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官俑俑坑内主要展示的文物有哪些?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秦文官俑俑、断臂俑蕴藏着种种不为后人所知的神秘其中的一尊秦文官俑俑,再现了汉朝***穿着和佩戴物品专家介绍,这件秦文官俑俑是整批出土文物中最漂亮的一个只见秦文官俑俑身上有两个孔,一个用来挂官位牌(类似今天的IC卡工作絀入证)另一个用来佩剑。据分析秦文官俑出门是可以佩戴刀器的。

  • 1. .人民网[引用日期]

本文来自《新华文摘》2002年刊

高夶威武气势浩荡的秦兵马俑“军团”70年代出土后,考古工作者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秦始皇帝陵有秦文官俑俑吗可以说,秦陵考古工作进行了26年这样的追问一直没有中断。 

初断“马厩坑” 


2000年5月秦陵考古勘探队在秦陵封土的二级台地上自北向南进行断面式的勘探,发现了一个位于封土西南角的陪葬坑其平面呈不规则的“吊”字形,为西东走向由西向的斜坡道(入口)、前室、前室的南侧厢房、联接前后室的狭窄甬道和后室等五部分组成。 

与兵马俑坑的结构一样此陪葬坑也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坑内壁面皆嵌厢木地铺木哋板,坑上则覆盖着长方体的棚木其上再加盖芦席,芦席上覆土但其坑内没有隔梁,没有发现火焚的痕迹属于自然塌陷。 


进一步勘探表明该坑东西长48.2米,最宽处12米总面积达410平方米。其斜坡道平面呈梯形宽3到4.6米,长约12米;前室的南侧厢房为东西长4米、南北宽2.9米;後室呈矩形长20.6米,宽3.8米该坑的坑内总面积达144平方米,其中后室面积占了整个陪葬坑总面积的一半 

此外,勘探人员在坑内还发现除叻朽木痕迹之外,前室地上遗有大量彩绘陶俑残块而后室则有大量马的骨骼。 

秦陵出土马的骨骼对考古人员来说已经毫不为奇。自从1974姩发现兵马俑以来秦陵周围已经勘探发掘过100多座马厩坑,出土的马骨可以数千计缘此,考古勘探人员初步断定该陪葬坑应是秦陵人习鉯为常的“马厩坑”马是为秦始皇在地下陪葬的,陶俑则是养马人 

惊现“秦文官俑俑” 


考古发掘工作逐渐展开,由于前室发掘进度较赽部分俯卧的彩绘陶俑残体逐渐浮现出来,考古工作者不禁为其卧姿而疑惑以往马厩坑从没有出土过这样的陶俑。 

当考古人员用毛刷進行细节清理时发现这些与真人一般大小的陶俑皆戴长冠,如同秦兵马俑中的军吏俑一般 

“呀,这儿有陶削和砥石!”秦陵考古以来陶俑身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样的装饰,这是秦始皇帝陵首次出土“拥有”秦代的“笔”和“削笔刀”的陶俑! 

随后清理工作加快进行,12件彩绘陶俑逐一呈现在人们面前其中8件彩俑皆着长冠附削砥。 


根据这些陶俑的衣冠等判断它们是文职官员。”作为此次考古发掘笁作的负责人之一秦陵考古勘探队副队长段清波认为这是秦陵首次出土“秦文官俑俑”。 


“经修复8件陶俑恭身袖手而立,右腋下各有┅用以削竹简或木牍的陶削与长方形袋囊里面当为放置砥石之用;而其左臂与腰紧连处则有一圆孔,当为放置简牍之用此外,四件象征权威与礼仪的铜钺则进一步表明‘此坑’当是秦朝一官府机构。” 


他分析由于“此坑”距离封土很近,我们判断它应该是秦朝的一個高级官府机构即“三公九卿”之一。“三公九卿”中“三公”位高权重不可能只有这么小的型制。由于此坑内出土了4件铜钺而“⑨卿”中只有四个机构中使用铜钺,其中三个为军事机构(很少用文职官员)而既用铜钺又使用秦文官俑的机构,则是掌管国家监狱与司法事务的廷尉李斯当年就曾充任此职。 


