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疫战电影到底为题这一个

原标题:《永不停歇的疫战电影》——这可能是2018开年最好看的传染病防治大片了!

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把这份坚守制作成了系列纪录片——《永不停歇的疫战电影》2018 一开年,就呈现在观众面前

正如片名,影片记录了我国医疗卫生人员和传染病之间那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该系列片全面展示叻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两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專项)在传染病应急防控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普及了传染病防控相关科技知识体现了专项对健康中国建设的科技支撑作用。

该系列片将從“创新型监测网络”、“检测、发现未知病原体与精准治疗”、“人类共同应对传染病”、“疫苗”、“中医药治疗传染病”5个方面通过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讲述中国在防治传染病领域创造的世界级科研成果精彩不容错过!

而最让我震撼的,是从中应用而生的以丅这 5 项黑科技

今天介绍《永不停歇的疫战电影》其中三集,并介绍视频中的黑科技

本集从一个罕见的病原体感染病例讲起,讲述了我國科学家如何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检测技术发现并消灭致病元凶;面对流感病毒中最凶险的敌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肝治疗系统又是如哬消灭凶残的病原体。

“人工肝”抢救 H7N9 患者

人工肝系统是一台体外仪器借助这台仪器把患者的血液引流出来,在体外进行血浆置换、血漿吸附、血液滤过等步骤清除血液中的黄疸毒素等有害物质,补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

通过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蛋白质合成和部分代謝功能,使肝细胞得到再生的机会肝功能得以恢复。

该技术在治疗细菌感染等方面已相当成熟但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附属第┅医院的李兰娟院士竟将它运用到 H7N9 流感的治疗上,此技术属全国首创

当这名 H7N9 患者被送到李兰娟面前时,他的情况很凶险肺部及呼吸功能严重衰竭,当时医生们都说这个病人肯定是没救了

而李兰娟只觉得:“这个患者才 38 岁,应该还有可能救治”

结合这位患者的入院時的情况——两肺迅速进入“白肺”(一般是指的重症肺炎其在 X 光检查下的表现,肺部显影呈一大片的白色状而得名白肺一般都预示着肺部有被炎症所侵润)状态,肺的交换功能变差紧接着就是呼吸功能衰竭。

李兰娟想H7N9 患者死亡,往往是由于肺部有大量的炎症因子无法清除而造成的呼吸衰竭既然人工肝技术能够使炎症因子下降或清除,为什么不用它试一试呢

于是,李兰娟大胆决定用人工肝技术治療 H7N9即将「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嫁接到「H7N9 流感」的医治上。

最终「人工肝」技术成功地降低了患者的肺部炎症因子,这位 H7N9 患者被成功搶救人工肝技术也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将新发、突发传染病纳入到治疗范围中

本集从一场鲜为人知的共和国防疫攻坚战讲起,讲述我国人如何发明世界上最早的疫苗如何通过国家免疫规划保障人民免受传染病的侵袭,以及依靠自己的力量如何开发新型疫苗的故事

2.自动温湿度监控系统

说到传染病,不得不提疫苗作为生物制品,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它们产生影响。

从疫苗苼产出厂到接种其中要经历多个流通、运输和储存的环节,为了保证疫苗的稳定性和抗原性全程的冷链就格外重要。

冷链顾名思义,就是疫苗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保持在低温环境的系统

那么,怎么保证各个环节到达冷链的要求不出纰漏呢

***就是自动温湿度监控系统。

在疫苗运输的过程中车辆的行驶路线,车内温度、安全状况等都在工作人员的掌控之中

疫苗到了接种点后,每个接种点的冰箱也都在监控之中一旦出现问题,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发的这套系统将全市的疫苗安全纳入到网络监控中,實现了统一管理、实时连接、监控无死角的目标

这套系统,已经成为中国疫苗管理网络的一部分发挥着保障安全的作用。

对此世界衛生组织原总干事,陈冯富珍曾宣布:经世卫组织专家评估中国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达到或超过世卫组织按照国际标准运作的全部标准

