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外国大型游戏工作室公司在中国设有游戏工作室?

国内外游戏公司有什么区别?
从公司组成,到一个游戏的开发流程,国内外游戏公司的差别都在哪里呢?问这个问题的初衷是最近看了很多关于陈星汉的周边,国内是否可能出现做这种可以拓展游戏边界的新颖的游戏的小组。
说到我痛处了:(已转化为简体字)作?在日本的游戏开发经验者想发表?感受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国内游戏行业内接触过「音频组(Sound Team)」这个词。如果将一个游戏作品看作是一位美女的话,那麽在中国,这位美女最缺乏以及最被忽略的是,声线。我们能够轻易举例出很多优秀的日本游戏音乐作品,却几乎无法在国内游戏行业里面找出这麽一个例子。国外游戏公司的开发部门里面会有Sound Team放到国内,绝大多数人可能会问「Sound Team是甚麽?」,甚至对于国内很多游戏人来讲,他们甚至都没有听过游戏公司还有这部门,在国内游戏行业的开发部似乎祗有「美术/设计」,「程序」,「策划」大体这三种。(顺带吐槽一下:我国某一线大厂N厂的音频部门居然是被划入到美术部门下面的!真是让人大掉眼镜!有时候你去到招聘页面或一些内部网页中你要点美术分类才能看到音频的内容,什么鬼玩意!如此外行又不专业的分类部署足以说明我国游戏行业的决策层对整个游戏音频还处于一个没有认知的层次,音频组的地位低得让人心痛,两个技?上完全不相干的平行职务硬是塞成子母部门!!)国外很多游戏公司有Sound Team且不说,规模大一?的游戏公司里面的Sound Team,除了必备的Midi?作环境外,还会有一间甚至几间以上的完备的Sound Room的(涵盖Recording System,Foley System,Mixing System,Mastering System等等)。就像美术组也细分场景,2D,3D甚麽的一样,Sound Team也是细分的,国外小一?规模的公司可能不会细分,就一个Sound Team,有关声音的工作都要干,大一?的企业,最细?的情况下会分出这些工作: ZUNTATA」??的已?是我在日本??最?的??公司Sound Team了....再?就是??任天堂,不得不?,?然任天堂是?界??,但是在大??面,音???力最弱的就是任天堂!!!?有之一!!!!和其他大?比起??直?酸到.......和其他大?比起??直?酸到.......任天堂你位置??重要好心你在音??上花?精力吧...不??祗是??界,在???界(柏?哥,俗?7??界)Sound Team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Heiwa」??公司的Sound Team因??音???的重?,所以?於音??的器材甚?的,得??。因??音???的重?,所以?於音??的器材甚?的,得??。????的手??KLab的Sound Team福?小?Level 5?一??岸??IGS的Sound Room被最?的器材包?着工作?是最幸福??三?小?CyberConnect2的Sound Room??小?Cygames的Sound Room?「Line」??公司都有??的Sound Team,?於中?人??就像「微信」的?????面有??的Sound Team和Sound Room一???,大??喇!大名鼎鼎的Square Enix的音??!!!是的,你?法想像在???屋子?面?生了多少世界?的??音?巨作!!?便?一下?中的是祖?正???大?,SEGA Sound Team!SEGA Sound Room?便??DTM??(日本一本???音??作及音?技?的??)分?於2014年和2015年的9月?Bandai Namco以及SEGA Games的音??的??(?本??每年9月份都是??音?特刊)Bandai Namco篇:Bandai Namco的音??目前35名成?,4??目,社?有??大Studio,??大?有五?不同??:Sound Director,Composer,Sound Designer/Foley,Sound Programmer,Sound Engineer。Bandai Namco的音??目前35名成?,4??目,社?有??大Studio,??大?有五?不同??:Sound Director,Composer,Sound Designer/Foley,Sound Programmer,Sound Engineer。SEGA Games的CS??部篇:在一???通?後,在Credits?面能看到??完整的?於Sound Team的信息,?於一???音?工作者??,?是再感?不?的了,拿本人比?喜?的Bandai Namco的「山脊??」系列??,2的Ending?面??在微博那?看到有人提到Falcom Sound Team JDKFalcom的??管理??中有一位是原音??成?,石川三惠子,JDK初代??。?然不算常?,但是?音???展到公司?管的在日本也?是有的。另外Falcom音??某位成?是也?者的?姊。----------------------------------------------------------------------------------------------------------?於日本??