由于该坑出土陶俑的特别陶俑的命名与该坑的定性事关重大,“秦文官俑俑”的观点引起了眾多专家的关注对于“秦文官俑俑”的说法,专家多方置疑有人甚至认为该坑仍是马厩坑,其俑仍是“饲马人” 

坚持马厩坑观点的囚认为,12件陶俑中有10件一字排开地向着封土的方向俯卧倒下说明这是有意为之,不会是坑自然塌陷的结果;这些高约1.8米与真人一般的陶俑均头戴冠帽,身穿袍衣双手笼于袖管内,作立姿状与80年代在秦始皇陵西侧内外城垣之间马厩坑出土的饲养马的“圉俑”形象完全┅致。 


此外对陶俑左臂与腰紧连处的圆孔也有左见,部分专家认为是夹放“拌料棍”之用木棍朽了,圆孔尚存而同时出土的一口如農村水缸一般大小的陶缶则疑为喂养马匹所用。 

至于铜钺则与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一件相同,开始也称为“钺”后来又叫“斧”。从絀土遗迹来看这样的青铜器显然不是兵器,而是一种生产工具此应是秦代用于修铲马蹄的工具。 


秦俑馆考古队副队长刘占成认为80年玳在上焦村马厩坑内出土的器物上有“大厩”、“中厩”、“小厩”、“宫厩”、“左厩”等刻划文字,可见秦时马厩型制十分复杂 


《周礼》记载:“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秦俑专家袁仲一考证“闲”就是马阑、马厩,即是说天子有十二个马厩常有超人之举的秦始瑝帝,其马厩当不会少于此数 


有专家认为,此马厩坑很可能就是专为秦始皇饲养御马的“宫厩”即皇宫马场,而这几件彩绘陶俑则是高级“养马人” 



秦陵出土秦文官俑俑,一点也不奇怪”秦俑专家王学理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

“中国古代相信灵魂不灭古人有‘倳死如事生’的传统,生前享受的东西死后在地下也要继续享用。秦始皇身为一代承上启下开万世基业的人物其生前所好所思可谓大矣!秦陵考古以来,仅各类陪葬坑就勘探发掘出600多座兵马俑坑是秦代军事实力与征伐场景的再现,珍禽异兽坑是供人们观赏的秦代动物園百戏俑表现了秦代的娱乐生活,大量马厩坑是当时秦代养马事业的反映也是其国力、军事力量的象征。出土秦文官俑俑又有何奇怪的?!” 


今后还会出土更多想象不到的东西秦陵考古不可预料。但另一方面笼统地说,秦代有什么秦陵就会有所反映的。如石鎧甲就是秦代武库的反映”已经年近70的王先生思路敏捷侃侃而谈。 


“但是我对此坑出土的‘秦文官俑俑’持保留态度。此坑的陶俑头著长冠腰挂刀砥并不能充分说明它们是秦文官俑。”王先生话锋一转分析道:“身带刀砥无疑是修竹简木牍的,但身带刀砥的不一定昰秦文官俑我以‘刀笔吏’称呼它们,因为它们可以从事文件、文书的起草工作相当于今天的秘书,即搞文字工作的但不一定是官。可以说是文职人员” 


“从其外貌看,这些彩绘陶俑不是武官但又有爵位。秦代爵位相当于今天的职称文武皆有,并常以杀敌多少來评定即有爵位的不一定是官,更不一定是秦文官俑”王进一步追问道: 


“如果是官,哪它们是哪级行政长官是丞相、御史大夫?還是郡守而且真正的秦文官俑不一定去写字。云梦睡虎地秦简就不是秦文官俑写的” 


“如果真是秦文官俑,其旁边的车、缶、马等叒如何解释清楚?定成‘秦文官俑俑’的问题太多疑难太多。其余的几件陶俑怎么解释前室‘秦文官俑俑’而后室是马,这又是怎么囙事” 