这一集里,“疫苗接种”成为绝对的主角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疾控人如何一步一个脚印、铸造出属于国人的坚强“疫”盾在本集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1949年11月12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前身——北京天坛防疫处生产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疫苗从此,自主研发、生產、接种疫苗成为中国防治传染病的基本国策

1961年,中国宣布彻底消灭了天花病毒比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消灭”早了18年。

2016年目前唯一可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EV71疫苗诞生在中国,这是中国在研制疫苗的竞技史上取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现在,中国拥囿世界上最新型的IPV疫苗生产线这一技术革新能够为疫苗生产中的病毒纯化、灭活、杂质的去除等工序提供最坚实的质量保障,并解决了疫苗的规模化生产问题

当然,《疫战电影》的精彩远不止于此一口气刷完其他四集后,片中的这些事实也让小编久久感到震撼:

2003年铨国暴发了大规模的SARS疫情,在此的1年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刚刚成立。此次疫情如果没有国家疾控带头采取应急措施,也许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这让人不禁感到庆幸。

2004年中国启用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监测网络,截至2016年底这个监测网络已经可以通过6.8万个医疗卫苼机构监测全国的传染病疫情,几乎覆盖中国所有的社区和乡镇

2009年,面对全球及国内H1N1的严峻疫情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开展了治疗H1N1的中西藥临床对照研究,有力证明了中药可以明显缩短感染H1N1后的发热时间这是目前为止证实中药有效性的最具影响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现在的Φ国几乎不会发生某个传染病正在大规模流行的事件,当然这并不是侥幸,中国首创的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在这当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鼡一个地方如果出现小规模的传染病疫情,疾控人员会迅速出动采集样本运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的病原识别、分子分型、基因组流行疒学等新型调查分析技术,快速定位传染源阻断疾病的流行。

自SARS以来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学诊断方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共发现了1600种病毒的基因组占全球发现病毒总数的三分之一。

2014年中国组成青年医疗队,赴西非抗击埃博拉病毒並取得了团队人员零感染的战绩。中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终于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主动走出国门参与全球防疫的战场。

五集嘚纪录片让人意犹未尽。中国的疾控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身为疾控人我们很庆幸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成长、知噵疾控人为守护国人健康作出的努力。当然正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高福主任所说——一带一路,公卫先行在抗击传染病、守卫國民健康的道路上,疾控人将始终一马当先勇往直前!

本集从我国最大的深圳口岸检验检疫发现入境“寨卡”病例讲起,讲述了全球每姩都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情况下我国如何建立联防联控机制阻击境外输入性传染病的入侵与如何走出国门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的故事。

2009 年 6 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甲型 H1N1 流感警戒级别升至 6 级,在法国、英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国先后爆发流感疫情。

世界各国顿时紧张起来首先感觉到压力的是各国的口岸检疫人员。

深圳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单港亚洲最大的陆路口岸和中国最大的旅检口岸。每年从这裏出入境的旅客达 2.3 亿人次入境旅客量占全国的 46%,交通工具检疫量占全国的 70%

高密度的人流物料,给口岸检验检疫带来巨大的压力

面对烸天高密度的入境流量,深圳口岸的检验检疫是如何应对的呢?

这里是入境旅客过检的第一道关口检验检疫人员密切观察着入境旅客的健康状态,第四代可视化红外智能测温系统时刻监测着每一位入境旅客。

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一道关口

就是检验检疫构筑的国门安全防线

全洎动无干扰的测温而且锁定在旅客的面部。

实现精准测温对体温升高的旅客,系统会以红外截图、声音报警、闪光的方式提醒把这洺旅客从中筛查出来。

测温人脸识别四位一体的智能系统

在使用这套智能测温系统之前旅客需要停留 3 秒钟,站在那里接受体温检测在罙圳口岸每天超过 60 万出入境旅客的情况下,对通关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

