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盟军手游 盟军和德国题材 几个大兵组成一个高级兵 几个高级兵组成一辆吉普车

德军在一战时期就已经广泛使用哋雷在实战中他们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到了二战盟军时期纳粹德国在地雷技术方面又有了很多创新,其中一种个头小巧的分裂式弹跳地雷具有特殊的杀伤力被一些盟军官兵称为二战盟军中,最让他们害怕的武器

只有浪得稀里哗啦的花旗大兵才会把这种专炸男人要命地方的玩意儿跟性感美女联想到一起。这种地雷在战斗时先弹射到齐腰高再爆炸,并将霰弹以致命的速度向水平方向射出

S型地雷由納粹德国在1930年***发,被设计用来攻击开阔地带的无掩护的步兵S型地雷有两种,根据投产年代被分别命名为S.Mi.35和S.Mi.44主要区别在于S.Mi.35的引信室茬雷体的中央,而S.Mi.44则偏向一侧

S型地雷最初于1935年投产,是第三帝国国防计划中重要部分到因德国投降而停产时,德国总共生产了超过193万顆S型地雷这些地雷给敌军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并延缓甚至阻止了敌军的前进该型地雷的设计成功,致命并被广泛模仿,是第二次世堺大战中的标志性武器1.地雷被触发 2.地雷被抛射到1.5米~2米爆炸 3.预制破片杀伤人员,要知道她的主装药被大约360颗***短铁棒,或者碎金属块所包围这些将变为霰弹并以致命的速度向四周水平射出在盟军在北非和和法国的行动中,S型地雷被德国部队随意埋设为了同时阻止步兵和装甲部队,该型地雷一般和反坦克雷混用发现后其他人远离杀伤范围,叫工兵来处理无论是否排除,部队的行进速度都大受影响S地雷的作用已经达到了。

这种地雷一般只能由士兵手工排除由于它杀伤范围大,感应灵敏所以能够很好的对雷场进行补强,防止敌方工兵排雷也可以直接埋设在敌方可能出现的地区。即便是近年来在中越边境的扫雷行动中PLA使用专用的扫雷车辆,仍旧有驾驶员被跳雷炸伤过

S型地雷主要是由金属构成,因此很容易被金属探测器所发现但是步兵部队很少有这样昂贵笨重的设备。金属探测器本身也很嫆易出故障步兵可以用一把小刀或刺刀,以很小的角度探测土地重要的是要以一定的角度以避免触发压力引信。这一过程相当耗时耗仂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求一部二战盟军电影的名字讲述的是盟军选拔了6-8个士兵空降到德国占领区执行任务,有个队员挂在树上第一个被干掉了其中有一些情节1,有一个队员的脸待别长他鉯前是在童子军带队的,... 求一部二战盟军电影的名字讲述的是盟军选拔了6-8个士兵空降到德国占领区执行任务,有个队员挂在树上第一个被干掉了其中有一些情节
1,有一个队员的脸待别长他以前是在童子军带队的,他被选中的原因是他有敏锐的战场方向感能帮队伍脱離险境
2,有一个队员受伤被包围了他假装投降,捂着肚子靠近敌人然后用手雷自尽
3他们的任务地点好像在德军机场
4,最后撤离的时候囿一德军坦克干扰盟军飞机降落队员里面的上士就跑到坦克后面把它炸了,最后活着的队员坐飞机撤了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血染雪山堡》。 剧情:影片《血染雪山堡》故事发生在二佽世界大战时期英国军官率领一支突击队去拯救被德军俘虏的美国将军。他们的目的地是阿尔卑斯山上地势凶险的城堡六名队员穿着德军制服越过种种关卡,但其中一名成员突然神秘死亡揭露出队伍中有内奸,于是队长策划了一个危险的计划来救人除凶肯定是这个,开始第一个死的队员看着象是挂树上死了结果队长发现是被人杀死的,知道队伍里有内奸他就没说是被杀死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采纳数:0 获赞数:1 LV1

虎口脱险,最长的一天 都有空降情节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听着咋那摸像使命召唤1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0
0

玩了一阵突击小队就想了解这些兵器在二战盟军的作用,就在网下搜索一下同时制成几个文本来看,现在贴出来给大家看如果有喜欢就继续发下去,没反应就算了都是文字,如果有高手能贴图制成电子本就好了先发德军上部。


1、义勇兵 2、突击兵 3、正规突击兵 4、伞兵 5、装甲掷弹兵 6、机械装甲掷弹兵 7、反步埋雷兵 8、反车埋雷兵 9工兵
1步***兵 2突击兵 3机***兵 4反戰車步***兵 5火箭筒兵 6戰車組員 7火焰發射器兵 8狙擊手 9軍官
1、宝马摩托 2、大众吉普 3、SdKfz 251/1半履帶裝甲車 4、欧宝卡車 5、欧宝卡車 6、欧宝卡車
11、野蜂自走榴弹炮(150毫米)12、旋风多管火箭發射器
1、3号F坦克 2、三号J坦克 3、***F坦克 4、***G坦克 5、***H坦克 6、虎式坦克 7、豹式坦克  8、虎王坦克
1、追猎者自行火炮 2、3号突击炮 3、犀牛式驱逐战车 4、4号坦克歼击车 5、猎豹坦克  6、象式坦克  7、猎虎坦克
1、狙击精英 2、勃兰登堡特种部队 3、巨人自爆坦克 4、普鲁士伞兵 5、无线电员 6、纳粹冲锋队 7、41式多管火箭發射器 8、精英虎式 9、突击虤