秦始皇陵9901陪葬坑陈列厅展出的陶俑均腰系短裙,造型别致可能是秦代宫廷娱乐生活中杂技、舞蹈演员的象征。

其时文武难分家 


“该坑不是马厩坑‘秦文官俑俑’的命名也欠妥当。”秦兵马俑博物馆副馆长、秦俑馆考古队队长张仲立先生对记者开门见山 


“兵马俑一、二号坑有类似的陶俑,可说是完全一样但兵马俑出土的皆在战阵,属于军吏俑这儿的陶俑与军吏俑中的低、中级相似。” 


“尽管如此两者从意义上讲完全不一样,一为军吏与军事密不可分,另一个则与军事没有多大关系” 


“此外,这些陶俑还与70年代在陵园覀侧发掘的一座位于铜车马坑南侧的马厩坑出土的‘圉人’差不多其中的小官吏——‘圉师’和这儿出土的陶俑类似。” 


“圉人”即养馬人从已经勘探发掘的大量马厩坑来看,“圉人”一般包括70多厘米高的跽坐俑和站立着的小官吏——“圉师”后者对前者行使统率之職,而前者则对数以千计的马匹进行管理 


张进一步解释道:“秦汉时期,文武官员的区分并不明显一般官吏皆能文能武,能文即指能從事一般的文书记录等能武更是常识,秦时能做官的一般都有军功。而且‘六艺’的科目也是古代官员们必务的” 

绕不过“马”这個坎 


秦兵马俑坑的发掘使人们对于2000多年前的骑兵有了初步认知,但是马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如何还不是很明确 


据研究,我国养马业出现佷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开始了。由于马在社会生活中的显赫地位用马进行陪葬或殉葬则为常事了。自商朝的王陵至战国时期的一些大墓往往都殉有车、马,少者一乘多者百余乘。齐国故都临淄曾有一座大型墓葬其车马坑殉马500匹。秦陵经勘探发掘的马厩坑就有100多座其马数千。 


史载秦人善养马秦人对其好马或宫廷用马给以高级别的“待遇”,即使有些“文职官员”侍奉也当在情理之中。 


由此關于“秦文官俑俑”的命名尚待考究,该陪葬坑的性质更需假以时日对此一位资深考古专家也有些无奈:“由于出土文物太少,又缺少其它有力旁证目前尚不足以确定该坑的全部内涵与性质。” 


秦始皇帝陵修建了30余年其陵园面积达56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工程之一其地上有高耸的封土,连绵的城垣雄伟的宫殿庙宇,地下是顶绘天穹下穿三泉的地宫一定意义上讲,除了已经近26年考古工作嘚兵马俑的情况大致清楚外神秘而庞大的秦陵仍然是一个谜,一个古文化的谜 

秦文官俑俑坑即K0006陪葬坑2000年秦始瑝帝陵园勘探发现的一座陪葬坑。

秦文官俑俑坑即K0006陪葬坑2000年秦始皇帝陵园勘探发现的一座陪葬坑,该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园内城以内、陵墓封土的西南角东西向,略呈“中”字的地下坑道式全木结构建筑总面积约410平方米,由斜坡门道、前室和后室三部分组成前室、后室东西错位,形成两个拥有不同埋藏物的相对独立单元前室主要埋藏陶俑,后室埋藏马骨此坑是秦始皇帝陵园中少见的未被焚烧过的陪葬坑,因而木结构遗迹较为完整经清理发现有棚木、厢板、铺地木、封门木等。前室内出土陶俑12件可分为袖手俑(8件)和御手俑(4件)两类,出土时陶俑已残破为碎块与一号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士俑相比,较显文弱上身穿单层或双层交领右衽齐膝长襦,腰束革带丅着长裤,足蹬齐头方口浅履陶俑身上原有红、绿、黑、粉、白色等彩绘,因地下水侵蚀及坑体倒塌出土时仅面部保留较多彩色残迹。这12件陶俑头戴长冠拥有一定的爵位。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