的??音?工作室:?於?????或ACG音?服?的音?工作室日本也是有很多的,但是完全不?阻???公司音????行?的?展。在日本,?些工作室的??成?大部分都是前??公司音??成?,在??公司音??成名以後??,多?人成?自由作曲人,另一部分人成立了自己的音?公司,譬如坂本英城的「noisycroak」由Namco Sound Team前?????立後?建的「Monaca」前Koei Tecmo Sound Team成?中??自?立後?建的「ATTiC」--------------------------------------------------------------------------------------------------------------?於??音???中的Audio Middleware中?件:??和?美??音?行?目前??是Wwise和FMOD?主流。日?喜?自己玩自己的,甚?都用的自己??的,???引擎到??模式。不?日本的??市?也是全球最特殊的一?。Wwise和Fmod?些新的?外引擎也?不是完全不用,Wwise於2013年?入日本,?在?用?些引擎??的??公司也有,譬如Platinum Games,2013年3月Wwise??入日本他?就?入???中了(他?之前一直使用的CRI的ADX,後面?到)。Platinum Games他?本身就是做?美市?向??的,整???模式也和?美?商差不多,他????面的外籍人?比例是我在日本名??面??最?的,有一位?人美???人?也在?面。到目前?止,在日本的主流Audio Middleware是CRI的ADX、ADX2。首先???下??CRI吧,CRI?立於2001年,CRI在??好像不是那?有名,它在日本是一????界有名的??Middleware的公司,不,??是最?大的一?(?便我像知道??有?有?似的?商?),十?年?不?地?各?平?提供?Middleware技?支持,?用到他?技?的???件到今年?止怕是已?接近3000作了吧。其??常玩??的一定??他?的LOGO(你是不是每次都要疑惑????到底是甚?公司,??,我?玩的日????面用到太多他?家的技?喇,涵??像,??,音?,文件管理等?域,但是他?的最??是音?:然後??「ADX」是於2002年被??出?的,2002年?被??出?的?候CAPCOM就?用了ADX?行音???。ADX其?更像?Codec?品,而ADX2就是集合了CRI的ADX和HCA,以及做Sound Design用的CRI Sound Factory/CRI Audio之?的?件的功能(??面提到的?件有?趣可以?路上??),而面向公?免?提供的LE版本主要是?除了一些???的信息(??是怕泄露),但是??功能是完整的。第一??用ADX?行音???的作品自然是CAPCOM於PS2平?的?速??「Auto Modellista」(不得不?音?引擎在?速???中太重要2003年先後被NAMCO,TECMO等未?行合?前的古?大手(日文中?「??大?」一?的???呼)?用?音???。他?2007年(如果我???的?)??了DS平?音???用的「救?主」(日文?「救世主」同音),被Square Enix,Bandai Namco Games等古?大社以及Alpha System等???商?用?音???。2008年SEGA?入ADX。2009年Platinum Games?入ADX。到目前?止?用ADX或ADX2(後面?)?行音???最多的古?大社是CAPCOM,Square Enix,Bandai Namco Games,其次是SEGA。大手?面祗有KONAMi似乎是?有?用ADX?行??。以上我祗?了一些大社抑或名社的?入情?,?有其他很多小?也?入了ADX或其他CRI??的音?引擎。2011年?着SCE的PSV的?售日??,CRI在年初?定????SCE的NGP(次?代掌?系?)平?的『CRI ADX(TM)2』(?界??ADX2),他???描述其?「??Crossplatform的All·In·One型的Audiosolution」,其?就是Audio Middleware喇。它是???子的:第一??用了??技?的作品??是Arc System Works??的「BLAZBLUE CONTINUUM SHIFT EXTEND」,後面?有Index和Capcom的「STREET FIGHTER X ?拳」。2012年7月,VANTAN GAME ACADEMY????培????界人才的???校在他?的「Sound Creator」???面?入了ADX2作??程教授。2013年的1月10日,CRi?定在2月份以免?的方式提供ADX2的LE版本供?日本??的Indie Game??者?下?使用,?看是LE版本,它功能可是十分?全的,在日本作???性??音???也完全?有??。2013年的3月,CRi又?始向任天堂掌?平?提供ADX2。到2013年年底ADX2已?可以??大部分主流??引擎了,Windows版本也在年底公?了。ADX2的LE版本?在不停地被完善中。就像大家所知道的那?,?着中????的解禁,日本很多???商都有?作,CRI也一?。??很快我?中????界音???人?可以接?到ADX2?款日系Audio Middleware,因?CRI於今年11月份和??唯一作?PS4和xbox One之Operator的「上海?方明珠新媒?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日本的「Whiz Partners Inc.」?成?略??,?定?始??中?????市?,向中?提供它的一系列Middleware?品,他?上?月11月25?已?出席FGF做?宣?了,大家可以?注?注,?然我不??ADX2能取代Wwise抑或FMOD在中?的地位(笑???Platinum Games Sound Team的?:
