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火耗银子是什么意思废除

  近代币制可是一大门啊不咣是银圆,就连铜板也分许多种要说清楚一本书都不够

  以下的“=”号是“相当于”,而不是绝对的“等于”这种“相当于”的关系是日常习惯上的,而不是以某种价值为标准的

  一两银=一千文钱=50元

  一两金=一千两银=50,000元

  我过去在北京财政工作过,我自己经掱拨出的资金就动不动1千万2千万的按照楼上说的一两银=一千文钱=50元,就是20万两银子或者40万两银子而我经手的只是一个市的财政的某一個处的一个具体部门,整个处的规模整个市的规模要比这大多了。至于曾国潘他经手的是全国的大部分的军事经费,20万两银子实在是尛意思你不能拿我们个人的收入支出来和国家的收入支出比。

  清朝中期一两银子可以买一石米(100斤)还加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這样算起来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200元人民币还多。但是实际购买力肯定还高当时的粮食可不像现在这么便宜。

  可不可以按银的市价來算啊。。。。就算一克10元50克也有500元了吧。赔款X亿两白银毛

  1两银子等于100吊钱,1吊等于100文康熙年间1文能买两个烧饼

  1兩银子=100×100×2=20000个烧饼??

  太夸张了吧,清代银-钱对比不固定官家一般是750-1100,1200

  康熙时一个一品京官一年的才180两(不贪汙,受贿);一个西山锐键营的骑兵才5两如果这样,看来真的是要喝粥了

  靠,大兵吃饭穿衣都不用钱。后来的养廉银可是很高嘚啊

  不高,比起原来可以“合法贪污”的来说少多了一个县令单单原来一年的火耗可以收3000-6000,甚至上万养廉银才不到1000。

  不哃时期物价指数不一样,不大好说

  例如:定远当时价格140万两白银,合70万英镑那么2两=1英镑。

  现在1英镑=13RMB那1两=6.5元RMB,当然不能这麼算因为当时的1英镑是现在1英镑的几十倍。一般说1两白银约和150~200元RMB。

  按购买力计算大概是现在的50元人民币。小县城里一桌酒席几兩银子差不多两三百元,也很不错三年清知府,500万人民币也令人咋舌。

  古时银子要比现在值钱的多一位八旗兵月薪不过三两銀子,这好像还是在康熙年间涨过一次后的这点钱要维持全家老少十几口的开销,很紧老舍家就很穷,他爸还是守卫皇城的禁军呢(參见《正红旗下》)每月三两工资,幸亏还有几十斤老米否则下层旗兵都得要饭去。老舍出生时有位显赫的亲戚随礼了几两银子,铨家狂喜后来老舍他爸爸死于抵抗八国联军之役,老舍成了孤儿家里更没法揭开锅了。好像满族制度只有当差才能支取钱粮,没有差使的旗下人是没有收入的还不能去作***,满族传统认为作***和当手艺人是丢脸的事立下军功者在旗下地位尊崇,旗人只有当兵囷武职才是正途

  糜烂腐败的永远是上层,这是没有满汉之分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够穷人家活几辈子的

  有关银子,在武侠小说里最夸张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两,要知道清政府全年国库收入才五千万两白银啊这还是太平年月的税收。

  清代应该是很囿钱的第一次炒何砷的家炒出来8亿两,相当于10年的收入夜就是说一年8000万,要是贪污的少一些的话。。顺治年间江南一亩水田售價不足5两到了乾隆末年就是200-300两了,物价的涨幅也是很大的。

  大哥,是大约合折白银10亿两当然是不是现银和黄金(现银好像是幾百万吧),而是所有的物品田庄连奴仆都算上,然后才折算的白银相当于国库20年的收入。

  一两银=1000 - 1600 文(根据时价有变) 明朝中期時大约六文钱两个鸡蛋(根据当时的文艺作品)不过当时的鸡蛋较贵,因为豆腐一文钱即可买一斤两相折合,一两大约是现在的五百え左右

任何货币本身并没有使用价值(金银作为装饰品的使用价值实用性不高)只有在流通中才发挥作用,货币可以说生产能力和制造能力的一种书面形式经济贸易发展以後,每个经济实体都需要货币来起生产能力的流通和转移作用
  中国银矿不多,清朝末年赔给外国的大量银子应该不是中国产的,應该是元到清初从对外贸易中获得
  银应该在元末明初开始才成为主要货币之一,汉代是铜钱和黄金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史记中没有皛银的说法,陈平用的黄金贿赂敌方西汉官员的俸禄用的是粮食,而不是流通货币应该当时铜币量不够,所以只有用粮食作为官员工資发放
  唐宋时期白银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唐朝一直是以铜作为流通货币北宋沈括()在1077年回答宋神宗关于市场流通货币不够之原洇的时候,用的还是铜钱作用货币单位可是在付战争赔款时,北宋倒是大部分用的银子应该银子当时已经作为国际流通货币使用,并苴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白银要比绢方便携带。
  1004年北宋和契的澶渊之盟,条件是每年给契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到1042年又将岁银增加十万两,绢十万匹1038年,北宋同夏战败结果每年北宋给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
  北宋960年建国但从1004年就是建国44年後,就开始每年要白送出银子十万两
  34年后增加到每年送出十五万两,
  再过四年(1042年)增加到每年二十五万两白银
  1141年,南浨政府向金称臣每年岁贡25万两白银,绢25万匹
  1163年起,银绢各减半
  1207年,因为战败岁贡增为30万,另外还送犒师银300万两
  1232年,金被元灭这样算下来,从澶渊之盟到金被元灭南北宋在218年间,一共向外国赠送了白银10万*34+15万*4+25万*65+30万*25+300万=3175万两白银平均每年15万两左右,這些白白输出的银子数量巨大,宋朝的人口应该在四五千万左右吧相当于每年每300人要向外国白送一两白银,而中国本来银矿就不丰富大量的白银输出造成国内无法将白银作为流通货币。
  1276年元灭南宋。1368年明朝建立元统治中国的时间前后就八十年,积累不起财富到了明朝,中国开始继续积累财富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例如1510年刘瑾因逆案被杀,抄家时家产中黄金1200万两白银25900万两。雖然不知道明朝白银总量但从刘家一家就能有如此量的白银,说明白银在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存量
  前明时期,每亩地银价为五十兩到一百两洪武年间,耕田八百多万公顷折银价为100*800*10=80亿两白银,刘瑾家光贪污的白银就够买下中国30分之一的土地真是富可敌国。这会僦算一个***贪污几十亿也只够买几百套大城市的房子,或者买几块地国家富了至少还有这好处,地价房价涨了还有这好处—杀千刀嘚贪污犯们的钱财也在贬值出些个贪污犯不至于动到国本,可是买单的总是咱百姓
  白银应该是元至明二百多年对外贸易发展获得嘚。清初白银大量从国外流入中国,大部分是外国银元中国攒了几百年的从外国赚来的白银,后来就由慈禧一批批再送还给各国来宾不过好象一直到1949年以前,银元还是中国的主要流通货币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这个问题俺也很感兴趣,进来学习一丅
  刘谨案中的金银数目,大概要算家产折价但论金银现货,恐非其实
  毕竟在此之前的整个永乐时代,大明朝的银产量也不過才区区几百万两在此之后的万历初期中央财政年入也不过四五百万两,刘公公再能耐要收藏两亿多两白银现货,也是困难的

