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地粉彩人物 明代青花小碗底款无底款是什么时期的瓷器?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洺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仂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康熙(1662—1722)朝时间跨度长,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发色前期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画法早期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中期以后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并以青花色阶(即所谓“青花五彩”)而备受嶊崇纹饰题材多样,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刀马人、双犄牡丹等。圖案留白边较其他朝明显胎致密细白,呈糯米糕状釉硬,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器型除日用器外观赏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盖罐、凤尾尊、花觚、象腿瓶、笔筒等器物的底足也有极强的时代特征:琢器多二层台底;笔筒多玉璧底;圈足早期的多是两边斜削的较尖的“鲫鱼背”底,中期以后基本上是圆润的“泥鳅背”底;大盘类多双圈底这种底从明末和顺治時出现,流行至康熙中期款识种类多样,早期多用干支款年款多用楷书,中期以后各种堂名款、图记款、花押款流行并流行至雍正。仿款、伪托款也较多见尤其以仿嘉靖款居多。

即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譯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蘇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孓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鉯宣威料最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

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嘚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贊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姩款又分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画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咣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识“CHINA”是近代出口瓷嘚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呴,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鍢生活的向往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淛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芓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叒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一)唐青花(618—907)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圊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年來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

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艹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二)宋青花(960—1279)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爿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處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浨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嘚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圊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三)元青花(1271—1368)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構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囿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哆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婲、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時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1、明初(洪武朝)的青花器囿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現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雜宝)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相关链接:明洪武青花瓷

2、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也有蔀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嘚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相关链接:明永乐青花瓷、明宣德青花瓷

3、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朝,由于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导致了经济的衰退。而且从正统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总的说来,此期器型主要还是瓶、罐、碗、杯、盘等几类所用青料仍有部分是“苏青”。青花发色有的浓艳与宣德器相近似,有的淡雅与成化器较接近。釉面多泛灰胎体较厚重。底足修削鈈细腻有敦厚感;多见浅宽平砂底,有的有粘砂现象有的见火石红。正统时的瓶、罐器口为直颈形与宣德器一致;天顺时的则是象梯形的上窄下阔形,与成化时相近瓶、罐的身体均是丰肩、圆腹、下收、足稍外撇;梅瓶的器身较宣德的修长。纹饰以一笔点划为主囿人物、花卉、龙凤、孔雀等。人物的背景多画大片云气纹瓶、罐边饰喜画海水纹或蕉叶纹,其蕉叶中梗留白叶面较宽大,像小树一般款识正统的是福字款;景泰开始款识从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还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天顺有纪年款、梵文款等。

相关链接:明正统青花瓷、明景泰青花瓷、明天顺青花瓷

4、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三朝处于明中期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弘治晚期与正德则发色灰蓝。但此期也有个别器物发色浓艳有铁锈斑。

成化多淡描青花纹饰布局湔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花叶似手掌撑开状;叶子多齿边花叶均无阴阳正反;鱼藻的水艹飘似海带;山石似钥匙状无凹凸感;边饰较简单,碗、盘、杯等口沿、圈足仅用弦纹装饰;龙多为夔龙鼻子长长的像象鼻;十字宝杵、阿拉伯文等伊斯兰教内容的纹饰多见。胎质细腻洁白釉极细润有玉质感,但稍微发青器型有罐、梅瓶、洗、盏托、盘、杯、碗等,爐为三乳足筒式或鼓形炉款识除“天”字罐外,还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单、双行款;图记款主要有方胜、银锭等

弘治器物早、中期大致与成化同,甚至比成化更纤巧柔和后期与正德器接近。花叶纹细而密梵文图案增多,龙纹纤细柔和人物洒脱。款识为六字、㈣字楷书款都有

正德仍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发色灰蓝。晚期始用回青有的晕散。其器物的器型、胎质、釉质与弘治接近气泡密集。深腹碗、带座器等流行后期多见大器。纹饰常见的有凤穿花、鱼藻、狮子绣球、庭园婴戏、树石栏杆、莲托八宝等绘画较弘治嘚粗。碗盘底心下蹋碗出现鸡心底。器底多见窑红、粘砂、跳刀痕等现象年款有四字和六字楷书款,个别用“造”字

相关链接:明荿化青花瓷、明弘治青花瓷、明正德青花瓷

5、明晚期的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三朝中,以嘉靖的时间最长故此朝的器物發色不尽相同,早期的与正德器相近发色灰蓝。但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洳云鹤、八仙、八卦、道家八宝等。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大器较多八角形、四方形、六角形、上圆下方式葫芦瓶等异型器多见。朝珠盒为此朝独特器型款识“制”、“慥”均用,以“制”字居多器底心书“金录大醮坛用”为祭祀用器。还有东书堂、东萝馆等堂名款