我在国内做了三年策划,在腾讯做了MMORPG《轩辕传奇》,在莉莉丝参与《刀塔传奇》早期设计,目前在南加州大学(USC)读游戏设计专业(Interactive Media & Games)。从这几个角度讲不同:1. 游戏国内外主流游戏的一个核心差别是,国内游戏玩的是成长乐趣,国外游戏玩的是体验乐趣。国内游戏的乐趣在于升级,成长,比别人强,我每一刻所做的事情,本身并不一定让我觉得有乐趣,但是这件事会带来的结果,最终会让我有乐趣。国外游戏的乐趣在于,我玩的这一刻,这个玩法会调动我的即时反应或策略思考,这个做出选择并行动的过程是有乐趣的。有些游戏也有成长系统,但是那更多是为了加强我这一刻体验的乐趣而存在的。这件事其实很多策划都知道,做游戏的时候也会区分这两点的去思考,但是似乎很多其他人并不知道,包括游戏媒体等业内人,而抛开这一点,空喊国内游戏要学国外游戏,提高品质,是没意义的。因此,国内研究系统,数值,社交,做城战,国战,每日任务,主流游戏从端游的MMORPG到手游的卡牌;国外研究玩法,关卡,剧情,主流是***车球,因为***车球是最能做出体验乐趣的主流玩法,以及动作冒险,因为有剧情,过程有策略,有表现力。举一个例子,MMORPG在国内,我们更多思考成长体系,数值,等等。在国外,经常把MMORPG作为一个emergent narrative(在玩的过程中产生剧情),world building(世界构建),或者online identity(网络身份)的例子来研究。比如coursera上有一门课,,研究的是指环王online。国内外游戏业几乎所有的不同,都是建立在这个区别的基础上的。国内这种主流方向,带来的结果是做内购,免费下载。所以追求更高的普及率,只要能适配更多机型,适应更低配置,哪怕画面差也能火。曾经植物大战僵尸被国内公司代理后,因为客户端包太大,对音效画面等做了大幅缩水,改出来的游戏让popcap看了,说这哪能叫游戏啊。但这确实是国内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带来的一个很坏的设计方向是,如果你想让玩家内购,你要引发他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的欲望,以及帮他们建立关系。建立正面的关系是很难的,那么就建立负面的,让玩家之间产生矛盾,产生仇恨,互相杀,他们就留存了,就付费了。国外的这种方向,带来了对画面音效的很强的追求,以及能够不断孕育新玩法。我不要求每个人都买,也不可能每个人都买,但是我要做出好的质量,才能让那些可能买的人付钱。但并不是说这就是高大上。这种方向也是有问题的。首先,这种方向很多时候造成游戏越做越硬核,使得国外“玩家圈”成为一个很封闭排外的圈子,这一点整个行业也经常在反思。最近的“gamergate事件”就是这个问题的一个爆发,硬核玩家攻击女性开发者和评论者,甚至发出炸弹威胁。参见其次,怎么样的体验才爽呢?要刺激,释放感强,做现实中做不了的事情。这极大程度导致了国外有相当一部分游戏中有大量的暴利***元素(***并不是指H game,而是游戏故事中去个脱衣舞酒吧看到各种裸体这样的段子)。一个极端的游戏是Hatred。在这个游戏中,你扮演的主角憎恨这个世界,走上街头杀害各种无辜的人,哪怕他们向你苦苦哀求。Hatred的视频:。Hatred游戏画面,主角击杀一个无辜路人,路人求饶Hatred游戏画面,主角击杀一个无辜路人,路人求饶相比之下,国内有些人说网络游戏***暴力,实在是冤枉了。说上瘾是对的,因为只要你喜欢这个游戏了,这种游戏会让你花多的多的时间去玩。2.设计流程两边现在都是迭代式(iterative)的设计,但是美国游戏设计流程的核心是原型设计(prototype)与玩法测试(playtest,不是QA),也就是把想要设计的玩法做一个最简版本出来,甚至是在纸面上的版本,然后给人玩,判断这个玩法好不好玩,怎么改进。植物大战僵尸有个设计经验分享,就很好的讲了这个过程。植物大战僵尸早期的原型设计植物大战僵尸早期的原型设计国外游戏也会“抄”,但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大家不觉得他抄,不觉得他只是在微创新,因为他用原型设计的方法验证,使得他有信心做更大的改动。国内很多时候是复制国外游戏的核心战斗玩法,再套用国内成熟的成长玩法。这也有不得以的地方。因为成长玩法是很难做原型和小规模用户测试来判断好坏的,所以创新更难。MMORPG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把成长玩法几乎挖掘遍了,最近这么多年大家都做不出新的能大成的新的成长玩法。Playtest玩法测试,因为国外是过程体验,邀请一个用户来玩几个小时就能看到很多问题,所以他们很少做大规模的测试,动视(Activision)的游戏也不过是找上百个人测,其中70%以上的问题是在前5个人身上发现的。