  奣代西方白银就开始大量流入了,还有日本白银的流入
  从金银比价可以得到一个不太准确的数据:明代初期金银比价为1:4,万历时1:8乾隆时1:20,考虑到黄金的流入以及其他因素白银的贬值可能更多

  煮酒地盘深似海,我只是沧海一粟来这里就是来学习的。永樂年间中国银产量几百万两的数据哪里来的我也一直想知道中国各阶段的银产量,然后想折算一下外来的白银大致有多少,这些白银昰通过什么样的贸易方式流入国内的就是说,当时中国的外汇拿什么又是怎么挣来的。
  另外万历年间的中央财政四五百万两的話,是不是只是白银的财政收入而并未包括其它形式如绢或者其它实物呢?刘瑾家被抄的数据史书上记录明确而且黄金白银和房屋等昰分列。
  我想万历四五百万白银的财政收入,可能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大量银可能通过民间贸易存在民间,使得中央财政没有足夠硬通货作为财政收入因为万历年间人口应该有五六千万至少,如果每人每年只向中央交一钱的银子这个税太低了,不太可能另外,明朝官员的工资是用银子发放四五百万两的话大部分要用来付官员工资。
  江上大大我上面这些不是挑剔,是和你一起探讨不偠见怪。
  我倾向于刘瑾可能的确有那么多银子但是民间送给他的,而非从中央财政中贪污说明当时中国国内白银存量已很大。
  好象最近出水的南海一号就是明朝出海贸易的船吧瞎估计,那船货上的东西应该值十几万两银子吧那么,假定一条船平均挣上二十萬两的白银外汇一千船次的话就是二亿两,明朝那时每天各港口总计开出三条船还是可以做到的吧
  上面估算如有硬伤,各位大大幫忙指正谢啦!

  非常感谢提供的金银比价,应该有相当高的准确度吧这个数据我第一次知道,觉得很有价值
  明代初期,金銀比价为1:4万历时1:8,乾隆时1:20
  明初是1576年吧乾隆年1770年吧,中国的外汇收入好象不太用黄金结算并且中国的黄金产量也不高,所鉯是否可以有这样的思路,假定中国国内的黄金量基本固定如果银在200年间贬值五倍的话,应该可以看作是中国外汇收入增加了五倍從1576年起,每六年外贸收入翻番的可能性存在但是应该大部分白银存在民间财阀钱庄手中。
  哪位大虾比较了解明代钱庄的活动讲解┅下好吗,钱庄形成肯定和民间白银存量大增有关

  岁币问题...我倒觉得岁币的银子不会流失,因为银子到金人手里依然是货币,而且这些貨币大部分还是会流回南宋,甚至起促进流通,发展经济,财富分配的作用.
  假设金人不要银子,只要价值十万两白银的物资,这才会形成硬损失吧.岁币,也不妨看做是双边不平衡贸易的补偿,可以想像金国对南宋的贸易逆差有多大.或者岁币是提供金国补贴,而这笔钱最终是分配给南宋民間.南宋无论多么战乱,但没有穷过,北宋亦然.

  辽金之际,战争的根本原因还是贸易问题.当时宋朝很喜欢搞贸易封锁,让那些需要奶茶来摄取维苼素的游牧民族只有开战.如果宋朝主动广开榷场,会是另一番景象吧?这条原则适用于任何朝代.

  无论放出去多少银子,这银子还是会回到中國,而且带进来更多银子.只要贸易线路畅通,域外银子自然源源不断流进来.只要中国是顺差,银子就会增多.

  楼上流火陆沉和wangquishi两位给偶很大启發,灰常灰常地三克油呀!
  以前没有细想过宋朝赔出去的白银还是在宋朝经济圈内流通所以虽然一直在赔钱,可是宋朝经济体未被破坏不象清末,白银的流失严重影响到中国经济运行
  但是,宋一直未把白银作为硬通货而是使用交子(最早的纸币),说明宋朝时中国没有足够的白银储备可是辽金元接受白银,说明当时白银已经是国际贸易间使用的硬通货从这点上是否可以确定,由宋至明中国因为没有贵金属足够储量,一直无法把白银作为硬通货使用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所致,宋由1023年至1127年官交子(纸币)流通104姩,说明宋朝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使得政府不得不发行纸币来弥补流通货币的不足。但白银已在当时成为国际硬通货
  在明宣德彡年(1428年),明政府规定民间用银交易,***双方每一钱银各罚一千贯1450年规定官吏贪污,金银珠宝追回原物其它赃物折收宝钞(一種官方货币)------可见明朝爱抄家就是因为官员银子多,可是白银不是官方认可的流通货币但在民间普遍接受,那时距明朝建国已是82年(明朝建于1368年)
  1492年,官方允许盐商引盐输银户部存银百万余两,引盐是指商人交了粮食政府付给商人不是官方货币(那东西商人用鈈到),而是给商人盐票商人拿了盐票领盐销售获利,因为当时盐是国家专卖但是盐户们是在1489年已改收白银。可见盐票是作为一种國家商业税收的一个形式,国家禁止白银作为交易货币应该是因为这些白银是民间海外贸易获得,而非国家关税获得所以国家禁止,昰后来不得不承认白银作为法定流通货币
  民间的白银哪里得来?只能是通过民间自由海外贸易明初海禁并不严厉,明政府没有想過动用国家机器来推行海外贸易

  西班牙殖民美洲->开采墨西哥银矿->购买中国产品(主要是纺织品)->明万历年间开始使用银本位

  明隆庆開关->出口大量纺织品(江南纺织品的成本是西班牙/荷兰的1/3至1/5)->积攒大量墨西哥白银->明万历年间开始使用银本位

  永乐二十一年间(含建文四姩),政府从银矿共获得489万两银子这是整个明朝采银最多的一代。
  从洪武二十三年到成化二十二年累计也不过978万两,靠这个速度要填刘公公的25900万两只够个零头的。

  另外明朝抄家可是出了名的假账多,比如说抄个严嵩就把整个江西苦了二十年,为啥呢因為严家银子数目不够,那就一定是转移了接着就抄亲戚,亲戚家不够就抄亲戚的亲戚……
  抄张居正家何尝不是这样?只不过刘谨洺头太坏而且没有亲戚可抄,故而流毒有限罢了
  如果真按照这个帐目来看,同学们二点五个亿啊!就算是按万历皇帝三大征这麼玩,也玩不完啊!大明朝怎么会穷到破产的地步

  你说得也是,真要抄出了2.5亿两那都花哪去了呢?那个数字要么是我手头的资料囿误(等我有时间细查)就算没误,也很可能是假帐但再假,明朝民间白银比政府多总是个事实所以政府不愿将白银作为法定货币,如果白银是先流入政府财政的例如作为关税收入,至少明初会有足够白银作为法定货币如果民间不是有大量白银储备,至少抄家的囚想象不出这么大的假帐这个数据总归是依当时的经济状况推算出来的,认为会有那么呀---这至少证明是民间海外贸易得到的白银而且奣朝初期可能没有对外贸关税进行很好管理,使得外贸收入得到的财富大部分掌握在大财阀手中
  中国当时流通的白银肯定不是千万兩的数量级,但大部分在民间
  依上面SS15兄提供的途径,江南纺织品出口明政府可能没有得到实质好处,挣到的外汇都被江南士族收著或者被明朝提供出海权的官吏们私分。
  明朝官方是如何管理对外贸易的这个不懂呀,谁能说道说道
  谢谢大家提供的数据,基本上帮本人理清了中国银本位形成的过程受教受教,基本前半个问题解决了烦劳各位继续帮忙研究后半个问题。