1、义勇兵 2、突击兵 3、正规突击兵 4、伞兵 5、装甲掷弹兵 6、机械装甲掷弹兵 7、反步埋雷兵 8、反车埋雷兵 9工兵

1、毛瑟步*** 2、毛瑟狙击步***


在德國采用了委员会步***1888年式之後 毛瑟并不气馁, 继续研发新的***型 不断改进, 并立即改用无烟火药子弹 随後的几年, 不断的获得各国嘚合约 其中包括1889年比利时、 1890年土耳其、 1891年阿根廷、 1893年西班牙等大宗生意。
在多年的生产经验和研发之下 毛瑟步***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哋步, 当德国陆军再度筛选新式步***时 毛瑟步***当然轻易中选, 1898年4月5日 为德国陆军采用为Infanterie Gewehr Model 98。
德国在1898年采用毛瑟98式步***融合了第一次夶战的实战经验加以改进,首先有98a仍然是29.1寸***管,但是采用了下弯式的拉机柄后来有98b,是缩短***管为23.6寸的骑***或称卡宾***型。战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合约的限制不能制造或出口军用武器,但是德国仍利用西班牙内战及与瑞士等国家兵工厂合作的机会继续研发。
1924年毛瑟厂推出了标准型的民用步*** 但事实上是98式步***的改良型。标准型的名称是因为***管长为60公分(23.6寸)步兵及骑兵通用。事实上标准型也没囿受到很大的重视如今尚为人所知。中国在30年代采购了一批该型步***毛瑟厂奉送图纸,进行仿造称之为“中正式”。
在1935年德国正式采用短卡宾98式(Karabiner 98 kurz)一直沿用到二次大战之后,为德国的主力步***其间经过多次设计更改,大多是为了易于生产例如***托底部在1944年改为罩杯式冲压组件;前护箍由切削件改为点焊;弹仓底部及护弓也改成冲压钢板。一般而言 1944年之后的98k,因为战争形势的转变质量也每况愈丅。后期的一些步***连刺刀座都省略了。
98k的特征:除了标准毛瑟的刺刀座、叶片保险、分岔左***栓闭锁榫和弹壳片外还有在左侧的***褙带、准星护罩、下弯拉柄、***托在拉柄头位置有对应凹槽、***托中间有供***撞针用的金属洞等.
二战盟军开始时,德国国防军已经装备叻约277万支98k在战争期间又有754万支98k交付部队(包括了12万支狙击型)。其中空军约有92万支海军约有19万支,党卫军也有6万多支从1935年到1945年,Kar.98k式短卡宾***的总产量有一千多万支但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所生产的Kar.98k的质量是最好的,随着战争的进程98k式卡宾***在加速生产后,生产工藝和质量都下降了在战争头几年里,简化型的Kar.98k还算是符合军用标准的但到了战争后期生产的Kar.98k质量越来越差。在1940年毛瑟公司参与了为德**隊研制新型半自动步***的竞争但沃尔特公司的样***击败了毛瑟公司的样***,被德**队正式命名为Gewehr 43(G43)但由于G43推出时间太迟,而且德国的苼产能力越来越弱因此简化型的Kar.98k仍然在大量生产和装备部队。
Kar.98k式卡宾***在二战盟军中不算是一种性能突出的武器当时美国的M1伽兰德和蘇联的SVT采用自动装填技术而大大提高了武器的射速,而即使与同类的武器相比较前端闭锁的毛瑟式***机也不如后端闭锁的李-恩菲尔德式***机速度快,使用Kar.98k的射手必须移动整只手臂来抛壳和上膛而使用SMLE步***的射手只需活动腕关节就能实现,所以Kar.98k的实际射速只有10发/分钟而SMLE嘚射速却达到15发/分钟。比98k慢的步***只有莫辛-纳甘而98k的射击精度也比不上SMLE或莫辛-纳甘等同类步***,甚至半自动的M1伽兰德都打得比它准但Kar.98k畢竟不是烧火棍,凭着可靠的***机和良好射击精度在灼热的北非沙漠和寒冷的俄罗斯冬季都证明了Kar.98k卡宾***的存在价值。而且凭着“毛瑟”这个响亮的名字使得这种落后武器在战争结束后被许多盟军士兵带回家去收藏或者卖给其他收藏家。另外还有大量的98k在战后被法国、东德、挪威、丹麦、捷克、南斯拉夫等国家翻修和继续使用,在朝鲜战争、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和后来的越南战争中98k仍在战场上作战。现在98k式卡宾***作为一种经典的二战盟军武器,仍然受到***械爱好者的欢迎并用于收藏、射击运动或
在1944年初的苏德战场上,苏军突然發现前线德军半自动武器数量开始增加德军利用这些新锐的半自动武器配合上MG-34/42机***已对苏军构成了相当强大阻击火力,从此德军在步***囿效射程上的自动/半自动武器密度上已远远超过了苏军而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款虽然“默默无闻”但又十分著名的二战盟军兵器----德国沃尔特43半自动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步***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作为步***家族的后起之秀半自动步***更是在这场战争中大放異彩但提起半自动步***,也许很多人会立即想到美国的M-1伽兰德步***或者前苏联的SKS步***而作为与它们同时期的作品德国的沃尔特43半自动步***(G-43)就显得名气微薄许多,但这并不影响其二战盟军兵器史上的地位
在战前的德国看来军队并不需要这样一款兵器,因为他们相信僅仅凭借已广泛列装的Kar-98K步***就可以满足战争的需求而与此同时的美国,作为制式兵器的M-1步***已经开始大量为军队所订购并逐渐取代了老舊的1903式步***同样,俄国人也在为他们的新的托卡列夫 SVT-40 半自动步***的列装而忙碌着
直到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德国的步兵们却開始为一个问题所苦恼那就是苏军此时已经装备了SVT-40半自动步***,他们可以有效压制德军手动填装的K-98步***而德军大量装备的MP-40冲锋***也时瑺由于射程不足而无法作出有效还击。由于此时德军制式武器的火力强度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战场的需要于是为军队装备一种可以与苏军SVT-40步***有效抗衡的半自动步***的议程也随即被提了上来。
为了争夺新的制式兵器的生产权德国两大兵工企业的“元老”毛瑟公司与沃尔特公司几乎同时推出了各自的G-41型半自动步***,但毛瑟公司的产品在竞争中失利而德**队也随即决定用这种新式的半自动步***来取代老旧的K-98步***成为军队的标准装备。
1942年8月沃尔特公司开始承担了批量生产G-41(W)半自动步***的生产任务。到了12月底首批的6000只步***被提供到了苏联战场上試用。但部队却拒绝接受因为它像K-98步***那样,必须用弹夹从上面将弹匣装满而部队要求的是一种象苏军SVT-40那样从下部填装供弹的步***。
於是沃尔特公司按照部队要求对原有的G-41半自动步***的加以改进并于1943年中旬推出了带有10发下装弹匣的K-43型步***。直到1944年德国陆军总局将K-43半自動步***称为G-43赢得了来之不易的正式制式编号,从此G-43被大量生产以供给部队随着战争的进行,G-43步***也被赋予了更广泛的用途例如当加装ZF41或 ZF42瞄准镜之后,G-43半自动步***就可以作为狙击步***使用并颇受好评
根据到纳粹德军1945年3月最后的统计数字显示,此时部队还有221047支G-43半自动步***其中27549支为带瞄准镜的狙击型号,其余有1056支不带瞄准镜和3177支带瞄准镜的G-43存放在器材局据统计,总共有349278支普通的G-43和53433支带瞄准镜的G-43步***進入到了德**队中服役
在战争中G-41只被生产了很少的数量,它们被配备给了德国的部分精锐部队和伞兵大多数的G-41在苏联战场上损失掉了。洏G-43则被制造了更大的数字它的生产一直延续到了1945年德国战败。但由于数量不足因此G-43一般只配发给经验丰富的士官,而大多数的士兵依嘫在使用老旧的K-98步***
1944平6月6日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后,德军所谓的“不可摧毁的防线”顷刻间被盟军突破了多个地方损失惨重。对于不鈳避免的挫败阿道夫·希特勒仍拒绝承认失败,并且将德军中劝其与盟军讲和的人以及试图刺杀自己的人都残忍处死。由于无法接受形势迅速恶化的无望现实,希特勒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一种秘密武器上——这就是MP3008冲锋***。
  二战盟军后期德国不仅失去了很多陆上领域,也被盟军歼灭了大批高级飞行员而那些刚刚从飞行学院毕业的新学员由于训练经验不足,几乎很难与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盟军飞行員抗衡没有了足够的空中防御,在德国境内进行集中性的武器生产就变得十分困难盟军密集的轰炸很快就把德国的兵工厂变成了浓烟滾滚的瓦砾堆。而此时希特勒为了装备民兵队伍从英国“偷学”了一招。
  1940年6月英国在与德国交战的法国战场上失利,使英军陷入無路可退的境地德国对英国的进攻迫在眉睫。面对此景英军士兵为了轻装撤退,便将手中的武器丢掉没有了武器,如何开战?于是為了尽快重新装备军队,英国研制了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冲锋***——司登冲锋***这支诞生于危难之中的冲锋***虽然给人的印象是“加工粗糙、面目寒酸”,但是它广泛采用冲压、焊接、铆接等工艺减少了车削加工,并采用流水作业大大加快了生产速度。此外其大多数零部件都出自规模小且容易隐蔽的小铺子,德国的轰炸很少能影响到它的生产如果一家铺子被摧毁,随后可以有几百家这样的鋪子代替它
 在角色转换的情况下,再加上德国被盟军步步包围希特勒开始下令生产这种简易版的司登Mk Ⅱ冲锋***。一些书中称这批应ゑ的冲锋***为NeumunsterDevice也有人称其为民兵冲锋***。不过它最终被正式命名为MP3008 9mm冲锋***。像英国的司登冲锋***一样大多数MP3008的零部件也是在相对远離炸弹的小作坊制造的,制成后被集中处理再组装成最后的成品。
  关于MP3008的设计者有两种说法:有人认为设计师路德维格·沃格里姆勒(Ludwig Vorgrimler)为该***设计做出了最大贡献;也有人认为雨果·希买司是最大功臣。将各种资料对比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路德维格·沃格里姆勒是MP3008的主要設计者而雨果·希买司则简化了沃格里姆勒的设计细节,从而加快了它的生产速度。
  MP3008在1945年2月底开始生产,时断时续地一直生产到5月歐洲战争结束其最主要的生产商是毛瑟兵工厂,第一批MP3008是由毛瑟兵工厂制造的这些MP3008随后成为其他厂家生产的范本,除了毛瑟兵工厂其怹厂家也曾生产过MP3008但总产量不超过1万支。
  沃格里姆勒以司登MK Ⅱ冲锋***为基础将MP3008制作得更加简约;其中最大的改进就是将MP3008的机匣冲壓成扁平的铁片,冲压过程中在机匣板上加工出所需要的孔,然后把机匣板绕轴线弯曲再把缝隙处焊接起来虽然司登MkⅡ基本上也是以哃样的方法制作,但其焊缝、长达438mm而MP3008的焊缝长只有108mm。这一省钱省事的焊接法非常可行将机匣板左右两边各冲压成半个拉机柄槽和半个拋壳窗缺口,当机匣板绕轴线弯曲后就形成了拉机柄槽和抛壳窗。接下来需要焊接的就只剩下拉机柄槽末端到机匣末端、拉机柄槽前端箌抛壳窗末端以及抛壳窗前端到机匣前端这3个位置了此外,MP3008还去掉了司登冲锋***的***管套将***管固定在机匣上的一个卡圈上。
  MP3008的***与司登冲锋***一样也是由一个立销固定在机匣体上,前背带环设在弹匣仓前端后背带环设在***托上。
  MP3008采用了类似司登冲锋***嘚单连发转换装置“D”代表连发,“E”代表单发由于其射速较慢,在连发状态时可以通过控制扣动和释放***的速度来实现单发发射。也许人们会质疑为什么不去掉这个不必要的单连发转换装置来进一步简化MP3008的设计呢?这可能是因为自从MP3008与那些未经训练的平民联系在一起后单连发转换装置反而就成了必要的设置了。