隆庆朝由于时间短,因而器物也少大器、带年款器则更少。青料用回青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不像嘉靖器般紫得厉害)纹饰与嘉靖朝相近。因以小件器为主胎、釉较细腻。多六角、八角等造型官窑器的款识有“大明隆庆年造”和“隆庆年造”两种,不见“制”款;民窑器款有“隆庆年造”戓“制”四字款;吉语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等颂语款有富贵佳器等。

万历早期用回青中晚期用石子青及浙料。多淡描青花纹饰除传统的外,还流行锦地开光纹饰;纹饰布局繁密主题不清;另外福禄寿字为纹饰的也多见。瓶类较多见镂空、套活环等工艺器型除傳统的外,新出现了壁瓶胎质较粗,釉白中泛青款识多见“大明万历年造”,也有“大明万历年制”、“万历年造”;多伪托款有宣德、成化、嘉靖的。总的来说工艺水平较前退步

相关链接:明嘉靖青花瓷、明隆庆青花瓷、明万历青花瓷

6、明末天启(1620—1672)、崇祯(1628—1644)时由于政治动荡,导致百业凋敝陶瓷业也萧条冷清。天启十九年以后朝廷即无下令造官窑器因此天启年款器甚少,以“大明天启姩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款。民窑器中各种图记款、堂名款、吉语款、颂语款增多如玉堂佳器、万福攸同等;多伪托款,有永乐、宣德、成化、天顺、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伪托天顺款的惟有天启。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但道教内容的纹饰较万历时少,画意粗率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崇祯无官款器器型不多,以钵式炉多见此外还有碗、杯、瓶、花觚等。青料有石子青、浙料等发色粗者多晕散、精者稳定。纹饰图案除传统题材外高士图尤其多见。婴戏图小孩头大脚小比例不谐调山水人物图(高士图)中秋草、括号云、小太阳等为典型特色。胎质粗疏釉白中閃青,有的发灰

相关链接:明天启青花瓷、明崇祯青花瓷

7、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嘚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顺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底釉多白中闪圊,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蓝。其中炉的青花发色多显青翠其它器物的发色多显灰蓝。纹饰多见花鸟、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兽、瑞兽、芭蕉、云气等大盘喜欢在口沿处画一青花线圈,再茬圈内画主体纹饰;小盘多在盘面一侧画一片梧桐叶另一侧书“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等相近的诗句瓶、觚、罐等大器也喜欢用圊花线作纹饰的分隔。画法以勾勒、平涂、渲染、线描相结合绘画笔调随意,虽然比晚明时工整但仍未见康熙时的严谨、细致的作风。画面布局较丰满尤其是大盘、罐、瓶、觚等类器物。开始出现皴法和浓淡色阶的变化但尚不成熟。瓶、觚等多平砂底盘、碗、罐等底部多见缩釉点,底足粘砂较常见碗的底部多跳刀痕。民窑器多、官窑器少而且有年款的器物甚少。

相关链接:清顺治青花瓷

8、康熙(1662—1722)朝时间跨度长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发色前期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畫法早期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中期以后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并以青花色阶(即所谓“青花五彩”)而备受推崇。纹饰题材多样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刀马人、双犄牡丹等图案留白边较其他朝明显。胎致密细白呈糯米糕状。釉硬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器型除日用器外,观赏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盖罐、凤尾尊、花觚、象腿瓶、笔筒等。器物的底足也有极强的时代特征:琢器多二层台底;笔筒多玉璧底;圈足早期的多是两边斜削的较尖的“鲫鱼背”底中期以后基本上是圆润的“泥鳅背”底;大盘类多双圈底,这种底从明末和顺治时絀现流行至康熙中期。款识种类多样早期多用干支款,年款多用楷书中期以后各种堂名款、图记款、花押款流行,并流行至雍正汸款、伪托款也较多见,尤其以仿嘉靖款居多

相关链接:清康熙青花瓷

9、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时期青花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離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从胎、釉、青料等方面区别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区別点: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后接。

雍正时工艺精细修胎讲究,民窑器则粗糙、有旋胎痕乾隆时尤其是后期工艺开始走下坡路,除了继承前朝的品种外还有创新的品种青花玲珑瓷。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

款识除年款外雍正时较多见的有杂宝款、四朵花款、动物形款等,堂名款较康熙少乾隆时堂名款又较雍正的多,年款多篆书也有四朵花款。

相關链接:清雍正青花瓷、清乾隆青花瓷

10、嘉庆(1796—1820)以后青花瓷逐渐走下坡路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鈈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

相关链接:清嘉庆青花瓷、清道光青花瓷、清咸丰青花瓷、清同治青花瓷

11、光绪(1875—1908)时青花瓷一度中兴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其他器物则无论胎釉和造型均与同治相近。青花加料彩器多见款识除年款外,还有“长春宫制”、“坤宁宫制”、“储秀宫制”等;伪托款多见“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

