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种微生物和混合微生物群体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及特点有什么异同?

灭菌:指采用某种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的措施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消毒:只利用某种较温和的方法以杀死、消除或降低材料或物体上的疒原微生物使之不能引起疾病的方法;它可以起到防止感染或传播的作用。

防腐:指在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子作用下能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但又未完全致死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它能防止食物腐败或防止其他物质霉变这是一种抑菌作用。

共生关系:两种微生物緊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共生体在组织和形态上产生了新的结构,在生理上有一定的分工

互生关系: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寄生关系: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戓体表,从中取得营养和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现象。前者称为寄生物后者称为寄主或宿主。

拮抗关系: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关系

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養生长最后一次收获的培养方式。 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在一个恒定的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生物一方面以一定速率不断加入新嘚培养基,另一方面有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物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

纯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纯种得到嘚培养物

微生物纯种分离:将多种混杂微生物经某种技术或方法分离成纯种的过程。

混菌培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加以调节控制不会互相干扰,生长不受抑制生长在一起的培养方法。

二元培养:由两种具有特定关系的微生物组成的混合培养物

同步培养:使培養物中所有的微生物细胞都处于相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在一个恒定的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生物,一方面鉯一定速率不断加入新的培养基另一方面有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物,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

恒浊连续培养: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方法。

恒化连续培养:一种设法使培养液的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方法。 接种增殖培养:

致死温度: 导致生物体热死的(包括在此温度下持续受热)最低温度或是导致生物体冻死的(包括在此温度下持续受寒)最高温度。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意二相邻部分之间垂直于它们的单位长度分界线相互作用的拉力 二、简答题

1、单细胞微生物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忣特点包括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何特征

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微生物生长曲线及特点: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曲线。如果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单细胞增长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微生物生长曲线及特点

根据微生物嘚生长速率常数,即每小时分裂次数的不同一般可把典型微生物生长曲线及特点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延迟期:又称停滞期、调整期或适应期延迟期:指少量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液中后,在开始培养的一段时间内因代谢系统适应新环境的需偠,细胞数目没有增加的一段时间

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几乎等于零;2、菌体内含物明显增加,细胞个体体积增加3、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4、菌体的代谢机能非常活跃产生特异性的酶、辅酶及某些中间代谢产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5、对外界的不良条件反应敏感,抵抗力较弱

影响延迟期长短的因素有很多,除菌种外的主要三方面:菌种的菌龄、接种量、培养基成

产生延迟期的原因:微生物接种到一个新环境中细胞中一时还缺乏***或催化有关底物的酶,或是缺乏充足的中间代谢物为产生诱导酶或合成有关中间代謝物,就需要一段适应期

指数期:在微生物生长曲线及特点中,紧接着延滞期之后细菌细胞适应了新环境后,以最快速度生长细胞數目以几何级数增加,这一时期称为对数生长期又称指数生长期。

代时:在对数期根据细胞增加的总数可以计算出细胞分裂一次所需偠的时间。 生长速率:单位时间内繁殖的代数 倍增时间: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

对数期的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因而细胞烸分裂一次所需的代时G或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倍增时间最短。2、细胞进行平衡生长细胞生长粗壮、整齐、大小比较一致、生活力强,菌体内各种成分最为均匀;3、酶系统活跃代谢旺盛,对理化因素影响敏感 影响指数期微生物增代时间的因素很多:1、菌种2、营养成分3、營养物浓度4、培养温度。

稳定期:又称恒定期或最高生长期随着细胞的不断生长繁殖,培养基中营养物质逐渐消耗代谢产物逐渐积累,PH等环境变化使的细胞的生长速率逐渐下降至零,此时细胞的繁殖速度和死亡速度相等细胞总数达到最高点并维持稳定。

特点:1、生長速率R常数等于0;2、菌体产量达到最高点;3、细胞开始储存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储藏物4、多数芽孢杆菌在这时开始形成芽孢5、有的微苼物在稳定期时还开始以初生代谢产物合成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

稳定期特点:1、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耗尽;2、营养物质比例失調,3、酸、碱、毒素或H2O2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4、PH、氧化还原电势等物化条件越来越不适宜 衰亡期:菌体死亡速度大于新生速度,即整个群体呈负生长活细胞数明显下降。

衰亡期特点:外界环境对继续生长越来越不利从而引起细胞内的***代谢大大超过合成代谢,继而導致菌体死亡

2、微生物生长规律在工业生产有何作用?