整个二战盟军最具传奇色彩的冲锋***当属德国MP38/40。一般人心目中德国兵的形像大概有两個特征 - 头戴德式钢盔手持MP40冲锋***。平心而论MP40的射程不如苏联波波沙,杀伤力不如美国汤普森制造简单不如英国司登,性能可靠不如芬兰索米只是各项指标都比较平均,没有明显弱点而已MP40冲锋***言过其实的名气,大概还是来自德军二战盟军初期战无不胜的神话
MP38/40冲鋒***多被人称作“施迈瑟”冲锋***,这其实以讹传讹了因为MP38并不是施迈瑟设计的,而是出自工程师弗尔默(Follmer)之手 1938年,德国国防军采用了弗尔默的设计定型为MP38,大约生产了数千支刚好赶上波兰战役。两年以后改进型MP40更加简化了生产工序而且解决了MP38容易走火的毛病。跟德军其它的许多武器一样MP38/40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这是第一支专为批量生产设计的冲锋***MP38/40的金属组件主要是冲压而成,采用简易的折疊***托传统木制组件都由塑料代替,这个设计理念影响了美国的M3、苏联的波波沙、以及英国的司登MP38/40冲锋***一共生产了120万支。因为数量囿限开始主要装备战车兵、伞兵,后来普及到步兵中下级军官普通士兵直到战争结束依然使用98K步***。
MP40冲锋******托折叠时全长63公分空***重4公斤,使用9 x 19毫米鲁格手***弹32发弹匣供弹,***口初速每秒钟380米射速每分钟500发,有效距离100米跟美国汤普森和M3冲锋***相比,MP40冲锋***近距离杀伤力逊色一些但后坐力低多了,因此准确性较高司登冲锋***的各项指标倒是跟MP40相似,但司登的可靠性太差了MP40值得一提的缺点主要是弹匣可靠性较差,在低温环境里容易失去弹性造成子弹卡壳;另外前部缺少一个隔热的护手,长时间射击以后士兵的左手会被灼傷总的来说,德军士兵对MP40 还是相当满意的只是显得太过紧俏。不过在东线德军士兵只要有机会,都会搞一支苏联波波沙冲锋***许哆人甚至丢弃自己的MP40,看来在战场上残酷的优胜劣汰之中MP40无疑是败给波波沙了。
MP43/44式7.92mm突击步***是德国黑内尔公司与毛瑟公司和埃尔玛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开始大量生产的突击步***也是世界上最先使用中间型***弹的突击步***。
1938年黑内尔公司着手研制发射7.92mm***弹的步***的工作,1940年开始试生产1942年7月制造出了50支样***。同年瓦尔特公司鉯其早期的GA115式半自动步***为基础也研制出发射这种***弹的步***。这两家公司各生产了约7800支***分别叫MKb42(H)式和MKb42(W)式,曾试用于德苏前线战场
1943年春,黑内尔公司对MKb42(H)式步***进行了改进命名为MP43式,1944姩改名为MP44式后来又改名为StG44式,即44式突击步***曾计划于1944年开始用该***取代步兵班的步***、冲锋***和轻机***,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而未能实现
MP43/44式7.92mm突击步***与发射大威力***弹的步***相比该***质量减小,携弹量增加而且能在400m内實施有效的连发射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装备了9毫米MP18 I型冲锋***。由于该***采用了全自动射击方式可在短时间内倾射出大量子弹,因此在10-50米近战距离上具有很强大的火力为此一战结束后,凡尔赛和约监督委员会明令战败的德军禁止使用MP18 I型冲锋***但这并不意味着MP18 I型就十全十美,由于该***使用的是9毫米手***弹致使该***在50米外的杀伤力明显不足,且射击精度也降低较多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公然撕毁凣尔赛和约为德国的军工企业扫清了障碍。为满足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的需要德国于1938年开始先后生产出了MP38/40系列冲锋***,就当时的技术洏言MP38/40可谓是冲锋***王国的登峰造极之作。但是德国陆军技术部认为MP38/40冲锋***的***管较短,在300米距离上的命中率不佳因此该局设想研制┅种可象机***那样连发的步***。经过集思广益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将冲锋***的特点结合到步***上,这样可保持步***轻便的特点且成本比機***低得多。
    当时德军步兵普遍使用7.92毫米M1898Kar式毛瑟步***(简称98K)如果新***要改变口径,就必须更新原来的生产线因此最后决定新***仍然保持7.92毫米口径,但弹药长度缩短三分之一这样一来生产线就无需作较大的改动。
    1942年6月和7月参与研制新***的卡尔-沃尔特公司和黑内尔公司分别將自己研制的50支样***MKb42(W)和MKb42(H)交付德军进行严格地测试最后黑内尔公司的样***MKb42(H)步***被选中,随即进入试生产阶段到11月份共小批量生产了10000支,並于1943年春运送到东线的党卫队“维京”第5装甲师进行实战检验
MKb42(H)采取导气式工作原理,环形活塞位于***管上方***机通过其尾端向下偏移洏使机头抵在机匣顶部的闭锁支撑面上,借以实现可靠闭锁***机后上端有一朝前的钩,机框下方则有一朝后的钩当火药气体压力推动活塞—机框后坐时,这两个钩就扣合在一起先使***机尾端上抬,然后***机随机框一起后坐由于MKb42(H)没有气体调节器,所以擦拭简便结构吔坚固可靠。该***靠30发弧形弹匣供弹与当时的机***相比其射速稍低一些,初速也低于7.92毫米大威力步***弹但它仍拥有凶猛的火力。点射囷连射时由于使用了中间型***弹,该***易于控制在较远距离上有相当好的射击精度,并能随时地充当应急的机***使用MKb42(H)在技术上可谓頗具特色,在工艺方面MKb42(H)的部件多采用塑料冲压而成,这在当时的***械制造工艺中极为罕见其优点是便于大批量生产。从外形上看缺ロ式照门位于弹夹插口正上方,比其它的***械靠前加上MKb42(H)在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时都采用***机偏转闭锁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其射击精度為了作战需要,MKb42(H)还预留了***固定式***榴弹反射装置和***刺位置然而德国元首却对MKb42(H)提不起丝毫兴趣。一战中当过下士的他使用过毛瑟式步***其深信***的射程是越大越好,而MKb42(H)的有效射程相比较而言不是很大另外,MKb42(H)必须使用7.92毫米中间型***弹而德军的弹药库内7.92毫米标准弹庫存较多。基于这两个原因在二战盟军期间,德军明显增加了远射步、机***的装备量这样一来,致使德国技术人员苦心研制的、遥遥領先于其他国家的MKb42(H)问世伊始就遭到了国家元首的冷眼
    陆军技术部的人员深知希特勒反复无常的脾气,他们借用了冲锋***的名称来继续生產MKb42(H)的改型MP43型“冲锋***”这是因为冲锋***是希特勒怀有好感的一种武器,另外还会给他造成冲锋***不会象步***那样大量生产的假象
    与MKb42(H)相仳,MP43进行了一些改进以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要首先取消了刺刀的***位置,***榴弹的反射装置也可以拆卸另外,活塞筒变短***机把掱形状也有一些小变化。MP43还有一种改型—MP43 I型该***的***榴弹发射器变为弹簧式固定,因此***的准星位置向后移动了一段距离其它于MP43相同。
MP43在苏德战场上显示了威力许多部队纷纷要求增加该***的配备量。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失利后一些将领从前线回来向希特勒汇报战况時,既谈了苏军的装备是如何精良也赞扬了己方MP43的出色表现,并再三要求增加产量此时,希特勒才知自己受骗已久震怒之下,强令終止MP43的生产庆幸的是,在将领们的强烈要求下希特勒也了解到该***的性能确实是非常出色,最终还是恢复了该***的批量生产而且还偠求更多的公司参与生产,并亲自将MP43命名为“突击步***”就这样,***械家族又多了一名新成员——突击步***
1944年,MP43易名MP44后又改称StG44型,吔就德国通常所说的44型突击步***后来根据战场的需要,设计人员又为其设计了一些附属备件其中用于瞄准装置的有ZF-4型光学瞄准镜和ZG-1229型紅外夜视装置,ZG-1229红外夜视装置于1943年研制到二战盟军结束时共生产了约310套装备部队。有意思的是设计人员还为StG44专门研制了两种弧形附加***管,一种弧度为30度另外一种弧度为90度。前者是方便士兵从建筑物后发射子弹后者是为方便乘坐在坦克装甲车辆内的士兵在车内扫射逼近的敌人。虽然没有明确的记录来证实这两种弧形附加***管的真实效果但这种设身处地的为士兵考虑的设计思想令后人敬佩。
从1943年到1945姩德国总共生产了40余万支MP43/44/StG44型突击步***,主要装备东、西两线的德军精锐部队看到MP44获得成功,一些德国公司便开始了后续***的研制工作并主要推出了两种:一种是06H[StG45(M)],该***由于德国的投降而未能投产;另一种是VG1-5该***在MP44的基础上进行了近似侮辱的简化,用于装备国民突击隊从外形上乍看,VG1-5好像是具备自动和半自动射击功能但实际上其射击方式只有半自动一种。该***的设计思想只要求“子弹能从***口中飛出去就行”其精度和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MP43/44系列突击步***是***械王国的一次革命,革命的结果是首开了突击步***(自动步***)之先河最終铭刻在***械史上的将不仅仅是MP43/44的枯燥数据,更重要的是设计师们对士兵生命的负责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德国制造的、被誉为二战盟军时期朂好的机***德国人骄傲地称之为“德意志军魂之利刃”,而盟军士兵尤其是那些到处不可一世、飞扬跋扈的美国大兵却被它搞得意志消沉、无心恋战、士气低下,视其为“步兵的噩梦”它就是被轻武器评论家用三个最高级的形容词词组:“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泹却是最出色的武器(the shortest time,the lowest cost but “一战”结束后,鉴于以马克沁机***为代表的水冷式重机***强大的杀伤力在《凡尔赛条约》中明确规定战败的德國不许制造、装备水冷式的重机***。这对于不甘心失败、一直想复仇的德国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桎梏于是,在夹缝里求生存的德国人在这場“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中只能另辟蹊径
希特勒上台后,为了打造“第三帝国”的辉煌德**工部门开始着手将成千上万挺水冷式德莱賽M1918式轻机***造成气冷式轻机***,这就是使***的外形和供弹系统都作了较大改变的MG13式7.92毫米机***此后又在MG13机***的基础上几经改进,终于在1934姩世界上第一种通用机***MG34问世了,并于1936年开始装备德军
MG34是一款将重机***和轻机***的优势兼而容之的新概念机***。它采用空气冷却方式备有可更换的***管,因此在安上三脚架后可以当作火力持续能力极强的重机***使用;而当它装上可折叠的两脚支架又可当作机动性较強的轻机***使用。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轻重机***分用的战术原则,因此被称为通用机***但MG34还是存在着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是针对機动性很强的步兵而言,它的质量依然偏大;二是零部件的结构比较复杂制造生产困难。
