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有济南方氏实业有限公司武将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南山集》案和桐城方氏文化世族的衰落,南山集案,南山集序阅读***,南山集目录序阅读***,烟台南山集团,南山集目录序,山东南山集团,南山集,山东南山集团黑社会,山东烟台南山集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南山集》案和桐城方氏文化世族的衰落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方氏宗谱渊源历史名人
方氏宗谱渊源历史名人
&一、方氏溯源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
出自方雷氏。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
到了西周宣王时,方雷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中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不少方姓宗谱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方氏在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时就承诏定谱,《方氏血脉谱》早在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就被御批为“名家盛典”,并敕谕方氏子孙,“世代藏传,永久勿失”。《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中记载:“歙之方,自河南之固始,无别出也。江南、闽广之方,俱自歙之东乡,无别出也。歙之东乡,则今淳安也。方之在徽歙者,皆出淳安,谱牒甚明。?各派繁衍,昭穆难序耳,世祖黟侯之墓与庙在淳者,子孙世守之。在歙者,惟柳亭山一庙,郡志载焉“。宋代安徽宣城有一支方姓改成邝姓.
广东及海外许多地方都建有雷方邝 溯源堂组织. 方、雷、邝三姓“源同一脉,衍以三宗”.
二、方氏概述
西汉末,丹阳县令方?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二传为储,
其后代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储有三子,其长子仪之后,迁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兴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觌、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广。汉唐间居住于歙东乡及浙江省交通便利处的方氏,主要是觌与洪的后代。方氏为名门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
方姓在歙县为第3大姓, 淳安为第1大姓.汉唐间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直至近代, 几千年间都是名人辈出.
主要有东汉名宦方储,唐代农民起义领袖方清,唐才子诗人方干,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状元教育家方逢辰,文学家方回,诗人方岳,
明代医学家方有执、制墨名家方于鲁,大学士方逢辰, 清代文学家方士庶、戏剧家方成培,当代“中华第一刀”砚雕大师方见尘等等。
最早迁福建莆田的方姓为唐时方叔达官泉州, 后居莆田方山,后裔称方山方.
晚唐另一支迁莆方姓为古歙人方廷范官长乐,被封金紫光禄大夫.生7子, 其中6子皆仕,时称六桂联芳,尊方廷范为六桂之父,
后裔称金紫六桂方氏.该支方氏的一些外迁支派以六桂堂为堂号. 宋明时期,
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竞达360(进士和举人)多人.两宋方氏有28对父子、26对兄弟中进士,
进士多达132人.居莆田诸姓之冠.
《莆田县志》载,从唐到清,莆田方氏考中进士168名,居第二位.莆田历史上6大藏书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
宋朝方氏出名的藏书楼有:方氏望湖楼、白杜万卷楼、方万一经堂、方渐富文阁、方于宝三余斋,方崧卿藏书也都达数万卷之多。其中白杜方氏的白杜万卷楼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
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由于科举盛况, 很多族人在外为官,后裔遂定居他乡异地,以广东最多,其中惠来县莆裔方氏达17万人.
莆田因而也成为继古歙县后,方氏迁徙的又一个重要中转地和发源地.
莆田方氏家业繁盛,名士、高官辈出,“儒业功名,指不胜举”主要名人有:宋藏书家方竣,方略,考据家方崧卿,名士方信儒,名宦方大琮,理学家书法家方士鹞,诗人方惟深,元名医方?,明刑部尚书方良永等等。
桐城(今为桐城和枞阳)方氏为第一大姓,主要有三大支, 曰“桂林方”,“鲁谷共方”即“猎户方” 和“会宫方”.
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风衍长,几百年不衰,为我国明代中叶以来,学术文化与道德上,历史贡献最著之家族。桐城方氏把方氏诗礼文化传统发扬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方氏扬名立世作出巨大的贡献.