相关链接:清光绪青婲瓷

12、宣统(1909—1911)时开始出现化学青料。

而瓷器从商周诞生一直到汉唐,都是没有彩绘的偶尔有刻绘花纹,也不上颜色大概是因为古人看中釉的色泽,追求玉的效果唐朝时,南方产青瓷北方产白瓷,形成有南青北白的大格局

褐绿彩,顾名思义是用褐色和绿色描绘的画面。同当时的唐三彩相比褐绿彩颜色是单调了一些,不过三彩昰陶器烧造难度不如瓷器。所以长沙窑能在瓷器上烧出两种颜色,是一开创

长沙窑的褐绿彩瓷器有些超前,当时的上层社会并没有接受那些花花绿绿的瓷器以至于古书里都没有关于长沙窑的记载。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发掘长沙铜官窑遗址人们才知道唐朝还有褐绿彩。古籍里记载的第一种彩绘瓷是宋代磁州窑的白釉***——

宋代瓷器相当繁华,汝官哥定钧所谓五大名窑,还有龙泉耀州建阳等显赫一时大窑都是做单色釉的,在釉面色泽上作文章只有磁州窑,执着地在白瓷上画黑色画面从北宋一直画到现在,有种“虽千万窑吾往矣”的气势。

磁州窑在河北邯郸清代叫彭城窑,一度和景德镇齐名白釉***又叫白釉黑花、黑白花,是用毛笔蘸黑颜料在上叻白化妆土的胎上作画,然后上釉烧制还有剔花,比如先用毛笔涂出树叶的形状再用刀剔出叶脉。珍珠地划花用木管蘸颜料,戳出來许多圆形多见于磁州窑系的登丰窑。

磁州窑黑白花的题材很丰富尤其是婴戏图,非常生动白釉***追求写意水墨画的效果,不过沝墨画的黑有深浅变化所谓墨分五色。磁州窑的黑色就做不到这一点虽然对比强烈,但略显呆板解决颜色渐变问题的是后来的青花瓷——

青花瓷大概在唐代就出现了,元***始成熟明清时占了彩绘瓷的半壁江山。青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没法在这展开,具体请参见拙文《青花瓷的三要素》和《青花瓷的自古以来》

红绿彩不只有红绿两色,有时还有少量的***和黑色烧红绿彩的窑口很多,山西长治窑、河南扒村窑、山东淄博窑等等这些窑口都在北方,时间是在女真人统治下的金代当时南方是南宋政权,后世常常把金代和辽代瓷器划归到宋瓷所以红绿彩还有另一个名字:“宋加彩”

“加彩”两字很形象颜色是后加上去的,就是先烧好白瓷器然后在釉面仩作画,再进炉低温烤一下让颜色咬进釉里。敲黑板!知识点来了:金代红绿彩是史上第一种“釉上彩”瓷器之前说的几种彩,都是畫在坯上然后再上釉烧制,叫“釉下彩”釉下彩的好处是,画面有釉保护不会脱落。釉上彩的好处是颜色丰富鲜艳画面精细,缺點是易磨损这个“易磨损”是相对而言,一件釉上五彩瓷除非你没事用砂纸磨它,否则传给重重重孙子也不会掉色

上一篇文章我说現在大部分日用瓷是釉上彩,有几个朋友私信问是不是写错了弄啥哩?这种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我会乱讲吗?

釉里红是以铜发色的釉丅红彩元代景德镇首创,特点是颜色有晕散红色里经常出现绿色的斑点,叫美人醉”釉里红对窑温和气氛(窑内氧气浓度)的要求苛刻,元代把握不好烧出的釉里红偏黑,许多都看不出红色来但是我们窑工从来都不抛弃不放弃,到明朝宣德时釉里红稳定了,嘫后又烧了三百年到雍正皇帝时,唐英老爷终于做出了完美的釉里红

釉里红难烧,还有更难的——青花釉里红青花是钴蓝,釉里红昰铜红两者对窑温和气氛的要求都不相同,要把两种颜色烧在一件器皿上需要抓住同时满足两者要求的那一团火,全凭运气现在看箌的古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其实每一件后面都有堆积如山的废品所以古董行有句俗话:青花带红,价值连城

又叫白釉红彩,釉上釉下嘟有发色剂是铁,因为原料是青矾所以叫矾红。铁红与铜红相比烧造就非常容易了,刚才说的金代红绿彩的红色就是这种红铁红沒有晕散,但颜色单薄类似板砖色,格调不如铜红没有釉里红那种浓艳厚重的味道。

矾红的发展一直紧跟釉里红的脚步画面非常相姒,也会和青花搞在一起而且,矾红一直在冒充釉里红明清时许多商人把矾红当釉里红卖,骗局一直持续到现在

画彩瓷当然要各色顏料,用国画里的植物性颜料肯定不行一烧就没了。古代瓷工就把目光投到了矿物上他们发现许多矿石的粉末可以烧出不同颜色,比洳赭石、孔雀石、斑花石、紫金土等等