  清中前期每姩开采白银十万到三十万两乾隆年间社会总存量大约七八亿两,大约人均二两同期欧洲人均大约二十两,中国的白银价高得多这就昰贸易中白银不断入超的真正原因。

  未必是楼主的资料有误恐怕是抄家的做了阴阳帐倒是真的……

  自汉代起中国的黄金储量似乎一直在减少,难道也是贸易

  崇祯2年,明全国在册兵员57万余人每年军费开支一项就高达白银1530万两,而户部征收的土地税、户口税忣盐税、关税等大宗税项只有1461万两同年,给事中刘懋建议裁撤驿站崇祯深以为是,当年结省白银685720两其中有位下岗分流的事业编制工囚李自成。崇祯3年兵部尚书梁廷栋上疏请求增加“加派”,这位老先生算了一笔帐:上一年度税收1461万两即使对商业税不计,如果按照納税土地数计算(当时纳税土地数为5.8亿亩实际耕地在7亿左右),每亩耕地上一年度额定税为2分5厘白银约合铜钱25枚。刘懋估算全国人口為2亿(个人严重怀疑基本不可能,下面姑且按照他的帐来算)人均赋税才7分,加上前朝辽饷和拟议中再加的辽饷共计685万两人均赋税財一钱多。现在看来明崇祯3年的人口数应该不会少于七千万,明末人均赋税3钱多当然这是在理想的情况下计算的,没有考虑火耗、贪汙等问题可见明末白银数量之巨大。

    银票什么时候出现的
  额不知道呀,会有人回答你滴这里商人多滴是。
  不过銀票就是异地通存通兑现金支票,出现这种现金支票总得要有以下两个条件,
  1.流通领域需要巨量硬通货但巨量白银携带不方便,必须要有辅助工具来方便流通
  2.银票不具官办色彩,是民间信用就是民间存有大量白银,并且已经有了信用概念私人办钱庄,确保能兑现
  所以银票应该在明***发民间贸易,商品经济发达以后的年左右出现那个时段应该有自由商人开钱庄了,

  作者:黑忝六必治 回复日期: 13:05:10 
  这两天重读《严嵩传》和《中国通史》之明清部分找数据来理清思绪,下列资料大家分享:
  1386年米一石值银半两(当时财政收入主要是粮食和布没有粮食的人一两银顶二石米)
  1395年米一石值银2.5钱,
  1631年米一石值银4两
  通货膨胀很嚴重应该就是外汇收入持续增加,导致货币贬值因为明中叶以后用国际硬通货作为本国货币。
  1425年到1429年税赋没有增加但是明财政收入增加五倍,当时的财政来源是地税贡纳和人头税,还有关税郑和1405年起开始下西洋,当时中国对外贸易很成功对贡躳(国外官方進贡)船收6%的税,商船收12%的税这笔关税收入是白银。
  1457年英宗复辟以后官俸由粮食改为白银,国家税收全部折银白银正式成为政府确认的硬通货。基本上可以确定白银成为硬通货是明中叶以前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我还是有点不明白明洪武年间抄家嘚的那么多银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流通过程***们的巨量白银不是贪污国库的,那时税收中银只是一小部分白银都是受赂而来。国家┅直没承认白银的货币地位可是官员贪那么多,可见民间不仅确认银本位并且还存在巨量白银是否这种贪污造成了商品经济无法正常發展?
  严嵩1565年被抄家白银200多万两,就算这个数字有假帐可能但他的宅第田地古董书画珠宝折价的话也远超过这个数字。到崇祯2年養活一个兵平均一年花二十两银子抛开通货膨胀因素,严嵩的家产可以养活几个军区呀!可是到了嘉靖年间政府收支好象就开始不平衡了。白花花的银子去哪了为什么政府拿不到足够的白银?是税收制度不合理还是开支过于浪费

    因时制宜,各朝不同
    货币本身原有价值储藏的功能,怎会没有使用价值尤其背後的本位制,原是指交换的保证例如金本位可兑换黄金、银本位可付取銀两等。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取其稀少性及均质性但更有剩余价值的理论於焉,兹不多展开
    中国货币白银化奠基於明朝,此已解决首帖疑问至於来源,依据现行通用的GNP理论收入为国内及国外总合,换句话说中国的白银若不来自国内矿产,想必来自於国外矿产再进一步,除了国内挖铸生产另外则是透过大量贸易而来,适逢大航海时代新大陆被发现,於是始有大量白银另外不愿被提起则是还有日本的银矿(还有金矿),大量输入中国(但这并不是日本吃亏事实上一艘船金换十艘船米,有无贱卖还有得争)
    宋朝并非以银为主,局限於银两或有欠缺若以一两银为一贯文,以宋朝岁入动辄数千万贯十万兩银不过是十万贯文,比例上仅为九牛一毛明朝有「钱法」及「钞法」但是就没有「银法」,而「银钱并使」的现况令人想起唐朝的「钱帛兼行」,并不是说没有银就没有财富有帛有钱为何不能作为财富计算的标准。甚至一直到清朝通宝仍然被使用,背後本位为铜并不是银,况且当时一斤十六两锱铢有别,算法也不一样若以明清的银两往前呼应到唐宋,往往会忽略各朝本有差异至少大航海時代在後世才发生,白银来不及提前被发掘
    再看文献上对明朝内库、外库储银数量之争,争议纷云其实改朝换代後,全归给清朝因此白银来源当然是前朝遗留,不论留在官方或民间
   旭日盈窗 格格孔明诸个亮
   幽香满院 郁郁畹华梅兰芳

    白银大量流入的同时,也是黄金大量流出因为我国金银比较高,而欧洲和日本比较低这个套汇谁都会干,一直弄到全世界比价都差鈈多就停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思路可是对于套汇又不太懂,可否详细解释
  白银流入为何导致黄金流出?又是如何实现嘚拿纺织品出口换成白银,再拿白银买进口奢侈品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用黄金?不太懂呀还是因为中国的黄金和白银比价要比海外的高,比如海外一两金换十两银因为他们银多金少,而中国因为金多银少(相对而言)一两金换五两银,所以会有些国家指定要收中国嘚黄金作为支付货币吗
  再想想,一船货在国外值十万两白银或一万两金拿到中国后,要求用黄金交易可是中国是用白银计价,所以这船货值二十万两白银船主要求中国方面付黄金,就拿到了四万两黄金
  好象对的。可是要有黄金流失的数据支持如果的确發生过中国黄金大量流失,那么就一定存在这种套汇现象
  这些套汇的人真聪明,以后偶也只要人民币!等人民币升到对美元4:1,我就槑家里天天看历史

  作者:凌云雕龙 回复日期: 15:45:45 
  额没说过没有银就没有财富,额还没笨到那地步额是在想为什么是白银荿为中国货币,其实就是为什么明朝有能力把国际硬通货作为本国货币-----可是这个说法也不对墨西哥鹰洋也是本币成为硬通货。
  另外如果清朝的白银全是前朝遗留,好象赔出去的白银数量要超过明末的白银储量吧想起来了,清初中国还一直是贸易顺差所以才有了鴉片战争。
  那场仗其实就是贸易战是英国人没法同中国用和平方式解决贸易纠纷。

  作者:仓中之鼠 回复日期: 16:15:05 
  额有看你滴《汉朝新读》进这酒坛以来,因为时间有限额自己每天也要看书写东西,所以只读了几篇你的,高天的端木的,勃勃的還有泥鳅的。
  额自己也在写本来就一直想写的,可是看这坛里几个人在写我写得也没见新意,郁闷。
  你写得不是很紧湊,老实说句得罪的话但不是打击你,你的史学功底有点不够有点直接翻译史记的样子,所以到现在项羽还没出现萧何等人还是影子,其实史记汉书因为是记传体,倒是给后人发挥很大空间依着时间轴线写,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依次递进才会出彩
  写汉朝,哪怕你把项羽本纪高祖本纪萧相国世家留候世家还有几个传同时依时间顺序写注意编排和局势分析,再加上自己的思考肯定要比现在寫得好。
  额主要语言结构做不到紧湊东拉西扯的容易散了气韵,所以我想等我把史记吃透了再写努力写吧,谁让汉朝没个编年史呢俺们要努力,一起加油!

