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黑洞里面是什么?

黑洞里面是什么 人掉进黑洞后会怎样
  黑洞里面是什么?在科幻小说中,黑洞就像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将你带到宇宙中遥远的角落,或带你前往一个全新的宇宙。但现实也许比这要复杂得多。如果你不是科幻小说中的角色,掉进黑洞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不过,掉进黑洞的人也许也有一线转圜之机,要么回到自己原本的世界中去,要么前往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因为黑洞能够扭曲空间,从而使原本相距很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
  人们常用一张纸来打比方。如果你在纸上画一条线,线就会跟着纸张的形状走,当你弯折这张纸时,线的长度是保持不变的。但如果你把这张纸戳通,线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就会缩小很多。要想理解这一点,你需要先明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如何运用到引力上的。
  逃脱黑洞的魔爪
  你需要明白,黑洞中并不是空空如也,而是充满了大量的物质,它们全被塞进了一个极小的空间里,这个空间便叫做&奇点&。事实上,奇点的体积无限小、密度却无限大。(科学家对此有一些争议,但都差不到哪儿去)。
  某样物质越是靠近黑洞,逃脱速度(即需要逃脱黑洞引力所需的速度)也就越大。当距离近到某个程度,逃脱速度便会比光速还大,即每秒钟299792公里。而与此相比,地球表面的逃脱速度仅为每小时40270公里。
  既然没有东西的速度能超过光速,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东西能逃脱黑洞的魔爪。但这里有一个漏洞:黑洞并不会像吸尘器或浴缸出水口一样,把周围的所有东西都吸进来。只有在黑洞的事件边界之内,它才有着如此大的力量,将这个范围内的所有东西尽数吸进去。随着黑洞吸收的东西越来越多,事件边界的半径也会变得越来越大。也许我们可以把黑洞想象成一个球,东西能穿过它的表面、进入黑洞内部,但反过来就不行。
  黑洞里面究竟有些什么东西?这是天文物理学最大的谜团之一。要知道,大多数科学家都把黑洞看做一个奇点。不管物质的来源如何,它都会被推挤到一个密度无限大的点上。如果你掉到了黑洞里,通常的描述是:你首先会被潮汐力拉长成一根意大利面,然后变成一团虚无。组成你的物质则将进一步增大黑洞的事件边界半径。
  最终,你会以霍金辐射的形式被释放出来。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计算显示,黑洞会向外发射光子。黑洞的质量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减小,因为根据爱因斯坦著名的E=mc2公式,能量和质量是等价的。黑洞逐渐都会蒸发掉,但你得等上很久很久,才能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扫描下载潮粉APP黑洞里面是什么?揭开黑洞奥秘到底有什么
黑洞里面是什么?揭开黑洞奥秘到底有什么
  黑洞,听过的人很多,了解的人很少,黑洞一直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有一种无比强大额力量,常常回想黑洞里面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其实黑洞就是中心的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热量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和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这个天区范围之内不可见。好吧,还是不懂,继续往下看。  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所以称之为黑洞。  黑洞的产生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产生过程;恒星的核心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发生强力爆炸。当核心中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中子时收缩过程立即停止,被压缩
成一个密实的星球。  但在黑洞情况下,由于恒星核心的质量大到使收缩过程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中子本身在挤压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为粉末,剩下来的是一个密度
高到难以想象的物质。  由于高密度而产生的力量,使得黑洞任何靠近它的物体都会被它吸进去。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物理学家也只能对它内部结构提出各种猜
想。就像是一栋楼大厦的质量你不能直接测量一样,但是你可以根据质量等于密度*体积可得一样。究竟黑洞里面除了的物质具有什么样的特性,还有待于探索。  黑洞是一个非常神秘的物体,看起来它非常的可怕,但是它却非常的对于研究宇宙的进程研究非常有意义。因为,宇宙的形成就和黑洞有密切联系。想要知道黑洞里面
是什么东西,依照最近的科学,可能在事件视界(存在一个事件的集合或空间----时间区域,光或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从
该区域逃逸而到达远处的观察者,这样的区域称作黑洞。)的研究室比较可行的并且有意义的。
分页:1/2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提到史上无用的皇帝,许多人都会第一个想到刘禅。很多人认为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
& & 有网友在网上晒出了一组正在山东卫视热播的电视剧《神探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还珠格格》吧?剧里除了古灵精怪让人印象深刻的小燕子以外,
王修是曹操手下的大臣,他的儿子王仪,因为不愿意攀附司马昭,而被司马昭杀死。因此王
& & & &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都是东吴
  开宝九年,赵光义继承了宋朝皇位,是为宋太宗,宋太宗是太祖之弟,他的这个皇位的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唐玄宗正是由俭入奢而导致失败。他在登基初年,看到
