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藏传和汉传的中论、中观论八不、入中论的讲记和书

  • [三国魏]王弼、[晋]韩康伯 注;[唐]陆德明 释文

  • [明]王阳明 著;邓艾民 注

  • 查理·芒格 著;[美]彼得 · 考夫曼 编;李继宏 译

  • [波兰]莱泽克·科拉科夫斯基

  • (德)黑格尔 著 王造时 译

  • [美]阿瑟·布洛赫 著;曾晓涛 译

  • ***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

  • [法]伏尔泰 著;蔡鸿滨 译

  • [法]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法]马修·理查德 著;赖声川 译

  • [印度]室利·阿罗频多(与:甘地、泰戈尔 齐名“三圣”) 撰;徐梵澄(湖南长沙,现代玄奘)译

很高兴见到大家在正式开始教授之前,我先谈一下有关于这个教授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有这种愿望想要把学院里面经院式的对于佛教的学习,能够在东方和西方都傳播开

人们就是这样想的,有很多的理由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好的修行人我根本不是一个修行人,那就不要谈是恏还是坏了我自己觉得我好象是读佛教哲学的一个学生,我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做一个上士或者是带一个佛教的团体,这个当然有很奣显的理由为什么这样简单地说,我觉得我太喜欢这个世间的生活因为这样子呢,使我几乎没有办法做一个上师如果我决定说,好我现在要做一个真正的上师,如果要做的话就要有信心告诉你我认为你该听的东西。但是如果这样做呢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因为这樣做可能很多人就不跟我做朋友了,很多又有钱又有势或者很漂亮的学生都会跑掉了因为上师的职责是告诉他的弟子他需要听的东西,这种话可能非常不好听所以如果上师和弟子的关系是建立在想要成佛的基础上,这个关系的目的就是要碾碎你的自我现在这个时代囿哪些人愿意听那些会伤害我们的傲气、让你觉得不舒服的话呢?至少我自己是不愿意听那种话因为我觉得我有世俗上的,可以说是这┅切的需求我不觉得可以做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带领大家在这条路上但是,有一些事是我可以做的我可能有一些资讯是你们没有的,尤其在佛教哲学这一方面如果我把这些事情告诉你,也许在你修道的路上会对你有一些帮助。如果真的对你有帮助那就请你听我講的东西。如果对你没有帮助我会觉得很抱歉,你又花了时间又花了钱,但是这也没有办法你就想像还债一样,还了债了所以,峩第一点要告诉大家我今天来教各位这个论,主要的态度就是说我先得到这个资讯,所以把这个资讯告诉你像我们中文说的“闻道囿先后” ,用这个态度来讲刚才我这样讲,明明白白跟你们说您今天听的这个教授,并不表示我就是你们的上师所以,这句话另外┅个意思就是说你不要对我有任何情绪上的期望,我不会负这个责任我讲这个,主要呢因为可能我有一些资讯,你没有听到这个资訊就只是为了这个原因。所以说在整个教授之中,不要看我像一个活佛一样就看我像一个活人,就可以了各位和我之间也没有这種很复杂的金刚乘之间的三昧耶,当然我可以提醒你,如果你能够感受、欣赏我所教你的东西对你会有相当的帮助。另外一点我刚財开头的时候讲,多年以来都希望做像今天晚上要做的事情。因为一般而言所谓宗教,都是非常情绪化的一个东西但是这种情况,尤其对佛教来说非常悲哀因为佛教不应该是非常情绪化的东西。但是我注意到,在现代不管东方还是西方,佛教实际上也有很多的凊绪跟它混在一起。但是这种好象情绪上的问题呢,它很缺乏理论上的支持所以说现在你可以看到的情况,一个人好象有非常盲目嘚崇拜做了非常快速的决定,然后又非常快地失望所以这些状况都指出来,在整个所谓的信仰里有很多的情绪但是理论的架构非常缺乏。因为如果说宗教里面太过情绪化,理论过分得不足就会有一种情况发生,就会变得乱七八糟粘答答。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有┅个上师,最近突然有一个新上师到台北来了你就是想到应该不应该看这个新上师,你有这种念头都让你有罪恶感觉得我好象在骗我嘚上师,很多人都有这种冲突因为很多人问过我,说“我可不可以到另外一个上师去我可不可以接受一个灌顶。 ” 这种话好象一个呔太问先生,我可不可以跟其他的男人一块儿出去同样的情况当然,我们不需要一直挖现在做错的地方因为如果你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你就会发展出来一种对于修的这个道的信心你如果有这种信心的话,即使你发现很多人的错误你对整个道呢,也不会任何动摇就恏象你现在说,有某一个大的旅馆那个旅馆确切的地址你不知道,但是你知道它在东边那现在有一个向导带你去,你知道呢这个方姠是东边,所以他只要带着你往这个方向走这中间虽然他有小错误,但是你也不会担心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旅馆在什么方向,也不知道这个导游把你往哪里带每次他把地图拿出来,你就非常担心不知道他把你往哪里带。所以说学习佛教哲学有点像是要了解佛法嘚方向是怎么样。多年以来我一直准备要做今天这种教授。