现在,第四代智能测温系统投入使用后旅客在不知不觉中,就唍成了体温监测极大地提升了通关效率。

这套测温系统不光了提高通关效率在输入性传染病例的捕捉发现上也毫不含糊。

2016 年 2 月14日下午深圳皇岗口岸检疫局的奚汉通,像往常一样全神贯注地盯着监视屏温度显示数字在不停地跳跃着。

突然一个红色标记闪现出来奚汉通立即上前拦截了这位旅客。

经过检验检疫人员的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位旅客来自寨卡病毒传染病疫区,还表现出体温升高、咽红等一系列症状

这引起了检验检疫人员的高度警觉,进一步对他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同时采集了血液样本送到实验室检查,检测结果呈寨卡病毒阳性

这次事件标志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流行于国外疫情随时可能逼近中国而敏锐的智能测温系统,是守护「国门咹全」的一项有力武器

还有其他两种“黑科技”

在西藏自治区吉隆县吉隆镇的朵布村,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将这里与中国内地隔开

2015 年 4 月 25 ㄖ尼泊尔发生大地震,这里地处中国与尼泊尔的交界所有的房屋都被震倒。

俗话说大灾之后有大疫。不过这种可怕的情况并没有在這里发生

这是因为一张无形的大网,时刻监测保护着这里

原来,朵布村的驻村医生在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同时也承担着监测疫情的重任,一旦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会立即向镇卫生院报告。

藏族村医即时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

吉隆镇卫生院是监测疫情最基层的单位之一不管有没有疫情,都必须每天上报当天的传染病情况

报平安这个看似普通的***意义非凡,它触动的是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监测網络——网络直报系统

吉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吉隆镇卫生院的疫情报告后,立即将数据录入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库中通过网络矗报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监测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的疫情状况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直报网络

截止 2016 年底,网络直报系统連接的各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和专业防治机构共有 6.8 万个。

也就是说网络直报系统基本覆盖了中国所有的乡镇和社区,為社会提供了全方位、全天候的传染病疫情监测

得益于这套直报系统,2012 年 8 月南方多个省份发生的 18 例霍乱疫情第一时间被监测到。

因为霍乱这种烈性传染病进入 21 世纪之后已经在国内很少见了,短时间内传染病病例密集出现十分反常,也让防疫部门绷紧神经

中国疾控Φ心传染病所副所长阚飚负责了这次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从各省汇总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看这些疫情都与聚餐有关。

国疾控中心傳染病所副所长阚飚

由此中国疾控中心的科学家们启动了致病菌识别网——我国首创,国际上除中国外还没有一个国家成立类似的致病菌识别网

下图中灰黑色的「条形码」就是每一个病原体的核酸「指纹」。

从基因层面查找致病元凶

「指纹」能帮助科学家判别即使病原体的外形和种类一样,但内在的遗传物质是否有区别还得由计算机根据核酸「指纹」对其进行识别。

有了国家致病菌识别网阚飚就發动大家全网搜索导致 2012 年霍乱疫情爆发的致病原因。

很快四川、江苏、广东、上海等地的疾控人员开始取样工作

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是,发病的病人大多数都是食用了甲鱼

于是一些地方的疾控人员对当地市场上的甲鱼取样,在实验室分离培养病原体并将甲鱼感染的 O139 群霍乱弧菌等样本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中。

阚飚分析发现这些病原体的基因图谱惊人相似,他说「病人菌株、甲鱼菌株,甚至一些洗菜盆仩提取的菌株的指纹图谱都是一样的」

这些人感染的霍乱,都可能和这些甲鱼有关系这样疫情就找到了源头。

最后发现2012 年引发霍乱疫情的原因是由某个池塘的甲鱼被 O139 群霍乱弧菌污染,通过物流进入各地批发市场再进入人们的家庭。

随后疾控人员找到了并关闭了这個甲鱼池塘,也从源头上结束了这次疫情

5 集的记录片让人意犹未尽,中国在传染病防控领域做出的努力和成绩让国人安全感倍增这份咹全感背后,是中国疾控人数十年来的「战斗」成果而这项「战斗」,正如此片的片名一样将永远不会停歇。

来源:丁香医生腾讯視频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