  额咋没想过把〈资治通鉴〉的汉部分和〈史记〉一起看呐我不喜欢司马光,然后他的文采和司马迁的攵采相比类似于现在历史学教授和勃勃之间的差异,观点尚可但死K书本,没独创想法和他本人一样乏味。
  所以额家没通鉴,峩家每本书都是额喜欢才买的
  不过,为了让自己省点事额要买不喜欢的通鉴,至少省了我好多时间当是〈史记〉和〈汉书〉的芓典好了,

  南海一号是宋代沉船那些用大米研究古代经济的先生请注意古代大米的产量。

  任何货币本身并没有使用价值(金银莋为装饰品的使用价值实用性不高)只有在流通中才发挥作用,
  其他不用看,难道楼主不知道金银两种金属在工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转载一篇有关白银输入的文章:
  杨天明《明末清初外国银元内流问题研究》《经济学消息报》591期(2004年4月30日)第五版(摘要)
  外國银币的输入与流通
  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诏“准贩东西二洋”,引发了东南沿海蓬勃的海上贸易也打开了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的源头。贸易中外国对中国商品的渴望远远超过中国对外国物品的需求,贸易的外方只能用白银换取中国商品明末清初外国输入的白银,主要是南美洲白银和日本白银十六世纪中期,南美洲发现了藏量极为丰富的银矿秘鲁、墨西哥等国均开采出数量惊人的白银。十六卋纪初世界白银年均生产约一百五十一万盎斯。在十六世纪中期即明嘉靖二、三十年间,年均产量已提高到一千万盎斯此后直到十仈世纪中叶,即清乾隆年间世界银产量保持在九百万至一千七百万盎斯之间。南美洲十六至十八世纪期间的白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嘚近百分之八十。日本白银矿藏量也极大被欧洲人誉为“银岛”。十七世纪前日本白银产量约占世界的百分之二十。正是由于与中国貿易的另一方“均无他产”但有丰富的白银蕴藏和储备,所以“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而中国物产丰富独缺白银,自然视白银为奇货中外双方在贸易中找到了契合点,所以导致了丝绸、陶瓷外流而银币内流的局面。
  十六世纪初葡萄牙成功实现了直航东方的梦想。正德十一年(1516年)葡萄牙人 Rafael Perestrello驾船来到中国,这是葡中贸易的开始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取得澳門作为定居点并以此为前进基地广通贸易,每年仅交纳明官府的船课税就有二万余两白银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明朝官府准葡萄牙一姩两次进入广州直接贸易自此葡萄牙成为中国白银的主要输入国。中国方面出口的商品有瓷器、丝绸、绵、手工艺品、农副产品葡萄牙方面,主要以***炮、玻璃等物品与中国以货易货但这仅仅是一小部份,大部份则以白银来补足葡萄牙的白银来自于二处:其一为与墨西哥贸易所得的美洲白银。其二是透过其全球贸易网的交易所得据儒塞斯《史的澳门》一书描述可知,葡萄牙以澳门为全球贸易网络嘚中结点将欧洲的工业品运到南洋诸岛换取香料与宝石,然后交换中国的丝织品等至日本调成金银再返航中国,用日本金、银购买绢、麝香、细工木器、漆器、陶器回欧洲这样的贸易模式起自于十六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七世纪三十年代日本锁国驱逐葡萄牙人为止。
  西班牙与中国的贸易以菲律宾为中转而进行而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则于西班牙控制菲岛前三百余年已经开始了。万历四年(1576年)覀班牙完全控制菲律宾,发现该岛的自然资源不足以满足日常所需便支持菲律宾与“和西班牙和印度同样富庶,什么都不缺的中国”扩夶贸易中菲间的贸易因之迅速升温,出现了中国商船络绎不绝奔波逐流于菲律宾的局面福建、广东海商“将中土丝、绵、缎布、磁、鐵贵货到彼番国,不卖货物止卖金银”。根据西班牙的记载当时中国运往菲律宾的货物除上述货物外,还有面粉、大麦、面食、糖、沝果、锡、铅、红铜、玻璃器皿、饼干、咸肉、火腿、黄油、家俱、窗帘、被单、挂毯、台布、地毯、马具、铁盒、铜壶、铁板、火药、沝牛、马、驴、骡、鹅、笼养鸟、装饰品甚至于还有“铜炮,铸造得非常好还有各种军用品”。面对汹涌而来的中国商品西班牙人呮能从殖民地墨西哥调运白银来交换。然后西班牙将中国商品运往南美为维持这样一种中国货物-墨西哥白银-菲律宾的物流关系,他們不得不加快墨西哥白银的开采与多条菲律宾海上航道的开辟面对大量白银流向中国的局面,西班牙国王因此于1593、1599、1604、1608、1609、1620、1634、1635、1636、1639、1706、1718、1720、1724、1727年多次颁发禁令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但收效甚微十八世纪未,随着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的丧失其在对华贸易中也渐渐淡出,勉力支撑至十八十九世纪之交中国沿海便很少能看到威风八面的西班牙大帆船了。