直到当代, 桐城方氏都可谓是名人辈出,名家如云. 如理学家方学渐,
经易学者方大镇,理学家方孔?、诗人方维仪、思想家方以智、学者方中德,数学家方中通、学者方中履,诗人方文,
文学家方登峰、方式济,文学家方孝标, 方拱乾,书画家方亨咸, 文学家方世举、方贞观,桐城派始祖方苞, 文学家兼水利专家方观承,
文学家方维甸,文学家方宗诚、方东树、方守敦, 文学理论家方孝岳, 民国要员方治,哲学家方东美,
文学家方令孺,诗人方玮德,学者方?德(舒芜),
新闻学者方祚德(方言),画家方鸿寿,演艺家方子哥,政治家方兆祥等等。桐城方氏不但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学学派,
而且还开创了主导清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对名满天下的书香世家桐城方氏,梁实秋说:“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朱彝尊云: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明善先生实?其源。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当代学者钱理群曾说,桐城方氏是继曲阜孔氏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一个绝唱。在《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一书中,桐城方氏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
历史上,方姓以河南为发源地, 以古徽洲为中心向四周扩展, 是典型的南方大姓, 人口重心在东南省份.其中安徽, 浙江,
江西,江苏,河南最多, 次为福建,两湖, 两广, 云南, 四川,台湾, 海南, 上海.,北京,天津,陕西, 东北, 山东等等.
人口最多的县市为广东惠来县,人口达17万多(17%),其它人口较多的聚居县市为福建云霄县,莆田县,浙江淳安县,桐庐县,安徽桐城市,枞阳县,歙县,湖南平江市,广东普宁市等等。韩国温阳方氏为唐代从中原河南迁过去的,人口10多万,.始迁租方智.明代方孝孺拒绝为篡位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暴君诛杀10族,被害人数达八百多人.株连流放的族人也高达万人.这是方氏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许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国各地.也有不少逃离魔掌的族人改为他姓,
如六,何,才,张,施, 旋, 余,汪等等. 方姓在宋代列为第35位大姓,人口约45万;占全国0.59,
元朝列为第28位大姓;明代为49位,人口约44万。占全国0.47.最新统计当代方姓人口排全国第63位, 占全国0.36.
历史上方姓名人精英辈出, 宋状元文天祥序方氏族谱中赞曰: 方氏之显于周, 汉以达我朝,声光显赫,流泽及后者,何其盛哉! 到了明清二朝,
以桐城方氏为代表的方氏诗礼世家更是使方氏的声誉达到了鼎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方姓历代名人242名,占名人总数的0.53,列第三十八位;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8,排二十五位;著名医学家占0.66,排第三十一位.
按名人姓氏人口比例,方姓名人率居第11位,达147.22.(依次:钱顾陆崔汪沈史萧杜孔方孟郑范姚)。方氏历代名人代表: 周大夫方叔,
汉名宦方储, 唐诗人方干, 宋农民起义领袖方腊, 爱国诗人方岳,元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 明大儒方孝孺, 明大学者方以智,
清桐城派鼻祖方苞,文学家方东树,英烈方声洞, 革命领袖方志敏, 抗日英雄方振武将军, 方先觉将军. 新儒家大师方东美,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还有方氏三圣: 墨圣方于鲁, 圣方地山, 骨圣方先之
三、郡望堂号
【堂号】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聚乐堂、敦义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
正学堂, 朔源堂.
【郡望】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四、由方氏开创的中国学界和武林流派
桐城派。创始祖师为古文大师方苞。桐城散文派雄霸清朝文坛两百多年。桐城派大家还有方东树,方宗诚,方孝岳等。
桐城方氏学派。创始人方学渐,集大成者方以智。方氏家族七代人的研究,形成博大精深的易学体系,是近代科学易的先声
洪门(又名洪帮) 创始人“洪门前五祖”(少林五祖):方大洪,“洪门中五祖”:方惠成。几百年影响的反清复明组织。
少林白鹤拳。创始祖师方七娘,为南少林五祖拳之一. 也称永春拳. 在闽粤海外影响巨大.