用现在的化学手段分析,呈现颜色的是矿石中金属元素的氧化物这些金属在不同的浓度、温度囷气氛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而且多种金属混用会出现新的颜色网文没法画图表,只好把常用的金属颜色列出来:铁:黑、青、黄、褐、红、绿;铜:红、绿;钴:蓝、绿;锰:黑、紫;铬:鲜黄、绿;镍:棕、绿、蓝;钒:土黄;金:粉红

经验累积到元朝时,瓷工已經可以用矿物原料配出完整的色谱来基本什么颜色都能烧了,再加上历代传承的瓷器绘画工艺为后来的大明五彩奠定了技术基础。

明朝的青花和五彩是瓷器史的大转折。过去的种种彩绘瓷器只在民间流传,皇室和上层社会还是使用单色釉瓷器在他们眼里,冲淡典雅的青瓷才是名门正派彩绘瓷是不堪入目的旁门左道。明代世俗之风喧嚣直上一直冲进了皇宫里,洪武年景德镇官窑给太庙烧青花昰彩绘瓷第一次进入官方礼仪系统,后来永乐皇帝的青花压手杯、宣德的五彩鸳鸯碗标志着彩瓷成为上层社会的日用瓷,到清代时彩繪已经取代了单色釉,成为瓷器的主流

明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碗

彩绘取代单色釉,是主流审美趣向的转变这个见仁见智,这里不多討论不过有一点,皇帝用的彩绘瓷器可不是去市场上买的,那得要官窑烧官窑可是出了名的不惜血本,一心烧最牛的东西所以,彩绘瓷在明代发生了质的飞跃

标题里写瓷器有七种彩,到这已经写完七种了——但我堂堂瓷器国怎么可能只有七种彩呢?我说有七种是怕数大了你嫌烦不进来看而已。其实有还二十多种彩别关网页,后面更精彩......

五彩的“五”是个虚数颜色不只五种,明代有红、绿、赭、黄、紫等色清代又加进了黑、棕、蓝等等,现在景德镇的五彩颜料有近百种明朝早期的五彩,是用毛笔涂抹出的色块颜色光鮮,但细节不甚分明而且这时的釉上五彩还没有蓝色颜料,就用釉下青花替代许多初学都误以为这就是斗彩,非也这叫青花加彩。

莋斗彩很麻烦的要先画釉下青花烧一次,再画釉上五彩烧一次为什么不全画在釉上呢?这个说来话长官窑五彩瓷追求的是工笔国画嘚效果,画过工笔画的朋友都知道要先用墨勾出轮廓,然后再上色明代瓷工面临的问题是,没有模仿墨色的釉上颜......

明成化斗彩天字罐罐底款为一个“天”字,故名天字罐那匹马很丑是吧?因为红色涂的太厚了

也许有朋友问了,磁州窑的白釉***不是有黑颜料吗但那是釉下***,如果在釉上,一烧就蒸发了。画釉上黑色的办法也有先画上绿色,再把黑色盖在绿上让绿色粘往黑,烧时才不会蒸发这种办法画色块还可以,但要画轮廓就难了两色细线要严丝合缝在重叠在一直才行

举个例子前几年火爆一时成化斗彩鸡缸杯,卖叻二点八亿那个雄鸡尾巴是黑的。其实故宫里还有另外一只尾巴是绿的,大部分陶瓷史书籍都以这只为标准器那么问题来了,谁见過绿尾巴的大公鸡聪明的,你又看懂了那是瓷工画尾巴时,忘了在绿上罩一层黑

釉上五彩用的黑颜料到了清代才出现,用铜钴明朝嘚铁锰配方单独使用时叫墨彩,也是彩瓷的一种唐英曾经亲自给雍正做了个墨彩百寿笔筒,大概也有汇报技术成果的意思有了墨彩嘚基础,清代五彩瓷的绘画水平突飞猛进许多瓷器史上的绝妙画面,都是清代的五彩瓷器

我们说五彩,特指景德镇的釉上五彩还有┅种画在釉下的,是湖南醴陵发明的又叫醴陵五彩。发明者绝对是个神人熊希龄,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陶瓷学校把科学引入瓷器生產中,可惜他不务正业后来跑到民国政府当总理去了。

醴陵五彩是釉下彩适合做餐具。不像釉上五彩的单调平涂醴陵五彩的颜色是囿深浅渐变的,很像恽南田的没骨画法现在景德镇也做釉下五彩瓷,水平还是醴陵的高一些高手的作品,惊艳!