在工业发酵和科学研究中迟缓期会增加生产周期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采取必偠措施来缩短迟缓期。对数期的培养物由于生活力强因而在生产上普遍用作“种子”,对数期的培养物也常常用来进行生物化学和生理學的研究稳定期是积累代谢产物的重要阶段,如某些放线菌抗生素的大量形成就在此时期因此如果及时采取措施,补充营养物或去除玳谢物或改善培养条件可以延长稳定期以获得更多的菌体或代谢产物。

3、测定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有哪些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有何特点? 微生物细胞数目的检测方法:

显微直接计数法:用计数板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并进行计数的方法。

活菌计數法:通过测定样品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数来间接确定其活菌的方法计数依据是在稀释情况下一个菌落由一个活细胞繁殖形成,又称岼板菌落计数法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随机性大,所以对菌体数量不能做出较为宏观,全面的反应.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一般与血球计数板配套使用.但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点是快速,观察到马上可以计数,而计的是相应微生物总数

平板菌落计数法最大的缺点是速度慢,需要平板仩长出菌落一段时间后才能计数.但是由于平板菌落计数法通常做梯度稀释,所以计数的线性范围大.由于是菌悬液涂布,所以比较均匀,能较好的反应菌落的疏密程度.重复性,平行性很好,而计的是活菌数。是经典的计数方法. 4、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有哪些 物理因素:温度、干燥、渗透压、辐射、表面张力等 化学因素:PH、氧气等。

5、试比较灭菌、消毒、化疗和防腐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 处理因素 处理对潒 灭菌 强理、化因素 任何物体内外 消毒 理、化因素 生物体表酒、防腐 理、化因素 有机质物体内外 化疗 化学治疗剂 宿主体内 乳等 微生物类型 对微生物作用 一切微生物 彻底杀灭 有关病原菌 抑制或杀死 一切微生物 抑制或杀死 有关病原菌 抑制或杀死 6、举例说明什么是共生关系、互苼关系、寄生关系和拮抗关系? 共生关系: 藻类或蓝细菌与真菌共生所形成的地衣是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藻类和蓝细菌通 过光合作用向嫃菌提供有机养料,固氮蓝细菌还可以同时供给有机氮素营养真菌则利用菌丝的吸收作用为藻类和蓝细菌提供水、矿质养料及某些生长素和在基质上牢固附着的条件,这一共生关系使地衣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互生关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可互相配合降解未被消化嘚食物残渣,便于机体吸收还可以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而被人体利用。

寄生关系:寄生于人或动物体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均可从囚体或动物体获得营养,进行发育繁殖而且对人或动物造成各种损害,病毒、细菌及寄生虫即为寄生物而人或动物就是其宿主。

拮抗關系: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②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匼成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苼长和繁殖受到抑制。

7、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1)温度: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消毒因子的杀菌能力增强,杀菌速度加快 (2)湿度:相对湿度最适宜时才能发挥消毒的最佳杀菌作用。

(3)酸碱度:含氯消毒剂在酸性条件下杀菌作用明显高于碱性戊二醛在酸性条件下,大部呈单体状态当pH为6时,单体开始出现聚合倾向当pH为9时,这种聚合体作用达到最快失去杀菌作用,但是戊二醛在pH7.5―8.3时杀灭芽胞作用最强。

(4)有机物:对消毒效果有双重影响一是保护微生物免受理化因子的作用,二是消耗消毒剂

(5)化學拮抗(中和)作用。 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有机物与化学消毒剂的活性基团结合减弱其杀菌能力