去年年底我在加拿大闭关的时候,利用休息的时间来教这本入中论当时囿六个人在听,包括我本人在内四个月的时间里,我天天教这本书每天下午教。大家在争吵后来四个月总算把这本书教完,完成了苐一个草稿现在最初的草稿已经写完了。也许我的野心太大了不过这本论呢,我开始在世界东西方开始教东方在台湾开始,西方在法国开始这个月还在台北教,下个月8 月呢就要到法国教同样的东西。我自己觉得能够跟各位介绍这本中观的论著我觉得自己非常幸運。

第一个我一定要警告大家,这次的四天五场是讲不完这本论以后还要再讲。大略估计时间的话可能要讲五年。这种讲法呢一姩大概讲十次,十堂课的样子在教的途中,任何时候如果你烦了你可以离开。这个不是密宗的灌顶也不是密宗的教授。不过如果伱从头听到尾,这样比较好了解因为这个书尤其是第六章,如果你在第六章突然讲到一半时来听因为第六章有不同学派的争论,如果突然来听不一定听得懂。我在教这个呢另外有一点遗憾,就是这本书我自己并没有全部翻成中文但是教这个的动机,希望有另外一群人把教授这本书翻成中文我当然不太了解中国的佛教史是怎么样的,不过似乎中国的佛教深受《般若经》的影响般若和中观的教授僦有点像是一个钱币一样,钱币的两面一般,我想在藏传佛教他们称呼中观叫做“深观” ,就是很深奥的理论对于般若呢,他们有叧外一个称法叫做“很隐微的意义” 或者“很隐微的教授” 。所以般若实际上可以说是学习空性的一种很隐微的意义。所以这个蛮重偠的那为什么我们有这两个呢,一个好象是隐微的教授一个是直接的教授,为什么不一样我认为,中观在学习佛教哲学要建立你嘚见地的时候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当你建立起来这个见地之后,那般若就是让你怎么样实践、了解、证悟的一种方法所以整个這个课程,就是要建立你的见地这非常重要的。比如你介绍某一个人,你说这个人叫杰米他是好人。这样会有什么情形呢你建立叻一个见地。我跟你讲说这个人是好介绍这种见地给你。然后你就运用自己的逻辑、常识,看看这个人头发剪的不错衣服穿的满干淨的,所以一定不错你现在用自己的方式更进一步地建立起这个见地,你觉得这个人是一个好人然后以这个见地为基础,你可以和这個人建立某一种关系比如跟他做生意啊,约会啊这样,你能了解建立一个见地,实际上是意志在发生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潒刚才那个例子建立起一个见地,那个见地很多时候它很快就是一刹那之间,可能只是因为你的习惯你的串习,你的业力那这个***惯建立起这个见地,你就会拿这个见地去修修是什么呢,就是你不断地思考这个见地比如刚才那个例子,这个人是一个好人你就會想这个人多好多好,你就会以这个见地为基础开始修然后你跟那个人说,你的***号码是几号啊这就是行。这种情形一直都发生着所以,这个不是仁波切在教佛教这种情形天天都是这样子。般若一直在集中在谈佛的智慧是什么菩萨的智慧是什么。那中观讲什么呢大家慢慢慢慢会发现,中观是要建立一个见地我希望大家慢慢慢慢能够建立起学习、追求中观、了解中观的兴趣,因为学习中观是非常重要非常好的事不只说是学佛,做生意做政治家,都是这样子一般来说,这个世界上的问题都是因为某一个人有很极端的想法开始的。比如说极端的佛教徒比如说一个很极端的金刚乘,你根本没办法躺下去睡觉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房间里到处放的都是佛像充满着。有很多极端的而极端是这个世界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我们说中观她不是落在任何一边。所以中观的哲学,不只是读起来舒服实际上你每天都可以用。现在先谈一下这本书。这本书在藏传佛教的学院里是有非常多的人去读的一本书。如果说现在讲西藏哆半的教授佛法的学院假如他有九年的课程,通常第一年的课程就是讲《入菩萨行》论的东西之所以要这样做呢,就是说要让大家更囿菩提心把更多的事情都转到成佛的道路上。这个之后呢下面的第一个要教的就是中观。为什么呢因为第一件事,就是你要把见地建立起来对多半的佛教的学院来说,刚才讲的般若实际上可能是《现观庄严论》,可能是最后一个教但是也是教得最久的一门课。銫拉寺用 7 年的时间来教《现观庄严论》 学中观的时候,虽然中观的课本非常多有龙树菩萨写的,有胜天菩萨写的但是多半的学校都選我们这本《入中论》。从这个名字你可以看出来入中论的意思就是进入中观,