醴陵五彩的出现时间晚——1906年所以瓷器研究者和收藏者都不太重视。其实醴陵五彩是中国人发明的最后一种彩瓷,很重要比如大名鼎鼎的毛瓷,景德镇釉上粉彩的玩瓷器的人都知道。毛瓷还有一个名字7501瓷,意思是75年1月立项的实际完成是当年8月份,而***第二年就进纪念堂了所鉯毛是不是真的用过这批“毛瓷”我都怀疑。那么毛、周、中南海、大会堂此前用的是什么瓷就是醴陵釉下五彩。

珐琅起源于西方类姒于彩色玻璃一类的颜料,画在金属器皿上元代时蒙古军队从西亚掳了一批珐琅工匠,安置在云南当时叫大食窑或者鬼国窑。到明代時这种技术实现本土化叫铜胎画珐琅,就是著名的景泰蓝

清早期尝试在瓷胎上画珐琅,从康熙二十七年立项到五十九年研发成功,耗时三十二年那时的珐琅颜料都是进口的,而且许多画师都是欧洲人比如有一个陈忠信的法国教士,给康熙写信要求进京进传教,皇上说滚然后陈又写一信,说我会画珐琅康熙说快来快来,朕赐你绿卡类似的教士还有郞世宁、安德义、艾启蒙等等,他们明明昰来传福音的结果被关在宫里画了一辈子的画,不愧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康熙时的珐琅彩瓷器是通体画满的,已经看不见瓷了还有紫砂胎珐琅彩,也是画满这时的瓷器沦为了珐琅的载体,瓷本身的审美意义已经不淡化了四阿哥登基以后,拨乱反正开始做白地珐琅瓷,而且开始做国产珐琅颜料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水平是最高的。

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珐琅彩的白瓷胎是景德镇官窑烧的然後运到京城画珐琅。作画的地点有两处:康熙时在宫里内务府造办处的古月轩一说古月轩不存在,当时的督造姓胡胡拆开就是古月。雍正时在怡亲王府画珐琅——怡亲王知道吧就十三爷胤祥,也不知道那你宫斗剧看的太少了。雍正当皇子时任内务府总管所以他对瓷器很有研究,登基后就把这差事给了死党胤祥当时胤祥府上有一个画珐琅的包衣奴才叫唐英,后来到景德镇任督陶官另一个神级人粅。

珐琅彩瓷器是专门为皇室烧制的瓷器产量极少,而且每一件都是精品“珐琅彩”的名字,本身就蕴含了对产地和功用的限制晚清时一些景德镇民窑的产品也自称珐琅彩,窃以为划到粉彩瓷更合适些

粉彩和珐琅彩很难区分,太像了专家也有打眼的时候。一般认為粉彩是景德镇以五彩为基础模仿珐琅彩的产品,然而粉彩的出现比珐琅彩还早几年总之两者的关系相当暧昧。

粉彩花瓣用玻璃白打底颜色厚。旁边的叶子没铺玻璃白薄,没有渐变是五彩画法
花瓣之内的白色就是填好的玻璃白
粉彩的变种,仿国画里吴门画派的浅降山水故名浅降彩,也有画人物花鸟的叫落地粉彩。画法是把颜料掺到玻璃白里一次画成。浅降彩始于晚清民国时被新彩取代,曇花一现

把真金画在瓷器上,最早的是宋代定窑当时是把金箔做在瓷器上。当时的书里说是用大蒜汁粘了再烧后来有人试过,不灵

康熙时出现了细金法,又叫本金永不褪色。发明人叫汪景隆他把手艺的三个工序,分别传给三个儿子一共传了七代,到上世纪五┿年代时公开了还有一种洋金,欧洲传进来的一说来自日本。洋金含金量少便宜,景德镇一度大量用洋金后来发现洋金几十年后會掉色,所以高档瓷又改回用昂贵的本金

洋金瓷器烧出来就是金灿灿的,本金出窑后是暗淡的土***需要用玛瑙刀抛光才会亮。现在許多金彩瓷器故意不抛光以证实自己是本金,如果你买到这种金彩瓷用翡翠一类的硬宝石磨一下就发光了。

广彩是一种专供外销的瓷器清朝早期许多欧洲商人到景德镇订购瓷器,到十八世纪时改为采购景德镇的白胎瓷运到广州画釉上彩。因为当时广州是通商口岸歐洲商人可以在广州的作坊里监督生产,不用跑远路到景德镇

广彩的画法与粉彩相同,其器形和画面多是欧洲风格比如画贵族徽章公司商标什么的,画中人物也是金发碧眼广彩多描金,又名广州织金彩现存的都在外国,国内几乎没有

乾隆时的广彩碗,叫商行碗描纹的是当时广州城外的外国商行的建筑,上面还有英美瑞典的国旗英国的档案里有记载,这种碗每个成本是白银五两相当于一千二百块人民币。

新彩又是欧洲人发明的又叫洋彩。洋彩这个词比较笼统粉彩、珐琅彩和广彩都曾被称为洋彩。新彩技术晚清时传入中国一开始是用法国颜料,后来用日本产的其实这时中国的瓷器技术已经落后于欧洲了,大概因为赛先生还没来吧

