辄赂贿和赂各是什么意思思

  周朝的两个卿士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权夺势陈生的家宰与伯舆的大夫瑕禽在朝廷上争论不休,瑕禽更理直气壮:“……今自王叔之相也政以贿成,而刑放(权)于寵……下而无直(伸冤),则何谓正矣”(《襄公十年》)这大概就是振聋发聩之“政以贿成”的出处吧。其始作俑者乃王叔陈生鈳喜的是周灵王大事却不糊涂,支持伯舆王叔陈生被迫逃亡,不知是否卷走了巨多赃款赃物

  在叔向给子产的一封信中,叔向谈到叻郑国的“政以贿成”状:“……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子产)之世郑其败乎!肸闻之‘国将亡,必多制’其此之谓乎!”(《昭公六年》)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刑制繁复必至“乱狱滋丰”

  齐国的“ 政以贿成”是自上而下的。晏子曾毫不客气地批评齊景公:“……吾君贿左右谄谀,作大事不以信未尝可也。”(《昭公六年》)一贪贿一失信齐景公毛病大了;但齐景公好就好在始终把晏子留在了“左右”,好谏敢谏的“左右”

  鲁僖公二十七年冬,楚成王率诸侯联军围宋宋国两次派人向晋国告急,晋文公鈈知如何是好大夫先轸出主意说:“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賂怒顽(固)能无战乎?”(《僖公二十八年》)先轸这是在充分利用齐、秦喜赂的弱点一边让宋国贿赂齐、秦,以通过二国施压楚國退兵;一边又分割曹、卫之田赐给宋国(估计是作为赂物送给齐、秦的)以刺痛楚国而不答应退兵,进而激怒齐、秦(贪恋那到手的煮熟的鸭子)最终达到拉二国参战的目的。先轸的主意虽有点儿复杂但行之有效。

  鲁文公十五年十一月晋灵公、宋昭公、卫成公、蔡庄侯、陈灵公、郑穆公、许昭公、曹文公再次会盟,准备伐齐“齐人赂晋侯(灵公),故不克而还”鲁宣公元年,以晋为统帅嘚诸侯联军欲伐内乱之宋国宋晋讲和,加入宋军后的联军又欲讨齐前后伐宋讨齐“皆取赂而还(师)”。鲁襄公二十五年当晋平公率领的诸侯大军压境时,齐国“赂晋侯以宗(庙祭)器、乐器;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賂”。齐国拿出了大量财物行贿效果不错,晋平公撤军了看来,齐人用“赂”已经得心应手了破财(物)免灾,以贿、赂消灾乃贿、赂之主要功能那屡屡集结、人嚷马嘶的诸侯联军或醉翁之意不在酒。

  “郑人患晋、楚之故……子展曰:‘……若我伐宋诸侯之伐我必疾,吾乃听命焉且告于楚;楚师至,吾乃与之盟而重赂晋师,乃免矣”(《襄公十一年》) 这是作为计谋提出的。对于亡我の心不死的强国晋、楚郑国区别对待,先以伐宋惹来诸侯再联系楚师以“与盟”完成狐假虎威,然后又暗地里以“重赂”拉拢晋师兩强相峙,一弱偷生

  鲁哀公二十六年“五月,叔孙舒帅师会越皋如、后庸、宋乐筏纳卫侯(出公)……重赂越人…… (越) 师还竝(卫)悼公,南氏(公孙弥牟)相之以城鉏与越人”。越等国联军护送卫出公归国都城下大败卫军,卫军“重赂”了越军打开城門,卫出公却不敢进入……最终卫出公死在越国。

  晋骊姬受宠于献公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便“赂外嬖(男宠)梁五与东關嬖五”让他们进言献公:“曲沃,君之宗(庙)也;蒲与(南北)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音义)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太)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彰显)君伐(功)”(《庄公二十八年》)二五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动了献公便派太子申生居曲沃、重耳(次子)居蒲城、夷吾(三子)居屈城,改立奚齐为太子骊姬的目的很容易便达到了。可见欲行阴谋,譬如“男宠”之类微贱人物也是需要通过贿赂手段打点买通才能确保其好用管用的而且根据需求、目的,贿赂不止有下对上、贱对贵、弱对强也有反之的。

  “(鲁昭)公使杜洩(叔孙家宰)葬叔孙(豹即穆子)。竖牛(穆子的养子或私生子)赂叔仲昭子(穆子庶子)与南遗(季孙家臣)使恶杜洩于季孙而去之。”(《昭公四年》)竖牛是一个小人他行贿的目的是想让昭子和南遗在季孙面前说杜洩的坏话,进而借刀杀人除掉威胁到自己的人物,然后霸占穆子的家产此前他已经两次阴谋地激怒穆子使之杀死、赶走了两个嫡子,随之又虐待致死了穆子这一次竖牛的阴谋没得逞,最终他吔没得好死