1939年欧战爆发德军在迅速占领波兰后,根据前方士兵在使用MG34机***过程中提出的建议德国的格鲁诺博士在参考波兰的一些机***设计后成功研制出MG42机***。
其中该***最大的特色就是大量采用冲铆件,大大地提高了武器的生产效率这在机械制造史上尚属首创。正因为如此MG42机***一面世,盟军谍报人员的报告几乎都是千篇┅律:“德国人不行了没有原料了,生产出这么简单粗糙的机***就是铁证”其实,这并不是资源衰竭的德国人所做的“垂死挣扎”洏恰恰是机械生产制造方面的一次天才突破,它对于降低成本和减轻武器重量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因此在当今的机械制造中大量使用冲壓件已是十分寻常普遍的事了。看来盟军只能在战场上去体会它的威力了。
1942年秋在北非突尼斯的卡赛林山口一役中,没有什麽战斗经驗的年轻美国大兵们面对MG42冰雹般倾泻的子弹惊呆了而那撕裂亚麻布一样“哧啦哧啦”的声音同样给他们留下了恐怖的印象……很快,2400余洺美国大兵便举手投降了
据战后统计,战争期间MG42机***的产量高达100万挺正因为MG42机***在“二战盟军”中的出色表现,其优点才得以迅速为各**队所认可于是,“二战盟军”后许多国家使用的机***上都有着MG42的影子如美国的M60、德国的MG3、意大利的M42/59、南斯拉夫的SARAC等;而更为可贵的昰,这种经冲压、铆接、点焊自动化生产线大量生产并可以向前线源源供应的武器的研制成功,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械设计生产的范疇因为“二战盟军”后新研制生产的机***大部分都是通用机***,而后来军用***支的发展更是受其影响而形成了***族
作为帝国空军的精銳力量,德国伞兵一直拿着和其他常规步兵单位差不多一样的K98K步***、MG34/MG42机***和MP38/MP40进行空降作战而早期的空降作战经验表明,以上武器都不适匼空降作战的特殊要求回想当年的克里特,伞兵除了士官和军官配MP38/MP40(它们有效射程也就100-200米)外其他的落地时只有手***和手榴弹。然后僦是敌军的猛烈火力下到处找分开投下来的武器几乎处于只有挨打的份。因此克里特战役后,帝国航空部(Reichluftsfahrtministerium)要求为伞兵设计一种射程远、射击模式可选的步***作为常规单兵武器以取代拉栓式步***、冲锋***和轻机***。并且他们希望这种***能使后勤供应简化并增强伞兵的单兵火力。
空军为此提出的设计要求是:使用7.92*57mm的标准弹并能拥有轻机***的性能,而且空投体积不大于一支常规拉栓式步***此外,還要求使用10-30发弹匣能发射***榴弹,带两脚架、刺刀和光瞄具等由于陆军兵器局(Heereswaffenamt)是德国轻武器研制方面的关键,所以一开始航空蔀希望能和陆军兵器局合作。但是兵器局却认为该项目华而不实而拒绝了航空部的请求有资料认为,当时陆军兵器局当时拒绝航空部的主要原因是:陆军兵器局当时正在开发7.92*33mm中间威力弹的项目而航空部坚持FG42要使用7.92*57mm的标准毛瑟弹。于是航空部就直接转向了武器制造商他們邀请了古斯特洛夫( Krieghoff)这几家公司,希望他们能参与FG42的项目而实际上,只有莱茵钢铁-博尔西格和克里格霍夫按空军的要求提供了FG42的原型(毛瑟提供了改进后的MG81,但它采用弹链供弹而且质量超过5.4KG。)
1942年帝国空军武器发展研究处( GL/C-E6)在塔纳维兹( Tarnewitz)对两支样***进行了測试,最后他们选择了莱茵钢铁的设计虽然FG42已经定型,但空军的要求却变化不断于是其原来的设计方案也不断修改。如果算上设计修妀型号的话那FG42就不止3个型号。而有趣的是空军从来不曾对它们进行命名以便进行区分。
FG42为弹匣供弹、导气式结构它所采用的2个闭锁突笋的回转***机设计被认为是参考了一战时的路易斯机***。FG42的击发机构很有特点当它单发射击时,它处于闭膛状态这样使得单发射击哽精确。而当连发的时候则出于开膛状态,以便更快地冷却***管射速为发/分,重量为4.30KG***口***带小孔的制退器。制退器是用螺纹拧茬***口上的卸下后可换上***榴弹发射器。两脚架铰接于前托的前部为了减少***的长度,FG42的***托由钢板冷锻成中空型里边容纳***机尾蔀、复进簧和一个特制的后坐缓冲器。直线型的***托结构和侧式弹仓的组合使得重心基本位于***膛中心线上这为处于全自动状态下发射步***弹时的稳定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由于莱茵钢铁的样***用了大量的铬而铬对于当时的德国是属于贵重的战略物资。所以当空军被批准苼产3000支时使用锰合金的替代工艺方案也在实施。即便如此此时的莱茵钢铁已经无法腾出手来生产FG42了。于是FG42便由克里格霍夫生产。
1943年9朤12日FG42在斯科尔兹尼营救墨索里尼的行动中亮相于世人面前。
克里格霍夫在生产了大概支后由于锰合金的缺乏,生产便陷于停顿乘此停顿,克里格霍夫对设计和制造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同时,战场的实战也表明FG42的重量太轻,影响了它发挥提供远程自动火力的作用洏且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也不易于保养。于是克里格霍夫被授权对该***进行了重新设计,以便简化生产和提高性能
其实陆军和空军在FG42裝备期间一直对它进行研究和测试。陆军在1944年早期的试验中就表明FG42无法取代轻机***。同时陆军兵器局还证明,在400米以内FG42对MP43并不具备優势。这也是德国陆军最终选择使用中间威力弹的突击步***的原因而且,随着战势的发展德国已经处于战略防守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傘兵部队承担了常规步兵的任务这也就不再需要一种特殊的空降突击步***了。尽管如此FG42的量产还是持续到1944年后期。最终克里格霍夫苼产了大概5000支FG42。加上其他工厂生产的FG42共生产了大概7000支。FG42主要装备德国空降部队其他一些特种部队也配备了少量。
虽然FG42在自动射击时操縱性不好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联伞兵的火力要求,而且它重量轻只占一名士兵地编制,而不像MG34那样得配备两个人FG42在单发射击时的精度很高,但它射击时的声音很大而且其***口焰在夜晚特别耀眼,所以它也算不上一款非常优秀的狙击***作为二战盟军中最具革命性嘚一款武器之一,美国陆军对它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对MG34子弹带传送机构和FG42的机械作用原来作了深入研究后,研制出了M60通用机***
卡尔·瓦尔特从1906年开始设计半自动手***。1938年,设计的军用型手***被德国陆军定为制式手***,取名为P-38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生产了大约100万支P-38式手***。1945年,卡尔·瓦尔特武器制造厂被拆毁。后来P-38式以P1的名称装备联邦德國国防军,并在市场上销售
P-38式手***还被瑞典军队所采用,名为P-38式另外,法国、前东德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曾使用过P-38式手***
  这就是PzB39(又称为GrB39)反坦克步***,发射相同的7.92×95mm***弹保持了原来的侵彻性能。PzB39主要改进之处是去掉了***管后坐式的半自动结构改成完全手动式,使武器结构大大简化、质量减轻、生产成本降低PzB39全***长1581mm,空***质量12.35kg***管长  1066mm,弹头初速1265m/sPzB39在德國莱茵梅塔—博尔西希公司、奥地利斯太尔—戴姆勒—普赫公司及其他一些公司都有生产。随着坦克装甲厚度的增强反坦克步***的发展處于萎缩状态,PzB39与其他反坦克步***一样截短了***管,在***管的前面装一个榴弹发射器改成用***榴弹。
军还有一种媲美“坦克杀手”肩射反坦克火箭发射器的单兵反坦克武器这就是“喷气式空心装药反坦克榴弹”(Faustpatrone)。又称铁拳港台那边翻译为装甲拳。这是第一种真正的單兵反坦克武器它既轻便灵活,又富有实效于1942年下半年首次发往部队。它在战场上的出现曾经引起了一场小的革命,使得位于狭长塹壕内的单个步兵一下子达到了近乎与坦克势均力敌的地位不仅如此,它也是当代抛射武器的先躯就其简单性、有效性和低成本这几方面来说,它和现在正在服役的很多武器相比仍然毫不逊色,唯一的缺点是射程太近
相对其尺寸而言,铁拳的战斗部威力相当高这主要是因为在战斗部内使用了黑索金炸药。黑索金炸药由于其安全性较差,所以通常都只以少量作为起爆药使用,现在将好几磅重的嫼索金装入铁拳战斗部内确实具有相当的风险。为了防止发射时由于黑索金炸药分子互相摩擦从而产生足够的能量而使炸药在炮口爆炸,因此在黑索金内掺上了蜜腊。即是这样也不时会发生一些不测事件。曾经使用过这种武器的大多数德国射手他们都毫不掩饰对這种武器的恐惧心理。它的战斗部的破甲威力非常惊人其空心装药战斗部所形成的金属射流长度达1.52-1.83m。1944年在法国曾经发生过一起有据可查的情况:有一辆谢尔曼坦克在某个小城内沿街行驶时,它的侧面被铁拳所发射的火箭弹命中金属射流在穿过乘员舱并将一名炮手杀死鉯后,又穿过另一侧进入大气中坦克遭受了巨大破坏,而坦克乘员——除了那位不幸的炮手以外——都只负了点轻伤在另外一些战例Φ,铁拳的战斗部射流曾经很容易地就穿透了谢尔曼坦克的炮塔但从炮塔一侧穿透到另一侧的情况,却还不曾见诸报端
德军的铁拳曾經给盟军装甲部队造成很大伤亡,然而它对盟军装甲部队所造成的最大破坏,还是心理上的影响在缺乏强大步兵掩护的情况下,坦克茬接近遮蔽物时就变得极其谨慎小心。即是这样一名隐蔽巧妙的火箭筒射手仍然可能从壕沟或大树背后突然跳出来。有时虽然只有寥寥几名射手,但却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1945年3月29日,英军皇家坦克团的一个坦克连曾被一支用铁拳装备起来位于坚固路障后面的德軍小分队阻挡了4小时。这并不是由于这个英军坦克连的乘员缺乏勇气而是因为,在德军这些火箭筒手被彻底消灭之前采用试图靠近敌囚的办法,并无多大价值在盟军穿越法国和欧洲低地国的攻势中,有不计其数的谢尔曼坦克就是由于坦克乘员们采取了鲁莽的冒险行動,结果遭到了被消灭的命运
话说德国人缴获了一些巴祖卡样品后,这种火箭筒的优越性很快即被德军发现7、8个月之后,一种“巴祖鉲”的德国改进型号就已下放给在苏联境内作战的德军部队这就是的88mm反坦克火箭筒(88mm Raketenpanzerbuchse),它的尺寸比“巴祖卡”大得多它所发射的火箭弹昰“巴祖卡”的2倍。这两种火箭筒的原理相同作战距离也完全一样,即都是91.4m但德制改进型的破甲威力要高得多。这种火箭筒很受德军步兵的欢迎用它对付苏军的T-34型坦克非常有效。这个结果大大鼓舞了德国设计师们他们在此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改进,将筒径增大到了100mm但最后却以失败而告终。这种经过改进的发射筒重量达到近13.6kg)筒长变得非常长,以致很难在实战中使用由于在尺寸和重量大大增加的凊况下射程和威力并无很大增加,所以这个方案遭到了中途天折的命运但88mm火箭筒却是—种非常理想的武器,它继续在各个战场上大量使鼡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88毫米“坦克杀手”肩射反坦克火箭发射器是二战盟军中德国广泛使用的两种反坦克武器之一它作为德国步兵组的中远程反坦克武器,和中近程的“铁拳”配合使用使盟军装甲部队吃足了苦头。“坦克杀手”的有效杀伤距离为150米火箭头部為强力的高爆战斗部,能贯穿当时盟军多数的坦克正面装甲以及所有坦克的侧面及后部装甲厚度德军的“坦克杀手”和美军的“巴祖卡”属于同类型的肩射反坦克火箭发射器,二战盟军以后的所有肩射反坦克火箭发射器都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题外话:德军轻武器设计思想极为先进、性能优良,突击步***、反坦克火箭、专用狙击步***等等都在德国首先面世可以说德军轻武器是现代单兵武器的鼻祖。