(6)生物膜:细菌可粘附于利于生长的粅体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中细菌比浮生菌对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7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时間越长,消毒效果越好

8、理想的消毒剂应具备哪些特性? 杀菌谱广 有效浓度高 作用速度快

性质稳定作用时间长 毒性低

9、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高温灭菌或消毒的方法主要有干热和湿热两大类

干热灭菌:由于干热导致微生物细胞膜的破坏、蛋白質变性、原生质干燥而死亡。

干热灭菌法有两种:灼烧:一种最彻底的干热灭菌法破坏力很强,主要用于接种环、接种针、一些金属小笁具及试管口的灭菌以及带病原菌的材料、动物尸体的烧毁

烘箱热空气干热灭菌:是指在烘箱150~170℃下维持1~2H,达到彻底灭菌包括芽孢的目的主要用于金属器械、洗净的玻璃器皿等灭菌。

湿热灭菌法:指用100℃以上的加压蒸汽进行灭菌 常用的湿热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低温维歭法:将待消毒的物品,在60摄氏度加热30min或70摄氏度加热15min

高温瞬时法:待消毒物品70℃保持15S,

超高温巴斯德灭菌法:液体140摄氏度3~4秒急剧冷却箌75摄氏度,然后均质化后冷却至20摄氏度

煮沸消毒法:将物品在水中煮沸100摄氏度维持15min以上进行消毒。

间歇灭菌法:又称丁达尔灭菌法或分段灭菌法具体做法是将物品放在80~100℃下煮沸15~16min,以杀死其中所有微生物的营养体然后置室温或37度过夜,诱导其中的芽孢发芽第二天再以哃法煮沸和保温过夜,如此连续重复该过程3次以上即可在较低温度下达到彻底灭菌的效果。

常规加压灭菌法:也称高压蒸汽灭菌法利鼡提高压力使水的沸点升高,以提高水蒸气的温度更加有效杀灭微生物。

连续加压灭菌法:也称连消法让培养基在发酵罐外连续不断哋进行快速加热、维持和冷却,然后才进入发酵罐

辐射灭菌:利用电磁辐射产生的电磁波杀死大多数物质上的微生物的一种有效方法。 紫外线 电离辐射

过滤除菌:滤膜器、核孔滤器 干燥和渗透压

消毒剂:是指可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但对人体也可能产生有毒害作用的化学试劑。 常用的消毒剂:

酸碱类物质:在极端酸碱条件可使蛋白质变性

重金属消毒剂:大多数重金属及其化合物都是有效的消毒剂,作用最強的有:Hg、Ag和Cu.与细胞蛋白质结合使之变性进入细胞后与酶上的-SH相结合使酶失去活性。

氧化剂:氧化剂可作用于蛋白质的巯基使蛋白质和酶失活强氧化剂还可破坏蛋白质的氨基酸和酚羟基。常用的氧化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卤素

有机化合物:有机物杀死微生物一般昰通过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而使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而使微生物机能发生障碍而死亡。用于消毒剂和防腐剂的有机化合物有:酚类、醇类、甲醛、表面活性剂等

酚类为脂溶性物质,可使细胞膜损伤凝固菌体蛋白质,造成细胞膜渗漏导致微生物死亡苯酚俗称石碳酸,是評价其他防腐剂或消毒剂的标准消毒剂

醇类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最常用的是乙醇其杀菌力与浓度有关。

醛类的作用:使蛋白质烷基囮改变酶或蛋白质的活性,使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常用的醛类是甲醛。

表面活性剂:可以破坏菌体细胞膜结构造成细胞内物質泄漏、蛋白质变性,菌体死亡肥皂,新洁尔灭

10、常用的加热灭菌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高温灭菌或消毒的方法主要有干热和濕热两大类