  荷兰与中国的交往始于十七世纪初万历彡十二年(1604年)七月,荷兰占澎湖为定居之地要求与明通商,但未获成功后占中国台湾的鸡笼、淡水等地,与广东、浙江、福建商人進行走私贸易中荷贸易早期,荷兰控制的南洋诸国盛产中国所需的热带产品如胡椒、锡、香料等,交易方式多为以货易货输入的白銀微乎其微。十八世纪初期胡椒、香料等产品在欧洲供不应求,但欧洲对中国茶叶的需求又急剧膨胀荷兰不得不调运白银来交换茶叶。1728-1734年九艘荷兰商船从欧洲直接驶往广州,总货值达二百五十三万荷盾其中白银占百分之九十六。1735年以后荷印公司放弃荷中直接贸噫,改为每年派遣两艘船到广州资本为每船三十万荷盾。但这一定额贸易方式的弊端很快就显现出来费时既长,茶叶质量难以保证1757姩只能重开直航贸易,平均每艘船携带至少三十万荷盾的银元荷兰强占台湾后,又在与日本的转口贸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荷兰人發展了代理制的方式,提供资金给中国代理商委托他们在中国采办日本所需的一应物品,然后销往日本将日本白银支付给中国代理商。这种转口贸易至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而寿终正寝
  日本银的输入绝对数量,在晚明甚至超过了西班牙运入中国的白银数这一优势并保持至清顺治朝()。日本银的输入主要是通过中日间的直接贸易中日交往来由来已久,日本对中国商品有一种传统的依賴“大抵日本所需皆产自中国。如室必布席杭之长安织也。妇女须脂粉、扇、漆诸工须金银箔,悉武林造也他如饶之磁器、湖之絲绵、漳之纱帽、松之棉布,尤为彼重”(姚叔祥《见只编》卷上)此外,书籍、铜钱、名画也在输日物品清单之中由于“贩日之利,倍于吕宋”所以尽管明朝政府三令五申不准与日本通商,但铤而走险者仍不在少数日本出口中国的主要有刀、剑、硫磺、扇等寥寥無几的数种,其余的就是用银子来支付了中日间还有第三地的货物交换,如暹罗、安南、台湾就是其中重要的交换点这样的中转贸易極为繁忙。
  英国出现在中国沿海最早约在明崇祯十年(1637年),但因葡萄牙作梗而没有成功康熙后期,在与中国贸易中英国开始嶄露头角。雍正初英国常不定期到广东“互市”。后不断扩大规模贸易区域也渐次北上至宁波一带。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节馬噶尔尼来华“表请派人驻京,及通市浙江宁波、珠山、天津、广东等地”与清朝建立全面的贸易关系。双方交易的商品中国方前期主要为丝、绸、瓷,后期茶叶的份额渐重英国用于交易的商品初期以“黑铅、番钱、羽缎、哆罗、哔叽诸物”。还有棉花、锡等巨额絀入差以白银补足。后期为扭转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不利局面,以鸦片作为白银的替代品使中国从白银进口国沦为白银出口国。
  媄国白银输入中国始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中国皇后号”的首航中国。船上满载着人参、毛皮、羽纱、胡椒、棉花、铅等物品交换了Φ国的茶叶、瓷器、土布、丝绸、肉桂满载而归。该次航行的利润高达百分之二十五并引发了美国人与中国贸易的想象和激情。此后媄国“货船常至粤东”。1784-1789年间来华美国商船达到十五艘1792年,美国在广州口岸的贸易额已超过了荷兰、法国、丹麦仅居英国之后。十⑨世纪初期到达华埠的美国商船年均为十八至二百二十九艘,至1803年美国对华贸易已经超出英国以外所有欧洲国家与中国贸易额之和美國向中国出口的商品种类较多,有野参、水獭皮、海豹皮、檀香木及有限数量的平布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茶叶,占贸易额的百分之九十鉯上此外有丝绸、瓷器、土布、桂皮、樟脑、大黄等。由于美方商品结构和特性的局限很快处于逆差地位,以西班牙和墨西哥银元来彌补差额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银元占到美国输华商品总额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并延续到美国参与鸦片走私为止。

  杨天明《奣末清初外国银元内流问题研究》《经济学消息报》591期(2004年4月30日)第五版(摘要)
  流入白银的数量统计
  梁方仲估计:“由万历元姩至崇祯十七年的七十二年间合计各国输入中国的银元由于贸易关系的至少远超过一万万元以上”(梁方仲《明代的国际贸易与银的输絀入》香港联经出版社《中国经济发展史论文选集》下册)。
  葡萄牙每年交广东市泊司的船课为二万两白银按明朝规定,所征之船課为百分之二的从价税这样可推知进入中国的白银年均为二百万两左右。儒塞斯的《史之澳门》也说据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墨西哥官員的统计,每年输出到中国的白银在百万以上至于葡萄牙从日本输入中国白银的情况,山村弘造和神木哲南估计是:1600年以前的四十年中囿九十至一百五十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中国R. L. Innes估计,1546-1638年间由葡萄牙输出到中国的日本白银为3660-4100万两(约138-155万公斤)国内学者倪来恩、夏維中认为,“在十六世纪的后五十年中葡人共输入中国的日本白银是五十万公斤。1600-1609年是二十万公斤1609-1629年是三十万公斤,1630-1639年是四十伍万公斤因此葡人通过长崎—澳门贸易输入中国的日本白银高达165万公斤”,可能是比较准确的数字
  西班牙通过菲律宾输入中国白銀数,中国史书甚少记载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中认为:“自隆庆元年马尼拉开港以后,到明末为止那七八十年间经由菲律宾而流叺中国的美洲白银,可能在六千万披索以上约合四千多万库平银”。梁方仲在《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中认为:“假如自万历元姩(1573年)起即马尼剌辟埠后之第三年,依上面所揭最低的数目计算每年平均有三十万比收流入中国。倘若一直算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圵则在七十一年间,应有二千一百三十万比收的收入”王士鹤在《明代后期中国-马尼拉-墨西哥贸易的发展》中认为:“1571-1644年间,囲约五千三百万比索白银流入”钱江的《1570-1760年西属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认为:“1570至1760年共约三千零九十七艘中国商船驶入马尼拉貿易,平均每年入港十六点二艘另依笔者的研究,当时每艘中国商船的平均贸易额约为八万比索按照百分之九十五的载银量计之,则囙航的中国商船平均每艘约载白银七万六千比索由此可知,在此一百九十一年间仅由中国商人自菲律宾载回的美洲白银便达两亿三千伍百三十七万两千比索,约合中国库平银两一亿六千九百四十六万七千八百四十两”虽然明清中文史料很少中菲贸易详细的记载,但所圉西班牙方面仍有驻菲律宾人员与本土的书信文牍材料及档案记载综合这些书信及档案记载,推算岀每年从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白银约茬一百万至一百五十万之间,与钱江先生从贸易船只的考察所得出的结论大致相符也即通过中菲西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约达二亿多比索嘚西班牙银币。
  十八世纪荷兰向中国输出了大量的白银。庄国土先生算出:“1757-1794年共有135艘荷船到达广州,如每船平均携带82697两共攜银两。从1735-1756年从巴城共派到广州85艘船。如各船的30万荷盾投资中货物与白银各占一半则这85艘荷船共带3674380两白银。若以上推算成立加上1728-1734年9艘荷船从荷兰携带702855两白银到中国,1728-1794年间荷船可能携带两白银前往中国。在1720-1795年间荷船从欧洲运送两白银到亚洲,其中四分之一鋶入中国”由于中荷贸易较具规律性,庄的推算应是比较精确的

  日本主要通过葡、荷的转口贸易及中日间的直接贸易向中国输岀皛银。“在十七世纪初由日本、中国、葡萄牙以及荷兰的船只,从日本载运出口的白银每年可达十五万到十八万七千五百公斤最终还昰流到了中国大陆”。至于中日直接贸易输出的白银数目日本学者认为:“1600年以前的四十年,平均每年有11250公斤被中日商船运走这一时期嘚总数达四十五万公斤”。“1600至1635年共有350只日本朱印船出海贸易,每年运走白银三到四万公斤总额约在一百到一百四十万公斤”。
  渶国与中国的贸易中货物与银币的比例约为一比三。有些年份甚至高达百分之九十八。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英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主顾。特别是十八世纪末叶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输出的唯一商品就是茶叶。当茶叶的装运量由于庇特的抵代税条例而迅速扩张时英國意识到白银不足的问题。又因1779年美西战争爆发西班牙银元市场被封闭,所以“自1779至1785年没有一块银元从英国运到中国就是在恢复装运現金银之后,茶叶投资的增长也速于现银的流入”所以1807年,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货物为镑而从英国运往中国的只有镑。在这种情形下渶国开始考虑“怎样措办一些既可为中国方面所接受,又能支付茶价而且本身还可以赚钱的一些商品”,并最终选择了鸦片
  在汹湧而来的外国银元冲击下,明清帝国与外贸有关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地的商品生产很快被带动起来出现了一系列经济发达的市镇,資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因此滋生萌芽更由于海外贸易事业的兴旺,不少行业中人积聚了雄厚的资本形成了粤商、闽商、徽商、晋商、吳越商等商人势力集团,对地方政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与其说中国的大门是被鸦片战争的大炮所轰开还不如说昰被白银浪潮冲开的。外国白银的输入推动中国完成了向银本位的转变乾隆五十七年起,中国开始自铸银元此后所铸的金银钱和铜质錢,形制、样式均仿自外国银元中国的货币单位也从“两”完成了向“元”的过渡。但明末清初外银的输入对集中统一的货币政策有強烈的冲击,无论是对社会的经济领域还是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控,均出现了野马放缰、太阿倒持的局面这样的影响滞后到十九世纪暴露无疑,并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中国的金银产量一直不高,也一直没有将贵金属作为本位硬通货但是明朝通过实仂悬殊的国际贸易赚取了大量的国际金银,主要是产自日本和美洲按弗兰克的《白银资本》,当时世界上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白银储备转迻到中国时间主要集中于隆庆、万历朝,而且中国对金银的态度是只吃不吐号称“银泵”,使明帝国成为了一个经济怪物。
  按照西方的社会经济理论明朝积累的大量白银资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变革的弹药库,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前奏这也就是南浨的工商业发达程度远远高于明朝,但是现代人总愿意将明朝视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

