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习俗节

##commentcontent##
##rep-end##当前位置:
七夕节图片
七夕节图片
本专题累计图片数:687 张,共有网友评论2条
相关专题:
0.06M 微信图片
0.21M 微信图片
0.55M 微信图片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的形成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可以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还有明代罗颀《物源》曰:“楚怀王初置七夕。”不过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面的故事。直到汉代,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如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又如《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船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图片收集了情人节快乐、情人节玫瑰、情人节礼物等一系列情人节QQ表情
我要补充/我要求助,网友回复(
网友补及并评论内容:
基地网友 [手机用户]:.***发表于 不支持flash
动漫微博活动
期望漫迷七夕情人节快乐!规则:#七夕情人节#当日17点17分前转播此微博,转播第77,第177...尾数为77的转播者,并是阿狸的听众。 参与:在8月15日19点前转发此微博,并成为张小盒的听众就能参加抽奖!将随机抽取7位朋友,每位获张小盒莉莉盒笔筒盒一对 参与方式:在8月15日19点前转发此博文,并成为爱心龟的听众就能参加抽奖!将随机抽取10位朋友,每位获爱心龟毛绒笔筒一只
必送十大礼物
  七夕节的来历——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是我国古代女子乞求上天给于美满姻缘的日子。主要的习俗有乞巧、挂香囊、拜七姐等。而现在的七夕节多为恋爱中的男女相互送七夕情人节礼物。
小美:七夕节到了,慌慌祝大家甜甜蜜蜜,有情人终成眷属!
细哥细妹:七夕如愿盼今朝,红叶香残怨可消。朝朝暮暮图永久,缠缠绵绵诉心焦!
HAPPY喵 :又是一年七夕到,礼物满天飘!~~
明月如霜:最近画的很累,但也很充实……祝大家七夕快乐~
芥末花枝:要过七夕了~大家都打算怎么过涅?祝大家~七夕快乐~~~!
饺子仔仔:八月壁纸正好赶上在七夕这天发布!希望大家喜欢!
哎呦熊:七夕到了,希望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哎呦熊送上壁纸一张!
爱心龟:乌龟七夕也相会,祝福所有相恋相爱的人!
PP猪:每当七夕月圆之夜,有这么一群阴暗的高级动物,他们独居,孤僻,情绪暴躁不安……
粉红蟹:又到7夕啦~送给大家LGILP老公i老婆七夕精美壁纸
祝福:office疯人院七夕主题桌面!迎七夕啦!祝大家七夕快乐!告别单身…
七夕节兔公爵终于不孤单了,“环球***”来到了它的身边……
小蜗 :今天就是七夕鸟~再次送张壁纸给大家!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艾玩兔:今天是七夕中国人的情人节,祝福所有相恋相爱的人相伴七夕相伴永远!
阿狸:携桃子祝大家七夕情人节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这个恋爱的节日里,我向全世界宣布,我结婚啦!!^_^和我亲爱的小月
腰子:七夕又快到了,时间好快啊。希望大家情人节快乐……
祝福情人节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_罗隐古诗_古诗文网
(192人评分) 7.8
朝代:唐代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阴历七月七日,相传为牛郎渡过银河与织女为一年一度相会。这天晚上,民间陈列瓜果,穿针乞巧。这首诗就是写七夕的。首联:“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角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络是网络,当指雾气网络在角宿上。星河,天上的银河,是分离牛郎织女的。菡萏天,是荷花盛开的天气。大概想象牛郎织女在银河边看到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猜您喜欢的诗文: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