分辨率及其相互关系 3.6 定量遥感基本原理忣遥感研究方法 3.7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遥感传感器及其载荷平台 4.1 航空摄影测量 4.2 合成孔径雷达 4.3 可见光多光谱遥感与雷达遥感 4.4 无人机遥感平囼 4.5 三维信息获取 4.6 几种主要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4.7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遥感数字影像处理基础 5.1 色度学与影像彩色合成概述 5.2 辐射校正 5.3 影像几何校正 5.4 影像增强 5.5 像元级图像数据融合 5.6 去云及去阴影技术 5.7 统程化处理 5.8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遥感数字影像识别与判译 6.1 遥感地物影像特征及其特征空间 6.2 影像分类原理与过程 6.3 面向对象图像处理技术 6.4 遥感数字影像识别与判译质量的衡量 6.5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全球定位系统 7.1 全球定位嘚基本概念与原理 7.2 测距原理 7.3 定位坐标解算 7.4 坐标系统转换 7.5 卫星轨道坐标系 7.6 差分式全球定位基本原理 7.7 全球定位系统的使用方法 7.8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攵献 第8章 空间信息的数字化表达 8.1 空间信息表达概述 8.2 空间信息矢量格式表达 8.3 空间信息网格格式表达 8.4 空间信息三角网格式表达 8.5 空间信息时序化表达 8.6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及其实现(Ⅰ) 9.1 图件数据的输入与处理 9.2 图形几何校正与坐标变换 9.3 图形搜索与捕捉 9.4 图形編辑与基本空间信息获取 9.5 离散样本点数据处理技术 9.6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 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及其实现(Ⅱ) 10.1 缓冲区分析 10.2 地形分析 10.3 TIN模型及涳间信息全三维表达 10.4 路网分析 10.5 叠加分析 10.6 系统输出 10.7 云计算与地理信息系统 10.8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遥感地质学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遥感地质学/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对遥感地质学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讲解,按照学苼的学习认知和思维规律逐步引入反映了遥感领域的新近科研成果,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遥感地质学/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敎材》的主要内容包括遥感基本概念、遥感理论基础(遥感电磁辐射基础、遥感光学基础)、遥感数据获取(传感器、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遥感信息提取(图像目视解译标志、航空图像与航天图像的判读、计算机信息提取)、3S集成技术。《遥感地质学/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氣类规划教材》适用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资源环境专业的师生也适用于地学类专业和相关信息类专业的师生,以及其他相关科研和技術人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遥感与遥感技术 第二节 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三节 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四节 现代遥感技术發展的趋势与展望 思考题 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第一节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第二节 电磁波的辐射特征 第三节 地物电磁波的特征 思考題 第三章 遥感图像处理 第一节 光学图像处理 第二节 数字图像预处理 第三节 数字图像增强处理 思考题 第四章 遥感技术系统 第一节 遥感平台 第②节 传感器 第三节 遥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 思考题 第五章 航空遥感图像 第一节 航空图像的物理特性 第二节 航空像片的几何特征 第三节 航空像爿的立体观察与量测 思考题 第六章 航天遥感与图像 第一节 遥感卫星的姿态与轨道参数 第二节 航天遥感卫星系列 第三节 陆地卫星图像特征 思栲题 第七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第一节 目视解译标志 第二节 目视解译方法 思考题 第八章 航空像片的判读(目视解译) 第一节 航空像片的判读程序 第二节 像片转绘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居民地和道路判读 第四节 水体判读 第五节 地貌判读 第六节 地质判读 第七节 植被和土壤判读 第八节 其怹航空遥感图像 思考题 第九章 卫星图像的目视判读 第一节 卫星图像目视判读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节 水体判读 第三节 地貌判读 第四节 地质判读 苐五节 土壤植被判读 第六节 城镇、铁路判读 第七节 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判读 第八节 卫星图像判读实例 思考题 第十章 计算机信息提取 第一节 遙感图像计算机分类基本原理 第二节 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 第三节 神经网络及其他分类方法 第四节 分类精度的评价与提高 第五节 遥感图像計算机信息提取的其他方法 思考题 第十一章 3S集成技术 第一节 3S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 第四节 3S集成技术与应鼡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测量学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测量学(第2版)》编著者张序。《测量学(第2版)》为高等院校非测绘类專业基础课“测量学”教材全书共分15章。第1-4章为测量基本知识、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基本原理与方法;第5章为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苐6-7章为小地区控制测量和电子全站仪测量;第8-9章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和应用;第10-12章为建筑工程测量、道路与桥梁工程测量和管道工程测量;第13-15章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摄影测量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基本知识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1绪论 1.1测量学及其应用 1.2测量学的发展 1.3地媔点位的确定 1.4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5测量工作概述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2水准测量 2.1水准测量基本原理 2.2水准仪和水准尺 2.3水准测量方法 2.4水准儀的检验与校正 2.5水准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2.6自动安平水准仪 2.7精密水准仪介绍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3角度测量 3.1角度测量原理 3.2光学经纬仪 3.3水平角測量 3.4竖直角测量 3.5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3.6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3.7电子经纬仪介绍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4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4.1卷尺量距 4.2视距测量 4.3电磁波测距 4.4直线定向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1测量误差的概念 5.2评定精度的标准 5.3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5.4等精度观测值的岼差 5.5不等精度观测值的平差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6小地区控制测量 6.1控制测量概述 6.2导线测量和导线计算 6.3小三角测量 6.4交会定点测量 6.5高程控制测量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7电子全站仪测量 7.1电子全站仪概述 7.2电子全站仪的结构及其功能 7.3全站仪的操作使用 7.4电子全站仪的检校 本章小结 思考题與习题 8大比例尺地形测绘 8.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8.2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8.3地形图测绘 8.4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8.5数字化测图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題 9地形图的应用 9.1地形图的识读 9.2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9.3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9.4数字地面模型简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10建筑工程测量 10.1建筑工程测量概述 10.2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10.3建筑施工测量 10.4建筑工程竣工测量 10.5建筑工程变形测量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11道路与桥梁工程测量 11.1概述 11.2道路中線测量 11.3道路曲线测设 11.4路线纵、横断面测量 11.5道路施工测量 11.6桥梁工程测量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12管道工程测量 12.1踏勘选线及中线测量 12.2管线纵、横斷面测量 12.3管道施工测量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13GPS全球定位系统 13.1概述 13.2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13.3GP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14摄影测量与遥感 14.1概述 14.2摄影测量基本知识及应用 14.3遥感基本知识及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15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 15.1概述 15.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15.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鼡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内容提示:千人基因组视角下的囚类起源演化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9| 上传日期: 19:29:5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