  在我国历代的开国之君中,刘邦无疑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了。他从一介布衣到登上
& & & &在顺治朝,发生了一件大事,
秦始皇死亡前曾发生五星连珠奇象?原来死亡早有预兆。秦始皇一生征战无数,在位期间多
  魏佳氏(令妃娘娘)是乾隆的妃子,本姓魏,汉族,原属正黄旗包衣(正黄旗仆人),
& & 导读:几年前考古学家在约旦偏远地区的一个洞穴里发现了
  曹孟德的一生上马打仗、下马写诗,也可谓是天才级的人物了,此类人物大多争议颇多
袁术一败,曹操马上急攻徐州,活捉了吕布。吕布死前没有骂别人,单单只骂刘备:&你是
& & &秦始皇死亡前曾发生五星连珠奇象?原来死亡
& & &关于雍正,第一件要谈的事情就是他的继位问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时,为了防备盗墓,搞了一个障眼法。在下葬的当天,根据朱
自古以来厚葬是主流,这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孝莫重乎丧&&以孝治天下&的统治者
东晋皇帝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是司马懿第五个儿子司马?的孙子,继承了父亲司马觐
一般认为尧陵在临汾。但临汾尧陵有许多谜团,如尧陵建于何时?尧陵到底是传说的臣民们
& & &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
  清朝攻城水平还真是一般化,尤其是入关以前的清军,首先满人不重视火器,因为不够
  明朝的火器现在是被传的越来越神,各种言论都层出不穷,比如吹捧的最多就是大明朝
  蒙古地处草原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生存方式。蒙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为了生存,人
  在清朝的时候,可能有的人认为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清朝一直提防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领导者是唐朝将领
  在古代战争史上,大家对长平之战应该不会陌生。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一
  古代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而冷兵器时代的交锋都是肉搏战,极其残酷。纵观整个古
  鲁迅先生用&吃人&来形容封建的旧社会来表达其罪恶,其实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真正的
  三国,本来不是女子的天下,但是却不缺少美女和才女。如果悉数三国最幸福的女人,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10位皇帝,从小机智聪颖,很有个性,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是一部大书,不过几个小女子的故事也是非常精彩,无论是貂蝉,还是二乔,又或
& & &在《三国演义》中,最为人们所闻乐道的,恐
& &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的才女,早年被匈奴犯边掠去,在那里生
& & & &唐伯虎给人留下的就是一位才
& & &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
  宋代是我国历史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军事力量却相对较弱,
& & &有宋一代,文化繁荣,先后出现过多位天资过人的神童,蔡伯?便是其中极为典
我国历史上哪个女人最抢手?能让美女成群的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屈
譬如三国蜀汉亡国时,后主刘禅顺降。而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坚决不降。当他感觉大势
& & & &董淑妃年轻漂亮,却经常被到
  一个女人的吸引力会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在看到这个女人之前,我想大多数人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造诣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都
  日前,小编看到了一个奇葩言论,台湾独派人士洪耀南称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
  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因为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给黑洞拍照:黑洞暗影究竟什么样?
作者:左文文(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2016年2月,科学家首次探测到引力波,来自双黑洞合并(模拟图)
  提到黑洞和引力波,相信很多人已经不陌生了,在去年年底《自然》杂志发布的2017年全球热点科学领域的预测中,“进一步探测黑洞和引力波”便是热点之一。
  这并不奇怪,毕竟黑洞到底是什么,一直备受关注。
  尽管科学家们已经对黑洞有所了解,知道黑洞并不黑,研究它们在不同电磁波窗口、引力波窗口下的样子,甚至对黑洞进行了巡天观测,对黑洞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且试图理解黑洞是如何诞生、如何成长的。但是,这其中依旧有很多未解之谜,例如,黑洞的视界面周围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是否与广义相对论的预测相符合;黑洞的喷流是如何产生的,等等。
  今年4月,科学家们针对黑洞开展了一项了不起的工作----对黑洞视界区域的直接观测。
  黑洞的视界是什么?这项工作还有什么目标?这项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我们期待着能看到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黑洞是什么?
  我们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子进入我们的眼睛,那么黑洞(Black Hole)呢?