而对于国内的MMORPG,包括手游,大部分玩法少量用户根本没法测,或者体验完全不同,所以必须有相对大规模的封测内测。对于腾讯这样有钱有用户的,可以内测好几次,改上几年,对于其他公司,很多时候唯一的选择是在还没做好之前就不删档,也导致了游戏质量更加难以提高。3.从业者国外游戏设计师,因为要做原型,所以要懂程序;因为游戏是体验乐趣,细节设计要求很高,所以要懂很多程序、动画等。虽然不是每个公司每个职位都这样,但却是很多公司有这方面的要求,很多设计师也确实有这样的能力。比如陈星汉的ThatGameCompany是没有游戏设计师这个职位的,有一个feel engineer,要求有编程能力,因为你提出的想法,你要能做出来,才能向别人证明这是个好玩法;你设计的内容,你要有能力把每一个细节打磨到最好。国内游戏设计师,因为设计的是成长乐趣,你做的系统要让玩家玩几百几千个小时,所以很多时候更关注的是对整个系统的理解,如何让一个系统良好的运转,而不是拆东墙补西墙。所以国内很多人讲策划应该去读经济学之类的书。一个公司的人员构成上,差别并不是很大,策划程序美术测试都有。有明显差别的一个职位是音效设计。植物大战僵尸开发团队一共4个人,1个音效设计师。国内一个MMORPG一般100人以上的团队,1个音效设计师。4. 行业走向国内游戏行业的走向,其实很像互联网行业,追求更多用户,追求用户留存。国外的游戏,很像电影行业,游戏设计也从电影中学了很多经验。很多游戏公司的高层是从Disney或者玩具公司来的,暴雪20周年纪念视频也有提到他们最初和玩具公司发行商合作。我所在的USC游戏设计专业就是在电影学院下的。我们第一学期有一门课,主要讲电影理论,镜头设计,剪辑,灯光,音效,作业是拍了几个电影短片。对游戏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国内游戏,讲渠道,单用户成本,留存率,这些很多都是互联网行业的东西。行业态势也跟互联网行业一样:一家独大,其他人越来越难活,创新往往来自新的平台,而不是玩法内容;运营很重要,但是口碑不那么重要,因为用户选择游戏是一个相对轻松的过程,用户可以试;增长非常快,永远感觉自己是朝阳产业。国外游戏,一个游戏几十刀,让用户做出购买决策是不容易的。就在几年之前,沃尔玛之类的线下渠道还占绝大多数的销量。这就是一个彻底的传统行业。至于平台,基本永远就是Xbox和PS,独立大厂都是两边一起做,所以平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多年都不会变化的东西。游戏评分、媒体很重要,因为这太大的影响了一个购买决策。很多游戏没有运营,但是口碑非常重要,因为用户很硬核,是一个封闭的圈子,坏事传千里。行业的情况,也像电影行业一样,有很多家大厂,没有一家能垄断;周期型行业,有起有伏,而不是持续增长。5. 创业环境国内的创业环境实在是太好,因为如果做成了,就是每个月几百几千万的流水,这直接带来一个稳定的公司。而在美国,哪怕你白手起家做出了很好的游戏,你也就卖这一笔,后面就靠这笔钱吃饭了,能不能做出下一款,你自己心里也没数。从商业模式上,国内这种当然符合投资者的期望。所以国内的游戏创业是风投关注的热点,有些团队刚组就能拿投资。当然A股某些XX管业XX报业XX养鸡的公司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点。在美国,游戏创业和硅谷的那种投资体系基本没什么关系,很多独立开发者就靠存款或兼职工作养活自己直到做出来。即使有投资也是来自于业内,比如Sony和微软为了扶持自家平台上的独立游戏,会投资一些初创公司;一些早年成功的独立游戏人,比如Braid的作者Jonathan Blow,ThatGameCompany的共同创始人Kellee Santiago,这些人做了一个IndieFund基金,几乎是做慈善了,投你的钱,在游戏发售后会从游戏收入中抽成,抽到两倍于投资额,就结束了,如果两年还抽不够,也结束了。6. 玩家,社区,媒体,文化上面讲到,国外玩家更硬核。但是因为你不会只玩一个游戏,所以玩家圈子不是集中于一个游戏上,而是集中于跨游戏的论坛等平台上。不像国内,玩家群体更多是以公会的形式存在。媒体更重要,这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就是文化。媒体是文化的传播者,一个行业有媒体,它就可以不断影响这个行业的文化,对这个行业做反思,提供平台让不同方交流。在国内,媒体存在价值远远低,所以,游戏文化野蛮生长,行业很少有更高层面的反思,甚至业内人士的经验分享交流,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国外的Gamasutra上大把游戏设计师写的经验分享文章)。7. 多元化国内基本赚钱只有那么一条路,其他路活都活不下去,所以所有人都只做一条路。成长乐趣这件事,一个游戏就可以满足你,玩家的需求是单一的。当然也因为设计者能力问题,很难创新到别的路上去。国外游戏界是非常大程度的多元化。1.在产业大厂级别,有使命召唤这样的最赚钱系列,有the last of us这样卖的不如那么好但是拿下各种大奖的,有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游戏。因为玩家对体验乐趣的追求就是多元的。2.