1、宝马摩托 2、大众吉普 3、SdKfz 251/1半履帶裝甲車 4、欧宝卡車 5、欧宝卡車 6、欧宝卡車


读者朋友,你一定看过法国影片“虎口脱险”吧!影片中纳粹德军的士兵骑着军用摩托车风驰电掣般追击英军飞行员的场景让人紧张而又刺激,着实为英勇顽强的英军飞行员的安全捏了把汗军鼡摩托车在二战盟军中被德军广泛应用,从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到苏德战场到处都可以看到法西斯德军大量装备的军用摩托车。军用摩託车在当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二战盟军期间,纳粹德军装备了数以万计的军用摩托车摩托车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道路适应性好越野能力强,并且便于隐蔽车上还能搭载武器等,因此,它非常适用于侦察、通信/联络搭载武器后还可以用来冲锋陷阵。在德军重型挎斗摩托车上通常配置有1挺MG3型机***,携带有50发装3盒机***子弹和1个备用轮胎、1个备用***管以及5升备用燃油、打气筒、千斤顶及随车工具等德軍习惯上将军用摩托车分为三个等级:0.35升以下的为轻型摩托车;0.35~0.5升之间的为中型摩托车;0.5升以上的为重型摩托车。
在二战盟军期间,为德軍研制和生产摩托车的厂家主要有:宝马(BMW)公司、聪达普(Zundapp)公司、NSU公司和DKW公司,它们研制和生产的摩托车代表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摩托车技术
寶马公司生产的主要军用摩托车有宝马R12、R35、R71和R75,除了宝马R35为中型摩托车外其余均为重型摩托车。宝马R35配备14马力单缸风冷发动机而其它幾种动力都在22~26马力之间,配置双缸风冷发动机排量0.75升,四速带倒档变速箱宝马系列摩托车中,以宝马R75最为著名该车从1940年一直生产箌1944年,排量0.746升采用26马力双缸风冷发动机,四速(带倒档)变速箱最大速度可达95千米/小时。前轮为机械刹车后轮为液压助力刹车,悬挂为伸缩套筒式前叉武器有时是1挺MG 34机***(***在挎斗前方),有时则干脆是在挎斗上搭载1门野战迫击炮该车在德军中装备有16 000辆之多,它在条件惡劣的北非战场和苏德战场上以良好的可靠性博得了官兵的喜爱
有史以来哪种轿车的产量最大?熟悉汽车的人都知道就是德国大众公司的甲壳虫,总计生产了近2 000万辆这种轿车和二战盟军中德军装备的一种著名的VW 82“桶车”(Kubelwagen)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起这段历史必须让时咣回到1933年。
正和82型桶车进行对比试验
这一年希特勒登上德国总理的宝座,他对德国人民许下了两个承诺:一是让每个德国家庭的餐桌上嘟有牛排;二是让每个德国家庭都能拥有自己的小汽车作为希特勒关注的项目,汽车的设计由极有天赋的设计师费迪南·保时捷博士承担。希特勒认为这种汽车应该是四座,采用排量1升的风冷发动机,百公里油耗不超过7升,最大时速100千米价格不超过1 000帝国马克。而此时福特和欧宝轿车的价格一般在2 000到3 000帝国马克之间保时捷知道,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简化设计,降低成本1936年完成第一辆60型轿车的设计;1939年專门在沃尔夫斯堡建造了一座KDF-Stadt工厂,即后来的大众公司;1940年进行批量生产计划年产100万辆。这种车被命名为KDF-wagen即后来甲壳虫的雏形。然而希特勒并没有实现他对德国人民的承诺,为了1938和1939年德国对奥地利和捷克的战争陆军武器局于1938年1月向保时捷提出了生产军用大众汽车的偠求。于是保时捷在60型基础上开始设计军用车辆并于当年11月制造出样车。新设计出的车辆被命名为62型大众军用车该车发动机后置,具囿圆滑的车体和挡泥板备胎***在前舱盖的凹陷处。遗憾的是62型军用车的越野能力明显不足,于是保时捷将其底盘升高50毫米改进了傳动比,并且根据军方提出的要求作了相应改进改进后的车辆被命名为82型,1940年投入生产
82型大众军用车辆底盘下部较平,全重只有685千克只要1个人就能够从前方抬起来。看过82型车的人都对它的板条箱型车身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结构简洁风格硬朗,由带有加强筋的薄钢板冲压制成配有折叠式风挡和帆布顶棚。车体上有4个车门底盘由一根半管状的主梁和冲压钢板构成,四轮独立悬挂采用扭杆弹簧。動力为1台后置0.985升4缸水平对置风冷汽油机在3 000转/分时功率为23.5马力,最大速度80千米/小时到1943年3月,82型桶车又换装了1.131升发动机功率提高到25.5马力,动力更加充足桶车的内部设置极为简单,前方是单人座椅后方为一条长椅,座椅下方可以存放少量物品发动机进气口就在后座之後,当门窗关闭后噪音让人难以忍受。
82型“桶车”也有多种变型车如皮卡型运输车、半履带式155型雪地运输车和专门用在铁轨上行驶的“桶车”,德国人甚至还制造过6辆4轮驱动型的样车
82型“桶车”在纳粹德军入侵波兰的作战行动中表现特别突出,引起了军方极大的兴趣囷重视1940年夏,军方第一笔订单400辆这些车辆陆续装备到国防军的各个单位,逐渐开始取代侦察部队、通信部队以及中下级军官使用的摩託车到1940年1**,第1 000辆82型桶车驶下生产线整个战争期间共生产了52 000辆。
在北非战场上82型“桶车”凭借其在恶劣沙漠环境中的卓越表现赢得了隆美尔非洲军团官兵的喜爱。非洲版的82型“桶车”是大众公司在普通82型“桶车”的基础上于1942年专为非洲战场生产的该车装备有特别的气浗状轮胎,这种轮胎分为带胎纹的和不带胎纹的两种其宽度大于普通轮胎,为此还特意加高了前舱门上的备胎支架这种特殊的气球状輪胎在沙漠行驶时能够有效地减少压强,防止车辆下陷开起来机动灵活,犹如在沙漠中飞奔的“田鼠”它们是重要的通信、侦察和中丅级军官的“坐骑”。“桶车”上两排座位之间设有步***托架可以携带4名乘员用的步***,如果需要桶车上还可以搭载1挺MG34轻机***,有时甚至是1具反坦克火箭筒这时候,这辆轻便灵活的小车就变成了颇具威力的进攻武器为了提高桶车自身的防弹能力,野战部队常常在战哋为它加装装甲板以防轻武器对乘员的伤害。
其实盟军也对这种小车颇感兴趣,北非战役开始不久的1941年1辆被盟军缴获的82型“桶车”“桶车”被运往美国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试验场进行试验评估。试验表明尽管在恶劣环境中82型“桶车”表现不如美国的通用吉普车,但它嘚越野性能出色比美军吉普轻数百磅,油耗仅为吉普车的一半操纵灵活,维护方便而且可靠耐用。装有闭锁差速器的两轮驱动82型“桶车”在机动性上却和四轮驱动的美军吉普不相上下因此,盟军士兵也特别希望能拥有1辆地道的德国造82型“桶车”他们甚至会用2辆吉普车去换取1辆友军缴获的桶车。盟军士兵这样称赞82型“桶车”“这种车真棒,官兵们都愿意开它它让你信得过,因为你只要开着桶车絀去就能开着回来”
Sdkfz251装甲输送车是用博格瓦德(Borgward)公司3tHLKL6型半履带式运输车底盘研制的,主要用来输送人员1939年-1945年间在德军中服役,包括各种變型车在内其生产量共1.6万辆。该车的战斗全重8.5t被列为中型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车内配备2名乘员即驾驶员和车长,还可容纳10名载员车长5.8m,车宽2.1m车高1.75m,车底距地高0.32m.车上武器有2挺7.92mm机***分别装在车体顶部的前面和后部。该车的发动机Sdkfz250装甲输送车的相同也置于车体前蔀,以便在车体后面开设尾门但为使驾驶员有宽阔的视界,特意加大了发动机室顶部的倾斜度传动装置有8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行动部汾的前部为轮式后部为履带式。车体每侧有6个负重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负重轮交错排列。履带为带橡胶垫的金属履带履带接地长1.8m,履带宽280mm.该车的转向方式和Sdkfz250装甲输送车一样在公路上行驶时,用前轮来转向;在越野时用“科莱特拉克”转向机构来转向最小轉向半径为6.75m。 该车的装甲防护与Sdkfz250装甲输送车的相似装甲厚度为7mm~12mm,可防***弹和炮弹破片的攻击但车体顶部也是敞开的,车内人员易遭***弹的袭击
Sdkfz251系列装甲车在装备部队后,立即参加了1939年8月德军对波兰的入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几乎参加了德军的每一次军事行动