  我们知道,黑洞说的就是某个时空区域,由于引力非常强,以至于速度最快的光子都没有办法逃离。连光子都没有办法逃离,也就是没办法被我们看见,所以被称为黑洞。
  或者你可以想像一条瀑布,水从上至下,一旦物体接近瀑布的高处边缘,想要逃离边缘就很难,命运只可能是顺着水流从高处落下。
  早在1783年4月,John Michell就发表过文章,他的简要计算表明,如果一个天体密度和太阳差不多,而直径是太阳的500倍,它所对应的逃逸的速度就会比光速还要大,也就是说光也没办法逃离它,无法被人观测到,当时称这类天体为暗星(dark star)。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他的广义相对论,阐明物质质量决定时空如何弯曲,而时空弯曲决定了物质将如何运动。
  几个月之后,卡尔o史瓦西给出了第一个精确解+史瓦西解,他描述了不带电的物质球对称塌缩的过程。而之后的其他科学家们也纷纷提出了具有更复杂性质的黑洞解。
  和虫洞一样,黑洞也是被爱因斯坦所提出的方程的一种解的形式所预言存在的。而和虫洞不同的是,黑洞是目前已经被天文学家间接和直接证明存在的一类天体。
  黑洞有什么特点?
  任何质量的物体,都对应有一个临界半径,物体如果被压缩成球体,其半径小于这个临界半径后就会发生重力坍缩。
  这也就意味着,其实你也可以被压成黑洞,前提是有办法把你压缩到很小很小,小到几乎看不见。
  如果让地球变成一个黑洞,就要把地球缩小到10亿倍,压到18毫米,相当于1分钱的直径那么大。
  如果让太阳变成一个黑洞,要把太阳缩小到10万倍,压到6千米那么大,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200亿吨。
黑洞-视界,图片来源:索恩《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
  一旦形成黑洞,就会在周围形成一个界面,这个界面被称作视界面(event horizon),它就像一堵无形的墙将内部被高度扭曲的时空和外界时空隔离开,该界面以内的物质都无法逃离,即使光也不例外,之后其本身将继续收缩成为密度无限大的奇点。
  光是让我们能够了解信息的使者,如果连光都无法逃离该视界面,那就相当于没有使者告诉我们黑洞视界里面发生什么事情。
  如何判断黑洞存在与否?
  其实,天文学家们可以通过黑洞对周围物质的引力影响来间接地判断它的存在,就像我们虽然看不见风,但是可以通过树叶的摆动判断风的存在。
电影《星际穿越》中的黑洞
  对于黑洞,这里的“树叶摆动”可以是周围物质或气体的运动、发出的辐射以及其它由强引力带来的影响等。
  但天文学家们还从未直接地看到过黑洞。
  如果说黑洞的重要性质之一是视界半径,能否直接看到视界半径的存在呢?这其实正是天文学家们如今正在做的事情。
  今年4月,给黑洞拍个照
  给黑洞拍照?究竟是拍什么呢?其实就是拍摄黑洞的“暗影”。那么,什么是“暗影”,就是指视界面以内看不见的区域吗?它是纯黑暗的吗?
  并非如此,“暗影”不纯暗!今年4月5日至14日开展的拍照黑洞,就是希望能够拍摄到黑洞的“暗影”。
  2000年,Falcke等天文学家们首次基于广义相对论下的光线追踪程序,模拟出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看起来的样子。
  根据他们的模拟结果,如果黑洞后面有一个类似于吸积盘的平面光源(planar-emitting source),平面光源发出的光子,会受到黑洞的强引力场的影响。天空平面(与视线方向垂直的面)会被一个名为黑洞“视边界”(apparent boundary)的圆环一分为二。
  一边是在视边界圆环以内的光子,只要在视界面以外,就能逃离黑洞,但受到很强的引力作用,亮度低;一边是在视边界圆环以外的光子,能绕着黑洞绕转多圈,积累的亮度足够高。
  这样的结果是,从视觉上,我们就会看到在视边界内侧的亮度明显更弱,相比之下,看起来就像一个圆形的阴影,外面包围着一个明亮的光环。故此得名黑洞的“暗影”(black hole shadow)。
广义相对论预言,将会看到一个近似圆形的暗影被一圈光子圆环包围。由于旋转效应,黑洞左侧更亮。图片版权:D. Psaltis and A. Broderick
  那么,这个“视边界”或者说“暗影”有多大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如果不自转黑洞的视界半径与史瓦西半径大小相同,将其记为r,那么它的视边界就是2.6r;具有相同黑洞质量但自转值最大的黑洞呢,视边界半径就约是2.3r。
  这说明黑洞视边界的尺寸与r有关,而与黑洞的自转关系不大,而r又主要与黑洞质量有关,因此可以说,黑洞质量是决定 “视边界”尺寸的主要因素。
  那又为什么要给黑洞拍照呢?