独立游戏,因为游戏做的好就能卖钱,而做体验乐趣的游戏,创新玩法就可以做出好游戏,使得独立游戏成为一个稳定而庞大的存在。在国内,独立游戏圈和产业圈基本是隔绝的,独立游戏既无法影响更多玩家,也无法给产业内的从业者带来有意义的启发。在美国,独立游戏和产业的交流是很多的,比如USC游戏设计专业的一位教授,是神秘海域1-3的主设计师,非常喜欢独立游戏,辞职来做教授了,还有过一个独立游戏如何启发他做神秘海域的演讲。育碧近些年在搞"AAA独立化",公司内部分出小团队,孕育独立游戏,做出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3.严肃游戏(serious game),这个名字很不好,其实应该叫做meaningful play。比如USC学生做的,还有一个TED演讲gaming for understanding ()。这种类型的游戏在美国已经有很多人在探索,有独立游戏开发者,也有新闻传媒等领域的从业者。最近刚看到我们学校一个PHD在做用Oculus VR还原事件现场来讲述新闻的。Darfur is Dying游戏截图,选择一个达尔富尔人去取水,取水过程中很可能被当地武装劫走。Darfur is Dying游戏截图,选择一个达尔富尔人去取水,取水过程中很可能被当地武装劫走。4.种种非电子游戏。几十年前越战时期,美国曾经有过the new game movement(),当时那些先驱的设计师设计了一些不同的游戏,或者说体育运动,来鼓励合作,而不是对抗;Disneyland目前正在设计一种真实世界的角色扮演游戏,类似电影《楚门的世界》《心理游戏》,玩家成为故事的主角,其他所有工作人员演员都在陪你演戏,对玩家没有任何要求,全凭自由发挥,其他演员也临场发挥把故事进展下去;类似这样的东西很多,而这些都是电子游戏行业的设计师的经验参考,为这个行业提供设计上和文化上的创新动力。------------------------------------------------------------------------------------造成这些差别,我觉得深层次的原因,有两点。1.中国,是“戏子”思维中国人一直以来看到种种娱乐都是当做“戏子”,你们就是来给爷耍的,我来玩就是要来做大爷的,就是要踩在别人头上,而不是对这种娱乐形式报以尊重。所以竞争攀比心态很重,使得成长玩法非常受欢迎。哪怕CF,天天酷跑这样的游戏,其实是做体验乐趣的,也被加入了很强的成长玩法和攀比。当然还有其他各方面原因,包括游戏业历史太短,玩家素质不够等。但有一个问题是,我相信国内游戏业很多人会看到,我们目前做的游戏几乎看不到改变这一点的机会,照这样下去再长的历史也不会有两样,那就不能说是历史的问题了。2.国外,是深层的多元化他们敢于也乐于去探索不同的方向,而不是只做最赚钱的方向,最顺应时代潮流的方向。IndieCade,一个独立游戏展会,被称作游戏界的圣丹斯,来玩的很多很多是家长带着小孩子;有无数独立游戏社区,每天都有game jam在进行,探索任何方向的游戏开发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领域;还有一批人参与这个行业的方式不是做游戏,而是研究游戏文化,游戏教育。美国已经有很多家大学开了游戏设计专业。美国关于游戏设计方法以及游戏文化探讨的书大把大把,而国内游戏策划想看书提高自己,在本领域基本都找不到。因为这样的多元化,因此才能有IceFrog,才能有MineCraft。我们看到别人做不赚钱的事情最后赚了大钱,但是没看到背后千千万万做不赚钱的事情,最后就是不赚钱,但还是开开心心的做的那些人。
其实我蛮同意 的看法的,不过他最后一句话的落点的似乎偏了一点:“我们看到别人做不赚钱的事情最后赚了大钱,但是没看到背后千千万万做不赚钱的事情,最后就是不赚钱,但还是开开心心的做的那些人”。我呢,在美国的时候,参加过游戏设计,参加过indiecade,也是HC玩家。这里,我暂时做比较的“国外“信息也仅仅局限于北美。在北美,除了部分教育性、研究性或非盈利性的游戏制作团队,绝大多数游戏公司/工作室或独立制作人绝对都是希望玩家能够认可他们作品并为之付费的。而所谓"不赚钱的事情",只是站在结果的角度上看,他们研发成本和收益可能不对称。但这种不对称,不成功的因素很多。如果以为数众多的小公司来看,他们在其投石问路阶段磨合团队、设计游戏底板,确实可能无法在1、2代作品上就立即获得商业成功。但这绝不是因为人家的策划高尚,而是因为2个关键因素:1 玩家品味:这个已经讲了,北美玩家崇尚趣味性、挑战性,远胜于碾压性、炫耀性。2 玩家付费习惯:北美玩家其实是愿意为小众作品付费的,只要你确实提供了新体验,他们的长尾效应比国内的多。北美的游戏策划人也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会因为什么来买,以及要怎么样才能被IGN和metacritic等中立评价网站推荐拿个高分来促进销售量。在这一点上大公司和很多入门的中小公司是一样的,必须在作品设计制作阶段就对此有所考虑,包括美术音效乃至世界观上的表现力,否则你的乐趣性、享受感就无从谈起,你的评分也就会被压制下去。至于,说用户选择成本(购买决策)太高这事吧,这并不完全正确,我感觉的是"好的评的出来,一般的消费的起”是一种美国游戏的常态。以我买过的来看(上图只是几分之几),只有真正的大作新作或知名团队续作,才会在主机或pc游戏以高于$35的价格售卖,这时才有较高的选择成本。