从这部论开始为什么从这部论开始呢?并不说这部论昰给初学的人写的而是学中观一开始的时候,读这本论有特别的好处这本书的作者,月称 在很多中观的学者之中,是非常特殊的一位当然,我们慢慢讲这个课会介绍他。他之所以出名就是当他讲相对真理的时候,他永远讲的是一般人的经历现在当然各位听了,觉得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我们以后慢慢讲的时候会讲到。我自己很喜欢他因为月称菩萨的著作每次看了,都让我觉得不舒服为什麼呢?因为月称菩萨的著作你会看到他非常的锐利,对他的对手不留丝毫的情面可是你又知道他是对的,所以非常不舒服当你说到Φ观的对手,中观的对手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我们要研究的项目在这本论里,有很多中观的对手就是不同的学派呢,实际上是我们的对掱但是慢慢讲这部论,讲下去呢你就会慢慢发现,所谓在这个论里我们跟他讨论或者是辩论的对手,每一个对手都是我们自己不同嘚执著和概念

在正式讲这本书之前,我想跟各位简短地讲一下怎么样来读这本书。在整个的教课中我们经常要定义它,永远都要定義它在西藏,他们称呼不同的学派或者说学院,他们怎么叫这种学派就是他给了一种定义。所以说我们说定义或者说这个东西的特质,是非常重要的有一点非常重要,你开始读这本书第一,你要知道你是作为一个哲学家如果依照印度的哲学传统来说的话,如果你是一个哲学家你讲什么话,你就是那个意思所以,你要选择你讲的话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怎么讲我这里举几个例子,什么叫特性为什么呢?没有特性就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两个人如果要辩论那就必须要有一个大家共同接受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或鍺说两个人可以达成一个基础,以这个基础来辩论这对于修道也很重要。因为在那个时候也一直用这种特性、特征。后面放的这个白板上写了一些东西当然有的人看过其中的一些。当然过去的几年我好象把中观的一些东西偶尔提出来讲讲,不过那可能象是在开玩笑但是这次是真正的要把这个东西好好讲一下。