少林纵鹤拳。创始祖师方微石,一代武林宗师.纵鹤拳为白鹤拳的支派,流行于闽台海外各地。
少林方门拳。创始祖师方顺懿, 根据少林刚拳和肖门的特点创造的。流行于成都市、重庆市、德阳市、乐山市等等地
五、方姓历史名人历史悠久,名人精英层出不穷,
历代名人总数排第38位,相对率(名人比例/人口比例)排第11位.
(这里略登人名录,不能详细刊载)
古代历史名人:
方雷:方氏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乃炎帝最后一帝榆罔之长子,助轩辕伐蚩尤,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为华夏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重大贡献。其后裔以地为姓。至今已4700多年,传衍169世。
方弼、方相: 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 因纣王荒淫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开路神. 门神.
方 清: 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
方腊: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义军先后攻占东南大片地区,获得广大农民热烈拥护。后战败英勇就义。
方逢辰: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著有《孝经解》、《尚书释传》、《格物入门》等书。
方岳:安徽祁门人.
南宋后期著名爱国诗人。字巨山,号秋崖。1232参加进士考试,获第一名,廷试时忤犯权相史弥远而降为第七名,授南康军教授,后入淮东制置使赵葵幕府。著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
方回: 安徽徽州人.宋理宗景定三年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 著名诗人,文学家.
诗文朴实,反映民众疾苦。著《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碧流集》、《续古今志》,《颜鲍谢诗评》等.
方从义:贵溪(今属江西省)人,元代画家,以擅写云山著称,笔墨苍润。
方孝孺: 宁海人,明思想家,文学家. 为帝师,推行新政。人称“正学先生”。“靖难之役”时,为正义拒为篡位的朱棣草诏,刚直不屈,
视死如归,被暴君株杀10族,死难者达八百多人.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 著有《缑城集》《逊志斋集》.
方有执: 安徽歙县人.明代名医. 伤寒学上“错简派”之创始人. 方有执竭20余年之精力,撰成《伤寒论条辨》,
由是形成明清时代重新整理研究《伤寒论》的热潮。其影响深远,清代名家均拥护其说,形成伤寒学上的“错简派”。
方孔?,安徽桐城人。易学家,方以智父. 湖广巡抚,在剿匪中八战八捷,立下赫赫战功。著有《周易时论》 .
方于鲁: 安徽歙县人.明朝一代墨圣, 所制墨以九玄三极最佳,被誉为前无古人 著有《方氏墨谱》
安徽桐城人.人称明善先生,著有《易蠡》等,为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方氏易学学派的创始人.
方时亮:安徽贵池白沙人,清朝进士,嘉庆13年(1808年),登吴姓中榜,官职为浙江严州知府。现在贵池白沙?琅方氏后裔还保留方时亮进士在浙江任职期间,寄给家乡亲人的书信手迹和诗集。
方世臣:安徽池州贵池白沙人。明代,贵池主簿
方仪凤:安徽池州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
武状元。为广州参将,奉命讨平海上的“红毛夷”和“倭寇建战功。在一次血战中,壮烈捐躯。后由他儿子“九门提督总兵”方懋昌取血衣送归故里,葬在绍埂村南凤形山之麓。至今衣冠冢仍幸存。
方维仪:安徽桐城人.明末女诗人,青年寡居,与其嫂共同教养其侄方以智。著有《清芬阁集》,又编历代妇女作品为《宫闺诗史》。
方逢年:浙江遂安人。明天启二年进士,因得罪魏忠贤被削职。魏阉事败,复起用。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宰相)。
方 文: 安徽桐城人. 明清之际著名诗人, 诗与其侄方以智齐名,
他写的&&都下竹枝词&&是中国最早吟咏烟草的诗歌.
方以智:伟大的百科全书式学者,著作繁多.明亡自沉殉节,因反清,其学术思想受到抑制,直到近现代其学术思想才渐被挖掘。被誉为“四大思想家”“明末四公子”“六真子:真孝子,真才子,真忠臣,真佛祖,真学者、真思想家”
方中通: 安徽桐城人.清朝时的数学家, 易学家. 中国第一个论对数的人.著有&&度数衍&&.