  主要有三个目标。
  第一,验证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暗影”的存在、尺寸和形状。如果观测结果与预言相符,那就验证了广义相对论;如果有所不一样,则说明有一些新的方面需要改进。
  第二,理解黑洞是如何吃东西的。
黑洞的“暗影”区域非常靠近黑洞吞噬物质形成的吸积盘的极内部区域,这里的信息尤为关键,综合之前观测获得的吸积盘更外侧的信息,就能更好地重构黑洞吃东西的物理过程。
  第三,理解喷流的产生和方向。
  某些朝向黑洞下落的物质在被吞噬之前,会由于磁场的作用,沿着黑洞的转动方向被喷出去。
  以前收集的信息多是更大尺度上的,却没法知道在靠近喷流产生的源头处发生了什么,现在对黑洞暗影的拍摄,就能助科学家一臂之力。
  拍的是哪些黑洞的暗影呢?
  这次的拍摄目标,是银河系中心的黑洞Sgr A*和星系M87的中心黑洞。
  之所以选择Sgr A*,因为它是地球上看过去最大的黑洞。而另一个M87里的黑洞,尽管距离我们更远----五千三百万光年之外,但黑洞质量是60亿倍太阳质量,这使其成为第二大黑洞。
银河系中心黑洞想象示意图
  Sgr A*的质量是430多万倍太阳质量,对应的r是1300多万千米,“视边界”的半径约3300多万千米,综合它到地球的距离26000光年,“视边界”看起来的角尺寸约为0.00005角秒。
  要知道,从地球上看满月的尺寸约为30角分,0.00005角秒就相当于从地球上看橘子大小的物体(注:0.00005角秒约是30角分的3亿分之一,月球直径约3500多千米,其3亿分之一约为11厘米)。
  假设M87中心的黑洞也是个不自转的黑洞,那么从地球上看过去,M87的“暗影”角尺寸会略小些。
  暗影这么小,要怎么看?
  当然是用望远镜看啦!
  天文学家们利用的是基于亚毫米波段的电磁波,由于分辨率与所基于的电磁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但技术难度也更高,目前观测基于的是波长为1.3毫米的电磁波,未来,天文学家们期望能基于0.8毫米的电磁波来拍摄黑洞暗影。
  过去的十年多时间里,麻省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们联合了其他机构的同行,让全球8个天文台计划同时对银河系中心的黑洞Sgr A*展开亚毫米波段观测,这些望远镜统称为“视界面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
  视界面望远镜包括:北美、南美、欧洲和南极的射电望远镜。
望远镜在全球分布示意图,红点代表望远镜所在地
  分辨率与干涉臂长相关,臂长越长,分辨率越高。这些望远镜构成了一个干涉阵列,所以视界面望远镜的特点之一就是分辨率(分辨能力)高。
  这些射电望远镜Sgr A*的暗影尺寸是5r(r指史瓦西半径),如果视界面望远镜仅利用位于夏威夷、加州和亚利桑那州的射电望远镜,达到的分辨率是6r,即能将相距6r的两个物体区分开。如果加上ALMA,分辨率达到3r,如果再加上南极的射电望远镜,分辨率将达到1.5r,绝对能分辨目标源的黑洞“暗影”。
  这样一比较,视界面望远镜阵列的分辨率比哈勃望远镜的分辨率还要高出1000倍多呢。
  视界面望远镜的另一个特点是灵敏度高。为了得到更高的灵敏度,在观测过程中,天文学家们采用了大望远镜和快速采集数据。
  那么,这些望远镜如何合作呢?
  天文学家们采用射电干涉技术,多台设备同时看和记录,然后数据汇总到一起分析,每天晚上产生的数据达到2PB(1PB=1048576GB,相当于50%的全美学术研究图书馆藏书咨询内容)。所以说,数据处理和理论分析是对天文学家提出的挑战。
  黑洞本身很简单,但是从数据中挖掘出来的细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黑洞周围复杂的环境,因此我们需要能建模重构出这些复杂的环境。
  数据量之多,处理难度之大,造成黑洞暗影的照片被处理出来还需要近一年的时间,预期最快2018年上半年能看到处理结果。
  尽管难度大,面临挑战多,但天文学家作出计划,迈开合作观测这一步。
  让我们等着黑洞暗影照片的出炉,更期待的是从照片讲出的故事,是验证了广义相对论,还是发现广义相对论有可改进之处?是否为黑洞吃东西、喷流等带来新的前进契机?让我们拭目以待!
  致谢:在此感谢上海天文台韩文标老师和国家天文台苟利军老师对作者理解黑洞暗影所提供的帮助。
  (本文首发于科学大院,转载请联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