多数玩家会借助IGN和metacritic或小伙伴的推荐来区分什么值得买;而小公司的作品$5-$15就一抓一大把了,以其收入来看,试错成本也绝对不算高。遇到过节或活动打折,很多还会促销,更加实惠。(感恩节打折季时很超值)==================所以,我想问 “如果你省顿午饭钱来换你开心的5-10h游戏时间的话,你会愿意?” 我觉得很多美国玩家是愿意的;而中国玩家或许一开始未必,但如果也有预告片,也有他人的可信评价的话,那也很可能就愿意试试了。毕竟¥40的烂片都有人愿意了.....因此,说国内外公司取向不同,最终是玩家的价值取向以及消费的能力、习惯不同引起的。 我们的游戏策划被扭曲成现在的思路,是商业利益反复淘汰后的结果,也是玩家付费选择不断变化后沉淀出的一个结果。而引导和教育更多玩家向其他价值取向转变的过程,与游戏制作本身转变的过程,将是很漫长的;在美国,很多事务都加入了游戏成分,所以小孩子慢慢就喜欢更多趣味性的成分,而我们则更多是加入了规则性成分,所以小孩子就更适应和相信体系规则的制度性(尤其是分数体系-&数值体系)。高分才是王道的这个畸形的逻辑种子又何尝不是以蝴蝶效应的方式最终侵蚀扼杀了我们游戏创作原动力的呢? ================呵呵 可能跑题了。不过,玩家底层的价值倾向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深刻影响着上层的各种公司/组织或其他机构的取向,而单纯希望由上层机制改良或扭转这一局面是极其难的,因为掌握核心资源的"那些人"不会听游戏公司的,他们更希望作品去适应玩家而不是挑战玩家。
在F2P游戏领域国内外游戏走向没有太本质的区别(社交、等级、数值);国内外常拿来做比照的一般也就几个:1)开发者情怀和创新思维,比如Fireproof Games、ustwo2)有太多让人叹为观止的前沿神作,比如神秘海域、战神3)人才阶梯环境好,游戏顶级院校林立4)独立游戏天堂,很多个人英雄式的胜利,比如Imangi Studios,Play forge、Andreas Illiger至于提到的钱的问题,其实开发游戏不关心营收大家都活不下去,或者没有机会再做下一次的开发,谁收费更狠就没必要再讨论了
实际上这问题太宽泛了,在补充之后变得更加发散……我在这儿不谈陈星汉,也不谈“拓展游戏边界”之类形而上的东西。因为陈星汉的公司(Thatgamecompany)不是一个典型的国外游戏公司。陈星汉少年成名,公司有第一方Sony在投资,有这样背景的公司凤毛麟角。如果题主想看游戏界明星人物的故事,去读《Doom启示录》吧。这类故事在中国本土发生的甚少,但别灰心,我国游戏产业还年轻。况且虽然鸡汤故事不多,但鸡血故事还是挺多的。下面简单谈谈国内外大公司给我的感受,不谈小公司和Indie,没混过实在YY不出来。做什么项目?国外大公司经历几十年市场历练而不倒,有自己的一套生存逻辑,其中一个赚钱法宝就是AAA。这是个门槛很高的领域,新公司小公司参与不了。他们偏好持续挖据自己手里的AAA项目,利润率高不到哪里去,但盘子大确实可以赚不少。有个负面效果就是被玩家骂炒冷饭。国内市场没几年,大公司里有不少暴发户,难讲再过几年还是不是大公司。有些公司好像搞不明白自己的钱到底怎么赚来的,究竟是自己牛逼,还是市场牛逼被自己上了。虽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但有钱之后就不想继续靠运气。答主离开祖国的时候,看到有的要做盒子,有的要做手游,有的都想去做电影了。做多长时间?国外的项目时间很长,AAA更是如此。从小团队做原型开始迭代好多次,反复论证之后铺开进入产品阶段。很可能前期就耗一两年,后期铺开了再做一两年,前前后后三四年时间。想想你读个大学也就三四年,这样一个项目做的非常漫长。做成了大家继续愉快的玩耍,做不成,也许大公司就变小公司了。国内的公司普遍比较急,市场热点转瞬即逝,赶不上就全完了。比较健康的公司,一边积累一边尝试追追热点,但耐心也有限,积累一两年还不出成果老板就急了。做项目的也比较急,毕竟今年拿不到奖金买不到房明年房价翻一番拿到奖金也买不到了……答主听说这几年手游更是猛,三个月就得出效果,没效果就砍了。怎么吹?这里不谈盗版,连机器猫都屈指可数的单机市场早以遁入非主流行业。游戏在国外市场就是诸多娱乐产品中的一款,公司做完了把货卖出去,仅此而已。主要是发行商跟IGN之类的游戏媒体拉拉关系,跑展会制造存在感,电视上打点广告。偶尔也做点秀什么的,吸引下眼球。成熟市场不好的地方就是,没钱打广告抱大腿游戏就没有曝光率,公司死了大家才发现哦哦哦还有这么个东西。国内这块比较惨烈,国家政策上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但游戏还算赚钱。这么一扭曲,大家吹的时候就会采取下三路的手段。国内的游戏不见得有多么低俗,但广告真是够低俗的。再加上没有分级,会打擦边球应该是市场运营的基本素质了。现在管的好像比较严了,但打开各大游戏媒体的网页,答主作为一般人还是把持不住。你能不能简单话概括一下?不需要YY形而上东西,Xbox One已入华,国内外公司区别会越来越小。只要别诞生G.F.W for Games,大家最终会一起愉快的玩耍。游戏边界被谁拓展那是精神层面的事情,物质层面的市场边界最终会消融。最后是题外话时间我很同意高票***的结尾,“我们看到别人做不赚钱的事情最后赚了大钱,但是没看到背后千千万万做不赚钱的事情,最后就是不赚钱,但还是开开心心的做的那些人”。但是用这个调调太高了……赚钱不是可耻的事情,用可耻的方式赚钱才是可耻的。但不管是站着把钱赚了,跪着把钱赚了,让法律拿***指着被迫站着把钱赚了,钻法律空子舒舒服服躺着把钱赚了……没赚钱的公司都倒闭了。活下来的公司,才能讲故事。