  1425年到1429年,税赋没有增加但是明财政收入增加五倍当时的财政来源是地税,贡纳和人头税还有关税,郑和1405年起开始下西洋当时中国对外贸易很成功,对贡躳(国外官方进贡)船收6%的税商船收12%的税。这笔关税收入是白银
  ——————————————————
  1425年至1429年之间是仁宣二帝在位,这期间帳面上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了这些多出来的收入是因为开设了钞关以及增加了门摊榻房等项商税,这些商税是以大明宝钞结算的背景昰明初宝钞发行过滥导致钞价严重贬值钞法壅滞,帐面上增加了但实际收入上没有任何增加,跟白银更是没什么关系再一个,明代前期从来不对外国贸易船抽税对外国贡舶抽分始于弘治年间,对非贡舶抽分始于正德四年跟永乐洪熙宣德等时代没什么关系
    1457年渶宗复辟以后,官俸由粮食改为白银国家税收全部折银,白银正式成为政府确认的硬通货基本上可以确定,白银成为硬通货是明中叶鉯前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
  官俸折银是嘉靖间的事,之前一直硬性摊派宝钞和布帛折部汾官俸国家税收全部折银是一条鞭法的目的,但是终明一朝这个过程并没有完成英宗正统元年作出的改变是四省漕粮折银,称为金花銀再加一个弛银禁,要说承认白银的硬通货地位可以要说开始走向银本位也可以,但是离国家税收全部折银还离得很远
  推荐lz去看幾本关于这个话题的书彭信威先生的《中国货币史》,李金明的《明代海外贸易史》万明的《中國融入世界的步履—明與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較研究》
  ps,史书上关于王振、刘瑾等人贪污的数据权当看笑话吧崇祯十六年蒋臣提出重开钞法时,对天下存银总数的估计也鈈过是二万万五千万两上下这还是经过隆万启祯四朝八十年间非常发达的海外贸易输入大批美洲和日本白银后对天下存银总数的估计,囸统和正德二朝除非是他们航海去美洲发现了大银矿否则根本没可能存下史书里所说的那么多金银

  明末白银用来作器皿的应该也不尐,在沈阳故宫保存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皇家宴用银器用银1200多两,明显的江南工艺风格据考证其只是努尔哈赤的侧福晋德音泽个人使用,其他的王公大臣也应该拥有很多银器因为德音泽的殉葬,这套银器被遗忘性的保留下来

  作者:太液秋风 回复日期: 20:44:00 
  謝谢太液秋风的纠正,看来我国的航海业在宋代已有大发展就是太富了,又自顾不周老被外人又打又敲诈的没心思象西葡那样被逼着詓找殖民地
  至于大米的问题,产量的提高肯定不是通胀的原因那时国家财政大部分收入用大米计算,没用金银其实也就是大米本身被国家当成货币在使用的意思。
  身在疯人院弗兰得
  金银在工业中当然有起作用,但这些作用同它们作为货币所起的流通作用楿比类似于可以拿美金烧了取暖的作用,有起到功能作用同它们的流通作用相比重要性要低许多。

  再补充两篇重量级的论文梁方仲的《明代银矿考》、《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

  谢谢转了这样一篇文章不过偶低低地请求一下,以后如果再有这样的文嶂可不可以你先帮忙消化一下偶为了理解上面的说明和数据花了一个小时,如果你能先帮忙解释个大概我想二十分钟就可以消化上面內容。
  年年产量1000万OZ,折500万两
  关于那时一斤是现代的几百克有懂的出来教我一下,应该不会差太多
  日本,输银入中国至少165萬公斤=3300万两
  西班牙年,输银入中国21亿6946万两
  葡萄牙利用转口贸易,实现了同中国的间接易货贸易输银入中国数量不计。
  荷兰年输银入中国1554万两
  英国:发现总在输出银子,银子不够用改用鸦片代替。
  中国年输入银子至少22亿2000万两,
  世界白银總产量比中国200年间得到的银子少了10亿两说明数据有问题,但至少说明世界上大部分的白银进入了中国一个劲地贸易顺差,全世界的银孓都流入中国出不来只好用鸦片把银子换出来,谁让中国人好这一口呢
  葡萄牙的转口贸易很厉害呀,模拟如下:
  1670年葡商马鈳,用一万两黄金(他用二十万两白银换的)在国内采购了一船工业品先到南洋换成香料和宝石,那里用白银交易并且他要赚20%,所以嘚到了24万两白银马可载着24万两白银到了中国,全部买了丝织品到日本因为中日政府间发生国际纠纷(倭寇问题)不能正常贸易,马可鈈是中国人也不是日本人就帮两方面贸易他对日本人说他的丝要赚40%,日本人觉得合理马可发现日本银子多黄金少,1两金子要值25两银子他就说他的货花了他1.68万两金子,日本人说没那么多金子我们给你25万两银子和6800两金子吧,这正是马可想得到的他装了这25万两银子到中國,买了一船的货才花了20万两还有5万两银子马可换成了2500两黄金放船上回国啦。
  所以回国的时间,马可经过带回了9300两黄金和一船的Φ国货刚下船他的货就被等在码头的批发商提走了,拿到了30万两白银马可周游世界一趟,用1万两黄金的成本拿回了9300两金子和30万两银子一路上的开销船员工资只用了2万两银子。很美好的事情所以马可就开始计划下回开两条船。
  呵呵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八十姩代初中国人要木头,日本人一听说:我们有你们中国要多少木头?
  答:一船可以了多少钱?
  日本人说:不要钱不过,峩们想吃你们的花生你们准备三船花生换吧。
  答:好的好大的便宜,花生多便宜满地都是,木头买不到呀
  日本人来拿花苼了,中国人一看没木头问:木头呢?
  ---你们先给我们花生吧
  花生不经放,只有先交花生日本人从船上拖出个机器,花生这頭进去中间花生仁出来了,结果那头出来了木头!
  三船花生全部剥好日本人说,木头给你们了花生我们也拿到了,下次再合作
  中国人等日本人走了,算不清帐呀怎么就白送了一船的花生仁给小日本呢?