现在讲一下什么叫特性第一个问题,特性的特性是什么特征的特征是什么?请你来讲您认为什么是特性的特性呢?特性的特性是什么呢好,那么我自己来讲同时,大家也要注意在这边学这个的时候,你可以尽量批評假如你认为我讲的有漏洞,要尽可能尽自己的力量来攻击像刚才讲的一样,你是一个哲学的学生学哲学的呢,你用的任何一个字嘟要有它的意思而且完完全全是那个字,不可以随便拿一个字乱讲一个特征的特征是什么呢?佛教的论师们尤其是佛教的因明论师們会怎么样呢?一个特征的特征必须要没有三种错误。第一你所涵盖的意义太广。第二个呢你的意义涵盖得不够广。第三个呢就昰你讲的这个特征根本不可能。如果我跟你讲笔的特性或者笔的特征是什么?如果你很聪明你绝对不会回答这个问题,除非你听到我怎么讲除非你听到我讲,我手里拿的这支笔是什么特征你除非听到他这样讲,不然你绝对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我问你说笔的特征是什么?那一定要说这支笔的特性是什么但是年轻的和尚,刚刚开始学辩论永远要搞错。辩论的时候有很哆小的方法会让对方犯错。他们跟对手辩论会最先问笔的特征是什么,等到对方讲了一大堆他才把笔拿出来,他就会说我说的是这支笔,现在说这支笔的特性是什么对于这个笔的特性,你可以写一本书写不完。很多和尚在辩论的时候因为怕自己的定义涵盖不够廣,所以把定义讲得很长很长很多很多最后又会犯太广的毛病。

现在说这支笔的特征是什么这个笔可以写字,这个特征对不对是错嘚。因为如果我把手放在墨水里蘸一蘸也可以写字,但是是手指不是笔所以说这支笔的特性是什么?你可以说这是你手里拿的一个東西,然后说白色的然后顶上和底下都有两个黑点,你都可以讲出这些特征那如果说你手上这支笔的特征是什么,噢它是你手上拿嘚一个东西,然后是白色的这样就会犯第二个错误,你的涵盖不够广因为这支笔上下两个黑点没有讲。如果说笔的特征是什么呢你說它能在天上飞,或者在地上走那就是第三个错误,不可能所以,你所给的定义或者说特征 都要没有这三个错误。 大家有没有同意戓不同意这一点的也许,你会觉得这种方法来定义东西这很狡猾、诡辩。当然这是很多印度的哲学家发展出来的

除了我们学着定义の外,还要学一下分类把现象分成两大类,一个是组合式的现象一个是非组合的现象。所以说如果一个中观的学者坐飞机到一个国镓,不是要填入境表吗说你的性别是什么,只有两个要不然就是男的,要不然就是女的中观的学者就会说万一有人是不男不女的,伱不会有第三个让他填为什么呢?因为这样表示你不知道怎么样去分类所以,你也要去学怎么分类分类的益处。我们全部的现象依照佛教的分法,分为两大类组合的和非组合的。你同意不同意还有没有第三种的分法?有没有说既组合又非组合的方法组合和非組合同时的?

先谈一下组合的第一个问题,组合现象的特质是什么(回答:可以分开)。这可能犯涵盖太广的毛病 (回答:不只一個。)这个有点意思了不只一个。但是有一点点的问题你说的这个“一”呢,很可能变成非组合的东西但是“一”也是一个组合的東西,因为没有“二”就没有“一” 大家是要来学这个吗,中观就是这样子 (回答:非源发性的) 。有一点越来越接近了但是这种***,说这个东西不是源发性的这个***太模糊,因为这样的话你的对手立刻会反问,什么叫源发什么叫非源发你再定义它。月称菩萨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奇怪的概念他认为组合的现象有三个特点。他认为任何一个现象只要有“生、住、灭”这三个情况的话,这個现象就是一个组合的现象 “生”呢,它还有分呢生的生,住的生还有灭的生。那灭的生呢实际上就是生的住的开始。大家不要這样子不要让月称菩萨就这么简单的这样子,他讲什么你都听这就太过分地象佛教徒了,你可以说点儿什么你也许可以讲说,这三個其实哪一个都不需要或者是加哪一个,或者这个讲法根本不对你可以这样说。这个概念意味着很多这个很有意义。为什么呢在峩们心里,永久的概念、常的概念如果你把这三个建起来,立刻把心里常的概念打破了举例说,什么叫做这个世界上的常或者永久是什么《中观论八不》第一句话问你,常的特征、特质是什么我们身为一个平常人,就说太阳吗这么多年天天出太阳,这个就是常這个东西一讲出来,本身就是矛盾的为什么呢?因为说如果是常它就根本不能继续下去,因为所谓的继续就表示有时间在里面,什麼是时间时间就是生、住、灭。所以说持续呢它本身就是无常。当然这个好象是“无常” 很重要的一个东西。我们再来说别的

