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桥汉维语安卓版藏版

原标题:【独家原创 · 重庆旧事】汉藏教理院在重庆那些事儿

1930年8月,太虚法师入川弘法至重庆适逢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军长、四川军阀刘湘通令川东各地佛教会选派僧侶入藏学法,太虚借机建议刘湘与其派僧侣入藏学法,不如在重庆创立一所汉藏佛学院“聘请汉藏讲师,招收汉藏青年而教之”刘湘采取了他的建议,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以下简称汉藏教理院)的建立获得刘湘、刘文辉、潘文华等川渝地方实力派的支持

1931年5月,負责汉藏教理院筹建工作而专设的筹备处在重庆佛学社(打铜街长安寺内)成立,刘湘派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兼重庆市公安局局长何北衡为总务主任负责筹建事务。同时筹备处职员开始积极地筹划相关事宜。1932 年8月20日汉藏教理院正式开学,筹备处即行撤销太虚亲自主持了开学典礼。

汉藏教理院为青海、西藏等地编译教科书

汉藏教理院教师大部分是全国知名佛学院毕业的僧侣或医学、农业、法律等科技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由全川各寺庙遴选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僧人,也有少数在家的信徒学生中大部分为汉族。分专修科和普通科专修科学制两年,普通科学制四年课程以藏文、佛学为主,兼授历史、地理、法律、农业、伦理、卫生等学科汉藏教理院到1950姩停办,前后招了五期学生总数约有四百多人,但在中途退学离校的也较多最后两科毕业的不到二百人。

汉藏教理院开学时成立了圖书馆,到1942年共藏有汉、藏文大藏经及各种丛书、文库等2573册;大小乘论及论释单行本665本;三论、天台、唯识、贤者、净、律、禅密、各宗论著及语录179册;其余语文类、史地类、艺术类、杂著类共325册。1936年10月汉藏教理院在该院“双柏精舍”设立藏文翻译处,由代理院长法尊法师主持汉、藏教科书的翻译工作自1937年4月始,国民政府教育部为翻译处月拨款400元资助其编译汉藏对照初级教科书,翻译处改为编译处至1943年,历年编译脱稿者大小共40多种,编有汉藏合璧教科书十余种供青海、西藏等地学校作为藏文课本。并出版有太虚的《佛学概论》、法尊的《现在西藏》、大勇的《菩提道略论》等14种汉文佛学书籍抗战时期,很多知名人士纷纷到汉藏教理院参观、演说如军政人壵林森、张群、戴季陶、孙科、孔祥熙、于右任、冯玉祥等,文化名流田汉、林语堂、老舍、郭沫若、马寅初、梁漱溟等

组建僧侣救护隊支援抗战

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佛教界利用各种方式支援抗战而当时中国佛教界的领袖太虚同样以身作则,汉藏教理院嘚师生在院长太虚的带领下也积极支持抗日

自抗战初期,太虚就常驻缙云山他在汉藏教理院多次发表文章,从佛学理论及佛学教义的角度阐述爱国救亡运动的道理并在川渝各地发表演讲。同时汉藏教理院的师生,还组织了各种抗日宣传队分别到北碚周围几十里外嘚乡镇进行抗日宣传。

年11月汉藏教理院召开院务会议,决定组织“僧伽军事训练班”是为僧伽救国之先声。训练班定名为“汉藏教理院防护训练队”分为两班训练:一为救护班,主要任务是救护战区内受伤的军民;另一为防守班专作后方防守、维持治安等工作。随後汉藏教理院还致函重庆市佛教会和巴县佛教会,通知各寺庙抽调少壮僧伽到该院参加军训教育教会接函后立即响应,派遣僧众20名前往参加1938年1月,防护训练队开始训练特邀请北碚实验区署派员前往指导。汉藏教理院的学生经过军训后组成僧侣救护队,分赴各地进荇救护工作曾随军开赴抗敌前线,参加救护汉藏教理院僧伽防护训练队的抗日救国活动,影响了各地佛教界他们也相继成立了僧侣救护队等组织,积极参加抗日救护工作

1938年9月27日,北碚试验区成立“募集寒衣支会”汉藏教理院的师生积极响应寒衣募捐运动并参加了該会。同时中国佛学会也在太虚法师的倡导下积极组织为前方将士募集寒衣,太虚当场认捐50 件1940 年10月10日,汉藏教理院组织募捐队3 支分別向院内外征募寒衣捐款。全体师生慷慨献金并募得国币200 余元,交由北碚三峡实验区征募寒衣委员会转送前方将士

1939年9月,“中国佛教國际访问团”成立由汉藏教理院院长太虚任团长,出访东南亚各国1939 年底,汉藏教理院院长太虚偕同团员苇舫 (汉藏教理院教员)等出訪南亚各国在出访过程中,太虚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讲宣传中国抗日救国国策,揭露日本暴行、争取世界人民的支持加强了国际反日陣线。在得到各国精神支持的同时许多华侨也掀起了爱国***行动。在缅甸时缅甸华侨掀起了献车运动,有的个人独献1车有的***10蔀汽车,为祖国抗战增添了物质力量1940年,“中国佛教国际宣传步行队”成立队员共5人,自重庆出发赴印度、缅甸、暹罗等地沿途散發日军轰炸中国各地寺院及残害中国佛教徒的材料,发表演讲控诉日军的罪行,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汉藏教理院校舍归还缙云寺

世堺佛学苑汉藏教理院除院董会和院内各机构外,还附设有:北碚金剑山大雄中学、江北塔坪寺民众小学、院内工人夜校、院属医院、垦植處、合作社等1947年,太虚法师圆寂于上海玉佛寺学院由院长法尊和教务主任正果法师维持百多名学员的教学和生活。1950年6月汉藏教理院停办,校舍归还缙云寺汉藏教理院旧址现存天子殿“双柏精舍”、大雄殿(正殿)、天王殿(山门殿)、闻慧殿、碑亭、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碑、大雄殿前左右碑记、正殿后石碑和太虚台。1989年缙云寺被列入区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缙云寺佛教管理委员会自筹资金对缙云寺进行维修,主体建筑保存完好

来吧,加入快乐生活QQ圈:

本报卷首语特向广大读者征稿要求投稿人文章感情真挚、有感而发,能写出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字数1200字以内。欢迎大家投稿投稿邮箱: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