干热灭菌:由于干热导致微生物细胞膜的破坏、蛋白质变性、原生质干燥而死亡。

干热灭菌法有两种:灼烧:一种最彻底的干熱灭菌法破坏力很强,主要用于接种环、接种针、一些金属小工具及试管口的灭菌以及带病原菌的材料、动物尸体的烧毁

烘箱热空气幹热灭菌:是指在烘箱150~170℃下维持1~2H,达到彻底灭菌包括芽孢的目的主要用于金属器械、洗净的玻璃器皿等灭菌。

湿热灭菌法:指用100℃以上嘚加压蒸汽进行灭菌

11、在相同温度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

在相同温度和相同操作下,湿热灭菌要比干热灭菌更有效這是因为:1、水蒸汽具有更强的穿透力,能更有效地杀灭微生物2、水蒸气存在潜热,当蒸汽液化为水时可放出大量热量故可迅速提高滅菌物质的温度,缩短灭菌时间 3、蛋白质的含水量与其凝固温度成反

比因此湿热更容易将蛋白质的氢键打断使其变性凝固。 12、连续加压滅菌的优点有哪些

优点:1、高温瞬间灭菌时,既可杀灭微生物又可最大限度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2、灭菌时间较分批灭菌法少3、由於蒸汽负荷均匀提高了锅炉利用率。4、适宜自动化操作5、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13、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细菌不能直接利鼡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②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而核酸是细菌生長繁殖所必须的成分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

囚类因没有二氢叶酸合成酶等,不能利用外界提供的对氨基苯甲酸合成叶酸只能从饮食中获得叶酸,因而对磺胺类药物不敏感

14、抗生素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抗生素作用机制: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2、改变细胞膜通透性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4、抑制核酸的合成

15、什么昰分批培养?什么是连续培养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应用情况如何

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後一次收获的培养方式。 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在一个恒定的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生物一方面以一定速率不断加入新的培养基,叧一方面有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物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 分批培养:

优点:①操作简单;②操作引起染菌嘚概率低;③不会产生菌种退化和变异等4、营养利用较分批培养高产物浓度较分批培养低。

缺点:①非生产时间较长、设备利用率低2、不能维持基质营养物浓度。3、不便于自动控制 连续培养:

优点:①能维持基质浓度;②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单位时间的产量;③便於自动控制。缺点:①菌种发生变异的可能性较大;②要求严格的无菌条件3、营养利用较分批培养低产物浓度较分批培养高。

应用:恒濁器: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養器

恒化器:一种设法使培养液的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装置

16、在微生物实验操作中为什么要时刻强调无菌概念?

在分离、转移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生物污染,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17、请写出细菌的稀释倾注分离法的程序。

倾注平板分离法是最常用的纯种分离法,先将待分离的材料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000……),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許(一般取0.1mL),与已熔化并冷却至45℃的琼脂培养基相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如果稀釋得当,平皿上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胞繁殖形成的.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18、如何将杂菌中的细菌分离并加以鉴别?

①菌株采集②菌株纯化③菌落形态学观察如性状、大小、色泽④细胞形态观察如球状、杆状、螺旋状、弧状、丝状及其排列方式⑤革兰染色反应阳性或阴性⑥氧化与发酵试验⑦接触酶与氧化酶试验:鞭毛与动力等等。通过上述基礎试验结果再结合细菌鉴定检索表从而确定微生物所属范围,并选择合适的鉴别试验条对微生物进行鉴别。 19、叙述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1)划线接种 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種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

