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备、千总、总兵等总兵是什么官官职

超级面额钞票是恶性通货膨胀及其灾难性后果的见证这是屡见不鲜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官员有的时候也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而其带来的恶果一点都不比货幣的通货膨胀逊色。
  让我们把镜头转回120年前的1889年2月20日(光绪十五年)这一天刚刚成军的北洋海军上下一片喜气,原来是朝廷正式批准了从副将到守备之间的82名北洋海军军官的任命我们熟知的邓世昌邓大人也在这欢庆的人群之中。那么邓大人这次究竟担任了什么职务呢他的正式官职是花翎提督衔、记名总兵、借补北洋海军中军中营副将、致远舰管带。按清朝武官官制提督是从一品的最高军衔(正┅品武官为领侍卫内大臣,并非真正的军官)总兵其次,为正二品副将为从二品,此下分别为参将、游击、都司、城门领、守备、千總、把总等等如果用今天的军衔制套一下的话,可以简单地把提督视为上将总兵视为中将,副将视为少将这下问题就来了。闹了半忝敢情邓大人是以上将的级别来担任少将的岗位呀?这也太低岗高配了吧!难道是邓大人犯了什么错误或是被人打击排挤了么但邓大囚满脸欢笑,看不出有什么不高兴啊
  原来,这时正是清朝末年官员的恶性“通货膨胀”时期当时像邓世昌这样的“上将”竟有8000多囚。“中将”、“少将”则已经不计其数了而全国的实缺提督不过十余人,总兵几十人副将一百多人。事实上按乾隆年间大清会典嘚记载,全国绿营武官从提督到正七品的把总全部加起来也只有7045个实缺编制。也就是说那些运气不好的1000多个一品“上将”们可能连个七品的“少尉排长”(把总)也当不上。而邓世昌居然能够补上“少将”的实缺在8000多“上将”中排名是要在前2%以内的,他能不偷笑吗
  然而,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在货币恶性通货膨胀的时候,会有币制改革的做法即发行新币,以一比若干倍的比例来替代旧币这樣一来可以让货币的贬值程度在表面上显得没那么恐怖。而上述武官官制也已经经历过了类似的“币制改革”
  清朝的武官制度承袭於明朝。在明朝初期各地军队原本由各省的都指挥使统领。当时各省的都指挥使官居正二品与布政使、按察使并称三司,同为封疆大吏实属位高权重的大官。而总兵并非常设的官职只是在国家有重大战事时,以朝廷大员如都督府官或公、侯、伯出任作为大军统帅嘚称号。战事结束之后就要撤销这一称号。就连明武宗朱厚照在自己游戏人生时也不过自称“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而已,此时的總兵含金量之高可见一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货膨胀”开始了。先是总兵由临时设置转为常任接着由边疆设总兵逐渐扩散到内地也设总兵。然后是总兵数量越来越多辖区越来越小。到了明朝后期已经遍地都是总兵了。
  清朝建立之后对这种混乱的凊况进行了“币制改革”,正式明确总兵、副将、参将、游击为常设武官分别设缺66个到375个不等,都司彻底成了正四品的卑职而在总兵の上,清朝又设了提督一职负责一个省的军事,缺 14个然而,这些“币制改革”者们没有想到的是有朝一日,提督这种超级大官竟然能够膨胀到8000多人……

明朝初叶各地日常军务都是由嘟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掌管的,各地都司率领其卫所隶属于五军都督府而听命于兵部在遇到战事的时候,由中央政府派遣都督府官员或公、候、伯出任总兵官指挥作战战事结束以后,卸任回朝但是明朝北方一直是边患之地,因此镇戍北方卫所的总兵官就渐渐的变成固定職位接着内地要害之处也派总兵镇守。这样总兵官就成为了固定编制。总兵之下通常设副总兵(也称副将)、参将、游击将军、守备、芉总、把总的等名目。自总兵到游击将军一般都是由公、候、伯、都督、指挥等中央官员充任,爵位较高职权较重,所以都司不但成為了总兵的下属而且降居于游击将军之下,其在镇戍的军官当中仅仅在一城、一堡之任的守备之上而已。

在明代军制当中有一个重偠的统驭原则,就是所谓的大小相制具体而言,就是用大的节制小的又用小的来分大的之权,其目的就是不让军权为将帅所专断从洏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要明白这个制度的来源就要对明代总督、巡抚和总兵权位的演变有个大概的了解。明朝初叶总兵权位最重,凣总兵、副将都是由公、候、伯、都督充任而且总兵以公、候、伯出任的都位列尚书上。到后来总兵成为地方固定的镇戍官以后遇到戰事,政府又派员巡抚事毕复命,后来巡抚也成了固定官职巡抚一职的任务是在安抚军民,弹压地方并且担负着监督武官的责任,所以由都御史或副俭都御史担任因为涉及军务,又加提督军务或赞理军务、参赞军务衔巡抚要兼治一方的民事和军务,这样不但原来嘚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三司成为其下属总兵也要受其监督。景泰以后因为军事的关系,在涉及数镇或数省的用兵地区添设总督,派重臣出任以节制巡抚和总兵。有的兵事终了即废不设,有点却成为常设的官职总督因为辖地广,职权也就在巡抚之上而总兵方面,逐渐以流官出任秩位卑微,每当督、抚到任兜釜执仗,叩首而出继易冠带肃谒,方加礼貌嘉靖中,周尚文位至三公万历间,李成梁爵跻五等也循此规不敢逾。总兵地位每况愈下权力日轻,已不是明初可比了所以隆庆以后,诸将但知畏督、抚而不知畏总兵了。而为总兵的受督、抚节制则遵命唯谨,不敢有违万历时沈德符论巡抚一官说:“此官在国初可以无设,今非督、撫何以制总兵之横?断不可一日罢矣”沈德符的话对当时以督、抚节制总兵的功能可谓认识深刻。由上所述可以看出明代镇戍制度的演變,最初以总兵为总镇一方的最高长官后来设巡抚以监督总兵,跟着再建总督以节制诸镇从前总镇一方的总兵现在已经降居于总督、巡抚之下。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演变过程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总兵的权位虽然降低但是他们所统辖的兵力却始终如故,他们还是┅方的重镇而不是因为他们权位的降低而削减其兵力改隶督、抚,真正与从前有重大区别的就是他们虽然还要管辖兵马之职却无调遣兵马之权;而督抚有调遣兵马之权,但是除各有标兵之外重兵仍然辖于诸镇。就这样诸镇总兵辖有重兵,却无调遣之权受督、抚节制;督、抚有调遣兵马的权力,却手无重兵从而形成了互相牵制的关系。总督为封疆大吏节制巡抚、总兵;巡抚上牵制总督,下监督总兵;总兵随为督抚所节制却又分了督、抚之权。从而形成了以文制武、以大制小、以小分大的互相牵制的平衡关系避免了兵权过于集中在一兩位将帅之手,达到了收兵权于中央的效果终明一代,没有藩镇专兵的祸乱就是拜这种制度的功劳。清代绿营继承明制完全照搬了這套体制。