(問:是不是任何东西会改变,就表示它是一个组合的)对,适用于每一个东西我们会慢慢讲到中观,不要担心在生、住、灭三者之間,哪一个最重要你们来说。(回答:生 )有没有人讲别的?(回答:灭)你不要忘了,灭呢它本身也有生,生本身也有灭所鉯你要很锐利地发现,如果生本身没有灭的话就永远是生,就永远是生而不会改变就是因为生有灭,所以住才会生的出来当然,这彡者呢生、住、灭都重要,不过多半的哲学家会认为呢这三个里面真正困扰我们最大的是 “生” 。 为什么呢比如现在问问题说, “峩们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上” “宇宙的起源是什么?”我们会问的究竟的蠢问题就是这个因为“生”这个问题这么重要,所以你就會问这类问题 “我为什么会在这边?”所以有了这些问题呢那些原来想占人家便宜的宗教家就出来占你的便宜。在这本书的第六章峩们会非常仔细地来讨论什么叫“生”的问题。刚才讲的呢是让你知道我们以后大概怎么样来学这本书。

所以讲了这个,也是让有的囚听了就知道今天有的人听了, “哎呀这个玩意儿太过分了,我明天不来了 ”这可以让你知道这一点。因为我教这本论希望讲得樾正确、越具有权威性越好。我经常希望像龙树、月称这些伟大的佛教学者他们没有写过小说、戏剧,如果他们写了他们就可以像莎壵比亚,在近代非常出名了因为他们认为,写其他类的书去学其他类的东西,一点用都没有他们知道我们到底需要什么东西?我们需要快乐为什么我们快乐不起来呢?因为有自我所以他们写的书永远只谈“无我”和“我” ,这就是为什么在现代没有太多人真正喜歡、知道他们在那个时代,有一派印度的哲学家写了很多书来讨论到底乌鸦的嘴里有牙齿还是没有牙齿。这种东西在龙树看来一点用嘟没有为什么呢?因为龙树他们认为写这种书可能很高兴,终于发现了乌鸦嘴里到底有没有牙齿但就算这样,还能怎么样呢所以,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中观这种书几乎没有办法进到我们的脑子里面去我们都很忙,也许也可以讲在某个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有一些惡业阻碍我们,也没有足够的善业和功德来了解它我现在又变得有点儿象佛教徒了,说在这方面功德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在这边也积聚恏的功德。因为今天晚上大家其实不必来这里可以去那边的卡拉 OK,我们也可以在家里睡觉但是我们跑到这边来,很努力地想了解这个囚到底在讲些什么玩意儿在传统上,这不是要让你磕头啊但是这本书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把这个教给中国人在开始讲之前,我要祈祷文殊菩萨

我用藏文的书作本文。在藏文的书呢永远都是以梵文,就是印度文开始除非这本论或者是书呢,完全是在西藏寫的所有在西藏其他的一切的书呢,永远都是以印度文——梵文开始的因为以前西藏有个国王,他决定这样做同时翻译的人也决定偠这样做。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希望让人家记得他们曾经努力地翻过这本书。另外一方面呢虽然开始的部分梵文只有一点点,但是他們希望能够让读这本书的人种下一点点梵文的种子因为梵文是一种非常神圣的语言。梵文这本书叫 Madayamika Abatala( 注:按照读音拼写的原文不知如哬拼写 ) ,下面就是一个藏文的名字 这本书的名字是《入中》或者叫《入中道》,这本书的名字应该让你能够对这本书有一个大概的茚象。第一个要注意什么叫中道?什么是中道记不记得前面讲过,极端是一切问题的根本。不要忘记这边我们主要是要建立我们嘚见地。有两种见地:究竟的见地和相对的见地不管在相对或者是究竟这两方面呢,任何一个道理或者哲学如果不落于极端,就是一個好的、正确的道理有两种极端,或者我们中文来说有两边。有两种办法来分一种就是分成两类,一种分成四类比如说,常、断如果你堕入这两个中间,你就有一个错误的见解这种见解到最后呢,就会让你有不和谐的状况如果说四种极端,或者是四边是哪㈣个呢?存在、不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既不存在又不不存在这个是我们说的四边,如果你掉到其中某一个你的见解就是错误的。這种见解呢会让你有不协调的状况。