就说一点,我认为最核心的,缺乏主观想表达的东西。说是创造力也好,灵感也好,总之在国内很匮乏。这东西不是情怀,是建立在情怀之上,能够把情怀具象化成一个产品的能力。如果一个策划对于游戏的理解都是来自于他的游戏体验,那么除了情怀爆表以外大概是做出什么与众不同的产品。独特的游戏都有其独特的想表达的东西,往往来自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一种人文素养的综合产出,跟玩了多少游戏关系不是特别大。更新:再补充一些,因为关于这个话题确实有很多想说的。游戏可以作为一个纯粹的娱乐产品,也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自我表达的工具。商业游戏和艺术游戏不是一个相互矛盾的东西。商业作品同时也可以具有艺术价值,或者说很强的自我表达的元素。艺术气质不是一个减分,而是一个独特属性,会筛选掉一部分玩家,强化另一部分玩家。国内的问题是大家太注重商业属性,而忽视了游戏作为表达工具的价值,甚至刻意将自己的情感排除在外。这也是为什么经常能够一眼看出独立游戏和商业化游戏的区别。独立游戏普遍有很强的自我表达元素,或者说就是任性的成分。当然,这种任性,还是建立在好的品味之上的,或者对某些亚文化的深刻理解,而且经常是要在受众上做出妥协,毕竟你自己要表达的东西能够有多少人接受并不好说,但是真正的原创性必然来自于这种尝试。《独立游戏大电影》中的三个作品,不管是&Braid&,&Fez& 还是看似完全无脑的&Super Meatboy&,在采访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每个开发者的个人情感是如何投射到游戏内的。任性的程度可以自己控制,但是不能没有,不能说你做完了发现对这个游戏是没有什么情感投入的。游戏开发者有双重身份,既是手艺人,又是艺术家。不断提升制作能力的同时,也得跟这个世界有的聊。你可以像Jonathan Blow一样,人到中年才觉得一定要做个完完全全的个人产品,但是千万不要自我否定这种表达欲望,这是真正独立性的来源。
哈哈哈,来给老同事点个赞~关于国内外公司的差异,GP已经说得很清晰了,顺便也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一、要想明白的事从一个年少懵懂的主机&PC玩家,到被PS2上的&FFX&和&MGS2&震撼下定决心做游戏设计师,到大学主修计算机,但拼了命地学各种学科的知识,到加入9C,加入企鹅,做了几个MMO(包括和GP在轩辕共事近4年),再到去年和好朋友一起创业做手游,(搞不好很快也会有款现象级大作问世哦,哈哈~)前前后后经过了快20年,面对国内外游戏产业、游戏玩家、游戏公司、游戏文化的种种差异,感慨过,愤怒过,无奈过,抱怨过,指责过,迷惘过,如今,在经历许多事后,心态要淡然了很多。GP说到老外的游戏注重过程体验,所以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类车***球,充满***主题,可见最直接能让玩家感受到“过程体验”很好的那些游戏,很大一部分优先满足了人类的一些底层欲望(这些欲望是全人类共有的),在满足性欲、暴力欲/破坏欲等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后,方能开始探讨更深层次的话题,进入哲学和艺术领域的思考。(游戏机之所以被称为“造梦机”,也是因为能满足玩家在现实生活中较难得到满足的欲望)然而,电子游戏带有文化产品的属性,因此和电影、剧集等一样被GF监管着,国内开发者也就无法制作直接满足玩家这类欲望的游戏,从中借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种种思考,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单机时代,国内玩家被培养成了盗版惯犯,在PC和主机上疯狂玩着各种盗版国外大作,(btw,你们觉得国内真的缺HardCore玩家么)国产游戏只剩小清新RPG这一种类型,电视和电影院慢慢只能播映&喜洋洋和灰太狼&,国产网游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刻苦钻研利用人性漏洞赚钱的“系统”,国内玩家在现实重压下,在游戏中寻求更直接和更短平快的刺激,游戏广告全是擦边球小视频,游戏展也都是***展,大批充满情怀的有志青年在“游戏策划”这个岗位上日渐消磨意志...要明白以上种种现象的成因,以及GP所列举的国内外厂商的种种差异,我想首先弄要明白,1、游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2、玩家为什么要玩游戏能从本质上想通以上2个问题,就会恍然大悟,想明白这一切。二、关于国内外游戏公司和游戏产业的未来我认为是大同的,为什么呢?1、因为全人类的需求是共通的,玩家的需求也是有共性的老外玩家重视“体验乐趣”,国内玩家难道就不重视了么?