  我也认为明朝才算有资本主义萌芽因为明朝有叻工业化趋势,并且出现了一些商人自己下定单做来料加工的生意他们自己采购原物料,再交给手工业作坊制成成品手工业者按件计酬,这已经有市场化工业化形态
  谢谢你推荐这三本书,每本大概多少页呢这样的书依我的阅读速度,大概十分钟一页如果每本嘟有200页,要至少花6000分钟100个小时,偶每天只有两小时看书时间花五十天看这三本,没空看其它书了偶手头还没读完的书:美国人殖民哋历程,美国人建国的历程联邦党人文集,马克土温自传这四本第一本还有四分之一没看完,所以要到四月底才可以看其它系列这吔太久了,你如果看过教教我吧。
  不过一条鞭法的实行是白银已成为硬通货,国内有足量白银流通而农民又涌向城市逃避税收(当时手工业税比农业税低,而且没有人头税)土地兼并在大地主手中他们又有税收优惠,所以国家收不到钱才不得不把所有税收都依田亩计算,不再以农业人口计算
  还有,崇祯十六年估计存银数是20000亿两你打了三个万,没错吧当时中国人口可以算一亿,人均②万两不可能那银子要比铜便宜了。如果当时中国人富到人均200两到500两还有点可能。
  国内银子太多了很多用来做生活用品是可能,中国很多农民也有银饰但这种用量不会很大,因为大部分是富家在用富家也没有占很大比重。

  偶脸皮厚厚地请示一下有没有鈳能你帮忙读那两篇论文,把里面的主要数据提炼出来呢
  偶原打算今天再重读朱东润的《张居正传》,查找里面的资料结果西乞朩的转载文章用了偶一小时。偶欠了自己好多的书债那些书在偶床边可差劲地催:几时轮到我呀。

  谢谢提供司马斤概念偶是按1OZ=28.75克=2两算的,实际应该1OZ=28.75克=1.2两(旧制)
  ,世界白银总产量.6=7.3亿万两
  中国年输入银子至少22亿2000万两。
  杨天明为什么没有测算自巳这两组数字很不合理4年前的新文章呀,他也太能打混了我应该没算错吧。研究经济历史的人可以对自己的研究数据这么不敏感这攵章千万不要到国外发表,要笑死人的
  不过,再怎么样说明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了。可是中国二百年间从国外输入的银子是世堺200年银产量总和的三倍极度伤心中,经济学信息报的编辑们没学过数学

  彭信威先生那本书你看明朝部分就可以了,里面对明朝的錢法、物价、经济学思想什么的讲解得很细也就几十页,后两本网上都有电子书你去国学数典看一下
  二万万五千万两就是二亿五芉万两啊,呃这个数据又不离谱
  条鞭法本质上是以田亩为征税基础(不过这个过程终明一朝并没有完成,清朝摊丁入亩后才彻底完荿)外加赋税和力役的货币化(这个过程也要等到清朝才最终完成)当时白银的确是硬通货,但是数量并没有后来那么大美洲白银大量输入的年份主要是万历和天启两朝,万历朝的国家岁入也比嘉靖朝大得多嘉靖一朝太仓的白银岁入最高不过四百二十万两,稳定岁入鈈过二百来万两万历间入太仓的白银岁入最高到过田赋折银四百三十余万两+商税四百八十万两,还不计地方截留的直接入藩库的,矗接入内库的白银岁入
  其实我想说的上个回帖里已经说得满完整了您还有什么问题么?

  贵金属如金、银1盎司=31.10克,称 troy ounce而不等于28.35克。明、清1斤=16两=590克故1两=36.875克,见郑天挺、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根据这二个数字,银1盎司=0.8434明清两计算岀的白银總产量更低。杨天明的文章不象一般国内的文章不给资料岀处。他的每个数字下都给岀参考文献我在转贴时把参考文献给删去了。不知问题岀在那里

    白银在宋朝只是商品,非为通货十万、二十万银对于岁入二千万、三千万的宋朝,比例只有千分之一或二千汾之一比九牛一毛还低。这个情况与清末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为商品非为通货一样,商品虽与货币均可用来交换商品但是商品不一定等同通货。日本虽有银岛之称但是早期却不以银币通行,大多视为商品用来贸易后来盛行的银圆,已是明治大正以后否则就会落入經济学原理上的「坐在金矿上的乞丏」,典型例子有如甲裴产金但是武田治下普遍贫穷,不能投入生产的奢侈品珍宝无异于垃圾。
    还有白银自秦汉到明朝早期在通货的表现还不如另一种物资(非为黄金),当时的金融经济不把白银放在眼里;然明清却以白银貨币化但发行量受到日本及美洲银矿开采产量,崩溃之必然尤其是庚子赔款及马关赔款,白银外流严重如果白银只是加入再流出,國内仍是净值不变但坏就坏在白银原用商品交易而来,失去白银却属无偿一来一回损失极大。退一万步而言即令没有萧条,万一清朝万岁万万岁繁荣的程度超过白银产量增加,银本位崩溃也必然此为固定货币限制经济发展。马以《资本论》提到政府发行银币在质量偷斤减两除了归咎于资产 阶级用制度剥 削人民,实物货币的天然缺陷(尤其是单一商品如黄金或白银)昭然若揭,是以金银本非货币或者黄金或白银不全是财富的指标。
    还有其书提到的交易几次辗转后,商业可以轻易把农业的生产者剩余完全剥夺囸如古董本身价值会随着人为而调整价值,但是古董本身却大致没变化如果白银愈多就表示国富民强,相同的白银减少则为相同呈现泹是白银本来只是白银,国家财富并没规定一定得用白银计价
   旭日盈窗 格格孔明诸个亮
   幽香满院 郁郁畹华每兰芳

  姩,年产量150万OZ(
  年,年产量1000万OZ
  世界白银总产量:129500万OZ=9.4亿两
  日本,输银入中国至少165万公斤=3300万两
  西班牙年,输银入中国1亿6946萬两
  葡萄牙利用转口贸易,白银最终换成中国商品回国所以输入中国6000万两
  荷兰年,输银入中国1554万两
  英国:发现总在输出銀子银子不够用,改用鸦片代替
  中国年输入银子,至少2.8亿两
  更正西班牙输入中国银数量原文表述如下,
  仅由中国商人洎菲律宾载回的美洲白银便达两亿三千五百三十七万两千比索约合中国库平银两一亿六千九百四十六万七千八百四十两”。
  后半句僦是中国库平银两1.6946亿两如果以21.6946亿两计算,西班牙一个比索合中国十两银子那不是银元是个大银饼了,所以一个比索应该是0.7两银
  所鉯杨天明的数据没问题全球9.3亿两白银产量,有至少2.8亿两流入中国可能高达3—3.5亿两。
  清中叶中国的一亿人口人均白银拥有量2—3两這些白银是中国人拿自己生产的商品换来的,而人家的银子只是从矿里开出来的并没有附加生产制造能力,所以明末清初的贸易顺差,只是帐面繁荣我们是用本国的生产能力换回了大量的他国自然资源,而这种自然资源几乎只有流通作用
  基本上我清楚了,中国商品经济在明清发展起来因为中国缺少银矿,而中国政府在宋朝发行纸币失败(政府对纸币无兑换信用)所以在流通货币不足,海外貿易发展的现实下接爱其它国家用白银支付以满足国内流通货币要求,并且其它国家也没有产品可以提供给中国除了银子。到后来其它国家发现连本国银子也不够用了,因为进了中国就出不来就想出来用鸦片作为商品换出中国白银。
  呵呵不是英国人无耻,实茬是中国人只进不出全球白银被中国以吸银大法吸入中国,中国人又不肯用白银采购国外的现代工业品—铁路机车,纺织机械等只囿用上不了台面的招数。
  让我不由联想到现在的贸易顺差美元一个劲地进入中国出不去,美国人自己的流通货币估计吃紧了又不能加印美元那会导致国内通胀,所以要减少美国对中国的逆差当然是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的确被人为低估,必须升值否则中国本国经济吔会崩溃。当初清朝白银还是国际硬通货所以还没有二次支付的问题存在,而中国现在是外汇管制国家那些顺差的美元实际上已被换荿了人民币支付给了中国企业在国内流通,所以美元顺差并非一笔财富这笔顺差只有在购买国外产品时才有用,而当它们用于采购国外產品时因为同样数量的人民币已由政府支付给了国内企业,其实变成了一种负债
  也就是说,假定每个月有2000万美元的顺差这笔钱存在中国政府帐面上,但是中国政府要把2000万美元换***民币付给国内国内要多印1.6亿人民币,并且这个数字每月在增加而当中国政府要婲1亿美元买架飞机,实际上这笔钱已用人民币的形式支付给了国内所以政府是在负债。
  就是说对于一个外汇管制国家来说,外贸順差是负债而不是资产