方拱乾安徽桐城人,文学家.因受江南科场冤案株连于1659年被流放黑龙江宁古塔,方拱乾著《绝域纪略》又名《宁古塔》)一书,很有史料价值,
是黑龙江省的第一部地方志。
方孝标: 安徽桐城人。文学家.
文字狱的受害者.康熙九年入滇,仕吴三桂,为翰林承旨。据在滇、黔时所闻所见明末清初事,著《滇黔纪闻》。同邑戴名世著《南山集》,多采其言。后戴名世被祸,并及孝标.掘墓锉骨,亲族坐死及流徒者甚多。
方亨咸:安徽桐城人。方孝标弟。文学家,画家,尤工书、画,精于小揩。山水仿黄公望,博大沉雄,力追古雅,与程正揆、顾大申时称鼎足。作品有:《云横翠岭图》。《山水花鸟册》《梅雀图》,《竹石图》,《山水》,《深山垂纶图》.
方 苞: 安徽桐城人.古文大师.清代桐城派的创始人,
桐城派在清文坛影响极大。时间上从康熙时一直绵延至清末;地域上遍及全国.著有《望溪先生文集》,《集外文》,《集外文补遗》.《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被收入中学教科书.
方成培: 安徽徽州人.伟大的戏剧家.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200年来家喻户晓的优秀传统戏曲剧目&&雷峰塔&&又名《白蛇传》的创作者.
方观承: 安徽桐城人。清文学家,水利和植棉专家.历任,浙江巡抚,直隶总督, 陕甘总督,太子太保,
被列为“乾隆五督臣”之一,绘制的《御题棉花图》是中国最早的棉作学图谱.著有《方格敏公奏议》《述本堂诗集十八种》《述本堂诗续集&
方维甸:安徽桐城人。历任光禄寺卿、太常寺卿,长芦盐政,山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陕西巡抚,闽浙总督,军机大臣,
文学家。著有《心兰室稿》。嘉庆二十年,卒於家。赠太子少保,谥勤襄。
方世玉: 广东肇庆人. 清代武林高手. 为人侠胆义骨疾恶如仇. 其英雄事迹在中国民间家喻户晓. 被称为少年英雄, 功夫皇帝.
与兄弟方孝玉和方美玉同被称为少林十虎.
方东树:安徽桐城人.字植之,为清代中期的文学家及思想家,师从桐城派古文名家姚鼐,为桐城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有《汉学商兑》、《昭昧詹言》、《书林扬觯》、《仪卫轩文集》等。
我的更多文章:
( 08:12:42)( 07:39:24)( 06:26:50)( 20:39:02)( 16:31:00)( 17:10:49)( 13:04:35)( 12:57:19)( 10:32:42)( 05:27:04)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徽州府歙县人方光琛&吴三桂的徽州“大脑”
徽州府歙县人方光琛
吴三桂的徽州“大脑”
08:44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方光禄
在明末清初的政治舞台上,吴三桂是一个重要人物。身为明朝将领,在都城已破、皇帝自尽之时,他没有尽忠,而是拟降农民军;但得知父亲被困、爱妾被掠,又转而投清;在为清朝平定西南立下汗马功劳、功成名就之时,却举兵叛主,直至兵败身亡。他主演的政治悲剧,既由其首鼠两端、贪功图利的个性所决定,也与他的一帮幕僚怂恿、谋划有关。其中的重要谋臣就是徽州府歙县人方光琛。
方吴“缔盟为忘形交”