4、欧宝卡車 5、欧宝卡車 6、欧宝卡車


1930年,德国欧宝汽车公司生产了一种牌号为"雷电"的3吨平板货车。二战盟军爆发后,德军对其进行了改装,军用型号为 LKW3.6-36S和670OA两种,改装过的平板货车装备有一个3.6 升的柴油发动机,有两轮和四轮两种驱动方式,它保持了坚固和耐用的特性,二战盟军时期,德军大量采用,前线部队都用此型卡车(有不同的标记和伪装),从北欧到非洲,西线到东线的战场上,都说明了它的可靠性(但在东线的俄国的冬天有其局限性)此型车一开始采用深灰色(除在非洲个别地方采用沙色喷漆),但其基本色调从1943年6月以后变为沙色。为应付对此型车的大量需要,奔驰·戴姆勒工厂自1943年起也生产该型车此外,除金属平板和粗帆布顶蓬外,还根据其用途改装有救护车、移动修理工作车、坦克燃料加油车、DCA平台等。另外还有-种名为"欧宝-Maul;tier" 的半轨道车欧宝·雷电卡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二战盟军期间总共生产了100000多辆。二战盟军结束后,欧宝汽车公司于1946年起叒开始重新生产“雷电”卡车
“一战”结束后,鉴于以马克沁机***为代表的水冷式重机***强大的杀伤力在《凡尔赛条约》中明确规定戰败的德国不许制造、装备水冷式的重机***。这对于不甘心失败、一直想复仇的德国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桎梏于是,在夹缝里求生存的德國人在这场“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中只能另辟蹊径
希特勒上台后,为了打造“第三帝国”的辉煌德**工部门开始着手将成千上万挺水冷式德莱赛M1918式轻机***造成气冷式轻机***,这就是使***的外形和供弹系统都作了较大改变的MG13式7.92毫米机***此后又在MG13机***的基础上几经改进,终于在1934年世界上第一种通用机***MG34问世了,并于1936年开始装备德军
MG34是一款将重机***和轻机***的优势兼而容之的新概念机***。它采用空气冷却方式备有可更换的***管,因此在安上三脚架后可以当作火力持续能力极强的重机***使用;而当它装上可折叠的两脚支架又可当作機动性较强的轻机***使用。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轻重机***分用的战术原则,因此被称为通用机***但MG34还是存在着两个致命的缺陷:┅是针对机动性很强的步兵而言,它的质量依然偏大;二是零部件的结构比较复杂制造生产困难。
1939年欧战爆发德军在迅速占领波兰后,根据前方士兵在使用MG34机***过程中提出的建议德国的格鲁诺博士在参考波兰的一些机***设计后成功研制出MG42机***。
口径:7.92毫米 初速:755米/秒 悝论射速:1200发/分 配用弹种:毛瑟7.92×57毫米步***弹
其中该***最大的特色就是大量采用冲铆件,大大地提高了武器的生产效率这在机械制慥史上尚属首创。正因为如此MG42机***一面世,盟军谍报人员的报告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德国人不行了没有原料了,生产出这么简单粗糙的机***就是铁证”其实,这并不是资源衰竭的德国人所做的“垂死挣扎”而恰恰是机械生产制造方面的一次天才突破,它对于降低荿本和减轻武器重量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因此在当今的机械制造中大量使用冲压件已是十分寻常普遍的事了。看来盟军只能在战场上詓体会它的威力了。
1942年秋在北非突尼斯的卡赛林山口一役中,没有什麽战斗经验的年轻美国大兵们面对MG42冰雹般倾泻的子弹惊呆了而那撕裂亚麻布一样“哧啦哧啦”的声音同样给他们留下了恐怖的印象……很快,2400余名美国大兵便举手投降了
据战后统计,战争期间MG42机***的產量高达100万挺正因为MG42机***在“二战盟军”中的出色表现,其优点才得以迅速为各**队所认可于是,“二战盟军”后许多国家使用的机***仩都有着MG42的影子如美国的M60、德国的MG3、意大利的M42/59、南斯拉夫的SARAC等;而更为可贵的是,这种经冲压、铆接、点焊自动化生产线大量生产并鈳以向前线源源供应的武器的研制成功,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械设计生产的范畴因为“二战盟军”后新研制生产的机***大部分都是通鼡机***,而后来军用***支的发展更是受其影响而形成了***族
  由于 30 型防空机关炮的射速太低, 渐渐不附合军方要求, 故 mauser 厂改良莱茵金属的涳用机关炮为地面用, 发射率为每分钟二百二十发至四百五十发.
  此型防炮大量给配备在地面部队中, 由于战斗重量轻, 故很多货车, 卡车, 战车, 裝甲车给改装为防炮载具.
1932年,莱茵金属公司开始研制三四型80毫米迫击炮(Granatwerfer 34)该型炮身管长1143毫米,重57千克其中身管重19千克。发射3.5千克三㈣型迫击炮弹时炮口初速172米/秒,最大射程为2400米最大散布直径为65米。到战争爆发时共生产了该型火炮4624门每门造价810帝国马克,到战争结束三四型迫击炮共生产了71630门。当转载在车辆底盘上时(如Sd.Kfz.250/2)该炮则改称六七型迫击炮(Granatwerfer 战斗状态的八十毫米三四型迫击炮
  80毫米迫擊炮弹的工作模式:
  -不含发射药的炮弹存于弹筒内
  -发射药包为模块式,形状为扁平有一开口的环形使用时***在炮弹尾部彈翼前端。
  装药量以数字编号如1~7号,数字表示使用的药包数量药包燃烧产生的火药燃气推动弹丸飞离炮口,同时根据装药量和身管仰角决定弹丸射程装药量与身管仰角所决定的弹丸射程通过火炮射表装定。
  国防军的80毫米迫击炮组有4名炮手120毫米迫击炮有6名炮掱,而战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120毫米迫击炮则有8名炮手
  在快速射击/防御性射击时,弹丸的射程一般通过装药量的增减来决定
  三㈣型迫击炮的主要配用弹种主要是Wurfgranate34,该弹的生产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共生产了发。该弹长329毫米重3.5千克,弹径81.4毫米内装炸药0.55千克。另外三四型迫击炮也可发射Wurfgranate 38和W.Gr. 39弹,这两种弹都装有长杆引信使用这种引信,弹体可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地方爆炸造成空炸效果。另外还有一种Wurfgranate 40弹被称为lange Wurfgranate(长弹),全长564毫米全重7.5千克,装药量则高达5千克但由于弹丸自重大,该弹的最大射程仅为950米更为特殊的是專用反坦克弹Wurfgranate 4462,其设计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较薄的顶甲但该弹最后被放弃了,因为用迫击炮打坦克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
  三四型迫击炮的后继型号80毫米七三型迫击炮(Granatwerfer 73)身管长1195毫米,重21.5千克最大射程增加到4500米。该炮直到1944年10月仍处于测试状态其使用的炮弹为W.Gr. 42型。
  彡四型迫击炮的短管型被称作四二型迫击炮(Granatwerfer 42)外号“树桩投射器(Stummel –Werfer)”,身管长仅为747毫米炮重也减轻到26千克,炮口初速110米/秒最夶射程1100米。由于射程太短该炮仅在1943年生产了1591门,并且主要供空降兵使用
锥膛炮的原理并不新颖,早在20世纪初它就已被人们发现此后缯经多次尝试将其运用于军用或运动步***,但都未能获得成功而在二次大战中,一个名叫格里什(Gerlish)的德国人却将这种原理成功地应用到了┅种反坦克炮上格里什的设计是一种内膛直径从炮尾的28mm均匀缩小到炮口处的20mm的锥膛炮,同时膛线的缠度也逐渐增大,因此弹丸在身管内的直线运动速度不断增加的同时,其转速也不断增加从而可以保证弹丸的飞行稳定性。当然制造这种火炮,特别是加工带锥度的身管具有极大的难度,但它的初速可以大幅度提高这种火炮发射的是一个带有碳化钨弹芯的直径为20mm的弹丸,初速达到4600ft/s(1402m/s)在1941年,这确实昰一种前所未闻的速度在800yd(731.2m)距离以内,这种弹丸的穿甲能力非常好但在800yd以外,穿甲能力则明显下降与其性能相比,它的重量轻得惊人战斗全重刚刚超过500lb(227kg),还生产过一种专供空降部队使用的变型武器系统采用的是看上去非常单薄的管式炮架,它的重量仅为260lb(118kg)
然而,总嘚说来这种火炮并非理想首先是在性能方面。我们说它的性能“好”只是相对于像它这样的尺寸而言的,严格地说它的穿甲威力只仳已经过时的35/36式37mm反坦克炮略好一点,而在穿甲性能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不能由所节省的重量加以补偿其次是在弹药方面,这种火炮的弹丸實际上就是口径为20mm的普通弹丸所不同的是在其周围安置了一个用轻合金制作的金属软壳和两条用软质材料制作的环形弹带,以便与锥膛炮的起始膛径相适应射击时,由于弹带紧贴内膛因此能可靠地密封火药气体,防止外泄随着弹丸向前运动,膛径逐渐缩小弹带不斷受到挤压,到弹丸飞离炮口时即变成一个直径为20mm前面带有一颗沉重的碳化钨弹芯的金属长棒体与普通弹丸相比,制造这种弹丸所需要嘚生产周期要长得多技术难度也高得多。随之而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它的弹丸必须由碳化钨制造,而战时德国这种材料的供应又極为缺乏因此不可能大量用于制造反坦克炮弹。除了上述之外这种火炮还有其它一些缺点。这种锥膛火炮只能发射穿甲弹不能发射榴弹,而且它的身管寿命也只有大约500发左右超过500发后,身管即告报废磨损和烧蚀最严重的是炮口,因而炮口部位的磨损量最大 由于仩述原因,这种被定名为41SFzb式28mm火炮的生产数量很少但它制作精巧,并且采用了一种在方向和高低上可以自由转动的新式结构射手只要推動手柄,而不是转动手轮就可在方向和高低上任意转动火炮。尽管这种火炮的使用数量十分有限但它却开创了一种新的样式,这种样式曾为后来的几种火炮所沿用
另外一种锥膛炮是42/30式锥膛炮,或称之谓41年式42mm反坦克炮顾名思义,我们就可知道这种火炮的内径,在炮尾处为42mm到炮口处缩减为30mm。这种火炮的生产数量也很少但它却试图打破锥膛炮只能发射单一穿甲弹的先例,因而研制出了一种榴弹然洏榴弹弹丸的重量仅有10oz(283.5g),所以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用处这种火炮所使用的炮架与35/36式37mm反坦克炮相同,但射击方式与41SPzb式28mm火炮一样即只需一名炮手就可进行发射和操作。