国内玩家喜欢“成长乐趣”,国外玩家难道就不喜欢不沉浸其中了么?显然全世界玩家既需要“体验乐趣”,也需要“成长乐趣”,而且从本质上来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者加起来才组成了一个完整游戏的全部。2、游戏公司的追求是相通的,游戏开发者的追求也是相通的君不见EA和PopCap把被我们喷成屎的PvZ2中国版的经验当成宝,逐步推广到全球么?君不见现在很多国内公司也在用心研究战斗体验、关卡设计么?国外公司就不想着多快好省地赚钱赚钱再赚钱?国内各个时期不是大把大把热血汉子(&女汉子)投身游戏研发?所以,到最后,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牛逼的大作一定都是同时兼顾“体验”和“成长”,并且融合得越来越完美,各方面都经过细致设计、制作与迭代打磨的成熟作品。同时,随着政策的宽松、网络的发展,开发者社区和玩家社区也都会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做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越来越容易地接触到自己的受众与志同道合者,也越来越容易靠自己用心开发的游戏赚到钱养活自己继续理想。三、作为有情怀的国内游戏开发者,该怎么办?作为顽皮狗的重度粉丝,&神海&每一作盘里附带的开发者影像我都要舔上好几遍,完全是膜拜偶像和大神的心态啊~后来有一天,我问了自己2个问题:1、如果我是&神海&的关卡设计师,我能做出这么牛逼的体验吗?2、老外能做出&梦幻西游&或者&天龙八部&,甚至&征途&里的那些系统吗?提到这些是想说,其实只要是用了心做游戏,哪边都极其不容易,只要不是随意乱糊弄,哪个不是需要天赋、知识、耐心、细致、意志、团队合作、人际沟通、项目管理,等等!所以,只要认真而用心地走在游戏设计和制作的道路上,谁也不比谁差,哪边的月亮都很圆!&刀塔传奇&的制作人袁帅(擦,前同事各个都好牛逼啊...),有句QQ签名:“追求游戏乐趣与商业化的完美平衡”个人以为是对&刀塔传奇&最恰当的诠释。许多同业者对&刀塔&不以为然,觉得不过尔尔,但又为何那么多模仿产品都没法实现“像素级拷贝”呢?(by 信文)是因为“成长乐趣”(那些属性数值)没抄全吗?我想恰恰是因为“体验乐趣”(核心战斗体验)完全不能比肩。&刀塔&就是近期“体验乐趣”和“成长乐趣”较好的产品实例。(用以映证“二”里的观点)眼下其实是最好的时代了,大伙儿与其坐着空谈,为大环境忧伤,羡慕老外怎么样,不妨静下心来,保持初心,好好把想做的游戏亲手做出来吧~反正手上有真本事,怎么都饿不死,干嘛不脚踏实地为心中的理想付出努力呢?PS:前段时间去简单生活节,有句话,实在太喜欢,最后分享给大家,共勉:
我们不生产游戏,我们只是游戏的搬运工。
我们的精神领域是一片废墟,我们的灵魂就像一群在废墟里翻食的饿鬼,别看我们物质上好像吃饱穿暖,衣着光鲜,可是骨子里就是一帮精神流浪者。  中国游戏领域我接触的越深,越觉得可悲,不是我们的游戏制作人不想做精美的游戏,而是中国大部分市场不需要这种游戏,要的就是短平快爽,就像一个饥饿之极的人,要的就是一顿大鱼大肉,你做成精致小巧一小碟一小碟上的法国大餐,你还让他坐好,用刀叉慢慢吃,注意吃相礼仪,他会觉得你是SB吧...  区别的根源在于文化的起点完全不一样,我们从小主机游戏被封,街机厅和黄赌毒场所在一个类别里,游戏被妖魔化,接触的东西就不一样。  就像人家从小是十八般武艺训练长大的,而我们就看了本武功速成就出来了。  于是,人家的玩家越玩要求越高,游戏越做越复杂,在做加法,我们的游戏越做越简单。  不需要画面精美,那么多贴图影响网速。  不需要模式众多,选择太多让玩家不知道该做什么。  不需要情节复杂,没人关心背景故事。  不需要很高的网络和硬件配置要求,高了三四线城市网吧推广不下去。  我们在做减法。  没办法,我们从PC游戏才算开始,网络游戏才算普及,起点太晚,太低。  我这里没有褒贬大众的意思,我也是这个短平快爽文化中的一员,我觉得认清自己,接受现实没什么不好的,慢慢来吧。  如果题主将来去国外的公司,又刚好有产品要进中国,请尽量说服他们做减法,如果去了中国公司,要输出游戏到国外,请尽量学习用加法的思路
之前看了篇关于《瘟疫公司》开发人员的一篇报导,其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很幸运的事是当我来到公司时,他们跟我说,不用在乎钱,一起去做那些特别的事吧”。其实说我们国内的公司不愿意去做好游戏、有趣的游戏是不对的,国内仍然存在数以万计的独立开发者和独立的工作室去把游戏当做艺术来做,但是能以此为生的人,并且生活的很好的人有多少呢?为了活下去做游戏,为了更多的利益做游戏,和 为了艺术、为了改变世界做游戏的人,做出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啊~我觉得媒体对于大众的影响也挺大的,对于独立游戏的篇幅,远低于“XXX手游月入过亿”。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是生存环境导致心态不一样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