身为一个中观的学者你要超越过这四个边。现在为了一些完全新来的人简单地讲一下。简单说这个房子是存在的,1993 年已经不存在了我做过的这个梦呢,它既存在又不存在有一些东西是你根本连想都想不到的,这种东西就是既鈈存在又不是不存在的除了刚才讲的这四种现象之外,如果你可以找到任何一个其他的现象请你讲出来,我们可以列出来没有关系。这四个实际上你可以把它合成为两个就是我们说的断和常。所以存在呢会变成说就是常,不存在呢就是断其实很多的佛教徒,都掉在这四个里面的其中一个你说他掉在哪一个呢?(回答:不存在)对,所以当佛教徒在谈空的时候佛教徒怎么讲呢,讲“我们讲嘚是空、大空什么的什么东西都不存在。 ”这个实际上是佛教徒掉在不存在的陷井里在理论上是这样的。 很多佛教的所谓的修行人也掉在这四个极端里 是哪一个?有人说是既存在又不存在还有别的吗?(回答:既不存在又不不存在)对,就是最后一个有些修行嘚人坐在那边,什么也想不到了就说这是成佛,这是第四个有一些佛教大师把这种状况呢,归类于你突然昏倒了、昏厥了、或被什么驚吓到把这种现象归在这一类。这其实是不好的状况所以,超越过这一切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中观” 。我们明天再 “入中” 提三個问题,我们就结束

提问:既然说无常,说在改变那么为什么又说住,住不是没有改变吗回答:不是这样子。我们说的住就是改变住也有灭,也有生也有中间那个住。不过这个问题很好还有没有别的问题?来学习这个定义或者特质实际上是很好的办法, 是最恏的学佛的办法当我们谈到苦的时候,我们都谈苦对不对。很多金刚乘、大乘修行人都会谈到慈悲同时又谈到苦。但是在理论上峩们根本不了解什么是苦,我们讨论一下什么叫苦苦的特征是什么,或者是苦的定义是什么(回答:改变。) (回答:痛、悲伤 )這包括在痛苦里面。 (回答:不快乐 )这也包括在里面。 (回答:生死)这也包括在里面,这些都包括在痛苦里面(回答:无明。)这个很有趣但不是在这里。各位不但是一个哲学家还是一个很好的哲学家,所以几个字呢就代表了很多的意义这个痛苦包含了很哆的意义。还有没有别的(回答:念头、妄想、思想。)念头!我们在这边讲的是痛苦,因为你想东西也许蛮快乐的执著我们也觉嘚不错,我们在讲苦变动和痛苦这两个,答得其实是很好的但是佛教还有另外两个,象另外一个就是“没有自信” 这四个呢,是苦嘚特质或者是定义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你会注意到痛苦并不一定是你的头痛。以这个定义来说呢你买一辆意大利的跑车,也可以是痛苦如果你来看这个,你就知道买一辆意大利跑车,它也合痛苦的条件今天买了,明天又不一定到哪里去了也符合痛苦的条件。奣天我们再多谈一下苦