方光琛,字献廷,其父方一藻,歙县柳亭山真应庙方氏柘田派第五十九世孙(以东汉方储为一世),天启元年(1621)中举,次年连捷成进士。初授户部云南司主事,因办事严谨、不迎合魏忠贤,先后升任保定知府,山东、河南按察司兵备副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兵部尚书等职。当时,明朝正面临内忧外患: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东北满清政权又步步进逼。方一藻任职辽东巡抚期间,在与清军对抗的经历中,感到双方实力悬殊,逐渐赞同对清议和、对内镇压的主张。崇祯十一年(1638)五月,在兵部尚书杨嗣昌授意下,方一藻与总督太监高起潜派算命先生周元忠到清朝方面试探口风。皇太极表示,如能议和,他愿撤兵东归;若不能达成协议,“夏秋必有举动”。方一藻随后报告杨嗣昌,极力主张“和议消祸”。六月,皇太极屯兵大青山,催促和谈,方一藻建议朝廷援引隆庆年间“俺答封贡”的模式,与对方谈判。此议虽得到皇帝朱由检的默许,却遭到黄道周等大臣的强烈反对。在激烈的朝臣斗争中,方一藻心力交瘁,崇祯十三年(1640)三月,因病离职,不久去世。
在方一藻经略辽东期间,方光琛随父生活,他善奕、能诗、多游谈,常常以管仲、诸葛亮自比。此时,膂力过人又娴熟骑射的吴三桂为镇宁远卫的舅舅祖大寿所器重,任为中军。吴三桂善于交纳,主动拜于方一藻门下,并与方光琛“缔盟为忘形交”。方一藻去世后,方光琛遂入吴三桂幕府,参与决策,开始了与吴三桂共进退的历史。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破京师,为解决军饷问题,逼勒百官助饷,查抄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家,且得到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李自成见吴三桂拥兵十万,遂命使者持檄招纳,吴三桂见许有侯位,乃率众十万取路进入北京,名为勤王,实欲归李。不料路途中遇家人手持吴襄亲书,有“亟来救父”等语,细问之后,大怒,仍拥众回到山海关。李自成见吴三桂不降,杀了吴襄全家后,出兵征讨。见此形势,方光琛向吴三桂建议:“莫若请北兵进关,共歼李贼,事成则重酬之。”吴三桂于是亲自到清军营寨请求联兵,得到应允。随后,吴军与清军迅速入关,李自成屡战不利,遂败退。
方光琛再入吴三桂幕僚
清朝入主北京后十余年,吴三桂受封平西王,亲率大军与洪承畴相配合,由汉中进四川,顺治十五年(1658)下贵州,次年定云南,并从缅甸索回南明永历皇帝绞杀之,完成了清廷统一西南的任务。这一时期,方光琛似乎离开了吴三桂回到了家乡。
方光琛再次入吴三桂幕僚,则是在顺治十八年遭受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之后。该年正月,皇帝谕吏部、户部:“钱粮系军国急需,经管大小各官须加意督催,按期完解,乃为称职。近览章奏,见直隶各省钱粮,拖欠甚多,完解甚少。或系前官积逋,贻累后官;或系官役侵那,借口
欠。向来拖欠钱粮,有司则参罚停升,知府以上,虽有拖欠钱粮未完,仍得升转,以致上官不肯尽力督催,有司怠于征比,支吾推诿,完解愆期。今后经管钱粮各官,不论大小,凡有拖欠参罚,俱一体停其升转,必待钱粮完解无欠,方许题请开复升转。尔等即会同各部寺酌立年限,勒令完解。如限内拖欠钱粮不完,或应革职,或应降级处分,确议具奏。如将经管钱粮未完之官升转者,拖欠官并该部俱治以***之罪。”三月,定直隶各省巡抚以下州县以上征催钱粮未完分数处分例。据周寿昌《思益堂日札》记载:“方光琛者,歙县廪生,亦中式后被黜。”这就是惊动一时的“奏销案”。方光琛受此打击,不禁对当朝产生怨恨,遂亡命至滇,再入吴三桂幕,参赞机务。
我的更多文章:
( 14:50:29)( 14:32:00)( 21:05:48)( 20:50:20)( 11:49:20)( 11:48:18)( 16:29:37)( 16:04:49)( 16:14:23)( 18:24:11)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