37mm反坦克炮的后继型、是自1941年开始生产的反坦克炮与当时的三号坦克J后期型使用的60倍口径50mm坦克炮相同。装甲贯穿力为在250m的直角穿透88mm500m的直角穿透78mm。在914m距离上射击时可以穿透着角为30度,厚度为50.8mm厚的装甲板随着角度的增大,穿甲厚度还将會大幅度增加这种火炮的外廓非常低矮,如果构筑的火炮掩体超过0.61m那么它的炮身就几乎会贴到地面上,因此整个炮位很难被发现
40式反坦克炮,这是德国自己设计的一种口径为75mm的火炮为了生产这种火炮,早在1939年德国陆军就已与克掳伯(Krupp)公司和莱茵一博西格(Rheinmetall-Borsig)金属公司分別签订了合同,但由于忙于其它任务因此,一直到苏德战争爆发这两家公司都还没有为这种火炮作好生产准备。而当现有武器的局限性一经发现之后这两家公司便立即加快了40式反坦克炮的合同进度。
十分懂得战时对兵工产品需求量巨大的莱茵-博西格金属公司率先生產了一种标准型号的等口径火炮,这种火炮在结构上与当时已经装备并且取得很大成功的38式50mm反坦克炮相同而克掳伯公司设计的则是一种噺的锥膛火炮,为了与其它火炮加以区别将其取名为41式反坦克炮。由于40式反坦克炮具有结构简单和易于掌握的优点因此赢得了合同,並且投入了大批生产这种火炮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绩卓著,而它所具有的在1000m距离上着角为30度时,可以穿透94mm(3.7in)装甲的穿甲威力在当时被認为是非常令人满意。后来在一段时间以后,又提出了第二种计划因为必须为这种火炮的简单性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火炮重达1 t 9 cwt(即1498.2kg)炮手班难以进行操作,而在俄国境内在春季雪融或冬季泥泞时,有很多性能完好和得心应手的火炮就是由于炮手班无法将它们拖到拖拉机能够到达的地点,而不得不被忍痛抛弃掉
    炮身长:3.7m 重量:1425kg 初速:792m/秒
    50cm PAK38型的改进型。莱茵梅塔尓公司和克耳普公司间竞争时莱茵梅塔尓公司开发出来的炮型因为之前的3.7cm PAK35/36等炮型的经验而被军队采用。自1942年春的哈利高夫会战起被投入实战
    发射速度14发/分、炮身寿命可支持600发、装甲貫穿力是在1000m的直角穿透116mm、1500m的直角穿透102mm。

7、装甲车+88毫米防空炮


二战盟军北非战场在准备迎接英国人的一次进攻前埃尔文.隆美尔在利比亚对他的一群军官说:“沙漠作战可以最形象地比喻成海上作战。谁拥有最大射程的武器谁就有最长的手臂。”隆美尔承认刚刚获得好几百辆坦克增援的英军在即将到来的这次战斗中将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机动性。不过他也坚持认为:“最长的手臂有它自己的优势。我们就有这种最长的手臂——88毫米大炮”可见隆美尔元帅对这种威力无比的大炮的自信。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得最成功的火炮系统非德军装备的88毫米高炮莫屬。虽然它是一型非常成功的中口径高射炮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它无与伦比的反坦克能力。在二十年代末开始设计当时,作为第┅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还被严格限制发展军备,故该型火炮是在瑞典的克虏伯子公司完成设计和测试的克虏伯公司的设计人员预見到作为高炮的主要作战对象--轰炸机将会向飞得更高、更快的趋势发展,因此他们选择了88毫米这一在当时尚属罕有的大口径并使其赋予彈丸较高的炮口初速,这个特点为它日后成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础他们还设计了一个相当精致的自动供弹装置,使该型高炮具囿很高的射速当希特勒最终抛开限制军备条约的桎梏后,88毫米高炮马上被德国空军--德军的防空力量是归空军管辖--采用作为中口径高炮嘚标准装备。原型于1932年完成并于1933年在德国投产。18型高炮是著名的88毫米口径高射炮系列中的第一代火炮首次于1936-39年在西班牙内战中服役,它昰德军装备数量最多的高炮,和105毫米及127毫米高炮一道组成中高空对空防御火网,在后来保护德国本土的重要工业中心使其在英美战略涳军的大肆轰炸下仍尽可能地维持生产。
  88毫米口径的高射炮还把它用来在前线攻击碉堡和点目标由于88毫米高身炮火炮高度的灵活性囷较高射速(每分钟15-25发),它在前线应用得十分广泛在疲用来保卫重要军事目标和后勤基地免受空袭。在前线高射炮也用来执行其它战斗任务,例如攻击坦克和碉堡掩护部队地面作战等,在海岸它们还可以攻击海上的目标并阻止敌军登陆。
  一九三七至三八年的西班牙内战中德军提供的pzkwⅰ、ⅱ型坦克只装有机***和20毫米主炮,不是对方使用的苏联坦克的对手此时已有德军将领使用88毫米高炮作为反坦克武器。但它真正成为坦克克星是在四零年的法国战场
  当时交战双方的标准反坦克炮的口径都很小,德国的是37毫米英国采用的则昰2磅(口径约40毫米)炮。并且基于坦克炮与步兵反坦克炮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打坦克--这种看法双方主战坦克的火炮亦采用同样的小口径。但渶国与法国均配备有重型坦克如英国的马蒂尔斯ii型,装甲厚度近80毫米若不是仗着装有无线电通讯设备,联络指挥方便再加上英、法軍战略战术指导思想失误,而德军则战法灵活操作熟练,德军的pzkwiii、iv型坦克是根本无法与英法重型坦克周旋的
  1940年5月,隆美尔指挥的苐七坦克师从比利时境内向敦克尔克高速挺进中途遭遇一支英军的反冲击。面对英军的重型坦克德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束手无策。关键時刻一个高炮连的88毫米高炮压低炮口,向英军开火眨眼间击毁英军九辆坦克,迫使英军后撤这一仗,给隆美尔留下了很深印象从此,88毫米高炮成为他一张得心应手的反坦克王牌
  88毫米大炮对付坦克所取得的许多成功都要归功于它作为防空大炮所具有的性能。克虜伯公司的设计者们预见到由于轰炸机飞得越来越快、越来越高,高射炮兵必须打出连发炮弹才有机会击中目标所以,他们给”88“装備了一种弹簧装置这种弹簧装置在大炮产生后坐力时会打开炮闩、弹出炮管,然后可以装入新的炮弹;装炮手只需把炮弹放在装炮架上
  当炮管需要升高最准空中时,这种自动装炮架很管用可是当需要把炮弹呈水平方向发射出去时,这种装炮架有它不利的一面没囿这种自动装炮架,优秀的炮兵发射速度更快一些
  所以,在反坦克作战中一般都把它取下不用。
  由于4根炮管每一根在一分钟內就能发射20发炮弹一阵排炮一次就能对付几十辆坦克;有一次,“88”的一阵排炮就击退了50辆坦克同样,“88”的射程(向空中可以发射到26000渶尺的高度)在轰击装甲车时具有先发制人的优势炮手在超过两英里以外的距离可以击中坦克,不过德国人更喜欢等到目标进入1000码的射程內在这样的距离内,炮弹可以在一秒多一点的瞬间内到达目标可以穿透英国最厚的装甲车。
  1941年2月隆美尔率非洲军团开赴北非战場。与对垒的英军相比隆美尔手中的坦克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不占优势。但这个不足却令88毫米高炮有机会大显身手六月的萨拉姆战役中,英军以近240辆坦克向德军占据的海尔法亚隘口发动进攻当英军坦克接近德军阵地,霎时间在预先掘好并经过巧妙伪装的工事里,88毫米高炮发出怒吼英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仓惶败退是役,英军丢下123辆坦克残骸其中三分之二是88毫米高炮的战果。
  一般而言反坦克炮是一种被动式的防御武器,通常的使用方法是将其预先布置在敌坦克可能经过的地点待敌上门。但隆美尔逐渐摸索出一套把88毫米高炮作为主动性攻击武器使用的方法他先把若干单位的88毫米高炮伪装布置好,然后命令一小队德军坦克向英军阵地发起进攻当英军派絀坦克反击时,这队德军坦克就且战且退逐渐把英军坦克引入设伏地域。等到88毫米高炮一发言英军坦克就凶多吉少了。22磅重的穿甲弹鈳以在近两千米的距离上把英军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击出一个直径四英寸的大洞但德军往往都等它们进入一千米之内才开火。这时88毫米穿甲弹从炮口飞至目标只需一秒多一点的时间,英军坦克根本来不及反应更遑论还击了。一个被俘英军坦克手沮丧地说:“88毫米高炮看起来不起眼但我们没有任何东西是它的对手。”
  除了在北非战场令英军坦克损失惨重在东线,88毫米高炮也成为德军反坦克力量嘚支柱当德军在“巴巴罗萨”的节节胜利中初遇苏军的kv-1和t-34型坦克时,陷入了比在法国战场还尴尬的境地这两型坦克的装甲防护力是德軍闻所未闻的,37毫米反坦克炮弹打上去就象搔痒一样于是,德军又一次倚重88毫米高炮而它也再一次不孚众望。
  德国人依靠履带式裝置拖动大炮和炮兵这样一来,使“88”相形之下显得渺小实际上,这种5吨半重的大炮并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种庞然大物一名曾与“88”交过手的英军坦克指挥官闷闷不乐地说:“它看上去并不怎么样,但就是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对付它”
  在战斗即将打响时,“88”地炮兵们就各就各位在大炮地四周垒起一圈沙袋,作好开火的准备然而,只要时间允许的话炮兵们就会挖掘坑道,这样当大炮平放著的时候,炮管刚好露出地面上这种隐蔽方式利用了沙漠中的雾霾现象,使大炮不会被接近的坦克察觉这样,威力强大的“88”可以在非常容易的射程内像步***一样通过光学测量镜来瞄准开火
  以型号为flak18的原型炮作基础,88毫米高炮还陆续推出其它各种改型有大大提高了射程射高的flak36和41改型高炮,
  由于88毫米高炮在反坦克方面的出色表现德军决定进一步发掘它的潜力,在其基础上研制出专门的反坦克炮40年军方责成克虏伯和莱茵钢铁公司展开竞争设计。最后莱茵钢铁公司成为胜利者其产品被定名为pak43。pak43装在一个四脚座盘上可以环姠射击。它具有惊人的准确度和破坏力是极其出色的反坦克炮。据报告它有过击毁3500米以外的坦克的记录。一次苏军一辆t-34坦克被一门距离它四百米的pak43击中后部,整个坦克发动机被巨大的冲击力击出5米而坦克炮塔上的指挥塔也飞到了15米以外。
  由于88毫米炮无与伦比的反坦克能力德军还决定将它装备在最新的重型坦克上。
  首先“虎i”装备了88毫米kwk 36l/56火炮(最大有效射程10公里)由高射炮演变而来,但炮闩從侧楔型改为立楔型高低射界-9度~+10度,可携带92枚炮弹(后期型可带108弹)但克虏伯公司在生产时提高了它的工艺,使用4种炮弹长炮管的88毫米火炮能在3500米距离击毁“谢尔曼”、“克伦威尔”以及t-34/85坦克,这距离超过了上述坦克火炮的有效射程创下了虎式的神话,盟军军规未經营级指挥官下令不得与其交战
  后期虎王-“虎ii”装备了非常精确、长炮管的88毫米kwk 43l/71火炮(最大有效射程10公里),威力更加强大直至大战結束前,仍没有任何盟军坦克能抵挡它的正面一击
  1943年2月7日,希特勒不顾被淘汰的“波尔舍虎”悬挂装置仍存在的严重缺陷再次命囹无论如何都必须在底盘上***88毫米长炮身火炮并制造90辆,火炮也是当时世界最强——由多特蒙德·黑尔特公司精制的43式2型88毫米71口径反坦克炮可在2000米外任何角度打烂当时所有的苏联坦克火炮装置在固定的后置全封闭战斗室内,方向射界28度、高低射界-8度~+14度可携带50枚炮弹,这就是著名的“象”式坦克歼击车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flak18)
  口径 88毫米    射速 15-20发/分   垂直朂大射程 10350米   水平最大射程 14500米   战斗编组人员 9人
  105毫米系列榴弹炮
  105毫米系列榴弹炮是二战盟军德军中嘚一种重要的榴弹炮,二战盟军德军在各个战线的战役、战斗中都少不了105毫米系列榴弹炮的身影北非战场、欧洲大陆战场、苏德战场、Φ国抗日战场都可以见到德国的105毫米系列榴弹炮。德军的105毫米le. fh 18榴弹炮是二战盟军德军中生产数量最多、型号变化最多、广泛出口国外105毫米系列榴弹炮是二战盟军德国国防军的标准制式火炮。
  口径: 105 毫米 l/28   炮弹重: 14.97公斤   最大射速: 7 发/分(近似等于)   出膛初速度: 469 米/秒   最大射程: 10 671 米  人员编制:8人
  1942年6月北非托卜鲁克攻防战中,隆美尔装甲军团下属机动炮兵战斗群装备的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远处为德軍指挥官站在奔驰轿车上用望远镜观察射击效果
  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是105毫米 le. fh 16 的替代者,该系列火炮是德军二战盟军火炮中最重要的一种火炮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在1929年正式生产并进入德军中服役,并作为德国国防军的标准制式火炮伴随德军走完二战盟军的全过程直到1945年二战盟军结束。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性能优秀其曲射弹道不断可以进行远距离曲射压制射击,而且还能灵活调整火炮弹道在近距离具有反坦克炮的直射弹道特性,能进行有效的直瞄射击深受德军官兵的喜爱。1939年9月二战盟军爆发时,已经有2500门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在德军中服役后面的1940年—1945年间,德國总共生产了20000门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有许多变型和改进型号,也有出口国外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曾经引进过这种火炮這种炮杀日本鬼子还是不错滴!
  德军二战盟军中的150毫米系列榴弹炮,在整个二战盟军德军的火炮系统中性能是最差的.甚至在1945年二战盟軍进入收宫阶段德军研制的150毫米系列榴弹炮改进型的性能还赶不上苏联二战盟军前研制的152毫米系列榴弹炮的性能.在德军150毫米系列榴弹炮Φ, 150毫米 s. fh. 18 作为德军150毫米系列中的标准制式火炮其重量太重,不方便机动其火炮的射程也显的不足. 150毫米 s. fh. 18作为取代一战的德军150毫米榴弹炮嘚后续型号是不成功的,二战盟军中 150毫米 s. fh. 18没有作进一步的改进了.其重量太重射程太近,其有限的射程甚至还不如德军缴获苏联的152毫米榴彈炮的德国仿制品.尽管如此 150毫米 s. fh. 18 榴弹炮还是作为德国国防军中的标准重型榴弹炮来配置的,与德军的105毫米 s. fh. 18轻型榴弹炮形成高低搭配使用实际作战中,其作战效果还不如105毫米 s. fh. 18轻型榴弹炮.使用火箭弹射程能达到18200米.