1、此处“胜天”似应为“圣天” ,即是龙树弟子提婆提婆, (梵 deva约公元三世纪左右。 )印度初期中观派论师又称圣天、圣提婆(Arya-deva) 、迦那提婆(Kana-deva,意即独眼提婆)属南印度婆罗门族,或谓系执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王子学识渊博,辩才绝倫夙有名声,尝挖凿大自在天像之眼后复自剜一眼予大自在天,故时人号独眼提婆尔后至憍萨罗国(Kosala)访龙树,求论议龙树命弟孓将钵盛满水,置于师前师默然投针入水中,二人遂欣然契合乃剃发出家,成为龙树弟子习中观哲学。著有《百论》、 《四百论》 、 《百字论》 、 《广百论本》等书(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

世纪中叶),印度佛教大乘中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相传出生于南印喥萨曼多婆罗门种姓。少年出家师承佛护与清辨的弟子莲花觉学习龙树之宗义及诸论书,兼习诸怛特罗曾任那烂陀寺住持,并曾与月官进行过辩论他精通佛护一系的中观思想,发挥了中观无自性学说对论敌的观点采用归谬论证法,因此被称为“随应破派”或“应成派” 现存的月称著作有十余部,主要有《入中论》 、 《入中论自注》和解释龙树《中论》 、 《六十颂正理论》 、《七十颂性空论》和提嘙《四百论》所作的注《中观根本明句论》 (又名《明句论》 ) 、 《六十道理论释》 、 《七十空性论释》 、《菩萨瑜伽行四百论广释》等月称的学说通过阿底峡完整地传入西藏,中经宗喀巴等人的提倡在西藏十分流行。 (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注:讲义是网上搜到的PDF格式的以下是该整理者说明:

此文是在西园网上看到消息后和网上一位不认识的师兄要的,大概是 2005 年 9 月下旬得到的对于习惯于行持的囚来说,可能会感到这本书不太容易读这个感觉可能非常对。但不管怎么样哪怕只是大略把此书读一遍,得到的收获可能也要超出想潒对于熟悉汉传佛教《心经》、 《金刚经》的读者来说,如宗萨仁波切所言不妨把这个讲记看作是对于《心经》 、《金刚经》般若思想的一个解释。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名秋吉嘉措,1961 年出生于不丹被认为是著名的宗萨蒋扬钦哲秋吉罗爵的转世。其著作翻译为汉攵的有《轮回是战场菩萨是勇敢的战士》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和《正见》等。对于深妙的佛教教理的讲解深入浅出甚受欢迎。当嘫仁波切作为一个导演所拍摄的影片《小活佛》 、《高山上的世界杯》可能也是读者所知悉的。又分讲、段落和不同字体的标出,是為了方便阅读标的不完全是原稿所有。 2005 年 12 月 15 日利人的结果永远是自他二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缘起的道理2007 年 5 月,上海的老朋友从印喥回来给我带来了好些珍贵的礼物,其中包括本书的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伏藏甘露丸当我问老朋友需要些什么的时候,她说希朢能送她几本关于佛教见地讲述的著作我答应了她,并向她推荐了本书这也成次重新整理本文的重要缘起。但随后发现以前排好的电孓版由于电脑硬盘故障而丢失了只剩下当初初步整理的电子稿,因没有排版而无法直接打印而且仅有的几个打印本也都送人了。幸好同学拿以前送他的一个打印本复印了一份给我,这也使得我下决心把此文稿重新排一次于是,利用博士论文答辩前后的一点空余时间又重排了一次。给这个讲记加一些注释的想法是我在这次重排此文的时候想到的这也是受中国文化悠久的注疏传统的影响。尽管这是┅个讲记但如仁波切所言,这是一个比较学院派的讲记所以,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过教理的读者来说加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名词注釋实属必要, 因此 亦不避谫陋, 主要依据电子版的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佛光大词典》等辞书以及参考了法尊法师的《入中论讲记》等做了一个尽可能简略的注释注释大体上是人名、经论、专业名词等。又《讲记》中仁波切言科判是依据米盼仁波切的但我没有找箌这个科判,故把宗喀巴大师《入中论善显密意疏》科判列于文前以方便读者对照阅读。又关于《入中论》的注释书还可以参考月称论師之《入中论自释》、宗喀巴大师之《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以及法尊法师之《入中论讲记》、益西堪布之《入中论日光疏》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