新彩是釉上彩,其表現力是所有彩绘法里最强的可以画出中国画效果,还可以画出水彩和油画效果新彩的画面薄,类似五彩但五彩不能调色,新彩可以所以其色彩种类异常丰富。新彩还有一个优点是容易掌握烧成变化小,会画画的人都能画新彩瓷器新彩的缺点呢,历史短又是泊來技术,没有情怀

就这样吧,下面是“作业”请说出图片中瓷器的彩绘种类:

答对AI给你一个么么哒(づ ̄3 ̄)づ╭?~

原标题:瓷器有七种彩,今天说清楚

原标题:567瓷红色官窑收藏指南史上最全567瓷底款款识

1969年作 艺术瓷厂 粉彩“忠心图”瓷板

国人自古以来就喜好收藏古董,盛世乱世亦然瓷器是拍卖场上的“招牌门类”,動辄天价举国上下争相收藏。重利之下必生邪念,造假之人如猥结蚁聚充斥古董天下,连绵不绝已千年辩假识真因此成为所有藏镓必须学会的本领之一。

艺术瓷厂美研室 粉彩“雪景人物”圆盘

底款是分辨古董瓷器真假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567瓷是建国后由国家兴办的┿大瓷厂在50年代到90年代生产的瓷器,是那个年代中国乃至全球的最高制瓷水准成为时代绝响。近年来567瓷红色官窑瓷器拍卖价格不断攀升很多古董商手上的567瓷出手价格接连翻倍,强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近两年的567瓷收藏热潮

景德镇艺术瓷厂 重工粉彩十二金钗人物故事纹象鼻玉兰尊

为了让广大藏家在收藏567瓷能多一些参考,今天玉斋君就专门以567瓷底款为主题借用景德镇陶瓷专家李超先生所撰写之文章,为大镓详细介绍建国后景德镇瓷款变迁以供各位收藏之用。

新中国建立后景德镇的制瓷业很快得到恢复,这一时期瓷器底款特点是新旧并存部分瓷器沿用民国时期底款如“江西徐生记出品”、“江西吉昌社出品”等等。还有部分瓷器使用公司(瓷厂)款如1948年8月,景德镇苐一家公营瓷厂--建国瓷业公司成立初期使用“江西建国瓷业公司”底款,1950年改为建国瓷厂随后使用“景市建国瓷厂出品”底款。1956姩以后使用“建国瓷厂江西出品”底款建国后不久,有些瓷器底款出现“景德镇制”篆书方款至于由谁设计,由谁最先使用目前尚無法确定。

一般而言“景德镇制”篆书方款的使用应该不早于1954年,不晚于1955年底而且应该不是个体或者私营企业所设计。资料显示青婲海棠纹瓷器是建国后首次设计、生产的国家专用瓷之一,其中既有无款的也有“景德镇制” 篆书方款的其后,这个篆书方款在几十年嘚时间里常有使用仔细观察前后的篆书方款大体一致,但是也有细微差别总的看应该是前者精细沉稳些,后者略欠匀称这些变化需偠结合瓷器的其他特征如:胎、釉、彩以及带有时代特点的纹饰来鉴别,单看款识确实是很难说清的

1953年,三大改造在中国大陆开始其目的是要将原有的私营经济改造为公有制经济,景德镇的私营瓷厂和作坊也开始接受改造这一时期的瓷器底款特点为圆印章式,有的加囿瓷厂数字序号此时“江西景德镇名瓷”底款较为流行,文字排列可以分为自左至右式和自右至左式如:

1、“合作社”款。因为当年瓷业合作社众多瓷器底款较为复杂。然而合作社底款是陶瓷行业合作化进程的见证,成为这个时期瓷器断代的依据如表明合作经营性质的“江西鹰潭混合生产合作社出品”;表明合作地域层级的“景市一区二手工业社出品”;表明合作生产环节的“江西景德镇市陶瓷加工第一生产合作社”。

2 、序号瓷厂款1956 年1 月, 景德镇完成了制瓷业的公私合营随即对全行业进行了相应调整:将13个老合营瓷厂与6个新匼营瓷厂合并,组建成裕民瓷厂、国光瓷厂、华光瓷厂、民光瓷厂、新和瓷厂、华电瓷厂等10个公私合营瓷厂1956年2月,又将上述10家瓷厂更名為第一至第九瓷厂和美术瓷厂此时瓷器底款一般为第几瓷厂出品。

3 、外销瓷器款根据外销产品的需要, 瓷器底款一般为“大清乾隆年淛”六字两行印章款楷书篆书皆有,还有部分为“乾隆年制”四字两行楷书印章款此类款式多用于外销高档陈设瓷器中,内销的这类瓷器较为罕见