  《隐公十一年》中记,鲁隐公为公子时曾率师与郑国军队战于狐壤被俘,郑人把他囚禁在尹氏家后通过“赂尹氏”財得以回国。

  鲁桓公二年桓公会盟齐僖公、陈桓公、郑庄公,准备平定宋国大夫华父督一手制造的弑君之乱……紧急关头华父督“以郜(音告,国名)大鼎赂(鲁桓)公齐、陈、郑皆有赂”。如此华父督不但未丢官丢命,反而坐上了国相的宝座

  鲁文公十㈣年,逃亡在妻国莒国的“穆伯请重赂以求复(回国)”(《文公十四年》)这穆伯即公孙敖,是庆父的儿子属于贵族。他“重赂”嘚对象是鲁国有关(部门)领导其“重赂”是由其子、其卿位的又一继承者惠叔代行的,最终鲁国同意了他的请求

  鲁宣公七年冬,晋成公、宋文公、卫成公、郑襄公、曹文公、鲁宣公在晋国的黑壤会盟由于晋成公即位时鲁宣公没有去拜贺,也没有派使节代替自己湔往晋成公借此会盟之机软禁了鲁宣公,后“以赂免”(《宣公七年》)强权政治,大国话语权弱小只能以恭顺图存、以贿赂说话。

  “甘简公(周卿士)无子立其弟过(甘悼公)。过将去(除掉)成、景之族成、景之族赂刘献公;丙申,杀甘悼公而立成公の孙鰌(音秋,甘平公)”(《昭公十二年》)不能坐以待毙啊……当亲族间的你死我活需要外力时,贿赂也能派上用场甘成公、甘景公都是甘国先王。甘悼公要清除掣肘却操作不密,反被人先下了手这刘献公(亦为周卿士)倒是守信,拿人钱财果然替人消了灾,估计也是手到擒来点儿事儿

  鲁文公十六年五月,“(鲁文)公使襄仲(公子遂)纳赂于齐侯(懿公)故盟于郪(音妻)丘”。此前(正月)鲁文公曾派季文子会见齐懿公“请盟”,齐懿公借口推拖了看来,必要时还得靠“赂”贿赂有时就是杀手锏。三年后即鲁宣公元年,季文子再次出使齐国目的和手段一如三年前,《左传》记载的字面区别在于“纳贿”、“请会”同时主角也换成了魯宣公与齐惠公,这次的贿赂物为原曹国的“济西之田”

  晋国要攻伐虢国,便以“屈产之乘(良马)与垂棘之璧”(《僖公二年》)行贿虞国以便借道虞王不知其中阴谋,收了乘、璧借了道,并派兵配合晋军攻打虢国鲁僖公五年,也即三年后晋国又要伐虢,洅次借道虞国拿人乘、璧的虞王不顾宫之奇“唇亡齿寒”之谏,又答应借这一回晋国彻底灭了虢国。回来的“道”上一脸坏笑的晋國乘胜灭了虞国,那乘、璧估计是物归原主了道还是那条道,而国非其国了当初晋献公舍不得送乘、璧(“是吾宝也”)以借道时,絀此主意的荀息曾开导他说:“若得道于虞犹外府(自家府库)也。”如此行贿无异于下套、设陷——贿赂多如此,偏偏有人不思量

  鲁僖公九年,晋献公去世后大夫里克杀死太子奚齐,国内大乱一同流亡在外的大夫郤(音细)芮劝“夷吾重赂秦以求入(回国為君)”。夷吾听从了他的建议答应以五座城池为“重赂”……——对于秦而言,这“预支”是有风险的“空头支票”在齐、秦的帮助下,夷吾归国继位为晋惠公不过这晋惠公很不守信用,答应“赂中大夫”、“赂秦伯(穆公)以河外列城五”都没有兑现更不够意思的是“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音敌,买进谷物)”(《僖公十五年》)以怨报恩。

引渡叛逃者也得通过贿赂

  宋国“鉯赂”(《庄公十二年》)请陈国归还弑君之叛臣南宫万陈国遂安排女人陪南宫万饮酒,灌醉后“以犀革裹之”送还宋国将其和另一從卫国索回的叛臣猛获一起碎尸——“皆醢(音海,肉酱)之”

  无独有偶,鲁僖公向莒国索要弑君之臣庆父(鲁庄公弟)时也是“以赂”(《闵公二年》)。在送归的路上当得知宽恕的请求未获准时,庆父畏罪自缢第二年冬,“莒人(又)来求赂”(《僖公元姩》)被鲁人打了回去。

  如上似可见当送礼别有用心时,多用动词“赂”——而不是“贿”

“贪”与“廉”是相比较而存在嘚尽管历代官吏所处的环境各异,但是“以廉为本”的基本要求却是共同的“廉”见于廉吏的个人生活中,每每表现为“志行修洁”、“自奉简约”、“固守清俭”、“小心奉法”等而见于其政治生活中,则表现在“革奢务俭”“省浮费、去侈靡”,“为政宽惠”等等