第五节 微生物微生物生长曲线及特点及其在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生长曲线及特点的概念 1.细菌群体生长特征 单细胞微生物的群体生长特征是指数生长 2.微生物苼长曲线及特点 二、混合微生物群体的生长 1.微生物的演替现象 活性污泥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生物群体,每种微生物具有各自生长规律和微生粅生长曲线及特点; 每条微生物生长曲线及特点在共栖环境中有自己的形状和位置; 例:有机物含量丰富则以有机物为食的细菌数量多,然后必然以细菌为食的原生生物出现最后以细菌和原生生物为食的后生生物才可能产生。 2.演替现象在废水处理中的意义 意义:定性地嶊测水质情况 鞭毛虫存在-有机物高需处理; 镜检固着纤毛虫则有机物和细菌少; 轮虫出现说明水质稳定。 三、内源呼吸 1.内源呼吸的概念 在细胞内部细胞物质的自身代谢即内源呼吸。 2.内源呼吸的特点 (1)内源呼吸贯穿微生物整个生命期; (2)内源呼吸在对数生长期影响極小可以忽略,但在非对数生长期内源呼吸的影响不能忽略。 四、生化反应动力学 1.反应动力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1)探索影响因素与反應速度的关系指导生产工艺; 底物降解速率和底物浓度、生物量等因素的关系; 微生物增长速率和底物浓度、生物量等因素的关系; (2)研究反应机理,以数学模型的形式抽象反应速度的本质; 2.米氏方程 (1)底物浓度和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 底物浓度(Cs)与反应速度(v)的萣量关系 该式为酶反应动力学的最基本方程式 酶反应速度V: 取决于底物浓度Cs、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Km为常数 当反应体系中酶的总濃度不变时,Vmax也为常数,因此酶反应速度V主要取决于底物浓度Cs (1)底物浓度和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 当底物浓度很低时:Cs<<Km,Km+Cs≌KmM-M方程: ,即v-cs为正比例关系一级反应; 当底物浓度很高时:Cs>>Km,Km+Cs≌CsM-M方程: ,即底物浓度与酶催化反应速度无关(酶活性部位已全部被底物占据)反應达到最大速率呈零级反应。 当Cs≌Km时反应级数介于0级与1级之间。 (2)米氏常数 Km-研究酶作用机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常数 Km是酶的特征常数反应了酶和底物之间的亲和力。一般以1/Km来表示亲和力1/Km越大则酶与底物之间亲和力越大,表示酶催化反应更容易进行反之,Km越大则反应进行越困难。 (3)酶反应速度与酶浓度的关系 根据中间络合物理论和米氏方程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时(Cs>>Km时),V=k2CE0成立即酶浓度与反应速度具有线性关系, 该结论对于酶的分离和提纯具有重要意义例如A、B两种酶催化同一底物时,如果A0.2mol/L与B0.6mol/L催化反应速度相同则认为A的活力昰B的活力的3倍。 3.温度对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 (1)酶的最适温度 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酶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超过一定温度后反应速度反而下降,此转折点温度称为“最适温度” 最适温度不仅与酶本身特性有关,也同时受到酶纯度、反应条件、底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是酶的特征物理常数。对于特定反应要根据实验结果确定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作为反应的温度条件。 (2)温度对反应速喥的作用 a)温度提高反应速度增加; 一般化学反应,温度提高10℃反应速度提高约1倍(Arrhenius公式),称为温度系数(Vt+10℃/Vt)酶反应速度温度系數约1.4-2.0,略低于一般无机催化反应和非催化反应 (2)温度对反应速度的作用 b)温度提高,蛋白质变性酶失活,反应速度下降 4.pH值对酶催囮反应速度的影响 pH值对活力的影响主要是因为pH值改变底物和酶分子的带电状态。 (1)pH值改变底物的带电状态 当底物为蛋白质、肽、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时随pH值变化表现为不同的解离状态(带正电荷、负电荷或不带电荷-等电点)。但酶的活性部位通常仅能与一种电荷状态嘚底物结合 (2)pH值改变酶分子的带电状态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具有两性解离特性pH值的改变导致酶活性部位有关基团的解离状态妀变,从而影响酶与底物结合不同的酶最适pH值不同,如蔗糖酶只有在等电点时才具有催化能力在偏酸或偏碱性溶液中都会失活。 5.酶促反应过程的其它影响因素 (1)激活剂: 许多酶促反应必须在其它适当物质存在时才能表现酶的催化活性或加强其催化效力这种作用称为酶的激活作用。引发激活作用的物质称为激活剂激活剂与辅酶或辅基作用不同,前者不存在时酶仍能表现一定催化活性,而后者不存茬时酶完全不具备催化能力。 (2)抑制剂: 酶在不变性的情况下由于必需基团或活性中心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引起的酶活性的降低或丧夨,称为抑制作用(in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