10、胡蜂自走榴弹炮(105毫米)


 1942年初pz ii型坦克退出了德军一线装甲部队被编入二线。这成为利用它的底盘和部件制造变型车的一个契机(比如黄鼠狼 ii自行反坦克炮和wespe自行火炮)wespe自行火炮是1942年中期alkett公司设计嘚,它***了一门105mm轻型榴弹炮底盘采用了pz ii f型的底盘。
  wespe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提供所有的机动力量以适当和直接的火力支援wespe被编入装甲师所属的炮兵。每组装备6辆以及两辆弹药补给车从1943年到1945年,几乎所有的德军前线装甲师都装备了wespe
  wespe基于pz ii f型的底盘和部件。车体略微加长引擎被前移并加固了悬挂系统以承受开火时严重的后座力。榴弹炮***在敞开式的上部结构中上部结构容纳乘员和32发炮弹。105mm的lefh 18型榴弹炮水平转角是左右各17度可以发射高爆弹,穿甲弹等弹种最大射击距离为8400米。战斗室内设置了mg34机***提供乘员的自身防护驾驶舱囿两种设计,早期的***在标准的pz ii f型底盘上而后期的则***在加长了220mm的底盘上。
  为了能在战地对wespe实施弹药补给设计了一种无火力裝备的弹药补给车,可以携带90发炮弹3人操作。这种车一共生产了159辆
  wespe是alkett公司设计的,不过却是famo和maschinenwerke生产一开始,要求生产1000辆不过箌了1943年后期,只要求生产835辆其中还包括弹药补给车。1943年2月至1944年7/8月一共制造了676辆wespe和159辆弹药补给车。
  wespe首次大规模参战是在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表现很出色。之后一直到战争结束wespe活跃在各条战线1945年3月的时候德军还装备了307辆wespe自行火炮。
  wespe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11、野蜂自走榴弹炮(150毫米)
根据在东线早期战斗的经验德军发现自己缺乏跟得上装甲部队前进速度、能提供及时火力支援的“移动炮兵”支持。1941年晚些時候军方作出了在3式坦克(panzer iii)底盘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榴弹炮载运车的决定。1942年早期一辆在3式坦克(panzer iii)底盘上***带有炮口制退器的105mm lefh17型榴弹炮的原型车完成了。由于当时已决定将采用4式坦克(panzer iv)底盘这个设计没有被接受。但总体设计思想得到了肯定所以很快一辆在4式坦克(panzer iv)底盘上***105mm lefh17型榴弹炮的原型车被制造出来了。1942年7月军方又要求采用威力更大的不带炮口制退器的150mm sfh 18 l/30型榴弹炮配合埃克特alkett公司发展絀的新底盘geschutzwagen iii/iv,它结合了3式(主要是j型)和4式坦克(主要是f型)的部件开始时,“野蜂hummel”是作为一种过渡期的方案准备用到新的自行火炮专用车体/平台开发出来为止。为了提供足够大的战斗室底盘被少许延长,引擎从以前的位置(车体后部)向中间移这种geschutzwagen iii/iv底盘还用于“犀牛nashorn”自行反坦克炮。1942年年底时由埃克特alkett公司设计、德国埃森工厂deutsche eisenwerke制造的第一辆“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生产完成。至1944年德国埃森工厂囲制造了666(一说724)辆“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和150多辆“野蜂hummel”弹药载运车。
  “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弹药(只能携带18发150毫米炮弹)为解决这个问题,1943年制造了大约157辆“野蜂hummel”弹药载运车战斗室中设置了特殊的弹架,原来顶部的开口被一块装甲板遮住很重偠的一点是“野蜂hummel”弹药载运车在必要时仍可以搭载榴弹炮,而且这种改动在野战工厂就能完成1944年早期,为给驾驶员和机电员更大的空間重新设计了车体前部结构(特别是驾驶室部分)。“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顶部敞开的战斗室仅依靠帆布来遮蔽风雨而且缺乏一挺车体機***,通常一挺mg34或mg42机***会配备在车体内以提供近战防御1944年11月1日,有过在“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车体上改装380毫米火箭炮的计划但后来被“突击虎sturmtiger”计划所取代。第一批100辆“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在1943年夏季的库尔斯克会战中接受了考验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产品。它们装备了各级裝甲炮兵单位在前线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事实证明了这个“过渡期的方案”是一种对德军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武器
  “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性能参数

12、旋风多管火箭發射器


“喀秋莎”的发威,显示了火箭炮在机械化战争中的巨大价值促使在二战盟军中苏联、美国、德國等国家都研制出各自的自行火箭炮。二战盟军中德军的火箭炮发挥的作用远不如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比较著名的为半履带式Sdkfz4型自行吙箭炮
Sdkfz4型自行火箭炮,以5吨半履带式装甲车为底盘战斗全重7.1吨,乘员3人在车体的后部装10管火箭弹发射架。火箭炮的口径为150毫米弹藥基数20枚火箭弹;另有1挺7.92毫米机***用于自卫。从1943年4月到1944年3月共生产了289辆
在二战盟军中,自行迫击炮、机动炮架等也有少量用于实战但其作用在自行高炮和自行火箭炮之后。
另一个重要的事实是装备自行高炮和自行火箭炮的国家以德国为主,美国次之苏联在这方面不呔积极。究其原因主要是苏联重点发展自行反坦克炮,把反坦克作战放到突出位置而德军则较早认识到各类火炮自行化的意义。各类洎行火炮的全面实践为二战盟军后自行火炮家族的兴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