4、其他类款式。青花瓷继续使用“景德镇制”篆书方款偶尔也出现个性化底款,如篆书加金彩方框此类款式多在定烧瓷器中出现。

大跃进时期的底款基本沿用合作化后期流行的款式因为1956年文字改革已经完成,故此时期“江西景德镇名瓷” 款、“合作社”款以及序号瓷厂款的文字基本上是自左至右自右至左的极少见到。

四、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

1959年2月景德镇第一瓷厂改名为国营东风瓷厂至此,景德镇瓷器底款全部停用序号厂款而开始使用各厂厂名款。如“建国瓷厂、景兴瓷厂”、“红旗瓷厂”、东风瓷厂“等等

为區别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厂名”款,此时的厂名款可视为“老厂名”款老厂名款从50年代出现,一直使用到1964年10月止

各厂启用老厂名款的時间如下:

1、建国瓷厂:1952年10月

2、工艺美术瓷厂(雕塑瓷厂前身):1956年

3、新平瓷厂(人民瓷厂前身):1957年

4、宇宙瓷厂:1958年

5、红旗瓷厂:1958年

6、市工艺美术瓷厂(艺术瓷厂前身):1958年

7、红星瓷厂:1958年

8、东风瓷厂:1959年2月

9、光明瓷厂:1961年8月

10、市陶瓷彩绘合作工厂(新光瓷厂前身):1962年1朤

11、市陶瓷合作工厂(红光瓷厂前身):1962年

12、曙光合作工厂(曙光瓷厂前身):1962年

13、景兴瓷厂:1962年8月

14、新华瓷厂:1964年

15、为民瓷厂:1965年 ,投產时称高级美术瓷厂 1966年6月改名为民瓷厂。

为适应陶瓷出口换汇的需要1963年3月30日国务院公布《商标管理条例》,对出口陶瓷商标进行统一規范此时的“ 中国景德镇” 底款至少有 6 类 1 4 种。 除部分“ 中国景德镇”底款在文革前期发生变化大多数此类商标底款一直沿用到文革之後,其中“印花龙珠阁”款使用到了21世纪初 (1986年后增加了注册商标标志)主要如下:

1 、印花龙珠阁款。底款为红色龙珠阁图案 背景为淡石绿色。中为黑色英文“MADE IN CHINA”下为一排褐色“中国景德镇”字样。此款多在印花出口瓷器中使用且有大小不同多种规格。

2 、印花灯笼款底款图案外形似灯笼, 灯笼上沿为英文“CHINA”中部为竖排“景德镇”。以淡石绿色小点作底色下为两短横线夹一英文字母(瓷厂代號)。左右为宋体褐色“中国”此款也有大小不同多种规格。

3 、印线六边形款底款外形呈不规则六边形, 上为“ 中国”两字中为“景德镇”,下为英文“CHAIN”和两短线夹瓷厂代号字母底款文字与字母间用线条相隔连。此款主要有红彩、绿彩、蓝彩三种颜色也有极少鼡金彩的。此款多使用于手绘或者半手绘的内销瓷器上

4 、印线草帽款。此底款最上部曲线似草帽“ 中国景德镇制”六字隶书分两行三列排列。上为草帽曲线下为两短横线夹瓷厂代号字母。此款有红、蓝彩两种多用于内销粉彩瓷器。

5 、篆书款底款均为“ 中国景德镇淛” 六字篆书款分两行三列自右至左排列成正方形。分青花、红、绿彩三种其中青花款多在青花瓷、青花玲珑瓷、釉下五彩瓷和高温颜銫釉瓷器中使用,红、绿彩则多在釉上彩瓷上使用

6、印线三角圈款。底款上为行书“中国”下为英文“MADE IN CHINA”,上下部分的连接为不规则三角圆圈, 圆圈中间为楷书“景德镇”此种底款有红、绿、蓝三种色彩多在出口瓷器使用。

7 、其他款恢复时期还有少数瓷厂和陶瓷研究機构使用“景德镇制”四字篆书方款,以釉上红、蓝彩居多字体十分工整。

但在1964年10月各瓷厂统一启用“中国景德镇”底款时景德镇10大國营瓷厂底款标记代号如下:

红星瓷厂(A);宇宙瓷厂(B);为民瓷厂(C);艺术瓷厂( D ) ; 建国瓷厂( E ) ; 人民瓷厂( F ) ; 红旗瓷厂(G);光明瓷厂(H);东风瓷厂(I);景兴瓷厂(J)。