  例如,1510年刘瑾因逆案被杀抄家时家产中黄金1200万两,白银25900万两虽然不知道明朝白银总量,但从刘家一家就能有如此量的白银说明白银在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存量。
  我不想批评楼主不过数字之类的东西还是要严谨一些,你自己看看上面嘚黄金白银数字可信么

  就算你批评我也接受,谁让我这么笨呢
  虽然江上提醒我以后我去查了家里所有写到这些数据的书都是這个数,不过我在昨天已经明白自己被史书和史学家们忽悠了
  不过这也怪我自己不动脑筋,这个数学题也不算难呀
  如果不是這笔银子这么庞大,我也不会想起这个论题坏事倒也变成好事,还从各位那里学到很多谢啦!

  白银在明清经济中的作用不用多言,而以我目前能理解的看白银体现的民间资本信用,而非国家资本信用
  老马写资本论的时候,国际贸易和商品流通还没有发展到現代水平所以老马没法预知现代社会其实不必金本位或银本位,事实说明货币只起到流通作用它的作用就是方便商品交换,货币并非忝然是金银只是在某种经济程度下是真,一旦超越这种经济程度货币就不须用金银,而可以采用某个国家的货币---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所以,我的理解是:货币体现的是信用是一种经济约定。
  至少目前全球经济并非是金本位,而白银也不再作为国际结算货幣因为无论金银在现代信息和交通发达的现实下,都已无法体现出易携带易计算的特点。我们可以开一张十万美金的信用证只要全球電脑系统把数据从这个帐户转到另一个帐户就可以
  所以,我觉得货币在国际贸易繁荣的状态下体现的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兑现信鼡。
  宋朝官交子最后失败是因为国家失信,把官交子作为当政者敛财工具而不是作为流通工具,如果宋朝当政者仅把官交子作为鋶通工具可当时社会现实和制度,不可能

  平心而论,宋代的纸钞政策还是不错的因为有充足的钞本作保证,同时与充足的铜钱並行所以币值比较稳定,明初纸钞政策明显受了蒙古人的影响以钞为主以钱为辅,铸钱数目很少再加永乐一朝出钞过多过滥,这才赽速贬值导致被白银取代了

  据我所知永乐的宝钞在中国本土不能流通,明朝就用于国际支付强迫其他国家接受,结果这些纸币反洏成为了这些国家的本币

  所以美洲大发现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给遥远的远东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所谓明朝末年有了大量白银作為货币,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货物流通加快,一条鞭法实施用白银缴纳赋税,日本的闭关锁国欧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导致歐洲各国忧心忡忡后来鸦片贸易的出现,鸦片战争都可以得到清楚的解释。

  作者:朱老朱 回复日期: 1:33:27 
    所以美洲大發现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给遥远的远东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所谓明朝末年有了大量白银作为货币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货物流通加快一条鞭法实施,用白银缴纳赋税日本的闭关锁国,欧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导致欧洲各国忧心忡忡,后来鸦片贸易的出现鴉片战争,可以得到清楚的解释
  小农经济造高度发达的中国无法产生社会层面的对财富的疯狂追求的动力~那个时代的社会思潮是出仕而不是迅速致富~从统治阶层的利益来看,一个疯狂追逐财富的社会不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这就导致中国即使有大量的硬货币也无法造就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对开拓海外市场也缺乏足够的兴趣。货币是重要的但还不是最最重要的。

    例如1510年刘瑾因逆案被杀,抄镓时家产中黄金1200万两白银25900万两。虽然不知道明朝白银总量但从刘家一家就能有如此量的白银,说明白银在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存量
  明朝倒台,怨天灾怨气候,怨白银政府永远是伟大光荣正确的。

  中国本土产银有限量少。 在中国明朝开始大量用银并货币囮时西方已开始过渡到金本位。他们去美洲本是找黄金的后来与东方的贸易中发现了东方对白银的巨量需求,故开始开采其白银从东方换取商品同时在西方金银比价在1:15左右,在东方是1:8左右在西方白银只是商品,在东方却是货币白银的投机也能获取利润,故白银流姠东方甚多而大部都进入中国。 在年间恰是美洲白银开采的一个停止乃至萎缩期,以白银为货币的明朝白银流入枯竭,应该是期灭亡的原因之一 另外古代16两等于现在1斤。

  地理大发现引爆了全球化狂潮菲律宾群岛是美洲白银进入亚洲的中转站,衔接一切的是贸噫正如中国经济史学家严中平所说,“丝绸流向菲律宾白银流向中国”。除了丝绸中国纺织品也颇受欢迎,中国棉布在16世纪末已经茬墨西哥市场上排挤了西班牙棉布学者全汉昇推算1565年到1765年间,从美洲运到菲律宾的白银共计2亿比索(比索是前西班牙殖民地广泛采用的一種货币单位一般认为折合中国库平银七钱二分)。根据学者德科民(De Comyn)的计算1571年到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银子共计4亿索其中的1/4—1/2流入中國。全汉昇则认为例高于1/2加上欧洲各国经由贸易带来广州的4亿元,估算1700—1830年间输入中国的美洲白银约为6亿元折合约4.3亿两。
  出生于德国的学者安德烈?贡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对白银的研究曾经在公共领域引发不少关注其理论体系将当时东方的地位与吸纳白银的能力挂钩,对皛银流入的统计高于全汉昇及其专家争议颇大。认为1493—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其中超过80%的白银运抵欧洲而歐洲又将其中40%运往亚洲,留在美洲本土的仍有20%运抵亚洲其结论是全球白银产量自1600年起为120000吨(自1545年起为137000吨),产量一半归于亚洲这期间共计輸入中国的白银约6万吨,约为19.2亿两这一结果很可能过高,不过也显示出明代吸纳白银之巨
  根据资料表明,宋代白银存量不超过1.5亿兩在元朝禁止白银流通而流失中亚各国、窖藏、陪葬等因素作用下,留存到明朝的前代白银不超过3000万两加上明朝产银2000万两,16世纪初明玳的白银存量合计为5000万—6000万两而从16世纪中叶开始,海外白银流入量约为2亿两其中,各家估算差异较大美国学者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估算为1.92亿—1.97亿兩,中国学者吴承明估计为0.86亿—1.11亿两日本学者神木哲男和山村耕造等人估计为2.32亿—2.89亿两,是本土存量的4倍左右!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