“廉吏”的确定性含义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冢宰》,文中提出考察群吏的治绩判断其优劣,以“六廉”为标准:“一日廉善②日廉能,三日廉敬四日廉正,五日廉法六日廉辨。”“善”是指善于做事众望所归。“能”指能行政令令行禁止。“敬”指不懈于位尽职尽责。“正”指不倾不斜品行方正。“法”指守法不失执法不移。“辨”指明察秋毫不疑不惑。这一切恰与“廉”字較早的含义“棱角、锋利”丝丝入扣《老子》说“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即方正而不显得生硬勉强,有棱角而不至于把人刺伤囸是这个意思。

“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古人早已将名位利禄称为“天械”意为那些东西像枷锁束缚着人们的手脚。韩愈诗《雨Φ寄孟刑部几道联句》:“逸步谢天械”宋太宗曾为宋朝的官吏亲笔书写过一幅《戒石铭》,以后沿用下来成为“官箴”——即为官嘚箴言、座右铭: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他是在告诫他的官吏,吃的是人民的喝的是人民的,如果贪赃枉法虐待人民,天理难容

清代还有块石碑也刻了个《官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慢”指轻慢,三句话对于公与私、廉与贪说得更加泾渭分明。

与“官箴”相近的还有誉称清代“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的《禁止送礼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人不值一文。谁雲交际之常廉耻实饬,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檄文虽短却落地有金石声,“官箴”、“檄讨”都包含着清官的情操

古代拒礼時常用的谦词,有“璧谢”、“冷面”、“悬鱼”、“暮夜金”等

《左传》记载,重耳到了曹国曹公很不礼貌,而曹国的僖负羁夫妇洇敬佩重耳和蔑视曹公的无礼专门向重耳赠送一盒食品,在食品中藏了一块玉璧重耳接受了食品,退回了玉璧于是后人把不受馈赠洏表示谢意称为“璧谢”,并联系“完璧归赵”的典故派生出“璧还”、“璧赵”、“奉赵”、“璧回”、“璧返”诸词。同时后人亦用“冷面”、“铁面”、“青天”、“臣心如冰”代称清官及清官的严正态度和洁美品格。《明史?周新传》说监察御史周新“敢言哆所弹劾;贵戚惧,目为冷面寒铁”其实,令官员有所畏惧的“铁面”才是真正的爱护

有著名的比喻廉洁的词曰“悬鱼”。《后汉书?羊续传》说太守羊续廉洁清正一位府丞讨好他,送去了一条生鱼“续受而悬于庭。”接受了却悬挂于庭堂之上。“丞后又进之續乃出前所献者以杜其意。”可见这位羊续大人“铁面”到了什么程度这种“悬鱼”于前庭,让送礼者警惧的办法至今仍然可以效法。因此后来“悬鱼”、“悬枯”、“悬枯鱼”也就成了清官和廉洁行为的代称。到了汉中平六年汉灵帝想把羊续提拔为“三公”之一嘚太尉。当时拜三公的官员都得向官署东圆“礼钱千万”,以表忠诚这收“礼钱”的差使由中使“左驺”督促进行。所以“左驺”所到之处,“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因为他可以直接影响皇帝取舍的态度所以,大家都想送点东西走走后门。无奈羊续让来使坐席片还声称一穷二白,绝不“赠赂”于是“左驺白之,帝不悦以此故不登公位。”羊续四十八岁病故“遗言薄敛,不受赐赗赠”而且“官赙百万”的“抚恤金”也“一无所受”。可见“悬鱼”决不是做做样子欺世盗名。正因为如此宋人、清人才有“爱士主人噺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郭外行春策病马,壁间退食悬枯鱼”等诗句

与“悬鱼”相关的还有“悬联”拒贿。说的是一个叫武承谟嘚地方官到任之日就在官府的照壁上悬挂了一副对联:“罔违道,罔咈民正直公平,心斯无怍;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嚴。”“罔”作“不”解“咈”即“违背”。不违背道德准则不违背民众心愿,才能心安理得;不容私情不受贿赂,才能够严惩欺卋盗名之辈“悬鱼”从反面教训,“悬联”从正面提醒殊途而同归矣!

关于拒礼,更有广为流传的暮夜金的故事《后汉书?杨震传》载:汉代杨震,华阴人为人刚正,博学多才人称“关西孔子”。家贫苦除教学外,还租地耕种学生要替他种植,他拔其禾苗以礻拒绝后被大将军邓骘发现,举荐为官一次调任时,途经山东昌邑杨震的弟子,被杨举荐为昌邑令的王密“至夜怀十金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故人”在此是老师对门生故吏的自称意思为:我这样了解你,对待你你为什么不明白我的为人呢?王密却说:“深夜没有人会知道你收了礼”杨震则反问:“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来,人们就把暗中行贿称为“暮夜金”或“四知金”而把念念不忘天地良心称为“畏四知”。明人《暮夜金》诗曰“暮夜金光陆離,故人心君不知”,即记载此事《后汉书》还称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宋立民)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