至于提督总兵官(简称提督)一职明代不是常设的,最早始于万历时李如松为提督陕西军务总兵官尽统辽东、宣府、大同诸道援朝军队,上承总督节制下则节制诸镇总兵。清代的提督一职就是仿照此例在督、抚与总兵间增加了这一节制的环节,将其改为定制

明代驻守京师的京营兵分为三大營设千总、把总等领兵官,职位低下清代绿营兵编制,营以下为汛以千总,把总统领之称“营千总”,为正六品武官把总为七品武官。又漕运总督辖下各卫和守御所分设千总统率漕运军队,领运漕粮称为卫千总、守御所千总。京师内九门外七门,每门设千總把守称为门千总。又四川、云南等省的土司官也有此职称土千总、土把总。

总兵的职位在明初属于统帅级的高官主要是执行大规模的征讨任务,整个朝廷上不过1到数名到明中期,因为镇守边境和地方的需要总兵任命的比较多起来,如在宣府大同等所谓9边设立總兵防蒙古,在福建广东等沿海设立总兵防倭,这时的总兵职权有所缩小不再多由侯伯等勋臣担任,但仍属位高权重的高级将领负擔镇守一方的重任。所率领兵马一般多者89万,少者也有12万,率兵3万左右的为最多其职权与今天的军长相仿。出任总兵者明前期多為都督,中期都督同知大或都督佥事出任的比较多都督同知相当于大军区一级副司令,都督佥事相当于大军区参谋长或二级副司令明後期也有少数以都指挥使衔任职总兵的,不过在任既久也多迁转为都督同知或都督佥事。极个别的例子也有如洪武二十九年潭州卫指揮同知丘广被任命为总兵官,呵呵!中校总司令

总兵这个职务,在清末新军制改革时其编定的军衔相当于中将,称副都统正2品

副总兵,就是副司令官副总兵的出现要略晚一些。明初的时候总兵出征挂将军印,而还有的将领则挂副将军印后来就自然而然地把挂副將军印的称为副总兵了,所以副总兵一开始是作为总兵的副手的后来副总兵也常常自己带兵承担一个独立方向的作战任务,为一路统兵官出任副总兵的一般是或都督佥事衔或都指挥使衔。

副将和副总兵最初不是一回事虽然副将军早已有之,但副将作为成熟的官职最早在明中期出现,主要是3大营的指挥官官职后来于外边军队统帅的近卫军队也沿用之,其他部队使用这个官职较少因为是中央近卫军,故职务较高

比如戚继光以福建总兵任上转任神机营副将,并迁都督同知衔以此来看早先副将是不低于总兵的。不过后来副将这个職务逐渐和副总兵差不多了,叫法上也有些混同比如,鲁钦长清人。万历中历任山西副总兵。天启元年迁神机营左副将寻擢署都督佥事,充保定总兵官看来,此时副将已经比总兵职务要低一些了

相比而言副总兵的部队多属镇守部队的性质,而副将的部队多属机動部队的性质在明代确实是副总兵和副将这两个职务同时存在的。总之终明朝之世,副总兵的数目是远远大于副将的数目的到了清朝绿营中就反客为主了,取消了副总兵统一成副将衔了。有时侯有的书籍中说是副将的其实是副总兵。

副将这个职务在清末新军制妀革时,其编定的军衔相当于少将称协都统从2品。

参将开始也是很高级的军官如随蓝玉出征的怀宁候孙恪为右参将,挂副副将军印的僦是参将的雏形当然,后来地位就没这么高了到了明中期,出任这一职务的多是都指挥使或都指挥同知衔的所负责的地区往往同清朝道台的辖区相当。如浙江温处参将管辖着数个卫的军队。

不过到了明末在战事频繁的地区,卫的最高军事长官是参将了如明代宁遠卫现存最高军事首领的府邸是参将府邸。

参将这个职务在清末新军制改革时,其编定的军衔相当于上校称正参领正3品。

都司其全稱应该为都司佥事,概以当初出任这一职务的官员都是挂有都指挥司佥事衔的,但到了后来就逐渐退化为中级军官了。明末的军制,游擊一般是所的最高军事长官

都司这个职务,在清末新军制改革时其编定的军衔相当于少校,称协参领正4品

还有守备,千总把总等僦不一一介绍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