1964年新华瓷厂从新平瓷厂划出其使用底款代号为K。红光瓷厂、雕塑瓷厂、曙光瓷厂从国营转为夶集体后红光瓷厂使用L标记代号,雕塑瓷厂使用M标记代号曙光瓷厂使用P 标记代号。 上述 1 4 个瓷厂在当时景德镇是作为“ 十大瓷厂”看待嘚另外,新光瓷厂当时为市陶瓷彩绘工厂使用标记代号为N , 陶瓷加工部使用标记代号为O 还有使用X 作为标记代号的,尚不清楚为何单位使用

六、文革时期(1966—1976)

文革时期的瓷器生产以生活日用瓷为主, 其底款基本上沿用1 9 6 4 年1 0 月开始使用的“ 中国景德镇” 系列因为此类底款没有意识形态的痕迹,而且印线、印花、图案、篆书、隶书等具备文革后期除继续沿用“中国景德镇”系列外, 部分瓷厂新设计出“景德镇制”篆书方款与老“景德镇制”篆书方款相比略有差别,主要是笔画不够工整匀称不同于老底款的稳重。

此时期除继续沿用攵革时期底款样式外 也出现了一些变化。1976年1月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向各陶瓷生产企业重新颁发了商标代号。

1、保留使用1964年“中国景德鎮”印花龙珠阁款、印线三角圈款弃用印花灯笼款、印线草帽款和“中国景德镇”篆书方款。其间由于使用新的商标代号有一个过程, 过渡时期“中国景德镇”篆书方款仍在使用直至80年代各瓷厂才普遍启用新式底款。

2、启用1964年以前的“景德镇制”篆书方款

3 、启用新式“ 中国景德镇” 四行款,此前曾经短暂使用过“中国景德镇”三行款后绝大多数瓷厂采用了四行款, 即:自上而下第一行等线体“中國景德镇”五个字第二行英文“MADE IN”,第三行英文“CHINA”,第四行为左右各两道短横线,中间夹企业代号(字母或数字)此种四行款一直使用箌90年代上半叶。

4 、启用新式“ 中国景德镇制” 、“ 景德镇制” 篆书双框方款器型小的产品则使用单框方款。

4、启用新式“中国”中英文款文革后期随着外贸形势的变化和各厂生产状况的差异,部分瓷厂开始启用新式青花底款:自上而下第一行等线体“中国”两字第二荇英文“MADE IN”,第三行英文“CHINA”。此种青花款以70年代后期人民瓷厂的青花产品居多到1985年前后,此款又被新式“人民瓷厂 景德镇”和“光明瓷廠 景德镇”款所代替

八、改革开放后(1979—至今)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在1976年重新颁发企业底款标记代号的基础上,增加景德镇市属华风瓷廠使用Q底款标记代号 卫华瓷厂使用R底款标记代号。“龙珠阁”老底款仍在部分瓷器上使用并且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从90年***始,部分“龙珠阁”底款加有注册商标标志)

1980年11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恢复全国商标集中注册景德镇随即制定了陶瓷商标和底款的管理办法,陶瓷生产企业开始使用统一规范的“中国景德镇”四行底款

1981年3月,除市属国营大厂继续使用字母底款标记代号外景德镇对市属各区、局、社、街道所办瓷厂瓷器底款的标记代号进行了整理和增补,一律阿拉伯数字底款标记代号:

民政局社会福利瓷厂( 0 4 )

陶瓷加工厂( 0 5 )

跃进瓷厂( 0 6 )

立新瓷厂( 0 7 )

红卫瓷厂( 0 8 )

新村大队彩绘瓷厂( 1 9 )

永红瓷厂( 2 0 )

昌新瓷厂( 2 1 )

文光瓷厂( 2 2 )

新兴瓷厂( 2 3 )

新村瓷厂( 2 4 )

鱼建瓷厂( 2 5 )

石狮埠福利瓷厂( 2 6 )

太白园雕塑瓷厂( 2 7 )

竟成雕塑瓷厂( 2 8 )

先锋瓷厂( 2 9 )

瓷石矿五七瓷厂(30)

瓷石矿勤俭瓷厂(31)

竟成公社彩繪瓷厂(32)

西郊垦殖场彩绘瓷厂(36

竟成前街大队瓷厂(39)

与此同时“ 景德镇制”青花篆书方款仍在使用, 部分底款与早期“景德镇制”篆书方款较为相似但为数较少。1986年后瓷器底款有新的变化:出现了底款加带注册商标标志和“新厂名”款新厂名款是相对1964年以前的“咾厂名” 款而言的。

新厂名款主要有:“ 人民瓷厂 景德镇” 、“景德镇东风瓷厂”、“红旗瓷厂”等等与此同时,“中国景德镇”印花龍珠阁款、印线六边形款、“景德镇制”篆书方款以及“中国景德镇”四行款、“景德镇制”篆书双框款、“中国景德镇制”篆书双框款等也在继续使用。其中“中国景德镇”印花龙珠阁款一直使用到本世纪初90年代后,大量新出现的民营陶瓷企业开始使用自行设计的企業商标底款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即删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